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在册人才 > 范光
    

基本信息

范光

性别:男

年龄:71 岁

技术职称:

荣誉职称:民间传承人 

从艺品类:泥塑,泥塑.国画

从艺年限:52年

单位及职务:寿光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寿光市地震局退休干部

所属地区:寿光市

师承:天津美院杨德树、王颂余、颜宝臻老师

徒弟:在寿光市实验小学担任泥塑特长班聘任教师。五年来培训小学生400多名。

浏览次数:3460

个人简介

范光,男,1953年生于山东寿光市。自幼爱好绘画。寿光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省、市美协会员。

1975年至1976年就读于天津艺术学院(现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师承杨德树等教授习人物国画。其作品获得国家专利和省专业展览奖项,多家媒体报道过。

退休后,特别是近五年来,在寿光市实验小学一直担任泥塑特长班聘任教师,共培训小学生有400多名。



荣誉证书

2007年6月被潍坊市文联等单位授予“潍坊市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荣誉称号。

2014年8月被中共寿光市委组织部、中共寿光市委宣传部、寿光市人社局评为“寿光文化之星”。

寿光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奖励证书

2007年泥塑《菜娃系列》获国家专利。

2010年10月泥塑《菜乡娃》获省文联、省民协首届山东手工艺大赛二等奖。

2011年5月泥塑《顽竹》获省文联、省雕塑家协会雕塑艺术展二等奖。

2009年4月17日人民图片网报道《泥巴变身菜娃娃》。

2015年6月5日《大众日报》第23版报道《范氏泥塑捏出国家专利》。

2017年4月泥塑乡村集市》在第五届潍坊工艺美术节暨风筝博览会获得金奖。

主要代表作

泥塑《梦》、泥塑《乡村集市》等。

个人图片


image005.jpg


主要作品

image017.jpg

image015.jpg

为十月革命纪念日而作  2010.11

十一月七日,是十月革命纪念日,有意思的是十月革命发生在俄国,俄国人自己可能不纪念了吧。这个日子之所以值得纪念,是列宁创立了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实现的理论,并使之成为现实,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毛泽东对此创举高度评价,他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斯大林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这两个伟人功不可没。我塑造了列宁斯大林的卡通人物形象,可能以卡通人物表现导师级人物还是一个禁区吧,但国外已经相当普遍了,作者仅做一点尝试,还请博友发表高见啊。

image011.jpg

image003.png

做彩塑泥人的点滴体会(范光)(2010-04-06 14:26)

最著名的彩塑为天津泥人张和无锡惠山泥人,人称“三分做,七分染”。而我以为,当以做为主,染则辅之。如同水墨画,以墨为主,有时不染色,也是一幅好的水墨画。本人通过做炸鸡丸子(当地人称“虎头鸡”)的制作过程,试图表现人物动态与传神,体现一下彩色泥人做与染。

image013.jpg


image007.jpg

image009.jpg


媒体报道

网易 2018-09-17 14:46 寿光日报


潍坊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 一块块泥巴被他注入灵气





经过他的手呈现的作品栩栩如生,而且作品从不重样!



菜乡菜农系列,十几个蔬菜姑娘各具特色,这是山东泥娃娃,就是只有三种颜色,咱把它变成菜乡特点的,同样是大红大绿大黄,给它加上茄子等菜乡的元素,《菜乡梦》也就是菜乡的姑娘都有一个美好的梦。



领袖人物系列,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从他青年时期一直到他晚年生活的片段20多年,他大约做了数千件泥塑,泥塑很费劲,没有人肯下这个功夫了。







寿光传统民间文化:范光和他的“范氏泥塑”

2010-08-12 16:05

师父王绪德莅临潍坊国华核雕木雕艺术馆指导教学_看图王.png

  在他手里,泥巴有了生命

  ——范光和他的“范氏泥塑”

  寿光日报讯(记者 刘光杰 通讯员 王洪泉)他有一双神奇的手。在他的手中,一块块泥巴被注入了灵气,被赋予了生命。他先后多次参加潍坊民间艺术展览会,作品收录到潍坊民间艺术摄影画册中,在刚刚公布的寿光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范氏泥塑”被收入其中。他叫范光,是寿光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市地震局退休干部。

  与泥巴打交道,源自童年的爱好

  1953年,范光出生于羊口镇。父母靠一点微薄的工资养活一家8口人,由于家庭贫困,范光小时候可不像现在的孩子有那么多玩具,范光的父亲为了哄孩子开心,便教范光和他的弟弟用泥巴捏小人玩。泥巴便成了范光和弟弟最常玩的东西,大雨后,是范光最高兴的时候,不用花一分钱,就可以享受大自然带来的“礼物”。他会和弟弟随便挖一块大泥巴,捏泥人、小动物,玩得不亦乐乎,衣服、家具每次都被范光和弟弟弄得脏兮兮的。这时候,父母从来不训斥孩子,相反还会鼓励范光和弟弟捏泥巴。那时候,父母一个月的工资才100元左右,要养活一家8口人,但母亲每个月都从“口粮款”中挤出5元钱给范光和弟弟买颜料,鼓励兄弟俩玩泥巴。

  有了父母的支持,范光和弟弟更加喜欢摆弄泥巴。在范光14岁的时候,他和弟弟创作的泥塑作品就在县委大院组织的工艺美术作品展中获奖,当时范光和弟弟是参展的最小“艺术家”。1972年,范光和弟弟先后入伍,因为工作突出,范光被部队派到天津美术学院深造,主修国画。范光告诉记者,正是由于对国画的深入学习,为他以后在泥塑制作中掌握人体比例和刻画人物面部表情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1978年,范光退伍后被安排到原寿光科委工作,其弟弟范亮后来专攻国画。业余时间,范光就投身于泥塑创作中,每月工资的1/3用来购买原料和工具。

  创作的主题,选择了寿光菜农的平凡生活

  多年来对泥塑艺术的挚爱和追求,使得范光的泥塑独树一帜,自成风格。目前,他的泥塑作品已经形成了4大系列:领袖人物系列、彩塑人物系列、菜农生活系列和民俗风情系列。4大系列中尤以菜农生活系列见长。作为土生土长的菜乡人,范光对寿光的种菜农民有很深的感情,他说,农民种菜不容易,每一片菜叶都包含了农民的辛劳和汗水。为了让作品更准确地体现菜农的生活,他经常下乡和菜农吃住在一起,一身汗一身泥,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创作了一系列带有浓郁菜乡气息、反映菜农生活的泥塑作品。

  菜农生活系列中,作品《小憩》塑造的是小两口在大棚忙碌半天,中午顾不上回家吃饭,在田间地头,丈夫手拿卷着大葱的煎饼,媳妇嘴里咬着半只黄瓜,二人席地而坐吃饭的场景。

  2006年,由范光父子设计制作,寿光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监制的“菜娃”系列造型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五项专利。“菜娃”系列外观设计为国内首创,这是寿光市文化艺术类作品首次在国家获得专利。

  在范光看来,泥塑作为一项民间艺术,有它独特的文化价值。民间泥塑讲究艺术塑造的洒脱,不拘一格,作品来源于群众,也更加贴近群众。保护民间文化就是要保留它原生态的文化艺术特点,范光告诉记者,他作为寿光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有责任去挖掘出更多的隐藏在老百姓之间的民间文化,同时,也要用自己的泥塑作品,传扬寿光优秀民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