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在册人才 > 杨福源
    

基本信息

杨福源

性别:男

年龄:83 岁

技术职称:高级工艺美术师

荣誉职称:山东省工艺美术名人 市级传承人

从艺品类:杨家埠木版年画,木版年画

从艺年限:59年

单位及职务:寒亭杨家埠百年老号“万盛画店”

所属地区:寒亭区

师承:

徒弟:

浏览次数:13089

个人简介

  杨福源,男,1941年11月出生于著名的木版年画之乡潍坊市寒亭区杨家埠村,是杨家埠百年老号“万盛画店”的传人,自幼师从父辈学艺,经过多年的历练,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风格,刻版刀法纯熟,所刻作品眉目清晰,线条挺拔流畅,印制的年画色彩亮丽、对比鲜明,具有浓郁的乡土之美,被誉为杨家埠村集画、刻、印、裱于一身的 “全能民间艺人”。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一直从事年画的创作和生产。1985年, 刻印制作了木版年画挂历“水浒”;1987年,作为杨家埠年画艺人的代表远赴新加坡进行文化交流,成为杨家埠在国外表演年画刻、印技艺的第一人;2000年,整理、刻印了《杨家埠传统木版年画画集》,2006至2008年,创作、刻印了木版年画《金陵十二钗》,受到业内人士的普遍好评。杨福源还经常参加一些全国性民博会等活动,进行杨家埠年画的现场制作表演和作品展览,扩大了杨家埠年画的影响。


万盛画店建于清咸丰年间,距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万盛画店的年画品种齐全,内容丰富,制作精细,是杨家埠历经数代,至今仍兴旺发达的老字号。

万盛画店是首家潍坊杨家埠人既有实体店又在网上开店的木版年画店铺,现在的万盛画店实体店由父亲--高级工艺美术师杨福源经营,网店由本人经营,应广大乡邻的邀请,兼营潍坊杨家埠风筝,高密剪纸,潍坊布艺玩具。

父亲出生于1940年,自幼跟从父辈学艺,并虚心向村中的其他前辈高手学习,经过多年的砺炼,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风格,他刻版刀法纯熟,所刻作品眉目清晰,线条挺拔流畅,制作的年画色彩对比鲜明、亮丽,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他历时多年对大量的传统年画进行整理,利用传统工艺精工制作的《杨家埠木板年画选集》,成为年画爱好者鉴赏和收藏的佳品。精工制作的年画挂历,装裱年画卷轴画,托裱镜框年画,成为馈赠好友的理想礼品。杨福源是当今杨家埠年画创作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杨家埠绘、画、刻、印、裱于一身的全能民间艺人

多年来,父亲为杨家埠年画的恢复、保护、创作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79年,出席全国工艺美术艺人代表大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87年他作为中国年画艺人的代表远赴新加坡进行文化交流,成为杨家埠在国外表演年画刻、印技艺的第一人;1988年被潍坊市文化局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1991年被潍坊市职称评审委员会评为高级工艺美术师2002年参加在河南省开封市举办的中国木版年画大联展,被组委会授予特殊贡献奖2004年在第三届中国国际民博会上获中国民间艺术精品展一等奖;因发展潍坊市工艺美术事业突出,2005年被授予潍坊市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07年被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山东省首批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称号。

荣誉证书

  1988年被潍坊市文化局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

  1991年被潍坊市职称评审委员会评为高级工艺美术师。

  2005年5月首届潍坊市工艺美术大师。

  2007年5月被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山东首批“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

  2007年6月潍坊市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

  2009年8月被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2009年山东省十大民间艺术大师”称号。

  2010年5月第二批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杨家埠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

  2013年1月被授予“山东省工艺美术名人”荣誉称号。

  2013年5月被山东省文化厅授予“山东省传统技艺大师”称号。


奖励证书

  1979年出席全国工艺美术艺人代表大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1987年作为中国年画艺人的代表远赴新加坡进行文化交流,成为杨家埠在国外表演年画刻、印技艺的第一人。

  2002年11月在河南开封举办的中国木版年画大联展,被组委会授予特殊贡献奖。

  2004年10在第三届中国国际民博会上获中华民间艺术精品展优秀奖。

  2008年11月首届山东国际大众艺术节.齐鲁民间手工艺精品博览会银奖。

  2009年获“中国(潍坊)第二届文化暨旅游展示交易会民间艺术精品银奖”。

  2010年,参加山东省文化厅组织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山东活动周”文化演艺活动,进行年画制作表演及作品展览。

