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在册人才 > 王德培
    

基本信息

王德培

性别:男

年龄:84 岁

技术职称:工艺美术师

荣誉职称: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 省级传承人

从艺品类:潍坊红木嵌银及木雕

从艺年限:66年

单位及职务:潍坊嵌银厂(退休)、市盛壮红木嵌银厂首席设计师

所属地区:奎文区

师承:

徒弟:20余名

浏览次数:10827

个人简介

  王德培,男,1940年出生于山东潍坊,潍坊红木嵌银界泰斗。师从郭兰村、郭味蕖、于希宁等大师,既擅写意花鸟,长于古装人物。作品多次入选省及全国美展,并在《大众日报》、《山东画报》等多家刊物上发表,曾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杯奖。更重要的手艺是红木嵌银,2004年12月退休,为潍坊嵌银厂总工程师、设计师主任,退休后为潍坊市盛壮红木嵌银厂首席设计师、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省市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潍坊嵌银漆器代表性传承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美协会员。

  潍坊嵌银漆器以名贵红木、天然漆和金银丝为主要原料,经精工雕刻,镶嵌而成。迄今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是世界上独有的特种工艺品。早在1915年,潍坊嵌银漆器就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被授予最优奖。1954年,代表中国参加了在罗马尼亚举办的14国展览,获得罗马尼亚民间艺术展览会纪念章。

  王德培自十几岁开始进入红木嵌银行业,到现在已有五十多个春秋。1958年,初到潍坊嵌银厂(时称嵌银合作社)工作的王德培拜潍坊工艺美术大师郭兰村为师。在师傅的精心培养下,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很快就掌握了潍坊嵌银漆器独有的传统工艺,学会了粗细丝配嵌,金银丝配嵌,砸尖等嵌法。后经过自己的不断钻研,对嵌银工艺了然于胸的王德培已能根据制作题材的不同,选用不同的嵌法,使作品更加活灵活现,形象逼真。

  王德培创造的“新四美图”挂屏,以我国古代四大美女典故(西施浣纱、昭君出塞、贵妃醉酒、貂蝉拜月)为内容,四大美女秀美清晰的容颜,灵动飘逸的衣裙,在嵌银工艺的塑造下栩栩如生。“新四美图”因而成为近年来红木嵌银的代表作。他创作的文房四宝在采用传统工艺手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金丝嵌入技术,使产品更加高贵大方,更具收藏价值。几十年来,精湛技艺为他赢得了不少的荣誉。

  王德培从艺几十年来,培养徒弟20多名,在潍坊嵌银漆器领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不愧为潍坊红木嵌银界泰斗、省市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潍坊嵌银漆器代表性传承人。

  1957年6月潍坊三中初中毕业。

  1958年4月--2004年12月潍坊嵌银厂学徒工、技术员、设计师主任。

  2005年3月至今市盛壮红木嵌银厂设计师主任、首席设计师。


荣誉证书

  2007年6月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

  2008年6月潍坊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2009年6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潍坊嵌银漆器代表性传承人。


奖励证书

  1998年设计创作的松鹤小坐屏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

  1991年设计制作的“昭君出塞”和精美双龙手杖获北京首届博览会金奖。

  1992年为中南海、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城楼设制多产品,受到中央领导人高度赞扬。

  2006年《四美图》获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组织的“中艺杯”金奖。

  2006年3月《四美图》其作品又获第四届全国艺术品旅游品、家居饰品博览会金奖。

  2007年获中国创造民间文化品牌珍贵艺术品奖。

  2007年第八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

  2008年获山东省首届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二等奖。

  2008年6月18日《新四美图挂屏》获国家外观专利。

  2010年8月28日《十二生肖福字屏》获2010神龙杯山东省工艺美术精品奖铜奖。

  2011年10月26日《步步高竹节笔筒》获国家外观专利。

  2011年10月26日《六棱花瓶》获国家外观专利。

  2011年10月26日《培双鱼戏珠看盘》获国家外观专利。

  2011年10月26日《潍坊腾飞看盘》获国家外观专利。

  2011年10月26日《祥云中国看盘》获国家外观专利。

  2012年10月6日《红楼景物图》获“宜景宜人杯”山东省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


