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在册人才 > 邹学顺
    

基本信息

邹学顺

性别:男

年龄:76 岁

技术职称:

荣誉职称: 省级传承人

从艺品类:李左车传说

从艺年限:54年

单位及职务:安丘市辉渠镇雹泉西南村民

所属地区:安丘市

师承:

徒弟:

浏览次数:11618

个人简介

  邹学顺,男,1948年9月生,潍坊市安丘市辉渠镇雹泉西南村人,“李左车传说”非遗项目的省市两级代表性传承人。


荣誉证书

  2012年12月第三批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2014年6月山东省第四批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主要作品

搜狗截图16年12月13日1141_123.jpg

媒体报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民间文学:李左车传说 

李左车传说指在安丘广为流传关于李左车的一系列传说故事。2013年,李左车传说被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史记》记载,李左车生于战国末年,在赵国为广武君。赵王因不听李左车计而被韩信所灭,韩信灭赵后叹服其才能,以师礼待之,李左车感知遇之恩,遂以身事汉,跟随韩信襄赞军事。韩信用其计,收燕平齐,在九里山设十面埋伏,逼项羽自刎乌江。

李左车传说多而久远,内容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史记》、《中国人名大辞典》、《辞海》、《聊斋志异》等经典著作和关于李左车军事思想、雹神传奇的记载;二是民间讲他施惠于民、体恤百姓、悲天悯人的高尚品德,如赊荞麦救江南百姓、神马、雹泉娘娘看孩子等传说;三是讲他惩恶扬善、嫉恶如仇的正义之举,如雹神除暴安良、神威吓跑土匪刘黑七、惩罚不孝子;四是讲他作为民俗神化身的传奇故事,如雹神赐神泉、神马、美丽的白杨树、雹不为灾、黄瓜钥匙等。其中“雹神除暴安良”内容如下:

光绪年间,莒县一带下了一场奇怪的雹子。一个恶霸地主的庄稼被砸了个稀巴烂,而别人家的地却郁郁葱葱,安然无恙。这恶霸地主听说自己的地遭了雹灾,就跑到坡里查看。举目望去,哪块地砸得稀巴烂,哪块地是他的。这恶人气得当场昏倒在地,家人把他抬回家,第二天醒来仍暴跳如雷。为了给他消气,家人对他说,这是雹神干的,只要把雹神治了罪,以后他就不敢打了。于是,这恶人就把雹神李左车告到了府上,声言要府上把雹神庙砸了,把雹神李左车的塑像除掉。

雹神李左车大怒,晚上就托梦给当地一位善良正直的刘公,请刘公到府上申诉,第二天,刘公骑上毛驴,火速向沂州府赶去。一路上,刘公走到哪里,他头顶的白云就跟到哪里,等他进了官府,那白云也就消失了。等刘公到了堂上,那恶人早等的急不可待了。大堂之上,等恶人述说完毕,那州官大老爷说:“雹神打了本地大户王财主的庄稼,事实俱在,你有何话说?”刘公抬起头,看了看大堂上正坐的州大老爷,说道:“请州大老爷秉公办事,王财主恶贯满盈。”刘公就把恶霸地主如何奸淫良家民女,如何杀死后埋在后花园的枯井里。申述完毕,刘公道:“人恶人怕天不怕,此人作恶,天理难容,人命关天,请老爷明断。”官府派验官到莒县王财主家后花园查看,果然挖出了被害女尸。事实面前,王财主无法抵赖,被就地正法。当地百姓因受尽了王财主的欺压,无不拍手称快。


历史解密

李左车一位不可多得的兵家怪杰和军事奇才

2016-12-13 11:41:27 来源:趣历史

  李左车,西汉柏人。他的爷爷是赵国名将李牧,李左车还是秦末著名的谋士,在六国并起,李左车辅佐赵王歇的时候,屡立战功,被封为广武君。李还给后世留下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之名言,除此之外,他还著有《广武君略》兵书一部。

搜狗截图16年12月13日1140_122.jpg

军事谋略者李左车

  汉三年十月的期间,刘邦派身边的大将韩信以及张耳带领一万余的军队准备越过太行山,向东挺进,攻打项羽的附属国赵国。而此时的李左车和赵军统帅成安君陈余集中二十万兵力在太行山区的井陉口,占据有利的地形,准备与韩信决战。李左车认为,汉军的士卒饥饿疲惫,再加上这里的地形严峻,车马不能并行,只能守不能攻。只要严守,就可以万无一失。于是,他向赵国主帅陈余陈述其利害,并自请带兵3万,从一条小道出发,断绝了汉军的粮草。从这里就能体现李左车的军事谋虑,可惜队友不给力,最终导致赵国灭亡。

  除此之外,李左车在民间很有声望,被尊为雹神。在《聊斋志异·雹神》中,就有记述他降冰雹于章丘,落满沟渠而不伤庄稼的传奇故事。在历史评价上,李左车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兵家怪杰和军事奇才。他为韩信献计献策,主张修生养息,以德政安抚人心。以武力作威慑,以仁德服人心,极具战略眼光,以奇谋建功立业。他的书籍《广武君略》中的用兵谋虑,直至今日还有一定的影响。

李左车怎么死的

  李左车是秦汉之际谋士,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兵家怪杰和军事奇才。他为韩信献计献策,主张修生养息。以武力作威慑,迫使敌人归顺。并且极具战略眼光,以奇谋建功立业。还留下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这句名言。

