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著论文
    

专著论文

核雕浅鉴(作者:裴曰信 )

发布日期:2016-12-09 浏览次数:3620

  发表时间:2011.2.14 此论文获优秀奖,刊登在“建国五十五周年优秀论文获奖文库”  

核雕是一门古老的民间工艺,它由简至繁、从通俗到高雅,逐步提升。后来文人雅士的介入对核雕艺术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宋代大儒朱熹亲自操刀雕刻的“五鬼闹判”被世人誉为珍品,到明代核雕进入鼎盛,王叔远雕刻的“赤壁夜游”已达到高超境界,流芳千古。

核雕的材料以桃核为主,虽然百果之核的雕琢都属核雕,但从结构上比较,桃核更具工艺性。桃核表面的纹理与壁内的孔槽交汇贯通复杂多变,正是这常人难以涉足的方寸之地,却成了艺术家施展才华的乐园,更显示出中国民间工艺的魅力。

核雕是一门特种工艺,材料虽小,但与微雕有不同之处,微雕往往以精微取胜,而核雕则以用材技巧见常,别材料可以预先设计或以材构思划出大概布局,而核雕则下刀就刻,顺势而变,运用之妙存乎一心,雕刻过程中内在的孔槽一但意外出现,很可能导致前功尽弃,桃核这种难以驾驭的材料并不光给人造成失败和烦恼,它也有天然巧合的喜悦。如我在一次单面雕的制作中,在处理背面时突然发现,外面纹理的深处与壁内孔槽的暴露交错成一个完整的“福”字,在周边内布满,笔笔得当,一笔不多,一点不少,成为一面人工雕琢,一面自然天成的对衬。观赏之余,其乐无穷。搞核雕提高自身素质很重要,没有过硬的技能就没有艺术的表达能力,没有文化知识作依托,会感到创作中素材贫乏,没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就出不来高境界的艺术作品。时间长了自有感情,形势上刻的是桃核,反映的是自己、是人生。

核雕之所以为特种工艺,就在于材料的特殊性。通过剖析,从横断面看,可以划分三层空间,即表面的纹理部分为已知空间,壁内孔槽部分为未知空间,三是中心容桃仁的空洞又是一个未知空间。而且它的壁也分三层,硬度不同。这就不难看出,在技艺上把握一层,它的艺术档次就不同,即扩大了创作空间也带来了难度,这样就可以区分出作品层次上的差别,为作品的审视提供一个参考依据。综上所述,核舟记中对“赤壁夜游”的精彩描写,和古今的一些作品大多都在一二层空间内发挥。明人王叔远创作的赤壁夜游,他率先用多视角构思把造型发挥到了极致,是一种大智慧的显示。

但正因为前人做出了典范,在此基础上我们今天才提到理性的角度上,认识探讨,只有以观念上的转变才能促进作品形式上创新进步。改变以往对桃核内中心空洞的巧妙避让,而增加对它的开拓利用。对中心空洞的运用可以说是有物刻物,无物雕心,飞白之中有画意,所以空也就不空了。解决了第三空间的突破,使作品扩大了新的创作空间,可谓核雕绝技数千年,雕龙琢凤绕其旋,今悟真谛展才艺,纵横穿越别洞天。

在创作思路上我仅在此作了一个浅显的标记,新的业绩有待德才兼备的年青人去创造,核雕艺术必有一天在世界艺术之林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