  2012年9月,参加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获“传承人展示奖”。


博览会银奖.jpg博览会优秀奖.jpg

博览会展示奖.jpg参加世博会证书.jpg

山东省“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 ”.jpg年画联展获奖.jpg

潍坊市非文化遗产传承人.jpg山东省工艺美术名人.jpg

山东省十大民间艺术大师.jpg潍坊市工艺美术大师.jpg

山东省传统技艺大师.jpg

主要代表作

  1、多年来,整理刻印了许多杨家埠传统的年画,主要的代表作品有:《神荼 郁垒》(门神)、《小锤将》(门神)、《五子夺莲》、《丹凤朝阳》、《五子夺魁》、《麒麟送子》、《牛郎会》、《刘海戏金蟾》、《欢乐新年》、《花能解语 晚玉生香》、《百子图》、《狮童进门》等。   2、创作、刻印了木版年画《金陵十二钗》、《寿星图》等。

作品展示

个人图片

雕刻木版.jpg


传授年画印刷技艺.jpg

印制年画.JPG

印制年画_看图王.JPG

万盛画店沿街店面.JPG

IMG_2384.JPG

印制年画_看图王.JPG

万盛画店沿街店面

万盛画店位于潍坊市寒亭区西杨家埠村,是杨家埠传承百年的知名老店,创立于清咸丰年间,至今已有一百六十余年的历史。

现在万盛画店的作坊,有平房五间,建筑面积,能满足刻板、印制年画及产品展销活动的需要;画店现有各类画板100余套,有完整的印刷工具、刻板工具多套,是当今杨家埠为数不多的仍在从事木版年画创作与制作的画店之一。

万盛画店年画制作作坊.jpg

万盛画店年画制作作坊

印制年画_看图王.JPG印制年画_看图王.JPG

 中国文联、民协主席冯骥才是父亲杨福源先生多年的好友,每次来潍都会专程来看望父亲。

刻板工具.jpg

刻板工具

部分画版.jpg

部分画版

年画印刷工具.jpg

年画印刷工具

万盛画店作品展销厅.jpg

万盛画店作品展销厅

主要作品

代表作品(金陵十二钗、寿星图):

金陵十二钗(宝钗扑蝶).JPG金陵十二钗(黛玉惜花).JPG

     金陵十二钗(宝钗扑蝶)           金陵十二钗(黛玉惜花)           

金陵十二钗(红楼巧姐).JPG金陵十二钗(妙玉独行).JPG

    金陵十二钗(红楼巧姐)            金陵十二钗(妙玉独行)

金陵十二钗(可卿春困).JPG金陵十二钗(李纨习诗).JPG

     金陵十二钗(可卿春困)            金陵十二钗(李纨习诗)         

金陵十二钗(探春吟句).JPG金陵十二钗(惜春作画).JPG

      金陵十二钗(探春吟句)           金陵十二钗(惜春作画)         

金陵十二钗(熙凤弄权).JPG金陵十二钗(元春归省).JPG

   金陵十二钗(熙凤弄权)            金陵十二钗(元春归省)

金陵十二钗(湘云眠石).JPG金陵十二钗(迎春小憩).JPG

     金陵十二钗(熙凤弄权)          金陵十二钗(迎春小憩)          

金陵十二钗册页.jpg

金陵十二钗册页

印制年画_看图王.JPG

印制年画_看图王.JPG

印制年画_看图王.JPG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长卷(国画染料*)

《金陵十二钗》作品简介:

本套作品力求再现《红楼梦》中 描写“金陵十二钗”的典型故事情节,黛玉惜花、宝钗扑蝶、元春归省、探春吟句、李纨习诗、可卿春困、惜春作画、迎春小憩、湘云眠芍、熙凤弄权、妙玉独行、红楼巧姐,生动地刻画了“金陵十二钗”的形象及活动的场景,为我们展现了一副副阿娜多姿的仕女图

该套作品在创作时充分体现了传统杨家埠木版年画在构图、用色上的艺术风格,又借鉴了国画人物灵秀、飘逸的特点,别具一番韵味,是对杨家埠年画创作的一种创新和探索

寿星图.JPG

寿星图

寿星为民间奉祀的长寿之神,表达了人们追求幸福长寿的美好愿望。作者用木版年画的形式传神地再现了传说中寿星慈眉善目、笑逐颜开、白须飘逸、精神矍铄的形象,长寿和蔼之态,令人崇敬爱戴。

 

传统作品:

杨家埠木版年画作为一种古老民间艺术形式,历经数百年的传承,所表现的题材内容极为丰富,为了杨家埠年画的传承和发展,作者挖掘、整理刻印了许多传统的年画。

主要的代表作品有:《神荼  郁垒》(门神);《小锤将》(门神);《五子夺莲》;《丹凤朝阳》;《五子夺魁》;《麒麟送子》;《牛郎会》;《刘海戏金蟾》;《欢乐新年》;《花能解语  晚玉生香》;《百子图》;《狮童进门》等。