搜狗截图16年12月13日1141_123.jpg

 李左车图像

  关于他的死应该是病死的,任何相关的历史上都没有记载说他是如何死的。只知道在韩信死后,李左车就辞官隐居了起来。

  那时韩信斩杀了赵国的将领陈余,并擒住赵王,打败了赵国。在此之后,韩信就命人悬赏千金捉拿李左车。事隔不久,就有人将李左车捉到并绑架,送到了韩信帐前。韩信见到他后立刻为他松绑,并让他面朝东而坐,以师礼相待,后来又向他请教攻灭齐国和燕国的方略。李左车认为,汉军将士经过了上次的大战后已经疲惫了,他们的战斗力也相对来说大减了不少,如果和齐、燕两支军队硬拼,胜负是很难预料。不如按甲休兵,镇赵安民的计策,派人以兵威说降,这样齐国和燕就可以打败了。于是韩信就采用李左车计谋,将燕国降服了。

  后来,刘邦为了遏制韩信,就把李左车调到太子刘盈的身边,让他来辅佐太子。李左车便在荥阳城外的山上教刘盈操练兵马,因此,这座山被命名为广武山。在韩信被杀之后,李左车辞官隐居,过起了潜心山林,修心悟道的生活。从此就没了消息了,所以说关于他的死应该是年老后因病去世的。

李左车墓

  据说在位于安丘市西南部有一眼雹泉,在它的旁边有一巍峨大庙叫做雹泉庙,也叫膏润庙。庙内供奉的正是西汉开国大将李左车。

搜狗截图16年12月13日1141_124.jpg

 李左车墓图片

  汉朝建立以后,李左车回到祖籍山东安丘的雹泉村,问尽了自己身边的亲戚好友,找到了自己的祖地,于是就在此地过起了潜心山林,修心悟道的田园生活。

  关于他去世后埋葬在哪,由于相关史料的欠缺,其真实墓地所在现仍存疑虑,根据目前已知的比较可信的墓所说法就有5处之多,据查,在中国范围内李左车墓有好几座个,分布在河北的元市,和衡水深州市、河南开封市通许县、山东等地。虽然其中一些墓地已被证实与李左车无关,但就如同他本人的故事一样,其墓所仍旧疑云重重。

  但汉高祖刘邦为表其忠烈,追封他为“阴灵侯”,建庙祭祀,并封其为“雹神”。在民间,李左车很有声望,也流传着许多传说。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雹神显灵这一传说,据说当年明洪武年间,被誉为“鱼米之乡”的江南楚地发生旱灾,庄稼禾枯苗干,收成全无,到了阴历六月六才下雨。此时,这个时节只有种植荞麦才能在秋后有所收获,但是种子很难求到。正当百姓无奈之时,一长须阔脸白发老翁携一大车出现在江南各省的阡陌之汇总,将满满一车饱满匀实的荞麦种无偿施与百姓。百姓问此翁家在何处,他回答说:“我是雹泉老李。”秋后荞麦大收,百姓这才安然渡过荒年。


20160728154458c4wv.png

【乡村记忆】安丘辉渠:镌刻千年的历史印记

来源:潍坊传媒网 编辑:林峰

  潍坊传媒网讯 位于安丘西南部的辉渠镇,其所辖村雹泉、黄石板坡、下涝坡、西沟四处传统村落因镌刻着千百年时光的印记而弥足的珍贵。雹泉村的一处泉水与象棋中棋子“车”有着怎样的联系?黄石板坡村,一段围子墙见证残酷的阻击战,让我们追忆红色记忆,重温革命历史;下涝坡村、西沟村,又有哪些载体让我们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

  陶渊明曾经做了一首诗“暖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写出了田园生活的宁谧、舒适、自然、恬淡的景象,穿越千百年,这种鸡犬之声相闻,炊烟袅袅的乡村美景,至今仍是许多城市人走不进去的画面。随着城镇化的加快,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些地方忽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致使大量乡村传统文化遭受毁坏、走向消亡。面对这样的问题,早在2014年,我省实施“乡村记忆工程”,目的在于弘扬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特色,提升城镇村落文化内涵,彰显山东民俗文化魅力。在今年的六月份,省里公布第一批“乡村记忆”工程文化遗产名单,其中,我们潍坊市15个村落入选。

  潍坊市安丘市辉渠镇雹泉村、潍坊市安丘市辉渠镇西沟村、潍坊市安丘市辉渠镇下涝坡村、潍坊市安丘市辉渠镇黄石板坡村、潍坊市安丘市石埠子镇庵上村、潍坊市安丘市柘山镇薛家庄村、潍坊市青州市弥河镇上院村、潍坊市青州市王坟镇赵家峪村、潍坊市青州市王府街道井塘村、潍坊市青州市云门山街道昭德古街、潍坊市昌邑市龙池镇齐西村、潍坊市昌乐县乔官镇响水崖村、潍坊市寿光市双王城生态经济园区朱头镇村、潍坊市坊子区坊安街道东王松村、潍坊市寒亭区寒亭街道西杨家埠村。

  在入选的乡村中,素有百泉之乡的辉渠镇便有了四个村分别是雹泉、黄石板坡、下涝坡、西沟,那这四个村凝聚着哪些历史片段,影响着历史文化的传承?又有着哪些实物成为了大家记忆的见证?我们首先从雹泉村说起。

  雹泉村

  雹泉村,是潍坊古村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从潍坊市首家镇级博物馆——辉渠镇博物馆古文化陈列馆中其展示的《陶背壶》《龙牙壁》两幅照片便得到了很好的见证。《陶背壶》《龙牙壁》是从由此村向南4公里,距今约有5000年历史的老峒峪龙山文化遗址中发掘出土的,可与著名的泰安大汶口化相媲美,均为国家一级文物,现陈列于安丘博物馆。遗址至今已出土墓葬四百多座,民间流传的石器、陶器、骨器、玉器等文物灿若星辰。雹泉,顾名思义因为泉水而得名,据考证,最早的文字记载始于汉朝,宋朝的《太平寰宇记》、明嘉靖《青州府志》、明万历《安丘县志》均有记载。由于今年天气持续的干旱,泉水已经接近干涸,要想看到泉水的胜景,编导调出了之前拍摄的视频资料。

  此泉水来源于沂蒙山系,跨越空间,经地下千米石灰岩、花岗岩等层层阻隔,沿途几百里渗透至此,成为造福一方百姓的水源。对于雹泉本身来说它是有生命的,而且在历史脉动的长河中,雹泉又成为当地人文故事的见证者,哪雹泉是如何被世人发现的呢?发现者李左车又有哪些传奇故事?为何当地人说中国象棋中的“车”与他有着无比重要的渊源?

