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男
年龄:80 岁
技术职称:
荣誉职称:民间传承人 国家级传承人
从艺品类:高密剪纸
从艺年限:68年
单位及职务:山东省高密市井沟镇河南村
所属地区:高密市
师承:
徒弟:
浏览次数:15164
范祚信,1944年2月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市井沟镇河南村,系高密剪纸范氏第二代传人。国家省市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高密剪纸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山东省潍坊市三级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优秀剪纸艺术家,中国十大民间艺术家,世界《亚太地区》民间艺术家最高奖十大金飞鹰奖获得者之一。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委员会会员,中国剪纸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民间艺术创作研究员,潍坊市民间艺术大师。
中国民间自古以来就有逢年过节、喜庆日子里剪纸(俗称剪窗花),是一大民俗。受母亲熏陶,自七岁开始学剪纸,至今已有六十余年,从未间断。
作为剪纸家族传承人的代表,在发展剪纸事业上不遗余力。其作品《福禄寿喜》曾荣获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剪纸世纪回顾展”一等奖,《福寿图》被文化部选入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大展,《孔子像》获第二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山花奖。中国美院画廊,上海大学美院,中国工艺美院图书馆相继举办过范祚信剪纸展览。其作品在意、法、美、德等文版的《人民中国》,《北京周报》发表。1999年7月,其专辑《中国民间12剪纸》由辽宁出版社发行,内载各类图形1400件。2008年12月由宁夏出版社出版的冯骥才,白庚胜主编,王雪编著的《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丛书-高密剪纸传承人范祚信》进行了介绍。
由于其剪纸造型独特,古朴喜气,乡村气息浓厚。作品取材广泛,技法融江南剪纸之纤巧和江北剪纸之粗犷于一炉,具有中国画中“大写意”的韵味,并运用对立统一的手法,块与线组成黑、白、灰色调,相互衬托,对比强烈,富有韵律感;线条刚劲挺拔,有金石味;造型稚拙粗犷而不呆板,夸张变形而不失真。所剪事物拙朴中藏精巧,玲珑剔透,纯朴可爱。运用阴剪和阳剪手法,巧用黑块和细线,善使锯齿纹和光滑面,有定规而不拘束,剪出了粗犷而精巧,简约而不单调,质朴而灵秀,生动又传神的艺术效果。曾先后在中国美术馆、首都博物馆、北京师范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参展和举办个人展览,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范祚信大师有中国剪纸王的美誉。
女儿范云英,是高密剪纸范氏第三代传人。从小一直跟父亲从事剪纸艺术,长年随父亲参加国内大展和比赛,是父亲的好帮手,更是高密剪纸范氏的后起之秀。
1996年2月15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2005年被中国艺术研究院正式聘为“民间艺术创作研究员”。
2007年6月被国家省市分别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杰出传承人、山东省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潍坊市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
2007年6月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高密剪纸代表性传承人。
