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在册人才 > 杨洛书
    

基本信息

杨洛书

性别:男

年龄:97 岁

技术职称:

荣誉职称:民间传承人 国家级传承人

从艺品类:杨家埠木版年画

从艺年限:78年

单位及职务:山东潍坊杨家埠同顺德画店主人

所属地区:寒亭区

师承:

徒弟:

浏览次数:15585

个人简介

  杨洛书(1927- )字易元,生于民国十六年腊月初一。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杨家埠村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民间工艺美术大师”、 山东省传统技艺大师、潍坊市民间艺术大师,山东潍坊杨家埠百年画店“同顺德”的第十九代传人,中国省市三级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国家省市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民间艺术创作研究员。

  他出身刻版年画世家,同顺德画店当代经营者。该店是明初杨家埠村最早最大的同顺堂画店分支。自幼受祖传手艺的熏陶,对年画情有独钟,立志有所作为。他上过私塾、小学6年,下学后,他7岁开始摸刻刀,14岁时就跟从父辈学习年画制作实践。因悟性强,虚心向学,善于博采众长,学中有创,18岁就熟练掌握年画制作全部技艺,尤以刻版最精。此后几十年刀耕不辍,现已年逾八旬。主要代表作品有:四大名著《水浒》、《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和《杨家埠木版年画全集》,还有《二十四孝系列》、《年年有余系列》、《古版图册系列》、《长卷系列》、《戏曲系列》等,共有版画1000余套,5300多块被称为全国之最、世界罕见,有“中国年画王”之称。

  他从艺70多年来,将全部精力投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工作,通过多种措施,现拥有年画各样画版1200余套,成为中国之最。年画艺术是杨洛书一生的挚爱。“文革”期间“破四旧”,杨家埠不少年画的画版被毁坏,他冒着风险把150余块明、清时期的画版精心包裹好,埋藏在猪圈里。杨家埠现在印制年画的画版,有三分之二都保留在杨洛书的手里,他珍藏至今的1000余块画版,已经成为了孤版。1993年,杨洛书老人将自己珍藏了几十年的50余块明、清画版,无偿捐献给了国家博物馆。

  他在中央电视台综艺大观栏目中作过年画刻版表演。在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工作期间,为40多万中外参观者表演过刻版技艺,民主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对他的技艺都有很高的评价。他还应邀赴日本进行文化交流。出席中国木版年画国际研讨会,进入主席团,宣读了论文。国内外新闻媒体100多家,竞相报导他的先进事迹。国家邮政部门专为杨洛书办理了个性化邮票、纪念封,与杨家埠木版年画特种邮票在全国同时发行。中国艺术研究院聘任杨洛书为民间艺术创作研究员。摩尔多瓦共和国驻华大使兼国际信息化学会、联合国经济与社会委员会摩尔多瓦分会会长维克多·鲍尔舍维奇聘任杨洛书为荣誉博士。

  近年来,大众重新审视传统文化,传统年画又成为了人们怀旧以及收藏的对象。杨洛书很早就觉察到了这种社会变化,在上个世纪80年代便首先创作出了“木版年画挂历”,在市场上非常畅销,一时洛阳纸贵。《水浒》是木版年画的传统题材,但以武松、鲁智深、李逵等人物造型居多,杨洛书一直希望将“梁山一百单八将”全部雕刻出来,为此做了长期的准备,他曾经专门到梁山遗址进行实地考察,搜集了许多素材,又花了2.5万元,买了一卡车梨木,就此开始了“一百单八将”的创作,其间数易其画稿。印制一幅年画,一般需要雕刻5块画版,包括1块线版和4块套色版,“一百单八将”要雕刻出540块画版。经过一年多的工夫,杨洛书终于完成了这项大型作品,实现了他的夙愿。在杨洛书雕刻的成套的《西游记》年画中,改变了原来杨家埠年画以单一人物造型为主的传统模式,更为详尽地反映西天取经的故事,每个画面都有几个人物,并以山川、河流做背景。杨洛书的《西游记》年画总共刻版440块,达三四千个人物,蔚然大观,成为了年画中的绝世珍品。他近年刻制的一套《历代帝王全图》画版,用宣纸印成年画可达一尺多厚,这套画版目前在全国绝无仅有。

  他常年保持专业队伍20人左右,年平均印刷宣纸年画150万张以上,产品畅销国内外,有中国年画王之美称。他为了把杨家埠木版年画这一民间艺术瑰宝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跨县、跨省、跨国培养徒弟,传授技艺,达25人之多。杨洛书最大的心愿就是在有生之年将历史上杨家埠年画已经失传的画版全部刻齐,给先人一个交代,让后人有个念想,使世人都知道杨家埠年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鉴于他在民间文化保护、传承和创作方面成绩卓著,2001年12月,特授予杨洛书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现为中国省市三级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国家省市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代表性传承人等荣誉称号。他面对各项殊荣,仍然谦虚谨慎,虽年过八旬,仍壮志不已,决心在有生之年,发挥余热,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再作新贡献,报答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对自己的关心爱护和殷切的期望。


荣誉证书

  2001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授予杨洛书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2005年4月摩尔多瓦共和国驻华大使兼国际信息化学会、联合国经济与社会委员会摩尔多瓦分会会长维克多·鲍尔舍维奇聘任杨洛书为荣誉博士。

  2005年5月中国艺术研究院聘任杨洛书为民间艺术创作研究员。

  2006年4月他作为正式代表,出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7年6月全国文联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

  2007年6月命名为首批山东省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

  2007年6月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民协命名为首批潍坊市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

  2007年6月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代表性传承人。

  2007年6月山东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代表性传承人。

  2008年6月潍坊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代表性传承人。

  2009年6月国家人社部、文化部授予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工作者称号。

  2010年先后荣获山东省乡村之星和山东省传统技艺大师称号。

  2013年1月市委市政府颁发的首届潍坊市民间艺术大师。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会员。


奖励证书

  1993年7月,杨洛书老人将自己珍藏的一块于500余年前的年画画版,连同几十年的50余块明、清画版,无偿捐献给了中国历史博物馆,经专家考证,这块刻于明弘治二年(1489年)的年画画版,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质年画画版,可谓无价之宝。

  2009年8月《全手绘二十四孝条屏》获第二届山东国际大众艺术节——齐鲁民间艺术博览交易会金奖。

主要代表作

  四大名著《水浒》109套、《西游记》88套、《红楼梦》140套、《三国演义》110套和《杨家埠木版年画全集》等其他数百套,共有版画607幅,其中四大名著版画,历时10年完成。

个人图片

IMG_7285.JPG

2017.11.24  胡建东摄

师父王绪德莅临潍坊国华核雕木雕艺术馆指导教学.png

师父王绪德莅临潍坊国华核雕木雕艺术馆指导教学.png

师父王绪德莅临潍坊国华核雕木雕艺术馆指导教学_看图王.png

 以上为首届潍坊市工艺美术节照片2013.4.24


2014.2.27

师父王绪德莅临潍坊国华核雕木雕艺术馆指导教学_看图王(1).png

我们的精神家园,2011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摄影大赛  杨洛书老人在讲解展示其制作的木版年画 拍摄地点潍坊2011.5


IMG_3136.JPG

师父王绪德莅临潍坊国华核雕木雕艺术馆指导教学_看图王(3).png

师父王绪德莅临潍坊国华核雕木雕艺术馆指导教学_看图王(3).png

主要作品

师父王绪德莅临潍坊国华核雕木雕艺术馆指导教学_看图王(5).png

杨家埠木版年画起源于明代,繁荣与清代,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是中国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在清代中期出现了大尺幅的“对厅”、“对楼”年画,这些年画场面宏大,人物众多,其中《水浒一百单八将》是最精美的代表作品之一。

