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在册人才 > 丁承效
    

基本信息

丁承效

性别:男

年龄:61 岁

技术职称:工艺美术师

荣誉职称:山东省工艺美术名人 市级传承人

从艺品类:葫芦烙画,花画

从艺年限:43年

单位及职务:潍坊仁和轩葫芦艺术工作室 经理

所属地区:潍城区

师承:丁洪寿

徒弟:肖振燕、丁文正、刘海峰、李英、巨宏波等

浏览次数:11400

个人简介

丁承效,男,1963年10月生,山东省潍坊市人。现为工艺美术师、齐鲁文化之星、山东省工艺美术名人、潍坊市工艺美术大师和名人、潍坊市级烙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山东省工艺美术理事、潍坊市工艺美术协会副秘书长、潍坊市奎文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

1979年担任潍坊市家具公司样品设计师。同年,参加潍坊市美术书法骨干培训班学习。曾多次赴江浙遍访刘锦堂、钱怀瑾等烙画名师,对传统工艺表现手法不断完善,对现代设计理念不断创新,作品的艺术性和观赏性独树一帜。葫芦烙画为传承人丁承效祖传技艺,精于板画、葫芦烙画,其祖父丁长茂跟随长兄丁东斋学艺,后传于其子丁洪寿,丁洪寿又传于丁承效,丁承效的葫芦烙画自幼受家族影响,对葫芦烙画艺术勤学苦练,多次赴江浙遍访刘锦堂、钱怀瑾等烙画名师,技艺精进,不断创作出独特新颖的烙画葫芦作品。丁承效烙绘技法也发展出润色、烫刻、细描和烘熨、渲染等。烙画作品一般呈深、浅褐色,古朴典雅,清晰秀丽,其特有的高低不平的肌理变化具有一定的浮雕效果,别具一格。经渲染、着色后,可产生更加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另外,还有“填彩烙花”工艺使传统烙花艺术锦上添花。所以,可以根据创作主题不同,采用不同的技法,加之色彩,或者略施淡彩,形成清新淡雅的风格;或者重彩填色,形成强烈的装饰效果。

丁承效创作的葫芦作品上万余种,从传统的葫芦文化福、禄、寿喜到工笔、写意、人物、花草、鱼虫书法等艺术,以及现代工艺设计客汇贯通在,无不涉猎。不断创作出独特新奇的个人葫芦天地。现正在向着产业化、基地化、加工、展览、销售一条龙发展迈进。

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展览并获奖,很多作品已被国家图书馆、海内外人士收藏,省内外报刊、杂志、广播及媒体相继报道和推介宣传。

丁承效本人擅长烙画技艺,自仁和轩成立至今已有三家分店,已有正式徒弟五名,分别为肖振燕、丁文正、刘海峰等。2016年11月13日至2016年12月11日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参加文化部、教育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培训班,完成规定课程学习。

以烙画的手法,在原生态的葫芦上,绘制传统国画,利用天然达到艺术的高端性。在传统烙画的基础,并相继开发了像葫芦座灯、葫芦茶桶、葫芦手串等各种艺术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传统烙画工艺上烙画工具的提高也是技艺提高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烙画工具有,焊接式烙铁,烙画专用烙机,其性能特点各有利弊,焊接式烙铁的特点是温度高,线条款,适用于深压,但是操作难,不适合工笔画的表现,现在大多数从业者所用的烙画机虽然有着精细操作的功能但是寿命较短,切刀头的单一性决定了其绘画时的局限性,所以基于以上的种种原因,我发明了一台独特的烙画机,既有焊接式烙铁的力度,和强度,又有烙画机线条的多样性,大大提高了烙画机的使用寿命,和耐高温的各种烙笔刀头,通过重复的使用改进,使新的烙画机更加符合现在的创作要求,在烙画葫芦彩绘上,传统的彩绘涂料有,丙烯颜料,各色油画棒,儿童彩笔棒等其他颜色,通过我的使用渐渐发现,传统彩绘所用的颜料一是难以长久附着,二是着色效果差,难以达到绘画效果,只能是牵强附会的体现葫芦彩绘的感觉,所以我尝试好多各种颜料后创新了多种颜料的符合上色,从而在色彩的持久性上得到了提高,另外在色彩的统一性和国画效果的烙画体现性也得到了大的提高,创新不仅是工具,也是技艺的创新,与时俱进的为葫芦烙画这门工艺进行发展与传承。