2008年6月潍坊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高密剪纸代表性传承人。
2008年被世界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十大民间艺术家,并荣获得世界《亚太地区》民间艺术家最高奖十大金飞鹰奖。
2009年5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高密剪纸代表性传承人。
2011年7月被国际文艺促进联合会、世界第二次文艺复兴促进联合会授予“世界第二次文艺复兴先驱者”终身成就荣誉称号。
2013年1月市委市政府颁发的首届潍坊市民间艺术大师。
还荣获“优秀剪纸艺术家”称号。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委员会会员,中国剪纸协会会员。
1982年作品《水浒》等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1983年在日、法、英、德等文版的《人民中国》、《北京周报》发表作品48件。
1987年5月东渡日本作现场表演,和同行的一位针灸名医,被日本友人并称为“神针魔剪”。
1994年10月《水浒人物》入选国家文化部组织的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大展。同年其剪纸作品《福寿图》被文化部入选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大展。
1996年《十二生肖》首届山东省农民文化艺术节全省民间工艺美术品博览会获金奖。
1999年7月《中国民间十二生肖剪纸》专集由辽宁出版社出版发行,载图1400件。
2000年2月《福禄寿喜》获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剪纸世纪回顾展一等奖。
2001年8月《孔子像》第二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山花奖·民间工艺优秀奖”。
2010年6月《农家生活》获首届中国农民艺术节优秀作品奖。
2011年7月《水浒人物》获第二届中国剪纸艺术节银奖。
2011年8月《老鼠嫁女》获中国年俗剪纸大赛二等奖。
2012年6月《红楼梦人物》获第三届中国剪纸艺术节银奖。
首届潍坊市工艺美术节2013.4.24
济南28届千佛山重阳山会今日开幕,本届山会自2010年10月13日始至10月19日止举办七天。
1996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证书
2001年8月《孔子像》获第二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山花奖”
2011年7月授予的“世界第二次文艺复兴先驱者”终身成就荣誉证书
2008年中国十大民间艺术家及世界《亚太地区》民间艺术家最高奖十大金飞鹰奖牌
2007年6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杰出传承人证牌 2009年5月国家级非遗项目高密剪纸代表性传承人证牌
1.《高密剪纸传承人范祚信》作者王雪 出版日期2008-12 宁夏人民出版社32开 159页 平装本 定价¥30
2.《中国民间十二生肖剪纸》作者:范祚信 出版社:辽宁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9-07 平装 323页 定价¥28
3.《生肖笺纸》范祚信早年作品原作册页 制作发行人:范祚信 年代:1980 售价:¥120
《先师孔子行教图》
《荷花女福字》¥100.00
《寿字》 35*30cm ¥100.00
35* ¥186.00
《福字12生肖剪纸作品》(21*15cm 每幅¥10.00)
《福字12属鼠》 《福字12属牛》
《福字12属虎》 《福字12属兔》
《福字12属龙》 《福字12属蛇》
《福字12属马》 《福字12属羊》
《福字12属猴》 《福字12属鸡》
《福字12属狗》 《福字12属猪》
《古代人物剪纸作品系列1-17》 (多为21*15cm 每幅¥20.00)
《12属相猪》21* ¥40.00 《12属相蛇》21* ¥40.00
12生肖-狗 藝購價:200元 12生肖-鼠 藝購價:28元