据杨家埠村志记载,《水浒一百单八将》的作者,是一位太平天国军人的遗孤,绰号叫“长毛童子”。咸丰十六年(1861年)八月,太平军黑旗队来到寒亭,攻打禹王台失败,死伤甚众,九月撤离。其中有一位太平军的遗孤被杨家埠北公义画店主任杨九省收留养大,并娶妻生女。此人聪明好学,在杨家埠年画一人的传授下,成为北公义画店的画匠高手,创作了大量年画作品。后来,因思恋故土,他不辞而别。此事成为杨家埠年画史上的一段珍闻。由于,“长毛童子”不是杨家埠本地人,他所创作的作品流传下来的极为罕见。

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杨家埠年画艺术,中国潍坊杨家埠画院和杨家埠百年名号“同顺德”画店决定复制《水浒一百单八将》这幅年画珍品。此作品的样稿由年画收藏家、中国年画艺委会委员马志强提供,中国美协会员、潍坊杨家埠年画研究所所长季乃仓摹绘线稿,“同顺德”画店传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杨洛书和年画刻版高手颜克臣共同刻版。经过一年多的精心刻制,于2005年3月终将这幅年画精品复刻成功。 


媒体报道

 来源:大众日报 编辑:林峰 2019-06-26 16:57


杨洛书:一片匠心在年画


潍坊市寒亭区杨家埠木版年画历史悠久。2006年5月20日,杨家埠木版年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杨家埠木版年画经过不断传承、发展和创新,已成为潍坊市乃至山东省的亮丽名片。杨家埠木版年画第19代传人、92岁的杨洛书,亲眼见证了杨家埠木版年画的风雨历程。

近日,记者来到寒亭区杨家埠村的同顺德画店,见到正在忙着刻版的杨洛书老先生。“在以前,杨家埠木版年画是季节性的,每年到了收获小麦以后,就开始印年画了,田地也不生产,印上两个月,供应给四周八面的客人。现在从事年画制作的人比较少,需求年画的人比较多,我们一年到头都在印制年画。”杨洛书介绍道。

“年画是我的立身之本”

杨洛书的画店,兼具生活和制作两种功能。杨洛书在堂屋忙着刻版,碎木屑在老人手底纷飞;房子西屋里,木版俯拾皆是,三位女工娴熟地翻着宣纸,给编印成书的年画套色。

因长年劳作,杨洛书一米七的身子累得仅剩下40公斤重,左右肩膀一高一低,走起路来有些歪头,背驼得越发厉害。可刻刀一上他的手,便被注入魔力,在木版上欢快起舞。“我90多了,多少还能干点活,我知足。这些木版都是我自己刻的,老手艺我还忘不掉。自己能干我就干,干不了就算了。现在比先前三四十岁时,真是差老远。那时候下了手干开了,一干就是大半天。现在干半个小时就得快歇歇。”指着地上层层叠叠的木版,老人的快言快语中,透出他的急脾气与执著。

据杨洛书介绍,杨家埠木版年画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明洪武二年,杨氏始祖带着年画手艺从四川来到山东潍坊杨家埠。明代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以后,杨家埠先人先后创立了恒顺、同顺堂、万曾城、天和永四家画店。从明代到清初,依靠年画业发展的画店有同顺堂、吉兴、太和、公茂、恒顺等。然而到了明末,杨家埠年画因战乱的破坏坠入低谷。

清代前期,杨家埠年画得到恢复与发展,有万顺、公兴、公义、公泰、永盛等30余家画店进行年画生产。清代乾隆年间,是木版年画商品化高度发展的繁荣昌盛时期。在此后一个半世纪里,杨家埠年画曾以品种多、规模大、销售范围广而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年画三足鼎立,成为名噪一时的中国民间三大画市之一。此时画店纷纷开设,仅西杨家埠由杨氏一家开设的就有82家。

清代咸丰年间,杨家埠年画达到辉煌期,曾出现“画店百家,画种过千,画版上万”的盛景。杨洛书曾见证“杨家埠300多户家家印年画”“年画供不应求”的繁荣景象,“我十多岁时,俺们这街上摆小摊的满满的,奇热闹。各户里卖画挣钱。”

“我出生时,还是年画畅销,画业兴隆。没想到第二年,就发生了一件天大的事,土匪把我‘绑票’了,父母倾其所有,用3600块现大洋将我赎回,由此家境跌落。当时有人曾送我一句话,今天因‘画’遭灾,日后因‘画’而盛,命中有画啊。”年画,杨洛书用匠心守望了一辈子。

在耳濡目染中,杨洛书从小就迷上年画艺术,他说:“年画是我的立身之本、立命之本啊!”他七岁开始摸刻刀,十四五岁时就跟父亲杨盛德学印年画,十七岁正式进作坊,从此几十年刀耕不辍。

“一开始学着接触线版,学着印画。后来,俺父亲就教我打色彩版,那线条版他还不叫我刻,线条版难刻,他恐怕我刻坏了。到了我二十四五岁时,不管是颜色版还是线条版,我都可以刻了,一直刻到三十多岁。三十多岁正当年,眼神好,手很稳,身上有力气,那时是我刻木版最好的时期。《杨家埠村志》上这样说我,刻的大门神为最(具代表性)。”杨洛书介绍道。

哪怕年事已高,杨洛书仍然不睡午觉,干劲十足。和杨洛书握完手,记者仔细看他的双手:右手的五个手指中有三个不能伸直,常年定格在握刀的状态,指节肿胀,鼓着一个个大包,一按,又酸又痛。“平时刻的都是硬木,你得把刻刀插在木头里,让刻刀在木头里走,必须得用气用力,不然刻不了,70多年我都是这样用力,骨头已经变形。”杨洛书说。

经过几十年的潜心修炼,杨洛书制作的年画既秉承传统,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其构图生动、夸张,刀法粗犷、质朴,韵味十足。

年画讲究“随俗渐进”

“杨家埠和其他地方的年画不一样,主要以这些大红大绿为主。打远一看,大红大绿,新鲜、活泼。其他地方年画,东一点小颜色,西一点小颜色,全都是很复杂的小颜色,贴起来看,远处不容易被看到。而杨家埠的年画贴上去,老远就看到了。”杨洛书说。

为了求真、求新、求巧,经过几十年的伏案磨练,杨洛书创造了“刀头具眼、指节灵通”的刻版术,并逐渐形成了造型夸张、构图饱满、想象自由、色彩鲜艳、古拙质朴的雕刻风格。他将年画制作工艺分作“四程”:一是朽稿画样,二是雕刻木版,三是手工印刷,四是烘货点胭。

“朽稿画样又叫起稿、画稿,经过立意、选材、构图、描绘几个过程,再用毛边纸画一个线稿,以便落版雕刻,这叫画样。雕刻木版主要工具是刻刀、立刀、挖刀、打刀、圆刀,还有锯、刨、铲、刷子等。用的版材必须是棠梨子木和梨木。刻版得先刻线版,刻出复印几张,做雕刻色版的底样,分色后再刻色版,这叫台子版。”杨洛书细细道来。

“手工印刷要用案子、把子、尚子这些家什,有红、黄、绿、玫瑰精、品紫、烟子几种颜料,用油光纸、单胶纸、宣纸、毛边纸,我这里基本上一直用的是宣纸,求的是那种味道。印画有夹纸、印线版、印色版、裁割和晾画几道工序。印画也有口诀:‘干巴巴,密乎乎,四外不沾是好的。’”杨洛书继续介绍说,“最后就是烘货点胭了。要用色盘、画笔、裱版、挣子、糊刷、排笔。画种不同要求也不同,粗货只烘脸,细货要上挣子,画脸、画衣服背景、下墙、剪边、装天地杆儿。”

