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在册人才 > 葛伟建
    

基本信息

葛伟建

性别:男

年龄:54 岁

技术职称:

荣誉职称:民间艺人 

从艺品类:潍坊核雕,篆刻

从艺年限:20年

单位及职务:潍坊市核雕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所属地区:奎文区

师承:

徒弟:

浏览次数:5301

个人简介

  葛伟建,男,1970年生,室署朝云居,篆刻师从郭子宣先生。现任潍坊核雕协会秘书长、潍坊市万印楼印社理事、奎文印社副秘书长、潍坊市领导干部书画委员会秘书长。作品多次在国展、省展中获奖。


荣誉证书

  2015年12月选为潍坊市核雕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潍坊市核雕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潍坊市万印楼印社理事、奎文印社副秘书长、潍坊市领导干部书画委员会秘书长。


奖励证书

  2006年中国篆刻大赛入围。

  2007年第九中国书法篆刻大赛入展。

  2010年潍坊市篆刻书法大赛铜奖。


主要代表作

核雕:金玉满堂;篆刻:微雕兰亭序,心经。

个人图片

image009.jpg

主要作品

image015.jpg

image016.gif

image018.jpg

image020.jpg

image022.jpg

image023.gif

image025.jpg

image027.jpgimage029.jpgimage031.jpg

image033.jpg

image035.jpg

媒体报道


有名又有利,潍坊核雕抖起来

2014年02月17日

image037.jpg

史同刚在雕刻核雕作品。


李素貞在展示刺繡工藝。

近百传承人平均年收入近10万元,成为非遗发展的样板

潍坊新闻网讯  在潍坊众多非遗项目中,也有不少老手艺在各方推动下,成为拿得出手的招牌产业。以核雕技艺为例,几年前还在纠结传承问题,现在已在全市范围内得到推广,目前核雕传承人有近百人,已形成了一个产业。潍坊核雕技艺的发展可以作为一个样本,让其它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借鉴。此外,潍坊刺绣也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在融合了苏绣技艺后,开始稳步发展。

非遗项目

1核雕技艺 历史悠久,传承曾遇瓶颈

说起潍坊核雕,要追溯至清代末年,曾经在世界范围内的博览会上获奖,当时获奖的作品名称是《马拉轿车》。潍坊核雕不同于南方核雕,南方核雕多用橄榄核为材料,而潍坊核雕主要是用桃核为材料,并巧妙地利用桃核上的自然麻纹雕出各种生动的景物,如山水、花鸟、人物及车船、首饰印章等优秀作品,正是因为桃核的麻纹,让潍坊核雕比南方核雕难度更高。

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潍坊核雕技艺的代表性人物都兰桂授徒二人:考功卿、都传功,使核雕技艺得以延续至今。核雕老艺人考功卿授徒王绪德,王绪德是潍坊核雕的第五代传人之一。

别看现在的潍坊核雕名气很大、售价很高,但在10年前,最贵的核雕也就100元出头。潍坊核雕第五代传人只有四个人,虽然核雕技艺在这里得到继续发扬光大,但因为传承人太少而这让这项技艺的传承出现了不少问题。当时核雕价格低,再加上费神费力,核雕技艺的传承出现难题,很多人都不愿意去学习。

打破传统,收徒门坎放开

潍坊市核雕协会副秘书长史同刚是潍坊核雕的第六代传人,师从核雕艺术大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王绪德。史同刚向记者介绍,潍坊第五代核雕传人只有四人,他的老师王绪德便是其中一位。与第五代传人人数太少不同,第六代传人已经有三四十人。

“之前核雕技艺传授徒弟的方法很严格,并不是谁想学就能学的。从第六代开始,学习核雕的门坎放开了,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学习核雕技艺。”史同刚告诉记者,之所以第六代传人比第五代传人多十倍左右,原因就在于收徒门坎发生了变化。

据介绍,目前潍坊核雕技艺的传承人已达近百人,每位传承人年人均收入近10万元。

随后,记者联系到了核雕艺术大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王绪德,他从事核雕40余年,在业内享有盛名。王绪德说,他如今已正式收徒近20人,还有一些爱好者也过来跟着学。