二龍戲珠 藝購價:30元
八仙過海 藝購價:260元
何仙姑:28元 吉慶有餘 窗越:168元 獅子繡球 窗越:168元 曹國舅:28元
《水浒一百单八将》(局部)
剪纸里的大千世界—高密剪纸
来源:潍坊市文化馆 2018-01-05
剪纸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常见于全国各地,但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剪纸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高密剪纸风格的形成于明朝洪武年间,那时大批移民从山西、河南、河北、江西等地迁入高密,这其中不乏剪纸艺人,通过互相交流、融合,从而形成了高密剪纸简约而不单调,粗犷而显质朴的风格,并一直流传下来。
郭海珍《十二生肖》
高密剪纸集大江南北剪纸的艺术特点,融玲珑剔透与淳朴深厚为一体,用阳剪与阴剪的手法,巧用黑、白、灰、面、线,善用锯齿纹和光滑面,剪制纹样有定规而不拘束,稚拙中藏精巧,粗犷中含淳朴,具有简约不单调、质朴而灵秀、生动又传神的艺术效果,颇具金石味。高密剪纸表现的题材范围非常宽泛,传说、神话、故事、历史戏曲人物、花鸟草虫无所不包,并广泛服务于当地风俗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被誉为“高密三绝”之一,并在全国剪纸艺术中独树一帜。高密剪纸代表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山东美术馆收藏。近年来,先后有30多位剪纸艺人应邀到日本、瑞士、法国以及港澳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表演,被誉为“中国魔剪”,其作品已被20多个国家及国内诸多民间艺术爱好者所收藏,受到越来越多海内外人士的青睐。
另外,潍坊青州地区、昌邑地区的剪纸也十分精美。昌邑剪纸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集胶东剪纸秀美精巧、玲珑剔透和鲁西剪纸天真质朴、稚拙憨厚之特点于一身,构图、造型单纯、洗练、概括、传神,表现形式丰富、装饰趣味浓厚;青州剪纸是一种古朴的纯剪刀剪纸,脱稿剪纸,随心所欲,可以是折叠式的花样剪,也可以是平面脱稿剪,而且大多用的是剪纸诀。
山东摄影家协会2012.3.13
国级剪纸大师范祚信.到高密井沟河南村拍民俗
[原创]剪纸大师------范祚信
范祚信是高密市、井沟镇、河南村人,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双文化代表人。
这方印是北京一位篆刻大师用檀香木给他篆刻的龙头“范祚信”剪纸大王之印
走近潍坊民间艺术大师范祚信
田间老汉剪出大千世界
2013年01月11日
范祚信在创作
范祚信剪纸代表作
本报记者 侯江宏 王莹
剪纸是门古老而精细的民间传统艺术。如若不是记者亲眼所见,压根儿就不会想到,这一幅幅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剪纸作品居然是出自一位田间老汉粗糙的大手。这双粗糙而又灵巧的大手的主人,就是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的高密范氏剪纸第二代传人范祚信。近日,记者走进高密民间艺术之乡,感受这位田间艺术大师的风范。
痴迷剪纸其乐无穷
1944年出生于高密市井沟镇河南村的范祚信,地地道道的农民,小学文化,他一家老少三代都是剪纸高手。母亲范刘氏精湛的剪纸技艺熏陶了从小就有艺术天赋的范祚信,7岁便跟随母亲学习剪纸技艺。儿时上学堂,范祚信总喜欢把母亲剪好的窗花带到学校,贴在自己课桌边的窗户上。每每精美的窗花贴上,很快就会被同学讨要去。后来范祚信就开始把自己跟着母亲学着剪的窗花也贴到学校的窗户上,依旧备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这更加激发了少年范祚信对剪纸艺术的热爱。
跳跃在方寸间的花鸟鱼虫、飞禽走兽、历史人物,表情不一,神态各异,让少年范祚信为之痴迷。只要一有空闲就开始剪纸,有时一剪就是一两个小时,乐此不疲。即使在结婚后,他还经常与有着同样爱好剪纸的爱人刘彩花在一起切磋技艺。上世纪60年代,夫妻俩为了家庭的生计,在农闲和晚上时,常将做好的剪纸拿到集市上去,用卖剪纸的收入来贴补家用。范祚信对记者说:“那时卖多少钱不计较,主要是为乡亲邻里服务,有求必应。我一生爱好剪纸,只要有纸剪,就感到幸福,其乐无穷。”
