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信息交流
    

信息交流

创意工美 | 往何处跨界? 学术主持人谈工艺、艺术与时代(三)

发布日期:2019-10-29 浏览次数:11110

创意工美 | 往何处跨界? 学术主持人谈工艺、艺术与时代(三)

 王梦佳/罗奇华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10-29

距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主办、厦门文广传媒集团承办的创意工美系列活动开幕还有4天,最后一期参与访谈的有雕刻类学术主持人卓凡和金工类学术主持人王晓昕,他们以敏锐的时代触角、前沿的设计理念,对工艺美术的跨界创新提出了独到见解。

王晓昕:用创意拓展金属艺术的边界

1.jpg

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党支部书记、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金属艺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传统工艺研究会理事、北京工艺美术学会理事。


问:作为金属工艺板块的学术主持人,您在选拔本次参赛作品的时候,有什么特别的关注点吗?
王:本次大赛的主题是创意工美,重点是作品的创新和创意。所以,学术主持人在协助评委遴选作品的时候,主要的出发点是作品在工艺、材料、装饰、观念等方面是否具备创新的品质。我相信大家能从最终入围的65件作品中看到这种品质。另外,除了上述所说的几个方面,我们也不满足于金属工艺还像以前那样仅仅作为陈设品或者自己佩戴的使用品而存在,我们也同时关注那些向公共艺术方向发展的金工作品。总之,我们鼓励和强调金属工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通过跨界创新,寻找一种新的发展路径,践行国家领导层面所强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指导思想。
2.jpg

金属工艺类特邀作品《关山朱明》郑静

3.jpg
金属工艺类特邀作品《蜕变系列 6》郭新

问:在金属工艺板块有什么亮点值得大家期待吗?
王:首先在于作者来源的多元化。在组委会收到的450余件投稿作品中,虽然主体是高校的学生,但也不乏较高知名度的高校教师、行业大师以及民间艺人,还有一些从事金工的业余爱好者。这展现了本次大赛的魅力,也侧面说明本次大赛的主题“创意工美”获得了大家的认可和关注。
其次在于作品种类的多样化。正如前文所说,大赛的价值在于创新和创意。我们期待展现金属工艺完全不同于传统的面貌。而这种面貌,在这个展览中被多样化地展现出来。从观念上看,入围作品既有基于传统工艺转化而来的作品,又有受到当代观念艺术深刻影响的作品,还有运用新技术、新材料跨界创新的作品。从材料上看,既包括金、银、铜、铁、锡等传统材料,也包括不锈钢、钛等新材料。从工艺上看,既包括珐琅、花丝、锻制等传统工艺,也包括3D打印、数字雕刻等新工艺新技术。
4.jpg

金属工艺类特邀作品《竹报平安赏瓶》 钟连盛


问:金属工艺也是一门古老的工艺,您觉得它的独特之处和魅力所在是什么呢?

王:首先,难度造就独特魅力。相对而言,由于金属本身的独特性和复杂性,一个初学者在学习金属工艺的时候,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也就是“入门难“。另外,很多门类的金属工艺,比如景泰蓝工艺,其传承方式是群体传承,并且技艺本身也需要很多人共同协作才能完成。因此,总体而言从事金属工艺的难度很大。但这恰恰是这门工艺最有魅力的地方,难度大,成就感也高。

5.jpg
6.jpg

金属工艺类特邀作品《传奇》周尚仪 

其次,历史成就深厚内涵。金属工艺有着悠远的历史,对金属的使用,某种意义上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一个标志。伴随人类文明发展的金属工艺,从选料、冶炼到成型、装饰,无不承载了人类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这是金属工艺现在还能够吸引众多创作者不断探索的原因和魅力。


