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男
年龄:46 岁
技术职称:
荣誉职称: 市级传承人
从艺品类:秃尾巴老李的传说
从艺年限:28年
单位及职务:山东省诸城市
所属地区:诸城市
师承:
徒弟:
浏览次数:11083
李治国,男,1978年生,祖辈住诸城市龙都街道南三里庄居委会,其父亲李金平为“秃尾巴老李的传说”第十五代传人,潍坊市级第一批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07年,父亲因病去世,为更好地把该项目传承下去,经报请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确定,为潍坊市级第四批该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秃尾巴老李的传说”李氏家族的第十六代传人。
2015年12月第四批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秃尾巴老李的传说
发布于:2014-10-18 10:02:37
诸城没尾巴老李的传说可追溯到宋朝。熙宁七年(1074),苏轼知密州(山东诸城),大旱无雨,便到常山祈雨,很灵验,大雨倾盆。正当苏轼高兴时,百姓便传话给他说:“不是您祈雨感动上天,今日是五月十三,没尾巴老李他娘的忌日,大雨是没尾巴老李给他娘上坟流的眼泪,苏轼大惊”。从此,便有谚语在诸城流传:“大旱三年,忘不了五月十三。”之后,没尾巴老李的在故事越传越广,越传越神,田间地头,灯前月下,讲老李故事的人不计其数,从老李出世、出走、上坟、守墓,直至大战白龙等。明初,山西移民到诸城黑龙沟村附近的人,听说没尾巴老李的传说后,都把自己的居住地命名黑龙沟,新出了赵家黑龙沟、孙家黑龙沟、刘家黑龙沟、小黑龙沟、大黑龙沟等一溜黑龙沟。20世纪80年代,诸城作者李坤元、鞠习华、王秀忠等人,将口头传说整理成文,在省内外多家报刊发表。目前,没尾巴老李他娘的坟冢、龙骨涧等已引起领导的重视,正采取措施,加以保护。
李憨、桃红夫妇结婚20年,没有生育。这年,桃红怀孕,夫妇大喜。生产这天,结果生下个大肉球。李憨剪破肉球,蹦出条小青长虫,顿时大怒,一锨铲掉尾巴,小青长虫一道闪光飞到黑龙江,战败不恶不作的白龙,黑龙江由此得名(青在水中像黑)。因小青龙姓李,又被其父铲掉尾巴,从此叫没尾巴老李。老李分娘又惊又怕又气,重病附身,五月十三这天去世。老李知情后悲痛万分,每到五月十三这天,必从黑龙江回山东给他娘上坟。旱天时泪流满面,大雨倾盆;涝天时泣声小,雨就小。一年,老李实在控制不住思母之情,放声大哭,平地涨水。老李内疚,嗖的一划,大沟一道,叫黑龙沟,雨水流进沟内,涝灾消除。诸城百姓说:“老李真是个有情有意的人。”
此故事属中华和多民间传说故事中德高、敬孝系列之一,在中国传统文明文化中德孝占重要位置。老李对故乡的眷恋,对慈母的情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值得骄傲的传统美德,又是汉民族所遵循的做人准则。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史,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所谓文明,包括内容很广,但主要是忠、德、孝。忠是忠于国家,德为立人之本,孝为尊老敬老。没尾巴老了可为德高孝悌。当时,申报没尾巴老李项目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构筑和谐社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没尾巴老李的故事传承至今不衰,其主要功能就在于此。
代表性传承人李治国,34岁,初中文化。祖辈住诸城市龙都街道南三里庄居委会,其父亲李金平为该项目第十五代传承人。2007年,父亲因病去世,经报请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确定,补录为该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每年的农历5月13日,李氏族人聚在一起祭祀没尾巴老李。
没尾巴老李的传说代表性传承人李治国为家族后人没尾巴老李的讲述传说。
没尾巴老李的传说代表性传承人李治国为群众讲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
没尾巴老李家乡在诸城?
