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在册人才 > 张秀芳
    

基本信息

张秀芳

性别:女

年龄:76 岁

技术职称:

荣誉职称:潍坊市工艺美术大师 

从艺品类:高密扑灰年画

从艺年限:70年

单位及职务:高密市秀芳扑灰年画店

所属地区:高密市

师承:父亲:张名臣

徒弟:

浏览次数:4956

个人简介

  张秀芳,女,汉族,山东高密人,1948年生。现为潍坊市第五届工艺美术大师、潍坊市工艺美术扑灰年画界“领军人物、山东省民间手工艺制作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潍坊市美术学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学会会员。

1960年6月至今专业从事扑灰年画设计制作。其父张名臣是承传扑灰年画的老艺人,是当地有名的高手。在其父亲的影响下,张秀芳从小就对扑灰年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6岁开始跟着父亲端灯;8岁开始学习着色;11岁开始学习创作;五十多年来从未间断。在长期的探索和创作实践中,其绘画功力日臻成熟。特别拿手的是“粉脸”这道工序,巧妙、生动而富有神韵。给扑灰年画增添了新的光辉,倍受同行赞誉。现在,其作品不仅在当地销售极丰,而且远销全国诸省。特别是在美国、英国、新加坡、日本、韩国、香港等地备受青睐。 


扑灰年画起源于明朝成化年间,距今约有五百多年的历史,经艺人炭起底色,扑抹成正稿,手绘而成的民间年画,色彩明快、笔法流畅,古朴典雅,画工独特,其作品:“文武财神”、“王子献寿”、“姑嫂闲话”、“踢毽子”、“麒麟送子”、“和合二仙“天女散花”、“年年有余”、“八仙图”、“古屏四联”等二百左右品种。

扑灰年画被中央电视台CCTV-2、CCTV-7选入中国一绝系列专题报道,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展出时,成为收藏界不可缺少的鉴赏佳品。

高密古称夷维,秦时置县,西汉时为高密国,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1993年12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群众文化司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2006年5月,扑灰年画被审批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成为高密民间艺术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荣誉证书

  2009年12月“好客山东”游客最喜爱的山东省标志性旅游商品评选活动中获得“山东省民间手工艺制作大师”称号。

2009年,被高密市人民政府评为“民间艺术大师”称号。

2010年,被潍坊市文联评为“首批潍坊市民间艺术大师”称号。

  2014年4月由潍坊市轻工行业办公室、潍坊市工艺美术协会等部门授予“潍坊市工艺美术扑灰年画界领军人物”荣誉称号。

  2015年11月,被潍坊市轻工行业办公室、潍坊市工艺美术协会等部门评为潍坊市第五届工艺美术大师。

20164月由潍坊市轻工行业办公室、潍坊市工艺美术协会等部门授予“潍坊工艺美术扑灰年画界拔尖人才”称号。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潍坊市美术学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学会会员。

奖励证书

2008年4月,《浩然正气》在首届高密民间文化节中被高密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收藏。

2009年,第二届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乡士奖”评选中荣获金奖称号。

2009年,《二十四孝图》在第二届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乡士奖”评选中荣获优秀奖。

2009年,《姑嫂闲话》被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收藏。

2009年8月,《姑嫂闲话》在第二届山东国际大众艺术节齐鲁民间艺术博览交易会评奖中荣获银奖。

2010年,《兰水莲担水》被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收藏。

2010年2月,《踢毽子》被文化部民间文艺发展中心收藏。

2010年10月,《姑嫂闲话》第三届山东国际大众艺术节首届山东手工艺制作大赛获二等奖。

2010年6月作品《二十四孝》在2010中国(山东)旅游休闲产业博览会获金奖。

2010年8月,《大肚佛》被济南市民俗旅游文化产业协会收藏。

2010年8月,《福寿图》由济南市民俗旅游文化业协会收藏。

2010年8月,《二十四孝》被济南市民俗旅游文化产业协会收藏。

2011年4月,作品《三娘教子》荣获中国(潍坊)第四届文展会民间艺术展金奖。

2012年4月,《琴棋书画》中国潍坊第五届文展会获“观众最喜爱的民间艺术精品”。

2012年6月,《事事如意》在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山东省农民书画美术精品展中获银奖。

