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在册人才 > 傅绍祥
    

基本信息

傅绍祥

性别:男

年龄:67 岁

技术职称:工程师

荣誉职称: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 

从艺品类:潍坊红丝砚及砚雕,书法

从艺年限:37年

单位及职务:临朐红丝砚艺术馆馆长 临朐县红丝砚研究会

所属地区:临朐县

师承:

徒弟:

浏览次数:3806

个人简介

  傅绍祥,1957年出生于山东临朐。1981年毕业于昌潍农校,大专学历。曾先后从事教育和机关公务员工作。自幼喜欢书法篆刻艺术,现为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

自1985年开始从事红丝砚艺术研究,受石可先生影响和指导,潜心于篆刻和砚铭艺术的研究和创作。其论文《青州惊现石末砚》被《收藏》杂志登载,著有《中国历史名砚—红丝砚》、《临朐奇石》等书。历时三年有余,将《论语》里的文字镌刻在一百方型各异的鲁砚上,命名《论语百砚》。曾将《孙子兵法》十三篇刻在48方红丝石竹简砚上,共计六千余字。其砚铭作品曾参加山东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并被国内外爱好者所收藏。作品及传略先后被《山东省书法家大辞典》、《潍坊工艺美术大观》、《奇石、根艺、盆景、花卉大观》、《山东画报》等登载,先后做客于潍坊、临朐电视台艺术栏目。


荣誉证书

  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2007年6月被山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人事厅、山东省旅游局、山东省轻工集体企业联社授予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奖励证书

  作品“心经”砚,在“第二十九届全国文房四宝博览会”上被评为金奖。

  作品“树桩砚”等五方砚台,被“中华砚文化联合会”出国精品展中获入围奖。


主要代表作

“心经”砚、“树桩砚”等

个人图片

16_看图王.JPG

16_看图王(1).JPG

主要作品

无标题_看图王.png

先生曾为青州市红丝砚艺术馆题词2011.2


16_看图王(2).JPG

16_看图王(3).JPG

16_看图王(4).JPG

16_看图王(5).JPG

16_看图王(6).JPG


媒体报道

    中国名砚.红丝砚  作者:傅绍祥  69.00元  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2010年9月1日

    中国名砚•地方砚 [平装] ¥ 57.90


幸运格格幸运格格的博客(2010-12-17 15:27:24)


热爱一种艺术,除了永无止境地孜孜以求,更高层次,亦或说最终的理想应在哪里?在发掘,在承袭,在弘扬,在创新。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临朐红丝砚艺术馆馆长傅绍祥先生,所致力的,就是这样一个过程。 

傅绍祥:红丝妙趣天人通

李光贞 

初识傅绍祥先生是在他的临朐红丝砚艺术馆。颀长的身材,谦和的微笑,不多的言语,使其置身于多位参观者中,俨然一位默默聆听的受众,或内敛静观的长者,而不是这里的主人——一位才情横溢的艺术家。

那就用作品说话吧。从孙子兵法竹简系列到老庄论语竹简系列,再到各种巧夺天工大小不一的随形砚、自然形砚,不论是红丝石材的选取,还是因村施艺的巧妙设计、创意与雕琢,以及题镌考究的各款砚铭,带给观者的,不仅仅是艺术给予视觉的冲击与吸引力,还在于足以撼动心灵的浓郁的人文气息。这里,它们不仅仅是一件件艺术品,更确切地说,是一种意趣的张扬,一种追求的呈现,一种精神的探索,一种历史的延展。还有,便是一种创新的情怀。因而,此时傅绍祥先生的静默,更能反衬其低调着的务实,更能让人自发地将由衷钦佩的目光,热切地掷向他。

 

傅绍祥:红丝妙趣天人通

时至今日,傅绍祥先生已出版了两本关于红丝砚的研究专著。分别是2004年付梓的《中国历史名砚红丝砚》,以及在此基础上充实完善的于2009年出版的《中国名砚红丝砚》。此举,亦填补了我国红丝砚作为历史名砚,却因种种原因没有专著传世的空白。两书“对红丝砚的形成、分布与品评,红丝砚的实用与观赏,乃至红丝观的加工与制作,均作了详尽的阐述,其中不乏新颖而独到的见解,显示了他‘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的认真治学态度。(鲁砚专家石可先生序评)”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金运昌先生也以“金针度砚友,学术不私藏”、“按图索良骥,探骊得瑰宝”相赠,对傅绍祥为红丝砚艺术所做的贡献,给予了中肯的评价。

并不是任何一个出生于红丝砚之乡的人,都能与红丝砚结缘的。而且,即使结缘,一旦将其作为一种穷毕生智慧与心力的追求,那更是凤毛麟角了。傅绍祥先生无疑与红丝砚是有缘的。他的家乡临朐县冶源镇,便是红丝石的主要产地之一。耳濡目染的熏陶,循序渐近的探求,虚怀若谷的学习,心追求手摩的刻苦,持之以衡的坚守,几十年来,对红丝砚艺术的追求,作为一种情结,深深根植于他的生命之中。特别是2008年自临朐县财政局的公职任上内退后,他便全力以赴地将精力投入到对红丝砚艺术的发掘、承袭、弘扬与创新中。诚如其在一文中写的那样:“20余年来,本人从爱砚到爱红丝砚,期间虽然几乎占用了所有的业余时间,甚至连书法爱好也放之其次了,但接触了许多红丝砚爱好者,积累了一些有关红丝砚的历史资料,在红丝砚文化的研究上有了一些认识和体会。”