  说起李左车这个人物,或许很多人觉得陌生,在介绍这个人物之前,我先给大家引用一句名言“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意思是说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包含了一种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说明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聪明之人不可能永远聪明;看似愚笨的人,他也有聪明的时候。这句名言便是李左车为后人留下的。李左车在历史上到底算一个怎样的人物?做过那些让世人记住的大事呢?

  在雹泉村有一座李左车纪念馆,在古代称为“膏润庙”,始建于汉代,又名“雹泉爷爷庙”,简称雹泉庙,如今,附近的村民还经常来祭祀。在这香火缭绕的庙宇中,追忆悠远的历史回音,原潍坊学院中文系副教授赵光智是辉渠下涝坡村人,对于家乡的文化是他抹不去的记忆,他为我们讲述了李左车的故事。

  李左车,战国赵将李牧之孙、汉朝开国大将。李牧生于齐国都城营邱(今山东昌乐,齐国都城后迁于临淄)东南。齐国是西周军事家姜太公的封地,受姜太公军事思想的影响,齐国出了多名军事家,如孙子、孙膑等。当时齐国战乱,孙武去了吴国,李牧则避乱到了赵国,以放牧为生,后来成为赵国著名战将。李左车在他爷爷李牧的影响下也成了一名优秀的将领,在秦朝末年的时候,李左车辅佐赵王歇,为赵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封为“广武君”,后来赵王歇因不听李左车之计而被韩信所灭,李左车归附韩信。

  赵亡后,李左车又辅佐大将军韩信,韩信作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李左车在辅佐韩信期间制定了一系列军事计划,收复燕、齐之地。从汉朝统治者统一国家版图的过程可以看出攻赵、降燕、伐齐,最后在垓下全歼楚军,这就是著名的楚汉战争。历时3年多,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刘邦与项羽九里山交战中李左车设下十面埋伏之计,并亲自诈降项羽,使其深陷重围,最后乌江自刎。

  李左车居官期间为官清廉,施政仁慈,爱民如子,深受黎民的崇敬。世人感其恩德,在李左车去世后奉为雹神,建馆祭祀。在古代雹泉庙的建筑十分雄伟壮观,大院平面呈纵长方形,南北长 76 米,东西宽 32 米。此庙建有五殿、两厢、前后楼和过厅共十九间。 大门面南,门外东侧为雹泉。说道这里雹泉名字的由来也就解开了,也就是雹神李左车发现的泉水,这充分体现了世人对李左车事迹的赞誉。

  当然历史上雹泉庙曾得到数次重修,庙宇的规模宏大也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来此,陶醉其中,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华章。遍览名山名水的苏轼在密州任职时,来到雹泉,发出由衷感慨,挥毫题写“神泉”二字;明弘治年间进士、刑部郎中赵鹤龄留下“观澜手拍圆珠涌”的诗句。安丘知事毅安甫观此泉有感,称雹泉为“廉泉”,意思是做官要像这雹泉水一样清清白白。

  关于雹神李左车的传说有很多,蒲松龄在《聊斋志异·雹神》中,记述了他降冰雹于章丘,落满沟渠而不伤庄稼的传奇故事。还有充满一个神话色彩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期间,1943年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任日军小队长,驻扎在雹泉,打起了雹神庙的注意。

1943年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任日军小队长,驻扎在雹泉。一日,日本鬼子来雹泉村大扫荡,进入膏润庙,发现雹泉爷爷木像身披苏绣战袍。田中角荣想扯下战袍带回日本送给天皇。谁知那木像座下设有机关,用手一按木像膝盖,木像能立即站立起来。日军在慌乱之中触动了机关,木像突然起身,顿时狂风大作,风沙四起,鬼子吓得面无血色,狼狈逃窜。第二天,乡亲们全都来到庙里拜雹泉爷爷,说是雹泉爷爷显灵了。后来田中角荣成为日本的首相一九七二年访华时曾提及此庙,想来此庙再表忏悔,可惜此庙在文革中被毁,田中角荣终未实现自己的愿望。

  在抗日战争中,日本侵略者把雹泉作为重要的据点,雹泉成为了这段侵华真实历史的无声见证,到解放战争,泉水的命运再次与人民的血肉交融在一起,雹泉属于西南山区的老革命根据地,跟安丘的政治中心相望,正可谓进可取县城,退可据守西南山区的老革命根据地,在雹泉村西南英雄山上埋葬了150名为解放安丘牺牲的英雄,他们的事迹与大山同在,与大地永存。

全县解放后,1949年6月,原来老安丘县改称丘南县,中共邱南县委、邱南县人民政府便驻扎在雹泉,雹泉便成为了当时丘南县的政治文化中心。在辉渠博物馆红色政权邱南县历史追溯馆中摆放着一些历史陈列品,旧式的煤油灯,斑驳的木桌椅,再现了那火与血的革命岁月,让大家重温了党的这段光荣历史,加深了对革命先辈们的崇拜之情。

  上世纪50年代左右安丘出现过三县并存,景芝驻地的潍安县,雹泉驻地的邱南县,还有安丘县城的安丘县,在1952年6月潍安县并入安丘县,1953年8月丘南县并入安丘县。关于雹泉村的记忆还有很多,雹泉村可谓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不仅有“灵泉细吐珍珠颗”的泉水,还有西汉时期的雹泉大庙唤起人们对昔日雹泉的美好向往,以及埋葬忠骨的英雄山。

