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在册人才 > 都兰桂
    

基本信息

都兰桂

性别:男

年龄: 岁

技术职称:

荣誉职称:民间艺人 

从艺品类:潍坊核雕

从艺年限:年

单位及职务: 潍坊嵌银厂有限公司退休(潍坊嵌银社)

所属地区:奎文区

师承:都渭南

徒弟:关于授徒有几种不同说法,在艺术简介中有述。

浏览次数:13688

个人简介

  都兰桂,1882年—1960年,享年78岁。潍坊核雕第三代传人,在世从艺66年。

  都兰桂只念过两年私塾,却心灵手巧,字也写得好,受家庭熏陶,继承家传,12岁随父学艺,进步很快,不到20岁,其技艺超父之上。33岁那年,也就是1915年,在好友丁怀曾的帮助下,都兰桂所创作的核雕作品《马拉轿车》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世博会即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从此,潍坊核雕名震神州大地,声播海内外。1923年都兰桂又获全国铁路沿线出口货品展览会超等奖。

  1927年都兰桂授徒考功卿,为了避开古代家风“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之习俗,考功卿便与师傅的儿子都洪英结为把兄弟,拜都兰桂为义父。这样便名正言顺地成为都氏核雕继承人。考功卿时年17岁,学艺3年,一直吃住在都兰桂家中,师徒一边传授学习核雕技艺,一边授之学习如何做人。考功卿,天生聪慧,在都兰桂的教导下如鱼得水,技艺突飞猛进,同时,家中活抢着干,包括农活。这样就成了师傅身边得力助手和名副其实的孝顺儿子。对此,都兰桂对其义子非常赏识,也想干成点事,便暗暗立志要为国家贡献应有的力量。

  关于都兰桂一生授徒情况有几种不同说法或表述:(1)王绪德先生的撰文中讲到:“都兰桂同时教着三个徒弟,一是他的亲儿子都洪英,二是他的女婿于学修,再就是他的干儿子考功卿。”(2)《大众日报》采访都传恭先生的报道中提到:“都兰桂一生授徒三人,分别是女婿于学修,义子考功卿,孙子都传恭。于学修英年早逝,考功卿和都传恭将核雕艺术发扬光大。”(3)考功卿先生在世时他本人曾讲过:“要说都兰桂的徒弟,只他考功卿一人。”(4)潍坊市轻工行业办公室编印的“首届潍坊工艺美术节精品集”中第56页,关于都传恭的介绍中,“潍坊核雕三代正宗传人”应更正为“都氏核雕第三代正宗传人”。(5)1992年10月潍城文史内部资料(第七辑)在62-66页“核雕老艺人考功卿”资料中最后讲到:“考功卿于1989年退休。他的徒弟有王绪德、都传功等人”。从上面的几种表述看其焦点就是一个人的断代问题,其目的应该说就是对潍坊核雕在继承、传承上的高度重视,在促进发展上所作的贡献。正因如此,才有了竞争、有了动力,有了发展。从别的种类看,就基本上没有争代的竞争,也就没有大的发展。应把它看成是好事,个人已经讲出并公开的事,也没有必要由个人现在去纠正去认可,更没有必要再继续争论下去,实际在1992年官方潍城文史内部资料中早有定论,目前,在实际操作中应回归现实,以便于后代更加理顺、和谐和统一。

  都兰桂一生钻研核雕技艺,除成名作《马拉轿车》外,精细作品还有《百鸟朝凤》、《文王百子图》、《百寿图》、《梁山一百单八将》等。待解放,他年事已高,手力、眼力都无可抑制地退化,多数创作都和考功卿联手进行。

  1955年初,随着新中国成立和国家对民间艺术保护发掘的高度重视,潍坊市政府召开老艺人座谈会,嗣后建立起了“嵌银业生产合作社”,将铅印、仿古铜、铸铜印、风筝、核雕等各方面的著名艺人聚到一起,都兰桂与考功卿被吸收为该社的“挂名社员”,翌年则成为了“正式社员”。时年都兰桂67岁,考功卿39岁。也巧刚进入嵌银组,就接到了中央来的任务。

  1955年4月,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派人到潍坊了解桃核雕刻发展情况,并指示在4个月内完成7件作品,以备总理出国访问时作为礼品赠送外国领导人。师徒二人为了提早完成这一光荣的任务,不辞劳苦,昼夜操作,用了四个半月的时间,赶做了核舟、八骏图……等七件礼品。中央收到后来信对其技术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并指示要带好学员,把技艺传留下去,为祖国民间艺术的发展做出贡献。当年,都兰桂被评为全国老艺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56年在市文化馆馆长郭稼生的建议下,师徒二人又为毛泽东主席刻了四件礼品(马拉轿车、寿星、松鹤延年、嫦娥奔月),在毛泽东诞辰日前送给了毛泽东主席,收到了中央国务院的表扬信和奖金。同年给罗马尼亚文化部部长刻了《十美釆莲船》和《松鹤》两件礼品,受到了罗方的高度赞扬,并回赠了“世界美术册”一部和“奖章”一枚。当年,都兰桂又被评为山东省先进生产者,并当选为山东省政协委员和潍坊市人大代表。徒弟考功卿被当选为潍坊市政协委员。

  1957年共青团潍坊市委又将都考二人创作的一支《红木嵌桃核雕刻百寿图手杖》,手杖的顶瑞有用桃核刻的九条龙送给了毛主席。当年,苏联领导人来我国访问,时年75岁高龄老艺人都兰桂又亲自构思设计,与考功卿创作5件独具民族艺术特色的核雕珍品,以赠送外国来宾。

  1960年11月12日逝世,终年78岁。

  都兰桂,潍坊核雕的老艺人老前辈,在其继承、传承和业绩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我们后代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潍坊世代核雕艺人将永怀不忘。

荣誉证书

  1955年都兰桂被评为全国老艺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56年都兰桂被评为山东省先进生产者,并当选为山东省政协委员,潍坊市人大代表。




奖励证书

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世博会即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都兰桂创作的核雕《马拉轿车》被授予金奖。

1923年都兰桂创作的核雕作品《封侯》又获全国铁路沿线出口货品展览会超等奖。

主要代表作

《归宁父母》、《渔翁得利》、《羲之爱鹅》、《赤壁夜游》、《八骏马》、《百鸟朝凤》、《文王百子图》、《八仙过海》、《百寿图》、《梁山一百单八将》、《马拉轿车》等。

个人图片

image005.jpg

image007.jpg

师徒工作照,左为考功卿,右为都兰桂。时年1956年,都74岁,考46岁。


主要作品

《马拉轿车》  都兰桂作于1955年  高1.8厘米  长2.8厘米(本人复制件)

   前面一匹矫健的骏马拉着一辆两轮古代轿车,车夫短袖长袍,右手轻扬马鞭,神情专注地驾驶马车,手法较为写实。车内一女乘客轻挑帘笼,衣冠楚楚,似是观景,又像与车夫对话,技法较为写意。马匹四蹄镂空,作奔驰之状,发达的前胸肌肉给人以力量感,辔头、红缨、铃铛等细节都交代清楚,毫不含糊。轿车之扶手、车辕、顶篷、窗框、车轮、轴头都来自于现实生活的细致观察,而又能根据材料做适当的艺术处理。尤其是车轮的雕刻,巧借桃核有限的材料,将其镂空后又巧妙地依附在车撑框架的几个点上,好像随时可以置换。若慢慢地转动整件作品,随着光影在密密的车辐之间的推移,会出现类似车轮转动的奇妙效果。底部楷书阴刻款识:“归宁父母,1915年,都兰桂刻”。


image.png


《渔翁得利》都兰桂作于1955年 高3.5厘米    《羲之爱鹅》都兰桂作于1955年 高4.5厘米

都兰桂所刻核雕印章

都兰桂核章

将家传都兰桂大师于1933年之作核章发出与藏友共赏

民国 都兰桂刻松鹤延年核雕印章

《松鹤印章》 作者:考功卿  作于1955年  1.8×1.8×1.5厘米

《乾隆下江南》 作者:都传恭  6.5厘米

媒体报道


潍坊核雕始祖公认张大眼

2014年11月24日


考功卿


都氏族谱。

核雕,属于民间微型雕刻工艺的一种。史料证明核雕在明朝晚期作为一门技艺已经相当成熟。潍坊核雕史公认的“祖师”是诸城的张大眼。在张大眼贫困潦倒的时候,都渭南慷慨解囊,使其解脱困境,张十分感激都的帮助,遂把核雕技艺授予都渭南。

核雕艺术分南北派,潍坊为北派代表

核雕,应属于民间微型雕刻工艺的一种。核雕使用的材料,一般来说是桃核、杏核或橄榄核。就工艺而言,核雕区别于姊妹工艺如木雕、牙雕、玉雕之类,应是艺人巧妙利用果核上的自然麻纹,经艺术构思,“因势造型”,然后使用锉、凿、刻、掏、削、磨、修光等多种手段,终使其成为艺术佳品,展现出“化腐朽为神奇”的特殊魅力。

有句名言说得好: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何止树叶,世界上也没有麻纹完全相同的两枚果核,既然如此,那么世间所有的核雕作品,其尽可“雷同”,却难以“复制”,而这,也就决定了核雕作品的“唯一性”。

笔者虽非核雕艺人,却与核雕有着一种特殊的情缘。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与核雕大师考功卿先生同在潍坊市政协的文体组,得以多次交往,成为朋友,并从他那里获得了许多有关核雕的逸闻趣事。

考老在世时曾对笔者说过:“南方核雕艺人,刻的多是橄榄核,我们北方,刻的多是桃核。”此“南方”,指的是江浙一带,中心为苏州市;而“北方”,主要是潍坊市。考老这话将中国核雕艺术分成了南北两派,而潍坊,无疑是北方派的佼佼者。

考老还曾告诉笔者,潍坊核雕,早年流行于乡间,一般是桃核雕就的花篮、小猴、小兔之类的生肖饰物,挂于身上用以避邪祈福,其实刻工很粗糙。但若在大户人家或寺庙场所,当然也能见到高雅的精品,譬如手串、念珠、朝珠、扇坠之类,刻的则是婴戏图、渔家乐、龙舟、马车、福禄寿三星、八仙过海、梁山一百单八将等等各种题材,它们被官宦或者文人所欣赏和珍爱,有的甚至还配上象牙底座,摆放案头以供日夕观赏。

据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清乾隆年间陈祖章所刻的橄榄核舟,取材于苏轼夜游赤壁,其舟底刻有《后赤壁赋》全文,堪称传世珍宝,但可惜我们无缘亲睹。

不管怎样,核雕作为一门工艺,在它身上,的确积淀了太多太厚的“人文”元素。

核雕祖师难以探究,考功卿推崇熹宗

任何一门艺术都有源头,也有祖师,那么核雕艺术的源头在哪儿?它的祖师又是谁呢?真正见诸文字记载的,是清人张潮编入《虞初新志》的那篇《核舟记》(作者为魏学洢),证明核雕在明朝晚期(即天启年间),其作为一门技艺已经相当成熟。

而从网上搜索,发现《清秘藏》曾记载明朝宣德年间,有个叫夏白眼的艺人,“能于橄榄核上刻十六娃娃,眉目喜怒悉具。或刻子母九螭,荷花九鸶,其蟠屈飞走绰约之态,成于方寸小核。”果然如此,那么宣德朝比天启朝要早200年,显而易见,核雕技艺在十五世纪初期即已处于滥觞阶段了。

源头既难探究,而祖师也未必就是夏白眼。夏白眼这名字很是陌生,今天“核雕圈里”人们崇奉的“祖师”级人物,倒是《核舟记》里的那个“奇巧人”王叔远。原因无他,仅仅是《核舟记》曾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古代散文选》和中学的语文课本。

但是考功卿先生却力排众论,有他自己的说法。他曾亲口对笔者说道:“我们核雕艺人的祖师不是王叔远,而是天启皇帝!”考功卿的说法,是源于他本人的一段经历。那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他长住青岛,在潍县人田氏所开的“扣雅斋”工艺品店铺里做伙计,因此得以结识了一位喜爱收藏的日本商人,这位日商见考功卿能刻桃核,便说“隔天我也拿个桃核,让你开开眼界”。之后果然拿来了一枚核雕,考功卿一看,刻的是钟馗捉鬼,其刀法古朴简练,人鬼形神俱佳,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功力。尤令他拍案惊奇的乃是钟馗那件袍子掀起的一角上,刻着四枚蚊足小字:“天启御制”。

考功卿当然知道,天启就是明熹宗朱由校。据史书记载,朱由校秉性“庸懦”,在位时“妇寺窃权,滥赏淫刑”,致使大明王朝纲纪颓坏不可收拾。虽然如此,但他本人既不好色又不爱钱,只是贪玩,而且“玩”得很有艺术水准。史籍《先拔志》称其“斧斤之属,皆躬自操,虽巧匠不能过焉”,因此后世之人戏称他为“木匠皇帝”。

笔者考证,王叔远与朱由校应是同代人,年龄也不相上下,微雕艺技水平更在伯仲之间。毫无疑问,他们都不是中国核雕的“祖师”,但他们却代表了明代中国核雕技艺的最高水准。然而考功卿的说法也是很有意思的一家之论,毕竟以帝王君主做祖师“名正而言顺”,正像酒祖是大舜、医祖是神农那样,这种情况在中国早就是“传统”了。

张大眼身世存谜团,是潍坊核雕祖师

如果要写一部“潍坊核雕史”,那么公认的“祖师”,无疑是诸城的张大眼。

张大眼这名字,考功卿在世时多次对笔者提及,但关于此人身世,考老却语焉不详。倒是后来,笔者见到考老门徒王绪德所写的一纸材料,据称:“鸦片战争以后,清朝政治经济衰退,在皇宫里的核雕艺人也受到冷落而流散各地。有一绰号叫张大眼的桃核雕刻艺人,从京都流浪到山东诸城以卖艺为生……”这样看来,张大眼并非此人的本名,但他为什么有个“大眼”的绰号?难道是从明代“夏白眼”那里受到的启发吗?此外,笔者拿不准的还有:张大眼是客居诸城的江湖艺人,还是他的原籍就是诸城?有关张大眼的一切我们今天无法确证,因为唯一了解张大眼的都渭南先生,也就是他的徒弟,已经辞世多年,笔者只能在此叹一声遗憾了。

