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在册人才 > 李学灿
    

基本信息

李学灿

性别:男

年龄: 岁

技术职称:

荣誉职称:民间传承人 市级传承人

从艺品类:草编

从艺年限:年

单位及职务:寿光市草碾草编专业合作社社长

所属地区:寿光市

师承:

徒弟:

浏览次数:7497

个人简介

李学灿,男,原寿光市侯镇草碾村党支部书记,寿光市草碾草编专业合作社社长,现已成为了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寿光草编代表性传承人。

村里的草编流传已久,经过政府的引导鼓励,申请列入了潍坊市级非遗名录,自2013还成立了草编合作社,注册‘草碾子’商标,使这手艺不但得以传承发展,而还能增加村民的收入。当时作为该党支部书记的李学灿积极组织全村村民入社,带领到淄博、青岛等地实地考察,使草碾子的草编得以迅速发展,当时加工农户也由本村扩展到周围20多个村庄,从业人员超过3000人。并远销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12个国家和地区。

草碾子村的草编品种齐全、做工精巧、造型美观、经济适用。草编的材料主要有茅草、柳子、芦苇、麦秸等野生植物和农产品下脚料,原材料价格便宜,且绿色环保,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


寿光市草碾草编专业合作社主要经营:组织采购、供应成员所需的茅草、麦桔、仿藤皮;组织收购、销售成员编制的手工草编工艺品;为成员提供草编技术培训、信息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等产品。公司尊崇“踏实、拼搏、责任”的企业精神,并以诚信、共赢、开创经营理念,创造良好的企业环境,以全新的管理模式,完善的技术,周到的服务,卓越的品质为生存根本,我们始终坚持用户至上 用心服务于客户,坚持用自己的服务去打动客户。

荣誉证书

2019年7月潍坊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寿光草编代表性传承人。

个人图片

u=2112000028,571975543&fm=173&app=49&f=JPEG.jpg

主要作品

u=1717467099,843360178&fm=173&app=49&f=JPEG.jpg


u=447066858,537035277&fm=173&app=49&f=JPEG.jpg

媒体报道

寿光这个村凭着600多年的技艺,在世界出名了

来源:寿光电视台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19-01-2218:42

侯镇的草碾子村是一个有着600多年草编历史的村庄,以草编闻名,村里上至白发苍苍的老人,下至八九岁的孩子都熟悉草编手艺。目前,草碾子村有1600 多口人,从事草编加工的有五、六百人。

u=3145007440,2007408214&fm=173&app=49&f=JPEG.jpg

草碾子村的李永先是潍坊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草碾子草编”技艺的第四代传承人。据李永先说,草碾草编不仅在寿光出名,而且已经远销到了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12多个国家和地区。

侯镇草碾子村 李永先:

我19岁中学毕业以后,去了东北,回来以后从村民手里收茅草锅盖,骑着自行车去潍坊零卖。因为这个机会认识了青岛孙经理,他有个工艺品厂,打那之后就逐步一年一年开始给他干出口。

u=1717467099,843360178&fm=173&app=49&f=JPEG.jpg

u=447066858,537035277&fm=173&app=49&f=JPEG.jpg

草碾子草编之所以如此受欢迎,还是因为它们自然、古朴的风格。草碾草编巧妙地将实用性与艺术性结为一体,造型美观,经济实用,具有浓郁的自然乡土特色。2010年,该村草编被列入了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侯镇草碾子村 李学灿:

草编的材料主要是茅草、蒲草、芦苇一类的纯天然野生植物,再就是麦秸、秫秸苗子、玉米皮等这些农作物下脚料。 绿色环保,产品式样多种多样,古朴典雅,具有一种浓厚的乡土气息。

u=2112000028,571975543&fm=173&app=49&f=JPEG.jpg

草碾子村的草编队伍以50-70岁的村民为主,甚至还有八九十岁的老年人,他们空闲多、做活细,每人每年至少有5000多元的收入,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笔颇丰的“养老金”。

u=86388477,2529786587&fm=173&app=49&f=JPEG.jpg

侯镇草碾子村 李永先:

以前一个锅盖一块二,每个挣两毛钱,以前挣得少。 现在年轻人自己到广州去参加广交会接单,外贸公司也来找,现在每年外贸订单最低也有150万块钱。

u=114734338,3856064833&fm=173&app=49&f=JPEG.jpg

现在,从事草编编织的人员也不仅仅局限于草碾子一个村,而是扩展到了周围的20多个村庄,从业人员已达到三四千人。外贸出口为草编插上了一双腾飞的翅膀,承载着村民们的致富梦想走出草碾子村,飞向了世界各地。


草碾子村草编“编出”大名堂

 2013-11-08 来源: 大众日报

□见习记者 吴庆辉 记者 戴玉亮 报道
  本报寿光讯 11月1日,记者来到寿光侯镇草碾子村村民何友忠家时,一家人正在编织草编器皿。“加入合作社后,一个草编平均多卖三、四元钱。”何友忠告诉记者。
  2013年1月6日,草碾子村成立草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后,草编价格稳步提升,销路越来越好,村民个人和村集体经济双双丰收。
  “草编是我们村的一项传统工艺,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寿光草碾子草编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何俊玉说,“农闲时,天渐凉了,最适合草编。草编是我们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据介绍,草编的材料主要有茅草、柳子、芦苇、麦秸等野生植物和农产品下脚料,原材料价格便宜,且绿色环保。近年来,草碾子村根据市场需求,不断革新工艺,创新品种,形成了礼品装饰和日常使用两大类产品。
  2011年4月,草碾子村草编文化入选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5月,以草编工艺为主要内容的草编展厅对外开放。在村委会旁边的展示大厅,记者看到一个个造型或古朴、或优美的草编器皿错落有致地摆放着。
  “草碾子村的草编品种齐全、做工精巧、造型美观、经济适用。我们合作了将近30年,每年都会从草碾子村订购二三百万元的草编制品。”青岛平度工艺品厂总经理肖洪刚说。
  “我们按照客户的要求量身定做,努力将草编传统工艺与国际市场需求对接,做大做强品牌。”草碾子村党支部书记李学灿告诉记者。据了解,李学灿除带领合作社成员到淄博、青岛等地实地考察、扩大销路外,还在淘宝等网站上开起了网店。在李学灿打开的网页上,记者看到淘宝网店页面上的“草碾子”商标非常醒目。
  据寿光市水利局党委委员、草碾子村“第一书记”张泮彩介绍,“合作社成立后,村民从事草编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今年草编制品销售有望达到1000万元。” 
  草碾子村的草编制品已走出国门,远销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12个国家和地区,加工农户也由本村扩展到周围20多个村庄,从业人员超过3000人。
  借助草编业的发展,草碾子村村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村里整修了1000多米的出村路,架起了长32米的连村桥,安装了一台大变压器,重新装修了村卫生室,建起了休闲文化广场等。


大众网

茅草麦秸手中穿梭 潍坊老两口一年"编"出七万元

2013-10-30 10:05:00    作者:李楠 张驰   来源:大众网潍坊频道  我要评论

关键词: 茅草;麦秸;草编工艺品;经纪人;碾子村
[提要]◎全村每年收入过亿元,还成立专业合作社统一经营在寿光市草碾草编专业合作社,一件件造型各异的草编产品吸引了村民的目光。”  李美荣说,每年夏天,村里家家户户就会去割茅草,回来晒干后,变成了一年到头草编的原材料。

在寿光市草碾草编专业合作社,一件件造型各异的草编产品吸引了村民的目光。

九岁的何洁琼在和奶奶一起编筐子。

 

  大众网潍坊10月30日讯 据潍坊晚报消息,草编,是一项传统的手工技艺。寿光市侯镇草碾子村以草编闻名,是一个有着600多年草编历史的村庄,村里上至白发苍苍的老人,下至八九岁的孩子都熟悉草编手艺。在村民一双双巧手的编织下,一把把不值钱的茅草、麦秸变成了一个个精美的篮筐、花瓶、首饰盒……如今,草碾子村的名声早已打响,草编产品远销世界各地。10月28日,记者来到草碾子村,刚忙完秋收,闲下来的村民都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了草编上,整个村里一派热火朝天的编织景象。

