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在册人才 > 庞希文
    

基本信息

庞希文

性别:男

年龄:86 岁

技术职称:

荣誉职称:民间传承人 省级传承人

从艺品类:潍坊仿古铜及铜印,仿古铜印.风筝

从艺年限:61年

单位及职务:齐鲁潍坊文年斋潍坊铸铜印研究室 (潍坊录音机厂退休)

所属地区:奎文区

师承:于数千

徒弟:庞立峰、庞立东、张亚男

浏览次数:11215

个人简介

  庞希文,男,汉族,1938年1月出生,奎文区人。现为山东省和潍坊市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仿古铜印铸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潍坊市民间艺术大师、潍坊市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

庞希文他是铜印铸造技艺的第五代传人,1963年开始与王昌年一起从师于第四代传人于数千,在潍坊工艺美术研究所学习制作铜印。退休后,成立了潍坊文年斋潍坊铸铜印研究室继续从事仿古铜印铸造技艺的传承。

  2009年9月,铜印铸造技艺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传承发展有着70多道复杂工序的潍坊铸铜印技艺,庞希文从1998年退休以后,他和王昌年两人早年成立的文年斋潍坊铸铜印研究室便开始对外接活,但直到现在他和王昌年也一直没有把手艺作为盈利的手段,一般都是给熟人朋友制作铜印,要么是“只收个手工钱”,要么就免费赠送了。制作铜印要经过制作泥模、泥模烧结、铸造铜印和精修打磨四个步骤,其中包括几十道工序,非常复杂,制作一方铜印一般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此间,制作出了款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艺术铸铜印,同时挖掘整理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并坚持带徒传承潍坊独有工艺。

  庞希文的儿子庞立峰从小就刻些石头的印章,近来又利用业余时间跟着父亲学习了三四年,后于2010年正式拜王昌年为师进行系统学习。

  庞希文他更希望上级拨付一定的保护经费,建场带更多的学生,使潍坊仿古铜印铸造技艺永不失传。

  庞希文和王昌年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仿古铜印铸造技艺项目潍坊市代表性传承人。二人是潍坊仿古铜印铸造技艺现今唯一传承人,为传承发展有着70多道复杂工序的潍坊铸铜印技艺,专门成立文年斋潍坊铸铜印研究室,制作出了款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艺术铸铜印,同时挖掘整理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坚持带徒传承潍坊独有工艺。2007年王昌年、庞希文的作品鎏金“香港回归祖国纪念印”在潍坊日报刊登;2007年王昌年、庞希文被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市民间文学艺术家协会授予潍坊市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称号,并颁发了荣誉证书。

  所谓“铜印”,也就是铜制印章,相比木印、石印、塑料印,铜印更加坚固耐用,且不易仿制,它是刀刻艺术与冶炼技术的有机结合,极具实用价值、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2009年,我市的铜印铸造技艺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其制作工艺繁琐、工序复杂,很少人能够完全掌握这门技艺。在我市,庞希文和王昌年两人至今一直传承着这门技艺。潍坊铜印独具一格。

  潍坊铜印始于清代,至今已有六代传人,庞希文和王昌年是第五代传人中的佼佼者。上世纪60年代初,他们两人调入当时的潍坊工艺美术研究所,跟随第四代传人于树千学习铜印制作。如今,50年过去了,两位老人依旧孜孜不倦地研究铜印艺术特点,表明了潍坊铜印制作工艺是全国独门,其他地方掌握不了其中绝窍。

  制作铜印分为制作泥模、泥模烧结、铸造铜印和精修打磨四个步骤,包括几十道工序,整个过程非常复杂,算下来制作一方铜印需要一个月时间。因为铜印工艺水平要求很高,基本上是靠手工制作,加之每个人的名字不同,所以只能实行订单式制作,一个人一个月也就做五六方印。


个人简历 2017.3.17

庞希文,男,汉族,1938112生,中共党员,1995年参加工作,同年加入中因共产党,工作在潍坊市运输公司任团支部工作,19623月潍坊市工艺美术研究所成立,1963年调研究所工作,和研究所郭兰村老师、胡景珠风筝老艺人、孙永春同志四人成立了风筝研究室,负责挖掘、整理、继承、创新潍坊风筝这门工艺,并去北京、天津等地参观、学习、吸收各地精湛技艺,扎制新品种,生产风筝出口法国等国,为国家创汇。也是胡景珠的唯一徒弟,胡氏风筝的传承人。

