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在册人才 > 王冬云
    

基本信息

王冬云

性别:男

年龄:59 岁

技术职称:

荣誉职称:民间传承人 市级传承人

从艺品类:潍坊红木嵌银及木雕,嵌银髹漆技艺

从艺年限:39年

单位及职务:潍坊坊子

所属地区:坊子区

师承:

徒弟:

浏览次数:7455

个人简介

王冬云,男,从事嵌银髹漆技艺,在潍坊鸢都嵌银厂工作,2015年12月第四批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2017年8月,故宫博物院4名文物修复专家到潍坊实地调研考察红木嵌银技艺。他们此次前来是为故宫里的文物找“医生”。

陈增,生前曾任潍坊鸢都嵌银厂生产总监,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曾多次为北京中南海涵元殿、玉泉山、天安门城楼接待室、国家领导人办公室等设计制作产品。他设计制作的紫檀木嵌银丝宫扇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永久收藏,花梨木嵌银丝樽被国家图书馆永久收藏。

作为潍坊嵌银髹漆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从2019年年初开始,王冬云、周志被选并正式进入故宫修文物,其地点在故宫文物医院木器修复室内。他们精湛的技艺担此重任,其荣誉是至高无上的。

目前,他们已经修复了大小嵌银文物二十多件。因为纯熟高超的技艺和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他们修复的文物也得到了故宫专家的认可和肯定。故宫专家们表示,“你们在故宫修复文物,不仅保护了故宫的珍贵文物,也宣传和展现了潍坊的悠久历史及丰厚文化底蕴。”2019.8

荣誉证书

  2015年12月第四批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个人图片

W020190801643391405026.png

进入故宫修复文物临时工作证

主要作品

image003.jpg

媒体报道

潍坊两位传承人进故宫修文物

信息来源: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   发表时间:2019-08-01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讲的是中国的顶级“工匠”在故宫修文物的故事。随着纪录片的走红,故宫里的文物修复师也成了炙手可热的“网红”职业。但想去故宫修文物并不容易,不仅要有过硬的技艺,还要过五关斩六将。然而你知道吗,在潍坊,凭借独特的嵌银髹漆技艺,坊子区潍坊鸢都嵌银厂的两名传承人就被选入了故宫修文物。

 

 

嵌银技艺难住故宫修复专家,他们到潍坊给文物找“医生”

 

2017年8月,故宫博物院4名文物修复专家到潍坊实地调研考察红木嵌银技艺。他们此次前来是为故宫里的文物找“医生”。

 

故宫博物院是世界五大博物馆之一,是中国收藏文物最多最丰富的艺术殿堂。故宫每年都有一定的文物修复需要。对于破损的文物,故宫文物医院的专家们基本都能修复,实在修复不了的,他们才会外聘专家。然而在最新整理的一些文物中,文物上损坏、掉落的金丝银丝却难住了故宫的修复专家们,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种嵌银技艺。于是,他们多方打听了解,听说潍坊有红木嵌银丝这种古老的手工艺,决定到潍坊考察这种技艺。

 

潍坊的红木嵌银技艺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大约在清朝康熙年间,潍坊的铜业已相当发达,工匠们为了美化产品,扩大销路,仿照古代青铜器的金银错工艺,在一些铜器上镶嵌金银丝花纹,这是最初的潍坊嵌银制品。后来经过不断改进,逐渐发展成了红木嵌银。

 

 

位于坊子区北海路南首的潍坊鸢都嵌银厂是专家们此次考察的重要一站。这个成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嵌银厂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潍坊嵌银髹漆技艺的传承企业。2014年,该厂投入巨资建成了潍坊鸢都红木嵌银漆器博物馆,为潍坊市第一家民办博物馆。2015年,被山东省文化厅评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016年,被山东省文物局评为山东省首批乡村记忆工程文化遗产单位。2017年,成功加入中国博物馆协会,成为山东省首家入选中国博物馆协会的非国有博物馆。2018年,孙凯、王冬云两名传承人被评为山东省文物修复师。

 

潍坊鸢都嵌银厂、潍坊鸢都红木嵌银漆器博物馆负责人孙凯告诉记者,“当时来的4个专家有故宫文物医院木器工作室的、漆器工作室的,还有镶嵌工作室的。对于嵌银技艺,他们考察得非常仔细全面。不仅现场动手学习嵌银漆器的制作,还考察了嵌银技艺的原理等。”不过,这些并没有难倒孙凯和他厂里的技师。

 

 

孙凯告诉记者,专家们在考察期间还有一个小插曲。刚开始,故宫的专家看着工人们用刀子一割、锤子一敲就把银丝嵌进去了,以为并不难。他们想要在潍坊学习几天,买上工具,自己回去修复。但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发现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其实,这项工艺没个三五年时间,是做不好的。”孙凯说。