据了解,1880年(光绪六年),潍县都家村的都渭南到诸城贩卖皮货,结识了张大眼。张的核雕技艺虽好,但维持生计却十分艰辛。在张贫困潦倒的时候,都渭南慷慨解囊,使其解脱困境,张十分感激都的帮助,遂把核雕技艺授予渭南。

都渭南乐善好施 张大眼传授技艺

笔者为了更详细地了解张大眼、都渭南师徒情况,曾专往潍城区都家村,造访了都渭南的嫡曾孙都传恭先生。都家村今属于河街道,坐落于于河西畔。在都传恭家里,笔者见到了一本纸页灰黄、显示着岁月沧桑的《都氏族谱》。该《族谱》证明,都氏一族于大明成化年间,由宁海(今牟平)迁来,落户于潍县境内于河西畔,代代繁衍,渐成村落。从都氏十七世都希孟算起,经过了希(孟)、渭(南)、兰(桂)、洪(英)、传(恭),到了都传恭这一辈,五世单传,人丁并不兴旺。

都传恭说,清末同治年间出生的都渭南先生,从曾祖都希孟那里继承来的家业,只有区区几亩薄地以及数间土坯草屋。为了养家糊口,作为顶梁柱的都渭南不仅要从事稼穑,还要在农事之余给人家打短工,或者做一点本钱不大的买卖。

但好在渭南比其父聪明,且还上过几年私塾,于是盘算着走出家门,到外面找活。某一日,都渭南辞别家人,经安邱峒峪山区,在当地一支都氏家族那儿住了些日子,然后继续向南,转到诸城找活去了。就在诸城期间,都渭南有幸结识了一家富户的“二掌柜”(即管家),彼此交往之中,他的诚实和善良获得了对方的赏识,随后他就在富户家里长住了下来,并应邀做了“二掌柜”的助手,帮办一些生意上的事宜。

此时都家的经济情况大有好转,都渭南不但能养家糊口,腰间也多了些余资,于是善良的他也就有能力来关照那些贫寒之人了。也就在此时,那位具有神秘色彩的张大眼,走进了都渭南的视野。

从都传恭那里笔者了解到,张大眼在多次接受了赒济之后,深感渭南先生恩德,自觉无以回报,踌躇再三,决定将其核雕绝技传授给渭南先生。渭南先生感动之余,自知却之不恭,何况他打心眼里也喜欢这门手艺,何乐而不为?遂拜张大眼为师,择吉日举行了仪式。然后他将师傅接到身边,于“正务”之余向其学习雕刻技艺。张大眼首先启蒙性地教他掌握锉、凿、雕、削、掏等基本工具,刻一些诸如桃猴、桃篮和手串的简单玩意;待基础性技艺掌握了之后,再教他摹刻“十八罗汉”“梁山人物(一百单八将)”……如此循序渐进,引导他进入了更高更广阔的艺术境地。

数年之后,都渭南离开诸城,满载而归。他带回潍县老家的又岂止行囊中的那点点资财。

文/图 韩钟亮



都兰桂继承父业艺惊中外

2014年11月24日

 

都兰桂(右)在指导徒弟考功卿。


都兰桂作品《马拉轿车》。(资料图片)


都兰桂所刻核雕印章。(资料图片) 

都渭南从诸城回到潍县老家之后,其主业仍是务农,但核雕却成为其最大兴趣,结识了丁念庭先生后,俩人的合作在美国举行的万国博览会上赢得了“最优等金牌”(即金牌)。考功卿因机缘巧合看到了都兰桂的核雕作品,大为钦佩羡慕,于是拜都兰桂为师,从而掀开了潍坊核雕史上的崭新一页。

都兰桂子承父业,《马拉轿车》国际拿金牌

都渭南从诸城回到潍县老家之后,其主业仍是务农,但核雕却成为其最大兴趣。正像都传恭说的:“我老爷爷一心扑在了核雕上,简直是废寝忘食。”功夫不负有心人,都渭南的核雕技艺很快闻名遐迩。都渭南渐渐疾病缠身,衰老的手已经承载不了刻刀的分量,这时候他想到了技艺的“传宗接代”问题,于是把期望的目光落在了都兰桂身上。

都兰桂是都渭南的独子,都传恭的祖父。都兰桂幼时聪颖,求知欲强,虽仅上过一年半的私塾,十一岁便辍学打短工贴补家用,但仍然能挤出时间自学,令渭南先生暗暗高兴和感到欣慰,遂决定将身怀的绝技传授于儿子。

其实,都兰桂与父亲朝夕相处,耳濡目染,早已接触过核雕,且多次偎在父亲怀里,让老人手把手地教授基础技能,因此他早已经踏进核雕的“门槛”了。都兰桂凭着他的天资和勤奋,很快掌握了核雕的基本技能。他刚到“结发”年龄,技艺水准就已超过了渭南先生。

笔者怀着对先贤的敬意以及对潍坊核雕这部“传奇大书”的兴趣,三十年前就开始访求都兰桂的事迹,但所能见到和听到的却只有一件,即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牌的核雕作品《马拉轿车》,那真是一鸣惊人,轰动中外,使我们潍坊人乃至中国人在世界舞台上扬眉吐气。然而,这么一件名垂史册的重要事件,其来龙去脉人们却说法不一,让笔者无所适从。

关于《马拉轿车》的作者,笔者听到了三种说法。其一为丁怀曾;其二为都兰桂;其三为丁、都合作。为求得究竟,笔者先后采访过考功卿、王绪德、都传恭等多人,最终认为第三种说法最为靠谱。

丁怀曾,字念庭,生于1878年,卒于1940年,是潍县杏埠(今属潍城区于河街道)丁家小河庄人。因家道殷实,读书较多,文化水准比都兰桂略高。他少随叔祖丁召保学习篆刻,后迷恋核雕,间或也在桃核上刻些人物、花鸟之类。按都传恭今天的说法:“念庭先生只是核雕的爱好者,类似于京剧票友,并非专业的艺人。”

据都传恭说,丁怀曾与都兰桂年龄相仿(丁略大几岁),趣味相投。那时都兰桂除了雕刻桃核,间或也干些“撒花”的营生。所谓“撒花”,就是刺绣行当的行话。作为“撒花”人的都兰桂,常拿着设计好的图样,将绣品发放到近乡远村、四邻八舍,让那些大姑娘小媳妇们分别绣好,日后再由他上门收集,统一卖出。因“撒花”的缘故,都兰桂得以顺路进城,于是在天下闻名的十笏园内,结识了当地富绅“丁四宅”手下的管家丁念庭先生,如此一来二去,日渐厮熟,加上又有共同的志趣爱好,两人遂“义结金兰”,成为了干兄弟。

1915年,为纪念巴拿马运河开通,美国在旧金山举办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特向全球工艺界人士发出参展邀请。  丁念庭交游广泛,消息十分灵通,得知此事后跃跃欲试。丁念庭踌躇再三,决定邀请技艺比自己更胜一筹的都兰桂出马,两人联袂参与。之后他找到都兰桂,经过商讨,决定由丁念庭负责有关的手续和经费,然后两人共同商定题材,再由都兰桂执刀,完成了那件《马拉轿车》。彼时的都兰桂,也许压根不会想到,他的作品竟然会走得那么远,能在万国博览会上赢得“最优等金牌”(即金牌)。这金牌让后辈的潍坊人骄傲了差不多整整一个世纪。

老艺人淡泊名利,奖牌证书后人已找不到

2013年秋末,笔者来到潍城区于河西畔的都家村,与都传恭先生促膝对谈时,最渴望见到的无疑就是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那枚金牌,但很遗憾,不要说金牌了,甚至连一张金牌的照片都没能见到。都传恭告诉笔者,那枚金牌确实是有的,他亲自见过,牌上闪闪发光的英文字母给他幼年的心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然而对一个普通农民或者民间艺人来说,那枚人们认为是无价之宝的金牌,在都兰桂看来其实没什么实用的价值,因此祖父对那枚金牌并没有很上心地保管,只是随便往放杂物的抽屉里一塞,然后再不去理会了。

其实,在都兰桂家里没了的不仅是那枚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金牌,还有其它东西,譬如兰桂先生还曾在1923年,其核雕作品《封侯(蜂猴)图》获得过铁道部颁发的“铁路沿线生产货品超等奖”,那也是国家级的荣誉证件,却也稀里糊涂不知放在何处。

除此之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后,直到1960年都兰桂辞世,十几年间他不知获了多少奖牌和奖状,可这位“散淡”的老艺人一直不把它们放在心上。有一张1950年山东省政府颁发的奖状,甚至还被都兰桂随便画上杠杠当作了棋盘,而他的后人们似乎也很不重视“收藏”,因此都兰桂留下的东西现在少得可怜。

从都传恭那里笔者得知,堪称一代大师而功垂千秋的都兰桂,终其一生,实际上一直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庄户人”。

建国之后,各级人民政府从政治上十分重视工艺匠人,同时对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也给予了应有的关怀扶持,譬如都兰桂先生很荣幸地当选为山东省政协委员,1956年还被评为“全国老艺人”,而且每个月都能享受到政府颁发的50元特殊津贴和潍县(潍坊市)手工业管理局特批的30元生活补助。这应当是相当丰厚的待遇了,但都兰桂归根结底还是农民,因为他的户口一直都在农村,他的归宿也还是老家于河畔都家村的那几间老屋。那老屋以及院墙的大门楼,都还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按20块大洋换一枚核雕的价格,用国民党一个旅长的一兜银元盖起来的。

都兰桂一生授徒三人 考功卿认干爹拜师傅

关于都兰桂授徒一事,王绪德先生曾撰文指出:都兰桂同时教着三个徒弟,一是他的亲儿子都洪英,二是他的女婿于学修,再就是他的义子考功卿。还有一种说法为:都兰桂一生授徒三人,分别是门婿于学修,义子考功卿,孙子都传恭。

笔者觉得后一种说法应该比较靠谱。正如王绪德所说:“三个徒弟中唯独他的亲生儿子都洪英最差,几乎不能独立完成一件作品,人倒挺聪明,但他更感兴趣的是六爻八卦。他的女婿于学修热爱文学,学习核雕只是一时兴趣,下不了苦工,学了一年半载,便另辟门径教书去了……”兰桂先生只能徒叹奈何。

此外,笔者还从都传恭那里了解到,他的父亲都洪英,在七八岁的时候,有一回用石碾子压豆粒,在抓豆粒吃时不小心被压伤了手指,屡治未能痊愈。之后,偏偏放风筝的时候,又被线绳“割”了伤口,于是受到感染,引起了乡间俗称的“疯病”,落下残疾,那只手再也不适合雕刻桃核了。

考功卿是缘何成为都兰桂的弟子和传人的呢?据都传恭说,考功卿的家是考家村,与都家村相距不过十里八里。民国二十四、五年的时候,考功卿背上突发“疯病”(即在脊背上长了痈疽疖子之类的东西),来到都家村,找一位叫做都周南的乡医“拤疯”。这乡医不是别人,正是都兰桂没出“五服”的堂叔,其专治“疯病”,而在考功卿治“拤疯”的过程中,他有幸结识了与自己年龄相仿、脾性相投的都洪英,并通过都洪英见识了都兰桂的核雕绝技。考功卿不禁钦佩羡慕,遂向兰桂先生表达了“拜师学艺”的愿望。都兰桂见考功卿虽长得人高马大,但手脑并不笨拙,而且听都洪英不断地介绍“此人厚道真诚、重情好义”……便轻轻颔首,算是默认了他的恳求。

遵循江湖上立下的规矩,真要拜师学艺,考功卿还必须答应一个条件,就是拜师之前,先拜“干爹”,使自己成为都兰桂膝下义子,考功卿听后当场跪下,“嘭嘭嘭”朝都兰桂磕起头来,当然这还仅算是一场礼节的“预演”罢了,真正拜干爹、拜师傅的大礼,是在此后的某个黄道吉日。那一天都家洒扫庭除,摆上香案,然后于香烟缭绕之中,考功卿朝都兰桂三拜九叩行了大礼,从而掀开了潍坊核雕史上崭新的一页。

文/图 韩钟亮(署名除外)



考功卿搬到都家苦学三年

2014年11月24日


考功卿与老伴。


考功卿(右)向徒弟王绪德演示如何雕刻。

考功卿拜都兰桂为师后,便带着铺盖卷来到了都兰桂家,一住就是三年,“出徒”后,来到青岛“扣雅斋”,当了一名刻章伙计,也见了不少世面。“七七事变”后,他跟随考斌之共同抗击日寇,在考斌之壮烈牺牲后回到了老家。新中国成立后,他成为“嵌银业生产合作社”社员,1956年,被增补为市政协委员。

卷铺盖到都家 边干活边学艺

考功卿的名字其实不叫功卿,而叫勤绪,功卿是他的字,其以字行。

在潍坊市潍城区政协的一份材料上这样写道:“考功卿1910年出生于潍县大考家村的一户贫农家中,全家只有九分土地,生活非常困难。他两岁丧母,即由外祖父抚养,除照顾生活所需,还供其上私塾九年。”据此分析,幼时孤苦的生活,对考功卿的性格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考功卿1983年73岁时所写的一份个人简历中了解到,他1925年从南伦村私塾学堂下学后,即回家务农一年,然后来到都家村,随义父兼师傅的都兰桂学艺。另据笔者了解,那年刚刚17岁的考功卿已经结婚,而且他的大儿子考振为已在母腹之中。

因时代久远,考功卿已记不清拜干爹和拜师傅的具体月份,但却能记得,拜师之后不久,他即辞别家人,将铺盖卷儿带到了都兰桂家,过起了类似于今天“住校生”的生活,而其实他是完全可以当“走读生”的。从那天起,他日夕跟都兰桂一起干农活、学雕刻,完全把这里当成了自己家。他一直很少回家,甚至大儿子振为呱呱落地之后,他也没表现出特别的关心。相反,倒是与师傅都兰桂亲密得不行,全身心彻底地融入了“核雕艺术”。

摹画谱勤奋写生,专心致志苦练书法

须特别指出的是,在这样一个充满了艺术氛围的“家庭”里,都兰桂与考功卿这对“父子”,他们每天琢磨切磋的其实不光是核雕,还有玉石、牙石等其他材质类型的雕刻,因为现实生活需要他们拓宽技艺的范围,也只有如此,方能保证他们所有家庭成员的衣食。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的目标不是乡野常见的坠于村姑村童衣服上或手腕上的桃核耍物儿,而是像由张大眼(或者王叔远)从宫廷那里流传出来的宝贝,既可儒雅风流,又显厚朴古拙,是一种“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的交融。