于树千老师是潍坊铸铜印第四代传承人,收我与王昌年为徒弟,是潍坊铸铜印第五代传承人,为提高铸造技艺所里派去北京市工艺美术公司学习,拜雕塑大师张松鹤、中央考古研究所贾玉波为师,对潍坊铜印的制作工艺改进创新起了很大的作用,对外加工了一批铜印。于树千老师1976年去世后,我和王昌年成立了"文年斋"铜印研究室,对潍坊铜印进行继承、发展、开拓、创新,改进工艺流程,对外定制各种规格尺寸不同的铜印,为社会各界人士铸印,并带徒传艺至今。

铜印简介

所谓铜印,就是以铜铸造的印章,也就是铜质图章,图章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交往中不可少的实用品,因它上面铸刻着人的名字,代表着个人的信用、意愿、抉心和责任,所以也叫私章,它不仅是供人们使用,还通过各种字体和精美刻制龟、狮及十二属相印钮的雕刻造型,玲珑剔透,形象动人。给人以心旷神怡的美感,所以又是艺术品,往往好的图章是有着实用和欣赏的双重性,潍坊铜印就是具备这两种特性的工艺品,尤其是它通过特殊的工艺过程,更增加了这两种特性的价值,是雕刻艺术与冶炼技术有机结合的一种艺术珍品。

潍坊铜印,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清代咸丰、同治、光绪年间即独树一帜,闻名全国,当时潍坊城南胥家庄,有胥积堂性喜文物,酷爱并探求传统铸印之法,研习古代翻砂拔蜡铸造,在此基础上发展创新,采用独刻硬沙模铸制工艺,颇具精进,印钮达玲巧透空,轻盈精致,字划清晰,壁陡底平,经久耐用,学古人而超过古人,实翻沙拔蜡之旧法所不及。

原古旧之法始于商周,盛于秦汉,自隋唐以后,日趋衰弱,元代押印尚有古印遗风,明代石印兴起,更由于木质便利刻制,从而取代了铜印,延至明清两代即告失传,幸经胥积堂创造性的继承铜印工艺,此乃是铜印史上光辉的一页。胥对篆书还颇有研究,用满白体,具有浓厚古味,是取法汉印所得,朱文小篆工整秀丽,字体章法均达到高峰,不愧为潍坊铜印的先躯者和创始人。

嗣后胥之子胥伯源及弟子田菊畦,继承了此项事业,田曾在潍设“雅鉴斋”字号从事铸铜印,印谱中隶体较多,依据汉源先原体参差组成,章法严整,原先体浓厚,小篆功力很深,白文印亦佳,颇得胥积堂之真传,再后则有田仲高、田益斋、郭旭晨、于树千、王端等人继承,各有独到之处,都是潍坊铜印的前辈。

建国后,仅有于树千尚经营此项业务,19623月建立潍坊工艺美术研究所,即邀请于树干来所带徒学艺,开展铜印艺术事业,边研究,边生产,精益求精,隶字为主,清晰工整,阴阳分明,动物印钮,古雅别致,令人珍爱,一时声震国内外,前来参观者,定购者皆络绎不绝。

潍坊铜印全国独家特产,别无分店,北京等地虽有少数制造铜印,但方法不同,多用手工镌刻,字纹较浅,字体亦易走样,较之潍坊则费为远基,潍坊铜印是以黄铜或紫铜为原料,经过几十多道复杂工序而铸成,规格因用途不同而异,大者不计,小者以分见方,都明亮光滑,玲巧精致,真乃方寸之内气象万千。

于树千在工艺美术研究所带的徒弟,庞希文、王昌年是现今唯一传承人,也是潍坊铜印的第五代传承人。

研究所领导为提高工艺水平按排庞希艾、王昌年到北京市工艺美术公司学习,师从贾玉波老师(老师是中央考古研究所、古铜器文物修复专家)同时跟雕塑家张松鹤老师学习雕塑,在二位老师教导培养下学到不少知识,工艺制作,对提高铸印工艺创新改进起了很大作用。

