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以砚会友
    

以砚会友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克唐简介及相关报道

发布日期:2016-12-12 浏览次数:17099

刘宝林 官方网站2012-05-29 08:12:50


65756756.jpg

01.jpg





01.jpg

02.jpg

image008.jpg

image010.jpg

image013.jpg

刘克唐,(1952- ),男,山东省临沂市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我国制砚行业的著名艺术家,作品取天工之造化,构思新颖、手法质朴、简洁抒情,大有“赋顽石以生命,溶五千年华夏文化于其中”的感觉。制砚曾作为国家礼品赠送日本天皇和首相,部分作品珍藏于中国工艺美术馆。经他5年创作完成的大型系列作品《唐诗三百砚》,知名度甚高。他还极为注意砚外功夫,研究古代文学,著述作画,著有《鲁砚的鉴别和欣赏》《刘克唐砚谱》。现在临沂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

擅长:工艺美术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制砚艺术家

刘克唐简历

1952年7月生于山东省临沂市大岭村。山东省临沂市工艺美术研究所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联谊会副主任。山东省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山东省制砚石刻艺术委员会主任。

1972年3月创办临沂羲之砚厂,任设计员。同年,16方砚选送广州交易会并订货。

1974年10月赴青岛与日本明治通商会社组织的日本治砚同行交流。

1976年5月作品赴日本奈良展出。同年受聘于临沂工艺美术研究所。

1978年8月“鲁砚”由山东省革命委员会组织在北京团城展出,刘克唐所创作的云月砚等十几件参展,其中红丝石云月砚由赵朴初先生题铭。

1979年作品收入《鲁砚谱》由齐鲁书社出版。

1986年“相思砚”“金星石组合文具”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珍品,由中国工艺美术珍品馆永久收藏。

1987年“燕子石甲古砚”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珍品,由中国工艺美术珍品馆永久收藏。

1988年4月参加全国工艺美术代表大会。

1989年被评为高级工艺美术师。

1991年11月“琅琊砚艺展”在北京中国工艺美术馆展出,赵朴初先生题写展标,李先念主席题词“琅琊名砚,文房之宝,艺术珍品。”刘华清到展馆参观。启功,沈鹏等分别题词。

1992年4月“黄河情砚”由姬鹏飞作为国礼赠送给日本首相宫泽喜一。

1992年7月参与编辑了《中国名砚鉴赏》一书,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1992年10月“听竹砚”由国家主席杨尚昆赠给来访的日本国明仁天皇。

1993年11月参加了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活动,期间受毛泽东家人张文秋,韶华以及华国峰,迟浩田的邀请,分别到其家中作客。

1993年-1998年用时五年创作了大型系列作品“唐诗三百砚”

1999年10月“唐诗三百砚”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金奖。

2000年9月到北京分别到启功,史树青,卢光照几位先生家中拜访。

2001年7月陪同来访的日本治砚家到山东各地考察。

2002年5月在北京世纪坛参加中日邦交正常化,中日砚台,书法作品交流展。

2002年7月受日本旅游学会会长山本涛石先生的邀请到日本东京,奈良等地访问。

2003年6月所著《鲁砚的鉴别何欣赏》由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

2004年-2009年担任历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评委。

2006年3月论文“论砚十二品”在《收藏界》第三期发表。

2006年12月 受聘为中国工艺美术珍品馆专家组成员。

2007年10月受聘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2009年6月18日,在北京举办纪念李先念主席诞辰100周年、刘克唐砚艺专题展。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20余家媒体机构予以报道。

2009年6月29日,接受新华网专访。

2016年4月12日,被世界手工艺理事会亚太地区分会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获得“第三届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荣誉称号。

 聚砚斋杂志社官博

聚砚斋杂志社官博的博客(2014-06-19 09:58:34)

“文人砚”的代表

——记鲁砚名家、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 山东省鲁砚协会首席顾问刘克唐

“文人砚”的代表——记鲁砚名家、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 <wbr>山东省鲁砚协会首席顾问刘克唐

正是因为砚缘,我与刘克唐大师成了好朋友。也许都出自“刘”姓的缘故,情若手足兄弟。

刘克唐先生个头中等,精悍壮实,面皮黧黑,一笑就露出满口不甚齐整的牙齿;终日穿着朴素,举手投足透射出憨厚质朴……他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涉足砚艺,先后从师于著名治砚艺术家石可教授和姜书璞先生。1976年受聘于临沂工艺美术研究所高级工艺美术师,如鱼得水,游弋于砚石之间。

说起学艺经历,刘克唐先生感慨万分:“看了多少书,又受了多少累呀……”。他从不忌讳对人说自己“读书不多,出身农民”。他在沂蒙山区农村长大,初中毕业即当了农民。1972年和4个同乡青年人开始学石匠手艺,专为外贸部门圆雕供出口的小石狮、小石马,以及山水画浮雕。几年后,转学镌刻砚台。从此沉溺其间,矢志制砚。

要提高雕刻技艺,就必须要拥有广博的工艺美术专业知识。那时家境贫寒,买不起书,只得以车胤囊萤,匡衡偷光的勤学刻苦努力的精神,借回厚厚的《中国工艺美术史》和厚厚的《钟鼎字源》,一字一句的全部誊抄下来……

