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男
年龄:55 岁
技术职称:
荣誉职称: 市级传承人
从艺品类:猪鬃加工技艺
从艺年限:38年
单位及职务: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
所属地区:寒亭区
师承:
徒弟:
浏览次数:8113
潘川之,男,1969年3月生,潍坊市寒亭区“猪鬃加工技艺”非遗项目潍坊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2010年5月第二批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360百科
潍坊寒亭猪髯加工工艺
一、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潍坊寒亭猪髯加工工艺
遗产类别:传统手工技艺
遗产编号:Ⅷ-57
申报日期:2006
申报人/申报单位:寒亭区
遗产级别: 市
二、收集拔鬃方法
活猪拔鬃方法
活猪身上拔鬃最好在夏季进行,此时正是换毛、脱鬃期。
第一次拔毛开始前5分钟,给猪喂一些酒糟类的饲料,以使猪的毛孔得到扩张,然后趁猪吃食或静卧时,用手一边轻摸猪身,另一只手轻拉猪鬃试试是否轻轻一拔就掉,如毛根已松动,说明此时拔取最为适时。当判知毛根松动时,可以用细木梳在猪的鬃甲部由后向前梳。鬃毛就可以梳下,整理好装入预先准备的纸袋中贮存起来。如毛根还没十分松动,可先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拈住三五根鬃毛往上拔,1-3天拔一次,每次不要拔取过多,直至拔完为止。这样只要拔毛及时,一头100kg重的猪可拔取猪鬃1~2kg。活猪拔鬃不会影响猪的正常生长发育,由于拔鬃刺激,不仅可以增进猪的食欲,而且可加快长膘。
注意事项
①猪窝要保持干燥。以防止由于拔鬃而引起的皮肤感染。
②切勿一次拔的过多,宜采用稀拔、少拔的方式,不要一整片一整片地拔。应逐步拔完,然后等下次长成后再拔。
③对不易活拔的猪鬃不要硬拔,以防止猪鬃折断或猪鬃连肉带皮一起拔起。
猪鬃收集法
①双刨法。杀猪后用热水烫麻猪身,先用钉刷刨猪的汗皮,再用铁刨刨下猪毛。
②分宰法,当前,以黑鬃价格最高,白鬃要稍次一些,花鬃最次,因此,杀猪取鬃时应集中先杀黑猪,然后杀白猪,再杀花猪。杀花猪时,动作要稍慢。尽量使黑、白鬃分开。
③梳鬃法。春、秋是活猪换毛季节,可用铁梳刮遍猪的全身,每3天一次,这样既可使猪毛脱落和便于收集,又可刺激皮层长出新毛,适用于公、母猪。
三、猪鬃的手工加工法
由原料加工成毛铺或混合猪鬃
按毛色将猪毛分类,并剔出其中腹毛、尾毛、发霉毛发及杂物;然后将选好的猪毛放在45 ℃- 60℃的温水中发酵24小时使猪鬃所带的残肉、油脂彻底软化;之后将发酵湿润的猪鬃从水中捞出,用木板捣松肉皮,使其与粘着的猪鬃完全分离松散,将松散的猪毛用水洗后,再用铁梳将绒毛、皮屑等梳理并洗尽,并用清水清洗数次;将洗净后的猪鬃放在竹筛上,置于炕灶上烘干或放在日光下晒干,干后的猪鬃即成"毛铺",可以出售。
毛铺制成半成品
将猪鬃毛铺用绳捆在小木板上,放在锅内蒸0.5-1小时,使鬃条变直并增加光泽,除去腥秽,达到消毒的目的。
制成成品
用麻绳束住猪鬃批子,用硫子剔除长鬃分别放置,批子经核剔后按尺码长短分级,然后用搡搓方法使其倒毛挤出,使其头尾理顺,再按各种规格尺码分别以黄麻绳扎其根部捆成结实的原把子。捆好的原把子须细心进行检验,先验看有无脱落的皮屑,并将梢尖剪齐,然后验看有无霉毛、杂毛及油毛等,如有须用镊子拣出,最后将捆好的猪鬃把子根部用木板拍齐,把凸出的梢尖剪去,再用光泽石磨平。检验合格后,即用包装纸分别包装。包装箱应干燥,内衬一层油纸,再铺一层白纸,防止潮湿及雨水侵入,每层撒以粉状樟脑(每箱300-400克),以防生虫。每箱的标准重量有50kg及60kg两种。装箱后再检查一遍,待全部合格后将箱盖钉好,再用铁腰子钉牢,标明猪鬃净重,毛重、毛色、等级、数量、包装日期。即制成猪鬃成品。
