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在册人才 > 高培芬
    

基本信息

高培芬

性别:女

年龄:70 岁

技术职称:

荣誉职称: 省级传承人

从艺品类:诸城派古琴

从艺年限:50年

单位及职务:济南回民中学教师

所属地区:诸城市

师承:张育瑾、王凤襄

徒弟:

浏览次数:10432

个人简介

  高培芬,山东诸城人,1954年生于青岛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82年1月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艺术系本科,师承诸城派古琴艺术家张育瑾、王凤襄先生,诸城派古琴第五代传承人,山东省和潍坊市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现为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第十届政协委员、济南市第十二届政协委员、山东省古琴社社长、山东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琴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琴会常务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昆剧古琴研究会理事、中国古琴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古琴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2002年中国政府向联合国递交《古琴艺术申报书》申报世界级文化遗产,确认了全国52位(包括港、澳、台地区)著名琴家传承人,高培芬名列第十三位,目前在山东济南回民中学任教,同时兼任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古琴教师。

  上世纪70年代,20岁的高培芬正式拜诸城派古琴第四代传人张育瑾、王凤襄为师,开始十几年古琴学习,也由此与古琴结缘。1978年考入山东师范大学艺术系,并将教授古琴当成了自己终生的事业。也真正实现了她两位老师的遗愿,接过了师傅留下的“归凤”古琴和大量的琴谱、日记等珍贵财富,并践行了一生的传承。

  在跟随老师学习期间,精心搜集、整理了诸城琴派的所有琴谱:《桐荫山馆琴谱》、《琴谱正律》、《玉鹤轩琴谱》、《梅庵琴谱》、《梅云馆琴谱》等。

  高培芬深受古琴,对古琴的本身也有着深刻的理解。她的每一把古琴都有命名,且与人相联,如琴首、琴额、琴项、琴肩、琴身、琴腰等。琴面上的各部位名字又与大自然相关,如岳山、承露、龙池、凤沼、天地柱、雁足等。七弦经岳山、龙龈以及琴底一对雁足是象征北斗七星。龙池、凤沼象征上山下泽,天圆地方。十三徽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加一个闰月。它把奥妙无限的自然与现实的人联为一体,似乎囊括了整个天与地,一个小宇宙。古琴作为一件用于演奏的乐器本身就是一件无上的艺术品。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诸城派古琴”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高培芬,1954年生,师承诸城派古琴第四代嫡传大师张育瑾、王凤襄学琴十九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诸城派古琴”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琴会常务理事、古琴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琴专业委员会会长,山东博物馆高培芬古琴研究中心主任,著名古琴演奏家、琴学家、古琴教育家。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艺术系。

高培芬操琴近五十载,在七、八十年代山东几乎无人弹琴的困境下依然坚持。1984年成立文革后山东第一个琴社“山东古琴社”,担任社长至今。历年来举办多期古琴传习班和古琴专场音乐会及讲座,并在大学、中学开设古琴课,传授诸城派古琴弟子千余名,发表琴学论文百余篇。

1992年由齐鲁音像出版社出版个人古琴专辑《诸城琴韵.古琴名曲》。2002年中国政府向联合国递交《古琴艺术申请书》申报世界级非遗,确认了全国52位(含港、澳、台地区)著名琴家传承人,高培芬名列第十三位。2011年应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邀请在巴黎举行古琴专场音乐会。2013年中国第八个“文化遗产日”应北京古宫博物院“大师进故宫”活动邀请在故宫内举行古琴专场音乐会。

高培芬几十年来还一直致力于古曲的整理发掘,打谱复活已近失传的千年古曲《碣石调.幽兰》、《韶》乐等二十余首琴曲,并坚持现代新琴曲的创作。2013年底由中华书局出版《高培芬古琴打谱集》,采用古琴专用减字谱与简谱双行对照,并附打谱文字后记、双CD音响。这是我国第一本以个人专著形式出版的古琴打谱集,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荣誉证书

  2007年6月第一批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2008年6月第一批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奖励证书

