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在册人才 > 李康宁
    

基本信息

李康宁

性别:男

年龄:80 岁

技术职称:高级工艺美术师

荣誉职称:潍坊市工艺美术大师 

从艺品类:潍坊红木嵌银及木雕,红木嵌银漆器

从艺年限:66年

单位及职务:潍坊嵌银厂车间主任(退休职工)

所属地区:奎文区

师承:丁焕文、魏聿功

徒弟:王兰玉、毛淑兰、张温玲、王晓娜等。

浏览次数:9729

个人简介

李康宁,男,1944年10月生,潍坊市奎文区人。潍坊嵌银厂退休职工。现为高级工艺美术师,潍坊市红木嵌银界泰斗级高端领军人才,设计绘图木雕嵌银大漆等技艺于一身,潍坊红木嵌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潍坊市工艺美术大师,潍坊市民间艺术大师。

1958年年仅14岁就进入潍坊嵌银厂,先后师从于老艺人丁焕文、全国工艺美术家魏聿功学习红木嵌银漆器的传统技艺。在继承和掌握老一辈艺人全套技艺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突破:研究出了“银片实填”、“粗细丝嵌制”、“石头上镶金银丝”、“浮雕嵌银”、“多宝镶嵌”等多种新工艺,不仅丰富了红木嵌银漆器这一传统技艺,而且提高了这一传统技艺的艺术含量。

1966年,他在新产品实验室工作期间创作的“毛主席光辉形象十扇屏”、“毛主席诗词《东方欲晓》座屏”、“白毛女”、“红色娘子军”独幅座屏以及“红梅寿代”大座屏,在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上均获得一等奖;他运用粗细丝配合嵌制技术制作的“飞天”大首饰盒,以国务院的名义赠予西哈努克亲王;还有他运用多宝镶嵌技艺创作的“黛玉葬花挂屏”被当时的德国驻华大使以17万德国马克购买并收藏。

1974年,他把多项新工艺运用到传统技艺当中,创作了西厢记五扇屏、泰岱雄姿四扇屏、农林牧副渔五扇屏、博古笔斗、菊花砸地圆盘、博古器皿等作品,其中四扇屏“泰岱雄姿”,获得了山东省工艺美术展一等奖;五扇屏“农林牧副渔”获创作一等奖。

1980年,他担任技术研究室负责人期间与老艺人陈开勋,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商克功,工艺美术师丁汉中共同创作嵌制的“套七博古文具”参展国家轻工部百花奖展览会一举荣获《国家银杯奖》;还有他独立创作的“碧波仙子圆盘”作品也荣获中国国际博览会金奖。

1995年,在他担任雕刻车间主任期间带领制作团队承接制作了北京国际机场贵宾接待室、中南海紫光阁、天安门城楼接待厅等处的系列红木嵌银用品,受到国家和相关单位领导的好评。 在提升个人技艺的同时,李康宁不断培养新人,他的徒弟很多已经成为潍坊红木嵌银企业的技术骨干。

2004年退休后他被大连海力红木家具公司聘任为总工程师,期间教授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学员18人,为这一传统技艺的推广发展做出了贡献和努力,期间独立创作的“千年龟文具”、荣获辽宁省工艺博览会金奖。

2006年,潍坊市工艺美术协会组建时由会长孙立荣推荐担任副秘书长,负责组织潍坊市首届工艺美术展览会并担任评委。

2010年,在潍坊图腾红木嵌银厂担任艺术总监期间,不仅主管工艺生产流程、质量管理监督,而且独立创作出了大量红木嵌银精品,至今被厂家视为“镇厂之宝”而珍藏保存。

红木嵌银漆器这一传统技艺,工艺复杂,劳动强度高,利润微薄。目前,技艺超群的老艺人相继谢世,这一民间传统技艺处于濒危境地。2017年,他在十笏园非遗文化中心创办《博雅堂》,为传承和发展红木嵌银这一古老传统技艺而继续努力前行。

荣誉证书

2005年5月首届潍坊市工艺美术大师。

2006年潍坊市工艺美术协会组建时由会长孙立荣推荐担任副秘书长。

2010年4月被授予“潍坊市首批民间艺术大师”荣誉称号。

2015年4月潍坊市轻工行办、潍坊市工艺美术协会等部门授予“潍坊市工艺美术红木嵌银界领军人物”荣誉称号。

2018年任潍坊红木嵌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2018年5月在2018年全市工美非遗文化系列活动中,被市轻工行办、潍坊传媒网、潍坊工艺美术协会评为“非遗潍坊·经典工美”实用人才。