2013年1月在潍坊旅游“三个三十”评选中作品入选“到潍坊不可不买的30种旅游商品”。

2013年4月,作品《扑灰年画》被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评为2013年山东省民俗文化博览会银奖。

2014年4月,作品《百子图》《连年有余家庭平安》在第七届中国潍坊风筝产品博览会暨第二届潍坊工艺美术节中分别荣获金奖。

20164扑灰年画《连年有余.家庭平安》在第九届中国(潍坊)风筝产品博览会暨第四届潍坊工艺美术节获银奖。

作品被文化部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等收藏。

主要代表作

《姑嫂闲话》、《踢毽子》、《百子图》、《大肚佛》等。

个人图片

image002.jpg

00_看图王.jpg

image006.jpg

image008.jpg

image010_看图王(1).jpg


主要作品


媒体报道

00_看图王(1).jpg

image028.png


一位民间艺人眼中的扑灰年画

2013年02月14日 11:08:25 

  一根细细的柳枝烧制的炭条在纸上一笔一笔地描摹着,不一会功夫一个满脸福气笑容憨态可掬的大肚佛跃然纸上……

  正在作画的是山东民艺创作大师张秀芳,所做的画正是扑灰年画。“扑灰年画中的灰是指用柳枝烧成的炭条,用它进行作画。”张秀芳告诉记者,制作扑灰年画需用柳木炭条在年画的底稿上描出所要创作年画的图案,然后拿来画纸放在底稿上,压一下,一张“被复印”的图案就完成了。通常这样的底稿可以复印上十几张,被复印的图案中不清楚的细节再用笔添画,扑完灰后上色,这样,一幅扑灰年画才算完工。

image030.jpg

张秀芳在给年画上色 唐晓蓉/摄

  “刷刷刷,一溜栽花。大笔狂涂,描子勾拉。细心粉脸,眉眼巧画。待要好看,咸菜磕花”。这首流传在坊间的民谣,形象地唱出了扑灰年画独特的艺术特点和绘制手法。

  花甲老人的年画情结

  张秀芳老人今年66岁了,从事扑灰年画将近60年。“从我懂事起就和年画打交道了,我6岁开始为父亲作画时端灯,不到10岁就开始学着制作了。”张秀芳说,小时候也谈不上喜欢,只不过家里好几辈都是作扑灰年画的,家里老人干,她也就承袭了下来。

image031.jpg

张秀芳作画时的工作台 唐晓蓉/摄

  “以前哪像现在这么多工厂,不做年画能干什么?”张秀芳回忆起小时候的情景,小时候家里比较贫困,那会手艺人做点年画还补贴家里,养家糊口最重要,起初做年画单纯是为养家糊口,后来才慢慢喜欢上扑灰年画。1962年那会,“破四旧”批年画是封建迷信,不让干了,他们就停了,但是私底下还是偷偷地作画,直到80年代初扑灰年画才渐渐再次兴盛过来。

image032.jpg

张秀芳所获的荣誉证书 唐晓蓉/摄

  扑灰年画是中国民间年画中的古老画种,始见于明代成化年间,现在只有山东高密存在这种年画,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张秀芳的作品也被文化部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等收藏,她本人也被评为“山东省民间手工艺制作大师”。同时,她也是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潍坊市美术学会会员以及山东省美术学会会员。

  年画就是生活

  笔者来到位于山东省高密市小康河文化市场的秀芳扑灰年画店,店铺分上下两层,一层主要是挂着各种各样的年画,二层主要是张秀芳作画的工作场所和睡觉的地方。“我通常早上起床刷个牙,脸不洗,头发不梳就开始作画了。”张秀芳说,每年来这订画的人特别多,年画是手工制作,效率不高,只能起早贪黑的作画,早上一般是9、10点钟吃饭,晚上也是10点多,为了不影响作画,老伴周业成主动做起了后勤工作,饭都是老伴做的。“我以前不会做饭,后来慢慢学会的,不会也得会啊,她太忙,只能我做了。”周大爷告诉笔者。

  一年365天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每当张秀芳出外参加各种民间艺人活动的时候,她都很高兴。“这就是我休息的时间。”她说。


