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在册人才 > 张永智
    

基本信息

张永智

性别:男

年龄:48 岁

技术职称:

荣誉职称:民间艺人 

从艺品类:手绘工艺画,炭精画 肖像漫画.葫芦烙画

从艺年限:24年

单位及职务:安丘聚祥斋工坊

所属地区:安丘市

师承:

徒弟:

浏览次数:3212

个人简介

  张永智,男,1976年7月生,山东潍坊安丘人。自幼酷爱绘画,2000年开始学习炭精画至今,擅长各种人物肖像画创作。


荣誉证书

 

奖励证书

  2011年葫芦烙画《乐竽封侯》在安丘第九届山东省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获优秀奖。

2016年4月第九届中国潍坊风筝产品博览会暨第四届潍坊工艺美术节炭精画作品《人物肖像》获银奖。

个人图片

image005.jpg

2016.4

主要作品

image007.jpg

image009.jpg

image011.jpg

image013.jpg

image015.jpg

image017.jpgimage019.jpg

潍坊市第二届文展会安丘聚祥斋工坊的张永智现场描绘烙画葫芦

image021.jpg

观赏烙画葫芦的游客

媒体报道

坚守永不褪色的真实—— 访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安丘炭精画传承人张永智

作者:安丘大众网   时间:2017/12/12 8:56:35


  □记者 李少华 李小龙

炭精画,是我国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又名炭画、擦笔画,是绘画艺术的一个支流,是民间肖像画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炭精画起源于清朝末年,在中国民间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炭精画以人物肖像为主,主要用于保存故人的音容笑貌,成为后世追忆亲人的精神归属。近日,记者走近了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安丘炭精画第四代传承人张永智,近距离目睹了这一传统技艺的风采。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学习炭精画的热潮开始遍及全国,炭精画培训班开设众多,培养了一大批炭精画人才。在这一时期,经过一系列的技术革新,炭精画绘制工具材料也更加丰富,传统炭精画进入一个兴盛时期,当时安丘在南关、西关、百货大楼、老邮电局、大城埠等地均有专业的画像馆。张永智也就是这时进入安丘一中举办的美术班进行专门学习,为传统炭精画的传承创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走进张永智的画室时,他正在埋头作画。他先蘸上少许炭精粉,在草稿纸上试了试,将粉揉匀,才在画纸上落笔,左右来回,轻轻擦拭,不断反复,颜色由浅入深;另换一支排笔,蘸上炭精粉,再次落笔,力度时轻时重,光影和层次逐渐明晰。
  “炭精画跟传统的绘画不同,它不是用笔画,而是像这样不停地擦拭,通过颜色的叠加,产生层次感和立体感。”张永智拿起一块橡皮向记者介绍,“有时还需要经常使用橡皮擦,像这幅《守望草原》的肖像画,人物蓬松花白的大胡子,就是用橡皮擦依着胡子的弯曲程度,用不同的力度一根根擦出来的。”他说,这也是炭精画又叫“擦笔画”的缘故。
  “刚接触到炭精画时,就被它吸引住了。那时候为了创作好一幅作品,真的是都顾不上吃饭。”回忆起学习炭精画的经历时,张永智眼神中流露出一种别样的兴奋。虽然只有黑白两种颜色,但一接触到炭精画,张永智就被它的魅力深深折服。在不断地学习和探索中,张永智逐渐在传承古代肖像画技法的基础上,融合了西方画的光影概念,并进一步丰富了创作的工具和材料。他创作的炭精画作品形象生动逼真、细腻传神,令人耳目一新。
  炭精画是我国民间具有悠久历史的绘画艺术,由于炭粉性状稳定,附着力强,制作出的作品不仅画面细腻逼真,而且能够长时间保存、永不褪色。在照相尚未普及的时代里,老人年纪大了,子孙后代一般会选择为他们画一张炭精画。等到阴阳两隔,瞻仰炭精画就成为对先辈寄托哀思的最好方式。可如今,数码时代已经到来,炭精画“盛景”不再,连画师也难觅踪迹。
  “很可惜的是,现在很少有人画炭精画了,连找画友一起交流学习也很难了。”张永智说,随着照相机、手机等拍摄工具的普及,加上绘画难度大,学习炭精画的人便越来越少了,张永智不忍心看着这门独特的民间艺术日渐消失,他在不舍与执着中,坚持并传承着这种民间技艺,丰富并创新着古老的炭精画法。因为他相信,那份永不褪色的真实,能够深深地打动人心。



中国.安丘

安丘市着力构建“五大体系”,促进文化建设繁荣发展

  党的十七大召开以来,安丘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战略部署,积极解放思想,拓宽思路,着力构建文化发展“五大体系”,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连续18年保持“全国文化先进县”、连续20年保持“全省社会文化先进县”荣誉称号。2008、2011年文化馆连续被评为国家一家馆,2010年图书馆连续第四次被评为国家二级馆。

