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在册人才 > 杨付涛
    

基本信息

杨付涛

性别:男

年龄:61 岁

技术职称:

荣誉职称:民间传承人 市级传承人

从艺品类:杨家埠木版年画

从艺年限:37年

单位及职务:山东潍坊寒亭区杨家埠村年画作坊

所属地区:寒亭区

师承:杨洛书

徒弟:

浏览次数:9150

个人简介

  杨付涛,男,1963年生人,1987年开始从事木板年画经营,现为潍坊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05年5月1日光荣出席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中华百业杰出创业人才五一座谈会”。

父亲杨洛书是杨家埠年画的第十九代传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自然从小接触木版年画,如今也经营了一个年画作坊。近些年,年画大都做成了礼品。即用木版年画做成的画集,一本画集通常包含200张年画,市场售价约为300元,但目前年画经营越来越不好做了,难一养家糊口了。


荣誉证书

2010年5月,第二批潍坊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杨家埠木板年画代表性传承人。

2005年5月1日光荣出席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中华百业杰出创业人才五一座谈会”。


个人图片

IMG_7254.JPG

IMG_7262.JPG

2017.11.24留影


06_看图王.JPG

06_看图王(3).JPG

06_看图王(2).JPG

06_看图王(4).JPG

2005年5月1日光荣出席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中华百业杰出创业人才五一座谈会”。


主要作品

06_看图王(5).JPG

06_看图王(7).JPG

06_看图王(8).JPG

06_看图王(6).JPG



媒体报道

 艺术中国

木版年画路在何方?

 文章来源: 中国文化报 美术周刊 屈菡

00_看图王.jpg

市场惨淡 后继乏人 转让经营权——

  临近岁末,关于年画的话题又多了起来。11月20日,天津美术学院举办“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展”和“岁时纪胜——中国民间年画艺术展”,展出了天津杨柳青、江苏桃花坞、山东杨家埠、四川绵竹等“年画四大家”,以及河北武强、云南大理、安徽徽州、西藏拉萨、台湾台南等地的年画。主办方希望借此展览使更多的人关注木版年画,珍视身边的传统文化。

  另一则关于木版年画的消息,让人喜忧参半。在广东佛山,由于木版年画的经营状况不善,10月21日,木版年画的传承人冯炳棠、冯锦强父子将年画的经营权正式移交给广州大学城的“新觉青年公馆”。这意味着,佛山市现存的唯一一家木版年画老店今后只保留制作工艺,而设计、经营、推广的重任则交由这个广州大学生创业组织负责。

  冯氏父子:11年后忍痛转让年画经营权

  佛山市普君南路86号是“佛山市民间艺术研究院木版年画作坊”的所在地。这个面积30多平方米的老屋有着200多年历史。72岁的主人冯炳棠是冯氏木版年画的第三代传人,也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1980年代主要是接佛山市民间艺术社的订单做,1998年作坊挂牌成立,我们开始自立门户找订单。”冯炳棠说。

  木版年画作坊挂靠在佛山市民间艺术研究院之下,成立之后,一直由冯锦强负责其经营。“成立11年来,有8年都在赔钱,第一年就赔了近10万元。”冯锦强说起作坊的经营状况时说,2002年、2003年最困难,他靠着兜里仅有的10块钱坚持了两个月。

  更让他感到失望的是,木版年画发展缺少相关部门的支持。“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父亲一直没有拿到专项奖励金。”冯锦强说,“而且,市里曾经以补助木版年画的名义下拨给佛山市民间艺术研究院5万元,但最终落到作坊的只有几千元。研究院给出的理由是,年画作坊不能够代表佛山的木版年画。”

  转让经营权的导火索则是版画作坊面临的拆迁压力。佛山市普君南路被纳入禅城区旧城改造范围,去年3月份,作坊便收到了一份拆迁公告。如今版画作坊周边的房屋已经被拆得七零八落,曾经作为旅游景点的老屋再也无法吸引外来的游客了。“作坊的生意近两年才有所好转,我本来计划把老铺装修一下,搞成一个旅游点,把传统的木版年画制作过程展示给游客看,还想过请些设计师和学生来参与,但是现在不可能实现了。”冯锦强遗憾地说。

  冯锦强现在经营了一家外贸公司,一年的盈利是木版画作坊的好几倍。

  佛山非遗中心:支持经营权转让

  接手佛山木版年画经营权的“新觉青年公馆”是一家大学生创业团队,成立于2007年,位于广州大学城内。负责人陈晞表示,她们将通过巡展、推广、讲座等形式让更多人认识木版年画,同时征集好的创意,来推动年画创新。