门神1.jpg门神2.jpg山林猛虎.jpg

          门神                          山林猛虎

传统年画选集.jpg

                                传统年画选集

百子图.jpg丹凤朝阳.jpg

           百子图丹                  凤朝阳                    

刘海戏金蟾.jpg五子夺莲.jpg

      刘海戏金蟾                        五子夺莲

狮童进门.jpg五子夺魁.jpg

          狮童进门                   五子夺魁                  

欢乐新年.jpg小锤将(门神).jpg

          欢乐新年                  小锤将(门神)                  

麒麟送子.jpg牛郎会.jpg

        麒麟送子                   牛郎会

金鱼满堂.jpg年年有鱼.jpg

           金鱼满堂                 年年有鱼


媒体报道


 2018-01-19 19:09


【非遗】文化名城:潍坊非遗传承之杨家埠木版年画--门神


杨家埠木版年画——门神

杨家埠木版年画

知识普及——杨家埠木版年画

简介

杨家埠木版年画是一种流传于山东省潍坊市杨家埠的传统民间版画。其制作方法简便,工艺精湛,色彩鲜艳,内容丰富。每年春节年画题材都会更换一次,许多新思想、新事物出现之后,马上就能够在年画中反映出来,对社会的进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另外,杨家埠木版年画还间接地记录下了中国民居和民间社会生活的情况,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杨家埠木版年画乡土气息浓厚,制作工艺别具特色,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并称中国木刻版画三大产地,2006年5月20日,杨家埠木版年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源流

明代洪武年间,杨家埠木版年画已初具工艺基础。明代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以后,杨家埠先人先后创立了恒顺、同顺堂、万曾城、天和永四家画店。建于明崇祯十三年的“吉兴号”年画作坊,面积239.4平方米,房屋11间,保存完好。从明代到清初,依靠年画业发展的画店有同顺堂、吉兴、太和、公茂、恒顺等。

明末,因战乱遂遭破坏。清代前期,年画又得以恢复和发展。又有万顺、公兴、公义、公泰、永盛等30余家画店大量进行年画生产。清代乾隆年间,是木版年画商品化高度发展的繁荣昌盛时期。在此后一个半世纪里,杨家埠年画曾以品种多、规模大、销售范围广而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年画三足鼎立,成为名嗓一时的中国民间三大画市之一。此时画店纷开,仅西杨家埠由杨氏一家开设的就有82家。

清代咸丰年间杨家埠年画达到辉煌期,画店百家,画种上千,年画产品行销大半个中国。清末民初,木版年画开始“以变图存”的革新。大顺画店的杨九经代表革新者的要求,创立了东大顺画店。

艺术特点

杨家埠木版年画按照农民的思想要求、风俗信仰、审美观点、生活需要逐步发展完善,形成了自己古朴雅拙、简明鲜艳的风格。它植根于民间,装饰于节日,长期以来起着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反映人民美好愿望,美化人民节日环境的作用。

杨家埠木版年画的艺术特征为:不受自然的约束,以丰富的想象力,概括、浪漫主义、象征和寓意的手法表现主题;构图完整、饱满、匀称;造型夸张、简练、粗犷、朴实。制作年画时,艺人首先用柳枝木炭条、香灰作画,名为“朽稿”,在此基础上再完成正稿,描出线稿,分别雕出线版和色版,手工印刷。年画印出后,再手工补上各种颜色并进行简单描绘,使其更加自然生动。

杨家埠木版年画——门神 神财福增

作品名称:“门神”两幅、“神财福增”一幅,三件套

装裱种类:立轴

总 尺 寸:每幅高:120cm;宽:60cm

画心尺寸:每幅高:75cm;宽:35cm

材 质:宣纸

价 格:510元

作品简介:神荼,郁垒是我国最早的门神。关于他们捉鬼喂食饿虎的记载在汉代的很多书中出现。此作品是杨家埠最为正统的门神,也是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代表作品,作者杨福源大师。

作者:杨福源

山东省工艺美术名人

杨福源,男,1941年11月出生于著名的木版年画之乡潍坊市寒亭区杨家埠村,是杨家埠百年老号“万盛画店”的传人,自幼师从父辈学艺,经过多年的历练,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风格,刻版刀法纯熟,所刻作品眉目清晰,线条挺拔流畅,印制的年画色彩亮丽、对比鲜明,具有浓郁的乡土之美,被誉为杨家埠村集画、刻、印、裱于一身的 “全能民间艺人”。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一直从事年画的创作和生产。1985年, 刻印制作了木版年画挂历“水浒”;1987年,作为杨家埠年画艺人的代表远赴新加坡进行文化交流,成为杨家埠在国外表演年画刻、印技艺的第一人;2000年,整理、刻印了《杨家埠传统木版年画画集》,2006至2008年,创作、刻印了木版年画《金陵十二钗》,受到业内人士的普遍好评。杨福源还经常参加一些全国性民博会等活动,进行杨家埠年画的现场制作表演和作品展览,扩大了杨家埠年画的影响。

