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传承发展
    

传承发展

年画的基础知识(年画、年画由来、年画制作、主要产地)

发布日期:2016-12-12 浏览次数:9999

一、年画

768768.jpg

年画《迎春接福》

年画,就是与年俗有关的版画,也是过年期间特有的民间工艺。它的起源和春联一样,都和古代的桃符有关。应劭的《风俗通义》“祀典”中引《黄帝书》:“上古之时,有荼与郁垒昆弟二人,性能执鬼,度朔山上立桃树下,简阅百鬼,无道理,佞为人祸害,荼与郁垒缚以苇索,执以食虎”。因此汉代县官多在腊日或除夕“饰桃人,垂苇茭,画虎于门”,以抵御邪崇的进入。到了南北朝时,干脆就将神荼、郁垒直接画在桃板上。《荆楚岁时记》:“造桃板着户,谓之仙木。绘二神,贴户左右,右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也有人直接将神荼、郁垒的名字写在桃木上,省去了绘画的麻烦。桃符发展到后来,渐渐分化成春联及门画,其中的门画就是年画的前身。

年画的种类约可分为“版画”、“刻纸”、“纸绘”三种。版画是以木刻图案,再按图上色而成。这一类的年画以天津的杨柳青、山东潍县的杨家埠、河南的朱仙镇、苏州的桃花坞及广东的佛山镇最为著名。年画的特色因地而异,但是它们的用色活泼大胆、含意吉祥讨却是一致的。“刻纸”是用刻刀在纸上雕镂图案,画面的设计极具巧思。雕工细腻处,可以传达出极生动的姿态。“纸绘”的年画内容以神像为主。神荼、郁垒、钟馗、财神、天官赐福等,都是很受欢迎的题材。

二、年画的由来

每逢春节,人们都喜欢买些鲜艳悦目的年画,贴在门上或室内,增添新春佳节的祥和气氛。春节贴年画,在我国由来已久。年画,古称“门神画”,其最早的名称叫“门画”。据《风俗通义》记述,在先秦两汉年节宗教信仰有祀门之习俗,故神荼、郁垒成为我国最早的司门之神。晋代宗懔《荆楚岁时记》道:“正月一日,给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

东汉蔡伦发明了纸,唐以前多为手绘门神。门神的角色亦不是传说的形象,而出现了真实的人物。人们对门神的普遍说法是:门神中的白脸将军为齐州历城籍(今山东济南市)秦叔宝,黑脸将军为朔州善阳籍(今山西朔县)胡敬德。《李世民列传》记载:唐太宗时,李世民因噩梦致病,每逢深夜就听见鬼叫,吓得心中不宁,寝食不安。有位大臣进言:“派大将守门,必能驱鬼。”大将秦叔宝、尉迟敬德自告奋勇全副披挂,一人持剑,一人持鞭,站立宫门两边,彻夜守护,太宗的病果然痊愈了。太宗大喜,但想将军守门不是长久之策,随命画工把两位将军的威武形象绘在宫门上,后人仿效画于纸上或木板刻印而盛行于世。由于秦、尉迟二人皆为将军,故唐时的门神多以威武将军出现,加之民间画工在唐史演义的基础上,对他们二人形象进行艺术加工,所以逐渐演变其为年画“门神”。

1

隋代后期,随着木刻书籍的产生,木版年画亦应运而生了。从绘画上讲,梁朝刘琰的《少年行乐图》可称之为年画之先声。到了唐五代,画目繁多,有韩滉的《丰稔图》、周昉的《游春仕女图》、《扑蝶图》、李嵩的《观灯图》、易庆之的《元宵图》、徐熙的《牡丹图》、苏汉臣的《婴儿对浴图》等。尤其是《婴儿对浴图》,画上画的婴儿赤身系红兜肚,戏舞花侧,着色鲜明,栩栩如生。这证明,唐代的年画在构图和用色上,均达到了相当水平。

到宋代,木刻取代了画像。我国最早的雕版年画,见于南宋时期印的木版年画,画面有赵飞燕、王昭君、班姬、绿珠等美女图,关张赵马黄五虎图。元代年画中有寿星图、八仙图、松鹤延年等,而且有出售交易市场。明代,由于朱元璋的提倡,这种习俗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清代,由于戏曲杂剧、绣像小说及使用插图等木刻画的兴起,并在绘制技术和雕刻技术上都有很大的发展,使木刻年画进入了颠峰时期。特别是清雍正、乾隆年间,年画更为繁盛,产地遍及全国,并涌现出一大批专门从事木刻年画的专业画工和雕刻家。