奖励证书

1968年荣获山东省二轻厅兴办的工艺美术展览会优秀奖。

1978年作品《碧波仙子》荣获北京国际博览会金奖。

1980年《八号文具》荣获轻工部颁发的国家银杯奖。

1981年荣获轻工部全国工艺品展览会国家银杯奖。

1981年荣获轻工部国际博览会金奖。

2015年4月创作的红木嵌银《柳毅传书看盘》作品在第八届中国潍坊风筝产品博览会暨第三届潍坊工艺美术节获金奖。

2016年4月创作的红木嵌银《毛主席诗词》作品在第九届中国潍坊风筝产品博览会暨第四届潍坊工艺美术节获金奖。

2017年4月创作的嵌银漆器《首饰盒》作品在第五届潍坊工艺美术节暨风筝博览会获得金奖。

2017年5月红木嵌银《柳毅传书》第九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荣获“神龙杯”山东省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

2017年5月红木嵌银《毛主席诗词屏芯》第九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荣获“神龙杯”山东省工艺美术精品奖铜奖。

2008年潍坊电视台。

2013年山东省电视台。

主要代表作

《八号博古文具》、《首饰盒》、《砚台盒》、《柳毅传书看盘》、《毛主席诗词》、《变形动物》、《电话》。

作品展示

个人图片

1523868347978757.jpg



微信图片_20180416103454.jpg

非遗进商场--潍坊万达站展示活动2018.4.15

微信图片_20181219091246.jpg

2018年12月5日在山东工业技师学院工艺美术大师工作站建站活动现场

微信图片_20181219091250.jpg

2018年12月5日在山东工业技师学院工艺美术大师工作站建站活动现场

微信图片_20181219091326.jpg

2018年12月5日在山东工业技师学院工艺美术大师工作站建站活动现场

微信图片_20181221095251.jpg

2018年12月21日非遗进万达广场活动现场


02_看图王.JPG

02_看图王(2).JPG

03.JPG

IMG20170225162052.jpg

IMG_20170219_203010.jpg

IMG_20170219_203812.jpg


主要作品

image007.jpg

02_看图王(4).JPG

李康宁资料IMG_20170407_163128_看图王.jpg

《八号博古文具》

IMG_20170225_160459_看图王.jpg

image005.jpg

李康宁资料IMG_20170407_163006.jpg

李康宁资料IMG_20170407_163038.jpg

《首饰盒》

image013.jpg


02_看图王(5).JPG

《砚台盒》

image004_看图王.jpg

image003_看图王.jpg

0721_10_看图王.jpg

《毛主席诗词》

image009_看图王.jpg

IMG_20170219_203954_看图王.jpg

0721_9_看图王.jpg

IMG_20170407_163434_看图王.jpg

0721_7.jpg

0721_8.jpg

微信图片_20181221095307.jpg

2018年12月新作

IMG_20170219_195606.jpg


image011_看图王.jpg

image015.jpg

02_看图王(3).JPG

IMG_20170407_171139.jpg

《变形动物》

IMG_20170219_195523.jpg

媒体报道


  header-logo.gif 2010-06-02 09:26: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 

潍坊嵌银:巧夺天工的民间艺术



李康宁1963年制作的《西厢记》五扇屏


1960年制作的北京人民大会堂屏风





落地屏



抱月瓶



本报记者 宋学宝 本报通讯员 高斐

上海世博会再一次让人们的目光聚焦到潍坊的红木嵌银漆器上。早在 1915 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即美国旧金山世博会)上,就获得过最优等奖的这一手工艺品,展示了潍坊民间艺术的独特风格,让人们赞叹不已。

扬名巴拿马

 潍坊(旧时称潍县)是历史上著名的手工业城市,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勤劳智慧的潍坊人民创造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风筝、嵌银漆器、仿古铜、核雕、布玩具等传统手工艺品代代相传,弘扬发展,使得潍坊文化更加厚实、灿烂,显示出独特的魅力。1915年,潍坊嵌银漆器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最优等奖,蜚声海内外,使得全球各种肤色的人们对东方民间艺术刮目相看。

清代康熙年间,潍县铜业已经相当发达。工匠们为美化产品,增加销量,便比照古代青铜器的金银错(战国时代用金银嵌上装饰花纹的青铜器)工艺,在一些铜器上镶嵌金银丝花纹。这就是最初的潍坊嵌银制品,它为嵌银漆器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清道光年间,铜首饰艺人姚学乾为金石学家陈介祺修复文物,在为古玩配制底座、撑架的过程中,与拓裱艺人田雨帆一起,推陈出新,独创出了在木质器具上镶嵌金银丝的工艺。