精益求精突飞猛进
上世纪80年代初,由高密当地挖掘、整理、宣传的剪纸技艺,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确立名声和地位,引起广泛关注。1978年至1980年,高密连续举办了三期“剪纸创作学习班”,在剪纸界已非常有名的范祚信就是其中一名学生,因为他年龄大,被亲切称为“老大哥”,是班里唯一的男性。
1981年冬天,范祚信的剪纸跟随山东省民间艺术协会第一次走进了中国美术馆。一幅幅构思精巧,造型雅拙淳朴,线条刚劲挺拔,有浓重的金石味和灵秀细腻韵趣的剪纸作品受到了全国工艺美术界的高度重视。
展览结束后,范祚信回到家乡,被当时的高密县文化馆聘为剪纸培训班教员。在这个工作岗位上,范祚信一干就是3年,教出了几十名优秀的剪纸学员,如今他们的剪纸也名播海内外。在教学的同时,范祚信自身的剪纸技艺也突飞猛进,更加精益求精,在塑造别人的同时也塑造了自己、完善了自己的创作技艺。《蝈蝈出笼》、《老鼠娶亲》、《天仙送子》等作品,构思巧妙,寓意深刻、内涵丰富、诙谐有趣、出剪精细。
1985年,范祚信的剪纸作品被一位上海的美术编辑看好,认为他的作品充满了民间艺术造型生趣、变化丰富、金石味浓等特点,以当时3元钱一张的高价收藏了他的部分作品。这件事,更加深了他对剪纸艺术的认识和热爱。
走向世界载誉四方
后来,范祚信回到河南村,无论农活多忙多累,他从未间断对剪纸技艺的研究和创新。他先后创作了福禄寿喜、福寿图、十二生肖等不同系列作品。新作品的问世,使范祚信对剪纸有了全新的理解与认识,他对剪纸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与追求。
近几年,范祚信又开辟了一个新的剪纸思路:就是把古典小说的人物和内容融入到剪纸中,创作了一系列新作品,在他的展室里,记者看到两面墙上分别挂着100个《红楼梦》人物和《水浒传》108将,每个人物都刻有名字,而且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其作品多次在中央美术学院等高校展出,他本人也多次漂洋过海到日本、法国等地进行现场剪纸表演,举办作品个人展,将高密的民间剪纸艺术带上了国际艺术大舞台。
如今的范祚信,在剪纸界里可谓是大名鼎鼎。每每有民间艺术展览、比赛等活动,他总会收到主办方发出的邀请函。他在传承老一辈脱稿剪纸技巧之余,又创新地用夸张变异手法将传统民间艺术与现代审美观相融合,使得方寸剪纸诠释出大世界中更多的内涵。
山东高密剪纸艺人范祚信剪纸溯源
2011/10/29
上世纪80年代之前,河南村和相邻村镇相比剪纸并不是它的特点,和高密境内其他村庄类似,村民穿着衣物多为手工制作。村落内剪纸平日多为鞋花、鞋垫等绣花底样。此外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玻璃窗、电灯普及之前,过年时节,村民们都会自制或赶集购买窗花。逢结婚时会请人剪制喜花。新房棚顶装饰顶棚花和围心鱼等。老人去世会穿着饰有鞋头花的鞋出殡下葬。此外,村内都有两三个擅长剪纸的能手,当地人称“伎俩人”。他(她)们的剪纸在家族、亲属、邻居乃至村落外流传。
山东高密剪纸人物代表
范祚信
文革结束后,由当地县文化馆发起的抢救民间文化的热潮。对本县境内民间文化加以发掘、整理、保护,聘请有经验的人到县文化馆复制搜集到的剪纸老样,同时还招收青年人以培训后备力量。县境内剪纸经由县文化馆挖掘、整理、宣传之后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确立名声和地位。河南村范祚信就是县文化馆在普查本地文化时发现的剪纸能手。他参与到高密剪纸复制及培训新学员的工作中,文化馆培训工作结束后他从县里又回到了村内。但此后接连不断的媒体采访、评奖、展览、纪念活动,出国交流等活动将他及其家人紧紧地与高密剪纸联系在一起。范家制作的剪纸已从村落走到省外、全国乃至国外,而他也从普通的农民转变为剪纸大师、艺术家。在介绍高密村庄的书籍内,他和家人的剪纸故事占据了介绍河南村的大部分篇幅。他成为远近闻名的职业剪纸艺人。