关于绘画及造型艺术技能方面的训练,许多有关考功卿的旧闻、新著,都讲到他如何苦苦摹写《芥子园画谱》一事。其实据笔者所知,他真正下功夫的,还不是对“画谱”的摹写,而是在现实生活中对身边人物、禽畜、车马、花木等等的观察写生。“师造化胜于师书本”这个道理,考功卿早就体悟到了。

至于文化学习方面,笔者不知道民国时的私塾九年是否能等同于现代中小学的九年,但可以肯定的是,那时考功卿所学习的课本,譬如《幼学琼林》《千字文》和《论语》,似乎今天的学士、硕士也未必能很好地解读。

不仅如此,据考老介绍,为了雕刻的需要,他还必须练习书法,而这恰恰是很多匠人们所忽视的问题。考功卿不仅苦练正楷,而且还能在此基础上多有涉猎,譬如在篆书方面他就下足了苦功。

考老说,他重点下力的,乃是徐文镜编的一本《古籀汇编》,所谓“籀”者,乃是大篆,或曰“石鼓文”,因其具有遒劲凝重的风格,笔划更加工整匀称,特别适合于石刻或核雕。

考功卿酷爱核雕,痴迷于斯。他曾讲过,核雕需要桃核,桃核或许俯拾皆是,但真要选一枚合意的桃核也不是特别容易。

也许“职业”的关系,每当肥桃上市的季节,他有事没事就到市面上转转,人们丢弃的烂桃,没准就是他选用的对象。因为别人注重的是果肉,而他关心的是果核,这正是:人弃我取,各有所需。

常言说性格决定命运,而笔者认为,兴趣也决定事业。考功卿自从迷上了核雕,就是走上了一条艺术的“不归之路”。后来的事实证明,核雕其实是他艺术“苦旅”上的“情侣”,他和它如影随形,若即若离,直到旅程的结束。

投身考斌之麾下,放下刻刀积极抗日

考功卿在都兰桂家里住了三年有余。待到1930年他二十岁时,他“出徒”离开都家,到潍县一家叫做“聚昌”的赁铺找了份司账的差事。其实“出徒”只是笔者的说法,事实上都兰桂与考功卿亦师亦父亦友,他们经常联系,搭档合作,共同创作了许多艺术佳品。

1935年,考功卿经人介绍,来到青岛市即墨路25号,在“扣雅斋”那里放下了他的铺盖,原来这扣雅斋乃是潍县嵌银丝漆器著名艺人、与大名士陈介祺过从甚密的田子正、田子由兄弟创立的一家嵌银铺字号,在齐鲁赫赫有名。考功卿来此的职业,就是“刻核章、牙石篆刻,并刻少数展品”。在青岛待了不到三年,见了不少世面,考功卿对笔者说过,那位收藏《钟馗捉鬼》的日商在炫耀他的宝贝时,流露出对于当下中国人的鄙夷,考功卿感到受了侮辱,从而使他暗自握紧了拳头,发誓要在核雕这条道路上干出个样儿来。

然而1937年发生了“七七事变”,家乡潍县义士考斌之奋起抗敌,成为了抗日名将于学忠属下“潍县独立一团”的团长。消息传到青岛,考功卿大为振奋。因为斌之不仅与功卿同村,且是同族的叔侄,因此他毫不犹豫,马上卷铺盖回乡,投到了考团长麾下,在团修械所里当了一名吃少尉饷的“买办”官,那一年考功卿28岁。

从那时起直到1941年秋,考斌之在荆科村被日军重兵包围、中弹英勇牺牲,三四年的时间里考功卿跟随考斌之,经历过流饭桥诱惑战、毕家庄保卫战、阙庄追击战、固堤偷袭战、烟潍公路狙击战等多次战斗,也算是尝到了胜利的喜悦;考斌之阵亡后,考部官兵无比悲痛,考功卿则忍痛离开部队,潜回了老家。然而,随之而来的日军和汉奸部队的清剿、追捕,又使得考功卿常常身处险境,据考功卿的嫡长孙考明俊说:“听父亲讲,当时考斌之的团部常设在我们家里,考斌之死后,日本鬼子为捉到我祖父,多次来我家偷袭,有两次我祖父持两只匣枪左右开弓,敌人不敢靠近,他才抽身逃走……”

政府建立合作社,考功卿成正式社员

从1943年4月到1948年潍县解放,考功卿总算逃出了险境,在一家织巾厂里当了工人,开始了安定的日子。然而不久,毛巾厂因市场萧条、经营不善而停业,考功卿只好回家务农。

不过很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在这改天换地的变化中,考功卿感受到了党的温暖,人民政府关心像他这样的在工艺美术领域身怀绝技、卓有建树的民间艺人,于是在1955年春天,潍坊市政府召开老艺人座谈会,嗣后建立起了“嵌银业生产合作社”,将嵌银、仿古铜、铸铜印、风筝、核雕等各方面的著名艺人聚到一起,考功卿被吸收为该社的“挂名社员”,翌年则成为了“正式社员”。

不管“挂名”或是“正式”,考功卿的户口仍在农村,锅碗瓢盆也还在于河西畔的那几间茅屋里,但因为有了这么一个政府办的“合作社”,他就有了家的感觉,心头暖洋洋的。而作为“家庭”的一名成员,他的任务只有一个,就是为中央雕刻礼品。

1956年,潍坊市政协第一届第二次会议召开,考功卿被增补为市政协委员。考功卿与人民政府的官员以及社会贤达们坐在一起谈天、论地、议民事,他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幸福和荣耀。文/图 韩钟亮



作品当国礼技艺超越古人

2014年11月24日


考功卿核雕作品《马拉轿车》。邢顺建 供图 


轻工业部颁发给考功卿的证书。韩钟亮 供图


考功卿核雕作品《渔翁》。邢顺建 供图

自魏学洢的《核舟记》面世以来,人们便试图去模仿和复制王叔远所刻之作,但能达到其水平的却不多,而考功卿却已超越了王叔远的高度。他性格豪爽乐于相送,一生刻制的核雕作品不下千件,欣赏他的作品,如听渔舟唱晚,会使人的心境格外洁净……

总理来信要核雕,考功卿作品当国礼送外宾

据考功卿自述,1961年6月潍坊市成立工艺美术研究所,他即被调入研究所内,直到1989年退休,再也没“挪窝”。从他进嵌银社的那段算起,在长达35年的时间里,考功卿的职业或者说主业,就是创作核雕作品,以完成上级下达的各种礼品任务。

根据书籍资料估算,考功卿一生刻制的核雕作品(仅指艺术品)应不下千件。笔者将考功卿的核雕创作大体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上世纪的五十年代。这一阶段有文字可查的资料证明,他的第一批核雕作品应是1955年的《核舟》《八骏图》等七件。那时考功卿刚刚进入嵌银社,就接到了中央来的任务,考老在他的简历中这样写道:“1955年我到潍坊市嵌银社工作,同年春,周恩来总理来信要桃核雕刻、仿古铜、嵌银三样礼品出国献礼,我当时就刻了《核舟》、《八骏图》等数件礼品送中央。”《潍城文史资料》第七辑的记载:“考功卿为了提早完成这一光荣的任务,不辞劳苦,昼夜操作,用了四个半月的时间,赶做了桃雕6枚。听说周总理看了很满意,随后有关部门寄来人民币80元,以资鼓励。”

考功卿还没来得及好好休息一下,更为光荣和重要的任务又接踵而至。这次的礼品不是给周总理,而是毛主席。接下来,1956年罗马尼亚文化部长来华访问,到潍坊参观,政府将考功卿雕刻的两件作品赠送外宾,外宾回馈他纪念章一枚、书籍一部并同他合影留念。尔后考功卿又为前苏联国家元首伏罗希洛夫(曾于斯大林逝世后任前苏联名义上的国家元首7年)和乌也沃金上将雕刻了《核舟》和《西厢记》等五件礼品,中央奖给他40元。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考功卿认为最重要和神圣的一次使命,还是1957年以共青团潍坊市委的名义,敬献给毛主席的那根红木手杖。那其实是几位潍坊艺人联袂合作的礼品。按照统一设计,嵌银艺人负责在手杖上嵌上金丝的松鹤图案,考功卿则负责以桃核雕刻九龙,然后再将核雕镶于象牙,最后安装在手杖的顶部。当听说这件心血之作得到了毛主席的赏识时,他激动得热泪盈眶,不能自已。

当进入到上世纪六十年代,举国上下各行各业的先锋人士都在高呼“破旧立新”“推陈出新”的时候,考功卿的思想突然爆发,于是在创作题材以及技艺手法上,出现了难能可贵的变化。在题材创新的同时,作品的“用途”也变了,已由早先的“礼品”,转变为“展品”。

接下来的“文革”时期,则是他核雕艺术的第三阶段。这时期,考功卿用其刻刀执行宣传任务,题材重点转向了时代英雄、新事物以及“样板戏”的舞台。于是他刻出了《欧阳海》《刘永俊》《农业大丰收》《学毛选》《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红色娘子军》等作品。

考功卿创作道路的第四阶段是指“文革”基本结束之后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直至1999年逝世。这一阶段,他的技艺已炉火纯青,手上的感觉达到了巅峰状态。其作品题材既有传统的诸如《周处除害》《松鹤延年》《夜游赤壁》《嫦娥奔月》和《天女散花》,又有与时俱进的诸如歌颂党的《南湖革命纪念船》之类。

对一个七八十岁的老人来说,尤难能可贵的是,1986年当我国南疆发生战事的时候,考功卿为慰劳前方浴血奋战的解放军战士,昼夜苦干雕刻了《岳母刺字》和《木兰从军》,连同石刻两方寄往前线。此事影响极大,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当即报道,赞扬了这位老艺人的爱国情怀。1982年,著名篆刻家石可来信,转达山东省委书记高启云的意思,想请考功卿为宋庆龄纪念堂雕刻纪念品,考老立即创作了核雕作品《嘉兴南湖船》一件和核章两方:一方的上端是“松鹤延年”,下端印底是“国之瑰宝”;另一方上端刻有宋庆龄遗像及各族儿童九人,印底刻着“中国杰出的妇女”字样。考功卿的这些核雕作品,一直存放在宋庆龄纪念馆里,时时供人参观。

然而鉴于年事已高,体力和精力所限,考功卿晚年的精品数量不多。但他为推进核雕事业的繁盛、公事的需要,刻制的核章委实不少,据估计不下300余枚。此外他在书法、石刻等领域也多有涉猎,俱有精进。

挑战古人王叔远,小核舟上增加风旗和锚链

大概是在1990年,一本省级刊物刊登了某作家为考功卿写的一篇专访。其中“轿车换轿车”一节,写的是考功卿核雕的一件《马拉轿车》为国家换来一辆崭新的外国轿车的故事。

自魏学洢的《核舟记》面世以来,那只飘荡于人们心脑云水之间的小舟,就代表了核雕艺术的峰巅,它长期引诱着人们去模仿和复制,试图达到它的高度。然而时至今日,真能在艺术上达到创作者王叔远水平的,估计如凤毛麟角。

但值得我们骄傲的是,考功卿老先生30年前就已经超越了王叔远的高度。他仔细研究了王叔远所刻的“核舟”,发现“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撰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若想复制它,也许比从古老的河道里打捞一艘沉船还要困难。

当他摩拳擦掌将要动手的时候才发现,当年王叔远的核舟,以及清代某大师为皇帝所刻的贡品核舟,其核其实不是桃核,而是橄榄核。橄榄核的个头儿比桃核略大,若在桃核上做文章,那就意味着,他必须迎接比古时更为困难的挑战。

他最终完成的桃核核舟,其“舟”上所刻,共刻有五个人;刻有八扇窗户;刻有箬竹叶做的船篷、船桨、炉子、茶壶、书画卷、念珠各一件,这些都是“照葫芦画瓢”,但在考功卿的新核舟中,却增加了风旗和锚链各一,另外是壶两把、桌四张、前后门四扇。更不可思议的是,所有的门窗皆能自由开合,而且能看清窗上篆刻的“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16个字。再看门上,则又用正楷刻上了“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共计26字。

某一日,考功卿心血来潮,突发奇想,想到有船就应该有链……于是便又在船体之外,刻出了一条锚链,链上37环,环环相扣,皆能活动。之后兴之未尽,又在风旗之上落款,刻下了“壬戌年九月秋考功卿七十四岁作”14个字,这才将刻刀一丢,宣布竣工。至此,核雕上的文字比王叔远的核雕还多了好几个字。

一生多坎坷 朋友遍天下

据笔者了解,考功卿是一个率性恬淡的人,他身上既有乡野的质朴,又有士人的高雅。他经历坎坷,一生清贫,认准了核雕这条道路,一直踽踽前行,不怕寂寞。大概在1986年,笔者造访过大考家村他的那几间茅草屋,觉得实在不堪住宿,而且距市区又远,到单位上班风风雨雨来回骑车委实有些困难。潍坊市政协的领导对这位老委员表现出格外的关心,于是出面协调,在奎文区给他解决了一套新楼房,而且还公款配置了床和写字桌之类的家具。此事由当时的市政协主席远东、市政协副主席兼统战部长姜曰绍过问,笔者曾亲耳听姜讲过。笔者还到考老的新居里祝贺了一下,并看到四面墙上挂满了字画,印象深的有为梅兰芳长期配戏的俞振飞、著名四大名旦之一的张君秋等文艺界名流,以及曾任山东省委书记的谭启龙及高启云等官员的丹青墨迹。但是如今采访考老的后人考明俊时,却只看到谭启龙的那一张了。

笔者猜想这些字画无非是他以核雕作品送人,然后别人答谢的所谓唱和之物。考功卿为人豪爽,手也很“松”,类似于大作家兼书画家汪曾祺,从他那里求件核雕似乎不太费事。他送出的核章作品不知有多少,而笔者也得到了一件未求自来的《萧何与韩信》,刻的是萧何月下追韩信的经典故事,虽系小品,亦见功夫。

考功卿是那个时代老艺人的代表,他创作时,绝对心无旁骛,类似达摩面壁,不会像今人那样的浮躁,因此他是那个时代诗意的风景,欣赏他的核舟,如听渔舟唱晚,会使人的心境格外洁净……

