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信息交流
    

信息交流

潍县锣鼓永铿锵

发布日期:2017-01-23 浏览次数:2855

20160728154458c4wv.png

来源:潍坊日报 编辑:小芳儿 2017-01-20 09:55:00


1月17日下午两点,家住潍城区的胡大爷早早就来到十笏园文化街区的百姓大舞台,他脱下蓝灰外套,换上了红底黄花的大褂,跟着老伙伴们按照扇形站好位,待到指挥一声令下,顿时锣鼓齐鸣,响声震天。
  锣鼓队伍敲得精神抖擞,观众看得津津有味。作为“潍坊非遗文化月”活动的头一炮,从1月13日到17日,由潍坊锣鼓运动协会组织的潍县锣鼓表演每天两场,在十笏园文化街区准时开启。
  鼓击锣敲迎福景,龙腾狮舞伴春声。由古至今,锣鼓既是民间传统打击乐器,也是节日盛会、婚丧嫁娶等场合渲染气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锣鼓不成场”。在潍坊,锣鼓也有悠久的历史,从事者甚众,如今,这项民间娱乐活动更是进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列之中,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焕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本组图片为潍县锣鼓表演。

发展中的融合创新

锣鼓是中国传统乐器,由此演化而来的锣鼓乐也是颇具特色的曲种。十九世纪末,潍县锣鼓在吸收众家之长后,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套路,可由五人持鼓、锣、钹、镲、小锣一组,也可由多组组成一个整体,听起来旋律高低错落、变化多端。时而如行云流水,舒缓流畅;时而如战鼓轰鸣,排山倒海,听后令人精神振奋。在演奏过程中,使用的锣鼓尺寸不一,小锣鼓以六寸、七寸为主,声音清脆利落,大鼓直径从六十公分到一米有余,以六十公分为主,声色如雷浑厚刚烈。

  历经百年变迁,目前潍县锣鼓自清朝传承下来的老曲谱仅有四首,也被称为“老四套”,分别是《急急风》《龙虎斗》《高跷点》《三翻一》(现名为《三翻引》)。近些年,随着锣鼓表演的再度兴起,民间对潍县锣鼓曲谱也进行了整理和创新,在“老四套”之外,又增加了十六首曲谱,现在潍县锣鼓常用的表演曲目共有二十首。

热爱里的传承发扬

  潍县锣鼓的历史虽然悠久,但是从清朝传至今天,其中也经历颇多曲折。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受当时社会大背景影响,潍坊全市各企事业单位都有自己的锣鼓队,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锣鼓汇演,其中尤以原潍坊巨力集团为首。至八九十年代,巨力集团锣鼓队发展到鼎盛,企业以专车形式带着锣鼓队全国表演。一时间,“潍县锣鼓震天响”名声大噪。
  此后,随着巨力集团等一批企业的改制、破产,潍县锣鼓也随之消沉,大规模的比赛、表演逐渐消失,大部分会打锣敲鼓的队员也上了年纪。很多喜欢潍坊本土民俗文化的人忽然意识到,潍县锣鼓已经濒临失传的边缘。
  为了潍县锣鼓能够传承下来,一帮热爱潍县锣鼓的人自发聚集到了一起。2011年4月,潍坊锣鼓运动协会成立,潍坊锣鼓表演走上正轨。据了解,目前协会由十九个团和七个锣鼓队组成,分布在奎文、潍城、寒亭、坊子、昌邑、昌乐等区域,会员将近一千人。
  如今在潍坊,每逢佳节庆典,总有锣鼓声为节日增添热闹欢快的气氛。这声声的锣鼓曾鼓舞夏季国际青少年足球赛的队员们,更代表国家、省、市参加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韩国举办的第六届国际打击乐艺术节,一系列活动提升了潍县锣鼓的影响力,让潍县锣鼓打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

热点中的坚定铿锵
  家住东门的王大妈今年65岁,加入锣鼓协会之前,她是一名普通的退休人员,从来没接触过锣鼓。“跟着朋友来的,起初是为了强身健体,后来发现锣鼓表演特别带劲,就慢慢喜欢上了。现在一天不敲鼓,就浑身不舒服。”王大妈笑着说。

像王大妈这样的成员,在协会里有很多。大家起初只是抱着“好玩”“锻炼身体”的目的,但在学习表演过程中,都爱上了这种极富韵律的传统民俗活动。“我们协会从成立到现在,目的始终只有一个,那就是继承发扬潍县锣鼓,不求名声不为利益。我们的演出都是公益性的,日常排练全靠个人热情,很多成员风雨无阻,天天来报道。锣鼓表演是一项团体活动,所有的荣誉都是集体的,个人没有任何名利可言。”潍坊锣鼓协会会长赵培基说。
  对锣鼓的热爱并不只体现在演出中。对于协会而言,如何将潍县锣鼓传承下去是当务之急。为了支持和鼓励更多人加入锣鼓队伍,协会设置了专门的老师组,由八名鼓龄超过十年的老师傅组成,不仅在市区教授传习,还定期到各县市、乡镇进行教学。“现在实行文化下乡,很多村镇都购买了锣鼓,但是不会打,我们就经常去义务教学。”赵培基说,近几年政府也越来越重视民俗文化的发展,喜欢民俗文化的人也日渐增多,锣鼓学习氛围也逐渐浓厚起来。
  十笏园文化街区从大年初一到正月十六,还将继续上演潍县锣鼓的精彩。抑扬顿挫的声点,是潍坊人对传统的固守与坚持。愿潍县锣鼓永铿锵!

记者 薛静 实习生 张潇文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