“仁和轩葫芦烙画艺术工作室”简介

丁承效,多才多艺,融美术、书法于风筝扎制、绘画以及民俗民间工艺品创作于一身,技艺高超,功底扎实。凭借多年参加潍坊国际风筝会的经验,2000年组建“潍坊承效艺术风展中心”,成功在国内地市举办了一些民间艺术风筝大型展览活动,将潍坊风筝等民间艺术品推向全国各地,并取得了丰厚的经济回报。

2009年成立的“仁和轩葫芦烙画艺术工作室”,是今后发展的重点。该工作室已于2010年7月获得了国际风联颁发的《专利许可证》,指定为中华民间艺术精品,准许使用国际风联标志、吉祥物及唯一专利称号。现葫芦作品已发展到了上万种,从传统的葫芦文化——福、禄、寿、喜,到工笔、写意、人物、山水、花草、鱼虫、书法等艺术以及现代工艺设计,融会贯通、无不涉猎,不断完善独、特、新、奇的葫芦天地,丁承效制作的葫芦作品在国内曾多次获奖,代表奎文区参加了历届潍坊市文展会,被众多收藏爱好者视为珍品,国内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的纷纷采访报道。

“仁和轩葫芦烙画艺术工作室”集创作、加工、销售于一体,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已具备相当规模。“仁和轩”发展目标是:产业化、规模化、园区化,让“仁和轩”的葫芦烙画等民间艺术作品走向世界;发展目的是:使“仁和轩”艺术精品得到永久传承和更大的发展。

其工作室原地址在潍坊火车站地一大道民俗工艺品批发市场2066号,现已迁移潍坊十笏园文化街区内。

荣誉证书

 2012年9月在2012第四届山东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交易会上(山东民俗展区),荣获山东省最杰出的二十位“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2012年12月授予潍坊市工艺美术名人。

2012年9月在山东省第四届文化创意产业交易会上荣获山东省“最杰出的二十位民间工艺大师”。

2013年8月被授予潍坊市工艺美术大师。

2013被聘为潍坊医学院学生社团校外指导老师,潍坊商业学校客座教授。

2014年4月由潍坊市轻工行业办公室、潍坊市工艺美术协会等部门授予“潍坊市工艺美术烙画界领军人物”称号。

2014年5月被选拔为第二批齐鲁文化之星。

2015年12月被评为潍坊市第四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2015年获潍坊市民间艺术名家。

2015年在潍坊十笏园首届新春文化庙会活动中荣获“突出贡献奖”。

2015年12月,荣获“十二五”山东省工艺美术行业设计创新进步奖;

2016年1月获潍坊市第二批民间艺术大师;

2016年2月晋升为“工艺美术师”专业技术职称。

2016年4月由潍坊市轻工行业办公室、潍坊市工艺美术协会等部门授予“潍坊市工艺美术烙画葫芦界拔尖人才”荣誉称号。

2016年6月被潍坊高新区机关幼儿园聘为“传统技艺”特邀教师。

2016年7月被潍坊聋哑学校聘为“非遗项目”烙画项目大师。

2016年被潍坊市总工会授予“能工巧匠”荣誉称号。

2017年3月被评为“山东省工艺美术名人”荣誉称号。

山东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潍坊市工艺美术协会副秘书长、潍坊市奎文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

奖励证书

2009年9月由潍坊市委副书记市长许立全市长亲自带队,参加的“济南国际园博园”大赛中,取得了第五名的好成绩,本次全国有108个代表队参赛。

2011年4月在潍坊富华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文展会上,代表奎文区民俗特艺展示现场进行葫芦烙制表演,赢得了领导和观众的赞誉。

2012年10月,创作的《神荼郁垒》在第四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精品暨家居用品博览会上荣获“鲁王工坊杯”山东省工艺美术新人奖金奖。

2013年1月作品《神荼郁垒》被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

2013年获得潍坊市第二届“风筝都文化奖”优秀文化作品奖。

2013年4月在首届潍坊工艺美术节优秀作品评选中,烙画异型葫芦《八仙图》获金奖。

2013年4月创作的《神荼郁垒》在第五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荣获“鲁王工坊杯”山东省工艺美术新人奖金奖。

2013年10月烙画葫芦作品《十八罗汉》荣获上海民族民俗文化博览会创新奖。

2013年11月由国家文化部邀请在北京国际会展中心参加第七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

2013年12月《神荼郁垒》作品荣获中国烟台山东省首届(红星)民族民俗艺术品博览会银奖。

2014年4月作品《烙画葫芦·寿星》被评为山东省民俗文化博览会银奖。

2014年4月作品《富贵》、《中国龙》在第二届潍坊工艺美术节中均获金奖。

2014年10月《十八罗汉》在第六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荣获“鲁王工坊杯”山东省工艺美术新人奖金奖。