刘克唐大师从事制砚四十余多年,勤奋投入,不懈追求,执着痴迷,终成享誉国内外的砚林巨匠。评说鲁砚,他如数家珍。鲁地砚石分布多处,所包含的自然人文及艺术思想各异,从而构成诸砚齐芳、天下闻名的局面。

刘克唐大师集制砚、书法、绘画和印刻于一身,是当今中华砚刻艺术的重要领军人物。在制砚中巧用砚石天工自然的纹理和形状,以娴熟的手法,简洁的抒情融华夏五千年文化于其中,具有鲜明的“文人砚”特色。

他的砚雕作品有四大特征。坚持规矩方圆的创作原则:砚堂砚池主导,砚形方圆,线条刚柔;强调自然简朴的艺术风格:“简”为艺术表现的取舍得当,“朴”是艺术效果的返璞归真;注重大巧若拙的雕刻手法,风格粗犷,不留痕迹,苍雄厚重,大气凛然;突出镌记以铭的学术品位:字见功力,铭有文采,寥寥数字,借砚言志,可谓“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状若断还连,势如斜而反正”。在他的引领下,鲁砚传统的制作技艺不断发扬光大。随着砚台实用功能的转化提升,不断将中华砚雕艺术四大特征日臻致善。

制砚是一门集造型、雕刻、绘画、书法、哲学、审美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刘克唐通过对多个艺术门类的涉猎,使自己的作品走向深沉和博大。他制作每一方砚作均独具匠心。相石、上墨、雕刻,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巧用石纹,活用石色,使构图达到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意境。

刘克堂大师尤为重视相石。一块石材,常常观察数月才定稿。如《相思》砚,得此石时,初看平凡,总觉无从下手,将其置于书案,每天揣摩。直至数月后,收看有关台湾的电视,突发灵感,“这不就是一方形象逼真的宝岛砚吗?”于是拿起刻刀,先刻龙纹形状作砚池,砚池下方,以代表悠久历史的甲骨文镌刻“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的诗句,寓意两岸人民盼望祖国统一之情。《相思》砚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完美结合,实属罕见的砚雕珍品。

面对砚石,他有时沉默,有时私语,与砚石对话,成堆的砚石将他带入一个相对自由的创作天地。如痴如醉的创作心态,正是他由必然王国向自然王国迈进的阶梯。

治砚艺术的造型,图案、书法、篆刻、文学修养等涉及诸多知识领域,对未进过高等学府的刘克唐大师来说,意味着要比别人付出加倍的艰辛和努力。他常常通宵达旦,刻苦地在秦砖汉瓦、金石篆刻、书法绘画园地倘徉,在文学艺术的海洋里游弋。他曾摹绘《砚史》四百图,抄写了《甲骨文汇编》、《钟鼎字源》、《中国工艺美术简史》等书,自修《文学艺术概论》、《古代汉语》,并潜心研究了高风翰的《砚史》,作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在此期间他结合创作写出了《文学装饰在琅琊砚中的应用》一书,为其治砚艺术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刘克唐大师常说:“砚从我获得生命,我从砚获得愉悦。”他极为注重砚外功夫,研究古代文学,著述作画。他将雕刻、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因素成功集于一方石砚之上,使古老的砚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艺术青春。镌于砚上的甲骨文、钟鼎文、石鼓文、小篆以及隶、行、草、楷、魏碑等书体,或古拙或秀丽或柔润,非谙熟中国文字演变史者不能为之。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克唐治砚艺术邮票电话卡出版

加入时间:2011-8-22 13:23:28 邮币卡在线

近日,由中集邮公司,中国邮币卡在线联合国家电信和邮政共同发起的建党九十周年献礼系列活动“和谐中华-中华文化名家艺术成就邮票电话卡纪念珍藏册”系列《刘克唐先生治砚艺术专辑》制作完毕, 正式出版面世。

刘克唐,男,1952年生,山东省临沂市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联谊会副主任山东省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山东省制砚石刻艺术委员会主任, 我国制砚行业的著名艺术家。 作品取天工之造化,构思新颖、手法质朴、简洁抒情,大有“赋顽石以生命溶五千年华夏文化于其中”的感觉。制砚曾作为国家礼品赠送日本天皇和首相,部分作品珍藏于中国工艺美术馆。 经他5年创作完成的大型系列作品《唐诗三百砚》,知名度甚高。他还极为注意砚外功夫,研究古代文学,著述作画,著有《鲁砚的鉴别和欣赏》《刘克唐砚谱》。现在临沂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代表作:1986年 “相思砚”“金星石组合文具”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珍品,由中国工艺美术珍品馆永久收藏。1987年 “燕子石甲古砚”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珍品,由中国工艺美术珍品馆永久收藏。 2009年6月18日,在北京举办纪念李先念主席诞辰100周年、刘克唐砚艺专题展。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20余家媒体机构予以报道。

本次出版的“和谐中华--中华文化名家艺术成就邮票电话卡珍藏册--刘克唐先生治砚艺术专辑”内有刘克唐先生治砚艺术精品纪念张明信片各一张;二枚10元面值的刘克唐先生治砚艺术风采电话磁卡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克唐先生治砚艺术精品系列12枚联体个性化邮票一版集中展示了刘克唐先生治砚艺术的不凡造诣和艺术风采  邮票由国家邮票印制局审批制作电话卡由中国铁通集团公司制作出版。均为国家电信和邮政等权威部门的正规产品,可在全国范围内使用。