2012-04-13 10:02:00 作者:杨万卿付志锦 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
关键词: 猪鬃加工业 塑料丝 寒亭 兴衰
[提要]寒亭区高里街道,一个因猪鬃而盛的地方,现在正面临着转型之痛。农民王芹英从十多岁就开始跟着长辈学着加工猪鬃,一干就是30年,已年近五十的她,经历过猪鬃加工业的黄金时代。变了味的猪鬃加工 “现在不一样了,就算还是叫猪鬃加工,但已经不是正宗的猪鬃了。
家庭作坊里堆着的猪鬃产品。
寒亭区高里街道,一个因猪鬃而盛的地方,现在正面临着转型之痛。过去的30年,猪鬃曾经带给这个小镇财富和名望,但是如今这个以传统手艺为支撑的加工业正走向终点,人们心有不甘,却又对此无能为力。
猪鬃带来了小洋楼
根据史料,寒亭区高里街道猪鬃加工,起源于清朝末年,距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由于加工技术成熟,高里水煮猪鬃有鬃长、质韧、光滑和耐用的特点。
农民王芹英从十多岁就开始跟着长辈学着加工猪鬃,一干就是30年,已年近五十的她,经历过猪鬃加工业的黄金时代。
对于猪鬃的加工流程,王芹英从十几岁开始,就已经很熟练了,首先是要弹毛,使猪鬃所带的残肉软化,用木板捣松肉皮,使其与粘着的猪鬃完全分离松散。第二步是洗毛,将松散的猪毛用水洗了之后,放在炕灶上烘干或放在日光下晒干。第三步是蒸毛,猪鬃是又硬又弯的,蒸煮后就不一样了,可以变直。第四步是分尺,又叫提鬃,就是根据猪毛的长短进行分类。第五步是倒顺,将分类完毕的猪毛按照头和梢进行再一次的整理,让所有的猪毛顺序一样。最后一步就是把分尺之后的猪鬃整理,成品就这么加工完成了。
猪鬃卖得好的时候,家里收入形势大好,这期间,二层小洋楼起来了,加工猪鬃的机器买上了,到现在,一晃几年过去,虽然整个镇上的猪鬃加工成了夕阳产业,但是,王芹英家中还雇佣着6个工人,每个月能加工4000多斤猪鬃成品,算是少数没有受到太大冲击的家族之一。
夕阳产业颓势尽显
每个从事猪鬃加工超过十年的人都知道,现在的猪鬃加工业处在一个萎缩的状态,猪鬃成品的整体利润在下降,从事这个行业的人也不断减少。
“1994年,猪鬃成品可以卖到2到3块钱一斤,我每天的纯利润可以达到30块钱左右。而现在,四五块钱一斤,每天也就挣个60块钱。但现在的60块钱可比不得1994年的30块钱啊。”王芹英感叹到。
“猪鬃的质量有所下降,一个产业到达顶峰之后,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忽略质量。”高里街道的一位老人对记者说,原来猪鬃的长度至少在70毫米以上,比现在平均要长20毫米,长度缩短了,价值也变小了,原来100多元一斤,现在只能卖10多元一斤。同时,随着猪鬃长度的缩短,市面上出现了很多替代品,如塑料丝等。
这位老人说,“这样一来,天然猪鬃成品,长度越长价值越高,而塑料丝不论长短都是一个价钱,这样一来,猪鬃成品越长的成本越高,反倒赚不着钱了。”
不到十年的时间,整个镇上加工猪鬃的家庭,从黄金时期的3000多户,如今已经不到100户。“这就是淘汰,机械再普及,工艺没法创新。”从事了30年猪鬃加工产业的王芹英说。
变了味的猪鬃加工
“现在不一样了,就算还是叫猪鬃加工,但已经不是正宗的猪鬃了。”王芹英说。