辛亥革命前后,年画不仅没得到应有的发展,反而遭受冷遇,究其原因,主要是受战乱的影响。此期间以上海的老月份牌为代表的石印年画走俏大江南北,形成了一道独特的“老月份牌”风,一大批月份牌名家脱颖而出,如谢之光、周慕桥、金梅生、杭樨英、胡伯翔、徐泳青、郑曼陀、叶浅予等。

抗战时期,解放区出了不少年画佳作,主要以抗日和劳苦大众为题材,如参军图、新年劳军、兄妹开荒等。新中国成立以后,年画艺术发展迅速。无论是造型布局,还是寄情寓意,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创作了不少宣传新道德、新思想、新生活的优秀作品。

一千多年来,民间艺人积年累代,父传子承,在极为简陋的条件下,创作了一批又一批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独特韵味的木版年画,并逐步形成了江苏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淮坊杨家埠、陕西凤翔、河南开封朱仙镇、湖南邵阳滩头、四川绵竹、广东佛山、福建漳州、山西临汾、河北武强、云南大理等等名满天下的木版年画。这些地区年画在清雍正、乾隆年间具有相当规模,其作品大多以简练的线条、鲜艳的色彩,并融入改革开放新题材,注重情节、情趣和造型的表现,人物生动可爱,富有活力,使作品别有新意,颇具观赏和收藏价值。

三、年画制作

中国民间年画的印制方法大体相同,只是做法因不同地域稍有变化差异。一般绘刻年画原版到印刷需要四道工序:

1、画师起稿和定稿后,用白描法画在毛边或薄绵纸上;

2、刻工将画师定稿用粉糊反粘在刨平的梨木或杜木板上,留画稿墨线剔去空白处,完成墨线版;

3、画师将墨线印出的画样,再在画样上点出颜色,刻工再按点出的不同颜色,刻制出彩色套印版,一般不超过五块;

4、刷工将每幅年画的墨线和套色版准备齐全后,开始将纸数百张压在印刷画案的固定位置上再把画板仰放在画纸的左边,用手翻纸,蒙在涂匀颜料的画板上,右手用板刷刷画版上面的纸,如此一张一张在固定位置上将纸刷完,然后再换另一颜色版,依样刷完纸张后,再换一版,直到全部完成一幅画后为止。

 制作完成后的年画

制作完成后的年画

四、年画产地

年画的出产地,有不同的分类:

一是分成两大中心。北方是在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纺县的寒亭;南方是在苏州桃花坞和广东的佛山。他们的产量和制作,都各有明朗的风格,而且市场的范围也很大。

二是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和四川绵竹,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民间木刻年画产地。 四川绵竹年画、江苏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的木版年画在历史上久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

传统年画

传统年画

苏州桃花坞年画始于明代,鼎盛于清朝雍正、乾隆年间。桃花坞年画,主要有门画、中画和屏条等形式,其中门画可谓集历代门神之大全。桃花坞年画,系用一版一色的木版套印方法印刷出来,工艺精美,一幅画要套印四五次至十几次,有的还要经过“描金”、“扫银”、“敷粉”等工序。在色彩上,有桃红、大红、蓝、紫、绿、淡墨、柠檬黄等诸色。在艺术风格上,桃花坞年画构图丰富,色调艳丽,装饰性强,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在人物塑造、刀法及设色上,具有朴实、稚拙、简练、丰富的民间美术特色,故数百年来一直畅销于海内外,欧洲许多国家的博物馆及艺术馆都有收藏。

天津杨柳青年画始于明代崇祯年间,风行于清代雍正、乾隆、光绪年间。年画内容多取材于传统戏曲、美女及胖娃娃等。在艺术风格上,杨柳青年画构图丰满,线条工整,色彩鲜艳,在人物的头部、脸部等重要部位,多以金色晕染,自成一格。

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盛于清代,流行于黄河下游地区。其风格重用原色,想象丰富,线条粗犷而对比有力。

四川绵竹年画以雕版艺术精湛、艺术情调高昂著称。其形式多样,有门画、斗方、画条等种类。造型质朴简练,填色鲜艳悦目。

三是民间年画历史源远流长,有着较多的产地,流行也十分广泛。以下列出的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年画十大产地