  1986年应邀参加上海今虞琴社成立五十周年纪念活动;参加山东省《泉城之秋》大型文艺汇演古琴独奏获创作、表演一等奖。

  1991年举办“高培芬古琴专场音乐会”,得到政府及社会名家赠送的书画和诗词。

  1992年出版古琴磁带专辑《古琴名曲》,参加全国驻省会城市电台优秀节目展播个人专长一个小时古琴独奏节目;。

  1995年至今三次参加成都国际古琴艺术交流会任学术委员,应邀参加北京中国名琴名曲国际鉴赏会、人民大会堂、国家图书馆南北琴家古琴音乐会。

  2001年全国第四次打谱会议音乐会、纪念张子谦先生(扬州)诞辰一百周年音乐会、纪念吴景略先生(北京)诞辰一百周年音乐会、首届江苏古琴学术研讨音乐会、苏州庆祝吴门琴社成立十周年音乐会。

  2003古琴松江行音乐会、保护文化遗产守望精神家园音乐会、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成就展。

  2006年8月应邀代表中国音乐教育专家团出访欧洲六国,进行文化交流、讲学、演出。

  2007年6月被山东省评为山东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诸城派古琴)代表性传承人,应澳大利亚、新西兰政府邀请进行文化交流、讲学、演出。

  2008年省政府授予《高培芬古琴艺术工作室》为省级非遗传承基地;诸城派古琴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同年入选世界级非遗项目。

  2010年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暨颁奖晚会、世界青田人大会刘伯温诞辰七百周年纪念大会。

  2011年在山东博物馆举行馆藏千年唐琴之韵•诸城派古琴品鉴会;参加第十七届黄河(三门峡)国际旅游节;应法国巴黎文化中心邀请在巴黎举行了个人专场音乐会、第三届中国古琴艺术节暨《松弦馆琴谱》打谱会、全国第一届古琴艺术节杭州纪念徐元白古琴名家音乐会、中国古琴学会(扬州)琴艺峰会、中国国际西湖琴会峰会音乐会。

  2012年参加情系齐鲁两岸文化联谊行•诸城派古琴大明湖畔传雅韵。

  2013年4月29日由山东省文物保护与收藏协会和山东博物馆共同举办了“古琴咏春品鉴会——暨山东博物馆高培芬古琴研究中心揭牌仪式”,由原山东省副省长、山东省文物保护与收藏协会会长张建国、山东省文物局局长谢治秀揭牌;同年6月8日应故宫博物院之邀率弟子在故宫为庆祝国家第八个文化遗产日举行了“中国文化遗产日——赏七弦雅韵,品古琴艺术”专场音乐会。

  从1986年至今打谱挖掘古谱十余首琴曲。

  从八十年代至今为中央省市电视专题片和连续剧创作、录制、演奏古琴音乐。

  几十年来培养了300多名古琴学生,其中多人考入北大、清华、人大、中央音乐学院等十余所高等院校,在大学举办20余期诸城派古琴艺术传习班。高培芬在传承和教育方面的突出贡献先后被国内外许多媒体报导。


个人图片


122818ae0nrb4egm4e1eue.jpg

主要作品

image004.jpg

媒体报道






高山流水觅知音—诸城派古琴


来源:潍坊市文化馆 2018-01-02 


诸城古琴称“山东诸城派古琴”,又称“琅琊派古琴”,出自“虞山”派,形成于19世纪中叶,历经琴家的探索、交流、吸收、发展,形成了具有诸城特点、风格、技巧和特有曲目传谱的古琴流派。

image.png

诸城市博物馆馆藏诸城古琴


诸城古琴的立调体系是以三弦为宫而以律吕命调之法,形成了诸城派古琴特有的立调体系。即:三弦为宫的称“黄钟调”(F调〉,一弦为宫的称“林钟调”(C调),二弦为宫的称“无射调”(bE调〉,四弦为宫的称“太簇调”(G调),五弦为宫的称“仲吕调”(bB调)。