虽然猪鬃看上去不起眼,甚至还有一种怪怪的味道,但是经过加工后,由猪鬃制作成各种各样的刷子,有弹性、很耐磨,再加上猪鬃是一种纯天然的产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受到消费者的欢迎,销路非常好。
而现在,天然的猪鬃产品已经不会重现于市场上了,取而代之的,是由猪鬃和一种塑料丝掺杂而成原材料制成的产品。
全部用天然猪鬃加工的成品,虽然比较耐磨,质量好,但是成本太高。成本一旦高了,就得加价,消费者更倾向于买性价比高的掺丝产品。显然,耐磨性对于更新迅速的现代生活,已经不是第一要素了。
“工艺没法创新,只能从原材料上改变。”与王芹英从事同一行业的人都明白,机械化再普及,有些程序最终是依靠懂得手工艺的人力完成的,猪鬃加工再创新,最多还是半机械化制造业。“但是,如果原材料变了,就从根本上和以前不一样了。”
不会再让儿子干这行
高里街道每个年级稍长点的人都知道,猪鬃加工业最辉煌的时期是1994年前后,那时候几乎镇上随便每个社区家家户户都加工猪鬃,1994年,整个镇上加工猪鬃的有3000多户家庭,每家都以猪鬃加工为收入来源。而猪鬃加工业最集中的地区,是高里街道的双杨社区。
但是现在,整个镇上,剩下的猪鬃加工点已经不到100个,双杨社区更是一个猪鬃加工点都没有了。
当年的繁荣现在已不复存在了,王芹英显得特别平静,“现在干这一行的全是50岁左右的人,等我们这代人不干了,这个产业就再也没有了。”这个曾经给王芹英乃至高里街道许多村民带来富裕生活的辉煌产业,就像大多数手工业一样,在岁月长河中慢慢销声匿迹。
王芹英坦言,现在根本找不出一个愿意从事猪鬃加工制造的年轻人,现在工人的工资都不低,发同样的工钱,加工猪鬃耗时费力,又脏,“我不会让儿子干这行。”
工人正在打平猪鬃。
潍坊新闻网2月28日讯 寒亭区高里街道猪鬃加工起源于清朝末年,历史悠久,是潍坊猪鬃加工特色产业镇,现在,该街道共有猪鬃加工点100多个。但是这项传统的手工业正面临着萎缩的境况,目前,寒亭区正积极研究,寻求改变。2月27日上午,记者来到寒亭区高里街道,对这里的猪鬃加工业进行了探访。
六步完成猪鬃加工
当日上午,记者来到寒亭区高里街道猪鬃加工业较为发达的双杨社区,在潍坊兴隆鬃刷制品有限公司见到了制作加工猪鬃的过程。
寒亭高里的猪鬃加工已有百年历史,为重塑辉煌正求新求变
刚进潍坊兴隆鬃刷制品有限公司,记者就看到地上堆放着很多未加工的猪毛,颜色深浅不一。“这些猪毛都是刚从本地或外地购买的,还没有进行加工。等经过加工,成为猪鬃成品以后,就可以用来制作各种各样的刷子了。”该公司法人代表王建华对记者说。
王建华介绍,将刚购买来的猪毛进行六大步加工以后,就可以制成猪鬃成品,用来制作各种各样的刷子。第一步要进行打毛,从猪毛中挑出其中的腹毛、尾毛、发霉毛以及杂物等。第二步是洗毛,将选好的猪毛进行清洗。第三步是蒸毛,“蒸毛的作用是用来消毒,清除猪毛上边不干净的东西。”王建华如是说。第四步是分尺,分尺就是根据猪毛的长短进行分类。第五步是倒顺,将分类完毕的猪毛按照头和梢进行再一次的整理,让所有的猪毛顺序一样。第六步是整理、制作,经过这一步,猪鬃就加工完毕了。
王建华边说边带记者来到整理和制作的车间,只见整个车间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工人们都在忙碌着。王建华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已经实现了半自动化生产,如分尺这一步就是用机器完成的,而其余的步骤还需人工完成。猪鬃加工完成后,产品远销国内外。“猪鬃成品根据毛的长短和质量来确定价格。最便宜的一斤7元左右,最贵的一斤20元左右,普通价格在每斤15元左右。”