  “我们支持木版年画经营权的转让。”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关宏表示,她更倾向于把此事理解为合作。“把经营权转让给广州新觉青年会馆,与年轻人合作,有利于木版年画寻求市场上的突破。而且广州的视野更宽,与外界的接触机会多,这对推广佛山木版年画是个机会。”她还表示,希望借明年广州亚运会的机会推广木版年画的品牌形象。

  佛山木版年画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当地有过非常辉煌的历史,但现实是年画已经走向了衰落,亟待拯救。究其原因,关宏认为,大环境是在全球化进程的冲击下,传统的民间艺术被冷落了;其次是木版年画在市场运营过程中宣传力度不够;再次,佛山的木版年画传承人太少,仅冯炳棠一个人的力量非常有限,作品创新不够,难与时代接轨。

  据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从2008年开始,国家每年下拨给每位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奖金为8000元,用于传习活动的补贴。在生产性保护方面,今年年初,国家相关部门举行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为非遗项目的洽谈、贸易提供了平台。

  各地木版年画:生存状况普遍堪忧

  “国内80%的木版年画没有市场,生存状况堪忧,专家的研究也很薄弱。”天津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主任郭雅希说。该系3年前开始收藏并研究木版年画,师生共收集了300多件木版年画精品,有很多是濒临灭绝的,如有上千年历史的河北“神码”年画。

  相对于被冷落的年画而言,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和山东杨家埠年画目前发展的境况略好,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

  霍庆友、霍庆顺兄弟是天津杨柳青的第六代传人,他们经营的木版彩绘年画作坊打入国外市场,因此销路不错。“但是相比传统的杨柳青年画,技艺方面差了很多,不再那么纯正了。”郭雅希说。

  苏州桃花坞年画的自救之道是与高校联姻。2001年,苏州桃花坞年画社划归苏州工艺美院。苏州桃花坞年画社社长钱锦华介绍说:“之前,木版年画艺人老的老,年轻的跟不上,面临后继乏人的局面。与高校合作后,年画社组建了培训班,请来老师傅,又从学生中选出合适的人才,深入学习木版年画的制作。”但是年画的经营状况并不乐观,他们在苏州的老街开辟的销售窗口,至今一直处于亏本状态,资金全部由苏州工艺美院负担。

  山东杨家埠是年画之乡,这里80%的人都会制作年画。今年83岁的杨洛书老人是杨家埠年画的第十九代传人,虽然年事已高,但是他仍然每天到自己经营的年画作坊指导工人们制作。他的儿子杨付涛从小接触木版年画,如今也经营了一个年画作坊。杨付涛表示,近几年生意越来越难做了。杨付涛从1987年开始从事木版年画经营,他说:“木版年画最初的作用是‘贴门神’,90年代实用功能逐渐减弱。近些年,年画大都做成了礼品。”杨付涛所说的礼品指的是用木版年画做成的画集,一本画集通常包含200张年画,市场售价约为300元。购买者多为当地事业单位或政府部门,用作特色礼品。“2004年以来,村里的年画作坊一下子增加了五六家,竞争激烈了许多。有的作坊做工不好,但是会放入一些假证书,吸引顾客。”杨付涛说,“相比前几年,作坊盈利减少了40%左右,能够养家糊口就很不错了。”

  保护木版年画的呼声日渐高涨,但就现状来看,各级政府对这项技艺的保护和传承所起的作用还很有限。是加大“非遗”的扶持力度,延续传统技艺的生命,还是打破经营困局,让其在市场中重生?木版年画的未来还是一片迷茫!