黄石板坡村

  在雹泉村西南13公里左右的黄石板坡村,也被选入山东省第一批“乡村记忆”工程文化遗产。黄石板位于大山南坡,裸露着层层叠叠的黄色石板,取名黄石板坡。

  据李氏族谱记载,清康熙初年,李氏由管公村迁此。村里有多处200年历史的黄石板石头房子,在黄石板周围还有一段残缺的围子墙,这里凝结了村里血与肉的记忆,这段围子墙在著名的“黄石板坡”保卫战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1944年4月8日,伪鲁东和平建国军司令厉文礼部胡鼎三特务团千余人,于黎明前包围了安丘县黄石板坡村,先用炮火向村里轰击,然后发起进攻,阴谋摧垮这个仅百余户的抗日村庄并肆意抢掠,86岁的李恩和老人曾经作为儿童团员参加过这次反伪军的战斗。

  在村东南角,胡团先以猛烈炮火轰击,然后集中了大量的手榴弹,企图炸毁围墙,打开缺口。自卫团排长李金奎指挥团员进行了惊险的“反手榴弹战”,把敌人扔过来的手榴弹又扔到敌群中去,敌人始终没有攻进村。村其余三面的战斗打得也很激烈。敌人用金钱收买,组织敢死队硬冲,也未能冲进村去。战斗到10点多钟,敌人占领了北面的山头,架起大炮向村内疯狂轰炸,村西北角炮楼的火药被敌炮击中,燃起大火,敌人乘机冲进村。自卫团员同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弹药用完了,就用红缨枪扎,用石头砸,有的自卫团员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黄石板坡保卫战,共毙伤敌60余人,打破了日伪军南侵解放区的烧杀抢掠计划。《大众日报》曾以《黄石板坡人人是好汉,土枪土炮抗击千余伪军》为题,作了详细报道,称此战斗“创造了群众浴血苦战,保卫家乡的战斗范例”。省武委会奖给该村一面绣有“铜墙铁壁”的锦旗,三地委、三军分区奖给该村一面绣有“妇幼皆兵”的锦旗,同时授予该村“民兵英模单位”称号,县委奖给该村11支步枪和部分子弹。

  如今,黄石板坡遗留下来的围子墙虽然没有长城那么壮观,但在黄石板坡人的眼中,围墙承载着他们面对敌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几经战事却坚而不摧,通过墙上面的射击孔,往日的红色记忆,会一代代传承下去。与黄石板坡村相同,在下涝坡村也有一段城墙,残存的石头围墙也诉说着它曾经的辉煌。

下涝坡村

  在下涝坡村,有30多位超过80岁的老人,经常坐在山头上,守护着这个村子,这个村子的每一条小巷、每一户人家,他们几乎都能说出他们的村历史渊源来,而退休老教师赵国佐也成为最佳向导。

  在这个传统村落里随处都能看到石屋、石墙、石板路、还有环绕村子叮咚作响,清澈见底的潺潺流水,更给老村增添了几分灵秀之气。探其源头,原是一眼旺旺的泉水。

在下涝坡村每一个角落都能感受到古老的气息和文化,在此居住最早的家族是赵氏,在元朝末年迁移过来,在村里古老的赵氏胡同依稀可见,其它姓氏则是从明朝以后陆续迁徙过来。下涝坡村非常富裕,围墙最早修建的目的是防太平天国捻军而建的,在遗留下来的防御工事里还有一处炮楼,在以后的战斗中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如今,抵抗外敌的烟火已经尘封,炮楼与城墙安静的日夜守护着古村的建筑、流动的泉水、还有日夜劳作的村民。与位于辉渠镇驻地西南12公里处的西沟村相比,这里显得更为宁静安逸,村里依然保留着传统的粮食制作方式——碾。半个世纪前,农村那些举目可见的石磙、石碾、牛犁、马车、麦秸垛、地锅灶、土坯房、旧门楼、老槐树、老鸹窝等,如今都成了难得一见的民俗符号。这些生产工具作为民俗文化的符号,史诗般承载着中国农民粒粒皆辛苦的记忆,这也是乡村记忆中最原汁原味的,在辉渠镇博物馆民俗陈列馆中,陈列着三千多件展品,为发掘、保留、传承民俗文化,提供了收藏基地。

 一部村史几多乡愁,雹泉、黄石板坡、下涝坡、西沟,每个村的沿革、文化、民俗风情、乡贤名人、特色成就都有属于自己的光荣与梦想,古村的今天,就是明日的回忆。智慧的辉渠人也在不断探索如何激发村民保护古村的积极性,形成保护与开发的良性循环,让古村遗韵不断。

  传统村落是中华文明的‘基因库’,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村庄要留住人,既要让当地人能享受到现代科技文明带来的便利,还要解决人的生产问题。农民们并不能像学者一样理解为什么要保护古村落,只有让农民有所受益,才能让他们意识到保护的重要性。相信生活在这里的人,关心古村落命运的人,正在携手破解这些难题,必定能为改天换地的现代中国留住那一抹乡愁。



雹泉庙与李左车纪念馆

来源:安丘市人民政府网站


 雹泉村西端的神山子(1946年因在山上安葬烈士而改名英雄山)脚下,有一座古老的庙宇,庙内古木参天,清泉碧透,楼台亭阁,错落有致,极其雄伟壮丽,它就是闻名遐迩的雹泉庙,原名叫“膏润庙”。
  关于雹泉庙的历史演变,很少文字记载,大多是老人们的零星记忆和民间传说。