韩钟亮



都传恭刀刻不辍精品频出

2014年11月24日


都传恭在工作室。


都传恭核雕作品《百万雄师过长江》。


作品《盛世富贵杯》。邢顺建  供图

都兰桂之孙都传恭自9岁起便跟随爷爷学习核雕手艺,距今已有65个年头了。作为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都传恭可谓是名满天下。11月13日,记者来到了潍城区于河街道都家村,见到了都传恭老人,都传恭告诉记者,当年为了宣传核雕,他曾经自掏腰包,全国各地参加展览,只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核雕。如今,年过七旬的都传恭最盼望的是核雕手艺能够后继有人,代代流传。

雕刻技艺精绝,54名梁山好汉活灵活现

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了潍城区于河街道都家村,见到了今年74岁的都传恭,当天都传恭头戴八角帽,身穿合体的冬装,虽然已年过七旬,但身体十分硬朗,精神状态也不错。得知记者到来后,热情质朴的都传恭还特意骑着一辆三轮车,在大路上等候为记者引路。

走进大门,迎面便看见了都传恭的雕刻工作室。这间工作室,是他核雕的世界,《百万雄师过长江》《苏子游赤壁》《乾隆下江南》《十八罗汉》《梁山一百单八将》《四大名著》《九美闹龙舟》……每一件作品都雕刻得精美绝伦,让人爱不释手。

都传恭热情地给了记者一把放大镜,并把他多年珍藏的作品悉数摆到了记者的面前。在《梁山一百单八将》上,记者通过放大镜看到,在一枚拇指大小的桃核上,竟密密麻麻地雕刻了54个梁山好汉,姿势不一,神态各异,不可思议的是,每个人物都雕刻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连人物的眉毛、胡须都清晰可见,技艺之精让人叹为观止。

在《百万雄师过长江》上,雕刻了18名解放军指战员的英雄群像,指挥员手拿望远镜,眺望大江对岸,司号员手持军号吹响了冲锋号,战士们或射击或装弹,老艄公奋力划桨……“这些还不算是最难的,最难的是船上的锚链。”都传恭一边说着,一边指向船上的锚链,记者发现,船上的锚链全是从桃核上刻下来又套上去的,每个锚链环都细如发丝,环环相扣组成一条锚链,看不出人工斧凿的痕迹。

从小性格沉稳,9岁起便跟随爷爷学艺

都传恭从9岁开始跟随爷爷都兰桂学习核雕技艺以来,距今已有65年了,爷爷都兰桂从小随父学艺,所刻核雕布局简练,朴实大方,“在爷爷手上,核雕艺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他雕刻的核雕做工精细、玲珑剔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曾获得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都传恭告诉记者,爷爷都兰桂一生研究核雕,精品核雕《百鸟朝凤》《文王百子图》《百寿图》等均以精细著称。1955年,都兰桂被评为国家级老艺人之一,1960年10月逝世。

都传恭说,在自己还只有六七岁的时候,便经常跟在爷爷身边,看他拿着小刀在桃核上雕刻,长期耳濡目染下,自己便对核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那个年代,人们的温饱都不是易事,但是爷爷都兰桂却靠着核雕的手艺让一家人吃饱了饭。“那个时候爷爷给别人个核雕,对方就算没有钱,也会给爷爷几个煎饼作为酬谢,我们小时候就是靠着爷爷带回家的煎饼生活的。”都传恭回忆道。

都传恭9岁那年,都兰桂把他叫到跟前,问他愿不愿意学习核雕,早已对核雕兴趣浓厚的都传恭,想也没想便答应了。正式学习核雕后,都传恭就需要把绘画、书法、雕刻等技艺一并练好。“小时候我便很能沉住气,别的孩子来叫我玩,我宁愿在家练书法,也很少跑出去。”都传恭告诉记者,他能有今天的成绩,与从小养成的沉着稳重的性格密不可分。

不丢家传手艺,自掏腰包全国各地参展

从小跟着爷爷学习,都传恭慢慢练就了一手出神入化的核雕手艺。然而,都传恭20岁那年,核雕市场不景气,一件核雕卖不了几个钱,为了维持生计,都传恭先是到潍坊嵌银厂工作,后来又做一些刻章的生意。尽管如此,都传恭从没有放弃过核雕这门手艺,也从来没有断过将核雕发扬光大的念头。

等到都传恭年过五旬时,儿孙承欢膝下,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不用为生活发愁了,可都传恭想让核雕发扬光大的念头却越来越强烈。都传恭感慨:“核雕毕竟是咱们都家传下来的手艺,别人可以不着急,我不能不急啊。”

怎么才能让更多的人知道核雕这门手艺呢?都传恭想到了一个最见效却也最辛苦的方法——前往全国各地参展。北京、南京、天津、沈阳、广州……哪有大型的展览会,都传恭便会千方百计带着自己的核雕前去参展。一开始,核雕作品销售情况并不乐观,经常一场展览会下来,挣的钱还不够参展费的,都传恭自己还要搭上路费、住宿费和印刷费。时间长了,核雕作品越来越受到认可和关注,都传恭这个“赔钱赚吆喝”的状态才慢慢改善。

如今,都传恭的作品已风靡全世界,经常有来自五湖四海的核雕爱好者打电话咨询或登门拜访,成为人们争相收藏的工艺美术珍品。如今,都传恭的核雕作品已远渡重洋,到了美国、加拿大等国家。

六十余年创新不断  核雕作品屡获大奖

都传恭研究核雕60余年,不但将传统的民间核雕技艺传承下来,而且创新性地将核雕镶嵌在各种红木上,制成小屏风、红木百寿杖、鼻烟壶等。其《九龙戏水》《十八罗汉》《乾隆下江南》等作品屡获大奖。都传恭告诉记者,他还创造性地将核雕镶嵌到鼻烟壶上,做出了《四大名著》等一系列精美作品。

如今,都传恭的核雕技艺早已名满世界。1982年,都传恭凭作品《系列花篮》获得了山东省民间工艺品展一等奖。2003年他的《十美采莲》《古代轿车》《十八罗汉》核雕作品获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评展一等奖,他被授予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05年《苏子游赤壁》获全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西博会”银奖,同年《乾隆下江南》获第十二届“中国艺术博览会”金奖,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发展是硬道理》获潍坊市艺术创作二等奖。2006年《赤壁赋》获山东国际文艺博览会一等奖,同年又获“中国艺术博览会”金奖,2006年都传恭获中国文艺杰出成就奖“书画艺术金奖”、终身杰出艺术家。2007年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山东省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和“潍坊市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

虽然获得了如此多的荣誉,但都传恭仍坚持戴着具有放大功能的特制镜从事雕刻。然而由于年事已高,工作时间长了,就会感到精力不济。老人说他膝下有6个女儿,只有老五都淑敏跟着他学雕刻。老人期盼核雕这门技艺能好好传承下去,“这门手艺一定要传承下去,万万不能失传了。”都传恭说。

文/图  本报记者  李楠(署名除外)



王绪德博采众长创新不断

2014年11月24日


王绪德核雕作品《松鹤延年》。(资料图片)


王绪德(左)潜心向师傅考功卿学习。韩钟亮 供图 


王绪德的核雕作品。(资料图片)

作为核雕大师考功卿唯一的亲传弟子,王绪德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潍坊核雕)代表性传承人,2011年王绪德的核雕作品《八仙聚寿》获中国非遗博览会金奖。今年72岁的王绪德曾对核雕“一见钟情”,他不仅对核雕做出了多种创新,还与都兰桂、考功卿合作完成了作品《孟浩然骑驴过小桥》,这件三代相传的核雕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传家宝”。

跑到海边观察船只,共刻五个核舟如今只剩一个

,记者来到奎文区怡和星国际小区,见到了核雕大师王绪德。王绪德今年72岁,面容和蔼可亲,一双刻了一辈子核雕的手上布满了老茧。一谈起潍坊核雕,原本不善言谈的王绪德老人,热情地招呼记者走进他的书房,里面珍藏着他大半生的作品。

记者看到,在一件名为《西厢记花瓶》的核雕作品上,王绪德将小小的桃核刻成了花瓶的样式,在瓶身上根据《西厢记》的内容雕刻上了崔莺莺、张生、红娘等景点人物,使得整个核雕作品古意盎然。另一件名为《夜游赤壁》的核雕作品上,则被王绪德雕成一条船,船上6个人神态各异,4扇门、8扇窗均可自由开合;举起放大镜,可见门窗上刻有40个字:“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较《核舟记》所述更甚的是:一小书童正趴在桌上酣睡,一小和尚伸展双臂,仰头张嘴打哈欠;船头垂下一条锚链,40余环,每环小如米粒,细如发丝。王绪德告诉记者,刻“核舟”,最难的是刻锚链,因为“刻第一环还得兼顾二、三环”。

每一个从事核雕的人,都对雕刻“核舟”有着特殊的情结。“《核舟记》描写了王叔远出神入化的核雕手艺,是核雕手艺人终生的目标。”王绪德说,为了能够雕刻好“核舟”,他曾经专门前往青岛、蓬莱、烟台等沿海地区,仔细观察各种船只造型,将现实中见到的船只形态付诸刀尖,才能将“核舟”雕刻得出神入化。王绪德一生雕刻了5个“核舟”,其中4个已被核雕收藏者求走,剩下的1个他珍藏至今,不舍得卖。

上班后与核雕结缘,认真执着是考功卿唯一弟子

王绪德师从核雕大师考功卿,是考功卿所收的唯一一名弟子。说起与考功卿的师徒缘分,王绪德不禁感慨万千。

据王绪德介绍,1962年,20岁的他从工艺美术学校毕业,后分配到了工艺美术研究所,自己的本专业是铸铜印,在这里他结识了考功卿,并对考功卿的核雕手艺“一见钟情”。

“真是方寸间的大千世界啊。小小桃核,山水、人物、花鸟全都容得下。”最初见到考功卿的核雕时,王绪德叹为观止。“小时候,听小学老师讲过,有人在桃核上刻上了北京天安门,当时我就觉得很神奇。”王绪德告诉记者,等见到考功卿的核雕手艺后,才感叹“何止能把天安门刻到桃核上,世间万物都可以在桃核上重生。”

起初,王绪德只是偷偷跟着考功卿学核雕手艺。“白天还要铸铜印,只能晚上少睡觉加班加点学习核雕。”时间长了,王绪德渐渐感觉,一心两用无法集中精力,一番思考之下,王绪德干脆找到了研究所的领导,表示自己想要一心一意跟随考功卿学习核雕。

“我最初拜师,师傅并没有一口答应,而是反复思考良久。”王绪德说,之所以考功卿会反复思量,主要是太清楚学核雕的不易,核雕集雕刻、书法、绘画多种艺术于一体,学起来费劲,可见效不大。但是,考功卿最终还是被王绪德的认真执着所打动,将自己的核雕手艺悉数传给了他。

师徒两人犹如父子,苦心钻研并创新花色和品种

王绪德拜师后,师徒两人犹如父子。为了刻好“核舟”,他们收集各种素材,研究各种动物的习性、体态和特点,博采众艺,吸收其艺术精华,为核雕所用,并巧妙运用核雕上的自然麻纹,雕出各种生动的景物形象。

王绪德师从考功卿几十年,苦心钻研核雕艺术,并做了很多创新,他先把核雕雕成器皿,比如花瓶、壶、坛、罐等,再在上面雕刻上内容,他还创新性地用桃核雕成各种造型的鼻烟壶和各式各样的戒指,还用桃核雕刻镶嵌屏风,这些都是历史上所没有的,极大地丰富了核雕的花色和品种。

王绪德对作品宛如对待自己的孩子般珍视。大展现场,每有参观者询价,王绪德总是给出两个字:“不卖!”问及原因,王绪德说:“你叫我怎么说呢?我雕一个月,2000块钱给人自己觉得不够本,但他会觉得贵。”另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问题就是“你花多长时间刻一个”。有时王绪德答“这个得一个月”,有时说“一星期”,有时是“最快五六分钟”。他私下里嘟哝:“多长时间?有的东西一生也就刻得出一两件。”

如今,王绪德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潍坊核雕)代表性传承人,1996年,王绪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协评为民间工艺美术家。2007年他被评为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和山东省首批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2010年获山东省文化行业高技能人才称号。2011年核雕《八仙聚寿》获中国非遗博览会金奖。

师徒三代共刻核章 精心保存代代相传

王绪德告诉记者,他有一件《孟浩然骑驴过小桥》的核雕作品,是都兰桂、考功卿和他合作完成的。王绪德小心翼翼地从里侧的抽屉里取出了这件核雕作品,记者看到,这件核雕呈黑色,显然已经饱经岁月的洗礼。上面刻画着戴着一顶官帽的孟浩然,骑着一头小毛驴从小桥上经过的情景,孟浩然骑驴仰望,满是潇洒快意的姿态。

王绪德说,这件核雕是前辈师傅都兰桂和考功卿良苦用心的“传家宝”。1984年,考功卿师傅退休前拿出一个椭圆形未刻印底的核章,上面刻着“孟浩然骑驴过小桥”的画面,这是都兰桂师傅用心布的局、用心刻成的。后来,考功卿把这枚核章交给了王绪德,让他把核章刻上印底,让这枚核章成为师徒三人的共同之作。

王绪德告诉记者,这枚核章他收藏了20多年,但一直没定下刻什么内容,直到2008年6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成功,王绪德就把“中华核雕万代传”的印文刻上了核章,边款“师祖布局,考刻之与余刻印款,意在千古之志也。今悉获国之非遗,吾三代愿之大胜矣”。

将三代相传的核雕完成,王绪德感觉终于对师傅们有了交代。“这件核雕以后就作为传家宝代代相传,不会再出售了。”王绪德说。

本报记者 李楠


考铭扬入行较晚意在传承

2014年11月24日


考名扬作品吉祥八宝手串。


考名扬作品手把件(福寿双全)。


考名扬作品吉祥八宝手串。


考名扬(左)经常向师傅王绪德讨教。

考功卿之孙考名扬,自小耳濡目染喜欢上了核雕手艺。如今,他也把核雕当成了自己的主业。考名扬说,如今潍坊核雕的前景十分好,不仅有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也有络绎不绝前来购买的收藏者,让潍坊核雕享誉海内外。目前,潍坊核雕技艺的传承人已近百人,每位传承人年人均收入近10万元。2012年,潍坊市核雕协会成立了,目前已经有会员100多人。