  草碾子村的草编生活

  茅草晒干后成了草编原材料

  “谁能想到这些不值钱的茅草能变成东西换钱啊,有了这门手艺,俺们的生活根本不用发愁!”10月28日上午9时许,寿光市侯镇草碾子村村民李美荣乐呵呵地对记者说。

  当日,记者到达草碾子村的时候,62岁的村民李美荣正与丈夫坐在马扎上聚精会神地用麦秸编筐子,他们身旁散落地摆放着各种各样的草编产品。一根根麦秸在李美荣的手里格外听话,随着她的手不断穿梭舞动。记者看到,李美荣先用草编锥在筐子上扎个小口,把藤条从小口中穿过去,等到麦秸快要用完了,便迅速拿出新麦秸续接上,李美荣告诉记者,这一个步骤叫做“续草”。

  编了大半个小时,一个小小的筐子盖便完工了,李美荣重新抱了一堆茅草开始编筐身。看着手里长长的茅草,李美荣对记者说:“这些茅草都是从附近的盐碱地割的,一分钱成本费都没有。”

  李美荣说,每年夏天,村里家家户户就会去割茅草,回来晒干后,变成了一年到头草编的原材料。除了茅草,村民还会收集一些麦秸、芦苇、篾子等作为原材料。“我们每年夏天都会收集几千斤原材料,每家都会有一个专门放茅草的小仓库。”李美荣说。

  老两口每年能赚回辆小汽车

  “别看这些茅草不值钱,但是编成的东西可个个都是宝贝,能卖不少钱!”李美荣笑着说,她手里正在编的小筐子每个卖45元,她和丈夫一天至少能编5个,能卖200多元。“这些原料不值钱,所以卖的钱基本上是纯赚。”李美荣告诉记者。

  随后,李美荣又指着满院子的草编产品说:“这些产品里面贵的每个能卖100多块钱,便宜的也要几十块钱。”一个100元左右的产品,李美荣与丈夫一般一天能编两个,50元左右的产品一天能编四五个,所以老两口一天很轻松就能编200多元的产品。

  李美荣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一天赚200元来算,一个月就能纯赚6000元,一年下来,老两口光靠草编就能收入7万多元。算到这里,李美荣高兴地说:“虽然这些钱对年轻人来说不算什么,但是俺俩都这么大年纪了,一年还能赚一辆小汽车,很满足了。”

  秋收后村民又迎草编大丰收

  记者在村里转了一圈,发现家家户户都在忙着编东西,有的村民干脆三五成群凑在一起一边编东西一边聊天。草碾子村党支部书记李学灿说,平时农忙时节,不少村民都忙地里的活,进行草编的时间就少。到了秋收后,就到了草编产品产量的高峰期了。

  “一般来说,10月、11月、12月这三个月,每个月草编产品产量是别的月份的四五倍。”李学灿对记者说,草碾子村的村民每年都会在秋季粮食丰收后,再接着迎来草编产品的大“丰收”。

  据了解,草碾子村每五天便有一个“草市”,专门交易茅草、麦秸等原材料还有草编成品。“每到这个时候,不少村民便会将这几天的劳动成果带到市场上卖,最近市场上的产品也明显多了起来。”李学灿说。

  草编产品环保健康受到热捧

  说起不值钱的茅草编出的产品为何能卖出这么高的市场价,李学灿告诉记者,首先是因为草编产品是纯手工制作的,所以市场前景非常好。“现在越是手工的越有市场,像这种纯手工制作的草编产品格外受欢迎。”李学灿说。

  草编产品还有别的产品无法比拟的优点。李学灿随手拿起一个当地人俗称“茅屯”的器皿说:“用这个草编的茅屯盛放干粮,就算放置一天,干粮都是温的,保温特别好。”此外,用草编器皿热馒头,馒头会格外松软,并带着一股青草的芳香。“用普通的器皿热馒头,蒸馏水经常会把馒头打湿,但是用草编器皿绝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说起草编产品的好处,李学灿如数家珍。

  “不过,草编产品最大的好处还是环保。”李学灿说,草编产品就算是废弃了,也会慢慢烂在泥土了,不会像别的化学产品一样污染环境,“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青睐草编产品的原因。”