改革开放后,杨家埠木版年画开始复苏,凭借古朴稚拙的艺术风格,吸引了不少国内爱好者的关注。作为杨家埠最资深的年画艺人,杨洛书也开始忙活起来。

在杨洛书看来,年画讲究“随俗渐进”。如果没有创新,没能贴近时代,年画的生命也就结束了,因此杨洛书在原汁原味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上世纪80年代初,他将木版年画制成挂历,在市场上非常畅销。

1993年,杨洛书将自己珍藏几十年的一块刻于500余年前的方贡笺木年画画版连同50块明清画版,无偿捐献给了中国历史博物馆(现归中国国家博物馆)。经专家考证,这块刻于明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的年画画版,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质年画画版之一,可谓无价之宝。

自1995年起,杨洛书审时度势,精心策划制作《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四大名著画册。

他以“水浒人物”为突破口,为将梁山“一百单八将”全雕刻出来,专门赴梁山遗址实地考察,搜集了一大批有价值的资料。他还花2.5万元买了一卡车梨木,就此开始“一百单八将”的创作。印制一幅年画,一般要刻5块画版,“一百单八将”就要刻540块画版。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一百单八将”在香港回归前夕结集问世,成为迎接香港回归的一份厚礼。后来,杨洛书带着新书到日本进行文化交流,在“中国杨家埠木版年画展”上,进行了刻版、印制年画表演,备受欢迎,被当地媒体誉为“中国年画王”。

从日本回来后,杨洛书潜心创作。他在雕刻《西游记》88套年画中,打破了杨家埠木版年画以单一人物造型为主的传统模式,每个画面都有五至八个人物,以山川、河流、风云等作背景,并配以20字至50字的说明。就这样,《西游记》刻版440块,累计雕刻了三四千个人物、近5000字的蝇头小楷。之后,杨洛书又刻画了《三国人物》《红楼梦》等作品,并成为一生的代表作品,在晚年完成了自己由“画匠”到“大师”的攀登过程。

2000年,他又开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先河,为自己的作品注册了“同顺德”“同顺堂”商标,使作品版权有了法律保护。

“把这项艺术传承下去”

在地球村时代,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以杨洛书为代表的年画创作者们,按照农民的思想追求、审美观念、风俗信仰、生活环境,创作出绚丽多彩的大量年画作品。既有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小说戏文,又有避邪纳福、祥禽瑞兽、风景花卉,还有时事幽默、风俗民情、百戏娱乐等,可谓洋洋大观,应有尽有。

杨洛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刚送走一拨来访的德国客人。“其中有个年轻妇女买我的年画,让我签字。我不好问她别的,只能问她是什么学位。她说是硕士学位,我就给她签上名字,然后落款。”杨洛书说。说完,他便演示写毛笔字。92岁的老人,提起笔来写字,稳稳当当,如运斤斧。

在杨洛书的工作室里,还有三位女工在忙着印刷年画,纸墨相逢,线条便被勾勒出来。“我们工资都是计件,一个颜色一个钱。看起来这个很简单,干起来可是一住不住,跟印刷机似的。现在也就俺干,年轻人不愿意干,又累又脏。以前是站着印,后来嫌累,就坐着了。”今年62岁的王维芹一面熟练地刷着木版,一面介绍道。

而今,杨家埠年画还保持“家庭手工作坊式”的经营方式。每年的年画销售总量还不错,仅杨洛书的“同顺德”一年年画销量就高达150万张。“机器印刷产量高,虽然质量不如手工制作,但存在一定市场,给手工制作的年画带来不小冲击。不少年画艺人为了生计,卖掉手里的木版改行了。”杨洛书本着传承和保护的原则坚持了下来,他还从别人手里买了不少老版,如今他已收藏2000多套木版,其中部分木版成为孤版。

最近几年,杨洛书的烦心事也不少,他开始了“打假”工作。因为随着杨家埠年画的逐渐知名,已经有人开冒“同顺德”老店和杨洛书之名制作假画。杨洛书把这件事看成一个污点,因为这些仿制品出自机器印刷,做工粗糙。那些卖假者声称与杨洛书熟识,他决定让自家人带他去卖售点,看看那些人是否真的认识“杨洛书”。

看到那些仿品,杨洛书老人痛心地说:“我的手都是颤的。”他觉得“打假”的活不好干,但还要坚持,给自己一个交代,也给消费者一个交代,因为年画造假不仅抹黑了他,也抹黑了整个年画市场,他说:“尽力去擦掉这个污点。”

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杨洛书对年画艺术的传承也倍有信心。“现在看来,俺们杨家埠木版年画能传到底,消失不了。我们必须改革创新,把这项艺术传承下去!”( 卢昱)



潍坊:艺术大师在民间 ——“孔子家乡•好客山东”国际旅游摄影大赛第二次采风


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

来潍坊就不能不去杨家埠。这里出产的风筝还有木版年画已经成为潍坊旅游的代名词。11月1日,参与“孔子家乡·好客山东”国际旅游摄影大赛第一季第二次采风的国际摄影大师们一起来到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在这里一起参观并拍摄了风筝制作、木版雕刻、年画印刷的各个环节。


潍坊风筝是这样制作而成的

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建于1986年5月,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风筝厂。这里是集风筝生产、年画印刷与民俗旅游为一体的民间艺术大观园。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是杨家埠旅游开发区景点的核心部位,设有风筝博物馆、绘制馆、十八女子作坊、年画博物馆、年画作坊、民俗馆、文物馆、百年婚证展、老粗布作坊、农具展、红色收藏展、书画院、嫦娥奔月台、古店铺一条街、三星湖、度朔山以及杨家埠明清时期古村落等数十个景点和展厅。游客在此可体验风筝扎制、年画印刷等乐趣,同时也可以领略到过去杨家埠人的生活方式,体味杨家埠人古老的民俗与风情。


潍坊风筝是这样制作而成的

在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讲解员告诉我们,风筝是由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的,至今已2000多年。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直至东汉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制作风筝,称为“纸鸢”。到南北朝时,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鸢”就指风筝。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苏汉臣的《百子图》里都有放风筝的生动景象。清高鼎在《村居》一诗中写道:“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生动的描写了春天时节,杨柳萌生,儿童放学后放风筝的场景。同为清朝孔尚任则在《放风筝》中描绘了这种情景:“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天真顽皮的儿童没有把风筝成功放飞,他不但不从自身找原因,反而抱怨风力不够。


潍坊风筝是这样制作而成的

潍坊风筝是山东潍坊汉族传统手工艺珍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潍坊又称潍都,鸢都,制作风筝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潍坊风筝和京式风筝、津式风筝等交相辉映,鼎足而立。潍坊风筝同中国许多民间艺术形式一样,产生于人们的娱乐活动,是寄托着人们的理想和愿望,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娱乐品。潍坊国际风筝会,自1984年起至2015年已成功举办32届,一般在每年的4月20日至25日间举行。

国际大师们在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外合影

有钱无钱,买画过年

除了风筝,潍坊的杨家埠木版年画也是名声斐然、首屈一指的。杨家埠木版年画,是我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以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淳朴鲜明的艺术风格而驰名中外,是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三大产地(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寒亭杨家埠)之一。数百年来,杨家埠木版年画按照农民的思想要求、风俗信仰、审美观点、生活需要逐步发展完善,形成了自己古朴雅拙、简明鲜艳的风格。它植根于民间,装饰于节日,长期以来起着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反映人民美好愿望,美化人民节日环境的作用。它的题材极为广泛,形式多种多样。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山东潍坊杨家埠百年画店“同顺德”的第十九代传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代表性传承人杨洛书雕刻的木版已经堆成了“书架”

在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的版画制作展示区,摄影大师与刻版、印刷艺术家零距离接触,用镜头记录了木版年画生产的每一个细节。在风筝博物馆,大师们欣赏并拍摄了潍坊风筝的制作过程。这些带有浓重地方特色的人文生活场景,让摄影大师们对快门爱不释手。一时间,各个拍摄场景成了快门与闪光灯的盛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山东潍坊杨家埠百年画店“同顺德”的第十九代传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代表性传承人杨洛书在家中向我们展示了雕刻木版的过程