张秀芳在接受采访 尹焕新/摄

  年画的题材多种多样,除了过年时节家家户户悬挂的家堂和财神,还有花鸟、神话、人物等类型,表达了吉祥幸福、家庭和睦、富贵幸福的含义。张秀芳喜欢创作人物画,所做年画中尤以《百子图》和《大肚佛》出名,从她悬挂的年画中可以看出,这些作品精致细微,形象生动,工艺精湛,当然价钱也不菲,这样的一幅年画可以卖到5000元。

  当提及她什么时候不再作画的问题,张秀芳沉思道:“至少现在还没想放弃,我现在仍热爱着扑灰年画,即使累,也愿意。”至于子女要不要从事创作扑灰年画,她说:“这年画太辛苦,太累了,这么多年我深知年画创作的辛苦,不想他们太累了。”张秀芳有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儿子上班,一个女儿在诸城开店,一个女儿在跟着她作画。全家上下老老小小都会扑灰年画这门手艺。偶尔实在太忙,他们会帮忙。孙子周辉今年18岁了,现在高三,问他是否要传承年画这门手艺时,他说,现在上学太忙,没有时间,至于以后干不干还不知道。

image033.jpg

店铺内悬挂的各种扑灰年画 唐晓蓉/摄

  年画的时代变迁

  扑灰年画发展至今有了许多新的变化,“比较大的变化是现在年画创作用毛笔和铅笔作画。”张秀芳告诉笔者,以前用的都是柳木炭条作画,现在也有人用铅笔作画,以前年画上会用萝卜或是地瓜干做个戳盖上去,现在基本都没有戳了,当然发展了这么多年,年画的颜色依旧如旧,倒是没什么变化。

  年画发展到现在还有一个重要的变化是机器印刷后可以大量的复制年画,不过这样的年画一般都不具有收藏价值,一般只具有观赏价值,一般人很难区分机器复制年画和手工年画,张秀芳告诉笔者,年画的颜色特别亮,线条特别直就可能是机器印刷的。

  “以前人们买年画都是为了过年,现在过年和平时年画的销量也没什么变化。”张秀芳说,年画已经不再是过去过年时才会置办悬挂在家的物品了,现在的年画更多的是在于它的收藏价值。

  笔者来到高密聂家庄56岁的聂仁传家发现,家里挂的都是2013年的挂历,“除夕的时候会请家堂,初三收起来,再把财神爷挂上去,到正月十五收起来。”聂大爷告诉笔者,家里除了家堂和财神爷,不再挂其他的年画了。

  当笔者走上高密市街头询问来往行人家里是否挂年画时,得到的回答是“家里不挂年画。”一位60多岁的郭大爷告诉记者,家里没地方挂年画,也不喜欢挂年画了。

  作者简介:唐晓蓉,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


image035.jpg

国家非遗扑灰年画 柳枝炭条绘出百态人物

2012-07-31

image037.jpg

image039.jpg

张秀芳老师正在用柳条灰绘制扑灰年画

笑容满面的大肚佛,说悄悄话的姑嫂二人,田间捕鱼的渔翁,这些都是65岁老艺人张秀芳扑灰年画作品中的人物。张秀芳从6岁开始就跟随父亲学习扑灰年画,到现在已经59年。扑灰年画仅存在高密市且历史悠久,2006年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从事扑灰年画创作的老艺人,张秀芳的作品参与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评定,且被文化部民间文艺发展中心收藏,她本人被评为“山东省民间手工艺制作大师”。

65岁老艺人浓浓年画情

2012年7月25日下午,记者来到小康河文化艺术品街,在一家扑灰年画的画室里见到了 65岁的民间艺人张秀芳 。张秀芳老师是从事扑灰年画创作的老艺人,她很热情地向记者介绍“扑灰年画”这门家传的手艺。

