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男
年龄:92 岁
技术职称:
荣誉职称: 市级传承人
从艺品类:月宫图
从艺年限:68年
单位及职务:寿光市文化馆(退休)
所属地区:寿光市
师承:
徒弟:
浏览次数:10133
李树高,男,1934年6月出生于山东寿光市桃园村一个贫农家中,擅长写作,1963年在寿光市文化馆任职至退休。现为“月宫图”非遗项目的潍坊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1951年毕业于华东艺专。之后在青州师范任教。历任华东军区文工团创作员,潍坊市文艺创作组组长,市文工团副团长,市文联委员,寿光政协文史组长,市作协名誉主席、市文化馆副馆长。研究馆员。1957年开始发表作品。1961年完成长篇小说(草稿)《弥河风云》。1962年在潍坊市文工团任副团长兼编导。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长编小说《明天的呼唤》,1985年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长编传记文学《陈少敏》1990年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长篇传记小说《马保三传奇》1992年黄河出版社出版;长篇传记小说《神医李莪华》1995年国际文化出版公司;长篇报告文学《绿色之光》1997年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县委书记》2002年中国文联出版社(长篇小说)。
长篇小说《马保三传奇》1994年荣获《人民文学》新作研讨会的一等奖。长篇《陈少敏》1991年荣获潍坊市创作二等奖。长篇《神医李莪华》荣获寿光市一等奖。
2010年5月第二批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1991年长篇《陈少敏》荣获潍坊市创作二等奖。
1991年长篇《神医李莪华》荣获寿光市一等奖。
1994年长篇小说《马保三传奇》荣获《人民文学》新作研讨会的一等奖。
著有长编小说《明天的呼唤》,1985年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长编传记文学《陈少敏》1990年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长篇传记小说《马保三传奇》1992年黄河出版社出版;长篇传记小说《神医李莪华》1995年国际文化出版公司;长篇报告文学《绿色之光》1997年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县委书记》2002年中国文联出版社(长篇小说)
民间灯舞“月宫图”
2009年3月5日 星期四
民间灯舞《月宫图》表演
导演指导演员化妆
研究舞台灯光效果
民间灯舞《月宫图》在寿光俗称“跑灯”,已经有了500多年的历史,多次在全省、全国表演中获奖,成为了民间艺苑中的一朵绚丽奇葩。那么,《月宫图》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灯舞?有什么样的表演形式?内容都是什么……带着一系列的疑问,记者走进了寿光。
●“月宫图”表演
《月宫图》表现的主题是,以浪漫主义的手法,来表现国泰民安、福寿康乐、五谷丰登,天上人间共庆丰年的美好情景。因此大都在太平盛世之年的春节、元宵节才得以演出。
《月宫图》的表演,主要有4名女子作为领舞,16名“仙女”每人手挑4只小灯笼进行表演,以小灯笼为主要表演道具,采用上下、大小、前后、里外、单双、重叠、点线、纵横等变换的形式,演出“大月亮”、“两月对照”、“四季平安”、“黄龙摆尾”、“祥光普照”、“单变”、“挂帘字”、“天下太平”、“对灯”、“摔灯”、“卷箔”、“双变”、“天字图”、“下字图”、“太字图”、“平字图”等共16个舞节,72种变化。在朦胧的月色灯光下,组成大、小、单、双、里、外月亮,组成人们向往的“天下太平”图样,向人们展示出风采各殊的火红场面。
●“月宫图”内容
月宫图的内容具有古朴典雅的色彩,唱词主要描写了天宫仙女们向往人间的生活、庆贺人间的丰收,祝福人间的太平康乐,结构分明、紧凑。全舞分为六个层次,每个层次的唱词不同。过去唱词以民间传说为主,如今经过修改,与当代新农村建设和农民们富足的生活联系了起来,更加地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第一层:开始画面出现“大月亮”时,唱词是:“正月十五赏花灯,火树银花乐生平,五谷丰登喜庆年,家家户户喜气生。”
第二层:当表演到“祥光普照”时,唱词是:“千灯万盏映天红,红灯底下聚娇容,一个更比一个美,喜坏一群俊后生。”
第三层:当画面出现“天”字时:唱词是:“灯灯相照如长虹,暖透大地朝气生,山明水秀景更美,春满人间万马腾。”
第四层:当画面出现“下”字时,唱词是:“男女老少来观灯,张张笑脸赛桃红,一个更比一个乐,后跟一群老寿星。”
第五层:当画面出现“太”字时,唱词是:“串串红灯照天庭,喜看人间不夜城,红灯绿灯看不尽,福禄喜寿乐无穷。”
