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项目介绍
    

项目介绍

昌乐大葛狮子舞(渊源、独具特点、现在发展)

发布日期:2017-01-13 浏览次数:2116

搜狗百科


昌乐县大葛村的跑狮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舞蹈艺术。它以队伍阵容庞大、展现风土民俗、表演形式独特、动作形象逼真、场面雄威壮观等特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人们尊称为大葛狮子

目录: 1大葛狮子舞的渊源 2大葛狮子的独具特点 3现在的发展4词条图册

一、大葛狮子舞的渊源


据大葛村舞狮老艺人介绍,清咸丰年间,寿光洛城一个叫王英俊的民间武术艺人靠四处卖艺为生,1856年卖艺来到昌乐北岩大葛村,他表演的刀、枪、剑、戟、马叉、流星,[1]样样都是绝活,赢得了村民的阵阵喝彩。当时村里的葛绍亮认为此人身怀绝技,此技艺不但能为村里带来欢乐和活力,也可以成为村民养家糊口、挣饭吃的手段,就将王英俊留了下来,并拜他为师,组织了村里本族的年轻人跟他学艺。

经过一段时间的习练,王英俊看到这些年轻人好学苦练,进步斐然,个个都是学艺的好苗了。特别是大葛村村民的淳朴、正直、实在、热情深深感动了他,随即把祖传的“跑狮子”技艺献了出来。师徒们苦练了一个冬天,基本掌握了“跑狮子”的全套技艺,当年春节的首次亮相,便招来了四邻八庄的观看和邀请。随后的几年里,大葛的跑狮子队伍越来越壮大,表演技艺越来越精湛。方圆几百里范围内,贺春的、祝寿的、庆典的纷纷来到大葛村,邀他们前往表演助兴。从此,大葛狮子依赖口传身教,一代代相传至今,现已传承六代。文化大革命期间,误为一种旧习俗被废止。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又重新回到了民间的舞台上重放异彩。

二、大葛狮子的独具特点

大葛狮子不同于其它。其一是传承了古老的风土民俗,即祭拜仪式;其二是增加了30—50人的马叉队武术表演;其三是狮子表演赋有寓意的情节和创新。整个表演具有自已的程式化。

祭拜仪式

祭拜仪式有三项内容,即拜庙(关公庙),卖纲(开场词)、祭马叉。

“文革”前期,昌乐一带村村都有“关公庙”,也称“关帝庙”、“关公祠”。大葛狮子每次表演前,不论在本村还是到外村,首先到此进行祭拜。据说是为了祈求关公保佑平安,还是辟“关公门前耍大刀”之闲;反正这是第一项祭拜仪式。

第二项仪式是卖纲,按现在的说法就是表演前的开场词或开场白。据大葛村舞狮老艺人介绍,他们卖纲的纲本现仍保存在葛氏家族中,纲本内容都是些夸赞、谦虚之词,意在表演得到广大观众的赞许。

第三项祭拜仪式是祭马叉。这项活动一直延续至今。马叉队表演前,在表演场地中间点上烧纸,所有表演者围绕火堆转一圈,并将器械在纸火上烤一下,意在表演中不会误伤他人,也好让表演器械赋予灵气。

文化大革命至今,各村的“公关庙”随破“四旧”而消亡,大葛狮子中的“拜庙”仪式也就荡然无存了。再就是“卖纲”因言辞过时,或不再卖纲,或换上新词,同祭马叉一样,时有时无,已不再是大葛狮子固有的表演模式了。

马叉队表演

大葛狮子的马叉队表演具有多种艺术功能。其一是打场子、护场子,即为整个表演开拓场地。其二是充分展示各种器械的表演技艺。如刀、枪、剑、戟等单项绝活;不同器械的对打;多人对阵等表演形式。那真是刀、枪、剑、戟上下翻,马叉、流星满天飞,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让人赞不绝口。

狮子表演

此乃是大葛狮子的精华部分。先后有四大拜、吐对联、跑圆场、小擓痒、大擓痒、扑虎、窜狮子、耍球、打滚、骗腿、蛆爬、直站、配狮子、下狮子等十多个动作情节,狮头和后尾子二人配合严密、浑然一体,动作形象逼真、诙谐有趣。

三、现在的发展

大葛狮子以其独具的风格、精湛的技艺、热烈的场面、美好的寓意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赢得四面八方的邀请表演。自古至今,西到临朐乃至济南,东到潍坊,南到安丘,北到寿光,方圆几百里都有他们的身影。

四、词条图册

参考资料:1.昌乐大葛狮子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