于树千老师1976年去世后,为继承发展铸印工作开拓创新风格独特的潍坊铸铜印,庞希艾与王昌年联手成立了"文年斋"潍坊铜印研究室,研究周、秦、汉、魏、晋、唐各时期之篆刻特点,融合各家所长,广收博览,改进工艺,规范工艺流程,形成了款式多样,尺寸、大小、规格不同,丰富多彩的艺术铸铜印,并可根据个人爱好,精铸秦玺、汉印(白文、朱文)隶、篆、钟、鼎等各种文字,不同印钮的铜印、银印、金印。以满足各界人士的需求,开拓市场,对外接活,加大宣传,走向全国,现已为各界人士香港、台湾同胞、华人铸印数千方,同时挖掘铜印的历史文献资料、整理成文带徒传承(己收徒三人)是潍坊铜印的第六代传承人,对潍坊外对开放、城市名片将会起到一点作用。 

传承谱系及授徒传艺情况

潍坊铸铜印,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清代、咸丰、同治、光绪年间即独树一帜,闻名全国,当时潍城城南胥家庄名叫胥伦 (胥积堂)的人,性喜文物,酷爱并探求,使传统铸印之法研习古代,翻沙、拨、蜡铸造,在此基础上发展创新采用硬沙模铸制工艺,颇见精进,印钮达玲巧透空,轻盈精致,字划清晰,壁陡底平,经久耐用,学古人而超过古人,实翻沙拔虹之旧法所不及,不愧为潍坊铜印的先躯者和创始人。

嗣后,胥伦之子荷伯原及弟子田菊畦继承了此项事业,田曾在潍设雅鉴斋字号,从事铸铜印、印谱中隶体较多,依据泰汉印参差组成,章法严整,原先体味浓厚,小篆功力很深,白文印亦佳,颇得胥积堂之真传,再后则有田仲高、田益斋、郭旭晨、于树千、王端等人继承,各有独到之处,都是潍坊铸铜印的前辈。

建因后,仅有于树千、王端二人经营此项业务,19623月成立潍坊工艺美术研究所,于树千调所带徒传艺,庞希文、王吕年是老师的弟子,是潍坊铸铜印的第五代传承人,所里对外开展铜印定制业务,所铸铜印精益求精,清晰工整,阴阳分明,动物印钮,古雅别致,令人珍爱,庞希文收徒三人,庞立峰、庞立东、张亚男为第六代传承人。 

项目的保护与贡献

潍坊铸铜印被公布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后,各级领导特别是区、市两非遗办,对该项目大力支持,对外宣传,电视台作专题片播放,报纸、刊物、登载宣传,对潍坊铸铜印的知名度提高很大。在国际风筝会等会展设展台宣传,为满足各界人士的需求,开拓市场,对外接活,加大宣传,走向全国,现已为各界人士、香港、台湾同胞、华人铸印数千方,同时挖掘铜印的历史,文献资料,整理成文带徒传承,对潍坊对外开放,城市名片将会起到一点作用。

在调查研究潍坊籍冶印人,收集到了陈介棋自用印存,簠斋藏古玉印谱,十钟山房印举,甄古斋印谱(王石经、字西泉治印)是铜印第四代传人王端的祖父。

潍坊国有文化资产中心,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主办的“潍坊文化”作了专题宣传,奎文区大型高清系列民间艺术专题片,“指尖的技艺”作了宣传片播放。奎文人文自然遗产刊登文章、奎文区文化局创办的“乐道奎文”刊登了文章。

20009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山东省文化厅颁发“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潍坊市奎文区仿古铜印的铸造技艺”,同时公布为第二批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潍坊市文学艺术联合会、潍坊市民间文艺家协会,20076月授予潍坊市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荣誉称号。

20105月命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仿古铜印铸造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201212月颁发荣誉证书,奎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保护工作中,潍坊仿古铜印铸造技术项目被评为优秀传承项目。

20137月潍坊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批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仿古铜印铸造技艺“传习所”。