本套纪念珍藏册总计制作1000册, 设计新颖套壳精装、极具艺术品位和收藏价值,深受广大收藏爱好者的喜爱。同期出版的还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明文刻瓷艺术专辑、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文房四宝制砚艺术大师蔺永茂、蔺涛绛州澄泥砚艺术专辑、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郭爱和、陈仰中陶瓷艺术专辑等。

邮票电话卡欣赏

             

     image017.jpg        

image019.jpg

image021.jpg



人生如砚

--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著名制砚艺术家刘克唐

2009年06月29日16:25:51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6月29日电(记者璩静)中等身材,黝黑皮肤,憨厚笑容。第一眼看到刘克唐,觉得他真像一个传统的中国农民。他的手,骨节粗大,厚实有力,进一步印证了这种印象。

艺术精品,源自静听石语

看到刘克唐的作品,你会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饱经风霜的一节空竹,云遮雾罩的一方池水,怪石环绕的深壑清涧,诗词相伴的当空皓月……一块块看似笨拙不起眼的红色石头,到了刘克唐的刻刀下,就成了一件浑然天成的鲁砚艺术品。

山东鲁砚最早见于西汉,唐宋时与“端”“歙”“洮”并称中国四大名砚。鲁砚的材质有红丝石、淄石、金星石、砣矶石、徐公石等,风格也以朴实简洁见长,寓精巧于大方之中。而刘克唐将雕刻、书法、绘画、文学等因素集于一方石砚之上,使古老的鲁砚焕发出艺术青春。甲骨文、钟鼎文、石鼓文、小篆、隶、行、草、楷……他镌于砚上的文字或古拙或秀丽,被专家称为“非谙熟中国文字演变史者不能”。

“怎样把思想和石头吻合起来,就是‘静听石语’这四个字。”刘克唐说,有时他会一头扎进砚石堆,有时沉默,有时私语,与砚石对话,成堆的砚石将他带入自由的创作天地。“如何利用花纹和材质,如何将修养融进去,早就成竹在胸了。”他说。

艺术美感,来自生活底蕴

百艺之才,源乎创意。这种不拘俗成、自成一体的艺术手法,不但是刘克唐的艺术特色,更成为目前山东鲁砚的艺术特色之一,即强调石料的天生自然形态,注重作品的自然材质美感,点缀诗文、书画等中国文化精髓来增添作品的文艺情怀。

刘克唐的艺术灵感,来自他扎实的生活底蕴。

这个山东汉子1952年生于躬耕之家,初中毕业就辍学当了农民。1972年,他和几个同乡开始学习石匠手艺,专为外贸部门制作出口的小石狮、小石马圆雕和山水画浮雕。几年之后转而学习镌刻鲁砚。说起学艺经历,刘克唐感慨万分,初涉治砚时买不起书,只能借回厚厚的《中国工艺美术史》《甲骨文汇编》《钟鼎字源》,利用业余时间,一字一句全部抄了下来……

在乎艺,也在乎材。刘克唐说,鲁砚有很多品种,青岛有温石,淄博有淄石,但当前比较出名的还是红丝石。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刘克唐每年会去一个叫做“黑山”的地方寻找石材。别人弃之不用的砚材,却往往是他眼中的至宝。

艺术道路,这般永无止境

刘克唐有一组闻名遐迩的组合砚台“唐诗三百砚”。这组作品中共有315石,一经问世,立刻在石刻艺术界引起轰动。以白居易诗《长恨歌》为例,洋洋洒洒八百多字,他直接奏刀一气呵成,字体虽小而神完气足,让人不由得击掌赞叹。难怪有收藏家评论,这组砚台不但是精品,更是极品,开创了中国大型系列砚的先河。

从艺四十多年来,刘克唐收获着他丰厚的成果:“黄河情砚”赠给日本前首相宫泽喜一;“听竹砚”作为国礼送给日本明仁天皇;“泰山砚”展出后名震京城;“甲骨砚”“相思砚”被评为国家级工艺美术珍品;他本人于1996年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这些响当当的称号和荣誉,记载着他的探索之路,与此同时,鲁砚的大旗也被高高擎起。

“我一年刻不了多少砚台,假如有人付重金让我制作砚台,我绝不干,不会让市场牵着鼻子走。”刘克唐说,“真想一个人躲起来,静心创作,寻找心中最想塑造的作品。”在他心中,艺术道路就是这般永无止境。


人民网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克唐先生砚艺展在北京开展

2009年06月22日16:30  来源:人民网-书画收藏频道

林佳楣女士在砚艺展参观

2009年6月18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克唐先生砚艺展在北京开展。此次活动由刘克唐大师工作室和山东省临沂市王羲之故里艺术珍藏馆主办,展期为6月18日---24日。为纪念李先念同志诞辰100周年,本次展出的100方砚台,都是刘克唐先生手制而成。

本次展览同时展出了刘克唐先生创作的20余幅书画作品。

刘克唐先生1952年出生在山东临沂王羲之故里,自由酷爱书画,篆刻等中华传统艺术,1972年开始制作砚台,在近40年的艺术实践中,刘克唐先生巧用石材天然之行色,融中国五千年文化精髓,风格独特鲜明。他设计制作的“听竹砚”作为国礼赠送来华访问的明仁天皇;“相思砚”等3件(套)砚作被评为国家工艺美术珍品;“唐诗三百砚”开创了中国大型系列组合砚的先河,先后出版和发表了《鲁砚的鉴别与欣赏》、《刘克唐砚谱》、《论砚十二品》等著作和论文。1996年,刘克唐先生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受到当时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1991年,李先念主席为刘克唐设计制作的砚艺展题词:“琅琊名砚,文房四宝,艺术珍品”。(李维娜供稿)


新闻中心

刘克唐:农民出身的鲁砚大师(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15日09:10 金羊网-新快报

今在广东省工艺美术珍品馆举办其个人作品展

新快报记者 李小骥

面前的刘克唐,个儿不高,壮实,黧黑,一笑就露出满口不甚齐整的牙齿;穿着身四五成新的布衣裤,举手投足透着憨厚质朴……正所谓“真人不露相”,看上去就像外省民工的刘克唐,却原来是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擅治鲁砚的雕刻名家!