 400岁年画成时尚弄潮儿

2010-01-28 13:27:15 来源:齐鲁晚报


 27日,在一家年画加工工厂里,工人正在赶制年画。 本报记者 吴凡 摄

  杨家埠木版年画历史悠久,始于明末,兴于清代,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但到现在市面上的主题还是以门神、童子、财神等主题为主,虽有浓重的农村生活写实感但时尚不足。27日,记者采访中发现,从老字号年画传人,到新生代年画制作人都在思变求新。抱枕、灯罩、鼠标垫,甚至酒店装潢中都对年画元素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喜爱。
  新人:带来时尚元素
   新生代在继承年画艺术时,有了更新的想法,注重品质、时尚、实用等新时代元素的融合。纪俊华早年专业是桥梁设计,因为有良好的绘画功底和艺术感知能力,将年画元素放入丝巾、鼠标垫、笔记本插画、抱枕、壁挂,甚至围裙。
   纪俊华的店一年最多只有一半时间开着,在这一半的时间里又有一半时间半掩着。颇有“脾气”的纪俊华醉心于自己的感觉,不主张重复批量的生产销售。记者注意到店中的工艺品取材简单但不落俗。方形的灯罩画面人物构图夸张细致,极具艺术气息,就连小小的杯垫也下了不少功夫。
   记者采访在杨家埠旅游的大学生仲军伟,仲军伟就对这样的新年画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特别是有年画插画的笔记本、古朴的鼠标垫,爱不释手。仲军伟告诉记者,他来旅游主要是想看看土得掉渣的东西,但是多数店里给他的感觉并没有想象中那种感觉。反而是眼前的这家店让他眼前一亮,这样的风格作为年轻人特别能接受。
   纪俊华告诉记者,创作这样的东西从很大程度来讲是求灵感,以满足生活中的需求为主。记者在与纪俊华的谈话中就可以感觉到,她没有生意人的精明。
  新技术:追求细节写实
   27日中午时分,记者去拜访年画名家杨洛书老先生的第一代传人——杨付涛(在作品中署名杨福涛)。“每天的年画生产量都在千幅左右,这个数量与市场需求基本吻合。”杨先生告诉记者,除了一些单页年画,现在合订本的年画本作为收藏已经越来越主流。
   “我觉得现在年画在手法上、做工上不但没有退步,而且还在进步。”杨先生进一步解释,木板年画说到底还是以“刻”为主,一个普通的木版雕刻就需要花费至少十天的时间,需要在线条、转角等各个地方平稳圆滑,也是功夫之所在。
   杨先生说着拿出一幅孔子画像说,“以前的年画太过于粗糙,与现代人的审美出现偏差。”杨先生指着孔子的手部线条,老版本的年画手指不够细、不够写实,他现在在雕刻时会将这些细节处理得极为形象逼真。
   一幅成功的年画在颜色交汇处不允许有过界或者涂层交叠,而看到市面上的老版本年画都在这方面出现问题。杨先生说,现在有个别刻版者贪图简单,在雕刻时不求细,比如一个“年年有余”的年画,很可能在鱼鳞上吃点“回扣”。
   记者在调查年画销售情况时也发现,细节上入微的新年画已经占了主流。特别是一些蜡染壁挂,装饰用的更是求精求细。但是与新生代相比,步子还是迈得极谨慎。
  新理念:须有工艺分层
   天津杨柳青、 苏州桃花 坞、潍坊杨家埠,并称中国木版年画三大产地。然而,上世纪80年代,三大产地的年画却日渐式微,濒临消亡。进入21世纪,杨柳青和桃花坞年画已接近“名存实亡”,不能批量生产。但杨家埠木版年画,不仅奇迹般地从衰亡中活了下来,而且正以一个大产业的形式展现于世人面前。尽管杨家埠年画生命力还算旺盛,但是民间艺术样式的走向却很值得关注,杨家埠年画也容不得丝毫闪失。
   纪俊华表示,年画这种形式可以有土得掉渣的质朴感,但绝不容许出现任何拙劣的感觉。无论是用于酒店装潢还是饰品,都必须以精以细为前提。其实取材得当,土材料也可以做出洋味道。主题的创新可以有,但是绝不能取代老的元素主题。
   潍坊市老年大学一位资深人士表示,机械的批量生产而不顾及品质只会导致这种艺术形式的灭亡。必须形成分层,有人钻研艺术精髓继承发扬,有人以此作为营生,更需要有人来创新,甚至成为更新更强壮的艺术分支或流派。
   记者了解到,在杨家埠就有年画作坊近百家,从业人员300多人,年制销年画高达2000余万张,远销海外,经济效益已经很明显。年画的求变只是个破题,老民俗、老文化该向左还是向右,更是到了思考的时候。

中国台湾网首页

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走进台湾开展览

 时间:2014-04-11 14:32  来源:中国文化报

  近日,潍坊市寒亭区知名民间艺人张效东、杨付涛等远赴台湾台中市参加了“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活动。

在展览现场,精湛的风筝轧制、年画雕刻等传统民俗技艺,让络绎不绝的台湾观众啧啧称奇,并被民间艺人的精湛技艺所折服。

以风筝年画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是潍坊寒亭区的一大文化特色。近年来,寒亭区重点对杨家埠风筝年画、古寒国文化、禹王文化、柳毅传说等文化资源进行了不间断、有重点、有目标的开发利用,并加大了对民俗文化的研究、挖掘和创新工作,从杨家埠木版年画和潍坊风筝成功申遗,每年举办的风筝年画艺术节,以及设立的“画乡文化奖”,经过长期保护推动,使寒亭区的民俗文化进入了繁荣发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