中共潍坊市委、潍坊市人民政府于20131月颁发荣誉证书,庞希文被评为潍坊市首批民间艺术大师。

20144月作品铜印“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在第七届中国(潍坊)风等产品博览会暨第二届潍坊工艺美术节中荣获金奖。

20144月颁发证书授予庞希文同志潍坊市工艺美术“仿古铜印”界领军人物荣誉称号。

201510月颁发荣誉证书,在奎文区北苑街道2015年度(最美老人)评选活动中被评为“才艺老人”。

2016年4月作品铜印在第九届中国(潍坊)风等产品博览会暨第四届潍坊工艺美术节中荣获金奖。

2016年4月颁发证书授予庞希文同志潍坊市工艺美术“仿古铜印”界领军人物荣誉称号。

201612月,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颁发荣誉证书,庞希文你的“狮钮印”、“ 吃亏是福” 作品荣获2016年中国画都、潍坊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入围优秀作品。

荣誉证书

2007年6月被授予潍坊市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荣誉称号。

2009年9月铜印铸造技艺申报被列入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0年5月命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仿古铜印铸造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2012年12月颁发荣誉证书,奎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保护工作中,潍坊仿古铜印铸造技术项目被评为优秀传承项目。

2013年1月潍坊市委市政府颁发首届潍坊市民间艺术大师证书。

2013年7月潍坊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批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仿古铜印铸造技艺“传习所”。

2014年4月颁发证书授予庞希文同志潍坊市工艺美术“仿古铜印”界领军人物荣誉称号。

2015年10月颁发荣誉证书,在奎文区北苑街道2015年度(最美老人)评选活动中被评为“才艺老人”。

2016年4月潍坊市轻工行办、潍坊市工艺美术协会等部门授予“潍坊市工艺美术仿古铜印界领军人物”荣誉称号。

2018年10月被山东省文化厅授予第五批省级非遗潍坊仿古铜铸造技艺(潍坊市奎文区仿古铜印铸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奖励证书

2014年4月作品铜印“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在第七届中国(潍坊)风等产品博览会暨第二届潍坊工艺美术节中荣获金奖。

2016年4月作品铜印在第九届中国(潍坊)风等产品博览会暨第四届潍坊工艺美术节中荣获金奖。

2016年12月,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颁发荣誉证书,庞希文你的《狮钮印》、《吃亏是福》作品荣获2016年中国画都、潍坊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入围优秀作品。

2017年4月仿古铜印《人像套印智圆行方》在第五届潍坊工艺美术节暨风筝博览会获得金奖。

个人图片

IMG_5711_看图王(1).jpg

与他的老伴田梅英,田梅英也是潍坊著名刺绣家

IMG_5707_看图王.jpg

市轻工行办在庞老师家中拜访2017.3.17

IMG_5772_看图王.jpg

在大虞古玩楼2017.3.17

IMG_5677_看图王(1).jpg

IMG_5676_看图王(1).jpg

庞希文与儿子庞立峰正在化铜铸印

IMG_5693_看图王(1).jpg

IMG_5694_看图王(1).jpg

师徒合影 左一张亚男(外甥女) 中 庞立峰(儿子) 庞立东(侄子)