诸城古琴的艺术风格大体归结为:细致、含蓄、质朴、流畅。含蓄性、概括性大,重内在不务外表华丽,缓急有变,刚柔兼备;节奏固定,标准统一,可数琴齐奏,划分节奏并附有简谱。右手弹弦刚劲有力、干净利落,力度强;是中国首次列入大学的专业课程,开古琴进入高等学府之先河。

诸城古琴以《长门怨》、《秋风词》、《关山月》为独有曲操,琴谱有《琴谱正律》、《桐荫山馆琴谱》、《玉鹤轩琴谱》、《梅庵琴谱》等。著名代表人有王溥长(既甫)、王雩门(冷泉)、王作祯(心源)、王露(心葵)、王宾鲁(燕卿),人称“诸城琴史五杰”。




高培芬

来源:  发布时间:2016-12-23 10:00 


高培芬,女,1954年2月生于青岛市,祖籍诸城县,1982年1月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艺术系本科,获文学学士学位。




现任济南市第十三届政协委员,济南回民中学高级教师,山东古琴社社长。中国古琴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古琴学会常务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2007年6月9日,被山东省人民政府评选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诸城派古琴)代表性传承人。”2008年2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诸城派古琴) 立项代表,其专著研究课题《中国诸城派古琴艺术研究及演奏》2007年5月被山东省文化厅批准立项为《2007年度全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2002年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报送《中国古琴申遗报告书》全国包括港澳在内的54位传承人,高培芬名列第十三名。2007年11月在济南成立了《高培芬古琴艺术工作室》。



高培芬自七十年代正是拜中国著名诸城派古琴第四代嫡传张育瑾、王凤襄先生学习古琴,经多年之苦功,熟聆久练,得诸城派琴韵之道真传,成为中国诸城派古琴第五代传人。
    1986年参加山东省“泉城之秋”古琴独奏或表演一等奖1990年、1995年应邀作为诸城派古琴专家,出席成都中国古琴国际交流会任大会学术委员会委员。1992年齐鲁音像出版社发行了高培芬古琴专辑立体声盒带《古琴名曲》。1991年在山东省艺术学院举行了“高培芬古琴专场音乐会”2001年由文化部主办全国第四次打谱会议发表古曲《关睢》《广寒秋》2003年应邀在北京举行“南北琴家音乐会”受到高度评价。2007年5月应文化部邀请高培芬还打出千年古曲《韶乐》23段乐曲,在国内影响很大,参加中国第一届古琴艺术节专家示范演奏(山东唯一代表)。

高培芬还为多部电影电视连续剧录制大量的古琴音乐,如《孙子》、《黄河万里觅知音》等,2004年为济南京剧院弹奏六幕现代京剧《李清照》。在上海参加中国第四届京剧艺术节获银奖、伴奏金奖。在国家发表古琴学术论文30余篇,其事迹被国内几十家报刊报道。



高培芬培养了百余名古琴弟子,先后考入北大等几十所音乐院校,其中多数人留在大学教授诸城派古琴艺术。
    高培芬的古琴演奏,得到了国家领导人和艺术界前辈的赞扬,先后给她题字、赠书的有、文化部代部长贺敬之、中国书协主席启功、著名诗人臧克家,爱新觉罗傅杰,中国音协主席吕骥,文博专家王世襄,著名书画家董寿平、于希宁、黑伯龙、武中奇、魏启后等先生。



潍坊文化艺术网

高培芬:诸城派古琴第五代传承人

作者:潍坊文艺 来源:中国文化艺术网

  高培芬,山东诸城人,1954年生于青岛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82年1月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艺术系本科,师承诸城派古琴艺术家张育瑾、王凤襄先生,诸城派古琴第五代传承人。

  现为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第十届政协委员、济南市第十二届政协委员、山东省古琴社社长、山东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琴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琴会常务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昆剧古琴研究会理事、中国古琴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古琴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2002年中国政府向联合国递交《古琴艺术申报书》申报世界级文化遗产,确认了全国52位(包括港、澳、台地区)著名琴家传承人,高培芬名列第十三位,目前在山东济南回民中学任教,同时兼任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古琴教师。


