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在册人才 > 马立军
    

基本信息

马立军

性别:男

年龄:65 岁

技术职称:

荣誉职称:潍坊市工艺美术大师 

从艺品类:潍坊红木嵌银及木雕,木雕、石雕、根艺

从艺年限:38年

单位及职务:“一刀狂”工艺制作室

所属地区:诸城市

师承:石可

徒弟:

浏览次数:5377

个人简介

马立军,字仲文,号一刀狂。1959年生,诸城市建国居委会人。中国一级根艺美术师,中国根艺美术家协会会员,工艺美术大师,潍坊市根艺家协会副主席,潍坊市工艺行业木刻界领军人物,潍坊市书法家协会会员,诸城市政协委员,其名字入编进《潍坊市美术名人录》、《诸城文化志》等。

自幼酷爱书画及高雅艺术品制作,业精于金石亦结情于木刻,受益于中国著名金石篆刻家石可老师的真传,石刻作品多用于名胜古迹、旅游景点,木刻作品甚多悬挂古建筑企事业单位之上,书法作品多次参加省内外大展并多次获奖,根雕作品已有30余件分别荣获全国、省市级大奖,部分作品已被日、港、台及社会各界名流收藏。其作品根艺《祖猿》获中国第七届《刘开渠根艺》优秀展铜奖,根雕《钟馗》作品获山东省第三届根艺展金奖,根艺《母子情》获山东省工艺精品展铜奖,根艺《敦煌一角》获中国第五届十艺节金奖,根艺《女娲补天》获中国第五届十艺节银奖,根艺《麒麟望月》获山东工艺精品博览会金奖,根艺《龙凤呈祥》获潍坊工艺精品展金奖,木刻匾额《厚德载物》获潍坊工艺精品展金奖。


荣誉证书

  2009年6月授予潍坊市工艺美术大师。

  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根艺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根艺一级美术师、潍坊市根艺家协会副主席、潍坊市书法家协会会员、诸城市政协委员,其名字入编进《潍坊市美术名人录》、《诸城文化志》等。


奖励证书

作品《祖猿》获中国第七届根艺美术优秀作品展中获得《刘开渠根艺奖》铜牌,受到中国根艺协会主席马驷骥、副主席李蒂等根艺界专家的高度赞赏和评价。

作品《钟馗》获山东省第三届根艺展金奖。

根艺《母子情》获山东省工艺精品展铜奖。

根艺《敦煌一角》获中国第五届十艺节金奖。

根艺《女娲补天》获中国第五届十艺节银奖。

根艺《麒麟望月》获山东工艺精品博览会金奖。

根艺《龙凤呈祥》获潍坊工艺精品展金奖,木刻匾额《厚德载物》获潍坊工艺精品展金奖。

部分作品已被日、港、台及社会各界名流收藏。

个人图片





主要作品











       [原创]马立军新作-仿元代密州常山雩泉古碑2008-12-19























1419471913_看图王.jpg1419471406_看图王.jpg1419471694_看图王.jpg1419471777_看图王.jpg








媒体报道


雕根刻木成大器

2009年10月12日 星期


昨日,记者在诸城市密州街道建国社区的马立军家看到,他家里被300多件根雕和木刻艺术品塞得满满的,有的像孔雀,有的像猴子……各种作品千奇百怪,栩栩如生。

马立军从小就迷上了根雕和木刻艺术,多年来,创作了“白鹤亮翅”、“凤凰涅��”、“大隐堂”、“沧湾印社”等许多有价值的根雕和木刻作品。今年,他获得了“潍坊市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记者秦子虚




一刀“狂”——访根艺美术师马立军

本文作者:王平    发表时间:2010年9月1日


  人物简介:马立军,字仲文,号一刀狂。1959年生,诸城市建国居委会人。中国根艺美术师,中国根艺美术家协会会员,潍坊市根艺家协会副主席,潍坊市书法家协会会员,诸城市政协委员,其名字入编进《潍坊市美术名人录》、《诸城文化志》等。

  自幼酷爱书画及高雅艺术品制作,业精于金石亦结情于木刻,受益于中国著名金石篆刻家石可老师的真传,石刻作品多用于名胜古迹、旅游景点,木刻作品甚多悬挂古建筑企事业单位之上,书法作品多次参加省内外大展并多次获奖。根雕作品已有30余件分别荣获全国、省市级大奖。

  其作品《祖猿》获中国第七届《刘开渠根艺》优秀展铜牌,《钟馗》作品获山东省第三届根艺展金奖,部分作品已被日、港、台及社会各界名流收藏。

  作为国家级的根艺美术师,全潍坊市总共不过三两个,但诸城的马立军就是其中之一。

  他的作品结构宏伟,意向豪放,朴拙自然,纹理清晰,耐人寻味,有隽永深邃的“诗情画意”之感。这种如画逼真的意趣,给人一种和谐艺术美的享受,让人感到了一种来自生命、心灵的幽静释放。

