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信息交流
    

信息交流

“非遗”传承人崔兴昌的“鸟笼人生”

发布日期:2017-04-06 浏览次数:4099

20160728154458c4wv1.png

来源:潍坊电视台 编辑:林峰 2017-04-06 09:42:50

鸟笼文化代表着一方历史风貌的一个侧面,反映着祖先生活的一个兴奋点。小小的鸟笼制作,也是一种情怀象征。在昌乐县就有一位名叫崔兴昌的老人,坚守手工轧制鸟笼60年,老人生怕手艺失传。

他就是昌乐县首阳山旅游度假区姜家坊子村“鸟笼”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崔兴昌,从跟父辈学习扎制鸟笼到现在已有60多年。来到他家,院落里放满了各种各样的鸟笼,方的、圆的、六棱柱型的,还有多层的,让人叹为观止。他不断潜心研究鸟笼扎制工艺,独自守护着这门制笼手艺。要了解他的鸟笼手艺,还得从他小时候开始学习制笼开始。


首阳山旅游度假区姜家坊子村 崔兴昌:我从十几岁就跟着父亲插鸟笼子,我这七十多岁了,我插鸟笼子也插了六十多年了,主要是爱好插笼子。

崔兴昌制作的鸟笼最大的特点就是纯手工完成,制作一个鸟笼总共需要分格、钻孔、打磨等70多道工序,做一个笼子得需要三四天时间。制作鸟笼选材是关键,不同的材料对鸟笼的制作和实用性都有一定的影响。崔兴昌告诉记者,楸木枝条是制作鸟笼最好的材料。

首阳山旅游度假区姜家坊子村 崔兴昌:就是在霜降前后,楸树落叶的时候,那个时候最好,太早割了那个楸枝不结实,等落叶的时候楸枝长了一年,落叶的时候收割的枝条就跟成熟了似的,非常结实。

在各种各样的鸟笼中,有几个带有铁网的鸟笼格外吸引人的眼球。这可是崔兴昌针对生活中捕鸟时遇到的疑难问题,对鸟笼进行的独特创新。

首阳山旅游度假区姜家坊子村 崔兴昌:鸟的嘴比较硬,它是吃肉食的鸟,所以我把鸟笼又加了铁来固定。

随着时代的变迁,手工扎制的鸟笼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机械加工的鸟笼,上面不仅有精美的图案,表面还特别光滑,看起来精美好看,现代人也都十分喜欢购买这种鸟笼。崔兴昌虽然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传道授业,培养出更多青出于蓝的传承人,但是社会现状,对传统的手工鸟笼制作的传承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首阳山旅游度假区姜家坊子村 崔兴昌:现在年轻人也不愿意插了,以前插是为了生活。以前俺村里很多跟我学的,现在年轻人没有跟我学的了。我害怕这个传统丢失了,就让庄里的孩子和我自己的孩子学,要把这个传承下去,不能让这项技艺失传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扎制鸟笼早已不能维持生计,所以这种手艺也就慢慢地失传了,而崔兴昌老人依然在坚持扎制鸟笼,做好对传统鸟笼记忆、文化记忆的坚守。

都市新干线通讯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