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信息交流
    

信息交流

潍坊国宝档案 ▎“蛋壳黑陶”是什么?是用蛋壳做的吗?

发布日期:2019-08-23 浏览次数:4235

潍坊国宝档案 ▎“蛋壳黑陶”是什么?是用蛋壳做的吗?

信息来源: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    发表时间:2019-04-01




作为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由市博物馆收藏的十几件出土于胶州三里河遗址的薄胎高柄杯,堪称山东龙山文化的标志性陶器,也是我国古代制陶艺术的巅峰之作。这类器物超薄的器壁如同蛋壳一般,因此素有“蛋壳黑陶”的美称。

“薄如纸、硬如瓷、声如磬、亮如漆”,黑陶杯真的如描述中所说的那样吗?走进市博物馆,你就能见到掂之飘忽若无,敲击铮铮有声的“蛋壳黑陶”,领略到4000多年前黑陶制作工艺的魅力。

“薄胎高柄杯高度一般不到20厘米,重量几十克。它们在造型上有些许的不同,但都由盘口、杯部、器柄、底座四部分构成,以其独特的大盘口作为器形的主要特征。”市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说,高柄杯最薄部位多在盘口部分,个别有薄至0.3毫米的,一般在0.5毫米左右。柄部和底座因要承托上部重量,陶胎略有增厚,但常见的约1—2毫米。

在博物馆的二楼陈列厅内,一件件黝黑的薄胎高柄杯在灯光映照下,格外扎眼。近距离观看,这些“蛋壳黑陶”或多或少都有裂痕或破碎的痕迹,但经过文物修复师的妙手回春,它们得以以完整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龙山文化时期的‘蛋壳黑陶’不以色彩、纹饰为重,而是以造型和工艺见长,风格简洁爽利,其中,‘蛋壳黑陶’的镂空工艺非常精妙,堪称绝代制作。它以古朴典雅的特色和新颖别致的造型成为民族瑰宝,是古代陶艺的精华。”工作人员介绍。在考古发掘中,这些“蛋壳黑陶”仅见于少数大中型墓葬,而且每一只设计都不同。据研究人员推测,这并非一般生活用具,可能是一种显示尊贵身份的礼器,其艺术价值远远超过了器物本身的实用价值。

“在已发掘的薄胎高柄杯中,镂空的图形种类非常多,还有圆形、菱形、楔形、正方形、椭圆形、水滴形等几何图形。能在如此薄的坯体上镂出图形,可见当时技艺的高超。”工作人员说。

1974年秋和1975年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对三里河遗址两次发掘,出土文物2000余件。遗址的地层堆积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龙山文化类型,下层为大汶口类型。市博物馆收藏了其中的808件器具,既有陶器、瓷器,也有玉器等,但大部分是陶器,而这十几件薄胎高柄杯就是出土于此次考古发掘。

“‘蛋壳黑陶’一般采用快轮制成,使用的陶泥全部是经过了反复淘洗的细泥,陶胎内不见任何杂质,其细腻程度甚至超过现代工艺生产的陶土。”工作人员介绍。“‘蛋壳黑陶’杯的表面内侧都是透黑的,黑色神秘的金属色泽,带给人们直观的视觉冲击和震撼。这源于4000多年前的‘黑科技’——高温渗碳技术,即将碳分子渗透到胎体的微孔里,通体呈现出黑色。其制作方法是在烧窑后期,封闭陶窑的排烟孔,故意造成窑内通风不良的缺氧状态,使木柴在烧制过程中产生大量黑色浓烟,即很多微小的炭粒。炭粒不断被已经接近真空的陶胎空隙吸附,并逐渐向陶胎内部深处扩散,直到吸附作用停止,从而形成胎体致密、内外均黑的黑陶。此外,在黑陶烧成的最后一个阶段,除了封窑之外,龙山人可能还从窑顶缓缓加水,使木炭明火熄灭,从而使窑内产生更多更密的浓烟,以促使陶胎渗碳。”

“‘蛋壳黑陶’杯作为古代制陶艺术的巅峰之作,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考古价值和文物价值。”市博物馆保管科科长衣可红说道。人们曾用现代科技手段尝试复制“蛋壳黑陶”杯,然而至今难以实现。高柄杯镂空蛋壳陶最薄处仅0.3毫米,别说是陶,即使是玉石,稍用力一碰就会碎掉。以前的匠人在拉坯成形的时候,仅用两指感受控制0.3毫米的厚度,就像我们用两根手指感受一张纸的厚度,“蛋壳黑陶”杯制作工艺之难度可见一斑。因此,真正的“蛋壳黑陶”是无法完全被复制的。

记者:刘晓杰


《潍坊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