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男
年龄:54 岁
技术职称:工艺美术师
荣誉职称:潍坊市工艺美术大师 市级传承人
从艺品类:土陶烧制技艺,青州府陶艺
从艺年限:28年
单位及职务:青州五行雕塑工作室 经理
所属地区:青州市
师承:
徒弟:张爱霞
浏览次数:10743
崔鸿志,男,生于1970年,工艺美术师、潍坊市工艺美术大师和名人、潍坊市工艺美术雕塑界领军人物、潍坊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山东省雕塑家协会会员、山东省陶瓷工业协会会员、山东省陶瓷艺术委员会会员、中国民族艺术家协会会员、青州市传统技艺名师、青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1996年毕业于上海出版印刷高专,2004年进修于山东艺术学院,2006年创立五行雕塑工作室,2009年创作青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昭德古街》《夜市》《人生礼俗》等组雕,2010年参与创作济南市《老济南》大型组雕,2011年参与创作北京刘老根大舞台《二人转三百年发展史》大型组雕。
从小就喜欢写写画画,童年的乐趣更是离不开泥巴,受爷爷烧制陶瓷的影响,与泥土有很深的情结。2000年,他先后到淄博、济南等地拜访陶艺老艺人,不断的学习和琢磨学成了这门手艺。
创作的《东阳河村夜猫子集》陶艺作品有数米长,赶集的人群千姿百态,有讨价还价的,有借机打情骂俏的,一百多个人物栩栩如生,生动再现了农村市井生活。黄楼街道东阳河村夜猫子集是东阳河村农历八月十四晚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原先是人们为过八月十五购买过节物品的一个集市,一直延续到了今天。这件作品的创作过程,充满对乡村农事农人的回忆,充满泥巴味儿,使过去赶集的场景重新鲜活。
2011年1月,崔鸿志还进驻沈阳市郊的本山传媒基地,历时7个月时间创作完成了“刘老根陶艺群雕——东北二人转三百年”,作品共涉及陶艺人物及场景800余件,既有黑土地文化背景、东北人生活场景,又有二人转表演情景,在北京“刘老根会馆”的百米长廊内永久展示。
他还创作了许多陶艺作品及青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昭德古街》、《云门山庙会》、《人生礼俗》、《老济南》、《东北风情画卷》、《乐享天伦》、《童年记忆系列》等,上面“人物”都是按情节摆放的,“人”的表情各异,百人百面,生动地将旧时当地那种简单、质朴而富有情趣的生活用陶艺展现在人们眼前。其作品被国内外收藏爱好者收藏并常见诸报纸电台。
崔鸿志制作的民俗陶艺人物憨厚、朴实、生动,使本来没有生命的泥土,当注入思想后,就有了灵魂。“陶艺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制作陶艺是个苦力活,收入也不多,但是他非常爱好这门手艺,还要把这门手艺传授给女儿,做好传承,发扬光大。
为了用陶艺的形式展示青州的当地民俗,他在家中建起了一个200平方米的民俗陶艺博物馆,免费供人参观,将他创作的陶艺作品展示给大家。
1996年毕业于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
2004年进修于山东艺术学院。
2006年在北京创立五行雕塑陶艺工作室。
2007年主创青州市非物质文化大型组雕。
2010年参与了济南市“老济南”大型陶艺组雕。
2011年参与“北京刘老根大舞台风土文化长廊”组雕的创作。
从艺至今为许多城市做了大量的雕塑作品。
青州府陶艺是利用粘土和岩石的粉末混合,制作成器形,用高温烧制陶器的传统技艺,是中国陶文化的组成部分。青州府陶艺的生产始于北朝晚期,距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
青州府陶艺要经过搜集原料、成型、制釉、晾坯、烧成等过程。在成型上重采用雕塑印模、手工捏制、卷制、拉坯等多种手法相结合,在施釉上也是素面点釉、局部上釉、吹釉等多种方法,不拘一格,烧制过程中各种手法交叉使用,使作品更异彩纷呈,表现出陶器多姿多彩的一面。产品类型涵盖了人物、动物、器皿、雕塑等几大类,而以人物陶艺见长,通过造型、表情、动态等传神语言使每件作品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2011年青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2012年被评为青州市传统技艺名师。
2012年12月被授予潍坊市工艺美术名人。
2013年8月被授予潍坊市工艺美术大师。
2014年4月被评为潍坊市雕塑类领军人物。
2015年12月被评为潍坊市第四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2020年1月晋升为“工艺美术师”专业技术职称。
山东省雕塑家协会会员、山东省陶瓷工业协会会员、中国民族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联谊会青州分会副会长。
2012年作品《童年系列》在“全市民间艺术作品展”中荣获优秀奖。
2013年作品“山娃”获山东省民俗文化博览会银奖。
2013年作品《滥竽充数》在.“首届中国文化成语典故陶瓷艺术大赛”中,荣获铜奖。