  1986年应邀参加上海今虞琴社成立五十周年纪念活动;参加山东省《泉城之秋》大型文艺汇演古琴独奏获创作、表演一等奖;1991年举办“高培芬古琴专场音乐会”,得到许多政府及社会名家赠送的书画和诗词,其中有王世襄、臧克家、贺敬之、启功、爱新觉罗•溥杰、董寿平、吕骥、吴景略、张子谦、张育瑾、王铨吾、于希宁、黑伯龙、蒋维崧、魏启后、弭菊田、刘宝纯、吴泽浩、陈左黄、王仲武、庄超、高小岩、李德伦、赵沨、郑珉中、唐中六、高仲钧等;1992年出版古琴磁带专辑《古琴名曲》,参加全国驻省会城市电台优秀节目展播个人专长一个小时古琴独奏节目;1995年至今三次参加成都国际古琴艺术交流会任学术委员,应邀参加北京中国名琴名曲国际鉴赏会、人民大会堂、国家图书馆南北琴家古琴音乐会、2001年全国第四次打谱会议音乐会、纪念张子谦先生(扬州)诞辰一百周年音乐会、纪念吴景略先生(北京)诞辰一百周年音乐会、首届江苏古琴学术研讨音乐会、苏州庆祝吴门琴社成立十周年音乐会;2003古琴松江行音乐会、保护文化遗产守望精神家园音乐会、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成就展;2006年8月应邀代表中国音乐教育专家团出访欧洲六国,进行文化交流、讲学、演出;2007年6月被山东省评为山东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诸城派古琴)代表性传承人;应澳大利亚、新西兰政府邀请进行文化交流、讲学、演出;2008年省政府授予《高培芬古琴艺术工作室》为省级非遗传承基地;诸城派古琴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同年入选世界级非遗项目;2010年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暨颁奖晚会、世界青田人大会刘伯温诞辰七百周年纪念大会;2011年在山东博物馆举行馆藏千年唐琴之韵•诸城派古琴品鉴会;参加第十七届黄河(三门峡)国际旅游节;应法国巴黎文化中心邀请在巴黎举行了个人专场音乐会、第三届中国古琴艺术节暨《松弦馆琴谱》打谱会、全国第一届古琴艺术节杭州纪念徐元白古琴名家音乐会、中国古琴学会(扬州)琴艺峰会、中国国际西湖琴会峰会音乐会;2012年参加情系齐鲁两岸文化联谊行•诸城派古琴大明湖畔传雅韵;2013年4月29日由山东省文物保护与收藏协会和山东博物馆共同举办了“古琴咏春品鉴会——暨山东博物馆高培芬古琴研究中心揭牌仪式”,由原山东省副省长、山东省文物保护与收藏协会会长张建国、山东省文物局局长谢治秀揭牌;同年6月8日应故宫博物院之邀率弟子在故宫为庆祝国家第八个文化遗产日举行了“中国文化遗产日——赏七弦雅韵,品古琴艺术”专场音乐会。


  从1986年至今打谱挖掘古谱《关雎》、《客窗夜话》、《韶乐•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古交行》、《易安吟》、《广寒秋》、《琴歌•忆清照》、《碣石调•幽兰》、《宋玉悲秋》、《南熏歌》••••••等十余首琴曲。

  从八十年代至今为多部电视专题片和连续剧创作、录制、演奏古琴音乐,如《万竹园撷趣》(中央电视台•神州风采)、《欢乐中国行》(与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董卿、影视演员唐国强合作演奏古琴)、《黄河万里觅知音》(北京电视台)、《孙子》、《三十六计》(山东电视台)、《唐三彩•古琴专题》(齐鲁电视台)、《望诊》(山东教育电视台)、《寻觅泉城古琴》(济南电视台)、《流水》(济南教育电视台)、《诸城春晚》(诸城电视台)。

