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 发表时间:2019-08-11
东路大鼓又名“老东口”,它吸收了肘鼓子、茂腔等当地流行的曲艺、戏曲音乐,发展而成的一种民间鼓曲艺术形式。冠以“东路大鼓”为的是有别于山东西部地区的鼓书流派。早在清道光年间,东路大鼓开始由临沂传入安丘。传书人李景祥在鲁中南一带影响很大,当时曾有“南有李景祥,北有孙双宾”之说。至咸丰年间,安丘艺人时大本、袁景堂、辛宗江、任文信、刘富升等广收弟子,传授技艺,使东路大鼓在安丘广为流传。东路大鼓由一人演唱,使用三弦、钢板和鼓子伴奏。民国时期,由于说唱艺人的经历、活动区域和演唱风格不同,东路大鼓已在安丘形成了几个派别。有的以说为主,有的以唱为主,有的曲牌丰富,有的杂以民间小调,各具特色,但都有浓厚的安丘风味。2009年,东路大鼓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安丘大鼓演唱的优秀传统书目有《江宁府》、《南洋府》、《济南府》、《辛台县》、《二郎山》、《通州霸》、《明英烈》、《金钟记》、《绣鞋记》、《回北记》、《金环记》、《丝绒记》、《梨花簪》、《刘秀下南洋》、《隋唐演义》、《西唐传》、《杨家将》、《刘公案》等30余部。书帽有《吕洞宾戏牡丹》、《华容道》、《王允休妻》、《姜太公做生意》、《罗成算卦》、《韩湘子挂号》、《小黑驴》、《拙姑娘》、《猪八戒拱地》、《昭君出塞》、《天太山》等50余个,这些书目主要由东路大鼓传承而来,内容多为世代流传的历史故事。有的揭露社会黑暗,抨击贪官污吏;有的反映人民疾苦,歌颂反抗与斗争;有的表现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喜怒哀乐。总体上是以传统道德观念惩恶扬善,思想上是健康向上、有益于教化的。
安丘大鼓的唱腔主要有慢板和快板两种板式。慢板唱腔较缓慢,旋律曲折婉转,字少腔多,抒情性强。一般用在大鼓的开始。快板是在慢板的基础上采取减音加速、缩短句幅形成的。旋律平直简朴,节奏紧促,字多腔少,咏诵性强,长于叙述和表现紧张气氛。一般用于慢板的后面或一回书结束前,也与慢板交替使用。东路大鼓音乐为板腔结构体,词式为诗赞体,以七字句、十字句为基本句式,上下两句结构,一般上句落音为6,下句为5,总体属尾徽调式。
安丘大鼓音乐采用多种曲牌。主要有《回龙》、《通天炮》、《水上飘》、《海底捞月》、《哭妮子》等。《回龙》节奏较慢,比慢板还要慢,主要用于快板后面以缓和紧张气氛。《回龙》后面再接快板或慢板,使音乐有起有伏,《通天炮》旋律高亢,表现激昂急躁、怒发冲冠的情绪;《水上飘》音调悠扬、平稳舒展、戏曲味浓厚,表现悠然自得、逍遥自在的情绪;《海底捞月》音调悲切;《哭妮子》系哭腔,和茂腔戏中的哭腔(散板)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