第六层:当画面出现“平”字时,唱词是:“元宵佳节闹红灯,火树银花乐升平,一年更比一年好,家家户户唱美景。”
当画面出现“天下太平”的图样时,音乐进入欢快、激越,灯舞气氛升华到高潮,促人思安乐,唤人想太平,把人们引入“国泰民安”的美好憧憬中。
《月宫图》的音乐,主要用打击乐和民乐伴奏,乐调轻幽、温柔,委婉动听。
●“月宫图”今昔
500多年来,《月宫图》一直流传于寿光市的圣城街道南关社区及周围的几个村庄。
那么,《月宫图》是怎么来的呢?据传在明朝时,一名流放到此地的囚犯,为感谢当地人的关照,把自己所会的跑灯舞蹈传授给当地百姓。因为这种舞蹈主要是用一盏盏灯笼拼出各种吉利的文字,表达心愿,祈求幸福,所以它很适合在当地的春节、元宵节、中秋节上演出,因而很快就在寿光扎根发芽,并逐渐流传开来,组成的字样也在最初相对简单的“天下太平”、“大吉大利”基础上,增加了“五谷丰登”、“天尽人意”等复杂文字,据说演员人数最多的时候曾经超过64人。
寿光市跑灯的最后一位传人是已去世的南关村老艺人张明京。在《月宫图》面临失传时,这位老人曾主动找到当时的寿光县文化馆,希望能把这门艺术传承下去。县文化馆业务副馆长李树高和几名工作人员由此掌握了这出舞蹈的基本技术,并进行了多次演出。
早先的《月宫图》演出时,表演者全都是男扮女装,脚上绑“地跷”。现在他们全改为女子表演,并除去地跷。但问题又随之而来:一般来说女演员手臂力量较弱,而安装有两个灯笼的“丁”字形灯架,每人手持两个,仅重量就有3.5公斤。为了握住柄尾斜向举起保持不动,几乎所有演员的手上都磨起了泡。另外,为增强舞蹈的观赏性,表演者经过反复摸索,还增加了许多原来没有的队形图案,以及“火流星”的表演。与其它民间舞蹈不同,该舞蹈的所有队形图案均无直角和钝角,全部由弧线形成。演员在跑“碎步”时,要始终保持前脚掌着地、上身前倾。(本栏图片为资料片)
记者郭保礼通讯员王培义
飞扬的真情
--潍坊作协、寿光作协联合举办李树高作品研讨会
(《飞扬的真情》是李老近期出版的一部散文集)
作者:周习
2010-03-17 21:35:55
本报讯 3月6日,正是惊蜇节气,文家街道党工委会议室内温暖如春,潍坊市作家协会、寿光市作家协会联合举办了李树高作品研讨会。潍坊市作协、寿光市委宣传部、寿光市文联、文家街道的负责人,寿光市部分老领导,寿光市作协会员参加了研讨会。
近三个小时的研讨会,大家围绕李树高老师的多部作品和他的行事为人,“说”文“道”人,气氛热烈。身穿深咖啡色中山装的李树高老师,安静地倾听每一位发言者的观点,这位高龄作家的谦逊,再次折服了在场每一个人。
李树高老师年轻时专攻音乐,并且已在专业领域有所成就。但是,文字的魅力,文学创作的乐趣和激情,让他弃乐从文,走上专业的文学创作之路。熟知李老的人评价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叫《弥水风云》,但当时是草稿,一直没出版,他的第一部正式出版的长篇小说是《明天的呼唤》,1985年出版,当时他已经50岁出头了。”
不惑之年,他还在苦苦耕耘;花甲之年,他开始频频收获;古稀之年,他仍有佳作挂枝。一条堪称艰辛的创作之路,对李树高老师来说,却是一条其乐无穷的人生之路。他在研讨会上说,新一部长篇小说已经在构思之中。
潍坊市作协主席郑海翔对李树高老师的作品和成就给予高度评价。他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文学创作条件艰苦,有些作家五六年连间像样的创作室都没有。但李树高老师在陋室成就了自己,也为繁荣寿光文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寿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秉桦、寿光市文联主席潘广科、寿光市作协主席周习等,都对李树高老师的为文为人给予高度评价。
李树高简介
李树高,笔名远非,男,76岁,寿光市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51年毕业于华东艺专,之后在青州师范任教。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1961年完成长篇小说《弥河风云》(草稿)。1962年在潍坊市文工团任副团长兼编导。1963年在寿光文化馆任职至退休。
李树高创作勤奋,作品颇丰。他的长篇小说《明天的呼唤》,1985年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长篇传记文学《陈少敏》1990年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长篇传记小说《马保三传奇》1992年黄河出版社出版;长篇传记小说《神医李莪华》1995年国际文化出版公司;长篇报告文学《绿色之光》1997年国际文化出版公司;长篇小说《县委书记》2002年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散文集《飞扬的真情》2009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其中,长篇小说《马保三传奇》1994年荣获《人民文学》新作品研讨会一等奖,长篇小说《陈少敏》1991年获潍坊市创作二等奖等。