张秀芳的父亲张名臣是传承扑灰年画的民间艺人,张名臣师从杜家官庄的杜万,而胡、赵、杜三家作坊曾经在历史上对扑灰年画题材的扩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6岁开始跟着父亲端灯,8岁开始学习着色,11岁开始学习制作,这一学就是近60年。”张秀芳说,扑灰年画是她父亲传下来的,所以,她对于扑灰年画有一种独特的感情,画了这么多年不但没有厌烦,反而越来越觉得扑灰年画有独特的魅力。张秀芳老师掌握的扑灰年画技艺是较为传统的,随着扑灰年画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张秀芳老师的作品也被文化部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等收藏,她本人也被评为“山东省民间手工艺制作大师”。

柳枝炭条画出百态人物

长在现场,记者看到了张秀芳老师创作扑灰年画的过程。扑灰年画的“灰”是指“柳枝烧成的灰”,张秀芳老师说,她一般自己进行烧制。制作扑灰年画的第一步是柳枝烧灰做底色,张秀芳老师拿来了一张扑灰年画的底稿,用柳木炭条描出图案的线条轮廓。然后,拿来画纸放在纸板上,将底稿和画纸放在一起,通过按压在线稿上扑抹“复印”。这样,一张带有轮廓的图案便出现了。“如果需要,可以继续扑抹,现在一次可以扑成十几张。”张秀芳老师说。扑抹之后就是描绘上色,“刷刷刷,一溜栽花。大笔狂涂,描子勾拉。细心粉脸,眉眼巧画。待要好看,咸菜磕花”。这首流传在坊间的民谣,形象地唱出了扑灰年画独特的艺术特点和绘制手法。

扑灰年画最初的作品大多以神像和墨屏花卉为主,后经发展扑灰年画的内容非常广泛,从山川流水、鱼鸟花卉到神话故事、戏曲人物,只要是满足人们追求吉祥喜庆、和睦幸福、富贵发达的心理,皆可入画且都能畅销。张秀芳老师最擅长的是画人物,在张秀芳老师工作的地方 ,悬挂着《姑嫂闲话》、《踢毽子》和《大肚佛》等扑灰年画,这是她的代表作。记者看到,这些年画中的人物,面部皮肤大多白皙,而且表情都很生动,显得特别有生命力。张秀芳老师说:“画人物,先要把人物的脸部粉一个洁白的脸形,然后在上面巧妙地勾眉眼、五官,再敷彩、涂明油。”这样,画面人物的面部看上去透明细嫩,富有弹性 ,才给人一种强烈真实的肉质感。

扑灰年画列为国家非遗

扑灰年画是中国民间年画中的古老画种,始见于明代成化年间,现在只有山东高密存在这种年画,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扑灰年画和其他年画相比有着独特的地方,张秀芳老师告诉记者,和杨柳青年画相比,最大的不同是杨柳青年画是版印的,而扑灰年画是手工描绘扑抹而成。版印的年画发亮,而扑灰年画发乌。而且在手工描绘的过程中,因为需要临摹,又多了一些创新的机会,推动了扑灰年画的发展。

希望扑灰年画引入学校课堂

张秀芳说:“经常有一些大学生暑假期间来找我学扑灰年画。”扑灰年画的步骤并不是特别复杂,起稿、扑灰的过程一说就会,而后就是对色彩的掌握和创作。从“ 粉脸”到“ 涮尹”、“ 赋彩”、“ 开眉眼”、“勾线”、“涮花”、“磕咸菜花”、“ 描金”、“ 涂明油”等,没有一年以上时间并不能真正掌握扑灰年画的精髓。

虽然扑灰年画在潍坊甚至山东地区家喻户晓,可是随着老民间艺术家年龄越来越大,年轻人了解和学习得不够深入,扑灰年画在传承方面存在着断层。谈及扑灰年画的传承,张秀芳说,她很希望在学校有一个专门的课程来让大家了解、学习扑灰年画,同时潜在培养扑灰年画的“接班人”,保护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顺利传承下去。(薛 琳)

2009_003.gif

高密三位民间艺人获称“大师”

2010-01-04 16:05:30  来源:新华网山东频道


新华网山东频道1月4日电 2009“好客山东”游客最喜爱的山东省标志性旅游商品评选系列活动结果日前揭晓,高密市齐秀花(剪纸)、王树花(扑灰年画)、张秀芳(扑灰年画)3位民间艺人获得“山东省民间手工艺制作大师”称号。图为齐秀花(左一)在教慕名拜访者学剪纸。(滕洪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