主要代表作

《新四美图》、《红楼梦景物图》、《六棱花瓶》等。

个人图片


王德培与他的徒弟张国华

主要作品

老板台:22000元  老板椅:6000元


文房四宝


新四美图挂屏

   六棱艺术花瓶                         笔筒

 六扇花鸟折屏

    松鹤延年大座屏

       红木嵌银细雕龙老板台 老板台


无标题_看图王.png

          《8#文房四宝》简介  415*280*6件

产品由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王德培、市级工艺美术大师庄国强、张其珍、魏素明等联合,按照中国传统文人使用风格设计,造型优美、雍容华贵、大方。材料选用东南亚产稀有花梨木、纯金银丝和天然大漆为原材料。经过嵌银、雕刻、大漆等工序,全部采用传统手工艺手工制作而成,造型优美、做工精细、有静心、辟邪之功

《万里长城雕龙大座屏》简介   490*100*280cm

产品由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王德培、市级工艺美术大师庄国强、张其珍、魏素明等联合,按照中国习俗风格设计,造型优美、雍容华贵、大方。材料选用东南亚产稀有花梨木、纯金银丝和天然大漆为原材料。经过嵌银、雕刻、大漆等工序,全部采用传统手工艺手工制作而成,造型优美,做工精细、所镶嵌双龙栩栩如生、万里长城活灵活现,反映出祖国大好河山,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和收藏价值。

《紫檀四折屏》简介   180*20*460cm*4扇

产品由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王德培、市级工艺美术大师庄国强、张其珍、魏素明等联合,按照中国宫廷风格设计,造型优美、雍容华贵、大方。材料选用东南亚产稀有紫檀木、纯金银丝和天然大漆为原材料。经过嵌银、雕刻、大漆等工序,全部采用传统手工艺手工制作而成,造型优美,做工精细、所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动植物活灵活现,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和收藏价值。

媒体报道


无标题_看图王(1).png 社会周刊>>>


他们正在传承咱潍坊的独门绝活

 2009-7-10

  近日,省文化厅公布了我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在127名第二批“非遗”项目传承人中,我市共有7人入选,他们分别是潍坊嵌银漆器传承人68岁的王德培,杨家埠木版年画传承人89岁的杨明智、茂腔传承人50岁的夏美华与81岁的焦桂英等,如今,这些老艺人都还在各自的领域里默默耕耘,为传承我市的传统技艺尽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杨红卫:风筝作坊里的“杨门女将”……

  王德培:毕生才思银丝牵

  王德培是原潍坊嵌银厂总工程师,从事了半个世纪的红木嵌银设计工作,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古装仕女,无论什么题材在他的设计下都变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情系嵌银50载

  从15岁开始进入红木嵌银行业,到现在整整53个年头,谈起红木嵌银,68岁的王德培依旧情有独钟。

  中学毕业后,喜欢画画的王德培曾想考美术学院,但因家庭条件不允许,他只能早早地参加了工作。进入潍坊嵌银厂后,王德培首先接受的是一年半的绘画训练:花鸟虫鱼、飞禽走兽、雨雪阴晴、春夏秋冬,勤奋刻苦的王德培一一熟稔于心。

  当时潍坊嵌银厂的产品多出口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嵌银题材多为才子佳人、龙凤呈祥等传统图案,王德培在那些年月里默默地磨炼自己的技艺。“文革”时期所有传统题材样稿都被销毁,只能设计 “大丰收”、“工农兵”之类的题材,王德培依然设计并创作出不少精品。

  “文革”结束后,王德培放开手脚设计了一批红木嵌银精品图案,像《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凌波仙子》、《昭君出塞》等,这些作品参加过全国工艺品展览并获大奖,还曾到日本等国家参加展览。如今,已退休多年的王德培被寒亭新丰嵌银厂聘为设计师,仍然从事嵌银设计工作。“我这辈子离不开嵌银设计了,这里倾注了我所有心血啊。”

