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在册人才 > 赵金田
    

基本信息

赵金田

性别:男

年龄:63 岁

技术职称:

荣誉职称:民间传承人 市级传承人

从艺品类:黑土陶艺陶瓷,柴庄土陶制作技艺

从艺年限:47年

单位及职务:山东省寿光市

所属地区:寿光市

师承:

徒弟:

浏览次数:9424

个人简介

赵金田,男,1961年出生,潍坊寿光侯镇西柴村村民,从事柴庄土陶制作技艺40余年,现为潍坊市第四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1983年成立了自己的厂子,主营古建材料生产,现有员工三十余人,可以提供独特的产品及优质的服务。主营行业:砌筑材料>砖瓦砌块>其他砖、砌筑材料>砖瓦砌块>青瓦、砌筑材料>砖瓦砌块>红瓦、砌筑材料>砖瓦砌块>其他砌块。

柴庄土陶制作始于明永乐年间,在1405年就立窑烧制。祖祖辈辈数代人与土陶结下了深厚的情缘。上世纪60年代,是村里土陶加工业的鼎盛时期,这个近600户的村子里,有80多户200多人从事土陶制作。如今大多数作坊主要生产花盆,只有他们厂还生产龙头、凤翅、哈巴狗、钢叉兽、朝天吼、垂云、猫头瓦等仿古建筑的材料,加上其他的土陶工艺品,现在该厂产品大约有300种。有栩栩如生的金狮子,有古色古香的九盏莲花灯,式样繁多的玩具……这些土陶质地古朴,洁净、稚趣、圆润,窑变产生的灰黑色透出一股乡土艺术的原始野性。土的可爱,俗的有趣。给人的感觉是成熟、稳重。每一件陶器都是有灵性的,我静静地注视它们,摩挲它们,仿佛听到它们在讲一段古老的往事!

对于土陶,有一种特别的情感,它质朴、土气,原汁原味,纯朴自然,从里到外透露着泥土的气息,它是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历史的载体。作为一种曾经物美价廉的生活用品,它正逐步淡出人们的生活,但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更高需求,土陶日益显现出它的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在日用和建筑等方面推陈出新,重新焕发土陶工艺的光彩,民族文化永远蕴藏着巨大的潜力!

荣誉证书

  2015年12月被评为潍坊市第四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个人图片


主要作品

image004.jpg

W020140509319986064420_副本.jpg

柴庄土陶土得可爱,显得格外“草根”。主要是日常用的盆、罐、瓮、缸,也有古建装饰物,如卷云、龙头、兽头等。

一些爱好者认为,柴庄土陶造型奇特,土得可爱,俗得天真。“柴庄土陶虽没有那种奢华感,却很亲近、踏实。”寿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贾力认为,柴庄土陶器气密性好,做出的腌菜酸香可口,藏出的酒口感绵长、醇厚,蒸闷出的鸡肉香四溢,烤出的茶芳香而纯。

柴庄土陶制作始于明永乐年间,1405年起立窑烧制,迄今已有600年历史。

柴庄东北部下口洼有一层很厚的淤土,土质细腻、柔韧、润滑,具有吸水慢、放水慢,湿不坠塌,干不挣裂的特点,是烧制陶器的上好原料。

土陶传承人、寿光侯镇西柴村张乃禄以前不愿意参加展会,觉得耽误时间。现在他明白了,展会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土陶,从而更好地传承下去。

媒体报道


zhucuihuajiao的博客


柴庄的土(2007-09-09 20:37:21)

  春光明媚的三月,我们在侯镇书画协会刘滋洲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侯镇西柴庄。

  村委负责人张怀信带我们来到了村西南角的土陶作坊区。从事土陶制作的赵金田、赵好文两位师傅热情接待了我们。一下车,大家就被堆放在院子里的腾云驾雾的“泥龙”、展翅欲飞的“凤鸡”、充满灵气的建筑用“翘角”等各式各样、造型奇特的土陶制品所吸引。赵金田师傅指着这些仿佛具有生命的土陶告诉我们,柴庄土陶制作始于明永乐年间,在1405年就立窑烧制。祖祖辈辈数代人与土陶结下了深厚的情缘。上世纪60年代,是村里土陶加工业的鼎盛时期,这个近600户的村子里,有80多户200多人从事土陶制作。如今大多数作坊主要生产花盆,只有他们厂还生产龙头、凤翅、哈巴狗、钢叉兽、朝天吼、垂云、猫头瓦等仿古建筑的材料,加上其他的土陶工艺品,现在该厂产品大约有300种。

  土陶选用优质粘土舂碎过筛,除去杂质石块,再用水和泥均匀后,置放在阴凉处用草席或布盖好。制作时揉、搓、捏成型后,阴干7天左右,放置窑中焙烧而成。做土陶是门细致活,全凭眼力和手功,稍有闪失就成废品。烧窑时要仔细观察窑情。窑温决定着陶的成色,有时差几度就前功尽弃。烧制的坛、罐、缸、钵、碗、盘、盂……通通称之为“窑罐”也称为“瓦碴罐”。西柴庄烧制出来的土陶质地细腻,造型独特,有极强的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

  赵好文师傅带我们到轮屋(制坯房),看他亲手制作土陶。他把泥团往转盘上一放,随着转盘由慢到快的转动,用双手拿捏陶器的形状,坯体的造型、厚薄都熟记在他心中……温暖的阳光透过窗玻璃,射在他那黎黑的脸上,他神情专注、双手灵动,手下那泥团好象有了生命,渐渐地变成了坛、钵、罐的雏形。再经阴干和焙烧,就是一件与人们朝夕相伴的生活用品。我想每位制作土陶的师傅用粗糙的手揉搓泥团时,定能感受到水土交融的力量,那泥团也定会感受到人们赋予它的情愫和希望;当他坐在窑边,望着窑内那跳动的火焰,把土坯‘升华’成陶器时,定会感受到火的神奇;手捧尚有余温的土陶,脸上定会洋溢着收获的满足!