杨洛书的大女儿已经成为山东潍坊杨家埠百年画店“同顺德”的第二十代传人之一

在杨家埠村,我们探访了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山东潍坊杨家埠百年画店“同顺德”的第十九代传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代表性传承人杨洛书。在他的小院里,八十九岁的杨大师和他的大女儿,接待了各位国外摄影大师,并现场为大家演示了杨家埠木版年画雕版制作与印刷的过程。杨洛书自幼受祖传手艺的熏陶,对年画情有独钟,立志有所作为。他上过私塾、还读过6年小学,从7岁开始摸刻刀,在14岁时就跟从父辈学习年画制作实践。因悟性强,虚心向学,善于博采众长,学中有创,18岁就熟练掌握年画制作技艺,尤以刻版最精。此后几十年“刀耕不辍”,现已年近九旬。其主要代表作有《西游记》、《二十四孝》、《历代帝王全图》等。


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内版画艺术家正在展示年画的印制过程

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内的箜竹表演

在拜访了杨洛书大师后,出发的时间也到了,一行人恋恋不舍的与大师合影留念后,踏上了大巴。好景永远在前面,下一站:东营黄河口。


潍坊学院美术学院

【美术】走进杨家埠进行实践学习




上午8点,美术学院2012级艺术设计专业的同学们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中国最大的木版年画产地,同时又是潍坊风筝的发祥地的杨家埠进行实践学习。

在去杨家埠的路上,专业老师给同学们讲了一些关于杨家埠木板年画的知识,还讲了几位比较有名的民间艺人,让同学们对年画有所了解和认识。到达杨家埠后,同学们先走进杨福源的家,他很热情的给同学们讲了一些关于木板年画的知识,同学们都很认真地聆听。随后,来到杨洛书家,杨洛书现在已经80多岁了,他是同顺德画店的第19代传人,主要代表作有:《西游记》、《二十四孝》、《历代帝王全图》等,他的家里贴着很多优秀的年画作品,还有许多长辈在制作年画,一幅木板年画,需要十几道工序,而且完全是靠手工完成的,同学们都很认真的观看木版年画制成的过程并向他们询问不明白的地方,欣赏着每一幅作品,还时不时的拍照留做纪念,并与杨洛书老先生合影留念。参观完杨洛书老先生家里之后,同学们又来到当地居民家里继续参观,在参观的过程中,同学们还买了很多小东西,有年画、剪纸、脸谱等。到了中午的时候,同学们都依依不舍的离开了杨家埠。

此次杨家埠的实践学习,加深了同学们对民间艺术的了解,拓宽了同学们的视野,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今后美术学院将会有更多的机会进行类似的实践学习。




蔡昌林的日志

寻访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传承人

 2012-12-01 21:07

在青岛博物馆,我对展览部郑主任提出,希望派人陪我去杨家埠木版年画和高密扑灰年画产地看看,了解一下传承人的情况并为以后的展览增加一些制作工艺照片,郑主任安排中国博协陈列艺委会委员楚江老师带我去,因为楚老师故乡就在高密,对杨家埠和高密都很熟悉。

11月14日一早,楚老师开上私家车从宾馆接上我出发,上高速用了不到两个小时就到了此行考察的第一站——潍坊杨家埠。由于他提前已联系,杨家埠木板年画作坊的杨颖伟经理带着参观了潍坊风筝博物馆和木版年画博物馆之后又参观了年画作坊,我随手拍了一些很有创意的陈列场景和制作工艺。感觉地方政府对杨家埠的旅游规划和投入已见成果,不仅有民俗风情园,博物馆、作坊,对村民的住宅也作了统一规划并给与资金支持。

中午杨经理热情飨以午餐,让人感受到山东人豪爽好客的个性。

饭后,他带领我们来到杨家埠从事木版年画创作资格最老、最出名的传承人杨洛书先生家,这位年届86岁的工艺美术大师的家里实际上是一个有五六个工人的年画生产作坊。老先生好客健谈,给我们讲述着刻板的不易和印制工艺的过程,看来杨洛书先生是具有现代旅游产品的运营意识的,门口的广告标识和堆得不少的年画成品和半成品以及正在工作的艺人,都展示出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广阔前景。我买了一本年画资料,价格是和杨老先生的儿媳妇谈的,但钱必须是杨老先生来收。老先生很乐意的为我买的册子签名盖章。

离别杨家埠时,杨经理应楚老师要求带车到路边一家的田头搭棚子的农家买了两袋绿皮萝卜,是因为中午吃饭时尝了这种可当水果的特产,这种萝卜论个卖每只两块钱,楚老师说带回博物馆让同事们尝尝。复上高速,天黑前到达高密县城,夜宿凤凰宾馆,看到有莫言的题词和曾经入住的照片。


杨家埠的牌楼

村口的雕塑

风筝博物馆门头

潍坊风筝

潍坊风筝作坊

潍坊风筝制作中

木版年画博物馆门头

木版年画博物馆内景

有创意的陈列                            门神

木版年画作坊外景

木版年画制作工艺——制版

二十二代传承人杨颖伟介绍

木版年画制作工艺——套版印刷

木版年画制作工艺——印刷

木版年画制作工艺——晾干

杨家埠木版年画资格最老的传承人杨洛书先生与作者合影

杨洛书先生签名



image057.jpg

  永不言弃的“中国年画王”


  本报记者 刘建强 郑建 实习记者 王晶

  提起木版年画,首先令人想到的就是寒亭杨家埠的杨洛书老先生。毫无疑问,今年已经86岁高龄的杨老是目前杨家埠年画的代表性人物。86岁,对于一般人来说早就该退休了,但杨老依然孜孜不倦每天亲自刻版、印画,让人叹服。

  近日,记者来到杨家埠探望杨老。

  来到那家拥有百余年历史的“同顺德”画店,刚进屋就看到屋子里堆满了各式各样的年画模版,足足有上千块。在里屋的印制间,一位穿着朴素的老人同其他印刷工一样紧张忙碌着。尽管头发已经花白,但老人动作依然娴熟,工序一丝不苟,他就是杨氏年画世家的第十九代传人、“同顺德”画店“大老板”、拥有“中国年画王”美誉的杨洛书老先生。

  杨洛书生于1927年12月,是地地道道的杨家埠人。从7岁开始就跟着父亲杨盛德学习摸刀刻版。由于从小耳濡目染,加上父亲管教严格,他的手艺学得非常扎实,17岁时正式进作坊,从此几十年刀耕不辍,与木版年画结下了不解之缘。几十年来,杨老的作品发表、出版有《四大名著系列》、《二十四孝系列》、《年年有余系列》、《古版图册系列》、《长卷系列》、《戏曲系列》等几十部;2009年,他的《全手绘二十四孝条屏》作品获第二届山东国际大众艺术节——齐鲁民间艺术博览交易会金奖,他本人也先后荣获民间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工作者等称号。至今,他拥有年画画版1000余套、5300多块,可谓全国之最、世界罕见,“中国年画王”之美誉名不虚传。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年轻人喜欢上电子产品,对于传统的技艺不太感兴趣。而为了能将木版年画这项优秀的传统技艺传递下去,杨老打破以往“传男不传女”的常规,广招弟子,将自己几十年来总结的技艺和手法毫无保留地教授给年轻人,到目前为止已经收了三十多个徒弟,其中还包括外国学生。

  “我一定要让杨家埠年画传下去,让更多的人知道中国有个杨家埠木版年画。”杨洛书向记者介绍说,为了将这项传统工艺推广出去,他经常参加各种活动:他将年画木版搬上了中央电视台《综艺大观》的节目现场;他应邀把年画带到了日本和美国,并到东京的好几所学院和美术馆讲课;每逢假期,全国各地的大学生都会来参观,杨老也会热情地拿出珍藏已久的木版,孜孜不倦地一遍遍讲述年画的发展历史。