  就是怀着这样一种对马老师的敬仰和钦佩,我走进了他在白玉山文化街的“一刀珍异堂”。在他的书画、奇石、根艺世界里,开始了今天的采访……

  谈起对雕刻的热爱,事情还得从马立军早先对书画的爱好上追忆。13岁那年,喜欢书画的他就得益于著名的美术家王法堂和书法家高春礼两位老师的悉心指导。虽然这些在后来并没成为他人生的主旋律,但却为后来的雕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那时的马立军人虽不大,但已小有名气,在文化馆学习书画的过程中,还常常帮着文化馆做刻版之类的事情。初中毕业后,他就再也没有进入校门,而是一边坚持书法、美术的学习,一边踏入社会为温饱开始忙碌。有意思的是,他选择的谋生之技竟然是拿起大锯做了一名木匠,和木头锯拉了七八年。不过,这一锯拉还真据拉出了名堂,对他的木刻和根艺等起了很大的作用。马立军戏说,他这双手从拉大锯到握小刻刀,一辈子都是和锐器打交道。但他为人却丝毫没有锐气之感,交朋好友是他除此之外的最大乐趣。

  书法对石刻的成就,绘画对根艺的影响,这些与马立军后来的艺术生涯是密不可分的。好像所有的这些人生经历、生活都是为了成就他以后的艺术辉煌。他人虽然在世俗的社会上东奔西走,但是心中那份执著、纯真的艺术梦想却一直未曾泯灭。1985年,按耐不住对艺术的狂热、痴爱,马立军扔下手中的大锯,拿起了小小的石刻刀,开始了他的雕刻生涯。

  二十多年的雕凿中,除了石刻,他的创作领域逐步拓宽,涉及到木刻、书法、根艺等多种创作题材,令人欣喜相看的是,这些艺术之树都相继开花并结出了丰硕之果。石与木这些大自然天成的东西,在他的刀下栩栩如生,或纯朴、或柔媚、或纤巧、或粗放、或玲珑、或妖娆,形神如同工笔画,表现了他对雕刻艺术娴熟的驾驭能力。在这期间,他的作品也陆续在市级、省级、国家级的比赛中频频获奖,并被电台、报纸媒体连续报道。尤其他的根艺作品《祖猿》,在全国第七届根艺美术优秀作品展中获得“刘开渠根艺奖”铜奖,受到中国根艺协会主席马驷骥、副主席李蒂等根艺界专家的高度赞赏和评价。他的石刻作品也得到了全国著名石刻艺术家石可先生的认可。而在我们诸城,舜帝庙、障日山、常山、企业、学校等都留下了他宝贵的雕刻作品。

  说起根艺,他的话题更滔滔不绝,在谈到怎样成就一件作品时,他说,创作讲究艺术修养,讲究悟性。一件作品的形成,归纳于用敏锐的眼光去寻材,从珍、奇、古、怪、绝五个方面上去象形,再用艺术的头脑去构思和娴熟的工艺去制作。寻奇觅美,巧借天然、突出意趣,讲究构图,这就是根艺创作的最基本。一件作品需要反复推敲琢磨,有所选择,有所集中,有所概括,有所取舍,有所强调,在“似是而非、似像非像”之间表现对象。除了这些,他还特别强调对色调、木质纹理的配合。所谓“七分自然,三分刀功”,注重从根的自然形态中,寻找形式的内在因素,从内容到形式,从形式到内容来体现主题思想。使每一件作品都产生神态和动感,在表现艺术性的同时,更赋予作品新的生命,以次展现生命的运动感和表现力。

  一切艺术形式都离不开它所使用的材料。为选材,马立军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止,国内的山山水水间都留下了他跋涉的足迹。而每次得到一件原材,他不是立即动手制作,而是往往要和它对语、对悟,用几日、几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来参透大自然在它身上渗入的神秘莫测,来感悟岁月留给它的风尘过往……,以求达到作者与作品合二为一的相融效果。这也就不足为奇他的作品,为什么表现的那么立意鲜活、入木三分了。

  马立军的人生字典里,除了雕刻还是雕刻。当这些妙趣横生、美妙绝伦的作品展现在我们面前时,谁能想象得出在它们的后面,粉尘飞扬里的马立军在制作过程中的那些挥汗如雨的劳动呢?但他却乐此不疲,他说,在这个世界里没有自我,有的只是艺术,我为艺术而活。难怪原市文化局李洪波局长在他的名号里赠一个“狂”字了。这个“狂”,绝不是自狂,更不是狂妄,而是对雕刻艺术的痴狂,对他热爱的这个梦想的最高温度的称谓。

  清代画家石涛在他的《石涛画语录》中有这样一句话:人操此蒙养生活之权,焉能使用笔墨之下,--尽其灵而足其神。正因为如此,马立军不单只是包含着对雕刻艺术的热爱,更对根的自然美,对它的人生意义怀着深刻感受,才赋予根的艺术以浓厚的感情色彩,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

  一刀镌万象,根骨铸艺魂。我们真诚的祝愿并期待着马立军,在他的雕刻艺术生涯中再传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