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传承发展
    

传承发展

在探索木版年画发展道路上前进

发布日期:2016-12-12 浏览次数:4179

张殿英a张殿英a的博客

2012-06-30 12:50:12

从上世纪50年代,张殿英由山东师范学院分配潍坊做中学美术教师,业余时间,投入《潍县年画》改革,逐渐形成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解决木版年画在现代传承问题的想法。以后在山东省教材组和昌潍师专工作时,利用假期和工作之便,考查全国木板年画,学习各地年画制作技艺。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眼看山东潍县年画改革中形成的年画队伍缄默无声的解体,张殿英心中不安,在全国著名艺术家张仃鼓励下,离开昌潍师专艺术系,到了潍县年画研究所,力图总结潍县年画改革的经验,实现殿英建议将“潍县年画研究所”更名“杨家埠年画研究所”。从此以“杨家埠年画”为主题,在《人民日报》、《中国民间美术全集》等发表文章20余篇。1990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张殿英《杨家埠木版年画》专著,文物出版社,出版了由他编辑、撰文的《杨家埠年画》画集,促成公众对杨家埠年画的确认。

由于归属和名称之争,潍县年画研究所没有列编,成为一无房屋、二无编制、三无资金的三无研究所。张殿英不但需要考虑一家人的饭碗,还要考虑研究所的建设问题。面对百姓过年很少使用木版年画的现实,收购潍县年画画版,改变年画单纯美化新年环境的功能,把木版年画开发为旅游纪念品和礼品:木版年画挂历、册页、镜片、画册等。成为中宣部、文化部、国家旅游局、中国对外友协的礼品,以及山东外贸免检木版年画出口产品。当时13盘案子印画,有时还加夜班,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成为当时潍县人向往的单位,形成的木版年画新产品对全国木板年画行业影响很大,纷纷效仿,制作销售直到如今。

在年画研究所挖掘、整理、研究、创新、生产、经营木版年画的十年工作中,张殿英深知:保护木版年画必须随俗而进,以“守正创新”为宗旨:对于传统的木版年画,注意保住它的“本真性”,把历史上存留的画样、画版,制作工具以及绘稿、刻版、印刷、制作的技艺,尽量完整地、原汁原味地的保存下来。以便后人继承祖国优秀的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继往开来,从内容、形式、雕版和印刷技艺进行全面而恰当地创新。

鉴于这种认识,张殿英在年画研究所时,调查掌握了潍县年画民间存留到今的画版情况,到潍坊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后,承包年画部,自负盈亏搞年画,个人投资择优从民间收购280套年画画版,加上自己收集、整理的资料,为木版年画深入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97年退休,落叶归根,携次子张运祥回到故乡,聘请制作木板年画经验丰富的潘振英为馆长,创办青云山年画馆。指导潘振英组织、培养年轻人学习木版年画制作技艺,试印成功失传已久的“印金”年画、“粉印”年画和“拱花”年画,全面恢复了古代木版年画制作工艺,印成“泡在水里不跑色的年画”。依靠自身制作木版年画技术全面的优势,进行潍坊年画粗货、细货、黑货三个派系年画的生产,形成了单幅年画、镜片、轴画、画册、册页、纪念卡、藏书票、年画长卷等八个年画系列产品。其中《农家乐》是目前中国年画之最;《山东潍县年画》十卷,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手工水印木版年画集;印金门神,红底粉印年画和藏书票,目前在全国只有青云山年画馆独家成批生产。

创建青云山年画馆前,迫于现实,张殿英忙于木板年画产品地开发和生产经营;闲空才能进行木板年画资料的挖掘、整理和研究。青云山年画馆创建后,张殿英的主要精力便放在木板年画创作上,新作有《风筝都之春》,《农家乐》,《普天同庆》,创作这些作品的目的,都是张殿英探索传承木版年画新途径的新思考、新举措:

1、寻求木版年画脱离中国年俗而独立生存的方式:过去的木版年画是祖辈过新年装饰节日环境的必须品,其他时间无人光顾,年画创作必须适合人们过新年的需求。张殿英创作,张运祥雕版,潘振英印刷的木版年画新作《风筝都之春》、《农家乐》、《普天同庆》远离了装饰节日环境的需求:《风筝都之春》目的在于反映潍坊国际风筝会的热闹场面;《普天同庆》是献给国庆六十周年的礼品;《农家乐》是听到人讲 “木版年画消亡”时,为木版年画呐喊,表现木版年画在现代的生命力。

2、继承传统,大胆创新,按照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创立新的木版年画样式:在这些新作品中,一方面继承了木版年画包括印金、粉印在内的传统制作技艺,另一方面发展饾版印刷为多版拼印,创造了没骨叠印、独版多色水印新技艺。为适应这些新的印刷技艺,创造了制作木版年画的新工具。通过这些新的印刷工具和技艺印出具有远近、虚实的效果的《风筝都之春》;在32米无接缝的纸上印刷成功木版年画长卷《农家乐》(上述两件作品都被国家博物馆已经收藏)。

在探索木版年画发展道路上前进在探索木版年画发展道路上前进

在探索木版年画发展道路上前进在探索木版年画发展道路上前进

在探索木版年画发展道路上前进

在探索木版年画发展道路上前进

在探索木版年画发展道路上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