百年猪鬃加工历史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寒亭区高里街道猪鬃加工起源于清朝末年,距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高里街道猪鬃加工历史悠久,加工技术成熟,高里水煮猪鬃有鬃长、质韧、光滑和耐用的特点。
寒亭区高里街道的一位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高里街道的猪鬃加工点集中在双杨社区。“猪鬃加工业是传统的手工业,以前我们这里生产的猪鬃是出口创汇的重要产业,生产得非常多、也很有特点,所以形成了我们的特色产业。”该负责人如是说。
在王建华的办公室,记者见到了一把用猪鬃做成的梳子,王建华告诉记者,这是客户送给他的,“使用以天然猪鬃为材质的梳子,可以减少头发因磨擦而产生的静电,避免造成头发毛燥、打结或脱落等伤害,长期使用,可以让头发变得很有光泽。到了冬天,戴帽子容易产生静电,想要头发服帖不起静电,最好用猪鬃做成的梳子梳理。”
王建华表示,虽然猪鬃看上去不起眼,但是经过加工制作成各种各样的刷子以后作用却非常大,由于猪鬃是一种纯天然的产品,因此非常受外国人的欢迎。
面对困境积极求变
虽然寒亭区高里街道猪鬃加工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但是目前这项传统的手工业正面临着萎缩的境况,急需转变。
寒亭区高里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高里街道的猪鬃加工业最辉煌的时期是1994年前后,那时双杨社区家家户户都加工猪鬃,整个高里街道约有猪鬃加工点1000个。而现在只剩下100多个猪鬃加工点,工人能够带来的利润与之前相比也减少了不少。“当时猪鬃加工业带动了很多相关产业的发展,全国各地的人都来拜师学艺。当年的繁荣现在已不复存在了。”该负责人如是说。
而王建华也表示,他从事猪鬃加工已经有20多年了,现在猪鬃加工处在一个萎缩的状态,猪鬃成品的利润在下降,从事这个行业的人也不断减少。“猪鬃加工业萎缩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猪鬃的质量有所下降。”王建华对记者说,原来猪鬃的长度在70毫米以上,而现在平均长度在50毫米,长度缩短了,价值也变小了,原来100多元一斤,现在只能卖10多元一斤。并且,随着猪鬃长度的缩短,出现了很多替代品,如尼龙丝等。
猪鬃加工业萎缩的另一个原因是工人越来越难招,导致工资上涨。王建华表示,由于猪鬃加工业工作环境较差,做的人越来越少,会的人也越来越少。“我们公司现在有十几个工人,年龄在40岁至50岁之间。”
“猪鬃是纯天然的产品,因此还是受到很多人的喜欢。我相信进行技术改造,适应时代发展潮流,猪鬃加工业会有进一步的发展。”对于未来的发展,王建华仍充满了信心。
寒亭区高里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正针对猪鬃产业在市场面临的多种情况进行积极的研究,通过进一步的技术改造、提升,促进机械化生产,降低其生产成本,增加其功能,引导其从量的增长到质的飞跃,让其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让这个传统的特色行业能够得到传承和发展。文/图本报记者王凯实习生贾宁
◎介绍
猪鬃
猪鬃是指猪颈部和背(脊)部生长的5厘米以上的刚毛,是工业和军需用刷的主要原料。猪鬃可以用来制作牙刷、衣刷、鞋刷、油漆刷、烧烤刷、打磨刷以及工业用刷等各种各样的刷子。由于猪鬃原料不可能由人工合成,是一种无法人工替代的天然产品,天然猪鬃市场因而长盛不衰。猪鬃是中国传统的出口物资,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