1988年被潍坊市文化局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

1991年被潍坊市职称评审委员会评为高级工艺美术师。

2005年5月首届潍坊市工艺美术大师。

2007年5月被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山东首批“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

2007年6月潍坊市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

2009年8月被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2009年山东省十大民间艺术大师”称号。

2010年5月第二批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杨家埠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

2013年1月被授予“山东省工艺美术名人”荣誉称号。

2013年5月被山东省文化厅授予“山东省传统技艺大师”称号。

1979年出席全国工艺美术艺人代表大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1987年作为中国年画艺人的代表远赴新加坡进行文化交流,成为杨家埠在国外表演年画刻、印技艺的第一人。

2002年11月在河南开封举办的中国木版年画大联展,被组委会授予特殊贡献奖。

2004年10在第三届中国国际民博会上获中华民间艺术精品展优秀奖。

2008年11月首届山东国际大众艺术节.齐鲁民间手工艺精品博览会银奖。

2009年获“中国(潍坊)第二届文化暨旅游展示交易会民间艺术精品银奖”。

2010年,参加山东省文化厅组织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山东活动周”文化演艺活动,进行年画制作表演及作品展览。

2012年9月,参加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获“传承人展示奖”。

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






印制年画_看图王.JPG印制年画_看图王.JPG

访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名家杨福源

刘启乐,1957年生于济南,1983年本科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艺术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03年5月被院党委任命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工部 学生处(处)部长。

1986年调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从事大学生音乐教育、大学生艺术社团培训、学生管理及思想政治工作,历任院工会副主席,艺术设计学系、工业设计系党总支系副书记、副主任、书记等职务。

编著有《高等学校音乐普修教程》(济南出版社出版发行)一书,在山东教育导报、齐鲁晚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报等刊物上发表有“鲲鹏鹄志兴中华”、“牡丹花开景色新”等文章。

现为中国高等学校音乐教育学会会员,山东高等学校音乐教育学会理事。山东收藏家协会会员,山东音乐家协会会员,山东省钱币收藏学会会员。



木版年画巨作《金陵十二钗》面世

 来源:潍坊新闻网 李艳红 通讯员 牟兴建 摄 2009-06-23 18:53:48 


 “金陵十二钗”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所着力刻画的十二位女子。近日,记者在寒亭区杨家埠采访时获悉,一套木版年画雕版巨作《金陵十二钗》,经“山东省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杨福源先生历时三年的不懈努力于近日面世。据了解,该套年画的创作,是在采用木版年画传统的手工刻版、套色印刷技艺的基础上,有机融合工笔国画人物的特色,由7色84个木版手工印制而成,分为木刻线稿和木刻全色两种版本,是近年来杨家埠年画在木版雕印与工笔国画技艺完美融合方面的又一次创新。


印制年画.JPG

杨家埠的纸上生意


印制年画.JPG 印制年画.JPG

2004年12月10号这天,记者在山东省潍坊杨家埠村采访时,正赶上村里的杨福源老两口忙着在自家的院门上帖年画。离春节还有一个多月,为什么现在就贴起年画来了呢?

潍坊市寒亭区杨家埠村村民 杨福源:“为了扩大我的生意,这也是一个招牌,贴上以后,客户一看到杨家埠年画,他就知道这里面是做年画的,可以招揽一些客户。”

杨家埠木版年画创始于明代,它和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被称作我国三大木版年画产地。村里不少人家至今一直保持着制作年画的传统。为了带动自家年画的销售,生产年画的村民家里有提前贴年画的习惯。年画刚贴上门,杨福源家里的生意就来了。

潍坊市寒亭区杨家埠村村民杨福源:“这个是200元的。”

经销商:“这是200元的?”

潍坊市寒亭区杨家埠村村民 杨福源:“对,这是水浒一百单八将,有代表性的。”

经销商:“这个160元吧。”

潍坊市寒亭区杨家埠村村民杨福源:“180元吧,让你20元。”

经销商:“160元吧,我拿4本。”

记者:“像这样找上门的顾客多吗?”

