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在册人才 > 别世杰
    

基本信息

别世杰

性别:男

年龄:79 岁

技术职称:

荣誉职称: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 省级传承人

从艺品类:高密半印半画年画,高密扑灰年画

从艺年限:72年

单位及职务:老泉斋书画社

所属地区:高密市

师承:

徒弟:12人

浏览次数:10491

个人简介

别世杰,1945年生,高密市密水街道薛家村人,专业从事扑灰及半印半画年画60多年,现仍在高密市文化市场开设的“老泉斋书画社”继续从艺。他荣获了省市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高密半印半画年画代表性传承人、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山东省民间手工艺制作大师、山东省农村优秀文化人才、潍坊市民间艺术大师、高密市文化艺术人才等称号,是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会员、青州孝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理事。

别世杰出生在年画世家,自7岁起就耳濡目染,帮家里长辈们打下手,15岁起专业从事年画创作,60多年的实践,对其年画及其创作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特殊的感情。为半印半画年画的内容和形式做了创造性的改进,作品深受广大爱好者喜爱。半印半画年画就是扑灰年画,但其制作技艺比扑灰年画要复杂,多了刻板、印稿两道工序,除画工和上色技艺,还要刻板、印稿。传承和发展这种半印半画技艺有利于促进扑灰年画的批量制作,提高从艺效能。别世杰就是高密为数不多的利用半印半画技艺制作扑灰年画的传承人。

代表作有《金沙滩》、《二十四孝》、《事事如意》、《周瑜打黄盖》、《黄鹤楼》、《武财神》、《文财神》、《家堂》、《麒麟送子》、《狮童进宝》、《莲年有余》等,其作品多次参展获奖,潍坊日报、潍坊晚报、半岛都市报等曾多次报道。

别世杰从事年画创作一辈子,对其技艺极为喜爱,他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让这门老手艺传承下去,他对于爱好的年轻人,都是竭尽所能帮助,不收取任何费用,只想能多为年画的发展尽一份力。几十年来,他一直坚守着这门老技艺,为半印半画年画的创新、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也获得了应有的荣誉、尊敬和爱戴。


高密半印半画年画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在清嘉庆、道光年间高密人融汇天津杨柳青年画与高密当地的扑灰年画,形成了半印半画年画。高密半印半画年画是以刻版印线稿、再进行手工填绘的一种民间画种。所刻线版大多沿用扑灰年画原手描图样刻成,取代了扑灰年画当中的“扑灰”、“勾线”等工序,填绘与扑灰年画的画法大同小异,它摆脱了纯手工绘制的约束,大大提高了年画的生产效率。

 高密半印半画年画在艺术特征上有独到之处:造型上追求尽善尽美,画面人物完整;画中有意,多用隐喻象征手法,如用飞舞的蝙蝠隐喻“福在眼前”;主要人物突出,次要人物较小,在画面上大小对比强烈。其创作题材广泛,多用隐喻象征手法,不仅表现日常生活的人和事,而且包括了神像类、戏曲人物类、人物传说类、山鸟花卉类等多种题材。

高密半印半画取材于民风、民俗的社会生活,大致分为五类:一是神祗类;二是美人、孩子类;三是戏曲人物类;四是人物传统类,以历史人物文学典故为体材;五是山水、花卉类,以牡丹喻富贵,莲君子。荷花鲤鱼喻年年有鱼等。高密半印半画的关键在于刻线板,好的线板看上去刻工精细,线条疏密相宜,刚中有条,由线简化了纯手绘制年画的难度,从而拓宽了作品的题材面,其表现技艺和生产数量,是手绘年画难以企及的。


荣誉证书

  2008年4月,高密市委市政府授予“文化艺术人才”称号。

  2010年9月,山东省旅游局授予“山东省民间手工艺制作大师”称号。

  2011年3月,山东省文化厅授予“山东省农村优秀文化人才”称号。

  2011年10月,由山东省文化厅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高密半印半画年画代表性传承人。