据《潍县县志》记载:嵌银技艺由本县南门里人姚学乾相传而来。后传本县田智缗、田子正兄弟,开设 雅斋专做嵌银漆器,将嵌银工艺发扬光大。用珍贵红木制作的嵌银底座和撑架,与古文物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衬托出文物的精美与珍贵,达到了美轮美奂的效果。

到光绪年间,嵌银漆器的制作在潍县已经非常普遍,品种也由文物底座、撑架,扩展为各种工艺品、家具,十分繁荣。1890年,当地铜匠田晓山、田菊畦兄弟俩的嵌银工艺图案增加了翎毛、花卉、山水人物等题材,使嵌银漆器产品别开生面。清末民初,社会上一部分人羡慕欧美生活方式,穿西服提手杖成为一种时髦,于是手杖又成了嵌银铺的热销货。最初的嵌银手杖只嵌一行双勾字,之后艺人们又将100个写法各异的篆体寿字嵌在手杖上,名曰百寿杖。百寿杖一问世,即得到中外人士的赞赏,成为欣赏书法与观赏艺术的佳品,并作为嵌银漆器的代表畅销不衰。这期间,当地还出了几位技艺超绝的嵌银漆器大师,田昞 睿就是其中的一位。1915年,他的嵌银漆器作品西湖十景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最优等奖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潍县的嵌银漆器店铺、作坊发展到20多家,有的还在北京、丹东、南京、上海、济南等地开设分号。在当地较有名气的店铺有协兴成、永兴成、桐荫山馆、釦 雅斋、福聚成、立兴成、吉兴泰、公茂福、松荫斋等,所制物品有手杖、墨盒、文具盒、笔筒、水盂、印规、砚屏、卷烟盒、首饰盒、镜盒、花瓶、帽筒、桌屏、手章盒等几十种。这些手工艺品不仅在国内经销,还远销国外。1929年,孙中山先生的奉安大典上,潍县以红木作胎,用银丝嵌了《总理遗嘱》,作成匾额悬挂在中山陵上。

后来由于战乱,潍县的嵌银漆器业逐渐凋敝。到20世纪 40年代后期,许多店铺停业关门。1948年潍县解放时,只剩39人维持冷落门面。

成为珍贵国礼

新中国成立后,曾因战乱而一度萧条的潍坊嵌银漆器获得了重生。党和政府本着保护、发展和提高的原则,对这一民族文化遗产进行了挖掘和整理。

19549月,由19名老艺人组成的嵌银生产合作社,租赁了 3间平房生产嵌银漆器,1956年开始承担外贸出口任务。1960年,北京人民大会堂在装饰过程中,需要摆设一座有嵌银图案的巨型立屏。潍坊嵌银艺人经过悉心研究和加工,将展现青岛海滨美丽风景的金银丝活龙活现地镶嵌在了立屏上。这座名为春潮图的巨屏高3.65米,宽5.45米,屏座厚1米,古朴庄重,精美典雅,色泽夺目,成为人民大会堂的一道风景。1967年初,嵌银合作社改名为潍坊嵌银厂。

今年526日,记者走进潍坊嵌银厂。进门迎面就是展厅,立有一屏风,那精细的雕刻,流畅的嵌丝,新颖的构图,看一眼就觉得不凡。里面的展品更是精彩纷呈,那方正的写字台,古朴的博古架,本来就有着文化的气息,再嵌上金丝银丝,更是增添了几分典雅和大气。再看那用丝丝银线嵌出的花卉,似乎让人嗅到了缕缕花草的香气。

循着丁丁当当的响声,记者来到展厅对面的木工车间。师傅们正在忙着下料、烘干、制作和安装。一件木器合成后,在这里就算完工了,但工人师傅说木器合成对嵌银漆器产品来说仅仅是开始,大量细致的活儿还在后头,因为接下来才是嵌金丝银丝。在嵌银车间,记者看到,那纤细的金丝银丝在师傅们手指间翻腾跳跃,信手拈来,便丝丝合规入矩。慢慢地,一幅图画就逐渐显形,光亮耀眼。