潍坊市寒亭区杨家埠村 杨福源:“多,这到了冬季的话就很多了。”

在杨家埠,年画的制作都是以家庭作坊的形式进行的,制作手艺也是代代相传。受环境的影响,杨福源从十几岁起就开始在家里的年画作坊里向长辈学习刻版和印制年画了。

潍坊市寒亭区杨家埠村村民杨福源:“这些版有民国的,有清代的,再就是有自己创作的。这个是我的版架,里屋还有很多呢。我刻了有300套了吧。”

杨福源家生产的是高档的宣纸年画。年关将至,老两口的精力放到了年画挂历的制作上。这个产品最初还是受客户的启发。一次,客户在订货时提出能不能把年画也做成挂历的形式。经过琢磨,杨福源把印制好的年画,单边粘在订做的挂历纸上。

潍坊市寒亭区杨家埠村村民杨福源:“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个是年头对不上了,搞收藏的、爱好者可以揭下来,还可以做其他用处;也可以收藏。”

后来,杨福源又给这种挂历配上了包装盒。产品推出来以后,很快就得到了客户的认可。年画挂历成了杨福源家每年年底的主打产品。

潍坊市寒亭区杨家埠村村民杨福源:“2005年我出了这样一个挂历,2005年是鸡年,乙酉年,是这样一个鸡的图案。估计今年能销3000份左右吧。” 

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内容主要有神像类、童子类、民间传说等六大类,喜庆吉祥是这些年画的主题。其中,民间在腊月23贴的灶王年画寄托的就是人们希望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的愿望。村民杨福果家里现在就正忙着生产这种灶王年画。

潍坊市寒亭区杨家埠村村民杨福果:“我们基本上没有空闲时间,一般都在印,印多少算多少。”

记者:“这个年画印好以后,卖多少钱一张?” 

村民杨福果:“1角钱1张,我们是1级批发。”

记者:“经销商回去以后,一般能卖到多少钱?” 

村民杨福果:“卖5角1元。”

这种用普通油光纸印制的年画,利润虽然比不上用宣纸做成的画册和挂历,但制作简单,便于批量生产,因此村里有不少作坊生产这种年画,产品主要是销往山东本省以及河南、江苏和东北地区的一些农村市场。现在正是这类春节用年画的销售旺季,和杨福果一样,村民胥德香家也是生产这种油光纸年画的专业户。

潍坊市寒亭区杨家埠村村民胥德香:“这些货是寿光一个叫张成明的客户订的,这次订了我22套,总共是6600张。这还不算大的,在这之前订的那些还多。”

记者:“大的客户能订多少?”

村民胥德香:“大的客户能订50套。” 

看到自家忙不过来,胥德香又从附近的村子雇了两个人,来作坊帮忙。

潍坊市寒亭区杨家埠村村民胥德香:“我这货不愁销售!新客户来还没货呢,一般都是熟客订的。” 

我国知名的年画产地曾经多达17个,由于产品功能单一,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年画市场逐渐萎缩,多数产地已经名存实亡,而杨家埠却因为年画品种的增加和产品层次的拉开,生产规模逐年扩大。

潍坊市寒亭区杨家埠村委会主任杨高芝:“杨家埠村有310户,现在从事这个木版年画生产的有200户吧。生产年画的大户,一年能生产几百万张。”

画样、刻板和印刷是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基本工序,这些工序都是用手工完成的。这纯手工的制作工艺,吸引了不少外地人。

潍坊市寒亭区杨家埠村委会主任杨高芝:“包括国外的,还有国内的很多收藏者,都跑到杨家埠来买这个年画。” 

年画收藏者:“这个完全是手工的,比较精致呀,是用心制作的,很有保存的价值。真正的享受到这种文化,就是必须这样手工印出来,才会更可贵。” 

近些年来,虽然贴年画的人在逐渐减少,但作为一种传统的年俗用品,很多人对木版年画仍然有着不小的兴趣,除了因为它是手工制作的外,年画还是和很多人对儿时的记忆联系在一起的。

年画收藏者:“比较代表中国的风味,就像回到古时候,回到童年很快乐的时光。”

人们对年画的这种情结,让杨家埠人看到了一个新的商机。1998年潍坊市寒亭区政府拿出5000万元对杨家埠村进行了重新规划和改造,在保留一些古年画作坊的基础上建成了杨家埠民俗旅游开发区。从此,不但杨家埠的年画能卖钱,就连这制作年画的过程也开始收起了门票。

导游:“师傅现在印的这个财神是5种颜色组成的,分别刻出5块木版,一种颜色一块木版,每块木版的凹凸位置不一样。我们看师傅已经印了蓝色、黄色,现在印红色,画面中的这些红色的地方,在这块红色版中就是相对凸起的。”