而实际上,范祚信在参与县文化馆剪纸纹样复制过程中得以接触到县境内流传的剪纸纹样。高密剪纸“细密”风格确定同时,他的剪纸风格也受到文化馆直接指导开始向“细密”转变。可以说高密文化馆与本土艺人的合作直接影响了当地剪纸的风格,甚至直接参与风格的创造过程。范家人及其所做的剪纸在近30年内受到来自学界、国家各级文化机关和媒体的评介、参展等机制的牵引和型塑,日益形成了围绕评奖、参展及对外交流及贩卖的互动模式,与村落内的固有传承逻辑和路径彼此隔膜且日渐疏离。
范祚信剪纸代表作品
2003年中国政府文化部开始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至2009年6月为止,已认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483名,其中剪纸传承人24名。此外还颁布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村落内剪纸传承与国家行政力量干预下传承在多重背景下交错展开。剪纸传承机制及条件等研究也日益上升到日程上来。
首届山东手工艺制作大赛优秀作品展
2010年10月12日首届山东手工艺制作大赛优秀作品展,地点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美术馆,由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文联主办,山东省民协、山东工艺美学院中国民艺研究所、山东华艺雕塑艺术有限公司承办。
民间艺术“走进”课堂
2009年10月31日 星期六
10月30日下午,来自高密市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级民间美术家范祚信,在市育华学校,向中小学生们悉心传授剪纸艺术。该校近期集中开设了绢花、纸花、面塑、剪纸、十字绣以及绿色环保等趣味课程,让学生们参与中,学习传统艺术,提高艺术修养。今后,该校还将继续邀请更多的民间艺术家走进课堂。 记者臧岳
有着一双灵巧之手的山东汉子
剪纸在山东高密民间历史悠久,广为普及,从农舍的门窗、棚顶到箱柜、衣橱都有剪纸装饰。明代洪武年间大批移民,带来外地剪纸,使高密剪纸集江南玲珑剔透与江北纯朴浑厚于一身,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风格。
见到范祚信,还是在北京举办的首届华夏民俗文化节上,他的一身朴素而没有修饰的装束让人们很难看出这是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今年(2005年)又被中国艺术研究院正式聘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民间艺术创作研究员”的高密剪纸奇人。
范祚信1944年出生在山东省高密县井沟镇河南村,老少三代都能剪纸。他母亲范刘氏得一手好剪纸,她的剪纸技艺熏陶了幼年的范祚信,从六七岁开始便跟母亲学剪纸。由于当时农村家里生活紧张,自己又生性好玩,上学四年他就“逃学”了3年半。这期间他的剪纸技艺却突飞猛进,随时随地,只要一有空闲就开始剪纸,有时一剪就是一两个小时,乐此不疲,即使在结婚后,还经常与有着同样爱好剪纸的爱人刘彩花在一起切磋技艺。从1967年开始,夫妻俩为了家庭的生计,在农闲和晚上时常将做好的剪纸拿到集市上去买,一个5分钱。
说起自己的剪纸生涯,范祚信告诉我们这主要得益于夫妻俩人的一次角色互换。那是在1982年,地方工作组下乡,由于爱人是共产党员,村里便安排她给工作组做饭。一次爱人看见一个工作组成员会画画,就说你画好了我来给你剪出来,这一下爱人的剪纸技术就传开了。后来高密县文化馆知道情况后,准备调爱人去文化馆工作。可爱人说自己家里事情很多,孩子需要照顾,实在走不开。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爱人向文化馆推荐了范祚信。从此,范祚信也就开始了他的专门从事高密剪纸艺术生涯。1982年应调进县文化馆剪纸培训班一干就是数年。同年他的剪纸作品《水浒》等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1984年,只有小学文化的范祚信第一次到北京,在首都博物馆向中外艺术专家、学者面前进行了精彩的剪纸表演。他手上把持剪刀的功夫加之对传统美感的掌握,使自己的剪纸作品粗者大块黑白、细处纤如毛发,图案繁杂而有条理,可谓是在精工中颇见风采。此后,参加表演、展出活动不断,作品屡获大奖。有专家评论范祚信的作品,“有金石味,如篆刻,方圆相宜,线条精细有致,布局大方合理,有难得的拙朴、抽象之美”。