1、苏州桃花坞年画

桃花坞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以北。桃花坞年画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到明代发展成为民间艺术流派,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为鼎盛时期,每年出产的桃花坞木版年画达百万张以上。桃花坞年画的印刷兼用着色和彩套版,构图对称、丰满,色彩绚丽,常以紫红色为主调表现欢乐气氛,基本全用套色制作,刻工、色彩和造型具有精细秀雅的江南民间艺术风格,主要表现吉祥喜庆、民俗生活、戏文故事、花鸟蔬果和驱鬼避邪等民间传统审美内容。民间画坛称之为"姑苏版"

中国年画“十大产地”中国年画“十大产地”
中国年画“十大产地”中国年画“十大产地”
中国年画“十大产地”中国年画“十大产地” 

中国年画“十大产地”中国年画“十大产地”

2、天津杨柳青年画

有着600年历史的杨柳青(位于天津西 20公里)的民间木版年画产生于元末明初,风行于清代雍正、乾隆、光绪年间。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制作方法为半印半画,即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纸上,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勾、刻、刷、画、裱等纯手工制作。具有笔法细腻、人物秀丽、色彩明艳、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气氛祥和、情节幽默、题词有趣等特色。 

中国年画“十大产地”中国年画“十大产地”
中国年画“十大产地”
中国年画“十大产地”
中国年画“十大产地”
中国年画“十大产地”
中国年画“十大产地”

中国年画“十大产地”

中国年画“十大产地”

3、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

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兴起于明代,全以手工操作并用传统方式制作,发展初期受到杨柳青年画的影响,清代达到鼎盛期,杨家埠曾一度出现“画店百家,画种过千,画版上万”的盛景,产品流布全国各地。其中最大的东大顺画店拥有画版300多套,年制画百万余张。杨家埠年画体裁广泛,想象丰富,重用原色,线条粗犷,风格纯朴。

杨家埠木版年画题材广泛,表现内容丰富多彩,有神像类、门神类、美人条、金童子、山水花鸟、戏剧人物、神话传说等,同时也有反映民间生活、针砭时弊之作,但喜庆吉祥是杨家埠年画的主题。诸如吉祥如意、欢乐新年、恭喜发财、富贵荣华、年年有余、安乐升平等,像亲人的祝福、似好友的问候,构成了农民新春祥和欢乐,祈盼富贵平安的特点。

中国年画“十大产地”
中国年画“十大产地”
中国年画“十大产地”
中国年画“十大产地” 中国年画“十大产地”
中国年画“十大产地”
中国年画“十大产地”
中国年画“十大产地”
中国年画“十大产地”

4、四川绵竹年画

绵竹年画又称绵竹木版年画,素有四川三宝绵竹三绝之美誉,绵竹年画是世世代代民间画师们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体现巴蜀人民乐观向上的思想感情和古老的民族风尚。

绵竹年画以产于竹纸之乡的四川省绵竹市而得名。流行于我国西南的年画品种。由于多以木版印出轮廓而后填色。绵竹年画起源于北宋,兴于明代,盛于清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注入了新内容及现代人的审美趣味。乾隆、嘉庆年间,绵竹全县有大小年画作坊300多家,年画专业人员达1000余人,年产年画1200万多份,产品除运销两湖、陕、甘、青及四川各地外,还远销印度、日本、越南、缅甸和港澳等国家和地区。

绵竹年画以彩绘见长,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和鲜明的地方特色。绵竹年画构图讲求对称、完整、饱满,主次分明,多样统一;色彩上采用对比手法,设色单纯、艳丽,强烈明快,构成红火、热烈的艺术效果;线条讲求洗炼、流畅,刚柔结合,疏密有致,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而夸张、变形、象征、寓意的造型,更具诙谐活泼的效果。

中国年画“十大产地”
中国年画“十大产地”
中国年画“十大产地”
中国年画“十大产地”中国年画“十大产地”
中国年画“十大产地”中国年画“十大产地”
中国年画“十大产地”
中国年画“十大产地”
 