李左车的传说

  第一种传说:主神李左车是秦汉时安丘雹泉村人,曾辅佐赵国,被封为广武君。赵王歇因不听李左车之计而被韩信所灭,李左车归附韩信,做了韩信的幕僚,韩信用其策,取得了燕齐之地。在刘邦与项羽九里山交战中,李左车设十面埋伏阵,使项羽四面受敌,兵败自刎,楚军瓦解。刘邦建立汉王朝后,封李左车为阴灵侯(唐王李世民改封为灵沛侯)。因为李左车有兴汉奇功,使生灵免遭涂炭,后人感念他的功德,兴建庙堂祭祀他,他便成了大庙的主神,四时享祭。
  第二种传说:李左车在汉王朝任职期间,施政仁慈,清廉自重,80岁还乡,仍爱民如子,深受群众爱戴。有一时期,南方数省连年大旱,赤地千里,饿殍遍野,直到第三年六月才下了一场好雨,但已过农时,唯有荞麦还可播种,可是老百姓没有种子,万分焦急。当此危难之际,一位白发老翁不辞劳苦来到江南,跑遍受旱各省,向农民赊下了大量荞麦种子。人们欣喜若狂,问他何方人士,如何报答。他说:“我叫李左车,山东安丘雹泉村人,等你们的日子过好了,再谢我不迟。”以后数年,江南数省风调雨顺,粮食丰收。人们不远千里,纷纷赶到雹泉村答谢救命恩人,不想李左车已经谢世。于是江南百姓踊跃集资,联合江北安丘、诸城、昌乐等地民众,修建了膏润庙,将李左车供奉起来,称他为雹泉爷,或尊他为雹神。
  第三种传说:雹泉爷爷出生在雹泉村,人们只知其姓,不知其名,幼年丧父母,家境贫困,随兄嫂度日。一天,他拾柴到了村西,用镢头刨树根时,泉水突然喷涌而出,大有淹没村庄造成水灾之势,他便一屁股坐在泉眼上,一动不动,堵住了泉眼,避免了水患,他却死在那里。人们为了纪念他,称他“李坐池”,时间久了,讹传为“李左车”。后来,人们又盖了庙宇,塑了他的像,让他四时享祭,成了神灵。他也经常化解冰雹,普降甘霖,让庄稼丰收,使人们过着美好的日子。

  雹泉庙建于何时,无史料记载,大约是在汉代,以后又扩建或重建。有一句民间谚语:“唐王重修不记楸。”说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庙修成之后,文武官员路过此地都要下轿下马。唐王李世民东征高丽凯旋归来,路过此庙没有下轿,谁知天气突变,下起冰雹。冰雹直向唐王的轿里打,唐王命轿掉头转向,然而风向随之而变,没处躲避。唐王赶紧下轿,拜祭雹神之后,风雹才平息下来,唐王随即降旨重修此庙。此时庙内原有的一棵楸树已经挺拔苍劲,不计年载了。这种说法,虽然不能说明此庙初建的准确时间,但可以说明它是建于唐朝之前,是一座十分古老的庙宇。

  雹泉庙的建筑规模宏大,南北长约193米,东西宽约36米,占地面积达7000平方米。大庙建筑物由南向北沿中轴线排列,依次是前楼、将军殿、天坛、大殿、北楼,另有东西两廊房、钟鼓楼和马棚、道士居室等。此庙在兵燹战乱中逐渐破败,最后在“文革十年动乱”中被彻底拆除,片瓦全无。现根据有关资料和老人们的记忆,作简要介绍。
  前楼又叫南阁子,高10.4米,分上下两层,底层是用巨大的石灰岩砌成的拱型建筑,酷似城门洞,高大而坚固,东西走向,向西直通神山子。中间向北贯通,是庙的正门,向北正冲将军殿。南阁子的东西两侧各有一座庙门,都是砖瓦门楼,油漆木门。阁子底部拱门的对联是:“飞冰击破奸邪胆,霹雳震碎恶人心。”阁子上层三间为木质结构,有明柱、隔扇。门上对联是:“膏流世界三千阔,润洒由旬数万多。”内有雹泉爷爷木像和雹泉娘娘塑像,木像座下设有机关,用手一按木像膝盖,木像立即站立起来。室内墙壁上画有《李左车九里山诱敌图》等壁画。
  大庙正门上的对联是:“飞冰打奸臣贼子,甘露济志士仁人。”南阁子东侧便是安丘八大景观之一的珍珠泉,泉水喷涌而出,清澈见底,白色气泡如串串珍珠泛出水面,窸窣作响,状如珍珠,酷似冰雹,故名雹泉。如果捧起啜饮,顿觉甘冽清爽,沁人心脾。大门往北,便是一座石桥,桥有石雕护栏,桥下是一汪鱼池,池水清澈,亦有“珍珠”泛起,金色鲤鱼漫游其中,各色金鱼尾随其后,许多香客和善男信女,带来吃的东西,如馍馍、水饺、点心、水果,扔进池内喂鱼。附近的人们就用笊篱之类的工具把这些食品捞起晾干后食用。水池两边有火池(香炉),上刻对联:“金炉不断千年火,玉钵长明万盏灯。”
  跨过石桥,便是仪门,穿过仪门数步,就到了“将军殿”。殿中是过厅间,前后有石质明柱八根。殿内塑有“颖考叔”和“子都”站班二神像,高约3米,十分威武。内壁画有“哼哈”二将等各路神将。殿前石头明柱上对联是:“相当年慷慨谈兵直服无双国士,看今朝武英侍立端凭此二将军。”殿后明柱对联为:“殿接厅堂千古封侯崇祀典,门排剑戟一班将佐耀神威。”
  将军殿两侧是“钟楼”和“鼓楼”,钟楼内有巨钟,鼓楼内有大鼓。巨钟高1米多,直径也1米有余,重一吨多,晨钟暮鼓,声震四方。殿西有庙堂数间,内有道士居住。钟鼓楼侧各有马棚两间,内塑马夫二人。
  将军殿后面是明朝成化八年建造的天坛。天坛顶盖由四根巨石方柱“擎起”,木质穹顶,共有264根“挑齿”,色彩鲜艳,斗拱飞檐,极其精巧。天坛正面石柱上刻有一副对联:“六月飞冰十五国奸邪落胆,三时霖雨千万家善信逢春。”盖顶下面正中是正方形青石拱台,台面光滑如镜,可摆放香案和供品。天坛四角数步以外,四棵古柏挺拔矗立,枝繁叶茂,遮天蔽日。天坛东西两侧各有廊房3间,东廊房大门对联是:“人间万恶淫为首,世上百行孝当先。”里面有惩恶扬善的泥塑群像,内有阎罗君、小鬼、诸神塑像以及实物造型,房内墙壁上绘有与对联含义吻合的连环画图,内容是用旧传说或警句格言,劝诫人们改恶从善、孝敬父母、恪守妇道等等。西廊房大门对联是:“冥冥内赏罚无私,默默中是非有定。”里边塑有秦桧夫妇泥像,二人被吊在梁头,武士怒目而视,呈持弩射杀的姿势。
  天坛后面是大殿3间,殿前明柱上刻着对联是:“须知今日雷霆主,原是当年义烈人。”内有暖阁,里边有雹神李左车铜像,还有诸神塑像作为陪衬,暖阁前有翁仲2人为站班大将,暖阁东西两边有行云布雨站神10个,高达3米多,头大如斗。大殿内东山墙壁画有李左车出巡图,画为龙拉辇,李左车坐其上,前面是金瓜钺斧朝天镫,“肃静”、“回避”牌4面,还有标枪、对子马与黄罗伞、早朝銮驾的执事,前呼后应,威武雄壮。雹泉庙最北边是后楼,3间2层,高大宽敞,雕梁画栋,是雹泉爷爷的寝宫,内有雹泉爷爷神像和十美女画像。北楼的建筑艺术很高:斜山转角琉璃瓦,哈巴狗子钢叉兽,流光溢彩,金碧辉煌。北楼前面有槐树两棵,枝繁叶茂,因此大门对联书为:“双树如此今昔会,层楼不染玉梯尘。”

