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在册人才 > 毛洪春
    

基本信息

毛洪春

性别:男

年龄:76 岁

技术职称:

荣誉职称:民间艺人 

从艺品类:其他,打绳子

从艺年限:68年

单位及职务:山东省寿光市东马庄村艺人

所属地区:寿光市

师承:爷爷

徒弟:

浏览次数:2138

个人简介

毛洪春春,男,1948年生,山东省寿光市东马庄村人,掌握着一门老手艺打绳子,希望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受家庭熏陶,从七八岁就开始学习打绳子。当时他爷爷手把手的教,加之不断尝试,很快学会了打绳子的基本方法,东马庄村,现在很多老人都是受家庭影响,从小就学会打绳子了。

在那个年代,打绳子是一种家庭手工业,也是比较好赚钱的营生,村民到了晚上基本在家打绳子。当时村里有130多户,其中100户从事打绳子的营生。 

近几年来,随着现代化打绳机器的普及以及聚乙烯、聚氯乙烯、尼龙绳子的大量涌入,加之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导致现在麻绳的使用量越来越少,手工制作麻绳业也在萎缩。另外,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继承这项手工业,使得手工打绳逐渐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打绳了虽然逐渐被社会所淘汰,但毕竟是从老一辈那里传下来的。绳子机械化生产并不意味着老手艺的消失,我希望有年轻人来继承这项老手艺,并传承下去。我已经把打绳子的工具留了下来,用来当作历史的见证。

个人图片

2_副本.jpg

3_副本.jpg

媒体报道

大众网


潍坊寿光东马庄村手工打绳手艺传承200年曾盛极一时

2013-11-28 10:31:00    作者:   来源:潍坊新闻网


W020131128384129142819.jpg

毛洪春用架车纺坯子绳。

W020131128384192471347.jpg

毛洪春用工具将坯子绳打成粗的绳子。

  潍坊新闻网11月28日讯 打绳子,就是将黄麻等材料做成坯绳,然后再将几股坯绳放置在自制的工具上,慢慢拧成一条绳。在寿光市田柳镇东马庄村,很多老人都会打绳子,打出的绳子深受欢迎。11月27日,记者采访了解到,这项打绳子的家庭手工业在该村已经有200年的历史,并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盛极一时。但随着社会发展以及机械化的普及,手工打绳子已经逐步被人们遗忘。村里不少老人表示,手工打绳子作为众多老手艺中的一种,希望有年轻人将此手艺继承下去。

  现在

  四股坯子拧成大麻绳

  11月27日,记者来到寿光市田柳镇东马庄村,在村里提起打绳子的事情,可谓是家喻户晓,不少老人至今都没扔下手工打绳子的老手艺。看到记者到来,村民毛洪春特意拿出打绳子用的工具,并向记者现场展示了手工打绳子的全过程。

  “手工打绳子一般一个人就能完成整个操作过程,只不过速度慢一些。”毛洪春一边给记者介绍,一边把黄麻缠在了纺坯子绳的架车上,并用手不停地转动着架车上的轴轮。记者注意到,架车整体上与织布纺车非常相似。“这是打绳子的第一步,用架车把黄麻纺成坯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经子绳。”毛洪春说,纺坯子是个细致活,千万不能焦躁,否则纺出的坯子绳不结实,也就做不好绳子。

  大约半个小时的时间,毛洪春纺出了一段约10米的黄麻坯子绳,坯子绳非常细,直径大约0.5厘米。接下来就是将坯子绳制作成更粗的绳子,毛洪春又拿出了一套打绳子工具,将10米长的坯子绳分成四段,挂在了打绳子工具的四个角上,然后不停地转动中间的一个轮轴,四段绳子便被拧在了一块。不一会儿,由四段坯子绳组成的麻绳便制作好了。“如果要制作更粗的绳子,可以在这套工具上增加坯子绳的数量,反之,则需要减少坯子绳的数量。”毛洪春向记者讲解道。