  创新嵌银题材

  在寒亭区新丰红木嵌银厂琳琅满目的展厅里,有一种杨家埠木版年画题材的红木嵌银挂屏,这些也是王德培设计的。憨态可掬的胖娃娃、姿态各异的十二生肖,王德培凭着敏锐的思维,把这两项艺术进行了巧妙的结合,使这两项艺术得到了极大提升。

  谈起对红木嵌银题材的创新,王德培说,在几十年的红木嵌银设计中,他最满意的是自己对一些传统题材进行的创新。

  二十年前他曾设计过《四美图》,这是以我国古代四大美人典故如西施浣纱、昭君出塞等为内容设计的。为了表现美人发髻的生动真实感,王德培苦思冥想,反复试验,最后发明了密割细痕,密嵌银线的办法;为了表现美人裙裾的流动感,王德培把各种型号的粗细丝打乱次序,精妙搭配,达到了国画中的白描效果。

  如今,王德培在《四美图》的基础上,又创作了《新四美图》,该作品不仅在人物身后加上了亭台楼阁等背景,而且对人物的衣着、动态等细节进行了改进,使人物形态更加生动,服饰衣纹栩栩如生。

  无私传承独门绝技

  “红木嵌银在潍坊已有300多年历史了,现在是它最红火的时候,但如何将它传承下去是最让我担忧的。”王德培说,他曾收过一些徒弟,但基本上都没有坚持下来。

  王德培曾有一个来自南方某地的得意弟子,他在南方工厂做过木器雕刻师,爱嵌银,有基础。设计、雕刻、嵌丝, 王德培把嵌银分解成几个“章节”,在各自的“章节”倾己所思,尽己所学,传承技艺。但最终,这个徒弟还是没有坚持下来。

  谈到传承难,王德培认为,红木嵌银设计是一项很复杂的技艺,它要求设计者能描绘花鸟虫鱼、飞禽走兽、才子佳人等各种图案,有时一个图案有上万根线条,每条线都要一丝不苟,很多年轻人觉得太麻烦,所以坚持不下来。为此,王德培坦言,他想收一个有美术基础,又能安心学习嵌银设计的徒弟,把自己的技艺传承下去。“有人能接过这门手艺,我心里就踏实了。”

  杨明智:封刀20年重出“江湖”……



寒亭:木版年画“联姻”红木嵌银

潍坊新闻网 2008-04-17 08:43:45

潍坊新闻网4月17日讯  杨家埠木版年画和红木嵌银都是潍坊独有的艺术,可一直以来都是在各自的领域里展示着风采,王德培,这位潍坊红木嵌银界泰斗级的人物,凭着敏锐的思维,把这两项艺术进行了巧妙的结合,使这两项艺术得到了极大提升。

在王德培所在的寒亭区新丰红木嵌银厂琳琅满目的展示厅里,杨家埠木版年画题材的红木嵌银挂屏格外引人注目。色彩鲜丽的福娃娃和姿态各异的十二生肖曾经跃然纸上,如今用银丝表现在红木上,又是另外一种风采。杨家埠木版年画因红木嵌银提升了档次,红木嵌银有了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加入,拓宽了艺术题材,两者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王德培告诉我们,这二者能够实现交流,首先得益于寒亭区委区政府对文化的执着和包容。叫响杨家埠木版年画和风筝后,寒亭区委区政府对本土文化的挖掘并未停滞。对于已经成熟的杨家埠木版年画,他们不断深入挖掘,强壮这一文化品牌的筋骨。在编纂出版了《中国木版年画全集―――杨家埠卷》之后,今年4月即将出版发行《中国(潍坊)杨家埠孤本年画全集》,6月份还将出版《中国孤本年画》,在此基础上,民俗文化创意产业园将会使年画产业运转效率更高,创造效益更大。