585b2c344775f_看图王.jpg

首届潍坊市工艺美术节2013.4.24

585b2c344775f_看图王(2).jpg

下午,潍坊首批民间艺术大师颁奖典礼在市文化艺术中心举行,15名民间艺术家喜获潍坊首批民间艺术大师称号,庞希文等民间艺术家们在台领奖。

13.JPG

主要作品

585b2c344775f_看图王(3).jpg

IMG_5739_看图王.jpg

IMG_5737_看图王(1).JPGIMG_5674_看图王.JPG


1997年,为庆祝香港回归,庞希文和王昌年两人珠联璧合,制作了镀金铜牛印章。19.97cm*19.97cm 重量19.97斤 胡建东摄影 2017.3.17

IMG_5743.JPG

IMG_5744.JPG

IMG_5745_看图王.JPGIMG_5746_看图王.JPG

人像套印合一,人像为仿古铜印技艺制造大师庞希文本人  胡建东 摄影 2017.3.17

IMG_5675_看图王.JPG

仿古铜印



IMG_5747_看图王(1).jpg

IMG_5748_看图王.JPGIMG_5751_看图王.JPG

IMG_5749_看图王.JPGIMG_5750_看图王.JPGIMG_5756_看图王.JPG

IMG_5752_看图王.JPG

此风筝属精品中的精品,有人出高价收藏,庞老都没出手,此作品现暂放在潍坊市奎文区大虞古玩楼展厅内展示,胡建东 摄影 2017.3.17

媒体报道

潍坊仿古铜印铸造技艺

来源:潍坊市文化馆


潍坊仿古铜印铸造始于清咸丰年间,铸造技艺仿汉印翻砂,以沙土制模,然后将铜熔化铸成印钮。制作工艺经过制模、篆刻印底、浇铸、制钮、印身错錾、修字、抛光等七十多道工序。铜印以质地上乘的黄铜或紫铜、纯金银为原料,用优质泥土、细沙筛选,加胶粘合制成泥坯,用木箱加沙固定后加注液铜铸成印钮,印钮以龙头、狮子、十二生肖等各种动物为主。动物印钮,古雅别致,令人珍爱,铸成的印钮,黄铜全身,金光闪耀,明亮光滑,中间中空非实质,非常大气精美,其中狮子铜钮更是让人感受到一种威严雄浑之气。

image.png


传承人所铸印章作品

潍坊铜印兼具实用和欣赏的双重性,是雕刻艺术与冶炼技术有机结合的一种艺术珍品。潍坊铜印,印皆中空,故体质不重,字划清晰,壁陡,字深,底平,经久耐用,其印钮无论是狮钮或其他动物钮,皆玲珑而精微,字体有隶、篆、钟、鼎、金文、白文、朱文,仿周、秦、汉、魏、晋、唐之篆刻特点。




走近潍坊民间艺术大师庞希文

尽毕生之力 传铜印技艺

2012年12月21日

 

  庞希文向记者介绍铜印发展历史

  本报记者 郑健 刘建强

  所谓“铜印”,也就是铜制印章,相比木印、石印、塑料印,铜印更加坚固耐用,且不易仿制,它是刀刻艺术与冶炼技术的有机结合,极具实用价值、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2009年,我市的铜印铸造技艺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其制作工艺繁琐、工序复杂,很少人能够完全掌握这门技艺。在我市,庞希文和王昌年两人至今一直传承着这门技艺。近日,记者前往二人的工作室“文年斋”一探究竟。

  潍坊铜印独具一格

  潍坊铜印始于清代,至今已有六代传人,庞希文和王昌年是第五代传人中的佼佼者。上世纪60年代初,他们两人调入当时的潍坊工艺美术研究所,跟随第四代传人于树千学习铜印制作。如今,50年过去了,两位老人依旧孜孜不倦地研究铜印艺术。

  位于奎文区则尔庄社区里的“文年斋”,既是庞希文工作室,又是他的住所。尽管庞老今年已经75岁高龄,头发花白,但身体依然硬朗得很,至今还坚持每天制印。

  制作铜印分为制作泥模、泥模烧结、铸造铜印和精修打磨四个步骤,包括几十道工序,整个过程非常复杂,算下来制作一方铜印需要一个月时间。因为铜印工艺水平要求很高,基本上是靠手工制作,加之每个人的名字不同,所以只能实行订单式制作,一个人一个月也就做五六方印。

  庞老介绍说,潍坊铜印有明显独特之处,可以概括为“壁陡、底平、中空”。所谓“壁陡”,指的是印章内的刻字直上直下;“底平”,指的是刻字底面的深度完全一致;“中空”指的是章体内部为空心。

  “这三个特点,表明了潍坊铜印制作工艺是全国独门,其他地方掌握不了其中绝窍。”庞老如是说。

  传承古法开拓创新

  说起潍坊铜印的历史,庞老打开了话匣子。

  1962年3月,潍坊工艺美术研究所成立,邀请铸铜印第四代传人于树千前来带徒传艺。为了将铜印技术发扬光大,他打破了“传儿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传统,接连收了王昌年、庞希文两位徒弟。后来,二人还远赴京城向著名文物修复专家贾玉波学习制铜手艺;退休后,他们俩把所有时间都放在了“文年斋”,专门研究制作铜印。