谈起高密剪纸的传承,范祚信给我们看了一张保存的老照片,是他在辅导自己的学生。他说,他总共带了10个徒弟,现在都很不错,有的出国好几次,其中一个的剪纸作品在1999年还上了邮票。一次在上海召开全国的工艺美术大会上,有两家来自无锡和武汉的工厂领导看到范祚信的现场剪纸后十分惊讶,提出安排人员向他学习剪纸技术。由于范祚信的高密剪纸独特技艺,6个人苦学多日也无法将其传授的技术掌握,最后是无功而返。
正是抱着一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对剪纸艺术的追求,无论在什么样的困难情况下,范祚信都是持之以恒,进行着对高密剪纸的研究和创新。在他的影响下,自1985年以来,全家人参加省级以上剪纸展览计数百人次,并屡获大奖,其中范祚信的作品《福禄寿喜》曾荣获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剪纸世纪回顾展一等奖。中央美院画廊、上海大学美院、中央工艺美院图书馆相继举办过范祚信剪纸营销展,《老鼠娶亲》等精品由学院收藏。1983年,范祚信及其家人就有剪纸作品发表,仅他自己就在日、法、英、德等文版的《人民中国》、《北京周报》发表作品48件。1987年5月东渡日本作现场表演,和同行的一位针灸名医,被日本友人并称为“神针魔剪”。1994年10月,作品《水浒人物》入选国家文化部组织的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大展。同年其剪纸作品入选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大展。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他“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1996年剪纸《十二生肖》在首届山东省农民文化艺术节全省民间工艺美术品博览会中获金奖。1999年7月,其专集《中国民间十二生肖剪纸》由辽宁出版社出版发行,内载各类图形1400件。
范祚信最后告诉我们,他的一生准备出两本书,已经出版的《百兽图》有1000多幅剪纸。《人物志》的剪纸作品目前已经准备了就绪,但是没有好的出版社和好的编辑自己是不会轻易出手的。(高杨 司玉金)
剪纸
范祚信,山东省高密市井沟镇河南村人,1944年出生。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2005年被中国艺术研究院聘为“民间艺术创作研究员”,2006年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密剪纸代表性传承人。
智者邈邈,绝活在身,人们欣欣然来,欣欣然去。智者虑多,顾念众人,往往绝尘而去,又绝尘而回。
范祚信,生活在农村,但时有喧哗,来打破这平静。他对城市,很熟悉,也很从容。剪纸和人生,在他的身上,浑然一体,又卓然自立。这个为艺术而生的人,小学没能读完,但在剪纸人生中,他却一辈子书生意气。
“地球上认可才行”
“剪纸是画龙点睛,望过去,红红的图形贴到窗上,过年的气氛就有了。”
5岁那年,在村小学的窗上,范祚信拿着母亲剪的长条小猴图,贴到上面,第二天一早,猴图没了,被人揭去拿走。范祚信又拿来母亲剪的长条小狗图贴上,第二天又被人揭走。母亲说:
“给你剪子、纸,自己剪吧。”
瘦小的范祚信,只上了三年多的学,但他走进教室,却是在5岁时。大人下地干活,顾不上他,邻居是小学老师,他就常跟着人家,到学校去玩。大孩子念书,他坐不住,就在教室内外来回跑动。
到了上学的年龄,他用手翻书,远不如拿起剪刀来有感觉。昏暗的煤油灯下,母亲把剪好的图形缝在另一张纸上,拿到灯前,用烟熏黑后,再把剪纸图形拿下来用,烟黑底子呈现出的空白图形,就成了样子。他的眼神在一个个样子上停留,平常见到的,图形上有,见不到的,图形上也会出现。母亲手把手教他,他瘦弱的小手,侍弄起大剪刀,并不觉着费劲。
“剪纸,没向任何人学,只跟母亲学过。”
十几岁去修水库,在工地上,别人休息时谈天说地,他却躲到僻静处,拿出剪刀开始剪纸。对他来说,剪纸胜过休息,心情舒畅,并不觉得累。
就在这个村庄,经过修炼,他的迁思妙想,得之于心,形之于手,散之于外,在外人看来,不可思议。有时看着自己的作品,他会忍不住笑出声来。“十二生肖”,他都剪成人身兽头,手挎小篮,里面都放上一块儿银元。