  大庙内的碑碣甚多,最早的是西汉年间阴灵侯功德碑和唐王重修大庙碑。其后有元代的“至元碑”,明代成化八年修建的天坛碑,弘治六年重修大池的吊桥碑、廉泉碑,清代雍正二年和嘉庆十三年重修的大殿和两廊房碑。还有顺治碑、乾隆碑、道光碑等。最晚的是民国二年重修的将军殿碑和民国十二年重修的南阁子碑。在天坛东北方向不远的青石碑,是明朝弘治六年赐进士出身、前刑部郎中、西蜀人赵鹤龄所立。碑文是一首七律诗,题为《廉泉》,诗曰:“路过渠丘苦热侵,雹泉喜见一泓深。观澜手拍圆珠涌,声清真听七弦音。源洁可磨三尺刃,祷旱心虔甘澍临。几回欲挽献天子,大地田畴遍作霖。”这首诗既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珍珠泉的美妙奇观,也赞颂了庙神的神奇功力。
  大庙附近还有许多建筑,有“义学学堂”,有“百子庙”(传说文王百子),有“十大名医庙。”
  2001年,雹泉村附近的各界群众,又发起倡议,筹集资金,在原来大庙庙址上,修建了李左车纪念馆,供游人参观。纪念馆包括大殿、南阁子和雹泉桥三项主体工程,虽然没有当年大庙的雄伟气势,却可以寄托雹泉人对“雹泉爷爷”李左车的缕缕情思。

  雹泉庙会,也就是香火会,一年之中有三次:农历的四月十四日至十九日一次;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九日一次;九月十四日至十九日一次。庙会同时也是山会,山会是大型交易会,牛马驴骡等大牲畜往往在山会上交易,方圆数百里,不少人来参加香火会。
  雹泉庙主神李左车(雹泉爷爷)的生日是农历六月二十七日,所以六月的这次庙会格外隆重。每逢庙会,都由神棚管理香火费用,雹泉街及附近的乡绅、财主、铺号等都要出资,有的群众也拿钱、出物。六月的庙会最重要,一般扎戏台,连唱三至五天大戏(京剧)。四乡的道士都来帮忙,有时多达30余名,有的协助念经,有的协助收受祭品和接待香客,应酬宾朋。
  在庙会的捐助者中,有不少“香客”,但主要是“许愿”的:有的因病,有的乞求儿女,有的祈求平安。“愿”有大小,有许愿唱大戏的,有许愿做斋饭的,有许愿给神像换衣服鞋帽的,有许愿重塑神像的,最大的“愿”是重修庙宇殿堂。大多数人不是还愿,只是为了敬神而做善事“行好”,他们或弄些酒菜馍馍、点心水果,或多交些“经钱”,或多捐些香纸箔锞等等。戏台一般扎在庙前场地上,坐南向北,装饰鲜艳。戏台上的楹联大都是固定的联语,一幅是:“雹不为灾,赖呵护之神功,化成和风细雨;泉珍献瑞,祝绵延之圣寿,同此源远流长。”一幅是:“玉茗与金花并献,见几多士女迎神,欣逢荷月廿七日;紫云共白雪齐歌,听此处工商按谱,雅似梨园三百人。”横幅为:“圣寿无疆。”联中既有敬神之诚意,也有颂圣之真心。戏台旁有说书的、卖艺的,还有做买卖的,各种赌局极其火爆,各色食品琳琅满目,香气四溢。六月天时常遇上下雨,但人们的兴致不减,大戏一般照常唱下去。
  六月二十七日是庙祭之日,祭品十分丰盛,猪头三牲,丰盛的席面,道士大声念经,善男信女焚香烧纸叩拜诸神。正晌午时,鞭炮齐鸣,九响大炮(无子生铁炮)声震四方,地动山摇,庙祭达到高潮。男女老幼纷至沓来,摩肩接踵,熙来攘去,欢呼雀跃,热闹非凡。
  雹泉庙已经在动乱中破败,被夷为平地,雹泉庙会早已不再大规模地举行。但是雹泉山会却从未间断,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雹泉山会的规模越来越大,对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仍然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齐鲁社区