到杨家埠来的游客,有兴趣的话,还可以亲自动手过一下印制年画的瘾,对村民来说,这也是他们带动销售的一个好办法。

游客:“我感觉我的技术怎么那么好呢?在老师傅的领导下,真的是不一样,巧夺天工!我要带回家,然后把它裱起来,挂在我们的办公室里面。”

以木版年画为基础的民俗旅游,去年为杨家埠吸引来的中外游客超过了50万人,门票收入达到100多万元。这些来观光的游客也成了杨家埠年画的新买主。

经销商:“我觉得这个画还是很有民族特色的,我在苏州那边都有店,我有好几个商场,我来这里旅游的,这次买了300多张,如果好卖的话我再来买。”

看到购买高档宣纸年画的游客越来越多,一些村民对自家年画的生产品种进行了调整。

潍坊市寒亭区杨家埠村村民李桂华:“我原来是生产普通百姓家用的油光纸的年画,今年才开始做这种宣纸的。我感觉还可以,我现在已经有1000本画集卖出去了。他们基本上都是来旅游的,很多国家的,新加坡、日本客人都到这里;国内的像石家庄、上海、北京的,基本上都到我这里拿货。”  

在杨家埠,年画的功能已经逐渐从传统的年俗用品延伸为具有装饰和收藏价值的艺术品,年画的生产、销售也从原来单一的冬季扩展为全年性市场。南来北往的游客成了杨家埠年画一年四季的消费主体。

中共潍坊市寒亭区委副书记 郑立琦:“现在这个年画的产量,每年达到2000多万张,这个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5000元左右,仅年画这一项就占3000元。这项产业由文化优势、传统优势逐步过渡到旅游优势、经济优势。”


木版年画  三个人与一种民艺传承

作者:倪自放  出处:齐鲁晚报   日期:2005-03-11

作为一种传统民间艺术,杨家埠年画的“重兴”,是因为一直有一些人在坚持,除了老一辈的艺人杨明智、杨洛书,有三个人的名字与杨家埠年画的传承息息相关,他们是杨福源、马志强和徐化源。

令人欣慰的是,作为一种传统民间艺术,杨家埠年画现在依然在民间:作坊生产、手工制作。每年的农历十月廿五,老艺人们照例是到集上去买四大样(猪肉、白菜、粉条、火烧),煮上一锅,然后按照祖上的规矩,摆供焚香,犒劳案子,开张印画。杨家埠村的人爱说:“俺村一千多人,五百人印年画。”现在杨家埠村每年能出售年画2000多万张。

坚持者杨福源

64岁的杨福源是杨明智的徒弟,是个集画、刻、印、裱于一身的“全能民间艺人”,也是杨家埠在国外演示木版刻印技术的第一人。寒亭区委宣传部的小崔陪记者去见这位著名的年画艺人,正好碰到老人在刻版,杨福源的老伴正在印画。“孩子们在城里都有工作,只剩下老两口弄年画,还好,我不求数量,只求质量。”杨福源向记者解释。

作为杨家埠百年老号“万盛画店”的传人,杨福源爱年画有家传基因,其祖父杨象斗在杨家埠年画史上赫赫有名,叔叔杨锡福虽是个聋哑人,却是杨家埠艺人里面刻版、印画数一数二的高手。自记事起,杨福源眼里见得最多的、家里忙得最多的就是年画。很小的时候,他就学着大人的样子描起了画样,偷空上案子印几张年画。爷爷和叔叔见他悟性很高又肯吃苦,也愿意教他,所以很快成了同年龄段艺人里的佼佼者。后来他又师从杨家埠著名年画艺人杨明智等,终于成为杨家埠年画中大师级的人物。

有报道说,杨福源每年印年画用纸100多令,那可是几万张的销售量啊,有没有那么多呢?拿这个问题问杨福源,他说那是前几年的事情,“主要是印单张的年画,内销,现在主要是用宣纸印外销的礼品画,数量下来了,质量要求高了。”

杨福源是个改革者,1985年,他开杨家埠年画先河,刻印了首套年画挂历——《水浒》,当时就引起轰动。

但杨福源主要还是一个“顽固的坚持者”。“内容可以改进,但制作工艺、颜料等不可以打马虎眼。”杨福源领着记者看他印画的颜料,“你看这槐米黄,都是用当地国槐结出的槐米熬制成的,过去煮时用铜锅,现在有的改为铝锅,但是不能用铁锅。煮时还要按一定比例加碱加矾。”现在杨家埠印年画很多人改用化工颜料,只有杨福源等少数老艺人仍在使用天然颜料,“我也使用部分化工颜料,但主要是天然原料,纯天然颜色具有纯度高、色彩亮丽、不退色、不刺激皮肤、无污染等优点。”