2014年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上获金奖。
曾被《北京日报》、《天津日报》、天津电视台、《齐鲁晚报》、《半岛都市报》、《潍坊晚报》、《潍坊日报》、潍坊电视台、青州电视台等媒体报道和刊登。
2015.4提供
第七届中国(潍坊)风筝产品博览会暨第二届工艺美术节动员会合影2014.3.6(潍坊君尚假日宾馆)
《东北风情》
玩转陶艺,他给赵本山当师傅
2012年01月15日
崔鸿志创作的《东阳河村夜猫子集》陶艺作品
◎青州邵庄镇玉皇庙村崔鸿志计划在家办民俗陶艺博物馆
◎应邀赴沈阳创作的二人转群雕在“刘老根会馆”永久展出
近日,青州市古城保护修复建设指挥部的工作人员来到邵庄镇玉皇庙村农民崔鸿志家中,深入调研其掌握的陶艺制作这门传统手工技艺,与其探讨如何继承和发展这门传统手工技艺。记者了解到,崔鸿志正在家中筹建一个200平方米左右的民俗陶艺博物馆。去年他还进驻沈阳市郊的本山传媒基地参与创作完成了“刘老根陶艺群雕——东北二人转三百年”,在北京“刘老根会馆”永久展出。
筹建民俗陶艺博物馆
1月14日上午,记者来到青州市邵庄镇玉皇庙村崔鸿志家中,看到41岁的他正在制作一些陶艺民俗人物准备过年送给亲朋好友,一块泥巴在崔师傅手中不一会儿就变成了一个生动传神的人物。“我从小就喜欢写写画画,童年的乐趣更是离不开泥巴,受爷爷烧制陶瓷的影响,与泥土有很深的情结。”崔师傅告诉记者,2000年,他先后到淄博、济南等地拜访陶艺老艺人,不断的学习和琢磨学成了这门手艺。
记者看到,崔鸿志创作的《东阳河村夜猫子集》陶艺作品有数米长,赶集的人群千姿百态,有讨价还价的,有借机打情骂俏的,一百多个人物栩栩如生,生动再现了农村市井生活。崔鸿志向记者介绍道,黄楼街道东阳河村夜猫子集是东阳河村农历八月十四晚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原先是人们为过八月十五购买过节物品的一个集市,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夜猫子集我去过,也听父辈讲过过去赶集的场景,我把前辈的人的事一件件拣拾起来,使之重新鲜活。这件作品的创作过程,充满对乡村农事农人的回忆,充满泥巴味儿。”崔鸿志说。
记者还看到其创作的《昭德古街》、《云门山庙会》等陶艺作品,上面“人物”都是按情节摆放的,“人”的表情各异,百人百面,生动地将旧时当地那种简单、质朴而富有情趣的生活用陶艺展现在人们眼前。“我现在正在家中筹建一个民俗陶艺博物馆,用陶艺的形式展示青州的当地民俗。”崔鸿志告诉记者,自己在家中腾出了200平方米的空间,准备将自己的陶艺作品摆上展示,免费供人参观。
教赵本山制作烟灰缸
去年,崔鸿志受本山传媒集团邀请,参与创作了“刘老根陶艺群雕——东北二人转三百年”主题陶艺创作。崔鸿志利用一个月时间,深入到辽宁省的抚顺、鞍山、本溪等地农民家中体验东北民俗,为陶艺群雕的创作做准备。
崔鸿志向记者介绍,2011年1月份起,他进驻沈阳市郊的本山传媒基地开始创作“刘老根陶艺群雕——东北二人转三百年”主题陶艺,该主题陶艺以时间为主线,用九大板块展现二人转不同时期表演的空间和形式。2011年7月创作完成,涉及陶艺人物及场景作品800余件,其中既有黑土地文化背景、东北人生活场景,又有二人转表演情景,在北京“刘老根会馆”的百米长廊内展出。
“我在本山传媒基地,经常见到赵本山,他经常与我们探讨艺术,他认为艺术应该大俗大雅,必须贴近生活,我也是持有相同的观点。”崔鸿志告诉记者,在参与创作“刘老根陶艺群雕——东北二人转三百年”主题陶艺期间,他还教过赵本山制作陶艺烟灰缸,赵本山学得非常认真,不长时间就学会了。
政府部门关注传承
记者了解到,崔鸿志的妻子张爱霞和12岁的女儿崔晨曦都会制作简单的陶艺,经常将亲手制作的陶艺作品送给亲朋好友。
“我会制作烟灰缸等简单的陶艺,我认为制作陶艺人物关键是表情,胳膊、腿等稍微差点。”张爱霞说,自己只利用业余时间,跟丈夫学了一点技艺。而女儿崔晨曦则说,她经常制作一些水果、蔬菜等陶艺作品送给朋友,以后打算跟父亲好好学习,掌握这门手工技艺。
“传统手工技艺是民族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载体,对于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传统手工技艺程序复杂、收益相对偏低,面临着失传和后继无人等问题。”青州市古城保护修复建设指挥部调研组的钟耕增告诉记者,自去年开始,他按照市里的安排,深入到青州古城区域大街小巷,对传统手工技艺进行现场调研和整理统计,与老艺人探讨和交流如何继承和发展传统手工技艺,保留“活”的历史。
钟耕增向记者介绍,崔鸿志制作的民俗陶艺人物憨厚、朴实、生动,使本来没有生命的泥土,当注入思想后,就有了灵魂。“陶艺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制作陶艺是个苦力活,收入也不多,但是我非常爱好这门手艺,我要把我的手艺传给女儿,让她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崔鸿志对记者说。文/本报记者 庞志勇 图/崔鸿志提供
青州全国旅游摄影大展活动
陶艺师
作者:夜风 更新时间:
作品说明:青州陶艺制作这门传统手工技艺广为流传,其中邵庄镇农民崔鸿志去年他还进驻沈阳市郊的本山传媒基地参与创作完成了“刘老根陶艺群雕——东北二人转三百年”,在北京“刘老根会馆”永久展出。 拍摄地点:青洲邵庄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