  2012年4月,被授予“潍坊市民间艺术大师”称号。

  2014年10月,被评为第四届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

2016年4月由潍坊市轻工行业办公室、潍坊市工艺美术协会等部门授予“潍坊工艺美术半印半画界领军人物”称号。


奖励证书

  2009年8月扑灰年画《泰山和合送福人间》在山东省国际大众艺术节-齐鲁民间文化艺术博览会上获金奖。

  2009年10月扑灰年画《事事如意》获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乡土奖”银奖。

  2009年10月扑灰年画《芙蓉莲余》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收藏。

  2010年10月作品《金沙滩》在第三届山东国际大众艺术节-首届山东手工艺制作大赛中荣获三等奖。

  2010年《踢毽子》、《二十四孝》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收藏。

  2011年3月作品《二十四孝图》在中国(潍坊)第四届文展会民间艺术展获银奖。

  2012年6月作品《金沙滩》在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发表70周年山东省农民书画美术精品展中荣获金奖。

  2012年6月扑灰年画《踢毽子》在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发表70周年山东省农民书画美术精品展中荣获银奖。

  2012年10月《二十四孝》获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乡土奖”银奖。

  2013年4月《国粹大戏到俺村》获山东省民俗文化博览会银奖。

  2013年9月在全省农民书画美术作品展中《门神》获金奖、《芙蓉有余》获银奖。

  2014年9月《孔子像》在全省农民书画展中获金奖。

  2014年9月《一山一水一圣人》在“中国梦·田园情-沂蒙乡韵”农民书画展获金奖。

  2014年10月《二十四孝》获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乡土奖”金奖。

2016年4月半印半画年画《门神》在第九届中国(潍坊)风筝产品博览会暨第四届潍坊工艺美术节获奖。

2017年4月扑灰年画《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在第五届潍坊工艺美术节暨风筝博览会获得金奖。

主要代表作

《周瑜打黄盖》、《黄鹤楼》、《二十四孝》、《武财神》《文财神》、《家堂》、《麒麟送子》、《事事如意》、《狮童进宝》、《莲年有余》等作品。

个人图片

主要作品

《武财神》 140cm×70cm

《国萃大戏到俺村》 150cm×75cm

《富贵有余》 70cm×40CM

《福寿双全》120cm×70cm

《周瑜打黄盖》  50cm×100cm          《黄鹤楼》50cm×100cm

《富贵寿考》                     《踏雪寻梅》

《五子献寿》                      《母子夺魁》


《百寿图》 100 cm×75cm         《麒麟送子》 100cm×50cm

《进宝图》100 cm×50cm            《接福纳祥》100 cm×50cm

《莲年有余》 70cm×40CM

《母子图》  50cm×100cm

《二十四孝图》

                 《周仓》140*70cm


媒体报道

2018 | 朱永平视觉---摄影作品(第十三期)别世杰---半印半画年画传承人

高密市广播电视台 2018-07-12   



1.jpg

2.webp_副本.jpg

 

1.webp.jpg


别世杰—半印半画年画传承人

摄影、文字/朱永平

提起半印半画年画,在行的人并不陌生。它是高密市民间艺术绘画中一种稀少的画种,它起源于清朝康熙初年高密市姜庄镇东老屯村,有着几百年沧桑史,其作品反映了人们喜、怒、哀、乐的民俗风格。