  在“文年斋”的二楼,陈列着许多铜印的成品、半成品,用来制作铜印的磨具和打磨机也放在这里。记者拿起一方成品铜印仔细观察,其表面光滑,握在手中感觉重量很足;印章顶部的立体图案有狮子、龙、麒麟等,个个栩栩如生,且为镂空设计,形状十分精美。

  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庞老不断创新发扬光大,特别把以前的“死模具”改为“活磨具”,即把一个整体模具变为可以灵活拆装的组合式模具。新式磨具分为四个部分,如果在制作过程中损坏了某个部分,那么就可以单独重做这一部分,这样会大大减少工作量,提高制作效率,这可以算的上是庞老的新发明。

  为了满足不同铜印爱好者的需求,庞老不断研发新模具,把印章握把制作成各式各样的形状,除了传统的狮子外,现在还有五面镂空龙、麒麟、赑屃等,他还计划把十二生肖的模型都做出来。

  想方设法传递技艺

  庞希文和王昌年都已经到了古稀之年,有些时候,在制作铜印时会感到力不从心,他们非常想把这门技术传承下去。前几年,他们二人开始收徒弟,到目前已经有6人跟着学艺,其中包括庞老的儿子和侄子。六个徒弟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仅把铜印制作作为业余时间的一种手艺。

  庞老告诉记者,对铜印感兴趣的人一般都是些书画界人士,或者是喜欢仿古铜印的考古专家和收藏家,还有很多人作为礼物送给朋友,这就使得关注铜印的人群相对较少。尽管如此,庞老还是希望有人来传承。

  “我儿子庞立峰已经初步掌握了制作技术。他从小就喜欢刻石头印章,最近三四年利用业余时间跟着我也学了一些。现在,我又让他正式拜王昌年为师进行系统学习。”庞希文说,铜印铸造过程中如何制模、如何烧模、如何镂空等技术秘密,给铜印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让外界看起来不易学会。但是,工序虽然复杂,但不是很难学,只要有耐心、细心,正常人很快就能学会。


1481186416497963_看图王.png

【机电学院】访铸铜印传人

来源:机电汽车工程学员报 作者:机电汽车工程学院 发布时间:2012-08-21 


  “你们是学生吧?是学生我才放心给你们说,来,我帮你们叫门。”

  2012年8月18日,经过一番曲折,我们终于找到了铜铸印的五代传人,庞希文老先生在客厅招待了我们,向我们介绍了有关铜铸印的发展与现状,并带我们参观了他和师弟王昌年的小型工作室。

  “现在能制作铜铸印的在全国唯有潍坊我们这儿一家”老人满是自豪的说道“唐宋以来,铜铸印手艺渐渐失传。”我们从庞希文老先生口中了解到,近代铜铸印手艺第一代为原潍县胥伦,而庞希文与其师弟王昌年为第五代传人。庞老先生还告诉我们,当年是著名金石收藏家陈介祺给予了胥伦很大的帮助,并允许他进出万印楼。

  当我们问及铜铸印的传承问题时,庞老先生说:“现在国家越来越重视了,我也已收了门徒。但是,庞老先生认为,铜铸印作为私人用或收藏,并不适宜市场化。说起铜铸印的特色,庞老先生自豪的说:“铜铸印有极好的防伪性,一方印一旦铸成它就是唯一的,铜在凝固过程中,分子结晶排列是唯一无法复制的。

  在参观庞老先生的小型工作室时,庞老先生给我们介绍了印的种类、印纽的种类以及铜铸印的制作过程。

  最后,我们与庞老先生合影拜别,庞老先生和蔼的告诫我们要好好学习将来为民族文化传承做贡献,我们告别庞老先生,深深感受到民族文化的传承正是有了像庞老先生这样一代代的热爱者传承着,丰富的文化带来了民族的凝聚力,而凝聚的民族又传承着这些优秀的文化。