  毛洪春告诉记者,用黄麻坯子制作绳子是基本功,难度更大的是用黄麻坯子加工牛笼嘴。牛笼嘴是挂在牛嘴上,可以防止牛在下地干活时吃庄稼用的。“如果学会制作牛笼嘴,也就意味着老一辈打绳子的手艺学到家了。”毛洪春说。

回忆里的事

  村民借着月光打绳子到半夜

  今年65岁的毛洪春从小就学着打绳子,并对当时村里打绳子的情境历历在目。

  毛洪春告诉记者,他家打绳子的手艺是一代代流传下来的。“上世纪五十年代,村里家家户户都有打绳子的工具,很多人都会打绳子,我爷爷就是其中一位。受家庭熏陶,我从七八岁就开始学习打绳子。”毛洪春说,当时他爷爷手把手教他,他自己也不断去尝试,很快便学会了打绳子的基本方法,“除我之外,现在很多老人都是受家庭影响,从小就学会打绳子了”。

  “在那个年代,打绳子是一种家庭手工业,村民往往是白天到生产队下地干活,晚上回家打绳子。”毛洪春回忆说,当时他们村有130多户农民,其中100户从事打绳子的营生。每到了晚上,不少农户全家出动,点着油灯打绳子到半夜,甚至有人为了节省灯油,干脆借着月光打绳子。因此村里晚上往往非常热闹,大街小巷都充满了谈笑声。

  “打绳子在当时是个比较赚钱的营生。”毛洪春笑着说,“村里很多人因为打绳子发家,并盖起了高房大屋。由于那时村民大多从事这项职业,我们村成了当地的富裕村。当时流传的‘海鱼河虾,东马是家’,就是说卖鱼卖虾的贩子只要到了东马庄村,一般都能卖完,因为村民有钱,舍得买鱼虾吃”。

  过去

  每年能加工数十万斤

  记者采访了解到,东马庄村打绳子的历史已有200年了,手艺都是一辈辈传下来的。该村党支部书记李良功介绍说,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村里实行了集体合作化,专门成立了打绳子的副业组,村民打绳子架车及其它工具收归副业组,并在副业组里工作记工分,销售后分提成。副业组将漂洗好的红麻或苘麻分发给村民各户,将村民纺出的坯子绳加工成两股、三股、四股或六股规格不同的麻绳,那时每年加工绳子数十万斤。由于村集体加工的绳经品种多、质量好,销路非常广。

  李良功告诉记者,他们村里生产的麻绳主要销往羊口渔港和寿光北部的盐场。“羊口渔民上海打渔、拉帆需要用麻绳,盐场上也需要各种绳索,附近村子农业生产用的绳子,也是由我们村供给。”李良功说。

  “除了这些行业需要麻绳外,上世纪八十年代,寿光很多地方冬暖式大棚上拉草帘子也需要用绳子,也就为我们生产的绳子找到了另一个销路。”李良功告诉记者,很多大棚种植户得知他们村生产的麻绳质量好,纷纷赶来订购,“这个时期也是我们村生产麻绳的高峰期”。

将来

  希望有人继承老手艺

  近几年来,随着现代化打绳机器的普及以及聚乙烯、聚氯乙烯、尼龙绳子的大量涌入,加之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比如大棚草帘子铺放由人工完成到用卷帘机完成,导致现在麻绳的使用量越来越少,手工制作麻绳业也在萎缩。另外,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继承这项手工业,使得手工打绳逐渐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27日中午,在李良功的引领下,记者来到位于该村的寿光龙辉塑料制品厂,了解了胶丝绳的加工过程。“机械加工绳子的原理非常简单,首先将塑料颗粒融化成胶丝,然后再将其加工成绳子。”该工厂经理刘文林告诉记者,他的这套设备一天生产六七百斤绳子,主要销往日照和德州等地。

  采访中,毛洪春向记者表示,现在村里已经很少有人手工打绳了,打出的麻绳主要在集市上销售,“打绳子这项老手艺是众多老手艺中的一种,虽然逐渐被社会所淘汰,但毕竟是从老一辈那里传下来的。绳子机械化生产并不意味着老手艺的消失,我希望有年轻人来继承这项老手艺,并传承下去。我已经把打绳子的工具留了下来,用来当作历史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