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在册人才 > 陈文明
    

基本信息

陈文明

性别:男

年龄:40 岁

技术职称:工艺美术师

荣誉职称:山东省工艺美术名人 

从艺品类:潍坊红丝砚及砚雕

从艺年限:25年

单位及职务:潍坊市知石轩砚厂厂长、潍坊虔谦堂仿古石雕艺术馆

所属地区:潍城区

师承:高继林

徒弟:董传政

浏览次数:3239

个人简介

陈文明,男,1984年1月生,大专学历,从事石雕砚雕技艺,工艺美术师,山东省工艺美术名人,潍坊市工艺美术大师和名人,潍坊市工艺美术协会副秘书长。

2005年接触临沂高继林老师喜欢并学习制砚艺术。

2006年7月-12月,在寿光鸿泰桩基工程公司任技术员。

2007年1月-2009年2月,在山东恒建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从事工程监理工作。

2009年2月,创办知石轩砚厂,聘请并跟随高继林老师从事砚台研究、设计、制作以及石雕制作以及仿古工艺工作。

2010年创办虔谦堂仿古石雕艺术馆专业从事石雕制作及仿古工艺工作。


荣誉证书

  2014年6月被评为潍坊市第二届工艺美术名人。

  2015年3月在潍坊市十笏园首届新春文化庙会活动中荣获“突出贡献奖”。

  2015年12月被潍坊市轻工行业办公室、潍坊市工艺美术协会评为潍坊市第五届工艺美术大师。

2016年1月荣获“十二五”潍坊市工艺美术行业突出贡献金奖。

2016年4月被授予潍坊市工艺美术雕刻工艺界“拔尖人才”荣誉称号。

20173月被评为“山东省工艺美术名人”荣誉称号。

2017年12月经市中评委评定为“工艺美术师”专业技术职务。

  2011年3月加入潍坊市工艺美术协会任理事、2012年5月任潍坊市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2013年5月任潍坊市工艺美术协会副秘书长。


奖励证书

2012年10月潍坊市首届“丽水芳洲”杯工艺美术精品展中荣获二等奖。

2014年10砚台《涵韵砚》在第六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荣获“花冠杯”山东省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

2014年10月砚台《江山多娇砚》在第六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荣获“神龙杯”山东省工艺美术设计创新奖铜奖。

2015年4月《灵璧石砚》在第八届中国(潍坊)风筝产品博览会暨第三届潍坊工艺美术节中荣获金奖。

2015年11月作品《葫芦砚》在第三届中国(博兴)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被评为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

2016年5月作品《仿古云纹石盆》在2016第八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上荣获“人立陶琉”杯山东省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

2016年5月作品《仿古龙柱》在2016第八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上荣获“人立陶琉”杯山东省工艺美术设计创新奖金奖。

2016年5月作品《鲁班驭龙》在2016首届中国(潍坊)国内国际风筝文化创意设计作品暨风筝扎制作品大赛中创意设计金奖。

2016年11月作品《仿古静思罗汉造像》在2016第四届中国(博兴)编织工艺品博览会上荣获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


个人图片



媒体报道

相石而雕,此生共砚情难了

2014年05月20日

image006.jpg

  80后陈文明钟情手制石砚,愿将这门手艺免费传授他人

  家住潍城区的陈文明从小喜欢石头,大学毕业后跟临沂一名老师傅学习做砚台。经过刻苦学习,一块石头可以做成什么形状的砚台,他看一眼便可做到心中有数。在陈文明看来,手工制作石砚是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如果有人愿意学习,他会无偿倾囊相授。

  打磨砚台 经常一脸石粉

  5月19日上午,记者来到潍城区东风西街与安顺路交叉口附近的一处石砚加工厂,里面堆放着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在这些石头旁边,陈文明和他的师父高继林正在用砂纸打磨着石砚,表情十分严肃。

  陈文明身着蓝色工作服,眼睛紧盯着手中的砚台,用砂纸把砚台的边缘打磨光滑。在他旁边,师父高继林手把手指点着。大约半个小时的时间,原先粗糙的石砚逐渐变得精致起来。“制作石砚需要因材定型,因为原始石头都有自己原本的形状,我们需要根据它本来的形状确定制作砚台的形状。拿到一块石头看一眼,脑海里就得大体有一个概念,这块石头可以制作成一个什么形状的砚台。”陈文明告诉记者,制作石砚必须要经过一遍遍的打磨才能成功。

  陈文明拿起一块半成品的石砚,用电动砂轮打磨起来,石砚跟电动砂轮接触时,会冒出许多石粉,这些石粉都飞到了陈文明的脸上。“脸上挂满石粉是常有的事儿。有时候为避免太呛,我和师父就会戴上口罩。”陈文明说。