  “我就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杨家埠年画。”杨老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一幅木版年画作品,要经过画稿、构线、木刻、制版、印刷、人工彩绘、装裱等多道工序,且全部为手工制作,工艺考究,镂刻精微,是一种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让木版年画保持强有力的生机,杨老一边和困扰自己多年的胃病和椎间盘突出作斗争,一边刻苦钻研,近年来连续创作了《历代帝王全图》及以四大名著为题材的多套新型系列版画。如今,许多专家学者都不远万里来到杨家埠参观考察,关于杨家埠年画的多种刊物也相继出版。这一切都让杨洛书深感自豪。

  杨老说,他在创作新作品时之所以选择人们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文学作品作为新型版画的内容,也是为了更多人认识和喜爱杨家埠年画。今年初,为了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杨老和他的两个外孙一起努力,历时八个月创作了一套《杨家将》系列版画,全套共120块版,以杨家将征战沙场的故事情节为题材,目前该版画已经开始印制。现在,杨老已经开始筹划他的新作品《水浒》,这套作品将以一百单八将各自的故事情节为主线,塑造出一个个有血有肉的鲜明形象。

  在采访中记者注意到,由于常年伏案刀刻,杨老的躯体出现了变形,左右肩膀一高一低,前胸像小山包一样高高凸起;右手的五个手指中有三个不能伸直,常年定格在握刀的状态,指节肿胀鼓着一个个大包,看着让人心疼。但杨老却从来没有想到过放弃,依然每天坚持亲自印制年画,其敬业精神让人钦佩。问及原因,老杨笑着告诉记者,他是闲不住的,他要为每一张出自“同顺德”的作品负责,要为这项传统文化负责。

  这就是杨洛书,一位永不言弃的老艺人,一位值得每个人学习的榜样。

image058.gif

 杨 洛 书 

杨洛书,男,汉族,1927年12月出生,寒亭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杨家埠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杨氏年画世家的第十九代传人,同顺德画店负责人。

  拥有年画画版1000余套,5300多块被称为全国之最、世界罕见,有“中国年画王”之称。作品发表、出版有《四大名著系列》、《二十四孝系列》、《年年有余系列》、《古版图册系列》、《长卷系列》、《戏曲系列》。2009年,《全手绘二十四孝条屏》获第二届山东国际大众艺术节——齐鲁民间艺术博览交易会金奖。荣获民间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杨洛书,木版年画《二十四孝》

image058.gif

民间艺术家义卖募捐

 2008-05-26


  82岁的年画老艺人杨洛书将自己最新创作的《水浒》年画长卷捐献出来向灾区奉献爱心。

  潍坊新闻网2008年5月26日讯 5月25日,我市民间艺术家“情系灾区、奉献爱心”大型义卖募捐活动在中百大厦举行。杨洛书、范祚信、王绪德、齐秀花、杨红卫等近20位潍坊风筝、剪纸、核雕、年画艺术家拿出自己的看家绝活作品前来义卖。义卖现场爱心如潮,市民们纷纷购买工艺品,为灾区重建慷慨解囊。据了解,当天现场义卖募捐活动共募集到捐款21173.21元,民间艺术家们还捐献了大批工艺品,所募集的资金将全部捐献给灾区。

  本次活动由潍坊市文联、潍城区慈善总会、潍坊日报社等新闻媒体联合主办,潍坊市民间艺术家协会承办。

  卢伟傅绍相/文张驰/摄

image058.gif

“年画王”打假索赔15万 三个焦点问题要解决

2012-03-23

  在同顺德画店内,女工在印制年画。杨洛书告诉记者,正宗的杨家埠木版年画每项流程都是纯手工。

  东营市民蔡先生(右)慕名来到同顺德画店,观看杨家埠年画的制作过程。

  杨洛书向记者展示真假年画的包装有一处明显的不同,赝品包装上杨洛书的头像戴着帽子,而正品则没有戴帽子。

  潍坊新闻网3月23日讯 2011年秋天,“中国年画王”杨洛书发现自家同顺德画店的订单忽然少了很多,起初也没有放在心上,而后连一些长期订货的商家也很长时间没有来了,于是有所怀疑。后来,杨洛书和家人才听说市面上出现了假冒杨洛书作品的杨家埠木版年画,于是愤而打假。相关部门按照杨洛书家人提供的线索,迅速展开了后续调查,并查获了一批赝品年画。同年11月份,杨洛书将侵权店铺告上了潍坊市中级人民法院。今年3月2日,此案进行了一审第一次开庭,3月27日将进行一审第二次开庭。

  案情回顾

  去年秋天,“中国年画王”杨洛书发现自家的同顺德画店的订单忽然少了很多,越往后几近停产,但他一直琢磨不明白其中的原因。直到去年10月初,家人才告诉他,市场上出现了假冒的杨家埠木版年画,在潍坊火车站广场地一大道的店铺就有人在卖。

  为了确定事情的真实性,杨洛书先让家人去“踩踩点”。杨洛书的女儿杨爱芳在地一大道转了一圈,果然发现有两家店铺在销售赝品年画,其中就包括黄某经营的工艺礼品店铺,所销售的赝品年画都打着“杨洛书”的旗号。黄某介绍说,年画价格从几十元到一百多元不等,带有“杨洛书”字样签名的要比不带签名的贵几十块钱。杨爱芳从两家店铺购买了几套赝品年画,又预订了几十套,说是过几天来取货。

见迟迟没人来取货,这两家店的店主着了急,便给杨爱芳打电话,问她什么时候来提货。跟店主约定好了取货时间,2011年10月9日上午,杨洛书带上自己的真品年画,联系了媒体和工商部门一起赶往地一大道。“有媒体跟着,省的他们抵赖。”杨洛书说。

  杨爱芳先去提货,潍城工商分局的执法人员着便装跟随其后,等提货后,执法人员当即进行检查。由于店家拒不承认所售年画为赝品,等在外边的杨洛书遂亲自去打假。面对杨洛书的现场指认,店员称自己并不知情。工商部门将现场查获的50本赝品年画册没收。

  记者探访

  正宗年画印制全靠手工

  3月20日下午,记者来到寒亭区寒亭街办西杨家埠村的杨洛书家,一进门就闻到一股浓重的墨香味。屋子里的架子上堆放着大大小小的木版,几名女工忙个不停,有的刷着木版,一页一页地翻着宣纸,有的则在订装。

  已经86岁的杨洛书看上去精神矍铄,他介绍说,杨家埠木版年画有着严格的印制流程,首先要雕刻木版,选用材质好的棠梨木或者梨木,先刻出线版再刻出色版。“刻版要求很高,手指得足够灵活才行,年轻的时候我刻了好多版,加上祖上传下来的,我这里大约有近3000块木版。”杨洛书说。

  杨洛书领着记者来到一个正在印线版的女工前说,祖宗传下来的方法就是套印,先在宣纸上印线版,就是用墨印出年画的黑白线条,然后才是印色版,就是一种色一种色地往上添加。他指着一个正在印红色版的女工说:“她这是上红色,就是只负责印红色,印完红色之后再由其他人印上绿色。像这张年画,一共有6种颜色,就得刷6遍版才可以印出一张来,印完后还得晾晒、订装。这样印出来的年画才是最正宗的。”

   “就这样不停歇地刷版,我一天才能刷3000多张,如果是6种色的年画,我一天也就能印成500张。”正在工作的女工对记者说:“我干了20年了,算是干的速度比较快的了,每天晚上肩膀疼得不行,那些人怎么能够用机器印年画,败坏杨家埠的声誉呢?”