郑海翔(潍坊市作协主席) 文家街办党委书记刘乐朋、 寿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秉桦
文联主席潘广科 周习
寿光师范刘自兴老师 文化局李长明老师 文化局李瑞成主任、原文化局局长李学森
中海油海化孙桂林主任(左一)、寿光作协侯镇分会会长郭笃学(右二)
附:研讨会部分观点
郑海翔(潍坊市作协主席)
李树高老师对文学创作的执著,值得我们学习。他把文学当代人生的最高目标,当作生命的全部意义,一生不停歇地创作,近年80岁还在写,我很感动。
李树高老师的创作,都是围绕主旋律,可以叫做“红色文学”,这是一条正确的文学创作道路,因为不管何时,人间的真善美都需要歌颂。
一个社会需要一个统一的价值观,文学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但是在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文学不能缺位。像李树高老师创作的这样积极向上的作品,更不能缺位。
潘广科(寿光市文联主席)
李老师是寿光较早开始文学创作的老作家之一,是寿光文学创作队伍中的杰出代表。文学创作需要紧跟时代精神,寿光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全新时期,寿光作协也为文学创作搭建起很好的平台,文学作者要迸发热情,创作一批有影响力、积极向上的好作品。
李秉桦(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这次研讨会意义不凡,是寿光文化圈的一件大事。李老师是寿光当代文学的拓荒者,是时代的歌者。他的作品大多取材寿光的英雄人物,能够激励我们奋发有为。他所倡导的“宁为真学亡,不做假学道”的精神,令我们思索。
周习(寿光市作协主席)
这次研讨会,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到李老师的创作历程,给作协会员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精神航标。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挖掘寿光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优秀代表,用多种文学题材创作、升华他们的先进形象,这是文学者的职责,我们的任务很重。
姜洪佩(原市政协主席)
李树高是一位为人和学术都值得称道的人。他做人单纯正派,这从他的作品里能得到体现。他做学问认真探究,追求高境界。他的作品文字精炼、到位,有力度,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个性。
李学森(原市文化局局长)
李树高当年的创作环境艰苦,全家七口人住两间小平房,宿舍门前是厕所,门东西两侧是两个大垃圾堆,夏天苍蝇蚊子满屋飞,我经常说,他的作品都是在黑屋子里完成的。李树高的作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
李长明(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
我跟李树高相处30年,他有几个特点,一是多才,以前搞音乐,寿光第一个管弦乐队就是他当指挥;二是耐得住寂寞,他对自己创作阵地的要求是“不求幽雅只求安静”,对生活“不求吃好只求吃饱”;三是对生活充满热情,这从他作品一些描写的细腻程度可见一斑。
郝漫生(寿光知名音乐人)
我很佩服李树高老师对作品的选材,都很重大,为寿光的历史人物完成了一份很重要的材料档案。他还善于构思故事,把难以把握的政治人物写得栩栩如生,很不容易。
刘自兴(原寿光师范高级讲师)
李老师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创作,一直笔耕不辍,可以说是寿光文学的“活档案”,对寿光文化的贡献很大。他还丰富了乡土文学的内涵。他的散文笔法老到,情感动人。
侯汝章(原寿光师范教师)
我对李树高老师的散文集《飞扬的真情》印象深刻,作品大多取材寿光风光,笔法直抒胸臆,通篇激情满怀,同时生活气息也很浓厚。他的作品视角平民化,从小事入笔,开掘事物之美。
李瑞成(寿光文艺创作室主任)
李树高老师是寿光文学创作的前辈,他对寿光文学的后来者们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我们要像他那样,坚持正确的创作方向,为寿光社会发展、为这个时代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李彩华(寿光市作协会员)
李树高曾在自己的作品中说,“原山东作协主席刘知侠曾叮嘱我,‘寿光是块文学未开垦的处女地,这里有写之不尽,创之不竭的素材,怕你倾其一生也写不完!’”。李老师的作品,都是来自这片他热爱的土地。作为寿光作协会员,我们为生活在这有“写之不尽,创之不竭的素材”的地方而感到自豪,我们也要深深匍匐下去,用手中的笔写下去。
(本报记者 李桂华通讯员李彩华 张艳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