5、河北武强年画

武强年画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其丰富的内容是中国民间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武强年画历史悠久,产生于宋末元初,明、清两代最为鼎盛。那时人烟稠密的武强南关,便是家家点染,户户丹青,形成了中国北方最大的木版年画产地之一。武强年画构图丰满,线刻粗犷,设色鲜亮,装饰夸张,节俗特色浓厚,是民间年画中的佼佼者。武强年画除大量民间题材外,更注重反映重大时代变革,以表达人们对国事的关心,对人生的美好期望。

武强年画在用色上以单纯的颜色、套出丰富的效果。色彩强烈,浓艳而不凝滞,用色虽少变化多端。达到对比鲜明而又统一的效果。这是其特点之一。特点之二是在造型上具有较高的艺术表现力。比如,在刻画人物时,着力表现头部和眼睛,寥寥几笔,就能使人的神情毕现。所表现的人物大都在中、近景处,并且以正脸出现,这样易表现人物的感情,突出故事情节。图文并茂也是武强年画的一个特点,很多画都配有风趣,诙谐的诗词等。

中国年画“十大产地”中国年画“十大产地”
中国年画“十大产地”
中国年画“十大产地”
中国年画“十大产地”
中国年画“十大产地”中国年画“十大产地”
中国年画“十大产地”
中国年画“十大产地”
中国年画“十大产地”中国年画“十大产地”
中国年画“十大产地”
中国年画“十大产地”
中国年画“十大产地”

6、河南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

朱仙镇木版年画起源于唐,兴于宋,鼎盛于明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来为国内外美术界重视和敬慕。其制作采用木版与镂版相结合,水印套色,种类繁多,所用原料为炮制工序,用纸讲究,色彩艳丽,庄重深厚,题材和内容大多取材于历史戏剧、演义小说、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年画乡土气息浓郁,民间情趣强烈,具有独特的地方色彩和淳朴古老的民族风格,是民间工艺美术中的一支奇葩。

朱仙镇年画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神祇画,如灶君神、天地神等,另一类是门神类,朱仙镇木版年画中最多的就是门神,门神中以秦琼、尉迟敬德两位武将为主。其主要特点为:

1)色彩艳丽:朱仙镇门神用色,非常讲究,使用颜色的配方,是以民族传统的技法,使用传统工艺,精炼配制而成,用此种颜料,印制出年画,色彩鲜艳,日久不脱色,呈现出对比强烈、色彩浑厚的风格。

2)形象夸张:朱仙镇门神,从版面上看,表达正面英雄人物英雄形象画面较多,塑造英雄人物,一身为了正气、忠诚、朴实,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英雄人物的真实形象;人物媚态:朱仙镇年画多为人物画,表达的是英雄人物高大形象,表现出一身正义,纯正无私的精神,看后给人以正义感。

3)线条粗犷:版面的图案,线条雕刻的有阴、有阳、较粗、豪放,粗细对比性强,采用古代人物画的技法,尤其在衣纹等方面,表现最为突出,线条粗实纯厚,富有野味,具有北方民族地方独有的纯朴、厚实、健壮风度。

4)构图饱满:朱仙镇门神是以继承传统技法而构图。很有它鲜明的地方特有艺术。整个画面饱满、紧凑、严密、上空下实,留有空白地方较少。有主有次,对象明显,情景人物安排的巧妙,使人感到合情合理,不繁琐,表现出匀实、对称的图案,美感性强。

中国年画“十大产地”

中国年画“十大产地”中国年画“十大产地”

中国年画“十大产地”

中国年画“十大产地”

中国年画“十大产地”

中国年画“十大产地”

中国年画“十大产地” 

7、广东佛山年画

始创于明永乐年间,有六百多年历史。《辞海》记:“佛山木版年画是我国民间年画之一,是华南地区著名的民间木版年画,因在广东佛山镇生产而得名。”佛山年画是最具特色的岭南艺术奇葩。

在极盛时期,整个佛山最少有10多家年画作坊,最高峰时年产量达800万副,平时也保持在400万副,大量出口东南亚等地。

佛山木版年画以使用“万年红”的色彩而全国闻名,以丹色作底色是佛山门画特有的技艺,可耐日晒雨淋而不变色。如今这种“填丹”技术和另外一种“描金”技术仍然是佛山木版年画技术中最具特色最“抢眼”的部分。

年画题材广泛,以花鸟虫鱼、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人物为主要内容,包括门神画、灯画及榜边等。年画与佛山的剪纸、木雕、金花、通花礼联等民间艺术互相渗透,吸收所长,表现手法更加丰富。