有了资金将办学习班

潍坊铜印传人要将技艺传承下去

2010年11月15日 星期一


庞希文向记者展示他的一方铜印

潍坊铜印是刀刻艺术与冶炼技术的有机结合,是潍坊独有的工艺品,极具实用和欣赏价值。2009年,铜印铸造技艺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为铜印工艺工序繁琐,学习难度较大,从上世纪60年代到现在只有庞希文和王昌年两人传承着这门技艺。如今他们一个73岁,一个66岁,这门技艺是否会深陷传承危机呢?记者与前去探访。

10日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则尔庄社区的一座二层“将军楼”,见到了潍坊铜印铸造技艺传承人庞希文老人。今年73岁的庞希文告诉记者,他是铜印铸造技艺的第五代传人,1963年开始与王昌年一起从师于第四代传人于数千,在潍坊工艺美术研究所学习制作铜印。庞希文说直到现在他和王昌年也一直没有把手艺作为盈利的手段。

“一般都是些书画界的朋友需要刻个章印在作品上,或者是喜欢仿古铜印的考古专家,还有企业家作为礼物送给朋友,都会来找我们。”庞希文说,从1998年退休以后,他和王昌年两人早年成立的文年斋便开始对外接活,但一般都是给熟人朋友制作铜印,要么是“只收个手工钱”,要么就免费赠送了。庞希文说制作铜印有制作泥模、泥模烧结、铸造铜印和精修打磨四个步骤,其中包括几十道工序,非常复杂,所以制作一方铜印需要一个月时间。

聊到手艺传承的问题,庞希文说他的儿子庞立峰今年已经正式拜王昌年为师进行系统的学习。“儿子从小就刻些石头的印章,最近三四年利用业余时间跟着我也学了一些。”庞希文笑着对记者说,铜银铸造技艺虽然复杂,但不是很难学,如何制模、如何烧模、如何镂空等技术秘密,给这项技艺蒙上了神秘的面纱,让外界看起来不易学会。

“我住的这个地方再过个三五年就得拆迁了,没院子肯定没法铸造,弄个炉子烧木炭在楼里肯定不行。要是有大场地和资金,就能有大发展。开个培训班,多带一些学生也就可以了。去年9月份省里就把这个手艺列入非遗名单了,现在省里也准备报到中央去,如果保护经费批下来,那就可以建场地,带更多的学生,向全国发展了。”庞希年说这让他对这门手艺的传承充满了希望。

文/图本报记者孙锦



意趣万千铸铜印

2009年8月13日 星期

定位高古手法各有千秋

  早在清代咸丰至光绪年间,潍坊铜印就已独树一帜,闻名华夏。据老潍县资料记载,当时潍城城南胥家庄胥伦,性喜文物,探求传统铸印之法,研习古代翻砂拨蜡铸造法。清代著名金石学家、文学家、收藏家陈介祺对胥伦十分器重,将自己收藏的上三代青铜器、古印墨等与他共同探讨、观摩、反复探索,并悉心授于青铜器、铸铜印的有关历史和工艺知识,提供了大量相关文史资料及图录著作。并教其书法,使胥伦成为了一位能雕善刻会铸的人才。从此开拓了眼界,对中国铜印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理解的胥伦在此基础上又琢磨出自己的诀窍:刻硬沙模铸造工艺,实现了印钮透空灵巧,印文壁陡底平,经久耐用,为古代翻砂拨蜡铸造法所不及。

  胥伦对铜印工艺的创造性继承,算得上是铜印史上光辉的一页。满白体,便是潍坊铜印中有代表性的一种字体,古味浓厚,端庄得体,而朱文小篆又工整秀丽,超脱飘逸,这些印文字体章法在胥伦的研究改进下都达到了艺术的高峰。

  解放后,仅有于树千从事研磨这一工艺。1962年开始,潍坊工艺美术研究所又开始请于树千带徒学艺,边研究边生产,精益求精,一时间声名远扬,前来参观定购者络绎不绝。王昌年和庞希文正是此时成为于树千的徒弟,成为潍坊铜印铸造的传人。几十年来,他们在生产中学习提高,潜心研究周、秦、汉、魏、晋、唐各时期的篆刻特点,取各家所长,形成了一套科学的铸造工艺,创造了独具风格的潍坊铜印艺术。