由于潍坊嵌银漆器集观赏、使用、收藏价值于一身,遂成为珍贵的馈赠礼品和收藏品。50多年来,潍坊嵌银厂先后为中南海、玉泉山、天安门城楼等地方的接待厅,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办公室提供配套装饰。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也时常以潍坊红木嵌银漆器赠送国际友人。 上世纪 50年代,毛泽东、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送过外国友人嵌银手杖。1961年,承外交部之托,特制嵌银砚台、墨盒等文具,为周恩来总理与世界各国签字时所用。1978年邓小平访问日本时,将潍坊嵌银套八文具作为国礼赠送给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已有 60多个国家的元首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人士收藏有潍坊嵌银漆器。潍坊嵌银作为国家之宝、民族之宝,在对外交往中扮演着一个特殊的角色。

嵌银艺人的心声

嵌银工艺是潍坊人民智慧的结晶,凝聚了很多代人的心血,必须得到继承和发扬广大。记者在奎文区图腾嵌银厂采访李康宁时,这位 14岁就进厂当学徒工的老艺人激动地说。

李康宁从事嵌银漆器工作已经40多年了。在继承和掌握老一辈艺人全套技艺的基础上,李康宁加以研磨,在技艺上有了新的突破。他不但白描技艺朴实大方、概括性强,而且研究出了银片实填粗细丝嵌制石头上镶金银丝浮雕嵌银多宝镶嵌等多种新工艺。1974年,他凭借四扇屏泰岱雄姿,获得了山东省工艺美术展一等奖。他运用粗细丝配合嵌制技术制作的飞天大首饰盒,以国务院的名义赠予西哈努克亲王。他绘制创作的白毛女红色娘子军等独幅座屏以及红梅寿代大座屏,在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上获得二等奖。1980 年,他带领的潍坊嵌银厂团队集体创作的红木套七博古文具获得了国家银杯奖。他还带人承接制作了北京国际机场贵宾接待室、中南海紫光阁、天安门城楼接待厅等地方的系列红木嵌银用品。

在提升个人技艺的同时,李康宁不断培养新人,他的徒弟很多已经成为企业骨干。然而,潍坊只有两三家正规嵌银制作企业的现状,使李康宁仍然感到了红木嵌银漆器艺术传承的困境。他说,作为手工艺制品的嵌银漆器,工艺复杂,劳动强度高,利润微薄。目前,技艺超群的老艺人相继谢世,而现在的年轻人耐性和定力都不足。像一只20厘米高的笔筒,用密嵌的手法,要心平气定地切切嵌嵌、敲敲打打一个多月。这种细致不具备非常定力的人做不了。李康宁认为嵌银漆器这一民间工艺处于濒危境地。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使潍坊红木嵌银漆器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发展,潍坊市有关方面已经开始采取相关措施。2005年,奎文区将潍坊嵌银漆器确定为重点保护项目,并制定了10年保护计划,目前正在筹划潍坊市红木嵌银漆器科技展览馆,并论证、设计、建设潍坊红木嵌银漆器一条街,恢复清末民初时期一些嵌银店的原有风貌。20065月,潍坊嵌银漆器被列入山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相信经过努力,潍坊嵌银漆器这一民间艺术奇葩,一定会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花朵。



image001.jpg

2010-4-28来源: 齐鲁晚报

首批民间艺术大师闪亮登场

本报427日讯(记者 邢振宇) 潍坊有了首批民间艺术大师,记者27日采访了解到,潍坊市日前命名了首批民间艺术大师,涵盖了木版年画、泥塑、红木嵌银等10个艺术门类,民间艺人杨洛书等20人入选。

   据了解,潍坊作为全国民间艺术的重点保护区,民间工艺历史悠久,曾以“二百支红炉、三千砸铜匠,九千绣花女,十万织布机”而享誉华夏。为了鼓励和表彰先进,激励和促进创作,大力繁荣发展民间艺术,潍坊市组织了“潍坊市首批民间艺术大师”评选活动,经过各级推荐申报和社会推荐,组织专家对申报的100余名民间艺术工作者进行初评、终评,最终评选出杨洛书等20人为潍坊市首批民间艺术大师。

首批民间艺术大师分别是:木版年画艺人杨洛书、张殿英、于福堂,核雕艺人都传恭,泥塑艺人聂希蔚,剪纸艺人范祚信、李金波、齐秀花、范云、任春花、王锡芝,扑灰年画艺人吕蓁立,葫芦烙画艺人葛懋新,风筝艺人韩福龄、张效东,铸印艺人王昌年,红木嵌银艺人李康宁,雕塑艺人傅绍相,木雕艺人刘光宝,布玩具艺人孙秀兰。

据介绍,首批民间艺术大师所从事的专业涵盖了木版年画、扑灰年画、剪纸等10个艺术门类,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 

 image00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