考名扬得爷爷真传,曾一度未将核雕当主业

,记者见到了考功卿之孙——考名扬,今年41岁的考名扬如今已是潍坊核雕名师,作品多次在各大比赛中获奖。但他真正开始把核雕当做主业,是从2010年开始的。

考名扬自小便看爷爷考功卿做核雕,耳濡目染之下,也对核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考功卿有5个孙子,考名扬是最受他宠爱的一个,从小他便手把手教考名扬雕刻、书法、绘画。“爷爷在我的印象里,是一个非常慈祥和蔼的人,对我非常的好。”考名扬对爷爷十分怀念。

虽然自小得了爷爷的真传,但考名扬成年后却没有从事核雕行业。1989年,考名扬前往潍坊嵌银厂工作,2000年,他又自己开始经营红木家具生意,之所以没有选择将核雕作为主业,主要是当年的核雕市场并不乐观,“那个年代光凭着干核雕,是吃不上饭的。”考名扬说。

虽然如此,但考名扬从未放下核雕。“做红木生意时,雕刻、绘画等东西都用得上,这与核雕是相通的。”考名扬说,这么多年来,他从没忘记过自己是考功卿的孙子,也从没忘记要将核雕发扬光大。

正式拜王绪德为师,第六代传人达三四十人

随着核雕市场逐渐升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核雕,慕名前来潍坊购买核雕的人也越来越多。

2010年,考名扬正式拜师王绪德门下,成为了潍坊核雕的第六代传人之一。“之所以做这个决定,一方面是因为如今潍坊核雕的市场景气,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从没有放弃过核雕的梦想。”考名扬说,他有责任也有义务将核雕文化传承下去。

拜师后,考名扬开始一心一意做起了核雕。他本就天资聪颖,加上儿时有爷爷的亲自教导,如今考名扬的作品已经有模有样,多次在各大比赛中夺得奖项。“现在专门做核雕的话,收入不会太差,而且核雕行业的前景也是越来越好。”考名扬对未来非常有信心。

考名扬介绍,潍坊第五代核雕传人只有四人,他的老师王绪德便是其中一位。与第五代传人人数太少不同,第六代传人已经有三四十人。

“之前核雕技艺传授徒弟的方法很严格,并不是谁想学就能学的。从第六代开始,学习核雕的门槛放开了,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学习核雕技艺。”考名扬说,之所以第六代传人比第五代传人多了十倍左右,原因就在于收徒门槛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除了收徒门槛发生变化之外,考名扬分析,如今核雕市场的升温也是传人增多的重要原因。“之前核雕不值钱卖不出去,所以也没大有人愿意学,大家宁愿去学点厨师、汽修等能养家糊口的技术。”考名扬告诉记者,如今不同了,核雕不仅仅市场需求量大,而且价格升值空间也非常大,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收藏者前来潍坊购买核雕。“现在外地人一提起核雕,首先想到的就是潍坊,潍坊核雕已经形成自己的一个品牌了。”考名扬欣慰地说。

我市成立核雕协会,今年首次大赛精品亮相

目前,潍坊核雕技艺的传承人已近百人,每位传承人年人均收入近10万元。随着从事核雕行业的人数越来越多,2012年,潍坊市核雕协会成立了,目前已经有会员100多人。记者了解到,潍坊市核雕协会将努力把核雕作为一个品牌推向更大的市场。

据悉,潍坊市核雕协会自2012年成立以来,已组织了多次去外地的交流活动。期间,也有北京、苏州等地的核雕爱好者前来学习交流,让潍坊核雕的技艺和视野都有了更深层次的发展。

今年夏天,潍坊市首届核雕技艺大赛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如期顺利举办,并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极高的评价。全市60位参赛作者、130余件风格迥异的核雕作品参加了比赛,举办如此规模的核雕技艺大赛,在潍坊历史上尚属首次,大赛作品展在潍坊市图书馆一楼大厅面向社会免费展出。除大赛参加者,还展出了核雕老一辈大师都兰桂、考功卿的存世之作,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王绪德、核雕大师都传恭和裴曰信的代表作,共展出作品150余件。

政府助力宣传 开展传习活动

潍坊市非遗保护中心通过扶持传承人参加各种博览会、成立核雕协会,并在央视播放《潍坊核雕》专题片进行宣传推介,有效地提升了潍坊核雕的知名度,促进了其产业化发展,使之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和发展。

在第三届中国非遗博览会上,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代表潍坊市参加全国文化生态保护区展示宣传,搭建了以“永远的家园”为主题的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主题展厅,共有包括潍坊核雕在内的14个非遗特色项目参展,通过视频、图片和项目技艺表演,向观众生动展现了保护实验区的文化资源和建设成果。

近年来,潍坊市非遗保护中心建设完善了核雕艺术传习中心,还利用市艺术馆现有的办公场所进行整修,建设了核雕艺术大师工作室、核雕技艺传习所,添置了传习工具和工作设施,建立健全了传习制度,使传承人得以常年开展传习活动。同时对现有的小展厅进行整修布置,建立了潍坊核雕艺术精品展示厅,增加必要的陈列功能,提高展示的观赏性。为加强潍坊核雕艺术的传承,促进核雕艺术的创作与创新,对部分有成就并做出贡献的核雕技艺大师和技艺名师进行了资金扶持,调动了他们的传承积极性和创作热情。

为了进一步宣传推广潍坊核雕艺术,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将建立潍坊核雕艺术档案库,对各位获奖者的核雕作品作永久性收藏和展示,让潍坊核雕艺术发扬光大、源远流长。

文/图 本报记者 李楠

image077.gif

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 中国馆

2012年8月14日

image079.jpg

1912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陈列馆选址奠基仪式,参加选址仪式的中国政府代表是陈锦涛、王景春。

image081.jpg

1914年12月,招待中国代表团的宴会。

“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全称是“1915年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当时主要是为了庆祝巴拿马运河被开凿通航而举办的一次盛大的庆典活动。应邀参加博览会的共有41个国家,其中包括中国。中国作为国际博览会的初次参展者,第一次在世界舞台上抛头露面,格外引人瞩目,博览会从开展,到闭幕,展期长达9个半月,总参观人数超过18,000,000人,开创了世界历史上博览会历时最长、参加人数最多的先河。

image083.jpg

image085.jpg

1914年7月14日,中国馆奠基仪式。

image087.jpg

修建中的中国政府陈列馆正殿。

image089.jpg

1914年12月,招待中国代表团的宴会。

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筹备了三年,会址选在美国旧金山海湾与陆地的交汇处.占地625英亩。主展厅共分11个展馆。即美术馆、教育馆和社会经济馆、文艺馆、制造业和各类工业馆、机械馆、运输馆、农业馆、农业食品加工馆、园艺馆、矿产和冶金馆。中国茅台酒在农业馆内展出。中国政府陈列馆位于美术馆西北面,与加拿大馆相毗邻。该馆是按照典型的东方建筑风格建造的,在众多的西方建筑群落里,格外引人注目。中国展品由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农商部向全国征集。1915年1月,中国参展的展品陆续送到美国旧金山博览会展馆。

正午12时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在旧金山如期开幕,场面十分壮观,第一天参观者人数超过20万。出于对古老中国的神秘、好奇感的驱使,当天到中国馆参观的人数达8万人之多,其中包括美国总统、副总统和前总统,以及各部门的高级官员。

1915年5月,博览会进入高潮。大会成立高级评审委员会,由美国派人出任会长和副会长,秘书长分别由美国、澳大利亚、阿根廷、荷兰、日本、古巴、乌拉圭、中国代表出任。大会成立了由来自世界各国科学、艺术、工商界的500人组成的评审团,中国有16人参加。8月评审工作接近尾声,并出台获奖结果。根据与会国代表的充分讨论,按照参展产品的实际情况,会议决定设立六个奖项等级。即:最高奖章、荣誉勋章、金质奖章、银质奖章、铜质奖章、口头表彰奖(无奖牌)。整个博览会期间,共评出25527个获奖产品,其中实发奖章20344块,奖状25527张。中国展品获奖章1218枚,为各国获奖之冠。

image091.jpgimage093.jpg

《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要览》封面、《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要览》扉页

启动

1911年前后,美国邀请世界各国参展巴拿马世博会,当时中国社会正处于政治动荡期。参展世博会属于政府行为,对于政局动荡的中国,美国没有放弃,不过没有单纯采用政府外交的方式来邀请中国参展。毕竟,对于中国参展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的主权代表,1911年的美国政府并不能确定。美国政府确定的是,他们需要中国这个东方大国来参展巴拿马世博会。

美国商人来华游说

罗伯特·大莱(Robert Dollar),一位著名的美国商人。1911年底大莱到中国时正值辛亥革命时期,在当时政局混乱的情况下,次年2月他拜访了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并得到承诺:“一旦政权建立,政治走向正规,就将派团参加。”在1912年上海商务总会的招待宴会上,大莱宣读了西美联合商会邀请中国商会组团访美和参加巴拿马博览会的信函,信中敦请中国商会组织一个50人的代表团访美。他还详细介绍了美方安排的中国实业团访美计划和巴拿马博览会的准备情况,表示美方“虽注重商业之发达,惟甚望国家感情益敦和好,永远无猜”。中国实业团访美“岂仅增进两国商务,实欲使彼此友谊日敦亲睦”,力邀中国商会组织代表团访美。

1914年和1915年之交,大莱来华时试图同袁世凯为首的北京政府联系,虽未能见到袁世凯本人,但拜访了政界要员黎元洪、梁士诒、张謇等,并与张謇就中国组织商会代表团访美一事进行了讨论。此外,上海、天津、汉口等这些有影响力的商会,也是他游说的对象。大莱等一批美国商人的游说对促成中国参展起到了牵线搭桥的作用。

image094.jpg

1912年初,前来游说中国政府组团参展的纽约商人罗伯特·大莱。

中国选拔参展代表

走过19世纪,中国结束了由外国人代表中国政府参展世博会的历史。进入20世纪,更多中国人的足迹踏在异域,更多中国人看到了世界。参展巴拿马世博会,中国可以委派中国人作为参展代表。代表政府的参展代表必须是精通博览会事务、熟悉国际事务的专门人才。因此工商部对参展代表的选拔提出了六项条件:一、通外国语言;二、有赛会经验;三、曾游历欧美;四、与外商接洽;五、有交际才能;六、识外交关系。符合选拔条件的不二人选是浙江青田人陈琪,其学识和阅历充分表明他定能胜任这一重要使命。

1913年6月28日,筹备巴拿马赛会事务局正式成立,陈琪任赴美赛会监督兼筹备巴拿马赛会事务局局长。美国方面对中国任命陈琪为中国参展代表,甚感满意,认为此人“思想开通,对博览会事务颇为熟悉,具有丰富的举办博览会的经验”。

image096.jpg

陈琪,浙江人(图片来源:资料图)

筹备

中国参展目标

陈琪上任后,作为中国出席巴拿马博览会展团的最高领导,他提出中国参加巴拿马世博会的十大目标:

一、恢复固有国产之名誉;二、扩张土产输出额;三、采外人嗜好改良输出品;四、比较各国改良大宗出产;五、诱起国民世界的企业心;六、研究运河开通商业大势变迁后国际贸易办法;七、循世界企业潮流确定吾国商业上之进行方略;八、乘机调查万国出产中与我国同类物品之竞胜办法;九、表示我国民商业道德,以植国际贸易之本源;十、联络美国共图太平洋之商业权。

对陈琪所阐述的中国参展的目的,博览会组织者也非常欣赏。有关档案反映,为商讨如何接待以陈琪为首的中国参展团,博览会组织者与美国政府有关部门,曾反复函电相商,以保证接待的规格和礼节。

以南洋劝业会为基础

参展巴拿马世博会,与1910年举办的南洋劝业会有一定的历史继承性。展品征集、人员组织等均以南洋劝业会为基础。如广东等地征集展品时,便是首先依照南洋劝业会获奖名册按图索骥,凡在南洋劝业会上获奖的商家,一律被敦请提供展品参加巴拿马世博会。

可以这样说,中国参展巴拿马世博会所取得的影响力与1910年成功举办南洋劝业会是分不开的。陈琪是中国近代不可多得的国际化博览会人才,他将筹办南洋劝业会的经验与成果进一步发扬,比较好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

image098.jpg

1915年3月9日,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开幕当日,中国馆内景。

image100.jpg

1915年3月9日,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开幕当日,中国馆全景。

以地方性博览会为平台

为提高展品质量,事务局通令各省成立出品协会、各市成立物产会,协助筹备。1914年6月到7月间,事务局组织在广东、上海、天津、汉口四大城市举办了联合展览会,浙江、四川、河南等11省还自己组织物品展览会,全国掀起了地方性博览会的热潮。

这种地方性博览会的举行,突出了一批地方性优秀物产,敦促了地方对巴拿马世博会的参与,同时也加强了博览会在中国国内的交流功能。

以国际化规则为标准

事务局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展品事项,对展品的制作和包装都提出新的要求。如茶叶,我国传统制茶业用手工制作,外商认为不够卫生,事务局要求各地改用机器制作,以保证卫生,并要求各地改进包装,用洋铁罐代替木箱和纸包。事务局还专门派人调查国际市场对丝织品的需求状况、流行款式,并购置样品,指定国内厂家改良生产。

通过种种措施,征集的展品相当丰富,集中了地方物产的精华。在各地展览会的基础上,事务局专门派出人员,根据《筹备巴拿马赛会出品检选规则》,认真甄选,严格取舍,共选出18省赴美赛会展品10万件,共1800箱。

参展

1914年12月6日,中国参与巴拿马赛会的赴美人员从上海出发,启程赴美,抵达旧金山。,中国馆开幕。中国馆建筑仿紫禁城太和殿修建,当天前来参观的就有1万多人。

这次世博会上我国的展品仍以农产品、手工业品为主,但也有一些工矿企业出展,如汉冶萍钢铁厂、轮船招商局获得名誉奖章,天津启新洋灰公司、开滦矿务局、广东水泥厂等获得金牌奖。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实业发展的面貌。中国馆专门设有“劝工房”,租赁给各省商人,销售赣瓷、闽漆、宜陶、皖茶、景泰蓝、苏杭丝绣等中国特产,赛会监督处还印制了大量出品说明书,广为散发,增加各国商人对中国商品的了解,扩大对外宣传。

