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在册人才 > 王志龙
    

基本信息

王志龙

性别:男

年龄:72 岁

技术职称:

荣誉职称: 市级传承人

从艺品类:梁祝的传说

从艺年限:54年

单位及职务:山东省诸城市

所属地区:诸城市

师承:

徒弟:

浏览次数:9922

个人简介

  王志龙,男,1952年生,潍坊市诸城市人,“梁祝的传说”非遗项目的潍坊市级传承人。


荣誉证书

  2008年6月第一批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影视

主要作品

1481426289122081_看图王.jpg


媒体报道


诸城的梁祝传说

发布于:2014-11-01 09:47:21

关于梁祝的传说,在全国流传甚广,内容也大致相同。然而唯独在诸城的石桥子、相州一带传说中,却历来认定梁祝就是诸城人,《梁祝》的传说最早就是从诸城流传出去的。

在诸城市相州镇梁山屯村,老人们都说梁山伯就是本村人,小名伯孩儿,后到村西北的小梁山上读书,结识祝英台,十八里相送就是送到现今石桥子镇北的小石桥上。

在诸城市石桥子镇的祝家楼村,村人称祝英台即是本村人,为祝员外之女,小名九红儿,后为梁山伯殉情而死。

在诸城市里丈村北有座大墓,封土之上双顶并立,人们称之为梁祝冢。里丈村人说此地是梁祝化蝶的地方。

诸城的梁祝传说以其真实、感人、悲壮、亲切的特色而久传不衰。


1481426289122081_看图王.jpg



诸城版梁祝传说添了物证

2013年07月03日


位于里丈村村北的“梁祝冢”。(资料图片)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然而,“梁祝”传说的发源地在何处却一直没有定论。在第三次文物普查中,诸城市文物工作者们在诸城市石桥子镇里丈村村北发现了一个叫梁祝冢的地方,经考证,此处很有可能就是“梁祝”传说中的梁山伯祝英台双双化蝶之处。近日,记者探访了梁祝冢。

探访“梁祝冢”:

周围遍布“梁祝”地名

梁山屯、祝家楼、小梁山、石桥子,梁祝冢……,在石桥子镇的这一个个古地名与“梁祝”传说中的地点及距离惊人的吻合。

近日,记者驱车来到了石桥子镇里丈村,过了村北的渠河大桥,向西有一条尘土飞扬的土路,那就是当年的“官道”。站在“官道”上向西远眺,只见地平线上隆起一个大土丘,土丘东有一座小桥,“官道”从土丘前蜿蜒而过。路过此处的一位叫孟庆才的村民告诉记者,那土丘被当地人俗称为“英台坟”。据诸城市地方文化研究会的专家介绍,这个地方相传为“梁祝冢”。

记者看到,“梁祝冢”长约30米、高约11米,封土之上双顶并立,墓周杂草丛生,立于墓前,南望渠河,北览安丘,东西两道上的行人车辆,尽收眼底。据里丈村的老人讲,这里就是梁祝化蝶的地方。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在“梁祝冢”正面的“英台拜坟处”,却被人为地挖去了不少土壤,露出了一层层深褐色的土石,不禁让人产生一种悲凉之感。

诸城市地方文化研究会的专家还告诉记者,“梁祝冢”周围还有梁山屯、祝家楼、小梁山、石桥子等与梁祝传说中一样的地名,由此可见,诸城的里丈一带与流传了两千多年的梁祝传说有很大渊源。

听当地“梁祝”:

诸城特色显露故事中

记者在诸城市相州镇的梁山屯村采访时,村里的老人们都称,梁山伯就是梁山屯人。据一位姓王的老人介绍,梁山伯的乳名叫伯孩儿,自幼体弱多病,家中生活仅靠母亲雇短工经营几亩薄地为生。梁山伯十六岁时,母亲把他送到村西北三里远的小梁山塾堂里读书。

小梁山上的塾堂遗迹至今尚存,大门石墩及书房寝室清晰可辨。相传就是在这里,梁山伯结识了女扮男装前来读书的祝英台。今石桥子镇北的小石桥则相传与有名的“十八里相送”关系密切。记者在石桥子镇驻地看到,镇北的小石桥至今犹在,这是一座不大的悬砌拱桥,石桥面虽被磨蹭光滑,仍相当结实,很巧合的是,这里距小梁山恰恰十八里整。

在诸城当地流传的“梁祝”传说中,就在梁山伯赶往祝家提亲之前,祝员外已将英台许配给了马文才。梁山伯因此相思成疾,一病不起,临终前嘱咐母亲说:“我死后不要到别处葬,就埋在里丈河北岸。”因为他知道,马文才家就在当今安丘市官庄镇的马家庄子村,英台出嫁必经此地,死后也想再见英台一面。

祝家楼村在诸城市石桥子镇西边,但记者探访祝家楼村时,却没有找到关于祝英台的任何传说。虽然祝姓村人都称祝英台不是祝家楼人,但是有趣的是,多少年来,凡是表现《梁祝》内容的戏剧、电影、鼓词等,一概不准进村演出,也不许祝姓村人到外村听看,并延续着一个梁祝不通婚的风俗。