2015年4月创作的作品在第三届潍坊工艺美术节上获金奖。

2015年4月作品《中国龙》荣获首届中国(潍坊)民间艺术博览会金奖。

2016年4月烙画葫芦《放飞图》在第九届中国(潍坊)风筝产品博览会暨第四届潍坊工艺美术节中荣获金奖。

2016年10月作品木板烙画《忠义千秋》在第十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手工艺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得2016“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优秀奖。

2016年12月作品《中国龙》、《麦秆工艺画》、《富贵有余》被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留校收藏。

2016年12月作品《中国龙》在中国非遗培训计划葫芦雕刻技艺培训班中获优秀奖。

2017年4月创作的烙画葫芦《观世音菩萨》作品在第五届潍坊工艺美术节暨风筝博览会获得金奖。

2017年5月葫芦烙画《观世音菩萨》第九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荣获“神龙杯”山东省工艺美术精品奖银奖。

2012年11月作品被《齐鲁文学》杂志第32、33期刊登。

2013年6月作品被《齐鲁传媒》第6、8期刊登。

2013年7月作品被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下属刊物《潍坊文化》刊登。


个人图片

image001.jpg

image005.jpg

image012.jpg

image008.jpgimage010.jpg

image014.jpgimage016.jpg

主要作品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新作:丁氏老祖,丁伋公,完工了2019.10.16


微信图片_20190906145250.jpg

新作2019.9


百子图(一)               百子图(二)

百子图(三)                  百子图

寿  星

 富贵图(正)            富贵图(背)

鸳  鸯

image002.jpg

松鹤延年(一)           松鹤延年(二)

四条屏

丁承效-《武聖关云长》.jpg

武聖关云长

百寿图                    十八罗汉

中国龙1          中国龙3           中国龙2

罗汉(一)                罗汉(二)

中国龙      山水1       山水2       酒葫芦

孔子像

青  花          青花瓶              龙凤呈祥

弥勒佛                   佛


观音大士(明)  丁承效 烙画

丁承效-《忠心铁肩图》_看图王.JPG

忠心铁肩图


神荼郁垒(正)               神荼郁垒(背)

武财神          卧  虎            钟  馗

image002.jpg

中国风

节节高1   异型(一)    异型(二)      节节高2

道济罗汉                      先师孔子像

范制葫芦(一)            范制葫芦(二)

天  鹅                金蟾葫芦

双福拱寿

媒体报道

潍坊葫芦烙画制作技艺


来源:潍坊市文化馆  2018-05-09


葫芦烙画制作技艺作为一门古老的手工艺,明清时期就已经达到很高的专业水平,成为皇室赏玩的艺术品。

image.png

葫芦烙画作品—《中国风唐装》

葫芦烙画是运用国画的白描、工笔、写意等手法,在葫芦光滑坚硬的木质表皮上,创作出人物、山水、花鸟、走兽等作品,画面上呈焦、褐、黄、白等多种层次和国画渲染效果,表现力丰富。烙画作品一般呈深、浅褐色,古朴典雅,清新秀丽,其特有的高低不平的肌理变化具有一定的浮雕效果,经渲染、着色后,可产生更加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来源:中国山东网 | 发布日期:2017-10-28


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丁承效 小葫芦烙出“大世界”

当一个亚光黄皮儿滚圆肚儿的小葫芦,遇上一只笔头光亮的自制烙笔,经过烙画的师傅娴熟地烙、勾、画,随着一缕缕青烟升腾而起,便上演了一出巧夺天工的传奇,这便是葫芦烙画的魅力。

葫芦谐音“福禄”,是吉祥的象征。转过街角,穿过街道,在山东省潍坊市和平路与健康街路口西北角的“仁和轩”工作室里,记者见到了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葫芦烙画传承人丁承效。

  

a0ee3a58-397f-452b-995b-f295551db0cf_看图王.jpg

拜师学艺 潜心烙葫芦

走进工作室后,眼前便是琳琅满目的葫芦烙画作品,惟妙惟肖的古今人物、轻巧灵动的小猫捕捉蝶、栩栩如生的八仙过海、语言清丽的古诗词,有传统的“福”、“禄”、“寿”、“喜”吉祥系列,也有金鱼、猛虎、牡丹、鸳鸯等动植物系列,还有八骏图、西游记插画等名作和影视作品系列……种类丰富,形象逼真,让人赞叹。

  