 

经过数天现场技艺考核,最终,故宫专家认定潍坊鸢都嵌银厂王冬云、周志两位嵌银工艺传承人技艺全面突出,达到了修复故宫文物的水平,被外聘进入故宫修文物。

 

作为国家级非遗产品,潍坊红木嵌银漆器曾被奉为“国礼”

 

其实,潍坊红木嵌银漆器艺人能被选入故宫修文物并不奇怪,因为潍坊红木嵌银漆器是全国独有的手工艺品。经过200多年的沉浮发展、五代手工艺人的传承,潍坊红木嵌银漆器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制作工艺,这项技艺又叫潍坊嵌银髹漆技艺,整个制作工序非常复杂,每道工序全部由手艺人手工完成。

 

“优质高端的选材和复杂苛刻的工艺,决定了红木嵌银漆器天生就具有很强的复合性,且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堪称传统工艺一绝。”孙凯告诉记者,早在1915年,潍坊嵌银漆器就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被授予“最优奖”。新中国成立以后,潍坊嵌银艺人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使这一被誉为“中华瑰宝”的文化遗产得以不断发展。

 

 

潍坊嵌银髹漆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山东省传统技艺大师陈增,生前曾任潍坊鸢都嵌银厂生产总监,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曾多次为北京中南海涵元殿、玉泉山、天安门城楼接待室、国家领导人办公室等设计制作产品。他设计制作的紫檀木嵌银丝宫扇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永久收藏,花梨木嵌银丝樽被国家图书馆永久收藏。

 

不仅如此,红木嵌银漆器还经常作为“国礼”赠送给国家领导人和国际友人。比如:1961年,承外交部之托,制国用文具一套,作为周恩来总理代表国家与世界各国签字用;1978年,邓小平访问日本时将嵌银套八文具赠送给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

 

 

不过,和其他老手艺一样,目前,全面掌握此项技艺的人已经不多。也正因为如此,这项复杂的技艺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技艺纯熟高超,潍坊人修复的嵌银文物得到故宫专家认可

 

作为潍坊嵌银髹漆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从今年年初开始,王冬云、周志正式进入故宫修文物。他们工作的地点在故宫文物医院木器修复室内。其中,今年37岁的周志常驻故宫博物院。

 

17年前,年仅19岁的周志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这项技艺,“一见钟情”,从此她将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之中,先后跟随第四代传承人陈开勋和第五代传承人陈增学习。

 

 

 

△周志正在故宫专心修复文物

 

“刚开始学习时很难,因为全部采用原生态手工制作技艺,刀刻时手部、腕部、臂部非常吃力,没几天手上到处都是水泡和茧子。但即使这样,要学会精准地控制刀子也得需要几年的时间。”周志说,很多人因为受不了苦,缺乏耐心,放弃了。当时跟她一起学习的七个人,最后坚持下来的只有她自己。

 

一份付出就有一份收获。经过几年的学习和钻研,周志的技艺已经非常纯熟,曾先后被派往到北京、澳门以及韩国等地参加红木嵌银展览展示活动。此次被选入故宫修文物也是水到渠成。

 

不过,刚进入故宫修文物时,周志也遇到了不少挑战。要修复的文物都是没有展示过的独一无二的珍品,很多都是皇帝、贵妃用过的物品,制作的精细度很高。如何将文物按照原样修复好,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为此,她一边研究学习以前的老工艺,虚心向故宫专家学习交流,一边进行修复。

 

 

不仅如此,要修复的文物上除了金丝银丝,还有更古老的镶嵌有黄铜的文物,这是她之前从来没有用过的一种材料。“黄铜质地特别硬,而且很宽、很厚,镶嵌时,一些拐弯的地方,就很难弯过去。即使弯过去,黄铜的韧性很强,有时也会掉出来。只要略微有一点斜度、有一点不平,可能就镶嵌不好。”周志说,在修复前她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因此在修复中她会特别谨慎,槽基刻好了才会进行镶嵌。

 

周志告诉记者,故宫对文物修复要求非常严格,整个修复过程全程录像,每天修复了哪些文物、用了什么材料、修复到什么程度等也全部进行记录存档。因为故宫文物修复专家都没见过这项技艺,有专家也会向她请教学习,她都会详细地讲解。

 

 

目前,他们已经修复了大小嵌银文物二十多件。因为纯熟高超的技艺和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他们修复的文物也得到了故宫专家的认可和肯定。故宫专家们表示,“你们在故宫修复文物,不仅保护了故宫的珍贵文物,也宣传和展现了潍坊的悠久历史及丰厚文化底蕴。”

 

注:原文有修改,本文图片由潍坊鸢都嵌银厂、潍坊鸢都红木嵌银漆器博物馆提供。


记者:左保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