我国砚刻艺术领域被国家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目前仅有两位。一位,是广东肇庆擅治端砚的黎铿;另一位,便是山东临沂市工艺美术研究所高级工艺美术师、52岁的刘克唐。从今天起,他在东风东路艺苑大厦的广东省工艺美术珍品馆展出他近年创作的80方鲁砚。

刘克唐治鲁砚名气很大。其作品先后到过美国、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展出;作品《听竹砚》、《黄河情砚》还作为国礼,被国家领导人分别赠送给日本明仁天皇和前首相宫泽喜一。虽说艺术成就卓著,但刘克唐从不忌讳对人说自己“读书不多,出身农民”。可是,他镌于砚上的甲骨文、钟鼎文、石鼓文、小篆以及隶、行、草、楷、魏碑等书体,或古拙或秀丽或柔润,非谙熟中国文字演变史者不能。

刘克唐告诉记者,他在农村长大,因家里较穷,初中毕业就辍学当了农民。1972年他和4个同乡开始学石匠手艺,专为外贸部门制作供出口的小石狮、小石马圆雕,山水画浮雕。几年后又根据外贸部门的要求,转而学习镌刻鲁砚。从此沉溺其间,渐成气候。

据介绍,山东的鲁砚最早见于西汉,至唐宋时已与“端”、“歙”、“洮”并称“中国四大名砚”。其砚材有红丝石、淄石、琅琊紫金石、金星石、砣矶石、田横石、徐公石等。刘克唐将雕刻、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因素成功集于一方石砚之上,使古老的鲁砚在新时代焕发出艺术青春。说起学艺经历,刘克唐感慨

刘克唐:农民出身的鲁砚大师(图)


万分:“看了多少书,又受了多少累呀……”上世纪70年代末,初涉治砚,买不起书,借回近一寸厚的《中国工艺美术史》,一套3本、摞起一寸多厚的《钟鼎字源》,他利用业余时间,一字一句全部抄了下来……
  当年一起学治砚的5人,坚持到今天的只有刘克唐一人。其余4人都在办企业,他们也都比刘克唐有钱。对此,刘克唐十分坦然:“人各有志嘛!一个人,能花多少钱?够吃够喝就行了。”

图:这枚红丝石玉璧砚是刘克唐的得意之作。新快报记者 郭晴/摄


研鲁斋

研鲁斋的博客(2011-04-13 10:18:12)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著名制砚艺术家刘克唐做客新华网

image026.jpg

2009年6月29日9:30,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著名制砚艺术家刘克唐做客新华网,与广大网友谈他的艺术人生。

image028.jpg image030.jpg

刘克唐谈他的艺术人生

image031.jpg image032.jpg

嘉宾做客新华网访谈直播间    刘克唐向李先念夫人林佳楣赠送作品

image033.jpg

嘉宾进入新华网

2009年6月29日9:30,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著名制砚艺术家刘克唐做客新华网,与广大网友谈他的艺术人生。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我们新华网“文化大家谈”系列访谈的第二十期。我相信我们新华网网友有很多都会对我们的中国传统绘画、书法感兴趣,那一定也对文房四宝中的砚台很熟悉。确实,中国的制砚艺术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可以说已经形成我国工艺美术中一道艳丽的风景。今天我们就非常高兴的为大家邀请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我国制砚行业的著名艺术家刘克唐先生,为大家讲述他与砚的人生故事。[06-29 09:28]

[刘克唐]谢谢主持人,谢谢各位网友。[06-29 09:33]

[主持人]刘老师,非常高兴您能来作客新华网。刚才咱们说到笔墨纸砚文房四宝,和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那您是何时与砚结缘的呢?[06-29 09:33]

[刘克唐]应该说是我70年代初,一开始的时候我不是从事砚这个行当的,我文化程度不是太高,是初中毕业以后,在农村务了几年农,我是从画画开始的,从小就喜欢画画。1972年的时候我们临沂市成立了文化创作班,就是现在的临沂县,那时候是为了外贸出口需要,我曾经去过其他地方学习石刻,现在很多农民都是我的师傅。后来到了72年下半年的时候,由于外贸的需要,因为我有绘画的底子,还有学习石刻的经历,所以就转成刻砚了,当时刻砚在外贸方面很可能我估计当时就是出口比较好。[06-29 09:34]

[刘克唐]过去,我开始试制鲁砚的时候当年就成交,当时我搞了一方很小的砚台,也就是8公分左右,那块石头8公分,那时候才8块钱人民币,稍微大一点的是100元人民币,当时是搞了十几个品种,还有当时我们地区的轻工业局派了几个老师去指导,当时是在图纸上画的,用泥塑塑的,当时我感到非常奇怪,那时候我们挣一个工分8分,这一方砚台也就半天的时间,挣8块钱。当时非常高兴。[06-29 09:34]

