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项目介绍
    

项目介绍

洼子跑麒麟(临朐文化馆)

发布日期:2017-01-13 浏览次数:3804


加入时间:2015516

冯奎业 张永森

多年来,临朐县洼子村流传着一种民间舞蹈艺术表演活动——跑麒麟。

据村中老人讲:清朝道光初年,洼子村张奎英、张允秀、张作圣、张允环等人约同去江南贩瓷,在浙江省绍兴的店铺里,见有卖“麒麟”扎制品的,又看到街上麒麟跑舞表演十分威风热闹,很是眼馋。回村后,便与族人商议,由张奎选、张奎文、张桂林、张作缙、张墨林、张奎元等带头,醵金赴浙江购得“麒麟”一对、麟羔一个、旱船四只、高灯一对和长笛号二支,并学会了“跑麒麟”基本套路和要领,回村后立即动员娱乐活动爱好者开始学排跑麒麟表演。当年春节元宵期间进行了跑麒麟表演活动,受到了全村及周边群众的喜爱和赞赏。自此每逢过年过节,洼子村经常组织跑麒麟表演活动。近二百年来,跑麒麟活动在洼子村代代相传,始终不衰,成为全县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项目,被当地人们称之为“洼子跑麒麟”。

“洼子麒麟”沿用了浙江绍兴原形,不断改制加工而成。先用竹木扎制成型,再用布、麻、绳缠糊裹体,然后用彩色涂抹勾画出“麒麟”貌相与色彩。其形状似龙非龙、似狮非狮,角似鹿角,系红绸布,雄者,配黄布衣,绘黑红花麟,披黄色毛,毛用好麻编织后染色,脖子上系有八九个铃铛组成的一串铜铃;跑舞者配穿同样花色带麟的腿裤。雌者,配红衣布身,绘黑黄花麟,披红色毛,同样用好麻编织后染色,脖系一串紫色铜铃;跑舞者配穿同样花色带麟的腿裤。麟羔,头大小似娃娃头般,无角,但生角处突出,穿红布衣,绘黑红花麟,背部有一缕红黄色毛;跑者由少儿装扮。每个麒麟由两人舞动,跑头者需身材高大健壮,威风机灵;跑尾者需个头偏矮,健壮敦实,弓身舞跑。舞跑麒麟时,须配一娴熟表演程序的人,执红灯引领指挥。每只麒麟还配一名会翻跟头的机灵小青年,打扮成马童样,跟护麒麟伴随表演。跑舞者将身体钻入“麒麟”体内,各将两头用绳系的两根竹竿(约三厘米粗、两米多长)套在脖肩上。跑头者,两手握住“麒麟”头内两边把手,从“麒麟”口中辨明指挥红灯所表示的方向及信号,随意灵活地摆动“麒麟”头部,作出上扬、下垂、左右摇摆等头部动作。跑尾者,身居“麒麟”尾部,两手握稳竹竿,看准跑头者用脚传递的信号,配合“麒麟”头部做好蹿跑、跳跃、卧身、踢咬、玩闹、摆尾等动作。

任何一种传统民间艺术活动,都有着一整套成型的程序、内容及规则。洼子村历代老艺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创新,借助民间尊崇的神兽形态,创造设计出了一整套复杂多变、内容丰富、有章有序、技艺高超、表演脱俗的系列舞蹈动作,将神兽麒麟的个性形态表现得威风凛凛、生动活泼、引人入胜。麒麟舞跑时,先后分为神兽降世、拜谒四方、天兽成配、雌母生羔、拜谢父母、传教本领、麒麟送子、共迎吉祥等八个步骤依次表演。

一、神兽降世。高灯挂起,灯光亮处,一对麒麟相拥而卧。跑头者两腿跪地,头垂似睡,伴有喘气状。跑尾者两腿蹲地,两手握住竹竿,有节奏地抖动身毛、尾巴,呈现出从天初降的神兽形态。

二、拜谒四方。随着锣鼓点变化,持灯者将红灯向高空一扬,引领麒麟转为睡醒状,伸舒懒腰,摆动身毛尾巴,用爪擦揉眼皮。然后跃起抖身,摇响脖铃,摇头摆尾,展现出神兽的威武形象。接着头者踢腿,尾者伸腿,挥摆麟头,弯下身来作啃蹄状,左右反复啃蹄两次。然后在持灯者引领下舞动身躯,先朝锣鼓三拜,随即转身从高灯处分两边绕场舞跑,边跑边摇响脖铃,作八方拜谒状。同时,扮马童者打着跟头、小翻,从中护卫伴演。两麒麟各绕场一周,八方拜谒完毕,回到场中。