据了解,天然颜料熬制方式比较复杂,很多人已经不会了,这是很多人使用化工颜料的主要原因。“虽然使用天然颜料比较麻烦,但我尽量少用化工颜料,”杨福源说:“用化工颜料印的年画没有杨家埠年画的那种味道。”

杨福源告诉记者:“除了正常的刻版、印画,我现在最主要的任务是复刻年画孤本《天下十八省》,光刻版就需要两年多的时间,这是我这几年最主要的工作。”

藏画者马志强

一直致力于中国木版年画抢救工作的冯骥才,每次到杨家埠去,都要专门拜访当地的年画收藏者,因为“文化上的自觉保护,首先是当地文化人的自觉”,记者循着冯骥才的记载,找到了当地的年画收藏者马志强。

马志强收藏的杨家埠年画遗存超过1000幅,远远在杨家埠年画博物馆收藏之上,很多都是孤本。比如《西王母娘娘蟠桃会》《二进宫》《一门三进士》《文武财神》《夜读“春秋”》等,都是杨家埠年画历史上罕见的作品。马志强告诉记者,虽然自己收藏的珍贵年画超过1000幅,但大多数不是在杨家埠本地收的,这也说明了当时的杨家埠年画已经销售到外埠很多地区。

“我下手早,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那时候已经有外国的民俗专家和国内济南、北京的美术研究者到杨家埠收画。与其让别人收走,不如让我们自己收藏。”对马志强刺激比较大的一次是去上海博物馆看年画,那里收藏着杨家埠年画的一个重要精品《水浒》,但是拍一次照都要掏钱。

“很多年画都是孤本,这次你碰见不买下来,过两天再去就不一定有了。”马志强有过多次这样的经历,让他后悔不已。马志强2000年的时候有一次去北京琉璃厂,看到一幅清末杨家埠年画《潍阳火车站》,标价2000元,价格不低,当时犹豫了一下没买。回家一查资料,发现《潍阳火车站》史料价值相当高,和当时山东胶济铁路有关,于是马上返回北京,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多年收藏年画,花去了马志强的大部分积蓄。就在记者见到他的前一天,马志强发现了一套清代中期的六条屏杨家埠年画,十分喜欢,对方标价3000元,磨蹭了半天,商定2600元成交,可是那天马志强身上只有600元钱,只好全部掏给人家,“先占下再说,现在还欠人家2000元钱呢。”

马志强认为,杨家埠木版年画现在年销售量2000万张,是全国最大的木版年画产地,形势表面上看十分乐观,但也不乏可忧之处,那就是能够创作新年画的人才太少了,大家还都是继承老祖宗的那一套年画在印,没有新品种。现在除几位在世的老艺人杨明智、杨洛书、杨福源,能系统并真正掌握木版年画技艺和精髓的接班人几乎没有,而这将直接影响今后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发展和生存。

杨家埠年画本来是“农村画”,但现在很多杨家埠的艺人开始制作礼品画,力图占领城市市场。对此,马志强认为,作为一种商品,年画有了更广阔的销售领域自然是好事,但很显然这降低了年画的民俗味道,这对年画这种民艺是福是灾还很难说。

藏版者徐化源

好像是专门有分工,马志强专门藏画,徐化源藏版,每周都到杨家埠“淘版”的徐化源告诉记者:“我是后来者,收藏版也就是这三四年的事情,但后来居上啊。”

徐化源现在藏版百余块,全是杨家埠的刻品,杨家埠的代表作如《深山猛虎》《男十忙》《女十忙》《麒麟送子》和《摇钱树》,一应俱全。

徐化源说起年画来头头是道:“因为年画一开始是春节用的一种装饰品,所以必须喜庆、吉利,艺人们通常巧妙地运用谐音、瑞兽(狮、鹿、羊、猴)祥禽(孔雀、喜鹊、鸡、鹤等)、花卉、瓜果等,用象征的手法表现主题。”如莲谐音是连,牡丹花象征富贵,一对窗旁画一幅是朵朵相连的莲花,另一幅是花花相接的牡丹,画面是美丽鲜艳的花卉,但它的寓意是连年富贵。鱼与玉、余是谐音,胖娃娃抓金鱼嬉戏的年画主题是“金玉满堂”;福子灯画中活泼可爱的胖小子一手拿花戟(戟与吉是谐音),一手提大鱼,其象征寓意是“吉庆有余”。借福与蝠是谐音,桃子、佛手象征寿,几个胖娃娃各手抱大桃、佛手,背景有五只翻飞共舞的蝙蝠,便组成了人见人爱的《五福捧寿》年画。