  记者体验

  磨得手指酸疼

  陈文明对记者说,打磨石砚可以用砂纸,也需要用电动砂轮,“有些石砚制作出来棱角不是太好看,这就要用电动砂轮打磨。”陈文明说。

  随后,记者亲自体验了打磨石砚这一工序,发现看似简单的打磨工作,操作起来却比较麻烦。记者先拿着砂纸打磨石砚的边角,只做了十几分钟时间,就感觉手指有些酸疼,而且手指上还出现了红印。在高继林的指导下,记者将一块石砚放在飞速旋转的砂轮上,没想到稍一用力,竟把一大块边角打磨去了。“用力一定要均匀,如果用力过猛,整个石砚就浪费了。如果用力太小,石砚则打磨不出想要的造型。”高继林对记者说。

  儿时 喜欢拣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当作玩具

  陈文明是1984年出生的,小时候他就喜欢收集各种各样的石头。“有时邻居盖房子时门前会堆放着许多沙子,沙堆里有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我就喜欢拣这些石头,拿这些石头当玩具。当时对艺术没什么概念,只是单纯觉得好玩。”陈文明说,他那时经常把捡到的异形石头拿回家,卧室里、抽屉里都放满了各种各样的“怪石”,有时候妈妈帮忙收拾房间的时候会将他的石头扔掉。

  陈文明笑着说,在家人眼中,那些就是一些普通的石头,但在他看来,那些石头都各有各的特点。“上小学的时候,我经常带着自己心爱的小石头去上学,我认为很漂亮的小石头,却总被同学们取笑‘这块石头好丑!’”陈文明对记者说,“当时我的心里很不舒服,但现在回想起来,也许就是在那个时候,我的潜意识里就已经对这些东西有感觉了。”

  结缘 拜同学的父亲为师,开始学习制作砚台

  上学时,因为学习任务紧,陈文明没有时间再玩他心爱的小石头,直到后来参加了工作,才又重启了他的“奇石”之旅。陈文明大学时学的是工程专业,毕业后从事与工程有关的工作,在工地上经常接触各式各样的石材,陈文明一有机会就会在工地上寻找他的“奇石”。

  “因为工作需要,我到过很多城市,每到一个地方就会去当地的古玩市场转一转。”陈文明笑着说,因为当时工资也不多,所以只能买一些比较便宜的小石头。

  2007年,陈文明所在的公司到临沂一个工地施工,正好他一个大学同学老家是临沂的,“我们的关系特别好,我老家是潍坊的在临沂工作,我同学老家是临沂的在潍坊工作,因此我们经常到对方的家里住着,可以相互照料一下双方的父母。”陈文明对记者说,他同学的父亲就是一位制作石砚二十多年的老师傅,就是从那时起,他拜同学的父亲为师,开始更深层次地接触石头,与制作砚台结下不解之缘。

  领悟 手工雕刻赋予每块石头更多内涵和思想

  陈文明说,当时师父有自己的石砚加工厂,他一有时间就会跑到师父的加工厂里帮忙干点零活。刚开始的时候师父会安排他做打磨石头的小活,“看着一块石头在自己的打磨下变成精美的砚台,感到特别有成就感。”陈文明说,用砂纸一遍一遍地打磨,更激发了自己对砚台的兴趣。”

  随着接触时间越来越长,师父也越来越喜欢这个跟自己有着共同爱好的年轻人了,两人情同父子,无话不谈。“师父除了将自己多年经验积累所得倾囊相授,还将自己的藏书与我分享,有时候我们不知不觉就会探讨到深夜。”陈文明说,只有了解各种名砚的历史,才能掌握它的发展方向,雕刻出符合时代气息的作品。

  “随着学习的深入,我的审美观也发生了改变,觉得从外面采购的砚台总是不尽如人意,买回来后经常会再对其进行二次加工,直到自己满意为止。”陈文明对记者说:“机器加工的石砚属于批量生产,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雕刻。而手工制作就不同了,雕刻砚台的时候可以自己把握每一块石头的形态,可以赋予每一块石头更多的内涵和思想。”

  传承 愿意倾囊相授

  说起手工制砚手艺的传承,陈文明略显无奈。现在的年轻人对此感兴趣的并不多,肯潜下心来钻研这门手艺的人就更少了,而且这门手艺在收益回报方面比较缓慢,所以愿意入行的就更少了。

  “去年一名有听力障碍的学生来学习这门手艺,结果坚持了半个月便半途而废了。当时这名学生说他可以过来一边学习手艺,一边挣工资保障生活,可到这里之后感觉太枯燥,他便放弃了。”陈文明对记者说,学这门手艺关键是要对它感兴趣,如果有兴趣,再枯燥的事情也会觉得有意思。

  陈文明说,砚台如今已经成为一种观赏品,它的观赏价值、收藏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了它的实用价值。“手工制砚这门手艺有几千年的历史,目前在潍坊极少有人从事石砚雕刻,我希望老祖宗留下的东西能继续传承下去。现在经过几年的打拼,我在经济收益方面较为稳定,欢迎更多有着共同爱好的朋友一起切磋探讨,如果有人愿意学习这门手艺,我愿意无偿倾囊相授。”陈文明说。

 文/图 记者 姜晓彦 邓永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