以王德培为首的潍坊红木嵌银高手们也正是看中了寒亭这片崇尚文化、经营文化的土壤,主动使红木嵌银与杨家埠木版年画实现了“联姻”。在生产经营的同时,他们更注重这份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杨家埠木版年画与红木嵌银的对接正在不断的完善丰富中,他们的新目标也已启动,那就是占地5000平方米的潍坊红木产业艺术馆。在这里,潍坊200年的红木嵌银历史,自开始至今各个阶段工艺流程、大家作品,都将得到展示,形成一处具有独特文化品牌魅力的红木嵌银特色旅游景点。王德培告诉我们,现在寒亭区杨家埠木版年画和风筝的年销售收入是4600万元,红木嵌银的年销售收入是1200万元,这些艺术形式的相互融合和补充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将会大大超越各自效益的简单相加,寒亭的文化产业也会在这种融会贯通中不断强壮起来。    记者孙晓芳



王德培:毕生才思银线牵

潍坊新闻网 2008-05-09 10:03:47


眼前的四美图挂屏,以我国古代四大美人典故(西施浣纱、昭君出塞、贵妃醉酒、貂禅拜月)为内容,取材于名贵的酸枝木,秀美清晰的容颜,灵动飘逸的衣裙,在嵌银工艺的塑造下栩栩如生,四美图因而成为近年来红木嵌银的重要代表作。而其创作者,正是襟怀淡泊,造诣深厚的王德培老先生。

从业50载,依旧情注嵌银

从15岁开始进入红木嵌银行业,到现在整整52个年头,谈起红木嵌银,67岁的王德培依旧情有独钟。15岁那年,初中毕业的王德培进入潍坊嵌银厂(时称嵌银合作工厂),师从潍坊工艺美术老艺人郭兰村。

“嵌银工艺是咱潍坊的独门绝技,所有的画面内容、故事情节就靠一根银线来表现。”虽然没有国画中的颜色变化,但红木嵌银的设计却对绘画基础有着严格的要求。王德培首先接受的,就是一年半的绘画训练:花鸟虫鱼、飞禽走兽、雨雪阴晴,春夏秋冬,勤奋刻苦的王德培一一熟稔于心。

如今,已是中国美协会员、省美协会员的王德培在国画上有着很深的造诣。

与嵌银工艺的长相厮守中,有几年是分离的,那就是文革期间。那几年,许多工艺美术老艺人被迫离开己之所爱,王德培也“流浪”到其他行业,但内心深处,却时常幻化着嵌银手艺的超凡入妙,婉转悠长。文革结束,重回嵌银厂那天,王德培心花怒放,表现出与他平时沉稳性格极不相称的兴奋和激动。

如今,已经退休的王德培依旧与嵌银相伴,陶冶洗炼,不辍创作。

详熟精博,时刻不忘突破

对嵌银工艺了然于胸的工艺流程,王德培不机械盲从,从每一个工艺流程中的细节中探寻着更多的变化和新意。

天空的云彩如何表现?树干的疤痕如何演绎?国画有色彩、有浓淡,嵌银的一根银丝,空间在哪里?在王德培的思索中,银线的粗细和排列的疏密关系成为突破口。在四美图的基础上,王德培又创作了新四美图。为了表现美人发髻的生动真实感,王德培苦思冥想,反复试验,最后发明了密割细痕,密嵌银线的办法;为了表现美人裙裾的流动感,王德培把各种型号的粗细丝打乱次序,精妙搭配,达到了国画中的白描效果。随着不断进步的工艺的需要,原来嵌银银丝只有3个型号,现在增加到了8个型号。

独门绝技,无私传承发展

“红木嵌银不同于其他工艺,它是咱潍坊的独门绝技,前景广阔。”走遍全国红木产地,王德培发现,他们只是在雕刻工艺上发展,只有潍坊把嵌银工艺演化到了红木上。“既实用又审美,还能收藏,红木嵌银是可以大发展的。”怀着这样的理想信心,王德培和他的老伙计们默默承担着传承的责任。张涛是王德培倾力传艺的徒弟。在南方工厂做过木器雕刻师的张涛,爱嵌银,有基础,师徒交流,精研细磨,小小的火花便能引发出思维的火焰。设计,雕刻、嵌丝,老艺人们把嵌银分解成几个“章节“,在各自的“章节”倾己所思,尽己所学,传承技艺。“有他们接过这门手艺,我们心里就踏实了。”愿潍坊嵌银工艺长青,相信王德培的愿望一定会实现。

日报记者孙晓芳/文王晓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