[主持人]其实现在看来好像这个价钱还是很便宜的,从那个时候慢慢发展。[06-29 09:34]

[刘克唐]对,从那时候的价格到今天不知道翻了多少番。当然随着我们综合国力的提高,价格和那时候也没法比了。[06-29 09:35]

[主持人]可能正是由于您有这个美术功底转行也比较容易。其实对于砚,还有一部分对中国传统绘画、书法艺术不太懂的网友来说可能还不是很了解,您对砚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理解,能不能也给我们这一部分网友做一个常识性的介绍?[06-29 09:35]

[刘克唐]好的。砚最早的时候实际上就是一个实用品,和我们用的捣米的东西没有什么区别,那时候它的功能就是磨墨,当然到了汉唐时候文化鼎盛,人们对美的追求意识提高了,就把美的东西加进去了。到了唐宋以后,当然它的主要功能还是实用,它的观赏功能在其次。任何艺术品都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时代强盛这个东西发展得就快一些,发展得就好一些。时代落后它就相对滞后一些,到了元代砚台就带有了一些少数民族色彩的东西了,就谈不上什么进步了,当然有些藏家也非常喜欢这种,是很另类的东西,并不是中国传统的因素在里面。[06-29 09:36]

[刘克唐]在康乾时期,康乾盛世,这时候砚文化随着文化水平的整体提高也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但是同时也出现了另一方面的问题。康熙帝喜欢琐碎、庞杂、华丽这些东西,所以砚也不惜人力、功力和时间来搞,那个东西叫我们现在的审美观点来看并不是很好的,但是在清代出了两个制砚的人物,一个是苏州的顾二娘,一个就是我们山东的高凤汉,当然个是以浆作为代表的,她刻得非常精美圆润。高难度(音)是我们山东人,他爱砚成癖,他的右手刻的时候整条右手就残废了,后来我们在故宫里、天津博物馆里也好,很多他流传的作品都是左手画的,就是因为他搞砚太入迷、太痴迷了,把右臂伤了。[06-29 09:36]

[刘克唐]砚到现在为止发展到今天它的实用功能已经退到二线了。严格地讲,砚的实用功能从古代到现代,尽管不用它的实用功能还是放在第一位的,但是观赏功能现在放在第一位了,观赏功能不仅看设计、雕刻还有石材本身。雕刻和石材本身怎么结合得最好、怎么结合得恰到好处这是人们的看点。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很多制砚制得非常精、刻得非常多,但是它失去了把玩功能,用手一摸扎手、不舒服,不圆润。砚发展到今天基本上就是这些了。[06-29 09:36]

[主持人]也许在古代文人墨客写字主要用毛笔砚的实用性更强一些。但是现在我们要么就用钢笔、圆珠笔,要么就是上网打字,所以砚台的观赏功能就提高了?[06-29 09:37]

[刘克唐]没错,观赏功能大大提高了,不仅是观赏砚上面的雕刻还有砚台的本身,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也是往往会被人们忽视的就是它的文化内涵。[06-29 09:37]

[主持人]您不仅是中国的制砚大师,也是我们鲁砚的最杰出代表,能不能给我们也介绍一下鲁砚里都分为哪几种?它的名称又是怎么来的呢?[06-29 09:37]

[刘克唐]这个名称是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鲁砚的名称基本上定型了。我的老师石先生当时在青岛工艺美术研究所后来调到省工艺美术研究所去了。当时鲁砚就是这样定名的。当然,这个鲁砚包括很多品种,青岛那边有温石,还有一种就是田横岛的砣矶石,还有淄博那边的淄石,还有红丝势,曲阜那边是泥山石,还有燕子石是沂源等地都有它的产区。还有徐公势这是后来发现的,还有福来山石有些是根据历史记载寻找矿源寻找到的,比如徐公石也是根据史制找到的。但是山东鲁砚当中到现在为止比较出名的还是红丝石。

[主持人]我看资料上讲红丝石现在都很罕见了?[06-29 09:39]

[刘克唐]红丝石在70年代考察矿源的时候我们每年都要到黑山那个地方去,一直都没有发现,没有办法,那上面只有老的坑上面还刻着字说以前那里就产过黑山红丝。没有办法最后我们只有靠老百姓、农民那些有经验的,经常搞石头的,还有一些林业局的人的帮助,还有一些地质方面的专家。在沂源又发现了红丝石,感觉还是不错的。最近两年又在青州一个姓高的,他家祖孙三代都是从事石材的挖掘整理和制作的,从他爷爷那一辈,当时搞一些石桥、石碑那些东西都是他爷爷开始的。这个红丝石的挖掘整理到发现一直到现在也一直很好,也告慰了我老师石先生的在天之灵。[06-29 09:41]

[刘克唐]还有一种石头到现在还没有发现就是米芾就是宋代的大书法家,他曾经有一方砚和苏东坡还有一场碑墨官司,苏东坡临死的时候告诉他儿子把这方砚台和他陪葬,米芾不干了非要回来。这种石头实际上就是琅琊紫金石。不过到现在为止很多人都在寻找矿源,临沂很多人也在大量地做这方面的工作。但是真正和紫金石非常接近的到现在为止还是没有发现。当然,我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努力这一天还是会到来的。 [06-29 09:41]