  慕名前来观看杨家埠年画的东营市民蔡先生说:“我很喜欢杨家埠年画,这是潍坊的特色,家里也收藏了几本。如果真有用机器印制的假冒年画,那可是糟蹋了传统文化。”

真假杨家埠年画区别大

   “我在咱潍坊也有一定的名气,预料到我的作品会有人假冒,就赶紧换了包装和签名的方式。”杨洛书说。

  为了区分正品年画和赝品年画,杨洛书拿了两本年画向记者展示。两种年画的包装大小和颜色一致,但细看就会发现,赝品包装上杨洛书的头像戴着帽子,而正品则没有戴帽子。杨洛书告诉记者,从三年前开始,他就更换了自己的头像和签名方式。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同顺德画店外销的年画册上并没有杨洛书的签名,只有远道慕名而来的客人或者朋友前来拜访,杨洛书才会签上名字。“店里每天成百上千的卖画册,我已经80多岁了,怎么可能一一签名?所以往外发的画册上都没有我的签名,只配有荣誉证书。”杨洛书说,他现在给人签名时,采用融合天干地支、自己姓名及年龄的新形式,比如今年签“壬辰年洛书八十六岁”,前年则为“庚寅年洛书八十四岁”,如果自己不及时换包装和签名方式,市场上会有更多的仿品出现,令不少喜欢杨家埠年画的人上当。

  除此之外,记者注意到,赝品画册的纸张比正品纸张要厚不少,而且用手抖时响声很大,而正品同顺德年画使用的是宣纸,印制出来会有褶皱,用手抖动几乎没有声音。

  与赝品年画相比,正品年画的颜色要鲜亮很多。“刻出版后,要先描黑线,再套颜色,红、黄、绿、紫,每种颜色都要一张一张单点儿印,从明清时候到现在,印制方法一直都没有变。”杨洛书说。

  杨洛书

  坚持打假不光是为个人

  杨洛书认为,自己的名字和人像都已经注册了商标,这些店铺假借他的名义销售赝品年画,侵犯了他的商标权和著作权。更重要的是,不能让造假的人太狂妄,破坏了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传承。

  顶着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和国家非遗项目杨家埠年画代表性传承人的名号,杨洛书虔诚地维护着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古法印制工艺。潍坊因风筝和年画扬名国内外,杨家埠更是全国著名的年画之乡,在潍坊市场上出现了假年画,这让杨洛书接受不了,他整日整夜地思考这件事,去年冬天还因此病倒了。

   “我们杨家埠木版年画是祖传的,传到我这里已经是第19代,年画从来没有‘造假’一说,都是手工雕刻、印刷而来,单单在我这一代查出了假年画。”杨洛书说,出现假冒品不可避免,关键在于打假。

   “人家慕名到杨家埠来,想带点年画回去作纪念,结果竟是假货,这不是影响了咱潍坊的形象么!”杨洛书说,单靠他个人来打假力量太小了,“我希望媒体和执法人员都来帮助我维权,完全靠我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杨洛书说,通过媒体的宣传报道让造假者不敢造假,执法者依法查处违法者,会形成良好的维权氛围。

 生气耗神仍会打假到底

  自从在潍坊火车站广场地一大道打假之后,去年12月份,杨洛书在奎文区又发现新的出售假冒年画的门店。

  原来,早前有一位昌乐的客人拿着一本杨家埠木牌年画册来找他签名,杨洛书一看是假冒的,便问客人是从哪买的。客人说是从东风东街与鸢飞路交叉口的一家萝卜店买来的。后来,杨洛书给客人换了本正品拿回去收藏。

  2011年12月7日,杨洛书带着奎文工商分局执法人员来到东风东街与鸢飞路交叉口的萝卜店再次打假。当天工商执法人员对5家销售年画的店铺进行检查,查获涉嫌造假年画30多本。

   “我一定要打假到底,最近还在继续调查,现在市场上肯定还有假货,不是打这两次官司就能解决了的。我打假不是为我自己,而是为了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传承,保护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即使为了维权死了我也光荣。”说起自己维权的决心,这位已经86岁的老人仍旧铿锵有力。

  维权对这位古稀老人来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又生气又耗神,我今年已经86岁了,晚上为这事睡不着觉。”杨洛书说。

  被杨洛书告上法庭的工艺礼品店老板黄某称,他店里被查获的假冒年画是从杨洛书儿媳和孙子的店里买来的。有人以为杨洛书可能会因为亲情放弃打假,但他对记者说,自己打假的决心不会因此而动摇。

  被告律师

  三个焦点问题要解决

  记者试图联系被告黄某,但其代理律师山东昌潍大鹏律师事务所律师李金刚称,黄某父子已经全权委托他来处理这件事情,并委托他来负责接受媒体采访。李律师介绍,一审第一次开庭的焦点主要有:第一,原告是否享有著作权和商标权;第二,被告是否侵犯了原告的著作权和商标权;第三,原告主张的赔偿标准如何确定。

   “庭审时,原告杨洛书拿出了他的商标注册证和续展证书,证明了他的商标权是在有效期内的,这个我们没有争议,关键是原告是否享有著作权。”李律师解释道,原告在庭审的时候拿出了同顺德自行制作画册,证明原告创作了武财神、天宫赐福、荣华富贵、莲生贵子、十二生肖等5幅年画,但是却不能证明原告创作的时间和创作方式。“虽然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创作人自创作之日起享有著作权,不论是否发表,但是原告的证据却不能证明他的创作时间,也就不能证明被告的侵权行为是否发生在其创作之后。”李律师说。

  据李金刚律师介绍,原告在庭审时只拿出了一本假冒的木版年画来证明被告侵权,但是并不能证明这本假冒的木版年画就是被告店铺销售的,因为当时工商局一起查封了两家店铺的假冒木版年画,而查扣的假冒年画被混在了一起,原告所出示的假冒木版年画不能确定是哪家销售的。

  针对第二个庭审焦点,李律师介绍,黄某是第一次做木版年画销售生意,当时有人去黄某的店铺问是否出售同顺德的木版年画,因为他知道别的店铺有卖的,就去别人家的店里拿了2本卖出去了,看到有人买,黄某才打车去杨家埠进货。在出租车上的时候黄某就跟司机打听哪里能买到杨洛书的年画,出租车司机就说杨洛书的儿媳和孙子那里有卖的,就直接把黄某拉到杨洛书的大儿媳那里了。

  “后来我们也去杨洛书的大儿媳那里问过,她还记得潍坊火车站地一大道有个50多岁、走路有点拐的老头,也就是黄某来她这里拿过29本年画,我们也做了笔录,也有买货时她签字的收据。”李律师说:“虽然庭审时才得知杨洛书的大儿媳邢某早在三年前就跟丈夫离了婚,但是黄某有理由相信他买的木版年画是真的。因为当时邢某给他的名片上印的就是‘同顺德木版年画世袭二十一代传人杨某(杨洛书的孙子)’,而且黄某买的年画一本都没有卖出去就被工商部门全部查封了。”

  对于第三个庭审焦点,李金刚律师说,原告杨洛书虽然主张赔偿经济损失15万元,但是只能有证据证明案件诉讼费、律师代理费和维权实际支出等少数费用,并不能证明被告黄某的行为到底给他带来了多少经济损失。“黄某买的年画一本都没有卖出去,不可能给杨洛书带来过大的经济损失,这一点需要有相应的证据来证明。”李金刚律师说。

  原告律师

  对方侵权事实很明确

  针对庭审焦点,原告杨洛书的代理人山东海瑞达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志杰表示:“杨洛书持有年画的原版,当然享有著作权,这个无需证明,杨洛书不可能在出现假冒年画以后再去刻版。如果被告主张原告不享有侵权年画的著作权,那么真正的著作权人又是谁呢?被告能够找出真正的著作权人吗?再说,有的侵权年画上就印着杨洛书的名字。”