当时中国民众对参展巴拿马世博会所取得的影响力非常自豪,有诗为证:赛会巴拿马,中国实业家,山川兴地宝,云汉绚天葩,霹雳开河面,平和祝海牙,锦标夺归得,宏我大中华。

精心布展

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定于1915年春开幕,但中国路途遥远,且所运物品数量庞大,类别繁复,到美国后尚要应付报关、点验、布置展场等诸多事情,因此1914年冬即出发。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不久,作为中立国的中国所受战争影响还不大,由美国太平洋邮船公司船只从上海装运,20多天后顺利抵达旧金山。在各国参展品陆续抵达目的地后,有约一个月的时间布置会场。除主办国美国外,30个参赛国中,以中国和日本的参赛展品最多,因此都得到5万平方英尺(相当于5400平方米)的场地。

中国是一个贫穷的国家,虽然有意在此次赛会一显身手,但只得到24万美元的参赛经费,这些经费包括大宗场馆建筑、转运、陈列装饰、保险、报关等一切与参赛有关的支出。但是以赴赛监督陈琪为首的40多名工作人员没有气馁,他们精心设计,将中国展品分为9个陈列馆展出。另外还仿照中国传统宫廷建筑风格搭建了中华政府馆,分为正馆、东西偏馆、亭、塔、牌楼六部分,雕梁画栋,飞檐拱壁。

丝绸、茶叶、瓷器等为国争光,但缺少制造和电气业,参展经验也不丰富 经过近一个月的紧张忙碌,中国展馆比其他展馆提前开幕。当各国展览会场布置就绪开展后,主办国美国从各参赛国中聘请了500名审查员组成这次大赛的评委会。中国由于展品最多,获得了16个席位。审查分为三步,第一步为分类审查,将参赛品分细类,如丝、茶、油、麻等各为一类。第二步为分部审查,将参赛品分大部,如工艺部、教育部、食品部等。最后为高等审查,由分类、分部审查长会同各参赛国赛会委员会代表组成专门审查组,对某参赛品提出申请的得奖说明,进行评定,再由最高审查长派专员复勘,确定是否给予各等奖章。

最后,中国展品获得各种大奖74项,金牌、银牌、铜牌、名誉奖章、奖状等共1200余枚,在整个31个参展国中独占鳌头。中国向以丝绸、茶叶、瓷器等著称于世,在筹备参赛的日子中,对这几类特产倾注了特别的精力。当时在欧美市场上,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茶叶已有将中国茶叶取而代之之势,中国的丝绸出口也呈江河日下之象。在这次博览会上,中国茶叶击败了印度茶叶,在茶叶类比赛中,福安商会茶即坦洋工夫红茶(福建选送)、祁门红茶(安徽选送)、信阳毛尖(河南选送)、都匀毛尖(贵州选送)等中国茶叶赛品,凭着自己的天生丽质和精湛工艺赢得了列国评审团成员的青睐,最终中国茶品挫败了外邦对手,共获得21个金牌奖章,重振华茶雄风,重树华茶形象,叫国人扬眉吐气。另外,东北的大豆,山东的丝、茧、油,北京的地毯、毛线、果脯,四川的白蜡、桐油,江苏的苏绣、棉纱,浙江的绍酒,福建的海产品、樟脑,广东的乌木家具等,都让参观者大为赞叹,中国展馆前常常是人头攒动,熙来攘往。由于中国参赛品种类丰富,品质优良,赛会组织者特地定9月23日为“中国日”,并请当时在旧金山出席万国水利会议的中国驻美公使夏偕复到会种树刻碑留念。

但中国最大的不足是缺乏制造业和电气、化工类产品。同时,中国商人对办赛会的了解和经验也不及欧美和日本等国。当中国还在固守着商品质量时,外国商人却以新的花样和廉价的产品吸引着更多的顾客。尤其是日本,它的创造力弱,但模仿力强,中国参展团的总结称,“凡欧美之物,一经出世,日本即模仿之,始则似是而非,继则收有成效,因其速也,故易于畅销”。

比如,中国参赛茶叶,经审定,其质优于其他国家。然而,在赛会上,印度的红茶和日本的绿茶因由机器制造,色香兼美,规格整齐,几乎夺去中国茶叶的市场。华丝是传统的产品,赛会上的意大利丝和日本丝由机器制造,光泽、洁白度、弹力远远超过中国产品,几乎夺去华丝的席位。中国又称“瓷国”,而在赛会上,日、德、法、奥等国推陈出新,尤其是日本的瓷器,以其颜色鲜明夺目,引起美国人的兴趣。从总体上看,此次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世界各国展品以新发明为主,而中国则以仿古为多,更新者少。日本采取变通的办法,既模仿西洋,又依照东方,两者结合,满足了世人的胃口,故日本展品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1915年底,历时近10个月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降下帷幕。该次博览会参展国31个,展品20多万件,参观者达1900余万人,其规模为以前各国博览会所未有。1916年1月中国邮船公司运回的第一批展品到达国内,到1916年秋,所有的展品和人员回到上海。

本次博览会后,中国出口大幅度增加。

此次参展,中国特产种类的丰富、品质的优良、工艺的精湛、价格的低廉都引起轰动,以至于外国人评价中国为“东方最富之国”,更有人称为“东方大梦初醒、前途无量之国”。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战火蔓延,生产遭受严重打击,外货需求大增。美国作为欧洲传统贸易伙伴,瞄准了这一大好时机。巴拿马运河的开通大大缩短了太平洋到大西洋的航程,使美国从中国进口物资转运欧洲方便快捷。因此,中国商品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美贸易交流。博览会当年,纽约、旧金山等地银行、贸易行、大公司、丝厂等纷纷派代表来华考察,组织货源,准备销往欧洲;同时对于一些紧俏的产品,如生丝等,美国还提出改进意见。1916年9月30日驻美公使夏偕复将美国丝业会所拟定的《改良中国生丝》意见译呈北京政府,农商部据此下令沪、江、浙、皖等地丝茧公所、总商会改良丝业。博览会的效果当年就显示出来了,1915年中国对美国出口额,丝绸14000万美元,茶叶1800万美元,桐油1120万美元,较上年共增加6000万美元。产于甘肃、东三省、直隶、云南等地的地毯价廉物美,但不为外国人赏识,原每年出口额不过10万两白银,博览会后,销售额增加几乎10倍。同时,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欧洲商品匮乏,中国商品正好填补了一些国家的需求,如日本、俄国及一些亚洲小国,增加了从中国的进口。可以说,中国作为一个原料输出国,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给予了她一个绝好的对外贸易机会。中国产品在这里得到宣传和肯定,一些原来不为人知的特产开始得到世界上重要国家的认识,这在中国外贸史上有着重大的意义。此次参展,除了获得国际声誉和贸易机会外,也使中国学到了一些先进的商贸知识,参赛人员回来以后,即建议政府应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

就在中国民族工业面临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迎来了一个美好的春天的时候,中国的混乱政局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是袁世凯搞了称帝闹剧,后有当权者争权夺利,军阀混战,最终断送了刚刚出现的贸易生机。

信阳毛尖茶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得金奖

1915年,信阳毛尖茶获得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这是信阳茶在世界人民面前的首次精彩亮相。 

就在信阳茶社相继成立,信阳茶业透出一线生机之时,传来为庆祝巴拿马运河开凿成功而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将于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消息。

国际博览会是国际贸易博览盛会,博览会将对世界各国珍特名产进行展示评比。据悉,第一届国际博览会1851年在伦敦、1873年在维也纳、1876年在费城、1905年在比利时小城列日举行。以上各届国际博览会,除第一届中国以私人身份参加外,其他几届清政府都派人参加,并以茶叶、丝绸、瓷器等名产参加博览评比,多次获奖。

消息传来,使信阳茶人产生了借此良机重振信阳茶雄风的强烈渴望和冲动。中国茶叶闻名环宇,信阳茶历史上即为贡茶,素享盛誉,声名远播,为什么不能跻身世界名品之列,占有一席之地,让信阳茶得以重生?在这种理想的激励下,信阳人开始行动起来。当时,最为积极的是信阳茶人陈雨人,他通过当时的缉私拿统领蔡竹贤的支持,到各茶社串联,并搜集到了信阳著名的车云茶、贡针、白毫、雀舌等十一种茶样,每种约选三斤,用瓶装交信阳地方道署衙门实业厅所属的商会,转交省出品协会。

这次国际博览会的举办正值民国成立不久,民国政府给予了应有的重视,派40余位官员参加了此次盛会,并耗4万余元在旧金山建立了中国展馆,参展品4172种,重达2000余吨。据程书祥、李会治、王心国考证,,河南省民政长田文烈委任陈浩(字子原)为河南省出品协会会长,当时会址设在巡警道署内,协会在前省议会会址成立事务所,筹备巴拿马赛会河南展品参展事宜。

1914年5月底,信阳毛尖运至省城,参加博览会的产品首先在省城进行一次试展。博览会从至25日展出10天,每天行人不绝,竞相观看。此间,农商部派企事邢端、技士郭敬前来审查商品,先后选定包括信阳毛尖在内出国比赛的商品350余种。就在参赛茶叶准备装箱外运之时,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值峰火连天,局势危险,运还是不运?让人焦急不安,难以决策。河南出品协会只好致电上海事务局,查询太平洋航运是否受影响,在焦急的等待之中,幸好得到了上海事务局复电:“欧战无碍,贵省物品抵沪交本局。”,河南出口协会遂将已包装妥善的信阳毛尖等展品由开封转京汉铁路线运至武汉,又从武汉换装轮船,沿江而下,安全运抵上海。同年11月底,各省赛品在上海汇集。信阳毛尖随同其它参赛物品装上美国轮船“蒙古利亚”号,驶进了太平洋的惊涛巨浪之中。

1915年2月,在“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上,由车云山采制的信阳毛尖以其外形美观,香气清高,滋味浓醇,独树一帜,获得普遍赞赏。据《信阳工商历史特产资料》记载:“1915年信阳毛尖经该会评判结果,颁给世界茶叶金质奖状与奖章。”

据曾任信阳市政协副主席的王选周回忆:奖状色泽清晰,有红色、绿色,上写有外国字,下边写一等金质奖,约1.2尺左右大小。奖章是一个金牌,用盒装,有一个链,此金牌圆形,直径二三寸,洋文,金牌上有楼房花草,还有两位不穿衣服的男女。

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中国酒品、茶品获奖名单

酒品获奖名单如下:

(甲)大奖章

直隶(官厅) 高粱酒

河南(官厅) 高粱酒

山西(官厅) 高粱汾酒

广东(官厅) 果酒

山东张裕酿酒公司 各种酒

(乙)名誉奖章

上海真鼎阳观 各种酒

(丁)金牌奖章

直隶北京Yuan Fen 葡萄酒

直隶北京果酒公司 酒

广东东莞农事试验场 棉酒

江苏上海聚糠酒作 白橄榄活血酒

江苏泰兴县泰昌 药酒

江苏溧水卢哈淳 金波卫生酒

江苏丹徒上海万源 各种酒

江苏嘉定黄晖吉 白玫瑰酒

山东兰陵公司 兰陵美酒

山东孙敏卿玉堂号 万国春酒、宴嘉宾酒、冰雪露酒、金波酒

山东张振勋 红酒

浙江周清 酒

浙江杭州马 酒

浙江杭州Maouchien 酒

浙江嘉兴吴式之 各种酒

浙江平湖夏念先 五茄皮酒

安徽安庆张立达 红玫瑰酒

安徽胡广源 白玫瑰酒

河南开封西会福 各种酒

广西黄卓伦 药果酒

广西百色县吴宝森 药果酒

(戊)银牌奖章

直隶北京上古果酒公司 薄荷蜜酒

江苏Chahg Kwea Chuh 白玫瑰酒

江苏上海同庆永酒作 酒

江苏上海大庆永 酒

江苏江阴柳致和 茄皮酒、玫瑰酒

江苏美利 酒

江苏无锡兹发祥酒作 白玫瑰酒

江苏泰兴泰昌号 红玫瑰酒、桔酒、药酒

江苏泗阳三义 酒

江苏宝山县才盛号 白玫瑰酒

江苏吴县王济美 玫瑰酒

江苏上海WAHG Huang Yu Co 茄皮酒、白玫瑰酒等

江苏青浦姚白厘 酒

江苏Chen Kwa Chien 柠檬酒

浙江绍兴谦裕萃 陈绍兴酒

浙江绍兴方柏鹿 酒

浙江Fu HenWau 茄皮酒

贵州公署 酒

(己)铜牌奖章

江苏嘉定黄晖吉 白玫瑰酒

直隶YuHua Wine Co 苹果酒

直隶涿鹿裕华公司 葡萄酒

茶品获奖名单

祁门红茶

太平猴魁

金奖惠明

西山茶

九华毛峰

信阳毛尖

婺源绿茶

“雪水云绿“茶

都匀毛尖

藏品展示

藏品一:1915年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推广纪念铜盘

这是一个用于推广博览会的铜盘。前面说过,美国就举办博览会可谓全国总动员,从各个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不仅派人满世界的游说招商,还憨厚地表现出一个宽容和博大的接纳一切的胸怀。这个盘子能说明这点。

盘子的中心显示了两个人握手的场面:左侧是美洲这半球,南美、北美清晰可见,甚至纵贯科罗拉多州的洛矶山脉也显现出来。我们印象中的美国佬(Yankee)头戴高高的礼帽、鹰勾鼻留着山羊胡子、身着星条旗图案的燕尾服,活脱脱地跃然盘上;右侧是欧洲那半球,从东欧到西欧,从北部的英伦三岛到德国、法国、靴形的意大利和人脸侧面似的西班牙葡萄牙,甚至连北非都轮廓明了。欧洲人的穿着和表情则显得些许谦和。

两人之间的上下的文字是铜盘也是本次博览会的主题:“欢迎全世界(Welcome to all the world)”!盘子的周边是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和旧金山的原文,日期是1915。外围全部被联在一起的盾牌围住,8个盾牌外型相同而内涵各异,图案全部都不一样。铜盘加工极其细腻。看起来确实很华丽。

image101.jpg

image102.jpg

 藏品二:1915年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中华民国的邀请卡

这张卡片记载了这样一个史实:时任农商部长的陈琪,以中国代表团团长和巴拿马赛会事务局局长的身份,颁发了这个邀请卡。上面说“邀请您于1915年3月9日星期二的下午2点在中国政府馆,莅临中国参加博览会的纪念活动”。

image104.jpg

藏品三:1915年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的官方金奖奖牌,直径7厘米。

为了使奖牌和奖状的别致、特殊并防止伪造,美国人使用了一个跨度很大的方法:奖牌由John Flanagan设计,在费城造币厂铸造,这样获奖人就可以得到和他们奖牌相符的价值。