半印半画年画,既是一半印一半画的年画。先用木板刻出图案,印出线稿,再在线稿上手绘涂色完成,营造出特有的艺术风格,整个制作过程比较复杂。

据了解:半印半画年画这一传统艺术制作绘画手法,这在胶东半岛、乃至山东省境内也是屈指可数的,目前只有高密市别世杰等几位艺人坚守、传承着这一技法。


2.webp.jpg

3.webp.jpg

4.webp.jpg

5.webp.jpg

以上四幅为门神画像,有着浓厚的历史韵味,是别世杰“半印半画年画”成功代表作品之一。

6.webp.jpg

最近,本人慕名采访了高密市民间艺术绘画大师、半印半画年画传承人—别世杰,并用相机拍摄了他部分代表作,与大家品读欣赏。

7.webp.jpg

8.webp.jpg

这天,风和日丽,通过细心打听,我在高密市半印半画年画传习所,找到了这位民间绘画艺术大师别世杰,他当时正在伏案绘画,见面的第一次给我的印象是:身着一副乡村农夫着装,朴实厚道脸上爬满了皱纹,话语不多,只会微笑,谁知道他已是到古稀之年的人了,今年七十有四,当时我在想,古稀之年是享福之年,然而他仍在有限之年,挥笔不停,辛勤耕耘着,见此情此景,令我敬佩不已。特别是,在这间不足百平方米他的工作室里,他作画的工作台旁,放满了刚印制出的半印半画年画木刻线稿,北墙上挂满了一幅幅出自他手的民间绘画艺术作品,有扑灰年画,更有半印半画年画,件件作品古朴可亲,民间艺术底蕴厚实,可想,件件作品可亲可点的同时,谁又知道它的背后也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9.webp.jpg

不经风雨,怎见彩虹。我俩在闲聊里得知,这位民间艺术绘画大师、半印半画年画传承人别世杰他一生坎坷,几十年来搏风击雨一路走来。小时候家庭贫寒,以种地为生;年轻时为了生计,他闯过东北,挖过矿,烧过炭,伐过木,就是在这种艰苦的环境里,由于从小受爷爷、父亲绘画的影响,便产生学画的萌芽,坚持白天干活,晚上在煤油灯下作画,几年后的努力,加之父亲的点拨,绘画水平日益提高,逢年过节可为亲朋好友作画,装饰门面,作品也可拿出门了,换取油盐柴米,在当地也小有名气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励志把绘画作为求生一门手艺。至此,开始他走出家门,为左右令居画家堂,为有钱人家客厅画壁画、挂画,到几十里外的庙里画神像、壁画等,以增加家庭生活补贴,家庭的日子逐渐好了起来,环境营造了他的仕途,学绘画的信心也十足了。

在绘画这条崎岖坎坷的道路上,别世杰又是个永不满足,多才多艺的人。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绘画才艺已经很高的他,又开始静心研究起装裱修复这门绘画姊妹艺术,在他的心理认为:为了更好地生存,就得奋斗,就得多学几手,艺高多才不压身呀。特别是,在那个年代里,他细心观察到一些人,家里客厅里一些有历史年月的字画,就因破旧、损坏而当引火柴烧毁、遗弃,让人看了十分痛心疾首。对此,他下决心拜师求艺,潜心研究装裱修复。时光匆匆,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旧画修复这门绝活手艺,被誉为胶东半岛第一人,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如今,上门求助修复字画的人络绎不绝,为社会上挽救了一大批破旧的,有价值的名人字画。

10.webp.jpg

11.webp.jpg

12.webp.jpg

别世杰有四儿一女,现在个个都已成家立业了。小儿子别金泉是他的传承人,现已独立门户了,在高密市农贸市场开了一处“老泉斋”画社,主要营业项目是装裱修复,扑灰年画和半印半画年画。这几年,别世杰常去小儿子画社,“关注”他们的生活,传授技法手艺。小儿子和儿媳妇也很孝顺他们老两口,坚守、传承着父亲的手艺和牢记老人教诲,坚持做到诚实做人,诚信为本。小夫妻俩也很争气,去年小两口接了一个裱装字画急活,用了两天两夜时间突击完成了为高密市文联装裱布展用的字画70余幅,不但受到同行的刮目相看,而且得到了当地领导高度好评。

13.webp.jpg

“别世杰不但是扑灰年画画的好,装裱修复一技之长,尤其是出自他手的半印半画年画更是胶东一绝,令人高看一眼”。高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主任王金孝如是说。“别世杰个人修养好,才艺过人,而且诚信为本,乐意助人,在高密市民间艺术圈里,是一位“德艺双馨”口碑极佳的老艺人”。