  对于如何证明被告侵权一事,王律师表示,庭审时出示的木版年画与工商局查封的其他年画是一样的,如果需要,可以请法院调取相关证据。王律师说:“赔偿标准一事更没有什么可以争议的了。因为根据《著作权法》规定,侵权损害赔偿有三种标准,一是具体造成多少损失就赔偿多少,二是依据侵权获利,侵权行为获得多少利润就赔偿多少,三是当数额无法确定时,可以申请50万以内的赔偿,由法官自由裁量。我们申请的赔偿完全在法律规定之内。”

  王律师说,他们只是希望保护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传承,保护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杨洛书孙媳

  不承认自家出售赝品

  3月22日上午,记者来到寒亭区杨家埠同顺年画风筝厂,见到了杨洛书的孙媳妇王某。王某表示,并不知道杨洛书维权这件事,并称她婆婆邢某带着孩子出去玩了,下午才回来,没办法联系。

  对于黄某手中持有的单据,王某说:“一天卖出去那么多,记不清楚是哪张单据了。单子谁不会写啊?上面有章吗?”记者询问同顺年画风筝厂出售的杨洛书的木版年画是否是真正作品?王某回答说:“如果是假的话,俺爷爷(指杨洛书)不就来找我了?要是假的,人家不就都回来找?”王某向记者表示,他们店里出售的杨洛书木版年画就是从杨洛书那边拿来的。

  而针对律师提出的“同顺德木版年画世袭二十一代传人杨某”名片一说,王某解释说,名片上印有的“同顺德年画世袭二十一代传人”是因为杨洛书是第十九代传人,她丈夫当然就是第二十一代传人,并且丈夫也学习过木版年画的制作。

  3月27日,本案将进行一审第二次开庭。(记者 周晓晴 陈旭)

image058.gif

联合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杨洛书

潍坊新闻网 2008-03-13 19:05:17

杨洛书字易元,山东潍坊寒亭区西杨家埠村人,他1927年农历12月1日,出生于年画世家,系第19代传人,同顺德画店的当代经营者.杨家埠是中国三大木版年画产地之一, 受祖传手艺的熏陶,自幼学习木版年画的制作,他悟性强,善于探索,博采众长,学中有创.18岁就熟练掌握朽稿、刻版和印刷等全部生产技术.特别是潜心研究刻版技艺,首创刀头具眼,指节灵通的刻版术而著称于世.经60多年的磨练,同顺德画店拥有各种画版3270余块,成为中国之最,他家常年有刻印专业人员10人左右,每年印制年画达23万张,其中宣纸的15万张,产品畅销国内外.所刻画版眉目清晰,线条挺拔,再加印刷精细.致使生产出年画成为艺术珍品.极有收藏价值.他素有中国年画王之美称.是当今年画界的一代宗师,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他是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会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鉴于在民间文化保护、传承和创作方面有突出贡献,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主要代表作品有:<

副编审 谭家正 撰稿


2005年9月17日,副委员长何鲁丽在北京华夏民俗文化园参观杨家埠木版年画


2001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为杨洛书颁发证书


2005年11月2日在被北京大使馆联合国大使授予杨洛书大师博士学位


1992年4月20日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到杨家埠视察,观看杨洛书刻画板


年轻时期的杨洛书


80岁高龄的杨洛书老人


 获得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称号


获得的证书




《四大名著》杨家埠木板年画


古老的年画刻版


 






image058.gif

杨家埠代表人物杨洛书80岁寿诞

潍坊新闻网 2008-01-09 09:30:13


潍坊新闻网1月9日讯 1月8日,是国际“民间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年画王”、中国三大木版年画产地之一杨家埠代表人物杨洛书的80岁寿诞。

8日早上,潍坊出租车“雷锋车队”的5辆出租车赶到杨洛书老人家中,除了为老人祝寿外,无偿为老人提供当天用车;嘉盛蛋糕店专门为杨洛书老人制作了一个特大蛋糕;勿忘我鲜花店专门给老人送来了鲜花;各媒体记者免费为老人拍摄庆寿照片。东方新世纪乐园戴日栋经理,还为杨洛书老人赋诗一首:“北海木刻史悠远,独具风采展示间。纷至沓来杨家埠,先睹不畏越千山。传统年画艺精湛,八十老人亦承传。痴心弘扬祖文化,神州皆碑杨翁仙。”

面对纷纷赶来的祝寿者,杨洛书老人非常高兴也非常感动。他对大家说,这个生日他过得特别快乐,大家的爱心让他感觉到又增加了新动力,今后他还要一如既往,竭尽全力,继续为中国木版年画事业不停地“战斗”下去。记者 高振庆 摄影报道


师父王绪德莅临潍坊国华核雕木雕艺术馆指导教学_看图王(1).png


杨伯达的第十九代传人杨洛书:因画而生(图)

添加日期来源:光明日报

  2007年6月9日,中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国家文化部公布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这其中,就有来自山东潍坊的八旬老人杨洛书。此前的6月3日,他刚刚获得“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命名。作为久负盛名的中国“木版年画王”,老人的生命和年画紧紧连在一起,翻开他的回忆,我们看到的,全是关于年画的故事……

image092.jpg

  “年画就是我的命啊”

  1927年12月24日,杨洛书出生在我国三大年画之乡之一——山东杨家埠的年画世家“同顺德”画店,系始祖杨伯达的第十九代传人。“我出生时,还是年画畅销,画业兴隆。没想到第二年,就发生了一件天大的事,土匪把我‘绑票’,父母倾其所有,用3600块现大洋将我赎回,由此家境跌落。当时有人曾送我一句话,今天因‘画’遭灾,日后因‘画’而盛,命中有画啊。”

image093.jpg

  果然,杨洛书耳濡目染,从小就迷上了年画艺术。他说:“年画是我的立身之本、立命之本啊!”他七岁开始摸刻刀,十四五岁时就跟父亲杨盛德学印年画,十七岁正式进作坊,从此几十年刀耕不辍。杨老伸出手让我们看,这是怎样一双手啊!右手的五个手指中有三个不能伸直,常年定格在握刀的状态,指节肿胀,鼓着一个个大包,一按,又酸又痛。他说,如果不握刻刀,那只手就是一只废手!可是一旦握上刻刀,这只手又成了天底下最完美的手,刻刀在他手上灵动飞舞,展现出艺术的魅力。

  由于常年伏案刀刻,杨洛书的躯体已严重变形,左右肩膀一高一低,前胸像小山包一样高高凸起。他还患了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和胃病,现在1.70米的身子累得仅剩下40公斤重。

image094.jpg

  年画作品:门神秦琼

  杨洛书是幸福的,因为他不仅从事了自己终生挚爱的年画艺术,而且有一个相濡以沫的老伴。杨洛书与老伴刘兰英年轻时一见钟情,几十年一直情投意合。老伴身材高大,健壮勤快,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家里田里拾掇得停停当当,腾出时间让杨老专心作画。她不仅是杨洛书的“贤内助”,更是他艺术上的好帮手。杨老的许多作品都是由老伴描绘画样,他再刻版印制。老伴还经常给他的作品提意见,使画作更加完美。

  让杨老最难过的是,8年前刘兰英突患脑溢血,从此瘫痪在床,完全靠人伺候。为了照顾老伴,杨洛书将工作室搬到了老伴的病床前。后来,老伴脑溢血复发,虽经抢救活了下来,但已完全成了植物人。杨洛书边照顾老伴,边见缝插针创作年画,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

  杨洛书“舍身护年画”的故事更是动人。“文革”期间“破四旧”,村子里不少画版被毁坏。他冒着危险把150余块明清时代的画版用塑料纸细心包好,埋在猪圈里,再在上面盖了厚厚的粪土。现在,他珍藏着明清以来的1000多块画版,几乎囊括了杨家埠现存的所有年画样版。

image095.jpg

  一双变形却灵巧的手

  “年画的魂是真、新、巧”