三、天兽成配。随着锣鼓点的变化,两麒麟走向高灯,摇头摆尾,精神抖擞,相互亲近。然后呈弧形向两边开场跑舞,边舞边作亲昵状。到场中后,雌者卧地,雄者围绕雌者边转边作吻啃动作。从头啃到尾,再从尾啃到头,然后从头啃吻到雌者腰部时,低头猛咬一口,急退到场边。稍后,以跺脚为信号,伴随激烈的锣鼓点,腾身跃起,奔跑着从雌麒麟背上一蹿而过。雌者起身、伸腰、抖毛、啃蹄后再卧地。此时雄麒麟再次从另一边围着雌麒麟边转边啃吻,再次作亲昵交配状。随后再在雌者腰部低头猛啃一口,急忙后退。稍后,再次腾空跃起,从雌麒麟背上蹿跳而过。雌者起身再做伸腰、抖头、啃蹄动作。然后,同雌麒麟一起双双摆舞到高灯下锣鼓处。此番动作也叫“麒麟配羔”。

四、雌母生羔。雄雌麒麟交配后,在锣鼓点的变化中,雌者同雄者双双依偎在高灯下。此时,灯光渐暗,上好妆的“麟羔”趁灯光暗时钻入雌麒麟体内。灯光变亮后,在雄者舞摆动作护卫下,雌麒麟缓慢地舞动到场子中间,趴下作生羔状。雄者焦急地围着雌者转舞,然后跪俯在雌麒麟尾部,看着雌者。雌麒麟跪伏向前,摆动着尾部,抖着身毛,生下麟羔(麟羔生时先出头,由扮演麟羔儿童从雌者体内滚出)。雄者见麟羔生出,起身兴奋地舞跑一圈。雌母跪趴在麟羔前作舔毛、亲吻等动作,双爪抱头,向跪趴着的麟羔亲吻几番后,用嘴一拱,麟羔借势滚翻到雄者头前。雄者亲吻后,也用嘴一拱,麟羔再滚回到雌者面前。如此反复几次后,麟羔站起身来,学习走动。

五、拜谢父母。麟羔先抱头朝雌者拜谢,站起身来,然后走到雄者面前,抱头再向雄者拜谢,意在拜谢父母养育之恩。然后在雄雌麒麟的导引下,麟羔绕场一周,面向四方拜谒。拜谒结束,雄雌麒麟的亲昵引领下回到高灯锣鼓处。

六、传教本领。随着锣鼓节奏的变动,雌雄麒麟引领麟羔在场中舞跑,做出趴、跑、跳、蹿、翻、玩等各种花样。麟羔也仿效学做各种花样动作,渐至娴熟,独立地做各种花样动作,传教本领即告结束。

七、麒麟送子。因民间传有“麒麟送子”之说,所以麒麟羔常常不等回到高灯锣鼓处,就被村里新婚或婚后还未生育的夫妻抢抱回家,给扮麒麟羔的幼童吃糖果、花生,脱下羔衣后给幼童包上红包(喜钱)再送出来。说起麒麟送子来,还别有一番情趣:新年舞跑麒麟时,常有愿求麒麟送子的,首先告知组织者找上一个俊美的幼童,起上“喜子”、“贵子”名,装扮起来。在麒麟串街到达求“麒麟送子”户家门口时,两只麒麟里各进去一个青年,弓着身在麒麟腰中间,驮着早已装扮好的幼童,送到求“麒麟送子”户的大门前。这时,求子户家大门红灯高挂,彩灯闪烁,堂屋里整理得井然有序,准备好各种糖果,举家老少在大门口迎接。此时,领头者在大门前高声颂唱:“麒麟本是送子仙,今日下凡到此间,送子送到贵府上,富贵荣华万万年。”求子户向送子者送上糖果、花生、香烟,然后将幼童从麒麟身上抱下来,直抱到床上,搂搂亲亲,拿上糖果、花生好好款待。约一个时辰后,幼童叫爹叫娘,爹娘叫“喜子”或“贵子”。麟童答应后,爹娘将幼童装扮的衣服脱下来留下,用红纸包上喜钱给幼童,送出大门。此时,麒麟在求子户大门口鞭炮声中边啃吻玩耍边摆舞着,等幼童送出来后,才缓缓离开送子户,继续串街走巷。三天后,求子户将幼童服装送回来。若求子户当年有喜生了男孩,名字中必须带有麟字。如“麟祥”“长麟”“麟生”等。第二年春天,生了男孩的求子户须给麒麟换新装,或捐上老棉布二十二尺(1.7 尺合 1 米),好麻二十斤。