“你想去吧,人人都想发财,能不能发了,就不一定了。” “我的鱼都是活的。”图形中的锦鲤,尾部摆动,鱼眼微突,拧成两个半环的身子,似乎奋力跃出了水面。虽是“老鼠娶亲”,完全按农村礼俗的程序来办,但无论怎么看,都有狡黠的表情。在“百兽图”中,每种动物,他都剪了百种样子,奔、走、立,前屈、后仰、侧首,都没有细部,但激越、惊醒、慵懒,无不毕现于纸。
1989年,他到上海开会,现场剪纸“八仙”,众人喝彩,不少南方朋友想学他的手法,向他请教,他手把手教,但总是不行,南北手法不一样,想象也不一样,创作想达成一致,太难了。他剪的八仙,衣饰虽由细线组成,但轻柔中透出的挺拔,有金石味道,脸膛、身材则浓黑各异,和着飘逸的云彩,形象醒目而不失灵秀,但却不是江南八仙那种纯然的玲珑剔透。
老房子低矮,老院子窄小,但厚厚的土胚墙,冬暖夏凉,花草蔬果,有层次地生长。他进出院落、房间,总是步履轻盈,也总是笑意盈盈。平时在家,他剪纸、会友、喝酒,不在家时,他多是南下北上,去了艺术院校,或是去开一个研讨会。
“我剪纸是为了搞学术研究。不会写字,不会画画,但都是和有学问的打交道。”
常有艺术院校的学生问他: “我为什么剪不成这样?”他会笑着回答:“可能还不到时候。”
现在办展会,总喜欢挂上名人,叫名人效应。似乎这样,分量就重了。范祚信的看法是:
“一头牛,四条腿,一人提笔画一条腿,腿就全了,几人合作,再画个牛腚。腚也完整了,但这头牛的退,还是牛腿,这头牛的腚,还是牛腚,成不了艺术,地球上不认可。地球上认可才行,剪纸搞合作,就不叫剪纸了。”
一年四次办展
“文展馆的馆长叫陈塑山,是部队转业的,支持他,他又支持我们,就干了起来。”
范祚信说的这个人,是高密当地画家焦岩峰。焦岩峰认识剪纸,剪纸也认识他。高密剪纸的金石味,靠线条“勾勒”,他的连环画册《水浒传》,线条洗练。
焦岩峰是驻村工作队成员,媳妇刘彩花给工作队做饭,焦岩峰问她:
“听说你会剪纸?”“我们家都会。”他到范祚信家里去看,二人定交,直到焦岩峰去世。
1982年,在焦岩峰的安排下,范祚信带队,带着高密剪纸、年画、泥塑,到中国美术馆办展,这次去北京,他们待了40天。回来后,全县有名的艺人,都赶到高密文展馆,开始集中培训。1983年春天,民间艺术展在高密开展,故宫博物院来人录了像。焦岩峰计划,当年再进京展出,动静闹得再大一点。但赶上全国清除精神污染的形势,年画的灶王、财神,沾了迷信的边,所以,北京展出拖到了1984年。
三次展览,他受命负责“高密三宝”的管理,他拿出的作品,则多是古代人物和窗花。高密办剪纸培训班,他是授课的老师。因为分歧和争执,1985年上半年,焦岩峰从高密文展馆调到潍坊去了。范祚信为此感到郁闷,也为高密感到惋惜。
“这杆旗是焦岩峰扛起来的,现在高密还扛人家这杆旗,这杆旗不破不倒,还得继续扛。”
1985年下半年,焦岩峰刚刚离开高密,范祚信就开始了大学办展之旅,进到四个艺术院校,四次办个人的剪纸展。先是到复旦大学,之后“转战”南京艺术学院,又北上天津,离开天津美院后,折返济南,进入山东工艺美院。每到一地,他都把展期定为七天。他的情绪,在连续办展中得到宣泄。
此后,出去交流,成了他的一个习惯。 1987年,他去北京,先在中央美院办展,又去北师大办展。1989年,他远赴沈阳,在鲁迅美术学院办展。1991年,他先去中央工艺美院办展,又赶到鲁迅美术学院办展。
隔年都得远征,他却乐此不疲,每年都有四五个月,他不能待在老房子里。他不会讲课,但却能与学艺术的学生,面对面交流。
“您的剪纸,和别人不同在哪里?”“我的东西,在近前看,清楚,退出十步看,还清楚。黑白灰对比,光黑光白光灰都不行。”
“剪纸怎么创新?”“剪纸的起源是窗花,有人把窗花剪上100米,往哪儿贴?有那么大的窗户吗?这不是创新。”
“您怎么不办一家剪纸企业,去挣大钱呢?”“我还需要吗?开什么厂啊,活着就行。”
“您联合国的称号‘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是怎么得来的?”“我也不知道呀。实际上,我有些东西也不行,没文化是我最大不行。家里常收到外文版的《北京周报》《人民中国》,上面除了我的剪纸作品,别的什么也不明白。”
过年时,先打扫干净院子,再把窗户贴上窗花,范祚信一辈子都在做这事。他和焦岩峰的儿子时常往来。
范祚信剪纸作品
老鼠娶亲之一
老鼠娶亲之四
八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