[主持人]刘老师把鲁砚的历史都跟我们介绍了一下。这个鲁砚是不是在山东这片地上产出的就叫鲁砚吗?[06-29 09:42]

[刘克唐]是这样的。[06-29 09:42]

[主持人]那全国这么多省都会起一个特殊的名吗?[06-29 09:42]

[刘克唐]这是一个特例,当年是我师傅和我们省里的一些领导这样定的,我们后人就不好再说什么了。实际上砚的命名就是与它的产地有关,比如端砚古时候叫端州,歙砚是歙州产出的,产地和砚台的名联系起来。是以石头的产地来命名这个石头叫什么石,基本上就是这样的。所以鲁砚就是感觉笼统一点,实际上在历史上唯一只有红丝石不是以产地命名的,而是以石头的特点命名的。[06-29 09:42]

[主持人]那从刘老师刚才说的72年开始制砚到现在近40恩年的制砚生涯,对制砚与制砚艺术您一定有非常深的体会,能不能给我们讲讲您最深的感受呢?[06-29 09:42]

[刘克唐]制砚一开始的时候没认为他是什么了不起的行当,不就是挖一个砚石摩一摩,得出砚唇、砚边、砚额等等就可以了。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加,随着阅历的增加,到现在为止竟然不敢刻了。这方石头拿过来以后就唯恐对不起这块石头。再一个,怎么样把我的思想和这个石头能吻合起来,我经常写“静听石语”这四个字,有时候在我的工作室里就放这么一块石头,我对着它连着几天都看着它。现在说起来很多人都不相信能跟石头对话,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也就是说“睹石”吧,现在一些看画叫睹画,那睹石以后最后石物质怎么样,里面会出现什么不可预料的东西这是另外一回事,但是基本上里面的质量、花纹以及外表的石皮怎么利用,把这些综合的东西考虑进去以后,再把自己的综合修养融进去,这样刻起来就容易得多。[06-29 09:44]

[主持人]也就是赋予它生命了。[06-29 09:44]

[刘克唐]对,张仃先生给我写了三个字“石能言”,就是石头能说话。[06-29 09:47]

[主持人]可能时间越长对石头可能有一种更虔诚的态度,把它当做您的最心爱的东西而不仅仅是一块石头了。[06-29 09:48]

[刘克唐]对,石头是有生命的,本身就能说话,当然,你读懂读不懂就看你修养和眼睛的问题了。[06-29 09:48]

[主持人]您刚刚也说到了对制砚艺术深深的感情。那您觉得制砚艺术有没有诀窍?[06-29 09:48]

[刘克唐]搞石头没有什么诀窍,搞砚的诀窍的话第一就是把它的比例搞好,不要我看着舒服,大家看着都要舒服,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有的石头因石而异,有的石头一摩就可以成为砚,有的时候好像花很长时间,就像画画一样,位置非常重要,所谓诀窍你把你的知识积累得越厚,你石头进行刻砚的时候注入的文化含量就越高。其实并没有什么诀窍。诀窍就是勤奋、多读书,砚外功夫、砚内功夫这就是诀窍。[06-29 09:48]

[刘克唐]说到这个事情我感到非常惭愧,故宫博物院等很多博物馆的藏砚我都去看过。每当我回忆这个事情的时候,心里总有一点说不出来的酸楚的感觉,总有一种历史的责任感,重重地压在我的肩上、压在我的背上。为什么这样说?现在中国砚艺的大体状况是以工代艺,好像课题越多、越庞杂就越好,这种现象是非常可怕的。这也和很多这个行当的一些负责的同志的认识偏差有关系。[06-29 09:48]

[刘克唐]这些年来我始终在考虑这个问题,为什么今不如昔,后来我终于想出来了,古人的文化功底比我们现在的人厚得多,所以我有一个斋号叫无砚斋因为我觉得刻了这么多砚和前人无法比,也就无砚了。当然古人的砚注入的文化含量太丰富了,你读它的砚和它交流,这个感情完全可以投入进去,现在这个砚一览无余,很多砚刻了以后一看是刻了一个中国地图,56个民族56条龙,龙须子很容易就会被碰坏。所以我感觉很多东西应该从自我做起自觉加强文化的修养和培养,然后再带领着这些学生,哪怕给他们一点点影响。[06-29 09:50]

[刘克唐]我从70年代、80年代开始这个影响不是没有,包括歙砚的、包括端砚对他们多少有点影响,这个我非常自信。至于以后会把砚文化影响到什么程度这就不好说了,但是应该是我自己本身努力,砚毕竟是砚,砚的文化含量和其他工艺美术品不是一个概念。砚是文化的,需要一些砚名,哲学的书法、绘画、篆刻都要融进去,这说明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多高,这个砚刻出来的艺术就多高。 [06-29 09:50]

[主持人]您说到这里我想到因为在访谈之前也查一些资料。我看有些网友在评价的时候就说在一般的市场上大家拿起一个普通的砚台看它制作得非常精细、复杂,好像越是这样的觉得越是最好的,其实并不是这样的,那您觉得这个艺和工之间最大的区别到底在哪儿呢?[06-29 09:50]