14.webp.jpg


大家有口皆碑对他的评价,是对他真实的写照,然而他很低调,从不自傲,他常说,要学好画,先要学会做人。这是他生活处事的标准,更是潜心绘画的准则。



“人这辈子在世上活着,要做点有益的事,要有情义有担当”,别世杰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半印半画年画是高密市优秀的民艺资源,但在民间一段时间里流传一句俗话“半印半画年画是个好汉子难学会的,赖汉子干不了的手艺”。这门手艺制作工艺流程复杂,既要掌握高超的木刻工艺,又要具备一定的绘画才能,致使有许多艺人放弃这门工艺制作。然而别世杰他是个要好、要强的人,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就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半印半画年画上,他四处学习木刻技术,又从东北购买了大量优质木材,潜心钻研木刻各种手法,几次去天津杨柳青画社,潍坊杨家埠木板年画社学习木刻技法。功夫不负有心人,前后用了不到六年时间,攻克了一道道难题,掌握了这门手艺。春种秋收,现在出自他手半印半画年画一件件作品已有着很高观赏、收藏价值,这几年外地慕名前来向他求购“半印半画年画”的收藏爱好者也络绎不绝。

我的一位好友周立新,在高密市电视台工作多年,他说:他曾经几次采访过别世杰制作的半印半画年画流程,他的作品线条简洁单纯,酣畅挥洒,绝无娇柔造作之态,笔法写意之神,形象唯求神似,有着淳厚的乡情,古朴的艺术,充溢着浪漫主义情调。

有志者,事竟成。别世杰五十多年执着在民间绘画这个领域里传承、探索、创新,赢得到了社会的好评,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他被授予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会员,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半印半画”年画代表性传承人,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山东省民间工艺制作大师,潍坊市民间艺术大师,潍坊市民间艺术名家,高密市文化艺术人才,高密市文艺工作先进个人称号。本人作品多次参展并获国家级、省市级金银大奖。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祝愿别世杰这位民间绘画艺人、半印半画年画传承人,晚年宝刀不老,传承、创作出更多有文化价值的半印半画年画和扑灰年画,为高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做出新贡献。


16.webp.jpg

2014年他的作品《一山一水一圣人》在中国田园情—沂蒙乡韵“农民书画展中获金奖”

17.webp.jpg

18.webp.jpg

19.webp.jpg

20.webp.jpg

这四联扑灰年画是他的代表作,即《羲之爱鹅》,《敦颐爱莲》,《渊明爱菊》,《浩然爱梅》被高密市非遗馆收藏。

21.webp.jpg

22.webp.jpg

23.webp.jpg

24.webp.jpg

25.webp.jpg

26.webp.jpg

27.webp.jpg

28.webp.jpg

29.webp.jpg

30.webp.jpg

31.webp.jpg

以上是别世杰部分扑灰年画和半印半画年画代表作,全部被高密市非遗馆收藏。

32.webp.jpg

640.webp.jpg




半岛新闻

高密"画医"妙手修复书画 找回时间残缺(组图)

2015-01-23 10:31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别金泉把古书画中画笔残缺的地方补上。

别金泉正在用手慢慢对接残片。

书画修复后需要糊上一层"命纸"保护字画。

师父王绪德莅临潍坊国华核雕木雕艺术馆指导教学_看图王.png

别世杰和儿子别金泉。

开栏语
  高密是中国传统民俗的宝库之一,不仅保留着扑灰年画、剪纸等著名的“四宝”,还有其他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正被人们不断发掘保护。近日,在潍坊市公布的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中,山东省高密市大禹的传说、九五拳、高密石雕、黑陶烧制技艺、字画装裱修复技艺、金蟾膏制作技艺6个项目入选。今天,本报记者就带您走近这些非遗项目,感受传统民俗里的文化气息。
  高密作为一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孕育了自己独特灿烂的文化,民艺“四宝”蜚声中外,人文“三贤”百年传诵。古书画的揭裱与修复,折射出高密所孕育的独特文化和其丰厚的人文底蕴。在高密一个书画装裱店,平凡的七旬老人别世杰和他39岁的儿子别金泉有一手不平凡的修复古书画技艺,人称高密“画医”,技术精湛,如同“妙手回春”。
  难得闲
  一生执著坚守传统技艺