  几十年来培养了300多名古琴学生,其中多人考入北大、清华、人大、中央音乐学院等十余所高等院校,在大学举办20余期诸城派古琴艺术传习班。高培芬在传承和教育方面的突出贡献先后被国内外许多媒体报导,有:欧洲时报、人民日报、新华社内简报、中国日报、中国文化报、香港文汇报、中国建筑报、中国妇女画报、中国旅客报、中国民乐报、琴棋书画报、北京晚报、联合日报、大众日报、江苏日报、四川日报、浙江日报、河南日报、齐鲁周刊、齐鲁晚报、山东侨报、青田侨报、山东生活报、山东商报、济南日报、济南时报、都市女报、潍坊日报等。其成就并被收录在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音乐家词典》、《中国音乐家名录》、《中国政协委员风采录》、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诸城文化志》、《天南地北诸城人》《超然台》、诸城名人馆中。

  责任编辑 潍坊文艺

  在2007年6月9日举行的山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命名仪式上,济南回民中学教师高培芬以诸城派古琴代表性传承人的身份入选,并成为诸城派古琴的第五代传人。

  高培芬说,诸城派古琴讲究“流传有序”,所谓传人,贵在“传”字。上世纪70年代,20岁的高培芬正式拜诸城派古琴第四代传人张育瑾、王凤襄为师,开始古琴学习。

  古琴是一门难教难学的艺术,而高培芬仿佛有着天生的灵气,再加上她肯吃苦、勤练习,别人在一个月内只能练习几句琴曲,而她却能练会几首。半年之后,张育瑾先生将高培芬叫到跟前,让她行磕头拜师礼。

  1978年,高培芬考入山东师范大学艺术系,张育瑾更是对她寄予厚望。张育瑾先生临终前,把高培芬叫到床前,颤巍巍地将他收藏的一张珍贵的“归凤”古琴以及大量的琴谱、日记都悉数赠送给了她,先生说:“就靠你了。”这让高培芬将教授古琴当成了自己终生的事业。接着,她又跟着张育瑾夫人王凤襄学习了13年,并精心搜集、整理了诸城琴派的所有琴谱:《桐荫山馆琴谱》、《琴谱正律》、《玉鹤轩琴谱》、《梅庵琴谱》、《梅云馆琴谱》。

  高培芬说,每一把古琴都有自己的名字,同时,古琴各部命名与人相仿,如琴首、琴额、琴项、琴肩、琴身、琴腰等。琴面上的各部位命名与大自然相关,如岳山、承露、龙池、凤沼、天地柱、雁足等。七弦经岳山、龙龈以及琴底一对雁足是象征北斗七星。龙池、凤沼象征上山下泽,天圆地方。十三徽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加一个闰月。它把奥妙无限的自然与现实的人联为一体,似乎囊括了整个天与地,一个小宇宙。古琴作为一件用于演奏的乐器本身就是一件无上的艺术品。

  古琴最初是巫术法器,演奏传承靠口传心授,后来出现一种用文字记述古琴弹奏指法、弦序和音位的记谱法——文字谱。因文字谱过于繁复,使用不便,后发展成为减字谱,一直沿用至今。

  基于古琴记谱法的特殊性,“打谱”成为古琴演奏者的一项独特工作。打谱时,演奏者以古琴曲为据,分析,考证、揣摩琴曲意境,经千百遍的弹奏试验,才能逐步确定腔韵和句段结构,才有可能将一首久已失响的古曲展示出来。由于打谱者人生感悟、艺术修养不同,使古琴艺术变成了一种开放的系统,使琴乐成为一种活的艺术,这是世界上任何一种记谱法都无法比拟的。

  高培芬介绍说:“由于古琴琴谱只有音高没有节奏,要想弹奏这些曲谱,只能靠琴人‘打谱’,这需要琴人根据乐曲的意境和多年弹奏的心得经验进行二次创作,古人有‘大曲打三年,小曲打一年’之说。中国现存的琴谱有3000多首,但是能弹奏的只有100首左右。”