―――寻访“没尾巴老李”传说踪迹
2009年4月6日 星期一
2006年12月30日,山东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其中,“秃尾巴老李”的传说为诸城、即墨、文登、莒县等地所共有。
虽说已经公布的名录里用了“秃尾巴老李”的叫法,但诸城市文化局的有关专家按照当地传说仍坚持“没尾巴老李”的叫法。
“没尾巴老李的传说在诸城能找到的踪迹很多,诸城人也都相信没尾巴老李就是诸城人。”诸城市文化馆原馆长赵廷禄诸说。
近日,记者专程赶往诸城,深入田间地头、街道村庄,探询没尾巴老李传说在这里的踪迹。
没尾巴老李传说诸城版的“最正宗”
“没尾巴老李的传说,在山东流传甚广,后有山东人移民东北各地,故东北三省也有了这一传说,且故事情节大同小异。不过其他地区叫秃尾巴老李,唯有诸城叫没尾巴老李。没尾巴老李的尾巴被铲下来了,不应该叫秃,而应该叫没。”赵廷禄说。
在诸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赵廷禄和诸城市文艺创作室主任孙乐文共同向记者讲述了在诸城流传甚广的没尾巴老李的传说。
故事的大体情节是这样的: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庄稼汉叫李憨,娶了个贤惠媳妇叫桃红,小两口日子过得幸福美满。可就是到了四十多岁了,还没有孩子,求医问药,拜佛求仙,仍无济于事。为了这事,两口子整天愁眉苦脸。
这年春天,桃红突然怀孕了,两口子的高兴劲可想而知。到了第十一个月上,孩子才出生。可生下的却是一个肉球,肉球被李憨用剪刀剪破,一条小青长虫从中生出。李憨顺手拿过一把铁锨把小长虫的尾巴铲了下来。
小长虫正好掉在桃红的怀里,在娘怀里见风就长,三个时辰就长到四尺有余。然后,他向桃红点了三下头,一道电光,就飞得无影无踪。见长虫飞走,桃红头一歪也没气了。这天正好是阴历的五月十三。
小长虫因姓李,又被父亲铲去了尾巴,因此人们都叫他“没尾巴老李”。
“没尾巴老李”是条黑龙,离家后,他到了黑龙江(原来叫白龙江),在家乡人的帮助下,打败了长期在这里为非作歹的白龙,成了黑龙江的主人,造福一方,黑龙江遂得名黑龙江。
没尾巴老李是条孝顺的黑龙,后来,每逢五月十三,他都要回家给母亲上坟。因此,在诸城,这一天也总是下雨,诸城遂有“大旱三年,忘不了五月十三”的民谚。
南三里庄没尾巴老李的家乡?
在南三里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没尾巴老李被他爹铲下来的“半截尾巴”就在这个村子里保存着。
这是一个离诸城市区只有三里路的村子,村子东边是诸城市最大的水库――三里庄水库。“没尾巴老李娘的坟就在水库边上。”随行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记者随同村民李金平来到他的家中,果见在其家中供奉族谱的地方供奉着一截尾巴样的东西。“整个村子大部分都是李姓,这“尾巴”也是轮流保管,现在正好轮到我家。”李金平说。
李金平还告诉记者,李氏家族出了个乐善好施、扶危济贫的没尾巴老李,南三里庄的李姓人都引以为豪,将那“半截尾巴”视为圣物敬奉。每到逢年过节,李氏长辈都要将没尾巴老李的“半截尾巴”置于案上,摆上供品,燃纸焚香,全族人按辈分大小排成队,磕头朝拜,十分虔诚。
那“半截尾巴”显然是后来做的,记者仔细观察了一下,那“半截尾巴”大约有30厘米长,5厘米粗细,颜色是黑色的,外边是一层绒布样的东西。李金平回忆说,遗憾的是在清末民初,那半截真的尾巴被途径三里庄的“老毛子”当稀罕物抢走了。后来,李家人便仿照原来的龙尾巴制作了一条。至今,在南三里庄还沿袭着“晒龙尾”的习俗。
“晒龙尾”起源于明初,相传是从李氏家族长支一世祖李开原开始的。关于这“半截龙尾”的来历,据李氏族人讲,可追溯到隋朝,由李氏族人代代相传,到李开元这一辈,已流传保护了700余年。
●黑龙沟村没尾巴老李的出生地?