232f3b17-9d26-41f0-9dda-4f5d52e229c4_看图王.jpg

  

d617f453-024d-475f-822c-9cf5e46d2036_看图王.jpg

“我从小就喜爱书画艺术,又深受父亲和四哥书画艺术的熏陶,有一定的美术功底。”坐定之后,丁承效慢慢讲述着他的创作经历。1979年丁承效以优异成绩考取潍坊市家具公司样品设计师。同年,参加潍坊市美术书法骨干培训班学习。深得张镜远、陈衍绪、高静、刘炳皓、张建时、张绍良等著名大师的精心辅导。

2000年丁承效去北京出差,偶遇一位老先生在葫芦上烙蝈蝈。他觉得非常有意思,就和老先生交流起来,同时心里记下步骤和工具,想着自己回家试试。

说干就干!从北京回潍坊后,仿照这老先生的工具,丁承效从市场上买来调压器和电烙铁,用电炉丝作笔头,自己组装成了他的第一代烙画画笔。

“心想着在纸上画和在葫芦上烙没多大区别,亲手一试才知道不是那回事。”丁承效说,烙画不仅有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描等手法,还可以通过调节烙笔的温度熨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这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

接触葫芦烙画之后,为了能在葫芦上烙出好画,丁承效多次到江浙等地拜访烙画艺人,潜心学习烙画技艺。在之后创作过程中,丁承效对传统工艺表现手法不断完善,对现代设计理念不断创新,作品的艺术性在同行中愈显突出。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据丁承效介绍,要完成一副葫芦烙画,要经历一套繁琐的工序。首先要用铅笔把图案画在葫芦上,画好后用针型笔头的电烙铁勾线,勾线之后再用橡皮把图案擦掉,最后用扁型笔头的电烙铁润色。根据图案表现的不同,选择的烙铁笔也不同。

从接触烙画开始,丁承效便开始自制画笔。“一开始制作烙笔时经常遇到难题,后来经过他慢慢的摸索,不断改进也找着了门路。”丁承效向记者展示他三代烙画笔,“这是我现在用的烙画机,电子控制可以准确调温,而且隔热效果好,安全性也强,我现在只自己做笔头,比原来简单多了”。

丁承效强调烙画时电烙铁温度要较低一点,用力压,颜色能压到葫芦皮内部,烙画寿命就比较长久。否则颜色只能压到葫芦皮表面,虽然看起来外观很漂亮,但是短时间内就会褪色。就在这一按一压之间,一件件栩栩如生的葫芦烙画作品在丁承效的手中焕发出艺术光彩。

a744decf-00a5-445f-8d4c-1af7b5230cbd_看图王.jpg

小葫芦 大讲究

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特点的葫芦决定着烙画的个性主题和图案,那么葫芦烙画对葫芦的选择上便很有讲究。选择烙画的葫芦最好是3年以上,时间越长的葫芦烙画效果便越漂亮,越有味道。刚开始丁承效自己种葫芦,但是品种单一,不能满足他创作需求,所以他便从网上找好葫芦产区去收集葫芦,经常往河北、山东、山西、天津等地方跑。

现在,丁承效基本上每年都去收葫芦,一年能收上万个。看着好的,便会全包下来,然后回来再慢慢挑。有时候也会带着创作的想法去专门挑选葫芦,之前还曾经专门从朋友那定购过外国葫芦。

39c97ffc-1964-45af-aeea-2a309fffecc1_看图王.jpg

丁承效指着桌上的一对鸭子形状的葫芦对记者说,“像这种就是人为固定造型让葫芦长成这个模样的,这样的葫芦称为‘范制葫芦’,这个钱袋葫芦、扁型葫芦、如意葫芦都是范制葫芦”。

“规整”的亚腰葫芦、扁墩墩的南瓜葫芦、细长脖儿圆肚子的油锤葫芦,多年来,丁承效烙过的葫芦不计其数,但每一个都倾注了他浓浓的情感与心血。

不忘初心 坚持传承

从艺十几年以来,丁承效的葫芦烙画技术越来越娴熟,多项作品荣获大奖。其中烙画作品《神荼·郁垒》被国家图书馆收藏、《八仙图》获得潍坊首届工艺美术节金奖、《十八罗汉》荣获2013上海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博览会创新奖和2014年鲁王工坊杯,其本人也被授予齐鲁文化之星、山东省工艺美术新人奖金奖、潍坊市工艺美术名人、潍坊市工艺美术大师等荣誉称号。

  

570b2acc-bfc7-4a16-b7b1-f792d4f0db04_看图王.jpg

如今,丁承效从社会上已经收了五六名徒弟,并且他还把葫芦烙画这门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带进了潍坊聋哑学校,更好地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长久传承,并且潍坊聋哑学校专门成立了烙画班。