这是一块金牌地位的奖牌,材质是纯铜,是在1915年的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上被授予的。使用其它材质以金牌的名义授予获奖者相应的名誉自古有之,后代延续。

正面反映了博览会的中心建筑—宝石大厦的景色,四周是博览会的全称字样。奖牌(MEDAL OF AWARD)字样刻在建筑物下面一个旋涡装饰的方块里,左右两边是两枝好看、优雅的棕榈树枝叶。由此衬托出博览会的象征、主题和中心位置。宝石大厦的背后是旧金山湾的海面,远处隐约可见名城的起伏山峦。一幅画面赋予奖牌丰富的地域和现场内涵,使人们感觉回到了90年前的昨天,重复当初展览、得奖、发奖的隆重场面,回忆当初得到的崇高荣誉。

西方人喜欢在钱币和证券上用罗马数字表示重要的或者是有纪念意义的年份,类似每年发生的大事,他们都会用罗马数字标示。牌牌正面下侧的字母MCMXV是古罗马数字,用于1915这个年份:M = 1000、C = 100、MCM = 1900、X = 10、V = 5。

反面展现了一对青年男女的健康形体,他们面露腼腆,相互注视着对方,在光芒四射的初升的太阳光下透过薄薄的云雾正在走到一起,左右两侧的海洋中间是一小条陆地,象征着由于巴拿马运河的通航进一步带来了大西洋和太平洋地区的团结和繁荣。底下有拉丁文“DIVINE DISIVNCTA IVNXIT HOMO”字样,意思是“两岸之间的神圣联盟”。对最后一个字母“O”仔细观察后发现,里面隐藏了奖牌设计者John Flanagan的名称缩写。这个细节相当重要:笔者存有一些经典牌牌,根据经验,铜牌(或金牌、银牌)雕刻家除了以自己的方式和风格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以外,还无论如何都会以各种方式在自己的作品上留下名字或简称,越是著名的雕刻家其名字越是难以寻找、难以辨认和识别,上面就是一例。

宝石大厦是博览会的中心,无论是纪念品还是照片、明信片,直至奖牌,都以宝石大厦为博览会的标志。这几件藏品足以说明这个事情。

image105.jpg

藏品四: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金牌证书

同样也是为了使奖牌和奖状的别致、特殊并防止伪造,这个奖状由C.A. Huston设计并由M.W. Baldwin进行雕刻,然后在华盛顿的印刷署制版和印刷,印刷在手工特制的日本纸上!

尺寸:宽60.8,高48.1厘米。细致的雕刻和精美的印刷使我们看到主辅相成的一件高雅的艺术品:最上面是“美国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旧金山1915年”字样;再下面是“庆祝巴拿马运河开通,国际评奖委员会授予一枚”;“金牌”是黑体字,下面有较大的留白,提供填写获奖人的名称和产品的名称。

image108.jpg

三个姑娘的左上是高级评奖委员会评委主任和主席、展品主任的签名;右上是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主席、国际评奖系统秘书长的签名。位于中央的是在港台上的三个身着飘逸民族服装的少女:中间的那个双手各执一个土包做展开状,上面是两条灿烂的彩虹,展示了巴拿马运河的开通带来两岸的繁荣与兴旺,港台立面中间“巴拿马”字样的两边分别是1904和1915,明示了运河的开凿时间。港台两面还有栓锚链的铁环。

image110.jpg

在奖状的左下和右下分别有手挽缰绳嘴吹螺号骑着鱼的两个胖小孩,在两侧的运河上有自由翱翔的白鸟和冒着浓烟航行中的大小轮船,一派繁荣景象。奖状底边的左、中、右分别刻有只能用放大镜才能够分辨的小字,又是很好的防伪措施。

image112.jpg

藏品的主题还包括左右上角对美洲产生巨大影响的两个人物,他们是左上角的:COLUMBUS—哥伦布,全名是Cristóbal COLóN,英语国家称为COLUMBUS。生于1451年9月,卒于1506年5月20日,他是西班牙的航海家—发现美洲新大陆的首位西欧人。右上角:BALBOA—巴尔博亚,全称是Vasco Nunez de BALBOA。生于1475年,卒于1517年。西班牙探险家,西方太平洋发现人。

奖状的两侧分别刻有这次博览会囊括的内容,左侧从上到下是:教育、农业、矿业,底下衬着丰硕的水果、森林中起伏的山峦和温暖的民居;右侧是:艺术和科学、制造业、运输业,背景是即将丰收的棉花和高大的、冒着浓烟的工厂。

从这些照片可以知道,奖状的细节处理的相当好,堪称艺术佳品,且在90年的时间里整体保存完好,没有任何残损和脏破。

image114.jpg

附录:第一届世博会——1851年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

1851年5月1日,第一次世界博览会在英国召开。英国人一改往日风格,在著名的海德公园内建造以钢和玻璃为主要建筑材料的水晶宫作为展地。

水晶宫长1700英尺,高100英尺,耗用了4500吨钢材,10公顷的玻璃。在占地9.6万平方米的展区中,展览用的桌子总长约有13公里,在23个星期的展览期间,有630万人进行了参观。

在参展的14000件展品中,包括了一块24吨重的煤块,一颗来自印度的大金刚钻,还有一头标本大象,而引擎、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则向参观者展示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焕发出的无限想象力。

中国与早期世博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的民间商人和外商一度以私人身份参加了早期的世博会,如早在 1851年伦敦首届世界博览会上就出现了中国的展品丝绸、茶叶、中药材等。

同世界各国竞相展示的琳琅满目的发明和先进的工业设备相比,那时中国参展的只有一些原始的工农业材料、附加值不高的初级产品和古董工艺,几乎没有近代工业的产品参展,显示出了与当时西方国家的巨大差距。

image116.jpg




1915年首届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

http://baike.so.com/doc/6840784-7058060.html

"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全称是"1915年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The 1915 Panama Pacific International Exposition)。当时主要是为了庆祝巴拿马运河被开凿通航而举办的一次盛大的庆典活动。会址设在美国旧金山市,博览会从开展,到闭幕,展期长达9个半月,总参观人数超过18,000,000人,开创了世界历史上博览会历时最长、参加人数最多的先河。中国作为国际博览会的初次参展者,第一次在世界舞台上公开露面,并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

基本信息

举办地点:美国旧金山市

主   题:庆祝巴拿马运河被开凿通航

会   期:1915年2月20日开展至12月4日

亮   点:开创了世界历史上博览会历时最长、参加人数最多的先河

展会名称:巴拿马万国博览会

展会类别:综合类

参观人数:超过18,000,000人

参展国家:31个

目录:1概况  2开幕式  3准备  4获奖名单  5奖牌  6奖项

一、概况

image118.jpg

1912年2月,美国政府宣布,为庆贺巴拿马运河即将开通(巴拿马运河区当时由美国统治),美国定于1915年2月,在西海岸的旧金山市举办"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届时欢迎各国踊跃参加。

美国政府于1913年5月2日承认北京袁世凯政府,是西方列强中最早承认的。当时的美国政府比较重视中美关系,1914年3月派劝导员爱旦穆到中国,游说中国派代表团参展。3月26日爱旦穆抵达上海,4月4日得到袁世凯召见。虽说当时国内政局动荡,北京政府还是将此事作为中国走向国际舞台的一件大事。

北京政府立即成立农商部全权办理此事,并专门成立了筹备巴拿马赛会事务局,各省相应成立筹备巴拿马赛会出口协会,制定章程,征集物品。物品大致分为教育、工矿、农业、食品、工艺美术、园艺等,征集范围从工矿企业、学校、机关直到普通农民。为了提高各地征集人员的积极性,事务局还颁发了《办理各处赴美赛会人员奖励章程》,规定"凡各处办理出品人员征集出品赴美能得到大奖章3种以上,由本局呈报农商部转呈大总统分别核给各等勋章;能得金牌10种以上或银牌20种以上、铜牌40种以上、奖状50种以上者,由本局呈请农商部分别给各项褒奖以示奖励";"凡办理出品人员赴美赛如能改良国际商品、倡导海外贸易确有成绩著述者,由本局查实呈请农商部转呈大总统核奖各等勋章"。

1914年6月16日,农商部特地派员分三路前往各省审查,北路赴直隶(今河北)、山东、奉天(今辽宁)、吉林,中路赴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南路赴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其中还有一些偏远省份和参赛品不多的省份,就近并入附近省份接受审查。由于措施得力,共有19个省征集参赛品10多万件,两个月之内陆续齐集。到1914年冬,所有参赛品的甄别、分类、编号、打包等工作均已完成。

二、开幕式

image119.jpgimage120.jpg

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大奖章正、背面

正午12时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在旧金山开幕。旧金山市市长Rolph在开幕式上发表演讲,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到会致贺词。美国副总统托马斯·马歇尔及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等国家政要亲临会场助兴。

博览会开幕的第一天,参观者如潮水涌动,络绎不绝地进入展馆,人数超过20万。出于对古老中国的神秘、好奇感的驱使,当天到中国馆参观的人数达8万人之多,其中包括美国总统、副总统和前总统,以及各部门的高级官员。

三、准备

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定于1915年春开幕,但中国路途遥远,且所运物品数量庞大,类别繁复,到美国后尚要应付报关、点验、布置展场等诸多事情,因此1914年冬即出发。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不久,作为中立国的中国所受战争影响还不大,由美国太平洋邮船公司船只从上海装运,20多天后顺利抵达旧金山。在各国参展品陆续抵达目的地后,有约一个月的时间布置会场。除主办国美国外,30个参赛国中,以中国和日本的参赛展品最多,因此都得到5万平方英尺(相当于5400平方米)的场地。

中国是一个贫穷的国家,虽然有意在此次赛会一显身手,但只得到24万美元的参赛经费,这些经费包括大宗场馆建筑、转运、陈列装饰、保险、报关等一切与参赛有关的支出。但是以赴赛监督陈琪为首的40多名工作人员没有气馁,他们精心设计,将中国展品分为9个陈列馆展出。另外还仿照中国传统宫廷建筑风格搭建了中华政府馆,分为正馆、东西偏馆、亭、塔、牌楼六部分,雕梁画栋,飞檐拱壁。

经过近一个月的紧张忙碌,中国展馆比其他展馆提前开幕。当各国展览会场布置就绪开展后,主办国美国从各参赛国中聘请了500名审查员组成这次大赛的评委会。中国由于展品最多,获得了16个席位。审查分为三步,第一步为分类审查,将参赛品分细类,如丝、茶、油、麻等各为一类。第二步为分部审查,将参赛品分大部,如工艺部、教育部、食品部等。最后为高等审查,由分类、分部审查长会同各参赛国赛会委员会代表组成专门审查组,对某参赛品提出申请的得奖说明,进行评定,再由最高审查长派专员复勘,确定是否给予各等奖章。

最后,中国展品获得各种大奖74项,金牌、银牌、铜牌、名誉奖章、奖状等共1200余枚,在整个31个参展国中独占鳌头。中国向以丝绸、茶叶、瓷器等著称于世,在筹备参赛的日子中,对这几类特产倾注了特别的精力。当时在欧美市场上,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茶叶已有将中国茶叶取而代之之势,中国的丝绸出口也呈江河日下之象。

但中国最大的不足是缺乏制造业和电气、化工类产品。同时,中国商人对办赛会的了解和经验也不及欧美和日本等国。当中国还在固守着商品质量时,外国商人却以新的花样和廉价的产品吸引着更多的顾客,尤其是日本。它的创造力弱,但模仿力强。中国参展团的人总结称,"凡欧美之物,一经出世,日本即模仿之,始则似是而非,继则收有成效,因其速也,故易于畅销"。

丝绸、茶叶、瓷器等为国争光,但缺少制造和电气业,参展经验也不丰富。比如,中国参赛茶叶,经审定,其质优于其他国家。然而,在赛会上,印度的红茶和日本的绿茶因由机器制造,色香兼美,规格整齐,几乎夺去中国茶叶的市场。华丝是传统的产品,赛会上的意大利丝和日本丝由机器制造,光泽、洁白度、弹力远远超过中国产品,几乎夺去华丝的席位。中国又称"瓷国",而在赛会上,日、德、法、奥等国推陈出新,尤其是日本的瓷器,以其颜色鲜明夺目,引起美国人的兴趣。从总体上看,此次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世界各国展品以新发明为主,而中国则以仿古为多,更新者少。日本采取变通的办法,既模仿西洋,又依照东方,两者结合,满足了世人的胃口,故日本展品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1915年底,历时近10个月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降下帷幕。该次博览会参展国31个,展品20多万件,参观者达1900余万人,其规模为以前各国博览会所未有。1916年1月中国邮船公司运回的第一批展品到达国内,到1916年秋,所有的展品和人员回到上海。

本次博览会后,中国出口大幅度增加。

此次参展,中国特产种类的丰富、品质的优良、工艺的精湛、价格的低廉都引起轰动,以至于外国人评价中国为"东方最富之国",更有人称为"东方大梦初醒、前途无量之国"。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战火蔓延,生产遭受严重打击,外货需求大增。美国作为欧洲传统贸易伙伴,瞄准了这一大好时机。巴拿马运河的开通大大缩短了太平洋到大西洋的航程,使美国从中国进口物资转运欧洲方便快捷。因此,中国商品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美贸易交流。博览会当年,纽约、旧金山等地银行、贸易行、大公司、丝厂等纷纷派代表来华考察,组织货源,准备销往欧洲;同时对于一些紧俏的产品,如生丝等,美国还提出改进意见。1916年9月30日驻美公使夏偕复将美国丝业会所拟定的《改良中国生丝》意见译呈北京政府,农商部据此下令沪、江、浙、皖等地丝茧公所、总商会改良丝业。博览会的效果当年就显示出来了,1915年中国对美国出口额,丝绸14000万美元,茶叶1800万美元,桐油1120万美元,较上年共增加6000万美元。产于甘肃、东三省、直隶、云南等地的地毯价廉物美,但不为外国人赏识,原每年出口额不过10万两白银,博览会后,销售额增加几乎10倍。同时,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欧洲商品匮乏,中国商品正好填补了一些国家的需求,如日本、俄国及一些亚洲小国,增加了从中国的进口。可以说,中国作为一个原料输出国,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给予了她一个绝好的对外贸易机会。中国产品在这里得到宣传和肯定,一些原来不为人知的特产开始得到世界上重要国家的认识,这在中国外贸史上有着重大的意义。此次参展,除了获得国际声誉和贸易机会外,也使中国学到了一些先进的商贸知识,参赛人员回来以后,即建议政府应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