[刘克唐]做砚我讲究的是用心多、用工少,大多数很多砚工是用工多、用心少。他拿过一块石头来非常熟练,甚至用雕摩机很快就出来了。这里面还有一个市场引导的问题,为什么很多人看着这个好。现在很多收藏家也好、一些老板、有钱的人也好,收藏砚还喜欢雕龙画凤等刻得非常复杂的,这势必影响一批制砚艺人,他们为了生存、为了赚钱不得不这样去走。2000年的时候,在中日关系正常化25周年的时候日本一个代表团在我们的世纪坛联合举行了一个砚艺展,当时在谈话的时候我就提出这方面的问题。我提出“是市场牵着我们鼻子走还是我们艺术家去引导市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06-29 09: 52]

[刘克唐]假如我们跟着市场去走,这和其他商业是不一样的,这毕竟是一个文化用品,艺术家引导市场是另一回事,现在我始终是这样做的,我一年刻不了多少砚台,假如有老板提出来拿一块石头给我刻什么什么给我多少多少钱,我绝对不干。至于我和这块石头对话以后再决定赋予它什么思想,赋予它什么内容,我往往会这样走,我不会让市场牵着鼻子走。当然,也有一些我的好朋友认同我的观点,假如说我们制砚的这些艺术家们都像我一样引导市场,我想这种繁琐的、俗不可耐的东西就会少得多。[06-29 09:56]

[主持人]确实,只是一味地展现很绚的技巧并不能是一种艺术品。[06-29 09:56]

[刘克唐]对。[06-29 09:56]

[主持人]刘老师您生于50年代可以说是见证了中国的历史,听说您做了一方砚叫“相思砚”,您能不能给我们讲讲这个故事?[06-29 09:56]

[刘克唐]那是1977年台湾和大陆的关系解冻,在这种环境下。其实创作这方相思砚比较偶然,当时我在睡觉的时候突然想起来我老家那边有一块像台湾形状的石头,是一个燕子石后来我就回去找,找到以后回去就进行加工,非常简单。因为这个砚台非常薄,部分靠挖堂的话,其他线没有什么,刻台湾岛就不好处理了,所以我只在砚池那里刻了一条龙,而且是回首的一条龙。这个龙池意味着台湾的同胞向往着大陆,向往着和大陆的统一、回归,意味着这个。在里面刻了总理的一首诗,其中有两句,用甲骨文刻上了。这样内容和形式就高度统一了。这件作品出来以后时间不长影响就不小了,就被中国工艺美术珍宝馆收藏了。[06-29 09:58]

[主持人]因为没有见到实物,从我们听的形容上一条回首的龙,一首总理的诗让人感觉很有韵味在里面。[06-29 09:58]

[刘克唐]是的。尽管这方砚台看起来简单,但是它镌刻的意义,包括我们这代人对大陆和台湾同胞这种感情,期盼着台湾早日回归,祖国早日统一,国家早日强盛。[06-29 09:59]

[主持人]很简单的东西就蕴含了很深的感情。[06-29 09:59]

[刘克唐]对。[06-29 09:59]

[主持人]前不久您的个人砚艺展也在北京开展,这也是为纪念李先念同志诞辰100周年而举办的砚艺展。我们知道1991年,李先念主席为您设计制作的砚艺展题词为:“琅琊名砚,文房四宝,艺术珍品”,那是在一个什么样的情况下题的词,跟我们的网友一起回忆一下那时的故事吧?[06-29 09:59]

[刘克唐]当时是1971年的时候为了制砚艺术的推广、发扬和光大,我们单位的一个姓翟的经理,就组织我们搞了这次展览,当时策划是由我们两个人策划的。总体设计是我,具体雕刻还有几个学生,一起搞了这次展览。展出效果非常好,李先念主席就亲笔提了这几个字,还有启功、赵朴初先生,可见在当时繁杂的、雕龙画凤的一批作品中突然出了这么一批感觉非常生动,这个砚展一展出就引起学术界、艺术界的轰动,感觉这批砚台返璞归真,沈鹏先生也给提了字。当时其中有一方“泰山砚”,那时候是经过两年的时间雕刻的,很多人都说这是国宝,不能卖。后来这方砚台也可以算是我的永远的痛,在一次搬家的时候被一个研究所损坏了。我当时欲哭无泪,两年的心血毁于一旦。[06-29 10:01]

[主持人]李先念主席也非常喜欢您的这些砚台?[06-29 10:01]

[刘克唐]李先念主席非常关心我们这些老区的人民,尤其是砚艺这个他也是非常支持的,对我们制砚的这些人非常关心。对沂蒙老区的感情非常深厚,当时他提完了字我们一挂都非常激动。当时李先念是主席啊,一个主席能为我们这些砚工提字,我们当时觉得非常了不起。所以在18年以后的今天,我们又在北京,在李先念主席诞辰100周年的时候,为了这个纪念活动我们又在首都大酒店搞了这么一次展览。这个展览的目的一是缅怀老一辈革命化对老区的关心和厚爱;二是向他老人家汇报我们这18年来的艺术成就是否在进步。[06-29 10:01]

[主持人]在搜集访谈资料的时候我们也知道,包括在您谈话时候也讲到了,您不光在制砚方面,在书画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您在揣摩其他艺术门类的时候对您制砚有什么帮助吗?[06-29 10:01]