  别世杰,一位年近七旬的扑灰年画传承人,一辈子坚守传统的扑灰年画技艺,他创作出的原汁原味的扑灰年画作品被很多藏友收藏。他还有一门绝技,字画装裱修复技艺,他同样也坚守了一辈子,其精湛的技术为省内书画圈所熟知。
  1月21日,本报记者来到了位于密水商场的“老泉斋”,见到了朴素着装的别世杰。他拿出了一张破旧不堪的年画,纸张已经泛黄,边角破碎凋零。“这张年画是一张扑灰样稿,比我的年龄还要大,估计是明末清初的作品,这就是高密扑灰年画发端于明末清初的证据。”别世杰说,今年的红高粱文化节上展览的老扑灰年画就是他和他儿子一起修复的,忙了大半年,很少有时间休息,是高密市政府从东北收购而来,上百幅老扑灰年画在他们的手下再次恢复了生命力,也让世人再次看到了老扑灰年画的模样。
  难度高
  精工细活如做外科手术

  修复古旧字画,是一项费神的精细活,难度较高,也是一门复杂的技艺。修复人员既要有全面的知识,还要有丰富的修复经验,其精细、缜密的程度,无异于医生做复杂的外科手术,要全神贯注,不容疏忽大意,致力于毫芒之间,心细如发,精工细作。同样,修复人员对霉烂蠹蚀的古旧书画可以“妙手回春”,起到“书画郎中”的作用。
  因此,修复人员被誉为“画医”,是古旧字画的保护神,是民族文化的弘扬者。正由于有了装裱修复工艺,高密历代书画珍品才得以保藏久远。“传统的装裱技艺需要很多步骤,每一步骤都需要手工,上面要刷浆糊,还要盖上一层‘命纸’等,耗时费力,但是能更好地保护字画,而且将来如果坏了,修复起来也很方便,机器装裱就达不到这种程度。”别世杰说。
  难忘怀
  儿子接班,传承古老手艺

  古旧破损书画的装裱和修复,步骤纷繁复杂,而别世杰年龄已近7旬,没有足够的体力和精力继续工作,但每年仍有很多各地的朋友拿来古字画需要修复,他就把这些活儿都交给了自己的儿子别金泉,如今39岁的别金泉已经跟着自己的父亲学艺20年,从高中一毕业就扎进了这门手艺里,如今已成为别世杰的接班人,将来也很有机会成为这项非遗的传承人。由于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别金泉悉心地掌握了传统字画的修复装裱技艺,且练就了一手好工笔,创作了很多精美的工笔画。
  为了展示修复技艺,别金泉将他父亲拿出的那张老扑灰年画样稿进行了演示。他先在桌面上喷上了一层水,接着将一层薄塑料抚平铺上,然后将破损的年画翻盖在上面,毛笔沾水抚平褶皱的地方。“水是修复古字画重要的部分,如果没有水,老字画一扯就破。”别金泉说。
  难言苦
  12道工序,不容一丝差错

  用水抚平只是修复的开始,还有十多项步骤需要进行。别金泉说,电视台记者帮忙一共整理了12道工序,包括整治画心、闷润画心、洗画心、揭心、修补、染色配纸、上浆托心、网纸矾心、处理污迹、纸张去酸、接笔、装裱。“每一步骤都需要细心,不容出错,否则就破坏了作品。”别金泉说,坚持自己喜欢的事业,难言苦和累。
  别金泉平时除新字画的装裱外,剩余的时间几乎都交给了古字画修复。“修复一幅破损严重的好作品,短则一个周,长则一个月,需要投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别金泉说,看见一幅作品再次完整地呈现出来,心里感觉很有成就感。
  记者孙永健 马菲菲 单小东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张珍珍] 



别世杰先生将孝文化融入年画创作酿和谐

2013-1-17 11:42:56 高密信息港

别世杰先生指导学生作画上色。

别世杰先生指导学生作画上色。

  半印半画作为扑灰年画的姊妹艺术,与扑灰年画有着相当的艺术价值,是与中国古代版画一脉相承的。2012年9月,记者有幸针对半印半画的历史和发展采访了别世杰先生,作为高密市半印半画唯一的一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 ,年近70岁的他一直为半印半画的传承与发展默默地努力着。1月15日,记者再次来到别世杰先生的年画工作室对其当下的艺术创作重心进行了交流。