  任何一首琴曲,最终都要通过演奏者来实现,听者才能真正体会到“星从徽里发,风来弦上吟”的意境。高培芬说:“由于古琴的形制、音色、乐曲题材、内涵、结构等因素,其音乐风格是倾向含蓄的、阴柔的、抒情的、典雅的美。所以,古琴更适于在夜间演奏。”古箫悠悠,古琴瑟瑟,是穿越千年的声音,苍茫而淳朴,直沁入心灵的最深处。 (摄影/张好)


山东:诸城派古琴第五代传人

2011-07-12 07:56:56      来源:大众日报


张 好

在2007年6月9日举行的山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命名仪式上,济南回民中学教师高培芬以诸城派古琴代表性传承人的身份入选,并成为诸城派古琴的第五代传人。

高培芬说,诸城派古琴讲究“流传有序”,所谓传人,贵在“传”字。上世纪70年代,20岁的高培芬正式拜诸城派古琴第四代传人张育瑾、王凤襄为师,开始古琴学习。

古琴是一门难教难学的艺术,而高培芬仿佛有着天生的灵气,再加上她肯吃苦、勤练习,别人在一个月内只能练习几句琴曲,而她却能练会几首。半年之后,张育瑾先生将高培芬叫到跟前,让她行磕头拜师礼。

1978年,高培芬考入山东师范大学艺术系,张育瑾更是对她寄予厚望。张育瑾先生临终前,把高培芬叫到床前,颤巍巍地将他收藏的一张珍贵的“归凤”古琴以及大量的琴谱、日记都悉数赠送给了她,先生说:“就靠你了。”这让高培芬将教授古琴当成了自己终生的事业。接着,她又跟着张育瑾夫人王凤襄学习了13年,并精心搜集、整理了诸城琴派的所有琴谱:《桐荫山馆琴谱》、《琴谱正律》、《玉鹤轩琴谱》、《梅庵琴谱》、《梅云馆琴谱》。

高培芬说,每一把古琴都有自己的名字,同时,古琴各部命名与人相仿,如琴首、琴额、琴项、琴肩、琴身、琴腰等。琴面上的各部位命名与大自然相关,如岳山、承露、龙池、凤沼、天地柱、雁足等。七弦经岳山、龙龈以及琴底一对雁足是象征北斗七星。龙池、凤沼象征上山下泽,天圆地方。十三徽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加一个闰月。它把奥妙无限的自然与现实的人联为一体,似乎囊括了整个天与地,一个小宇宙。古琴作为一件用于演奏的乐器本身就是一件无上的艺术品。

古琴最初是巫术法器,演奏传承靠口传心授,后来出现一种用文字记述古琴弹奏指法、弦序和音位的记谱法——文字谱。因文字谱过于繁复,使用不便,后发展成为减字谱,一直沿用至今。

基于古琴记谱法的特殊性,“打谱”成为古琴演奏者的一项独特工作。打谱时,演奏者以古琴曲为据,分析,考证、揣摩琴曲意境,经千百遍的弹奏试验,才能逐步确定腔韵和句段结构,才有可能将一首久已失响的古曲展示出来。由于打谱者人生感悟、艺术修养不同,使古琴艺术变成了一种开放的系统,使琴乐成为一种活的艺术,这是世界上任何一种记谱法都无法比拟的。

高培芬介绍说:“由于古琴琴谱只有音高没有节奏,要想弹奏这些曲谱,只能靠琴人‘打谱’,这需要琴人根据乐曲的意境和多年弹奏的心得经验进行二次创作,古人有‘大曲打三年,小曲打一年’之说。中国现存的琴谱有3000多首,但是能弹奏的只有100首左右。”

任何一首琴曲,最终都要通过演奏者来实现,听者才能真正体会到“星从徽里发,风来弦上吟”的意境。高培芬说:“由于古琴的形制、音色、乐曲题材、内涵、结构等因素,其音乐风格是倾向含蓄的、阴柔的、抒情的、典雅的美。所以,古琴更适于在夜间演奏。”古箫悠悠,古琴瑟瑟,是穿越千年的声音,苍茫而淳朴,直沁入心灵的最深处。    (摄影/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