就在中国民族工业面临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迎来了一个美好的春天的时候,中国的混乱政局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全称为"庆祝巴拿马运河开航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后人简称"巴拿马赛会",是美国国会为了庆祝巴拿马运河开航,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市召开的国际性大型博览会。

《中国食品》杂志1988年第9期至第12期连载了刘景元先生撰写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实况重述》一文。文章根据1917年2月出版、中国巴拿马赛会筹备局长兼监督陈淇主持编撰、郑孝胥题签的《我国参与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纪实》一书整理而成,具有市要的史料价值。文中记载,巴拿马赛会于1915年2月20日上午8时正式开幕。共有31个国家,20万家展品生产厂和送样单位参加,展品在农业、工业、食用、园艺等11个陈列馆分别展出。开幕的第一天,参观人次达20万,整个展览期间参观人次达1900余万,是20世纪世界著名的国际博览会之一。

巴拿马赛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规模空前的向世界展示经济水平的历史性盛会。中国赴美展品达10余万种,重1500余吨,展品出自全国各地4172个出品人和单位。共获奖章1218枚,为参展各国之首。

四、获奖名单

国酒

(甲)大奖章[最高奖章(Grand Prize)]       今陕西西凤酒

陕西(官厅)西凤酒                         今河北衡水老白干

直隶(官厅) 高粱酒                        今河南宝丰酒

河南(官厅) 高粱酒                        今山西汾酒

山西(官厅) 高粱汾酒

广东(官厅) 果酒

(乙)名誉奖章[荣誉勋章(Medalof Honor)]

上海真鼎阳观 各种酒

浙江仙居出品分所 米制食物及酒            今浙江台州 仙居酒

(丙)金质奖章(Gold Medal)

(丁)银质奖章(Silver Medal)

直隶北京Yuan Fen 葡萄酒

直隶北京果酒公司 酒  (据《巴拿马赛会直隶会丛编》载为:北京上谷果酒公司仿洋酒五件一份)

广东东莞农事试验场 棉酒

江苏上海聚糠酒作 白橄榄活血酒

江苏泰兴县泰昌 药酒

江苏溧水卢哈淳 金波卫生酒    (据《江苏省办理巴拿马赛会报告书》载为:"灵洽淳溧水卫生酒" )

江苏丹徒上海万源 各种酒      (据《江苏省办理巴拿马赛会报告书》载:无"上海"二字)

江苏吴县钱义兴 各种酒        (据《江苏省办理巴拿马赛会报告书》载:无"钱"字)

江苏嘉定黄晖吉 白玫瑰酒       今上海 黄晖吉酱园

山东兰陵公司 兰陵美酒         今 山东兰陵美酒

山东孙敏卿玉堂号 万国春酒、宴嘉宾酒    今 济宁玉堂酱园

冰雪露酒、金波酒

山东张振勋 红酒--今山东张裕葡萄酒

浙江周清 酒--今浙江 绍兴会稽山黄酒

浙江杭州马卣侪 酒

浙江杭州Maouchien 酒

浙江嘉兴吴式之 各种酒

浙江平湖夏念先 五加皮酒

安徽安庆张立达 红玫瑰酒

安徽胡广源 白玫瑰酒            今安徽 安庆胡玉美酱园酒厂

河南开封西会福 各种酒          今汴京啤酒厂,以前也叫开封酒厂

广西黄卓伦 药果酒

广西百色县吴宝森 药果酒

(戊)铜质奖章(Bronze Medal)

直隶北京上古果酒公司 薄荷蜜酒

江苏Chahg Kwea Chuh 白玫瑰酒

江苏上海同庆永酒作 酒

江苏上海大庆永 酒

江苏江阴柳致和 茄皮酒、玫瑰酒    今江苏致和堂

江苏美利 酒

江苏无锡兹发祥酒作 白玫瑰酒

江苏泰兴泰昌号 红玫瑰酒、桔酒、药酒

江苏泗阳三义 酒

江苏宝山县才盛号 白玫瑰酒

江苏吴县王济美 玫瑰酒

江苏上海WAHG Huang Yu Co 茄皮酒、白玫瑰酒等

江苏青浦姚白厘 酒

江苏Chen Kwa Chien 柠檬酒

浙江绍兴谦裕萃 陈绍兴酒    即绍兴马山谦豫萃,1965年绍兴县撤销

浙江绍兴方柏鹿 酒

浙江Fu HenWau 茄皮酒

贵州公署 酒       贵州公署茅台造酒公司,今贵州茅台酒

(己)口头表彰奖(Honorable Medal,无奖牌)

江苏嘉定黄晖吉 白玫瑰酒     今上海 黄晖吉酱园

直隶YuHua Wine Co 苹果酒

直隶涿鹿裕华公司 葡萄酒

中国茶

1915年,裕生华绿茶在美国旧金山荣获首届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The 1915 Panama Pacific Intemational Exposition))金奖。裕生华茶公司,1904年在上海成立,由上海商务总会发起,茶叶各商筹集资本,公司主要经营西湖龙井、碧螺春等中国绿茶,专营茶叶出口贸易。(详见《商部奏劝办商会酌拟简明章程折》,《东方杂志》第1年,第1期。)据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参加巴那马太平洋博览会记实》和《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要览》记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中国茶叶获得金牌奖章共21个,分别是江苏江宁陈雨耕雨前茶;上海茶叶会馆三星牌红茶;上海茶叶协会祁门红茶;福建福安商会茶;湖南浏阳分商会红茶;湖南安化县昆记梁徵辑红茶;上海茶叶会馆红绿茶;四川商会红绿茶;福建周鼎兴茶;上海益芳公司峨眉雨前茶;上海茶叶会馆地球牌红茶;上海茶叶会馆地球牌茶;忠信昌祁门红茶;南昌出口协会茶;福州马玉记茶;上海出口协会黄石溪绿茶;湖南黔阳商会绿茶;江苏宜兴戴长卿(德元隆茶号)雀舌金针茶;江苏WINGYAGIN茶;江宁永大茶栈绿金针茶;上海裕生华绿茶。

中国作为国际博览会的初次参展者,第一次在世界舞台上抛头露面,格外引人瞩目,博览会从1915年2月20日开展,到12月4日闭幕,展期长达9个半月,总参观人数超过18,000,000人,开创了世界历史上博览会历时最长、参加人数最多的先河。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民国政府并没有陶醉于这次参展所获得的成绩,《中国参加巴那马太平洋博览会记实》一书详细分析了中国茶叶落后于印度日本的原因,并且呼吁茶界自重,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直到今天仍然具有价值。

茅台酒商标和金牌的由来

image121.jpg

茅台铜质奖章(实物)正面

贵州省依旧推荐王家荣和烧房与华家成义烧房提供产品参展(注:当时没有"茅台造酒公司"和"贵州茅台酒厂"称谓)。王茅(王秉乾老板)和华茅(华间渠老板)两家接到通知后,依然像完成公派任务一样,各按规定提供白酒产品送到仁怀县政府(属遵义地区管辖)。后由人扛马驮辗转几百公里把酒送到省会贵阳,当时的贵阳没有汽车,而火车远在广西境内,于是又人扛马驮把酒送到广西上火车送到北京。这两家酒到了巴拿马赛会事务局后,农林部官员发现这两家酒的注册商标很不规范,在国际产品上很难理解。一个商标是"茅台村荣和烧房制造",另一个商标是"茅台村成义烧房制造"仅一词之差。另外,这两家酒都产于一地,酒瓶也是本地生产的酱红色土陶瓶。酒瓶封口都采用猪尿泡密封,外加本厂封条等。农林部的官员为了使两家酒能与世界各国商品协调(接轨),"擅自决定"将两家烧房制造的商标撕下,统一换上贵州公署,茅台造酒公司商标送巴拿马展览(《新浪财经》2010年4月21日)。另一说法是"据说送展产品中既有'王茅',又有'华茅',经办其事的仁怀县官员考虑到两种酒同出一地,而且包装相同,虽然各自标有'成义烧房出品'、'荣和烧房出品'字样,毕竟'烧房'一词不合国际惯例,索性官员们径自做主将两家产品合为一个产品,生产厂家就定为实际上不存在,但外国人能够理解的"茅台造酒公司"(《茅台酒创始人--王立夫》P19。注:贵州公署茅台造酒公司商标是谁设计的,是谁批准换上的,无法考证),此时的王茅和华茅两家还不知他们的注册商标已换了新装。 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贵州公署茅台造酒公司"的茅台酒被安排在农林馆内,而汾酒等许多产品却放在工商馆内(传说当时巴拿马赛会事务局规定,各部负责各部征集的产品,因茅台酒是农林部征集的,故放在农林馆内)。中国是农业大国,民国时中国在国际社会大家庭中地位低下,加之各方面宣传不够,农林馆很少有人参观。眼看万国博览会即将结束,评奖工作也已近尾声,此时工作人员非常着急,征求团长陈琪意见,建议将"贵州茅台酒搬运到工商馆展出"(新浪财经说:食品加工馆)。由于工作不慎,一瓶茅台酒落地摔破(注:不是怒掷酒瓶,而摔破的茅台酒是王家的还是华家的现无法考证),顿时茅台酒酱香馥郁,酒香四溢赢得评委的关注,茅台酒终于获奖。 当时,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设6个奖项,其中(甲)大奖章Grandprize、(乙)荣誉奖章Medalofhon-or和(丁)金质奖章(Goldmedal)均为一等奖,(戌)银质奖章Silvermedai为二等奖,(己)铜质奖章Bronzemedal为三等奖,(丙)鼓励奖Honorablemedal只给证书不发奖牌。有意思的是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所有的奖牌都由美国著名设计雕刻家约翰·弗兰纳根雕刻的,但不知什么原因,所颁发的20344块奖章材质都不一样。我国共得大奖章62枚(屠坤华说57枚),荣誉勋章54枚(屠坤华说74枚),金质奖章250枚(屠坤华说258枚),这3项一等奖章都是用铜压铸的,但用的铜材质都不一样。"首先是我们所说的金奖、银奖、铜奖其意义更多的是指所获奖项的等级,而并非特指奖牌本身是金质、银质或铜质。世博会的大部份奖牌材质是铜,但有纯铜(紫铜)、黄铜(铜锌合金)、青铜(铜锡合金)之分(《世博会奖牌收藏与鉴赏》仝冰雪著)。只有二等奖银奖是银质材料,我国共获337块(屠坤华)。三等铜质奖258块(屠坤华)是各种不同的材质做的;鼓励奖227个证书(《1915万国博览会游记》屠坤华)。同时"参展商在获得金牌或银牌后,有人要求镀金或镀银,甚至要求用纯金制造金牌,组委会即提供这项服务,但要收取相应费用"(《世博会奖牌收藏与鉴赏》仝冰雪著P14)。此时此刻,我国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奖最多,已是大快人心之事。不知何故"巴拿马赛会事务局"决定把3项一等奖章和二等银质奖章都自费镀金处理,这就是许多媒体和坊间传说贵州茅台酒获金牌的缘由。 2010年7月8日,贵州省收藏家协会受持宝人委托,对其收藏的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奖牌进行鉴定,确定这块金牌实际上是银质镀金奖牌,属二等银质奖牌。据调查,才知持金牌人是《赖茅》(民国时叫茅台村衡兴烧房)家后代。再进一步确认,这块镀金银牌就是1915年贵州公署茅台造酒公司所获得的奖牌(这块奖牌为什么会落入赖家后人之手,没有考证)。

五、奖牌

巴拿马博览会共颁出20344个奖牌,中国展品获奖牌和奖状1211个,其中,获大奖牌57个,荣誉奖牌74个,金牌258个,银牌337个,铜牌258个,鼓励奖227个。

奖牌直径70毫米,厚4.5毫米,重140克,铜镏金。

image123.jpg

奖牌正面展现了一对青年男女,分别代表太平洋和大西洋,他们注视着对方,在光芒四射的初升旭日下,透过薄薄的云雾正在走到一起;左右两侧的海洋中间是一小条陆地,象征着由于巴拿马运河的通航进一步带来了大西洋和太平洋地区的团结和繁荣。底下有拉丁文,意思是"人类从不同的地区相聚在一起"。最后一个字母"O"里面隐藏了奖牌设计者约翰·弗兰纳根的名称缩写JF。

奖牌背面当中是博览会的中心建筑--旧金山的宝石大厦,四周英文是"巴拿马太平洋世界博览会"的全称。建筑物下面一个旋涡装饰的方块里显示英文"MEDAL OF AWARD",是奖牌的意思。左右两边是两枝优雅的棕榈树枝叶。由此衬托出博览会的象征、主题和中心位置。宝石大厦的背后是旧金山湾的海面,远处隐约可见名城的起伏山峦。下面古罗马字"MCMXV"是博览会举办的年份1915。

六、奖项

1915年5月,博览会进入高潮。大会成立高级评审委员会,由美国派人出任会长和副会长,秘书长分别由美国、澳大利亚、阿根廷、荷兰、日本、古巴、乌拉圭、中国代表出任。

大会成立了由来自世界各国科学、艺术、工商界的500人组成的评审团,中国有16人参加。8月评审工作接近尾声,并出台获奖结果。

根据与会国代表的充分讨论,按照参展产品的实际情况,会议决定设立六个奖项等级。即:最高奖章(Grand Prize)、荣誉勋章(Medalof Honor)、金质奖章(Gold Medal)、银质奖章(Silver Medal)、铜质奖章(Bronze Medal)、口头表彰奖(Honorable Medal,无奖牌)。整个博览会期间,共评出25527个获奖产品,其中实发奖章20344块,奖状25527张。中国展品获奖章1218枚,为各国获奖之冠。

在这次博览会上,中国茶叶击败了印度茶叶,在茶叶类比赛中,信阳毛尖等夺得了4枚大奖章,重塑中国茶叶形象。另外,东北的大豆,山东的丝、茧、油,北京的地毯、绢花、毛线、果脯,四川的保宁醋、白蜡、桐油,江苏的苏绣、棉纱,浙江的绍酒,福建的海产品、樟脑,广东的乌木家具等,都让参观者大为赞叹,中国展馆前常常是人头攒动,熙来攘往。由于中国参赛品种类丰富,品质优良,赛会组织者特地定每年的9月23日为"中国日",并请当时在旧金山出席万国水利会议的中国驻美公使夏偕复到会种树刻碑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