  不图名利,免费传艺

  犹如第一次来到别世杰先生的工作室感觉一样,别先生的工作室古香古韵,充满了传统文化艺术的味道。现年59岁的李先生正在别世杰先生家中作画练习,“很多好友都来我这里交流作画心得,相互学习。”别世杰先生告诉记者,由于政府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市民对传统年画感兴趣了,出于对半印半画技艺的传承负责,现在有7名学生在别世杰先生这里免费学艺,别世杰先生毫无私心地将自己的作画技巧分享给学生们。

  今年24岁的王先生在一家药店工作,已经跟随别先生学习作画2年了,一有空闲时间,他就会来到工作室学习年画创作。“我们都是慕名而来,别老师是传承人,除了作画水平高超,人也谦虚和蔼,非常无私地传授技艺,我们从心里面敬重他。”据了解,跟随别老师作画的学生有男有女,都是利用业余时间到别先生这里学习。“每个人的底子不一样,根据他们个人的绘画基础不同,我给他们讲得也不一样。起初,有绘画基础的学生不太适应民俗创作,因为扑灰年画的颜色基本上都是大红大绿的,现代与传统的审美观念不同,因此有一定的差距。”别先生告诉记者,传统的民间艺术都比较夸张,以年轻人的审美观念往往不是很好接受。

  在传统与现代间摸索创新

  别先生告诉记者,对于扑灰年画和半印半画的创作,他经常到外省与当地的艺人交流。在山西,有些半印半画的创作色彩亮丽,人物形象也卡通化了,让人感觉很新鲜。“年画创作的主流是按照传统,不能离开主线。当下,对于传统的扑灰年画,年轻人接受不了,但是脱离了传统,专家不认可。其实说到底,传统的为什么能传承下来,就是因为有的东西必须是不能变的。”别先生告诉记者,在传统与现代两者之间,年画艺人们都在摸索和创新。

  《二十四孝》受客商青睐

  “我现在的工作重心就是创作传统的半印半画年画,将孝文化融入半印半画创作,首推《二十四孝》。"百善孝为先",这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家庭作为社会的一个细胞,家庭和睦,这个社会才会和睦。孝子是不会作乱的,只要你感恩父母,想想你父母怎样含辛茹苦地将你养大,你还会忍心犯罪而不顾父母的死活吗?”别先生告诉记者,《二十四孝》是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 ,从这24个故事当中去学会感恩。

  据了解,传统的《二十四孝》是通过模板印好线稿之后,再进行上色加工,最快需要半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因此《二十四孝》的艺术性和收藏价值更高。“为人父母的都盼着儿女孝顺,传统文化要传承就得从自身做起。通过年画创作,为社会营造一个良好氛围,何乐而不为呢。”别先生告诉记者,现在《二十四孝》很抢手,主要是因为人们愿意让儿孙感受最为正宗的传统文化教育,很多来自中国台湾的客商都青睐于传统的《二十四孝》。


年味渐浓,高密市场扑灰年画俏起来(图) 

2013-1-14 9:29:23

  别先生创作的作品小样《武财神》。

  “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高密扑灰年画美轮美奂,巧夺天工,已然成为中国民间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年俗文化的形象反映,扑灰年画寄托了老百姓企盼来年风调雨顺、家宅安泰、驱灾辟邪的美好生活愿望。春节将至,在高密市的市集上 、店铺里,年画的定制与买卖蔚然成风,让人嗅到了越来越浓的年味。

  年画热卖,家堂、族影要预订

  1月12日下午,记者走访了高密市几家扑灰年画的店铺发现,随着春节临近,不少扑灰年画的艺人都分外忙碌,在自己的店铺里描的描,画的画,或起稿,或上色,赶制着手中的一幅幅年画。“这些扑灰年画、半印半画都是客户们提前两三个月就预订好的,我们要赶在春节前交货。正在给一幅内容为文财神的年画上色,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别世杰先生告诉记者,一踏入腊月的门槛,很多扑灰年画艺人都和他一样起早贪黑忙着赶“订单”。“前些年,扑灰年画的订单非常少。但是近几年,随着政府的大力扶持与宣传,加之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扑灰年画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欢迎。”别先生一边画一边说道,现在收到的订单一般都是客户家族里祭祖用的家堂、族影、文武财神等,由于其尺寸较大,画起来比较费时,所以要提前预订,以免耽误使用。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由于扑灰年画的内容多喜庆祥和,因此常用于民俗节日,以寄托人们对风调雨顺、农事丰收、家宅安泰、人马平安等祈福迎接、驱灾辟邪的愿望,所以每年春节前,都是扑灰年画的销售旺季。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许多市民的家中早已不再悬挂年画了,但是在高密乡间,家家户户按照旧俗,依旧要在除夕请财神、供家堂,以盼望着祖宗及过世先人们神灵齐聚家堂中,享用后人烟火供养并降下福祇 ,以保佑新年财源广进,福气安康。现今,扑灰年画增添了许多新的时代内容,不再局限于过去的神像、祈福祝寿和世俗故事等,因此,在平日里,也有一些市民买来挂在居室里作为装饰用。