  ◎花絮

  九岁娃熟悉草编手艺

  记者在村民何兰英家,看到61岁的何兰英正在与9岁的孙女何洁琼一起编筐子。不用奶奶的的指导,小小的何洁琼编得有模有样。只见她一会儿拿着草编锥扎孔,一会儿忙着“续草”,一步步有条不紊。她编的草编产品平整精致,让人很难相信出自一个9岁女孩的手。

  何洁琼告诉记者,她奶奶和母亲都经常干草编的活,从小耳濡目染的她在大人简单的点拨后便学会了。当记者问她草编难不难时,她说:“一点也不难,村里不少和我年纪相仿的孩子都会。”

  李学灿告诉记者,草碾子村村民以草编为业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是村民的重要经济来源。全村500多户1500余口人中,上至白发苍苍的老人,下至八九岁的孩子,基本上都会草编手艺。村里的闺女嫁出去,外村的女儿嫁进来,把草编手艺带到了外面的乡村,让越来越多的人学会了这门手艺。

村民李美荣和老伴正在家中编筐子。

村民何兰英在整理草编用的原材料。

 

  草碾子村的草编前景

  精美草编工艺品引来国内外订单

  在草碾子村草编作品展厅里,琳琅满目的草编产品让人眼花缭乱,有作为生活用品的筐子等器皿,还有一些茶壶、花瓶、首饰盒等草编工艺品,巧夺天工的手艺让人啧啧称奇。

  据李学灿介绍,以前草编产品多是一些生活用品,村民买来自家用,但现在村民接的订单越来越多的是各种各样的工艺品。李学灿拿着一个外形像天坛的草编产品说,这种产品对草编技术要求很高,很费时间,价钱也格外高。为此,草碾子村经常组织一些技术好的村民进行免费授课。“草编变身艺术品,登上了大雅之堂,我们也要适应形势提高自身技术水平。”李学灿说,村民还对草编的原材料和编织手法都进行了创新,让编织出的产品更加精美。

  草碾子村不仅有心灵手巧的草编能手,还出现了一批富有商业头脑的草编“经纪人”。李学灿称,最初草编产品都是在“草市”上交易,范围相对局限。草碾子村的名气打响后,不少外地客户慕名而来,一批擅于经商的村民发现了这个商机后,干脆转行成了草编“经纪人”。

  在李学灿的指引下,记者来到村里一位草编“经纪人”李群然家,一进门便被小山样的草编产品吸引了。李群然说,他干“经纪人”已经20多年了,这些产品都是从村民家中收的,目前家里这些大大小小的草编产品有近万个。他这个“经纪人”当得很轻松,大部分客户都是慕名来到草碾子村。“现在来自世界各地的客户都会来找我下订单,过几天就有一个青岛客户要下一个几十万元的订单。”李群然说。据介绍,像李群然这样的“经纪人”,村里就有三四家。

  将建专业烘干房帮村民晒原材料

  草碾子村名气打响后,越来越多的外地订单纷纷找上门来,有国内各省的,还有日本、加拿大、美国等国外大订单。所订产品不仅有饭盒、果盘等生活用品,还有诸多观赏性工艺品。

  李学灿介绍,据保守估计,草碾子村每年要销售草编产品300万件,收入过亿元。这让村民富起来的同时,也把草编文化带到了更多的地方。有这么好的市场前景,草编技术永远不会失传,只会越发展越壮大。

  2012年11月,草碾子村创办的寿光市草碾草编专业合作社成立,采取“统一原料、统一编制、统一品牌、统一经营、统一销售”的经营模式,开展草编产品的生产、销售一条龙服务,为村民提供市场、价格、营销的信息。“合作社在三名多年从事草编销售的经纪人带动上,发展了周边20多个村的草编生产户,目前从业人员已达3000多人。”李学灿说。

  同时,草碾子村村委还将建设一个200多平方米的烘干房,用于茅草、麦秸等原材料的烘干加工。“以前晾晒原材料,都是在马路上或村民自己家里,还要等一个好天气,费时费力。明年这个烘干房就能投入使用,到时候就能对原材料进行专业烘干了。”李学灿说。 文/记者 李楠 图/记者 张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