[刘克唐]其实书法这块从制砚到现在始终没有间断过,很多人认为我的砚能刻得好为什么?不会写字砚肯定做不好,最起码来龙去墨,轻重琢磨、转折位置都不会搞好。至于绘画是这种情况,我到了40多岁的时候,有时候真不知道怎么刻砚好了,有时候刻出来的砚总觉得不舒服,不舒服在哪里我自己怎么也看不出来,但是就知道它不舒服,好像到了一个制作的瓶颈期。[06-29 10:03]

[刘克唐]后来我找了一些书法界的朋友到我那里,我就说你看我这块砚到底怎么回事,他们一点说这个地方多了把它去掉就可以了。从那以后有书画界的朋友建议,以后你画点儿画试一试这方面的问题可能就解决掉了。所以我从40多岁的时候才重新把画笔拾起来重新开始画画。其实我的画画、书法甚至篆刻,我没有打算靠这些东西出名,它只是我艺术修养的组成部分,把它综合起来,把我的艺术修养提高,融汇到我的制砚艺术当中去。其中比这个还重要的一点就是读书,读书、读画,多看一些前贤大家的东西,对我们制砚艺术非常重要,这就是砚里的功夫和砚外的功夫怎么去利用,怎么把它发挥得更好,假如没有砚外的功夫砚内的功夫怎么做也是做不到位的。 [06-29 10:03]

[主持人]给他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其实确实像您说的这样,各种艺术门类之间是互相相通的。[06-29 10:03]

[刘克唐]没错。任何艺术都有它的相通点。比如搞砚里面有绘画的成分,最起码构图在制砚当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构图不好这一方砚台怎么刻也不会好到哪里去的。[06-29 10:04]

[主持人]确实是这样的,刘老师,您是来自齐鲁大地,是孔孟之乡,也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之地。您刚才也讲到看前人艺术品的时候也感到自己身上的重担。那您打算今后如何把制砚艺术发扬光大下去呢?[06-29 10:04]

[刘克唐]制砚艺术的发扬光大既希望于我们这些所谓的领军人物,首先我们要带好头,把砚文化引入到一个正确的轨道,使它走向一个康庄大道。再者,也要引导后一代的砚艺家们,把砚文化做得更结实,文化含量更高,艺术水平也更高。只能是这样。[06-29 10:07]

[刘克唐]当然,我现在也只能从我说起。可能刚才我也有点太悲观了,实际上可能会好很多。最近我也看了一些砚友朋友们的砚进步都非常之大,我感觉他们还都非常年轻,有的他的职称充其量就是一个中级职称,但是他往往比我们这代人刻得还好,还简洁,年轻人也很有想法。所以说最可怕的就是不读书,我们这代要读书,年轻一代要读书,以后的一代还要读书。只要这样就能把中国的传统文化继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06-29 10:07]

[主持人]确实是这样,我们说好砚要经得起揣摩、经得起推敲。其实我们的人生也是这样。那您与砚结缘后,又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苦乐年华呢?[06-29 10:07]

[刘克唐]其实制砚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件事情,一生干了一件自己最喜欢的事情这是最幸福的。但是在这条路上走,并不是一番风水、一路平坦的一条大路,是非常曲折的,有的时候甚至是非常痛苦的。作为一个工艺美术大师,或者说是一个纯文化的、纯艺术的艺术大师,他的关键是你做了什么,你给了别人什么启迪,对社会、对国家、对后代留下了什么。不管是人品也好、艺品也好,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06-29 10:10]

[主持人]因为制砚感觉总是和硬梆梆的石头打交道,总是一个很寂寞的过程,而不是大家在一起热热闹闹干的事情。有没有感觉自己很孤独甚至想放弃的时候?[06-29 10:10]

[刘克唐]没有,从来没有。我在画画的时候刻了一方闲章叫甘守寂寞,实际上有石头放在你对面你就不会寂寞,有石头在就像有一个老朋友一样,有石头在、有宣纸在、有毛笔在就永远不会孤独和寂寞。[06-29 10:10]

[主持人]我觉得其实您也是很痴迷于制砚艺术中。[06-29 10:10]

[刘克唐]如果人对他热爱的这项事业达不到痴迷的程度,我想全靠他的灵感、全靠他的修养也不会好到哪里去,这一点非常重要。[06-29 10:10]

[主持人]倾注了自己的全部感受。那今年是建国60周年,不知道您有没有专为60周年做的砚作为60年献礼?[06-29 10:10]

[刘克唐]其实对60年献礼我构思了很长时间,也想了很长时间,建国60年了,我们中国经过坎坎坷坷,今天终于到了盛世之年,这个时期应该说是我人生当中感觉到的最伟大的时期。用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农耕无税。过去砚名有一句叫笔耕无税,现在农耕无税,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举动,前无古人,几千年来,农民税收是他们税负重要的一部分,西方国家农民交税也是理所当然的,我们现在不但不交税,还要给农民贴补一些钱。说实话,这个时代不光我,我有时候采石的时候到农村去和农民朋友交谈起来都非常庆幸,非常感谢这个时代,我们能够活在这个时代都感到非常庆幸。所以纪念这60周年我肯定会非常慎重地来做,搞成什么样子我现在也不太好说。[06-29 10:12]

[主持人]那我们也期待着,今天和刘老师这一个小时的访谈非常开心,我们分享了您与砚的故事,也体味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同时也体味了老艺术家的坚守和幸福。非常感谢刘老师作客新华网访谈间,感谢各位网友对本次访谈的关注,我们本次访谈到此结束。[06-29 10:12]

[刘克唐]谢谢。[06-29 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