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临朐红丝石与临朐紫金石

发布日期:2016-12-12 浏览次数:4401

临朐红丝砚艺术馆 的博客

2010-10-08 10:39:22

红丝石和紫金石都是山东奇石中的名品,都有悠久的应用历史。流传千古,誉满中外,为人称羡。因二者有若干相似或相近之处,常被人们称之为“姊妹石”。故一并介绍如下。

红丝石和紫金石的相似或相近之处有:

一是二者产地相近。现今红丝石产地有山东省青州市邵庄镇里山和临朐县冶源镇老崖崮。而紫金石仅见于临朐县冶源镇三阳山至二郎庙和米山一带。因古代临朐县隶属青州府,故以往统称为青州红丝石和紫金石。

二是两种奇石所形成的地质时代和形成时的环境相近。二者均形成于早古时代,距今约4.5—5亿年。都属浅海一一陆台潮坪相沉积岩。

三是红丝石和紫金石的岩性都是泥质白云质粉晶灰岩。主要矿物成分都是方解石。只是红丝石中方解石含量高达94-98%,而紫金石为90%左右。二者都有含量不等的铁、锰等不透明矿物及白云石和泥质物。

四是二者用途相同。即可制作高品位的奇石,又都是制作砚台和其他石质工艺品的优质材料。

红丝石和紫金石除具有以上相似和相近之处外,还各有其自身特征。

青州黑山红丝石赋存于中奥陶统马家沟组三段顶部的一层含少量泥质的白云质灰岩中,含矿层厚约40cm,层位非常稳定。临朐老崖崮红丝石则赋存于中奥陶统马家沟组此庵庄段的底部。含矿层为青灰色厚至白厚层灰岩夹浅黄色白云岩和具紫红色、桔黄色纹理的灰岩。总厚约30m。

紫金石目前仅见于临朐县冶源镇,赋存于寒武系炒米店组中部的落层至中厚层深灰色泥云质条纹、条带灰岩,以及紫红色竹叶状灰岩和藻凝块灰岩韵律层中。含矿层厚1-2m。

红丝石和紫金石都是赋存于正常的沉积碳酸盐岩系中,此沉积岩系各个大的层段之间都为整合接触关系。为什么其内赋存的红丝石和紫金石很少见有延展较大的层状或似层状体,而多呈透镜状或扁豆状,单体规模都不大,一般厚5—20cm,平面延展0.3 X 0.5⑥O到1.5 X 2.0⑥O不等。这是由红丝石和紫金石形成时的特殊地质条件所决定的。

通过地质界有关同仁多年来的考察和研究,认为红丝石和紫金石走在极其局部和极其特殊的沉积环境下形成的。总的看来是在巨厚的沉积碳酸盐岩系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局部的沉积间断,即存在着时间不同、地段不一的局部海退过程。两种岩石都是在不同的沉积间断之后和大规模海侵之前形成的。而二者的形成过程又是不同的,分述如下:

红丝石:在局部地段出现沉积间断之后,台坪露出地表,在风吹和雨水冲刷等外力作用下,体台坪面选成若干形态各异的洼地和小丘,然后接受了主要来自陆源的沉积物,这些沉积物在相对密集的小丘之间逐次成层沉淀。伴随物质成分的不断变化和氧化还原条件的不断转换,沉积物逐渐加厚,在横向kY-是还连续的。直到大规模海侵开始以后,全面接受巨厚的化学沉积,经压实和减岩作用,红丝石的形成过程基本结束。这一形成机理,我们从垂直红丝石层面的剖面上看,其纹理基本上是平行的,成因后期的构造裂隙影响,导致纹理的错断或斜交。而从层面上看,其纹理则干回百转,如同在极复杂的地形地貌区测制的地形图。

紫金石:紫金石的形成过程没有红丝石那样复杂。它同样形成于海退阶段的陆台局部地段。光是接受的陆源为主的微细沉积物,随之因气候干燥使泥状沉积物产生龟裂,进而接受再沉积,后来的沉积物首先填于因龟裂形成的缝隙中。然后接受海侵后的连续沉积。由于先后沉积的物料中铁、锰等含量的不同和氧化还原程度的差异,使减岩后的紫金石呈现的紫色色调为主的石基和黄褐色的不规则条纹,总体上呈龟背状和其他形状,美不胜收。

红丝石和紫金石都是优质的奇石材料,同时又是制砚和其他石质工艺品的良材。

红丝石依其质底和纹理的色泽度有黄底红丝、红底黄丝和紫底黄丝之分。公认最佳而正统的为黄底红丝者。红丝石质地细腻,纹理美观,硬度中等,易于打磨,加工性能好。红丝石砚为历代学者、书法家所推崇。如西晋张华、唐代柳公权、宋代欧阳修等都把“青州红丝砚”列为全国第一名砚。清朝的一代君主,书法家乾隆皇帝对当时进贡的西方红丝砚赞赏有加,一方取名“凤字砚”,并亲题了“砚铭”;另一方取名“鹦鹉砚”,还在砚背面题了诗句:“鸿渐不羡用为仪(1),石亦能言制亦奇,疑是祢衡减赋后(2),镂肝吐出一丝。”1978年,红丝石制品先后在北京、济南、日本、美国、新加坡和香港等地展出,备受中外名人赞赏。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大书法家赵朴初先生和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启功光先生分别填词、赋诗,盛赞红丝砚奇美盖世。赵朴初先生在《临江仙》一词中赞道:“彩笔昔曾歌鲁砚,良材异彩多姿,眼明今更遇红丝,护毫欣玉润,发墨喜油滋。”日本著名书法家、日中友协副会长梅舒适先生赴临朐参观红丝砚后欣然题词:“临朐红丝天下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