  一、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是狠抓市直文化单位设施建设。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投资300万元修缮了馆舍,购置设备器材20多种,改善文化服务条件,确保“三馆一中心”免费对外开放。每年文化馆指导开展文化活动70多次,辅导培训200多次,创作编排节目60多个,图书馆藏量达14万册,年借阅图书8万册。博物馆各类文物藏品2000多件,馆藏古籍500余部8000余册。二是强化镇村两级文化设施建设。2011年启动实施了总投资5亿元的乡镇文化广场建设工程,全市13处镇(街区)全部建有达标的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大院建成达标率80%,农家书屋基本实现全覆盖,形成了以市直文化单位为龙头,以镇街文化站为枢纽,以村(社区)文化大院为基础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二、积极创建文化活动城乡覆盖体系

  一是打响文化活动品牌。创造性地举办了“唱响安丘”一二季,共有近5000人报名参赛,成为安丘文化的一张崭新名片,带动了城市、农村、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繁荣发展。精心打造春节电视晚会,已连续举办近20年,拥有大量观众和很高的收视率。同时,突出安丘特色,培育出了青云山民俗文化节、柘山镇老子文化艺术节、柘山镇花生艺术节、辉渠镇有子艺术节、辉渠镇桃花节、金冢子镇甜瓜节、石埠子镇樱桃节、雹泉庙会等一大批文化节会品牌。二是普及日常性文化活动。每年举办的大型文化活动主要有社区文化节、文明之夏、少儿才艺大赛、欢乐金秋广场文化活动、春节系列文化活动、网络歌手大赛、书画展、摄影展、楹联大赛、歌咏比赛、演讲比赛等,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并挖掘出了一大批文艺人才,有100余名被评为山东省农村文化优秀人才。三是持续开展文化下乡。坚持送书下乡、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送文艺指导下乡的“四送”活动。每年到各镇街送书下乡200余次,送图书6万册次,送戏下乡及组织各类演出达200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14000余场,放映共享工程影片170多部,培训农家书屋和文化资源信息工程管理员150余人,文艺辅导5000人次,创作各类文艺作品2200余件,在市级以上发表、展出650件。其中出版长篇小说集4部、诗歌集3部、散文集5部。

  三、巩固强化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文物保护方面。积极做好文物保护基础性工作,在齐长城遗址安丘段设立保护标志碑20座,完成334件馆藏二、三级文物数据录入工作,征集各类文物370余件。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被省文物局认定为优秀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我市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项,省级5项,市级24项,县级80项,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3名、市级7名、县级87名。2011年6月份开始组织的民间艺术进校园活动,被潍坊市确定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项目”在各县市进行推广,现已组织东路大鼓等10多位非遗项目传承人到13个乡镇街道33处中小学开展活动。张运祥的木版年画荣获第十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个人荣获“中国十佳民间艺人”称号。景芝酒业公司被纳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兴安街道南关小学《京剧艺术校园传承研究》,被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研究工作委员会列为全国教学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潍坊传统武术研究》获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课题优秀成果奖。

  四、全力打造文化产业发展体系

  一是文化旅游业实现率先发展。开发了生态风光游、水域风光游、历史文化游、酒城文化游和现代农业观光游五大旅游主线。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营类产业繁荣发展。青云山年画馆馆长张殿英创作的年画《农家乐》,全长32米,被温家宝总理赞扬“构思得好”,在各地文化产业博览会上以每幅10万元的价格出售,年创收360万元。泥人新秀王永芹、烙画葫芦王张永智、核雕大师马其德、面塑大师曹清华等多次参加各类文化产业博览会,收入达120万元。景芝镇绢花艺术专业村达40个,实现产值1.6亿元,解决劳动就业1.2万人。兴安街道、凌河镇的泥塑专业村达10多个,培养泥塑传承人110人,年创收600万元。三是演艺业蓬勃发展。目前安丘各类演艺团体20多家,从业人员500余人,每年组织各类演出3000多场,成为公共文化活动的有益补充,为活动开展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五、逐步完善文化人才培训体系

  一是科学制定文化人才发展规划,大力引进各类专业人才。采取考录、招聘等多种形式,为文化系统各单位引进专业人才62 人,其中硕士研究生以上6人,本科学历46人。同时积极为社会文艺团体和社会文化人才之间的人才流动牵线搭桥、创造条件,为各文化单位充实了力量。二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学习培训方式,加强文化人才培养。先后派出80多人次参加潍坊市级以上组织的各专业学习培训,选送30名年轻学员到中央戏曲学院附中学习京剧艺术,与专业学校联合培训了20名乐器专业学员,选送6人到中央美院、鲁迅文学院、中国舞协等深造。每年定期组织举办文化站长、基层文艺骨干等各类培训10余次,培训人员达1500多人。三是按照“打造核心、扶持特色、带动一般”的思路,抓好文化团队建设。安丘市京剧团创作排演了《盼儿记》、《盛世硝烟》、《陈少敏》等一大批优秀剧目,多次获省级精品工程奖,彭佩云等国家领导人观看演出后给予高度评价。对柘山镇老子文化艺术团、石堆镇育君艺术团等特色鲜明、有代表性、有生命力的文化团队,市镇两级在资金设施、人员培训、业务指导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努力打造地域文化特色品牌和基层文化活动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