人应该懂得感恩。唯如此,其作为才真诚可信。鲁砚专家、亦系红丝砚恢复和繁荣发展的领军人石可先生,便系傅绍祥从艺生涯中无可替代的恩师益友。他的第一本专著,亦系在石可先生的勉励与关注下,破茧而出的。石可(19242006),山东诸诚人,生前曾任山东省政协常委、省美协副主席、省版画家协会主席、省书协常务副主席等职,在版面、书法、篆刻、陶艺和鲁砚等艺术领域,皆有不俗的成就。在制砚方面,他主张应宗清代制砚藏砚名家高凤翰所倡导的简洁大方、因材施艺之法,并融入书法篆刻等艺术元素,使砚更具人文气息。被后来者亲切地尊称为“石老师”。当他们有缘结识时,石可先生已年愈七旬。一个普通的日子,一件不寻常的公干(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出访选中石可先生的砚为外交礼品,特意到临朐配底座),成就了他们的忘年之交,更成就了傅绍祥红丝砚艺术情结的绵延与精彩。“石可先生但凡来临朐,若无要事,总会在我家里小住几日。说是休闲,实则是对我的一种有意识地教益。从制砚到书法再到刻章,是我们谈话以一贯之的主题。同时,他还亲自多次为我的作品题款、刻制砚铭、图案等。而且,他还将一生中设计的两块较大体积的砚之一,赠之于我。正是有了他的勉励与期望,才成就了我的今天。”时到今日,2006年石可先生病重期间,傅绍祥携友前去探望时,石可先生在病榻上仍关心着红丝砚的发展,还伸出手,让他们摸一摸,说自己还很有手劲,出院后还可在砚台上刻字的一幕,仍清晰如昨地印在他的脑海中,成为他一路风雨无阻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

 

傅绍祥:红丝妙趣天人通

在傅绍祥先生的眼里,红丝砚有着三个层次的递进关系:先是实用品,再是工艺品,后是两者结合并赋予人文底蕴,且具唯一性的艺术品。前两者,一般的红丝砚制作者都可达到。而后者,则与个人的修养与学识是密不可分的。“一块砚是不是艺术品,除石质设计等元素外,文化含量的多少,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也就是创新。而文化含量,主要体现于砚铭的题镌上。古人云:砚无铭不贵。砚铭如同书画作品的题款,是对砚的文化内涵的一种解读与延伸。还有,也是一种历史的记忆与信息的留存。石可先生便擅刻砚铭,为红丝砚乃至鲁砚的砚铭艺术作出了表率性的成就。”故而,博览群书,颖思妙悟,作为一种常态成为他艺术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书中的一方名为“古梅”自然形砚,左借自然边雕琢成峭壁,一株古梅倔立于峭壁之上,斗风雪战严寒,展现英姿,他撰刻砚铭为:“万花纷谢时,唯尔透玉肌。倔立峭壁上,辉映我红丝。”砚随铭而意境悠远,铭与砚和谐相生。正是如此,他的作品始终洋溢着一种浓郁的书卷气息,以雅逸清丽之姿,成为他领军红丝砚艺术地位不可撼及的一种标志。

红丝砚自恢复制作以来,虽然发展较快,但由于其资源稀少,开采难度大,加之近几年采掘过度,优质资源几近枯竭。面对这种情况,怎样才能使红丝砚作为一项优秀文化艺术产业,实现可持续地发展与创新?对此,傅绍祥先生有着自己的认知与思索:“要实现红丝砚产业的有序发展,目前须引起重视的,除了资源的稀缺与浪费外,还必须解决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畸形的消费使其加工走向误区。因红丝砚知名度高,极具收藏价值,社会上礼尚往来赠送红丝砚者较多。但大部分的赠送者对砚的了解并不多,只是茫然地认为不管有无瑕疵,砚越大越好;不管工艺水平高低,雕琢越复杂越好;不管像不像砚,只要花纹美观就好。这就使一些加工者误认为这样的红丝砚适销对路。于是,为了迎合这部分人的需要,而不按制砚的规律制作,只知雕琢一些工艺粗糙的貌似复杂的图案,而不提高自己的工艺水平,没有真正体现出红丝砚独特的价值。二是红丝砚的宣传力度还不够大,包装质量也有待提高。”令他欣慰的是,时下许多有识之士已呼吁要重视这些问题,并着手向正确的轨道引导。

想起了朋友立明的一句诗:我能向谁张开双臂/义无反顾地奔去。之于傅绍祥先生,红丝砚艺术便是他张开双臂毫不迟疑为之奔去的理想所在。相信,在他以点带面的不懈努力下,不久的将来,红丝砚必将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艺术的百花园中,绽放异彩,成就价值。

 傅绍祥:红丝妙趣天人通

  傅绍祥,1957年出生于山东临朐,系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其自幼喜欢书法艺术,自1985年开始从事红丝砚艺术研究,受著名鲁砚专家石可先生影响和指导,潜心于篆刻和砚铭艺术的研究。有关专业论文分别被《收藏》、《宝藏》等国家级杂志发表,出版《中国历史名砚·红丝砚》、《中国名砚红丝砚》等专著。曾将《孙子兵法》十三篇刻在48方红丝石竹简砚上,共计六千余字。其砚铭作品曾参加山东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并被国内外爱好者所收藏。作品及传略先后被《山东省书法家大辞典》、《潍坊工艺美术大观》、《奇石、根艺、盆景、花卉大观》、《山东画报》等登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