“到这个年岁还收这么多徒弟就是怕这门手艺失传了。不能好好传承下去。只要有人愿意学,我很愿意将毕生的积累及所学传授给他们。”王绪德告诉记者,潍坊核雕技艺迫切需要有人来继承、发扬,所以找到合适的继承人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作为一个核雕艺人,必须具备绘画基础,但光会绘画不一定会刻,还得会篆刻、懂书法、善构思、巧布局,缺乏任何一方面能力,都很难雕刻出出色的核雕作品。”王绪德对记者说。

搭建平台,促产业化发展

由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举办的潍坊市首届核雕技艺大赛现面向全市征集优秀作品,这是保护中心为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的平台之一。核雕爱好者可通过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集体报送,亦可自主将作品报送到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作品报送时间截止到2014年4月30日。对于好的作品,最高给予5000元的奖励。

潍坊核雕原先就只有两个传承人,市非遗保护中心通过扶持传承人参加各种博览会,成立核雕协会,并在央视播放《潍坊核雕》专题片进行宣传推介,有效地提升了潍坊核雕的知名度,促进了其产业化发展,使之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和发展。

记者了解到,潍坊市核雕协会还努力将核雕作为一个品牌推向更大的市场。2月15日,记者来到潍坊市核雕协会,看到不少核雕大师展柜里的作品数量均有缺失。潍坊市核雕协会副会长葛伟建告诉记者,展柜里缺失的作品都被潍坊的核雕艺人希今带到台湾去参加展览了。

据悉,潍坊市核雕协会自2012年成立以来,已组织了多次去外地的交流活动。期间,也有北京、苏州等地的核雕爱好者前来学习交流,让潍坊核雕的技艺和视野都有了更深层次的发展。

非遗项目

2刺绣工艺

李银凤 将潍绣的大气与苏绣的精巧融合

今年30岁的李银凤出生在安丘一个刺绣世家,作为潍坊刺绣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李银凤毕生的心愿就是能将传统的潍坊刺绣工艺不断创新,并发扬光大。2月15日,记者与李银凤取得了联系。李银凤告诉记者,她17岁的时候便在姥姥的指点下,完成了第一幅刺绣作品。

与传统的潍坊刺绣不同,李银凤的刺绣少了些粗犷,处处透着一股温婉精致的感觉。这种精致感源于李银凤曾跟随苏绣大师邹英姿学习过3年的苏绣。这3年的苏绣学习给了李银凤很大的启发,在江南烟雨的熏陶中,李银凤的刺绣技艺进步神速。南下学习结束时,李银凤婉辞了老师特别邀请她留在苏州协助自己的邀请。李银凤说,如今真正在研修潍绣工艺的人越来越少了,她觉得自己有义务和责任将潍绣艺术继续传承发扬下去。

“传统的潍坊刺绣针线比较粗,一般都是用双股线来绣,从外表来看比较粗犷,我的作品中对刺绣细节的处理比较细腻,融合了苏绣精巧细致的特点。”李银凤说,将苏绣的精巧细致与潍绣的大气高贵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刺绣作品更加美观时尚。

除了刺绣手法的创新外,李银凤还对传统潍绣的内容进行了创新。她告诉记者,传统的潍坊刺绣大多是一些寓意吉祥的内容,不大注重颜色的晕染。她通过一些绘画原理,将人物、动物、山水风景等内容全部运用为刺绣的内容,使得潍坊刺绣告别了原先单一的刺绣内容,变得更加丰富生动。

目前,李银凤最担心的是没有更多人学习这门技艺。采访过程中她表示,只要有兴趣有耐心的人,都可以跟她学,她免费教,三个月左右就可以学会。

李素贞 绣品精致像画作,想学到家很难

为了把自己的潍坊刺绣工艺传承下去,2010年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李素贞决定收徒。2013年,应该算是李素贞的“开门收徒”之年,因为一位朋友帮她在微博上发布了她愿意免费收徒,把自己的刺绣工艺传承下去的消息,一年下来,来找她学习的人不少,甚至还有广东的小女孩也慕名而来。

今年76岁的李素贞从小学习刺绣,经过几十年的磨练,手里的活儿越来越细,在被评为省级非遗传承人之后,就想把自己的刺绣工艺传下去。在李素贞家,专门有一间房子是用来做刺绣的,里面有她的龙凤呈祥等很多精美的作品,也有供初学者学习的针线。李素贞说:“只要到我这里来的,我都毫无保留地教给她,我备着各类刺绣图案供人学习。”

“去年一年到我家来学习的有20多人,但最终真正把这门手艺学到手的一个都没有。我的小孙女愿意学,做出来的东西也还不错,但现在学业太忙根本没时间。”李素贞坦言,现在要找个想学而且能学好的人特别难。

