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在册人才 > 郎丰旭
    

基本信息

郎丰旭

性别:男

年龄:62 岁

技术职称:

荣誉职称: 市级传承人

从艺品类: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临朐白酒传统酿造技艺

从艺年限:28年

单位及职务:未知

所属地区:临朐县

师承:

徒弟:

浏览次数:9066

个人简介

郞丰旭,男,1962年生,“临朐白酒传统酿造技艺”非遗项目潍坊市级传承人。

郎丰旭是个“老酒家”,自1980年进厂,在师傅言传身教和自己的学习钻研下,他从一名学徒逐步成长为山东省轻工行业技术能手,被评为临朐白酒传统酿造技艺市级传承人。他改进酱香酒酿造工艺,确定适合北方生产酱香酒的工艺参数,提高了出酒率,增加了经济效益。


荣誉证书

2015年12月第四批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2018年3月荣获临朐沂山工匠。

曾荣获山东省轻工行业技术能手。

主要作品

六年柔和龙琬酒

潍坊龙琬酒业有限公司

20130408204819498.jpg

媒体报道

临朐白酒传统酿造技艺

2015年5月16日 临朐县文化馆

  临朐白酒传统酿造技艺程序复杂,每道工序要求精益求精。酿造技艺经久流传,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最早从贵州传入临朐境内。

  临朐传统白酒的产地是临朐县城北部,此处气候适中,四季分明,南有巍巍沂山和四季如春的老龙湾。老龙湾底部存有俗称“红沙陷”的溶穴泉眼,溶穴直径十几厘米到十几米不等,泉眼多,流量大,泉水无色、透明、无味、无沉淀、PH值在6.9-8.3之间,富含锂、锶、锌、钙等微量元素,为白酒的酿造提供了优质水源。

  1896年,临朐人张世仁利用其在贵州所学酿酒技艺,结合临朐传统白酒的生产特点,取临朐北关百年老井井水,挖窖池,反复试验,酿造风格独特的临朐酱香型白酒,终酿成功。20世纪初期,在古井边开“三义成”酒店,创立“龙琬”品牌,后因日军侵入临朐,烧杀抢掠,民不聊生,临朐成无人区,酒店随即关闭,窖池也因此毁于战火。1957年,临朐酒厂迁至“三义成”酒店原址后,不断挖掘整理“三义成”酒店原酿酒技艺,并利用古井井水酿酒,使此酿酒技艺得以传承。1961—1976年,因受三年自然灾害及文革影响停止生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发扬光大临朐白酒传统工艺,提高酿造水平,扩大生产能力,企业在挖掘整理原有酿造技术的基础上,先后派人三次到茅台酒厂进修学习,不断完善提高酿造技艺,使这得以传承光大,使酱香型白酒多次获得国家和省、市荣誉,成为北派酱香酒的翘楚。

  临朐白酒传统酿造技艺,历史悠久,特别是酱香型白酒制作工艺考究,属于传统技艺,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和经济价值。由传统技艺酿造出的酱香酒,优雅细腻,酒体丰满醇厚,深有余香;启盖后酒香四溢,空杯留香持久,酱香风格突出,深受当地群众喜爱,产品销往全国十几个省市并出口东南亚。

  临朐白酒传统酿造技艺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最早由张世仁把这种酿酒技艺带到临朐。1896年,临朐人张世仁闻听贵州茅台酒是三大蒸馏名酒之一,而且是我国酱香型风格最完美的典型,便下定决心独自一人到贵州拜师学艺。

  经过十余年时间的学习与磨练,1906年他学成归来,利用其在贵州所学酿酒技艺,取临朐北关百年老井井水,挖窖池,反复试验,酿造酱香酒,终酿成功。20世纪初期,创立“龙琬”品牌,后在古井边开“三义成”酒店,日军侵入临朐后,烧杀抢掠,民不聊生,临朐成无人区,酒店随即关闭,窖池也因此毁于战火。1957年,临朐酒厂迁至“三义成”酒店原址后,不断挖掘整理“三义成”酒店原酿酒技艺,并利用古井井水酿酒,使此酿酒技艺得以传承。1961—1976年,因受三年自然灾害及文革影响停止生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发扬光大临朐白酒传统酿造工艺,提高酿造水平,扩大生产能力,企业在挖掘整理原有酿造技术的基础上,先后派人三次到茅台酒厂进修学习,不断完善提高酿造技艺,总结出酱香型白酒的四个基本特征:三高、三低、三多、一少,三高是指:高温制曲、高温发酵、高温馏酒,三低是指:含糖量低、出酒率低、含水分低;三多是指:消耗粮食多、用曲药量多、取酒轮次多;一少是指:辅料少(谷壳、谷草),使这一传统酿酒技艺得以传承光大,成为北派酱香型白酒的翘楚。

  临朐白酒传统酿造技艺工序精细、程序严格,从发粮到完成酿造共分为十一道工序,基本程序如下:

  1.发粮操作:重阳节后,开始投料,取占投料量50%的高粱进行下沙发粮,发粮用水须90℃以上,用量为高粱的50%-52%,堆积润料6-8小时。

  2.上甑蒸粮:加入上年发酵不蒸酒的优质香醅拌匀,然后上甑蒸粮,时间为2小时。

  3.降温晾醅加曲:将蒸煮后加入一定量水的高粱运至晾堂,摊开自然降温,并不断翻拌,降温至36℃-38℃收成埂,高粱收成埂后,洒酒尾,酒尾用量为高粱的2%-3%。酒尾洒放后,需要翻拌一次。温度达到34-36℃加曲,加曲后迅速翻拌3次,使每颗高粱粒上都沾满曲粉,做到粮曲均匀。