除此之外制作工艺精细也是佛山年画的优点,它构图丰满、造型夸张、色彩强烈、线条朴拙浑厚、极富装饰感的独特风格,视觉冲击力强,很能吸引观者眼球。其他地方的年画甚少用“填丹”和“描金”技法,因此和它们相比佛山年画显得华贵精细,而且耐久性好。春节张贴年画的风俗由来已久。在明以前,人们多用石刻虎、狮放于门前左右,以示驱邪示威。自年画兴起后,人们在腊月廿四以后,便开始张贴春联、挥春和门画,民间俗称贴门神,以作驱邪纳福。

中国年画“十大产地”中国年画“十大产地”
中国年画“十大产地”
中国年画“十大产地”
中国年画“十大产地”中国年画“十大产地”
中国年画“十大产地”中国年画“十大产地”
中国年画“十大产地”中国年画“十大产地”
中国年画“十大产地”

8、山东高密扑灰年画

高密扑灰年画起源于明朝初期,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据说它的始创者是高密北乡公婆庙村(现夏庄镇东风村)的一户王姓人家。这家人从外地迁徙而来,迫于生计,便临摹一些张贴画和庙宇壁画摆摊出售,慢慢掌握了一些技艺,又不断探索,把随处可得的柳树枝烧成炭棒当画笔,把咸菜疙瘩刻成印章、印花模具。自此,带着农村土味,带着农民的传统习俗,带着民间艺术的瑰丽风彩与巨大魅力的高密扑灰年画诞生了。

所谓扑灰,即用柳枝烧灰,描线作底版,一次复印多张。艺人继而在印出的稿上粉脸、手,敷彩,描金,勾线,最后在重点部位涂上明油即成。扑灰年画技法独特,以色代墨,线条豪放流畅,写意味浓,格调明快。它独具一格的工艺制作过程和艺术特色被世人誉为“中国一绝”。

中国年画“十大产地”中国年画“十大产地”
中国年画“十大产地”中国年画“十大产地”
中国年画“十大产地”
中国年画“十大产地” 
中国年画“十大产地”中国年画“十大产地”
中国年画“十大产地”
中国年画“十大产地”

9、陕西凤翔木版年画

凤翔县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西部,是我国知名的木版年画产区。独具风格的陕西凤翔木版年画,是中国民间年画的一大流派,被国外收藏家赞誉为"东方智慧的结晶",在世界各著名博物馆皆有收藏。凤翔年画源于凤翔南肖里邰姓,始于唐宋,盛于明清。凤翔县的木版年画,有文字记载的年代,可以追溯到明正德二年(1507)。凤翔木版年画大多与当地乡土民俗密切相关,它寄托着人们向往太平安宁的美好象征,乡土气息颇为浓郁。

中国年画“十大产地”

中国年画“十大产地”中国年画“十大产地”
中国年画“十大产地”

中国年画“十大产地”

中国年画“十大产地”

中国年画“十大产地”

中国年画“十大产地”中国年画“十大产地”

中国年画“十大产地”中国年画“十大产地”

中国年画“十大产地”

10、湖南省隆回县滩头镇木版年画

湖南省隆回县滩头镇木版年画相传有 300余年历史,从取材到印制,从造型到色彩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滩头木版年画制作工序独特,特别是粉纸的使用独具特色。滩头,一个湘西南资水河畔的古老小镇,漫山遍野的楠竹、清澈见底的溶洞溪水和古朴淳厚的民风,孕育了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珍品——滩头年画。滩头年画是湖南省唯一的手工木版水印年画。从明末清初到民国初年,滩头年画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美术风格:艳丽、润泽的色彩,古拙、夸张、饱满、个性化的造型方法,纯正的乡土材料和独到的工艺,使作品具有浮雕一般的艺术效果。滩头年画分为神像、寓意吉祥、戏文故事三大类,无论是门神、故事或祝福吉祥等内容,都在小小的年画上演绎得淋漓尽致。

中国年画“十大产地”

中国年画“十大产地”
中国年画“十大产地”
中国年画“十大产地”

中国年画“十大产地”
中国年画“十大产地”
中国年画“十大产地”
中国年画“十大产地”
中国年画“十大产地”
中国年画“十大产地”
中国年画“十大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