八、共迎吉祥。洼子跑麒麟表演活动常伴有民间各种戏曲杂耍等艺术项目,形成庞大的综合表演队伍。前有举高灯人、打彩灯队、锣鼓队、舞麒麟队、跑旱船队、踩高跷队(后改为秧歌腰鼓队)、杂耍队,形成一条长长的艺术表演彩龙。特别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之夜,先串街,后跑场,高灯彩灯头前开道,锣鼓家伙声震云霄。装上红灯眼的麒麟,更是活灵活现,犹如神兽真身出现在凡间,摇头摆尾,神气十足。见鞭炮响就昂首向前,见五彩缤纷的烟花低头便啃。冲前退后,舞得行云流水,在火树银花之中穿行。身着渔夫服饰的艄公,头戴毡笠,手把船桨划着旱船,左行右走;船内古装打扮的美女,随着艄公船桨的动作细步轻跑,翩翩起舞,犹如浮行在碧波上、游至花海中,又如仙女下凡间。后边的秧歌高跷腰鼓队,十字串花一样地前扭后倒,彩绸翻飞,击鼓跳跃,随着领队的哨声起舞,变换着队形,在灯海花洋中扭来扭去,狂舞欢跳。杂耍班行在最后,穿行在队伍中,更是惹人发笑。装扮彩婆跑驴的,头戴牛角簪呱呱叫着,活蹦乱跳窜来窜去;赶驴的脚夫,手中不断地捋着两撇胡须,跟着跑驴的老婆子跑来跑去,装着气喘吁吁、无可奈何的样子;装扮成济世活佛的济公,手摇破扇,憨态可掬,滑稽可笑;猪八戒捧着大肚子,扛着五齿钢钯,同手持金箍棒的孙悟空守护着秧歌腰鼓队,横穿队伍,尽显其艺,各展其彩。

同时,伴有节奏多变的锣鼓,还伴有爆竹、烟花的不停燃放。红灯彩旗高扬,锣鼓喧天开道,麒麟摇头摆尾,旱船翩翩起舞,毛驴活窜乱跳,高跷技艺超凡,秧歌花红柳绿,济公滑稽可笑,大头娃娃憨态可掬,鱼鳖虾蟹尽情狂欢,整个表演过程环环相扣,形态多变,场面宏大,气氛热烈,趣味各异,情趣喜人,形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引得观者如云如潮。常有周边数十里村庄人们扶老携幼争相围观,也常有周边村庄相邀表演,给人们留下了无穷的回味和乐趣。表演队所到之处皆有红灯、彩旗、鞭炮、礼花奉迎,形成了欢庆祥和的热闹场面。

洼子跑麒麟表演还形成了筹备、安排、服务等一系列不成文的配套规则。如:在麒麟舞跑之前,先选择好平整宽敞的场地,场地四角插有旌旗,以示划有表演区域,便于舞跑表演活动;场地外面应平坦空旷,以利观赏者围观。表演开始前,先以锣鼓敲响,宣示麒麟舞跑即将开始,召集群众前来观赏。洼子麒麟舞跑时,敲打的锣鼓点也有不同,有进庄串街的锣鼓点,有出庄的锣鼓点,有走巷历家的锣鼓点,有跑场、拜谢、配羔、生羔、送子的各自锣鼓点,麒麟按着不用节奏的锣鼓点舞跑和表演。有时锣鼓点因麒麟动作而变换,两者互相配合,恰到好处。旱船舞跑分有“剪子股式”“落钱式”“十字大串花式”,还有“五牛阵”“八卦阵”等花样,锣鼓点配合更须默契得当、流畅自然。

据老艺人介绍,麒麟舞跑表演需先训练娴熟,统一技法,互通信号,配合默契,才能随意表演出麒麟所独有的神兽形态。

麒麟,是我国民间传说中的吉祥神兽。据《辞源》载“麒麟,兽名。牡曰麒,牝曰麟。似鹿而大,牛尾,马蹄,有肉角。背毛五彩,腹毛黄,不履生草,不食生物。圣人出于道行则见云。”