  4.高温堆积:加曲拌匀后上堆,收堆温度28℃-32℃,一般堆积56-72小时,温度上升到48-52℃,方可入池。

  5.晾醅入池:堆积发酵达到要求的粮糟移入窖中,粮糟要尽快入窖,入窖时温度高的糟子下到窖底,温度低下在窖面,保持窖面温度一致,下窖要疏松。入窖温度不低于32℃。

  6.入池发酵:粮醅入窖后要摊平,然后撒曲粉10 kg,自然下沉24-48小时,撒3cm厚稻壳,用厚度为20cm泥封窖,糟子在窖内发酵30天。

  7.出池:把下沙酒醅分层取出,每次挖出半甑左右,与半甑等重的发粮后的高梁拌和。

  8.装甑:装甑蒸酒蒸粮,混蒸时间需达2-3小时。

  9.蒸酒:蒸酒时间以20分钟以上为宜。馏酒温度控制在35-40℃之间,馏酒速度2.5-3.5Kg/min。

  10.接酒:接酒时要求汽量先小后大,先掐酒头0.7kg左右,单独存放。流酒速度应尽量放慢,断花掐酒,掐酒后稍加大气量追尾,流至出现酒花方可。

  11.贮存:各轮次酒在陶坛中密封贮存3年,经过三年陈酿后才能进行勾调,成品酒勾调合格后,再贮存1年才能出厂。



“沂山工匠”是怎样炼成的——临朐县总工会实施“1+3”工匠孵化工程纪实

2018-11-19  来源:山东工人报社

“古人云:酒之骨,大曲也;酒之肉;高粱也。”10月26日,在山东秦池酒业有限公司粮食酒车间一角,车间副主任、沂山工匠郎丰旭正对徒弟们传授“酿酒心经”:“……除了按照“四高二多一长”工艺要求进行操作外,在封池及发酵开始起温阶段结合实际情况调整各项工艺参数,确保原酒产量和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郎丰旭是个“老酒家”,自1980年进厂,在师傅言传身教和自己的学习钻研下,他从一名学徒逐步成长为山东省轻工行业技术能手,被评为临朐白酒传统酿造技艺市级传承人。他改进酱香酒酿造工艺,确定适合北方生产酱香酒的工艺参数,使出酒率提高2%,年创经济效益200万元以上。
    “作为工会组织,就是要发现选树像郎丰旭这样的能工巧匠,推动其技术绝活发扬光大。”临朐县总工会常务副主席王孔新说,“工会联合人社、经信、商务、建设等部门,今年选树沂山工匠16名,由县政府命名表彰,并给予每月补助200元,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
    “师傅带徒弟,一代传一代。千百年来,传统技艺就是这样传承下来的。”郎丰旭对记者说,通过传帮带,他为企业培养了65名酿酒技术人员,其中10人担任生产技术骨干。
    “评选目的就是要发挥工匠效应。”王孔新说,“这既是建设高技能产业工人队伍的要求,也是落实省总齐鲁工匠建设工程的具体措施。”县总工会出台了实施沂山工匠“1+3”孵化工程的方案,开展“实行一个计划,搭建三个平台”工匠培养行动。即:实行“青蓝结对”名师带徒计划,建设沂山工匠创新工作室、工匠讲堂、沂山匠吧三个平台。
    10月22日下午,沂山工匠、山东华特磁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焊工尹瑞涛的手机微信提示音响,他打开一看,群友“二龙山客”发言:群主好,焊接中如何有效解决夹渣问题,你一般怎么做?他即刻回复:晚上有空不?六点半到八点讲堂开讲,到华特职工活动中心来交流啊。“二龙山客”:太好了,一定到。群里很快热闹起来,微友纷纷报名参加活动。尹瑞涛告诉记者,当晚加上本公司工友,22人聚在一起讨论业务、分享经验,一直持续到9点多。
    一个工匠是一面旗帜,团结引领着一大群人共同攀登技术高峰。县总工会要求每名沂山工匠,必须接收本行业3名技术工人为徒,签订师带徒协议,通过传帮带,贯通从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到技师、高级技师的培养渠道,2至5年内将其培养成为技能人才。同时,建立一个创新工作室,明确年度研发任务成果,规定带教任务,实行边创新、边带教的工作模式,将工作室打造成为师徒合力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的“攻关站”、培养技能人才的“练兵场”;带动组建一个“匠吧”,即微信交流群,围绕本行业技术攻关、发明设计、革新改造等,交流经验,切磋技艺;以县职工学校、镇街职工服务站、大企业职工之家为依托,开设工匠讲堂,邀请各行业工匠、技师开办事迹报告、经验传授、技艺展示、技术交流等形式和内容的课程,挖掘、总结、推广绝招绝技和先进操作法。
    “为了让这些措施落到实处,我们每年制定出台沂山工匠孵化计划,建立台账,进行考核评估,结果与落实相关待遇挂钩。”王孔新说,“比如,将沂山工匠纳入县领导联系专家范围,作为党员优先发展对象,推荐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选拔和劳模候选人,纳入参加疗休养活动范围等。”
    目前,各级工匠正成为临朐企业引领技术革新、带动职工成长的主力军。尹瑞涛对立环磁选机核心部件的焊接方法改进,达到焊接一次性通过,保压试漏合格率100%;对磁选机出料箱进行改造,不仅降低原材料成本,而且解决了耐磨防护的问题,每年节约近8万元。他共带徒18人,培训优秀焊工5名、总装工3名,均成为骨干员工。山东蓝帆新材料有限公司维修班长苏良福,自主研发制造手套预脱辊设备,每年节省资金12万元;改良脱模机机械手轨道,二次吹气改为一次吹气,年节资金87万多元。他先后被授予潍坊市“技术能手”和“能工巧匠”称号。本报记者 解全升 通讯员 李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