“学生大多都有绘画功底,对烙画非常感兴趣,很多学生的作品在大赛中获奖。”丁承效自豪的对记者说。丁承效希望培养更多的葫芦烙画人,让葫芦烙画这项非遗文化能够更好地传承下去。


来源:潍坊日报  2017年3月31日


葫芦烙画技艺得传承 小葫芦上“烙”出大世界


 葫芦因谐音“福禄”,自古至今便被视为吉祥之物。人们常常把葫芦悬挂在门口、床头、房梁上用来避邪驱凶,镇宅纳吉。

烙铁为笔,葫芦为纸,把绘画、烙画、雕刻艺术巧妙构思于葫芦上,在增加葫芦艺术价值的同时,更使这些艺术葫芦古朴自然,别具魅力。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葫芦烙画技艺在我市得到传承和发展,这其中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他就是丁承效。

虚心学习打牢基础

3月28日上午,在十笏园文化街区仁和轩葫芦艺术工作室,记者见到了丁承效。墙上挂的是葫芦,桌上放的是葫芦,地上摆的还是葫芦,丁承效沉浸在葫芦的世界里,怡然自得。

在爱上葫芦之前,丁承效最先爱上的是绘画。“我家祖辈父辈都爱好绘画,在我十二三岁的时候,就在家练习素描。”他说。1979年,丁承效进入市家具公司从事设计工作。第二年他被派参加市总工会组织的企业美术骨干培训班。

“当时培训班里可谓大家云集,张静远、张绍良、陈寿荣等老师手把手地教我们,让每个学员都受益匪浅。”丁承效说。

谈到葫芦烙画工艺,丁承效说从初识到现在有十几年时间了。刚开始,自己一个人在家闭门造车,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丁承效在北京街头闲逛,闻到一股烙制所特有的香气。他循着香气的方向走去,推开半掩的房门,只见里面是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葫芦,一位六七十岁的老人正在用电烙铁在葫芦上烙画,他默默地站在一边看。丁承效在老人的举手投足间领悟到了许多烙画的技巧。

潜心钻研练就技艺

走进丁承效的“仁和轩”,大大小小各种形状的葫芦让人眼前一亮:有“规整”的压腰葫芦、细长脖儿圆肚子的油棰葫芦、扁墩墩的南瓜葫芦,各式各样。有的葫芦上画的是龙,片片祥云掩映在龙身之下,颜色均匀,惟妙惟肖;有的葫芦画凤,画虎,画猫,均是活灵活现,与葫芦本身的形状相称,极具观赏性。

“葫芦烙画技艺,对于烙笔的火候和下笔力度把握要恰到好处,电压的高低如同墨汁的浓密程度,烙笔的停留时间和速度也都是要下功夫练的。”丁承效说,作画时要先用铅笔在葫芦上打好草稿,然后用一种类似电烙铁的笔尖把画烫出来,烙画不仅有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描等手法,还可以熨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具有较强的立体感。

从艺十余年来,丁承效的葫芦烙画技艺日臻成熟,多项作品荣获大奖。其中,《中国龙》获得中国非遗培训计划葫芦雕刻技艺优秀奖,《十八罗汉》荣获2013中国上海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博览会创新奖,门神《神荼·郁垒》被中国国家图书馆典藏。他本人也被授予齐鲁文化之星、潍坊市烙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潍坊市第二届“风筝都文化奖”、潍坊市工艺美术大师、潍坊市能工巧匠等荣誉称号。

念念不忘传承非遗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丁承效义无反顾地把这副沉甸甸的担子挑在肩上。而他的第一个学生便是自己的儿子丁文正。因为从小耳濡目染,丁文正孩童时期便喜欢舞文弄墨,后来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逐渐掌握了葫芦烙画技艺,如今已经开了自己的工作室。另外,这些年来丁承效陆陆续续从社会上收了五六个徒弟,目前都已小有成就。

为更好地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长久传承,丁承效把葫芦烙画这门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带进了潍坊聋哑学校,每周两次到学校上课。目前首批学生即将毕业,这也意味着葫芦烙画队伍又添了一支生力军。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建设‘文化名市’,我感到很振奋,但同时也感觉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以后会更加努力,让葫芦烙画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丁承效说。



2012年10月30日

1.jpg

近日,中国(山东)工艺美术精品暨家居用品博览会落下帷幕,我市仁和轩葫芦烙画艺人丁承效的《神荼》、《郁垒》夺得了鲁王工坊杯大赛金奖,他的作品简约夸张、动形跃然、造型高古,得到了诸多工艺美术大师的好评,也为我市工艺美术届再添荣耀。   李君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