相传,早在周代,麒麟就与龙、凤、龟并称“四灵”,且列“四灵之首”,是太平吉祥的象征,由此衍生的麒麟文化源远流长,洼子跑麒麟当是麒麟文化的一部分。在长期的表演活动中,它传递着丰富多彩的历史信息,也承载着历代民间的信奉和信仰。由于当地历代民间将麒麟奉为求祥祈福、喜庆祥和的神化载体,形成了一系列膜拜、祈祷、礼迎等民间规矩与习俗。如每逢扎制新“麒麟”,均先摆供设祭;每当新麒麟扎制完成,须先设祭、庆贺、祈祷;每当麒麟舞跑之前,须设祭烧香,祈求平安,然后由技艺长者举起麒麟,威风八面地舞跑一番,才算拉开当年“跑麒麟”表演的帷幕。每当麒麟进庄出村,均由红灯前引,旌旗摆阵,麒麟居中,后跟护卫,锣鼓齐鸣,鞭炮迎送。每当麒麟串街过户,所经门庭均有明灯高悬,鞭炮齐鸣,或香案供迎,借以表达祈祥、求福、求子、求财、求安的精神愿望。

洼子跑麒麟表演活动惯以春节、元宵节为主。每年正月初一人们相互拜年时,开始商定计划。正月初七、八开始排练试跑,元宵节前后三天(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是跑舞表演的黄金时段。历年来,每逢春节都是由几位有威望的老艺人张罗组织,全村老少自愿报名争相参演,甘尽义务。然后,组织者按个人体态、技能等特长分为彩灯班、锣鼓班、麒麟班、旱船班、高跷班、秧歌班、杂耍班、服务班等班,各班推出一位认真负责者为班长,各负其责、各尽所能,统一编排、集体表演,整个表演队伍选有总队长(指挥),还有艺术指导与监场人。

据村中群众介绍,“麒麟送子”表演活动中,常有“送子”之后“生子”事件发生。消息传开,人们更感神兽灵验。为此,常有本村或外村缺子人家邀请麒麟到门庭前表演,旨在借麒麟送子之“灵验”,祈求早生贵子。“麒麟”成为当地群众尊崇神灵、祈求吉祥、寄托信仰的载体,不容许有人伤害或亵渎。据说,有一年麒麟舞跑串街经过一条街巷时,有一位顽皮的青年不经意向麒麟扔去一片石头,不巧打中了“麒麟”眼部。当年,这个青年便遭遇横祸,险些丧命。当然,这只是一种巧合。但此事传开后,人们更加信奉麒麟的神灵了,也更加拥护与保护跑麒麟表演活动了。

洼子麒麟的扎制复新技艺在本村代代传承下来。据老艺人回忆,洼子村的“麒麟”从浙江初购回的原形已无人知晓,亦没有记载。据传,在 1930 年,因麒麟旧形破旧不堪,张氏族人前辈们张登基、张希周、张星魁、张复顺、张梧春、张仁居、张心广、张祥鸿等筹资,仿照那对破旧“麒麟”,扎制了一对新“麟体”,又由木匠杨贵宁用桐油彩绘成了一对玲珑俊美的新麒麟。“七七事变”日寇入侵临朐后,跑麒麟活动销声匿迹。直到 1945 8 月,日寇投降后,人们才又找回来藏匿了多年的麒麟,重新舞跑起来。新中国成立前后,曾作为欢庆解放的艺术形式在本村及周边村庄广泛演出。1966 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洼子麒麟被判为“四旧”,以火焚之,严禁扎制演出,达十年之久。1979 年春节,在村支书张继升的指导下,部分老艺人重新扎制麒麟三个,“洼子麒麟”获得再生。1999年,在村支部支持下,张希镇、张永居、张克业、张永森、张振远、张广福、张正义等老艺人又重新设计扎制雄雌羔麒麟三只,洼子麒麟以崭新的形貌展现在人们面前。2011年春节前,在村委、各企业及广大村民的支持下,村中老艺人利用现代铝型材设计扎制成了钢架铝制麒麟,麒麟形态面貌更加光彩夺目。

洼子跑麒麟表演艺术经历了代代相传,完整地保留了下来。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始,几乎年年春节元宵期间,都能见到洼子麒麟表演活动,还经常被调去参加县城民间艺术大巡演活动。2011 年,在张克业、张仕安等精心策划下,新购入了大鼓、大钹及现代化音响设备,前有彩车红灯引领,彩旗招展,锣鼓敲打,麒麟威风,旱船飞游,秧歌腰鼓、杂耍异彩纷呈,形成了近 200 人的表演队伍,走街串巷绕村表演,还专程为各家企业拜年祈福。所到之处,烟花绚丽,爆竹声声,香烟缭绕,争送喜钱,引得四邻八方村民都来观看。同时,还受邀到县城龙韵文化艺术城广场进行专场表演,围观者水泄不通。临朐电视台将此盛况作了专题录播报道,让洼子跑麒麟这一特色民间舞蹈展现在全县人民面前,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与赞赏。

“洼子跑麒麟”这一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保护和不断的传承。

(根据张克廉、张克业、张传安、张廷堂、张振兴、张仕要等述说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