据诸城市文艺创作室的工作人员介绍,诸城的梁祝传说最早始于晋代或南北朝时期,完整故事形成于唐。诸城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胡培玉认为,诸城的梁祝传说以其真实、美丽、亲近、悲壮而独具特色,比起外地各个版本的“梁祝”传说,诸城版的梁祝有出处和依据,人物形象更加完美,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动人。目前,这一传说已入选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报见习记者 隋炜凤

梁祝传说作为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是一首响彻东方乃至整个世界的千古爱情绝唱,是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之瑰宝。

,梁祝传说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省济宁市作为梁祝传说的遗存地被公布,同时被公布的还有浙江省的宁波市、杭州市、上虞市,江苏省的宜兴市,河南省的汝南县。在被公布的梁祝传说遗存地中,各地都宣称自己为梁祝传说的发源地。梁祝传说到底发源于何地的问题,历来众说纷纭,成为人们争论和关注的焦点问题。


logo (1).gif

梁祝传说源于诸城--寻访梁祝传说踪迹

潍坊新闻网 2009-03-31 08:56:42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剧照

村民在介绍梁祝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然而,“梁祝”传说的发源地在何处却一直没有定论。记者近日在采访中了解到,诸城也有“梁祝”的传说,这一传说还入选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初春时节,和着“化蝶”动听的旋律,记者走进了诸城。

●“梁祝”有真实地点

据了解,关于“梁祝”传说起源的版本很多。20世纪50年代,著名作家张恨水曾根据民间传说,考证出10处起源地。国内专家普遍认为,"梁祝"读书处是受传说的影响后形成的,不能反证其源头。但在诸城,梁山屯、祝家楼、小梁山、石桥子等地与本地或外地传说中的地点及距离基本吻合,且传说中有名的“十八里相送”地点石桥子,距“梁祝”求学的小梁山整整十八里路。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样一个事实,传说中梁山伯出生的梁山屯村位于诸城市北部的相州,村西北三里远有一座小梁山,山上塾堂遗迹尚存,这里便是传说中“梁祝”相识的学堂。沿小梁山西行十八里路至石桥子镇,还能看到一座古桥的遗迹。从石桥子镇再往西几里路,便到了传说中祝英台的家——祝家楼。沿祝家楼往北,便是里丈村的“梁祝冢”,冢边的一条路直通传说中祝英台父母逼其嫁给的马文才的家——安丘市官庄镇马家庄子村。

让人不解的是,在今天的祝家楼,祝姓村人都说英台不是祝家楼人。“多少年来,凡是表现‘梁祝’内容的戏剧、电影等,一概不准进村演出,并延续着一个‘梁祝’不通婚的风俗。祝家人认为,本族出了祝英台这样一位女子,没有家教,有辱门风,故不得宣扬。这样的否定和做法恰恰证实了祝英台确是祝家楼人。”诸城市文艺创作室原主任孙乐文这样说。

●“梁祝”情节生动

在诸城,到底有多少代人传诵“梁祝”的故事,这已很难考证了,但与其他地方的传说相比,诸城的“梁祝”传说有些情节更加生动。

祝英台上山求学,她的女儿身早被老师发现了。”孙乐文说,诸城版的“梁祝”是这样讲的:英台上山以后,一直隐瞒真实身份,两年过去竟无人察觉,直到第三年临近学业将止,才被师父窥出些端倪,他见英台方便时与其他人不同,便告知妻子,师母便暗中留意,果然发现了英台的女儿身。师父思忖良久后说:“反正也快终业了,还是不张扬为好,传出去会坏了人家的名声。”

另外,传说的结尾也不一样。大多数传说结尾是:风雨雷电大作,坟墓爆裂,英台翩然跃入坟中,墓复合拢,风停雨霁,彩虹高悬,“梁祝”化为蝴蝶,在人间翩跹飞舞。而诸城版传说的结尾是:英台出嫁那天,风和日丽,花轿刚到冢西的古道上,突然狂风四起,英台即要求落轿,前去祭拜梁兄亡灵,到得墓前,英台眼望梁兄石碑,悲痛欲绝,声泪俱下,历数梁兄情意后,撞碑而死,家人遂将英台与山伯合葬于此。

地点及距离如此巧合,传说又如此生动,我认为诸城‘梁祝’传说应当是最早的版本,它曾传到济宁、宜兴等地,后来传到南方,并编成了戏剧而广为流传。”孙乐文这样认为。

保护民间传说

每当跟外地人谈到诸城的‘梁祝’传说时,他们都会感到惊奇和不解,因为他们以往听到的、看到的‘梁祝’故事、戏曲、电影等,大都介绍梁山伯和祝英台家在浙江宁波或江苏宜兴。”孙乐文说,前几年,浙江宁波、杭州、上虞、江苏宜兴、山东济宁、河南汝南等地曾经为了谁是“梁祝之乡”争得不可开交。

不过,中国民俗学会会长刘魁立认为,“梁祝”作为中国民间爱情传说故事广为流传,在传播的过程中,往往和各地的自然风光及人文景观相互结合,从而形成了多处“梁祝”传说遗存地。由于“梁祝”传说时间久远,加之历史史料记载不一,使传说发源于何时、何地的问题,历来是众说纷纭。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保护它,就是让它在民间继续以多种形式流传下去,只要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它、喜欢它,并从中吸取传统文化中有益的东西,便是对传统文化最好的传承。

记者郭保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