虽然李素贞一心想把自己的手艺传下去,但她很明白这门手艺因为难赚到钱,很多人都不愿意拿出大量时间来学。“手工刺绣没法产业化,机绣比手绣的效率高出一千倍,而且花样更多,又能赚钱,所以来学习手绣的大多是业余爱好。”李素贞说。

李素贞的作品都特别精致,一看就跟机绣不一样,很多人看到她的作品,都以为是画出来的,但真正把这门手艺学到家的人却难找。不管怎样,她还是愿意把自己的手艺拿出来,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潍坊刺绣。

核雕技艺

核雕是中国民间微型雕刻工艺。以桃核、杏核、橄榄核等果核及核桃雕刻成工艺品,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文化物质遗产名录。

潍坊核雕大约始于清末,它主要是用桃核为材料,并巧妙利用核胚上纵横无序、深浅不定的纹理,雕出各种生动的事物,如山水、花鸟、人物及车船等优秀作品。其中最著名和最普遍的题材是核舟,以东坡游赤壁最为常见。

刺绣工艺

刺绣是针线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分丝线刺绣和羽毛刺绣两种,是用针将丝线或其它纤维、纱线以一定图案和色彩在绣料上穿刺,以缝迹构成花纹的装饰织物。它是用针和线把人的设计和制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织物上的一种艺术。刺绣工艺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已有二三千年历史。潍坊刺绣在制作过程中吸收南绣技艺,逐渐形成图案简练生动、色彩鲜明热烈、绣工精致细腻的特色。(文/图 记者 李楠 范国强)

logo (1).gif

毫厘之间见真功

潍坊新闻网 2008-08-29 09:15:21


[人物小档案]葛伟建,男,38岁,家住奎文区中央丽景小区,做了十多年钳工之后,开始专攻篆刻和微雕。

“紧车工,慢钳工,不紧不慢干电工。”虽然已经离开钳工岗位数年,葛伟建念起这句话来,仍然相当娴熟。但对葛伟建来说,他更熟的,不是这句顺口溜,而是手中的刻刀。

1989年,葛伟建从技校毕业之后,被分配到华丰机器厂工作。在学校里,葛伟建学的是钳工,分到华丰干的也是钳工。钳工是慢活,慢活需要的是认真与细心,而这两点,天生内向的葛伟建全都占上了。

2004年,葛伟建到杭州旅游。在一条古玩街上,一方精致的寿山石微雕作品深深吸引了他。店主人前来招呼,葛伟建开始连续发问,从材质选择到刀具种类层层递进,最后提出愿出高价观看微雕制作过程。但店主人拒绝了,称宁可白送一块作品,也不能让他观看制作过程。

从杭州回来之时,葛伟建带回了那块微雕作品,同时带回了一桩重重的心事:他想研究微雕。

一毫米长短的汉字,怎么刻到石头上呢?葛伟建梦想着,有一天能把这个压得他寝食难安的问号拉直。

葛伟建有自己的优势。他是钳工,对各种钢材的型号、性质了如指掌,同时精通各种工具的制作。他挑来几种钢材,自制微雕工具。经过月余试验,刻刀制成。为练微雕,他首先从刻钢笔开始,在钢笔身上刻上小小的字,或诗或词。字由大到小,葛伟建对刻刀的掌握由生到熟。

经过一年的艰苦练习,葛伟建已经能够熟练地在石头、象牙、铜印等材料上展示自己的微雕技艺了。当他的微雕技艺成熟起来的时候,他对各种石头的辨别能力也突飞猛进。现在,仅寿山石他就可以不借助任何仪器辨别出数十种之多。

记者采访葛伟建的时候,亲眼见识了他的作品。红的、黄的、黑的、蓝的各种颜色的石头上,都有精美的微雕。方寸之石,刻百余字,这些字只有通过放大镜才能看清。

葛伟建当场向记者表演了起来。天啊,仅需一盏台灯,一个固定刻石的工具,再加一把刻刀就行了。记者一直以为,这么小的字,必须借助放大镜才能刻,没想到葛伟建竟然是徒手操作。他两眼离石很近,几乎要贴到石面,双唇紧抿,平心静气,只听刻刀沙沙作响,仅十多分钟便收了工。这时的石头上,只是一片石渣,石渣清去,一件精美的微雕作品便展现于眼前了。记者骆雁峰/文 曹亮华/图