  交谈中,杨老指着墙上的一幅《金玉满堂》年画让我们欣赏:一个胖娃娃,身处莲花中,眉开眼笑,活灵活现。他说,这种构图生动而夸张,刀法粗犷而浑朴,本意就是求一个“真”字。“真、新、巧,就是年画的‘魂’。”他还介绍说,杨家埠、杨柳青、桃花坞三地的年画,有共同点,但同中有异:杨柳青精致富丽,桃花坞潇洒生动,而杨家埠华而不滞,活而不简,具有独特、成熟的艺术韵味。

  杨老从小喜欢《西游记》,因此他在雕刻《西游记》88套年画中打破了杨家埠木版年画以单一人物造型为主的传统模式,着重反映唐僧师徒取经途中的磨难故事,每个画面都有五至八个人物,以山川、河流、风云、草木作背景,并配以20字至50字的说明。就这样,刻版440块,累计雕刻了三四千个人物、近5000字的蝇头小楷,杨洛书终于完成了《西游记》的雕刻。

image096.jpg

年画作品

  为了求真、求新、求巧,杨洛书经过几十年的伏案磨练,创造了“刀头具眼、指节灵通”的刻版术,并逐渐形成了造型夸张、构图饱满、想象自由、色彩鲜艳、古拙质朴的雕刻风格。他将年画制作工艺分作“四程”:一是朽稿画样,二是雕刻木版,三是手工印刷,四是烘货点胭。杨老细细道来:“朽稿画样又叫起稿、画稿,经过立意、选材、构图、描绘几个过程,再用毛边纸画一个线稿,以便落版雕刻,这叫画样。雕刻木版主要工具是刻刀、立刀、挖刀、打刀、圆刀,还有锯、刨、铲、刷子等。所用的版材必须是棠梨子木和梨木。刻版得先刻线版,刻出复印几张,做雕刻色版的底样,分色后再刻色版,这叫台子版。”

  杨家埠年画的刀味十足,线条简练挺拔,绝不失真。在杨老雕刻的《梁山好汉》中,关胜那密长胡须、烁烁眼神,令人叹为观止。至于传统年画《四美图》中绣花女服饰上的线条,更是细如游丝,令人叫绝。在颜色的运用上,杨家埠年画十分讲究,多用大红、桃红、黄、蓝、绿、紫、黑等鲜明的颜色,其中又以红为基本色调。

  “手工印刷要用案子、把子、尚子这些家什,有红、黄、绿、玫瑰精、品紫、烟子几种颜料,用油光纸、单胶纸、宣纸、毛边纸,我这里基本上一直用的是宣纸,求的是那种味道。印画有夹纸、印线版、印色版、裁割和晾画几道工序。印画也有口诀:‘干巴巴,密乎乎,四外不沾是好的。’”杨老继续介绍说,“最后就是烘货点胭了。要用色盘、画笔、裱版、挣子、糊刷、排笔。画种不同要求也不同,粗货只烘脸,细货要上挣子,画脸、画衣服背景、下墙、剪边、装天地杆儿。”

  杨老笑着告诉了我们一个“秘密”:就连杨家埠年画的命名都是很有讲究的,不吉利的字眼儿绝不出现。比如《庆顶珠》其实就是《打渔杀家》,《七子八婿》其实就是《打金枝》。

  作为百年老店“同顺德”的传人,杨洛书拥有10余个鲜为人知的中国之最,他刻制的我国唯一一套木刻《历代帝王全图》,印出的宣纸就达1尺之厚。而杨家埠现在使用的年画画版三分之二出自杨洛书之手。他没有别的奢望,只希望在有生之年,将杨家埠年画史上所有画版全部刻齐,那将是一大笔丰厚的文化财富。

image097.jpg

年画作品

  “让后人知道中国有个杨家埠年画”

  随着各种艺术形式的出现,年画这门古老艺术,也在经受着严峻的考验。春江水暖鸭先知,杨洛书以一位民间艺术家的敏锐头脑、犀利目光,最早觉察到这种变化,也最早探索着突破的途径。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出现“挂历热”,杨洛书便于1982年首创了第一批“木版年画挂历”,畅销省内外,引起不小的轰动,这是他面向市场,改革年画所走出的坚实一步。

  在杨家埠我们发现,村里十字路口处有一块牌子:“杨洛书年画由此向南”,在这里,还没有人如此醒目地挑起自己的名号。我们还看到,有两家画店和风筝店门口都有一块醒目的广告牌“杨洛书年画”,上面特别注明“百年老店”。不难看出,他有强烈的现代经济意识和品牌意识,善于扩大影响面,为的是更好地传承木版年画。

  据杨老讲,他接待过无数外宾,其中就有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莫尼克公主。1992年4月第9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期间,国家领导人李瑞环在当时山东省委书记姜春云的陪同下来杨家埠村视察,特地观看了杨洛书的年画刻版表演。1996年12月,他还把年画木版搬上了中央电视台的《综艺大观》。

  杨洛书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在有生之年刻完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系列版画,给先人一个交代,让后人有个念想,使更多的人知道中国有个杨家埠版画。”为此,八旬老人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

  “梁山好汉”一直是木版年画的传统题材,但宋江、武松等几个人物造型居多。多年来,杨老一直渴望将“梁山一百单八将”全部雕刻出来,为此,他做了长期的准备工作。1995年,杨老和儿子一起专门到梁山遗址进行了5天的实地考察,搜集了一大堆材料,结果累得到家就病倒了。稍有好转,他便开始了“一百单八将”的创作,数易其稿,最后终于敲定全部样稿。1996年,他耗资25000元,购买了一卡车棠梨子木,开始了《水浒》“梁山好汉全图”的刻制。这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每刻一幅年画,一般需要刻5块画版、一块线版以及套红、黄、绿、紫的4块色版,仅“梁山一百单八将”就要刻540块版。经过一年多的精心制作,《水浒》“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在香港回归前夕结集问世,成为迎接香港回归的一份厚礼。

  后来,杨洛书还带着新作出访日本。他和儿子在“中国杨家埠年画展”上进行了刻版、印制年画表演,结果大受欢迎,不但带去的样品被抢购一空,还被当地媒体誉为“中国年画王”。在日本画馆,他看到了杨家埠早期的一些年画,便拍摄下来带回家乡,他要重新制版,把它们再现出来。后来几年,他连续制作了《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故事画版,在晚年完成了自己由“画匠”到“大师”的攀登过程。2000年,他又开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先河,为自己的作品注册了“同顺德”、“同顺堂”商标,使作品版权有了法律保护。

  1993年,杨老将自己珍藏几十年的一块刻于500余年前的方贡笺木年画画版连同50块明清画版,无偿捐献给了中国历史博物馆(现归国家博物馆)。经专家考证,这块刻于弘治二年(1489年)的年画画版,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质年画画版之一,可谓无价之宝。

  杨老不但到国内国际去宣传杨家埠年画,还收了一个“洋徒弟”——日本姑娘内山直子。直子原本在北京中央民族学院留学,后来,为了学刻年画,竟转学到山东大学,一边上课,一边跑到潍坊学年画。直子聪明而勤奋,杨老见她是块好料,就精心教她。村里有人问:“你收了个日本徒弟,赚了不少钱吧?”杨老理直气壮地说:“俺没收直子一分钱,俺图的是什么?就是让外国人了解咱杨家埠年画,了解咱杨家埠人。”

  2002年3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来到杨家埠村,亲自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签发的《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荣誉证书颁发给杨洛书。老人激动地说:“这是俺们民间艺人的最高荣誉,全国一共才17位呢!这也是俺杨家埠村、俺杨家埠木版年画的最高荣誉,俺这一辈子也知足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