[拍现场]安丘-李左车纪念馆

发表于 2013-9-14 11:46:30

安丘雹泉镇雹泉村西端的神山子脚下,有一座古老的庙宇,庙内古木参天,清泉碧透,楼台亭阁,错落有致,极其雄伟壮丽,它就是闻名遐迩的雹泉庙,原名叫“膏润庙”。现在为李左车纪念馆,传说李左车归附韩信,做了韩信的幕僚,韩信用其策,取得了燕齐之地。在刘邦与项羽九里山交战中,李左车设十面埋伏阵,使项羽四面受敌,兵败自刎,楚军瓦解。博物馆内有神泉一眼名‘雹泉’受震动之下泛起汩汩银色水珠如雹,此泉也是地震观测点之一。

114030ldrcxco7grmnwmi3.jpg

纪念馆大门


进大门过雹桥回首如意阁

image003.jpg

image005.jpg

古庙全图

image007.jpg

古膏润庙遗物
三时霖雨千万家 善信逢春
六月飞冰十五国 奸邪落胆

image009.jpg

image011.jpg

image013.jpg

image015.jpg

齐鲁社区

[拍现场] 安丘雹泉庙会暨李左车诞辰2251年祭奠活动隆重举行

今天(2012.8.14)上午在雹泉庙举行

image002.jpgimage004.jpg

image008.jpgimage006.jpg

logo[1].jpg

雹泉与李左车的故事

农村大众报

2011021509322437[1].jpg

雹泉,又名珍珠泉,位于安丘市西南部,距市区25公里。据清光绪《安丘县乡土志》载:泉水自石涵中迸出,颗颗如联珠,又如雨雹,故名“雹泉”。雹泉,地处在今安丘市辉渠镇雹泉村的李左车纪念馆内。

清泉吐珠

雹泉,古时为山东名泉,泉水清凉甘冽,一年四季温度保持在17℃左右,且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少有的天然矿泉,人称“不老泉”或“长生泉”。泉水自石涵中迸出,清澈见底,银白色的气泡一串串、一簇簇,次第上泛,状若珍珠,酷似冰雹。明万历《安丘县志》曾以“灵泉细吐珍珠颗”将珍珠泉列为安丘八大景之一。明万历安丘县知事毅奄甫游览雹泉,观池水清澈无瑕有感,把“雹泉”改为“廉泉”,题下诗句:“沁人心骨响淙铮,冷逼微茫澈底清。为语渠丘诸父老,莫将冰雹混泉名。”清顺治通政使刘希孟在此即兴赋诗《清泉珠吐》:“方池一镜开,湛湛清虚境。碧水漾明珠,雪花流素影。睹兹真景鲜,顿觉尘思冷。世上有贪泉,于人贵自省。”北宋大诗人苏东坡的“神泉”墨宝,现伫立在泉池北边。雹泉村历史悠久,1949年6月曾设立丘南县政府,四年后并于安丘县。后为雹泉公社、雹泉镇机关驻地。2007年9月,安丘区划调整时并于辉渠镇。

“雹泉爷爷”

李左车纪念馆,古称膏润庙,又名雹泉爷爷庙,简称雹泉庙。

李左车何许人也?李左车乃秦末赵国谋士,后辅佐韩信大将军。相传,古时广东、安徽、浙江一带,连遭三年大旱,赤地千里,粮食颗粒无收。直到第三年六月才下了一场好雨,雨虽然是好雨,可是种什么都晚了,唯有撒种荞麦还能有些收成。然而,种子哪里来呢?正当百姓们无计可施时,从江北来了一位白发老者,只见他用马车拉着荞麦种子,走街串巷,不辞劳苦,跑遍了江南各个灾区,为灾民解救困难,赊下了大量荞麦种子。灾民获得救命种子后,欣喜若狂,问他何处人氏,到时候好还账答谢。他说:“我叫李左车,家住山东青州府,雹泉池旁雹泉人家,等你们的日子过好了,再谢我也不迟。”以后数年,江南风调雨顺,粮食丰收。人们不远千里,纷纷赶来雹泉村答谢救命恩人,不想李左车已经谢世。为了永久纪念恩人李左车,江南人联合当地民众筹资捐款,修建起膏润庙,将死后的李左车当神供奉起来,呼之为“雹泉爷爷”。

数次重修

古时,雹泉庙的建筑十分雄伟壮观,大院平面呈纵长方形,南北长76米,东西宽32米。大门面南,门外东侧为珍珠泉。大门俗称“南阁子”,是一座高两丈有余的二层楼,下面为通道,阁内有雹神和娘娘十美女塑像,墙上绘楚汉战争图。自南阁子进院后,向北有一水池,池水清澈,内养各色金鱼。池上有月牙桥,过桥向北为仪门,左右两侧也有门,分别进入钟鼓二楼。进仪门向北,有过厅3间(即将军殿),前后有8根石柱,上有对联。将军殿内有站班大神两个,高约3米,据传是“颖考叔”和“子都”。将军殿前有马棚两间,内有泥塑牵马童2人。西侧有禅堂5间,为庙内道士住处。将军殿后有天坛,为四柱方亭,柱为青石质,亭顶用6层飞椽挑出檐部,四面共有挑齿264根。天坛四角有古柏4株。天坛两侧有东西厢房各5间,内有主神十殿阎君,并设各种惩恶扬善内容的泥塑神像。天坛北有大殿三间,内有暖阁、诸神,前有翁仲二人站班大将。暖阁内东西两边有大神10名,高达3米,头大如斗。墙上绘有雹神出巡图画。大殿北面有后楼三间,为庙神之寝室,内有李左车铜像。楼顶覆盖琉璃瓦和铜瓦,高大雄伟,金碧辉煌,是整个建筑群的最高点。