  年画成藏品,市场正升温

  “如今,年代久远的年画可真不好搜集,在过去,人们买回去以后,大多数都贴在墙上了,到年底,再揭下旧的贴上新的,一年一换不易保存。所以,现在的精品并不多。”爱好收藏的市民魏先生告诉记者,出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他收集年画、剪纸等民间艺术已经有20多年了。“年画历史悠久,汉代即出现"贴门神"的习俗,明清时进入鼎盛时期。而扑灰年画作为高密独有的一个古老画种,至今也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魏先生有些感慨地说,“如今,早期的年画已是凤毛麟角,像是明清、民国及新中国初期的年画作品,在普通市场上根本看不到了,这些都已经成为了艺术珍品。”

  据了解,高密扑灰年画相传起源于明代初期,发端于年俗,至今已有600年的历史了。它曾经辉煌过,也曾衰弱过,但始终没有消亡。如今,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使其重新焕发了生机,2006年5月,高密扑灰年画被国务院确定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高密扑灰年画”已然成为一个确切的、响亮的名称,同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今,从事高密扑灰年画研究的人士越来越多,不仅有本土人士,也不乏外地的专家和学者。作为传统民间艺术的象征,它的文化与艺术价值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年画已经从农家的大门逐渐走进收藏家的书斋,成为一只被看好的“潜力股”。

  年画面临传承新危机

  “所谓扑灰,其实就是指扑灰年画制作流程的一道起稿工序,用柳条或者豆秸烧成炭条,用它代笔勾画事先构思好的画作轮廓,画成灰稿,定稿后拿白纸覆盖扑捺复制,印出线稿,一稿可拓扑多张。扑灰后的画稿还要加以手绘,经二十多道工序后才能变成漂亮的扑灰年画。”别世杰先生告诉记者,高密扑灰年画现有传承人约300余名 ,70~90岁老年传人大概占10%,40至60岁的中年传人占70%,40岁以下的青年传人占20%,中年画工已经成为扑灰年画的主流和骨干。记者采访别世杰先生时,恰巧别先生的一位姓王的学生正在给年画上色,“我跟随别老师学习年画已经两年了,别老师对艺术的追求让我感动,从他身上能学到很多。”据了解,王先生在一家药店工作,在周末和空闲的时间,他都会来到别先生画馆学习。“现在学习年画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年轻人学东西快,有优势。像小王这样能坚持的不多了。”别先生告诉记者,他的学生来他这里学习年画都是不收费的,为的就是让这门艺术传承下去。

  据了解,扑灰年画作为一种民间艺术,自古以来,家族式的传承保护,让这门技艺绵延几百年而不间断。至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高密历届党政部门和宣传文化部门对扑灰年画做了大量的抢救挖掘、整理宣传、传承开发等保护工作,让高密的民间艺术出现了繁荣兴旺的好局面,但是,高密扑灰年画也和一些颇有价值的民间艺术一样,面临着一个新的危机。“现在传统画风的高密扑灰年画艺人越来越少,其后代也由于画种所受经济利益、社会地位的影响没能或不愿接下班来,传统风格的扑灰年画作品濒临绝产。”魏先生告诉记者,前些年,一些民间艺术的热心人,费心从高密收集到的扑灰年画珍品,这几年由于展出、收藏、出售等,数量正在减少,加之保存条件及重视程度带来的经济问题的影响,高密扑灰年画正面临着新的危机。