  潍坊铜印独一无二

  印章的制作原料很多,潍坊铜印基本采用铜为原材料,作为印钮的龟、狮子、十二属相等,玲珑剔透,形象动人,让其不但实用,更有了独特的审美价值,成了爱好者追捧的艺术品。潍坊铜印的制作工艺也与众不同,别的印章也许手刻,也许整体铸造,而潍坊铜印则是雕刻艺术与冶炼艺术的有机完美结合,实现了印座和印钮之间的“留白”,更显艺术品的轻巧空灵。

  潍坊铜印的制作工艺经过制模、刻字、冶炼、浇铸、制钮、印身修整、字面磨平等70多道工序。铜印以质地上乘的黄铜或者紫铜、纯金银为原料,用优质泥土、细沙筛选,加胶粘合制成泥坯,用木箱加沙固定后加注液铜铸成印钮。印钮黄铜全身,金光闪耀,明亮光滑,中间中空,大气精美。

  几种尺寸的铜印在灯光下闪耀着铜器特有的光泽,狮子铜钮更是让人感受到了一种威严雄浑之气。作为刀刻艺术与冶炼技术完美结合的潍坊铸铜印,折射于方寸之间的是潍坊传统文化的灿烂精妙———

        记者孙晓芳通讯员冯长美


人民网



“文年斋”:万千气象聚方寸

 2008年06月16日14:10

  人民网潍坊2008年6月16日电 据潍坊新闻网报道 “文年斋”,潍坊铜印老艺人王昌年和庞希文自命名号的工作室,几种尺寸的铜印在灯光下闪耀着铜器特有的明亮沉稳的光泽,狮子铜钮更是让人深切地感到了一种威严雄浑之气。王老师告诉我们,铜印是文化内涵极深的物品,某种意义上应该定位为“奢侈品”,因为对它的欣赏把玩,都需要深厚的文化修养做基础。

  潍坊铜印是两位老艺人的自豪,他们认真的讲解就从印章开始了。铜印即铜质印章。印章,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并不陌生,它首先是一件实用品,铸刻着人的名字,代表着一个人在社会角色中的信用,责任,更深层次则是决心和意愿,所以也叫私章。

  印章的制作原料很多,有木质、石质、玉质和金、银质地,而潍坊铜印基本采用铜为原材料,作为印钮的龟、狮子、十二属相等,玲珑剔透,形象动人,让其不但实用,更有了独特的审美价值,成了爱好者追捧的艺术品。潍坊铜印的制作工艺也与众不同,是雕刻艺术与冶炼艺术的有机完美结合,实现了印座和印钮之间的“留白”,更显艺术品的轻巧空灵。

  早在清代咸丰至光绪年间,潍坊铜印就已独树一帜,闻名华夏。当时潍城城南胥家庄胥积堂在研习古代翻砂拨蜡铸造法的基础上,又琢磨出刻硬沙模铸造工艺,实现了印钮透空灵巧,印文壁陡底平,经久耐用。对于印文的字体,胥积堂亦潜心研究,满白体,便是潍坊铜印中有代表性的一种字体,古味浓厚,端庄得体,而朱文小篆又工整秀丽,超脱飘逸,这些印文字体章法在胥积堂的研究改进下都达到了艺术的高峰。解放后,仅有于树千从事研磨这一工艺。1962年开始,潍坊工艺美术研究所又开始请于树千带徒学艺,边研究边生产,精益求精,一时间声名远扬,前来参观定购者络绎不绝。

  王昌年和庞希文,都是上世纪60年代初进入工艺美术研究所当学徒学习铜印制作的,到如今,一位64岁,一位70岁,共同的艺术追求让他们的友谊之树也永远充满着绿色。而当年他们的师傅,正是于树千,他们两位也正是这门手艺的唯一传承人。2007年,两人双双获得“潍坊市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荣誉称号。

  1997年,为庆祝香港回归,两人珠联璧合,制作了镀金铜牛印章。现在,两位老艺术家又在倾心倾力进行着另一个“大工程”,那就是为庆祝奥运成功举办所特别制作的龙印。因为正在制作中,记者只见到了印钮、印座的蜡制模型。遒劲腾跃的巨龙昂首在印座之上,显出一股不可阻挡的宏大气势,让人不由地心生振奋。(孙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