半岛新闻

核雕:方寸桃核包纳万千世界

2014-01-11 05:52 来源:大众日报

image044.jpg

手工艺人制作核雕

image045.jpg

核雕作品《赶集归来》

核雕是民间微型雕刻工艺。以桃核、杏核、橄榄核等果核及核桃雕刻成工艺品,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确凿见于著述的最早核雕作品是明代之物。

本报记者 都镇强 王佳声 本报通讯员 王成波 李 硕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这是中学语文课本里《核舟记》的记述。很多人认为文中所描写的核舟仅仅是一段传奇,然而,这段传奇却在已年过七旬的潍坊核雕大师王绪德手中重现。

2009年,在北京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展上,就展出了王绪德的作品《核舟记》。较《核舟记》所述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王绪德的核舟中还有一个小书童趴在桌上酣睡,一个小和尚伸展双臂,仰头张嘴打哈欠;船头垂下一条锚链,40余环,环环相扣,每环皆小如米粒,细如发丝。

实际上,作为中华传统工艺瑰宝之一的核雕艺术历史较为久远,宋代中期就有文字记载,到明清达到鼎盛。核雕不同于其他雕刻,核雕是民间微雕工艺,是在较小的果核上表现出复杂的题材,要求雕刻者手法细致入微。

,在潍坊市核雕协会,记者见到了十余件核雕作品。这些雕刻精美的核雕作品都出自潍坊当地核雕艺术家之手。这其中就有潍坊本土核雕艺术家考铭扬的作品。

“我爷爷考功卿是潍坊核雕的第四代传承人。而我从小耳濡目染,也逐渐喜欢上了核雕工艺。”考铭扬告诉记者,他拜师于潍坊核雕第五代传承人王绪德门下,潜心研习核雕工艺。

王绪德就师从于考功卿,而考功卿则是师从于潍坊当地核雕大师都兰桂。

在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上,一件名为《马拉轿车》的核雕作品以细腻精致的雕刻工艺和生动传神的造型征服了评委和观众,赢得博览会金奖。这件核雕作品就是出自都兰桂之手。

“《马拉轿车》让潍坊核雕声名鹊起。”潍坊市核雕协会副会长葛伟健告诉记者,潍坊核雕始于清末,主要是用桃核为材料,巧妙利用核胚上纵横无序、深浅不定的纹理,雕刻出栩栩如生的景物形象,如山水、人物花鸟等立体造型,以及刻化历史人物、神话故事、吉语印章等。

“核雕雕刻的内容不同于绘画与普通雕塑,因为桃核的纹理及形状都不尽相同,所以每一件核雕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正是核雕的魅力所在。”考铭扬说,挑选好饱满的桃核,干燥后稍加打磨,就可以雕刻了。核雕的雕刻是一个非常考验耐心的过程。一件简单的核雕作品可能仅需要一个月时间,复杂的可能要花上大半年。

葛伟建介绍说,上世纪七十年代,潍坊传统核雕一度陷入了停顿,从事这一行业的艺人们纷纷改行。如今,人们对民间手工技艺的重新审视,潍坊核雕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目前,加入潍坊市核雕协会的潍坊当地核雕爱好者已经有100多人。

随着新生代核雕艺人的加入,传统的潍坊核雕也在发生着变化。师从于王绪德的核雕艺人史同刚,创新使用橄榄核为原材料,雕刻出了作品《鱼篓》,通过篓中的金鱼争先恐后游出鱼篓,表达出追求自由的主题。

如今在古玩收藏界,文玩核雕随着价格不断上涨,甚至已可比肩玉器、翡翠、木器等传统藏品在收藏爱好者心中的地位,受到众多投资者的追捧。“有许多国内大城市的人都很喜欢潍坊核雕,很多作品也都卖出了高价。”考铭扬说。


image022.jpg


山东潍坊成立非遗文化一条街 引进11名传承人

2013-08-01 10:15:48   来源: 大众网潍坊频道

核雕作品《鼻烟壶》 史同亮 

核雕作品《鹿鹤同春》 王绪德

潍坊核雕、潍坊刺绣、葫芦绘画,您都见过吗?这些都是有极具潍坊特色的国家、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近日,记者从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大虞社区获悉,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基地在大虞文化村挂牌,新引进国家、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1名,建造成为潍坊非遗一条街。