马志强:吾为年画狂

2013-12-24 11:25:29

11-19-13-28-1.jpg

马志强,男,1955年出生于潍坊市,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长期从事民间年画的收藏、整理、研究和出版工作,整理出版多部大型年画专集。现为中国民间年画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出版者协会年画艺术委员会付秘书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潍坊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院院长。

马志强是个沉静的人,作为潍坊年画收藏第一人,他和年画“相知相伴”已走过18个年头。  

追寻

1991年,担任寒亭区文化局副局长的马志强因为工作的原因,开始正式接触年画,与杨家埠木版年画的零距离接触,让他对这一独特的民间艺术动了真感情。1992年,马志强参加了天津举办的有许多国、外著名专家参加的“国际木版年画研讨会”。会上,当时已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成员的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对年画的深入研究和搜救保护深深触动了马志强。“外面的人都在为年画的传承和发展担忧着,杨家埠作为全国重要木版年画产地之一,不更是义不容辞吗?”要传承,首先要收集。从此,马志强开始了对老年画的寻找。寻找从杨家埠开始,结果却让他大失所望。原来,他从当地老艺人那儿得知,杨家埠历来有存版不存画的习惯;再就是历次政治运动的洗劫,老画板大量被破坏掉了。

马志强一度陷入了苦闷:难道,老年画真就无迹可寻了?

可他并没有放弃,经过多方查阅资料以后,他开始把搜寻的目标转向销售地。有资料显示,清末是杨家埠木版年画鼎盛时期, 年产量达到7000万张,成为著名的年画集散地,产品大量销往莱州、平度、黄县、烟台等地,东北地区也成为它的辐射区。莱州有个圈子村,100多户人家就有60多户做文物收购买卖,村里许多人都知道马志强的名字,因为马志强常去村里。马志强为了追寻老年画的足迹,还几度远至长春和哈尔滨。

虔诚追寻终得回报,现在,马志强收藏的老年画达到3000多幅,涉及全国9个主要年画产地的作品,当年几近废纸的东西如今汇集成难得的宝藏。

鉴宝

多年的追寻与研究,马志强脑海里形成了一幅独特的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历史长卷,等待舒展给更多的人去欣赏、去阅读。

《炮打日本国》是杨家埠南义和画店主人刘明杰所做,反映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广大民众抗击日寇的事迹。这幅画的数量很多,但却因当时潍县县府的镇压搜查而流传极少。这幅画开创了表现重大政治题材的先河。几经辗转,马志强只找到了用整幅画的局部内容制作的一幅扇面,后经俄罗斯汉学家李福清鉴定,与现藏于俄罗斯博物馆的全本内容吻合。

鉴赏宝贝的过程,有幸福,更多的是遗憾,是深深的忧虑。马志强忧虑咱们的艺术宝贝就这样流走他国,且面临失传的危机。

如何弥补这一遗憾?马志强想到了复制。《水浒一百单八将》创作于清末,堪称杨家埠年画史上最大的年画。原作孤本现藏于国内收藏年画最多的上海图书馆。2003年,几经努力,马志强见到了这幅代表杨家埠年画最高艺术成就的珍品,并开始了他的复制工作。在整理、复制、研究的基础上,马志强积极促成了《潍坊杨家埠年画全集》等6部有关民间年画画册和专著的编辑出版。这些画册和专著,囊括了马志强多年收藏的宝贝,更多的人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得以与传统木版年画面对面的欣赏、鉴定、交流。

传承

对于如何把这一民间独特的艺术传承下来,重新焕发其青春,马志强非常赞同冯骥才先生的观点:原封不动和丰富创新。对于年画中的典型代表作,比如“门神”,经过世世代代的传承和岁月的沉淀,形象已经深入人心,无论从题材到套印的工艺形式都不能变化。而对于像“清代博古四条屏”这样的作品,马志强和工艺大师们进行了大胆的改动,色彩有了明显的浓淡变化,在原有的朴实中加入了文人画的韵味,尺寸也做了改变,更加适合现代居室的悬挂。

对于杨家埠木版年画的现状,马志强之前很不乐观:大部分的画店只是经营,沿用传统题材,重复制作,几乎没有人去做创新,更没有人去做研究工作。画稿创作人员匮乏,也是造成这一局面的重要原因。后来,马志强的努力得到了寒亭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自2003年开始,区委区政府开始投入充足的人力物力进行杨家埠木版年画的抢救保护工作。这让马志强激情振奋,如鱼得水,在他的积极促进下,目前已经有180多位民间艺术家加入到这一行列,开始了新年画的创作。

心怀大理想,吾为年画狂。58岁的马志强,此生注定要为年画的传承背负更多的寂寞和汗水。我们期待着这一传统文化能够传承下去,经过创新得以发扬光大。

作者:孙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