  简陋的土陶作坊里,和煦的春风轻轻吹拂着,仿佛在酝酿着一个值得憧憬与期待的故事。那双双布满老茧的大手,那块块粘粘的泥巴,那古老淳朴的图案,不经意间勾起段段历史烟云,让人不禁想起那幽深、端庄的四合院、那肃穆的庙宇和造型独特的门楼。那青砖青瓦的房顶上,绵绵的春雨,顺着猫头瓦一滴一滴的落在地上,让人想起儿时的顽皮。遐想起那猫头瓦上纤细的小草吮吸着春雨,舒展着嫩嫩的叶芽……

  同行的朋友问起制作土陶的收入,赵好文师傅说忙活一年也就收入2万块钱左右。来此之前,一路虽格外留心,却并没见到期待中的土陶生产的热闹场景,就连一辆负载土陶的车辆也没见。想想自己小的时候,家家户户盛粮的瓮、洗手的盆,屋上的瓦、墙上的砖,灰蓝色的土陶制品几乎成了庄户人家必不可缺的东西。而这些土陶制品大多都产自侯镇西柴庄。现在的孩子怎么能体会到,那些飞鸟形状的泥哨、响蛋蛋这类土陶玩具曾为我们暗淡的童年带来几多乐趣?长期以来,柴庄都是家庭作坊式的生产土陶,因此融资、引进技术、产品创新等意识都十分淡薄,随着百姓生活条件的日渐改善,色泽艳丽、造型独特的陶瓷、不锈钢器具逐渐走入寻常人家,“土陶村”再也不见当年的辉煌。我想,如果柴庄的土陶溶入现代生活,创新意识,改变观念,生产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玩具和工艺品,瞄准市场,会给土陶生产注入更多的活力。

  赵金田师傅看出我对土陶的迷恋,把我们拉到了他的房间,观赏各式各样的土陶制品:有栩栩如生的金狮子,有古色古香的九盏莲花灯,式样繁多的玩具……这些土陶质地古朴,洁净、稚趣、圆润,窑变产生的灰黑色透出一股乡土艺术的原始野性。土的可爱,俗的有趣。给人的感觉是成熟、稳重。每一件陶器都是有灵性的,我静静地注视它们,摩挲它们,仿佛听到它们在讲一段古老的往事!

  对于土陶,我有一种特别的情感,它质朴、土气,原汁原味,纯朴自然,从里到外透露着泥土的气息,它是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历史的载体。作为一种曾经物美价廉的生活用品,它正逐步淡出人们的生活,但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更高需求,土陶日益显现出它的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在日用和建筑等方面推陈出新,重新焕发土陶工艺的光彩,民族文化永远蕴藏着巨大的潜力!



始于明朝永乐年间的侯镇柴庄土陶

2010-08-26 18:13

闻名遐迩的柴庄土陶

始于明朝永乐年间 有600多年的历史

寿光日报讯(记者 刘光杰 通讯员 王洪泉)侯镇柴庄土陶历史悠久,其制作技艺始于明朝永乐年间。柴庄土陶大致分为盆、罐、瓮、缸和古建筑装饰物等几大类,历史上以生产盆、罐为主,故以“柴庄罐子盆”为代称远近闻名。上世纪60年代是柴庄土陶加工业的鼎盛时期,近600户村民中有80户200多人从事土陶制作。如今,大多数作坊主要生产花盆,少数生产龙头、凤翘、垂云、滴水檐等仿古建筑的材料。2008年,柴庄土陶也正式列入了寿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柴庄建村,为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因先有柴姓定居于此,故名柴庄,现分为东柴、西柴两个村。柴庄原有土窑生产青砖瓦,明永乐三年(1405年)始从附近村庄取红褐色粘土烧制土陶,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柴庄土陶制作工艺主要包括和泥、制坯、晾晒、烧制四道工序,整个过程几乎都是以传统手工方式进行。4道工序由4人分工合作,按工序制出成品,4人各有名称及职责:上作,负责制坯胎,手艺最高;二把总,负责晾、晒、烧,责任最大;和泥员,负责泡泥、和泥、运泥,有一定技艺;蹬轮员,负责用脚蹬轮。

在工艺上,柴庄土陶以自己独特的造型和别具一格的凸线花纹装饰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质朴地显示了寿光丰厚的文化底蕴。由于柴庄土陶的气密性好,其使用价值更是独树一帜。其制作手艺历几百年沧桑而不变,堪称制陶工艺的活化石。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已很少使用土陶制品,柴庄土陶开始渐渐失去了原来的用武之地。土陶制作技艺在现在人看来是泥巴活儿,既脏又累,所以年轻一代不愿向手工师傅学习,土陶技艺面临着失传的困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会进一步利用文字和影像等手段,保存好柴庄土陶制作这一传统手艺,并组织村民将零散的家庭作坊式生产集中整合,实现产业化、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