31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福寿街虞河路以北的潍坊大虞文化村,各类花卉、古玩、书画、鱼鸟、奇石和民俗工艺品销售在这里应有尽有,还有书画创作交流、紫砂收藏鉴赏、专业展览展示等区域供市民体验。

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文化村已经引进11个国家级和省市级的项目:潍坊核雕代表性传承人王绪德;仿古铜印铸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庞希文、王昌年;面塑代表性传承人王琴;潍坊刺绣潍坊市代表性传承人李银凤;仿古铜项目潍坊市代表性传承人李瑜;麻布绒绣潍坊市代表性传承人丁培玲;杨家埠木板年画代表性传承人杨乃东;葫芦绘画传承人齐小林;潍坊嵌银技艺传承人王建娟;布玩具工艺代表性传承人孙秀兰;潍坊皮雕手工技艺代表人杨瑞峰;漆器画潍坊市传承人林琳。

记者在大虞古玩楼看到,代表性传承人王绪德等人的上百件核雕作品陈列在展示柜里,小小的桃核被刻画的精致活现,核雕作家葛伟健向记者介绍了核雕的历史,葛建伟介绍,核雕艺术是潍坊地区发展起来的,艺术价值非常高,还曾经被国家领导人作为礼品赠送给别国。

90后的小蒋是从事这门艺术年纪最轻的人,他告诉记者,他从接触核雕以来,就非常喜欢,目前也陆陆续续有作品出来,“我跟身边同龄朋友们谈起我的职业,他们很多人都不了解,我都会给他们介绍,我觉得这是我们应该承袭下去的文化艺术。”

“来到大虞文化关之后,我们这些非遗的项目有了'抱团'的感觉,这样既有利于我们之间相互交流,也有利于全国的爱好者和收藏者前来选购。”葛建伟告诉记者。(王菲菲)

文艺颂

文艺颂的博客

到访大虞村


昨天,我们《潍坊文化》编辑部一行三人,来到奎文区大虞村,在奎文区委宣传部刘主任和大虞文化产业园领导的接待下,一起拜访了11位省级非遗文化传承人,并欣赏了精妙绝伦的传统艺术。

到访大虞村

青瓦白墙、气势恢宏的将军楼

到访大虞村

 葫芦烙画

到访大虞村

潍坊刺绣1

到访大虞村

潍坊刺绣2

到访大虞村

省级非遗项目潍坊刺绣传承人李银凤正在创作作品

到访大虞村

皮雕工艺工作台

到访大虞村

摆放在展柜一角的皮雕作品

到访大虞村

仿青铜印

到访大虞村

大家一起欣赏探讨仿青铜印作品

到访大虞村

潍坊核雕工作室

到访大虞村

国家非遗文化项目潍坊核雕传承人王绪德先生

到访大虞村

王绪德先生的工作台

到访大虞村

紫砂壶展览馆

到访大虞村

以壶会友

到访大虞村

百壶大观

到访大虞村

红木嵌银家具

00_看图王(1).jpg

红木材质的枪械

到访大虞村

在室内发现的一架遥控飞机,日本生产,配有油箱和排气筒,价格3万元。

到访大虞村

各种珍贵的红木材料

附:大虞文化产业园位于奎文区福寿东街至北宫东街虞河路两侧,由山东虞鑫集团开发建设,总投资3亿元,占地130亩,是一家集文化创意、古玩字画、民间工艺、奇石花卉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产业园区。园区现有虞鑫花卉城、大虞古玩楼、大虞书画院、大虞美术馆、大虞文化特色示范街等载体设施。中国宜兴紫砂收藏鉴赏专业委员会山东分会、潍坊学院教学实践基地、潍坊市领导书画美术研究会、潍坊市核雕协会、鸢都军旅书画艺术研究会、潍坊古玩协会等优势资源在此汇集。园区按照“高起点规划、特色化建设、品牌化包装、市场化运营”的总体思路和“整体运作、分步实施、规范提升”的操作步骤,着力对园区213栋二层“将军楼”进行整体改造,集中打造成一村(艺术家村)、两苑(文博苑、书画苑)、四馆(展艺馆、演艺馆、学艺馆、创艺馆)、十二街(手工一条街、淘宝一条街、书画一条街等)的产业发展格局,引进淘宝、演艺、主题吧等更为丰富的文化经营项目,实现大虞文化产业园从文化艺术产品的单一交易到体验式文化旅游的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