半印半画创作52年被评大师

高密市年画传承人别世杰作品曾多次获省级金奖,免费收徒传承技艺

日期:2012-09-12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600×359

▲ 别世杰为小孙子讲解年画模板。 文/图 本报见习记者 单小东

600×359

 ▲别世杰先生为线稿半成品上色。

600×391

▲ 别世杰先生的作品一瞥。

高密年画经过历史的变迁,在不同时期,先后产生了扑灰年画、半印半画年画、木版年画。扑灰年画是产生最早的年画形式。后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年画技艺水平的提高,及对年画需要的扩大,又相继出现了半印半画年画和木版年画。记者针对半印半画年画走访了省级非物质文化半印半画的传承人别世杰先生做进一步了解。

五大步骤完成一幅作品

今年已经67岁的别世杰先生出生在年画世家,自7岁起就耳濡目染,帮家里长辈们打下手 ,因而别先生对扑灰年画和半印半画年画有着特殊的感情。自15岁起到现在,已经从事年画创作52年了。据别世杰先生介绍,高密的半印半画年画与扑灰年画一脉相承,都是从手绘年画发展而来的,半印半画年画,顾名思义,就是印和画相结合的年画。相对于扑灰年画来说,半印半画年画更加复杂,要经过画样、刻板、印稿、上色、装裱5个步骤。首先需要构思好想要的年画类型,选用硬梨木板作为刻板,在木板上画上线稿,或者将画好的线稿图粘在木板上,用各种刀具刻好图,之后刷上黑色颜料,附上白纸就能印出最初的黑白底稿了。

印出黑白底稿之后,用手绘的方式完成全画。好的线稿是全画成功的一半,半印半画年画不但要求画工技术好,上色的技术也要有很高的水平。上好色之后就可装裱起来 ,一幅精美的半印半画年画制作起来相当不易,因而具有很强的收藏价值。

年画题材包括7大类

别世杰先生告诉记者,半印半画年画的题材和种类包括春节时期用的神祗类、民间流行的人物传说类、戏曲故事类、祈福祝愿类、教化类、世俗生活类和山水花卉类等7大类。最常见的作品有用于供奉的《门神》、《家堂》、故事性的《西游记》、教化性的《二十四孝》、世俗性的《姑嫂闲话》、《踢毽子》等,这些作品都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

免费收徒只为技艺传承

“从事年画创作一辈子了,我是真的喜好这门艺术,为了能让这门老手艺传承下去,对于爱好的年轻人,我都竭尽所能帮助他们,不收取任何费用。”别世杰老先生告诉记者,他不图名利,只想能多为年画的发展尽一份力。在创作和教授技艺时,别世杰先生谦虚且没有一点私心,对于年画创作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为半印半画年画的内容和形式做了创造性的改进,作品深受广大爱好者喜爱,他本人也受到了很多人的尊敬和爱戴。别世杰先生的代表性作品《金沙滩》、《二十四孝》、《事事如意》等多次获得省级金奖,2011年被评为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12年被评为山东省民间工艺制作大师。

取材于世俗社会生活

据了解,我国的民俗历史悠久,相应的传统民俗活动也非常丰富,春节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在民俗活动中是最重要的日子。在春节期间,人们都会以写春联 、贴门神、放礼花鞭炮等活动庆祝,民俗活动以消灾避祸 、祈福迎祥为主题。年前打扫完家中的卫生后,都会在门窗、灶台和家堂上贴上财神、门神等年画。

清朝嘉庆 、道光年间(公元1796年~1850年),高密年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即半印半画时期。当时,艺人胡仲宽从天津杨柳青带了块“天仙送子”的模板来到高密李家庄安家落户。他刻苦钻研,融会贯通,很快将杨柳青半印半画年画的长处揉进了扑灰年画之中,逐步形成了高密半印半画年画的制作技术,在相当程度上摆脱了手工绘制的约束,大大提高了年画的生产效率,也促进了其发展。

高密年画的内容大都取材于世俗的社会生活,服务于城乡劳动大众,充分体现了高密年画在丰富和美化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进行传统的伦理与美德教育、普及文化知识等方面所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