据载,历史上雹泉庙曾得到无数次重修,当地有个“唐王重修不记楸”的典故。说的是,有一年唐王李世民东征,来到膏润庙以后住下了,听了人们对雹泉爷爷的传说后,遂上庙进香许愿,声明真能保佑出兵顺利,凯旋一定重修庙宇。后来,在重修雹泉庙的时候,李世民问起庙旁这些高大的楸树是何时何人所栽,上了岁数的老人们都连连摆手,说记不清哪年栽了。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李左车被追封为“灵沛侯”。元至元二十一年(公元1284年)安丘知县马瑞再次重修。明清时期规模最大,常年香火不断。1949年建国后改为学校。“文革”期间毁弃。2001年,人们在原来庙址上修建起“李左车纪念馆”,成为安丘市著名的文化旅游景点。(刘春山)

logo[1].jpg

地名故事:珍珠泉

【主持人】今天的地名故事啊,我们来讲一讲珍珠泉。对,我们要说的,就是一个地下泉,这个泉啊,在安丘市辉渠镇。那么,为什么叫珍珠泉呢?

【同期声】安丘市辉渠镇雹泉西南村民邹学顺为什么叫珍珠泉呢?就是因为它发源于底下石涵之间,泉水自石缝中迸出,清澈见底,不以潦而盈,不以旱而涸,平时的时候,白色的气泡似串串珍珠,上浮水面,酷似雨雹,状若珍珠,所以取名珍珠泉。

【主持人】这个泉水啊,和其他的地下泉不同,常年的水温在17度左右,流量一直很稳定,当地人都把它视若神泉,来加以保护。为什么呢?除了现在它常年流淌不息外啊,还有一个美好的传说。

【同期声】安丘市辉渠镇雹泉西南村民邹学义我们这儿的人都非常的尊敬这个泉,就是因为我们这儿几千年来,从没受过雹灾,虽然有时候也下点冰雹,但不会因此而成灾。人们都认为这是雹泉爷爷在保佑着我们。

【主持人】那这雹泉爷爷又是谁呢?是一个叫李左车的当地人。原来啊,在这个珍珠泉的边上,有座膏润庙,这个庙呢,坐守的神仙就是雹泉爷爷。据传啊,这座汉朝时期就已经建成的庙呢,每个朝代都重修过。

【同期声】安丘市辉渠镇雹泉西南村民邹学顺这个庙呢,是汉朝时候专门为李左车建的,因为李左车是汉朝的开国功臣,他死后啊,被奉为神仙,专管着风、雨、雹,这儿呢,一直没有受过雹灾,所以,历朝历代人们屡次重修这座庙。

【主持人】因为这个事儿呢,当地人更多的都叫这个泉为“雹泉”。那么,李左车这个人到底做过什么样的壮举呢?让人们这么怀念他?就连南方的人们都捐资来给他修庙。这还有个雹泉爷爷赊荞麦种的故事。

【同期声】安丘市辉渠镇雹泉西南村民邹学义有一年南方连旱三年,第三年到了6月了,才下了一场雨,可是种什么都晚了,可把当地的老百姓给愁坏了,这可怎么办啊?就在人们正发愁的时候,一个白胡子老头推着荞麦种,来到南方赊给人们,因为荞麦种不怕旱,所以人们都种下了。来年大丰收,人们问他是哪里人,他说:我是山东雹泉的李左车。后来,南方的人们都纷纷来捐建这个庙。

【主持人】当然了,这些美好的传说,寄托了人们内心向善的美好愿望。对于这座庙啊,当地还有个典故,叫“唐王重修不记楸”。

【同期声】安丘市辉渠镇雹泉西南村民邹学义原来的时候,这里的楸树很多很大很高,有一年唐王李世民东征,来到膏润庙以后住下了,听了人们对雹泉爷爷的传说以后,就许了个愿:说雹泉爷爷能保佑我出兵顺利,回来就给重修膏润庙。后来,在他来修庙的时候,问起旁边的这些高大的楸树是何时栽的,人们都说不知道。

【主持人】不过呢,这个珍珠泉地处山脚下,背靠着这座留山,的确是一处风景优美的好地方,难怪历代的文人墨客,都曾来此,并留下赞美的诗句。

【同期声】安丘市辉渠镇雹泉西南村民邹学顺这个泉历史悠久,宋代的大词作家苏轼在密州做官的时候,有一年来到这个地方,看到这个情景之后,就挥笔写下了“神泉”两个大字,来表达自己内心对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珍珠泉的赞美。1960年左右的时候,大旱,这个泉也没干过。

【主持人】就这样,关于珍珠泉的传说,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广啊,在上个世纪60年代的时候,我们国家的地质专家,就曾专门到此来测量过。

【同期声】安丘市辉渠镇雹泉西南村民邹学顺1960年左右的时候,国家地质勘探队来探测,珍珠泉地下1000多米,常年的温度是在16.5度,而去水位很稳定,因为这个事儿呢,潍坊地震局把这里定为地震观测点。

【主持人】采访的时候,记者了解到,围绕着这个珍珠泉啊,周围有四个以“雹泉”命名的村庄,而且村里人的姓氏呢不单一,很杂,当地的老人说,这都和这个珍珠泉有关。

【同期声】安丘市辉渠镇雹泉西南村民邹学义有了这个泉以后啊,水很好,风景很好,所以呢,自古以来,就吸引了很多的外地人来到这儿居住,时间一长呢,就有很多姓氏的人了。

【主持人】因为水质很好啊,现在,附近很多村都从这里安装了自来水,供人们生活使用,这个附有美好传说的珍珠泉啊,也造福了一方百姓。好,今天的地名故事就讲到这儿了,接下来请收看“古今传奇”。

20090326155026648[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