在诸城市文化局整理的申报资料中,记者看到这样的文字:没尾巴老李出生在诸城市龙都街道办的黑龙沟村。
赵廷禄告诉记者,黑龙沟村是全国最大的鸭嘴龙化石所在地,是龙的故乡,地下埋藏着大量的龙骨。村里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到现在还相信,地下埋藏的龙骨,都是没尾巴老李的半截尾巴变的。
不过,一个确切的事实是,人若有外伤,用黑龙沟的龙骨一擦,既止疼又不感染。村里人说,没尾巴老李是个重情的人,连自己的骨头都能为人治病。
赵廷禄告诉记者,其实,两个村的传说并不矛盾。传说中,黑龙沟村是没尾巴老李的出生地,而三里庄则是没尾巴老李的另一个家。“桃红死后,李憨就搬出了黑龙沟,来到了城南一片空地上盖了三间草屋居住。后来又续了弦,有了三男两女,后来就繁衍成了现在的三里庄。
记者观察了一下,黑龙沟村离南三里庄并不远,一个在龙骨涧的西头,一个在龙骨涧的东头,两个村子的人都说是没尾巴老李的后人。
●大旱三年忘不了五月十三
赵廷禄告诉记者,诸城没尾巴老李的传说有别于其他地区,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一是传说早;二是没尾巴老李的出生地至今多数姓李;三是有座没尾巴老李娘的坟;四是当地大人小孩都知道“大旱三年,忘不了五月十三”的民谚。
李金平告诉记者,老辈有这样的传说,五月十三正好是没尾巴老李娘的忌日。每年的这一天,没尾巴老李都要回来给他娘上坟,上坟就要伤心流泪,所以才会有雨。
孙乐文告诉记者,他每年都留心观察,屡试不爽。几乎每年阴历的五月十三,诸城都要下雨,就是没有大雨,也会阴天滴几个雨星。
●桃红坟至今李家在拜祭
传说中,桃红死后,李憨把她埋在庄的东北角。后来,李憨从黑龙沟搬到南三里庄后,便将桃红的坟迁到了现在南三里庄村东南角的徐家洼处。坟前竖有石碑一块,上刻“桃红之墓”四字。日本鬼子修海清路时将其毁坏,平了坟。
李金平告诉记者,后人根据记忆中的地方,又起骨到现在的三里庄东南李家林,即三里庄水库西坝处。雨季一到,坟就被淹没,冬春季节,坟就露出水面。每逢清明节和春节,南三里庄的李氏族人便来到大坝处,烧纸焚香,磕头拜祭。
现已80多岁的李法富老人回忆,桃红坟从徐家洼起骨时,本来天气晴朗,阳光普照,但当扒挖坟墓时,忽然从东北角上飘来几块云彩,不大工夫便布满天空。几声闷雷过后,雨就下了起来,没多大工夫,又雨过天晴了。老人都说,那雷声是没尾巴老李的哭声,雨是没尾巴老李的眼泪,孝顺着呢!
在南三里庄村西有一口当地人叫做“冢子”的大坟,当地也有人说,那是桃红的坟。记者了解到,这里不再属于南三里庄,虽说逢年过节其他村也有人到这口“冢子”边烧纸拜祭,但南三里庄人都不承认那是桃红的坟。在他们看来,只有他们拜祭的水库里的那口坟才是真正的桃红坟。
●美丽传说弘扬的是传统美德
“传说归传说,但没尾巴老李的传说作为龙文化的载体,是图腾文化的生动演绎,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它的保护和研究很有意义。”诸城市文化局副局长于建学表示。
“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它包含着许多至深的道理,那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顺、善良、正义等。没尾巴老李的传说是一个故事,抛开它的真实性不谈,让现代人传承他的美德,是挖掘研究的一个价值表现。”赵廷禄说。
“我们正在忙着为没尾巴老李的传说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对于龙的故乡诸城来说,发展旅游业,打造城市文化品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于建学告诉记者说。(摄影/别培海)
本报记者郭保礼通讯员李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