问:金属工艺基本上包括哪些范畴和门类?
王:从工艺的角度来说,也就是从常规意义的金属工艺门类这个角度来说,它分为两个内容,第一个是成型工艺,第二个是装饰工艺。 所谓成型就是金属从材料变成形体的过程,包括铸造、锻造等,现在很流行的3D打印技术就属于成型工艺的范畴。材料成型后,就进入装饰工艺,比如传统的金银错、景泰蓝工艺以及众多的着色工艺等,这些都属于表面装饰的大范畴。
从功能或者品类上来分,还可以分为金属陈设、金属建筑装饰、金属首饰、金属雕塑、金属纪念币及纪念章等等。

7.jpg


《同舟渡》王晓昕作品


问:金工艺术在公共艺术方面有什么样的可能性吗?
王:金工艺术不但具有丰富的内涵,还具有广泛的外延。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金工艺术作品就是摆在桌子上的坛坛罐罐,或者人们佩戴的首饰。但是实际上,金工艺术已经突破了世俗的边界,而向更新更广的领域发展,公共艺术就是其中之一。我们熟知的APEC会场集贤厅来说,上面两米见方的斗拱,就是用景泰蓝做的。2018年,我和北京珐琅厂有限责任公司为中国首届进博会合作创作了长6米宽4米的大型景泰蓝壁画,这在以前的景泰蓝工艺实践中是不可想象的。所以,介入公共艺术,将是金属工艺特别是传统金属工艺可以着力拓展的方向。
这次创意工美展览的入选作者里有一位叫施君的艺术家,他和他的家族也在尝试拓展传统景泰蓝工艺的边界,设计和制作了很多景泰蓝家具陈设和公共装置艺术作品,甚至还包括很多海外项目。我想,这是拓展金属工艺边界很好的范例。

1.jpg

《蒲公英》王晓昕作品


问:近几年,金工艺术在创新方面有什么具体进步?

王:我认为比较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当代金工艺术深刻地受到新兴造物技术的影响。比如以3D打印为代表的数字技术逐渐融入到了这个领域。3D打印是不同于传统另一种思路的造物形式,它叫做增材制造——通过电脑的软件处理构建模型,然后让金属材料按照这个模型的边界逐层地叠加。这事实上是人类造物史上一个跨时代的事件。现在很多工艺美术的品类,也在深刻地受到3D打印技术的影响。而在这次创意工美展览的参赛作品中,也有很多利用3D打印完成的作品。

在行业领域,3D打印对珠宝首饰的影响巨大。传统珠宝首饰行业做造型都是用手工雕蜡起版,而现在,90%以上的工厂选择运用更加便捷的3D打印技术中的喷蜡技术来成型,然后再与传统的铸造相融合实现它的完成。

2.jpg
金属工艺类特邀作品《海的回忆系列5》 王春刚
3.jpg

金属工艺类特邀作品《海的回忆系列1》 王春刚

另外,近几年,金工艺术还有一个比较有特色的地方是不同材料、不同工艺的融合。这次参赛作品的材料和面貌就很多样。所以多材料的跨界融合,也是现在我们金工的一个发展特点。


问:从您看来,金属工艺的当代发展,该如何应对新文化新生活的需求?

王:首先,让工艺成为文化的载体。我们新时代孕育了和以前不太一样的文化,由于现代人的思维和审美模式,文化的行为模式都与传统有很大的区别,造就了当代人对手工艺的认识和判断的不一。大家都迫切地希望手工艺能和时代脉搏相融合。我们在选择作品的时候,也基于了这样的考虑。希望作品能更多地展现艺术家对于社会,对于他自己的生活,对于文化发展的新观念,而不仅仅是像以前一样,把工艺当作满工满料的载体,仅仅是为了展现工艺而做。

4.jpg

《文以铸魂》王晓昕作品

其次,让功能成为思想的容器。我们大赛中所选的作品,并不一定是有明确或者具体功能的作品。它能用但又不是一个实用功能器,更多的是承载当代人文观念的作品。虽然我们选出来的作品不完全具备实用功能,但并不是说我们高高在上,要摒弃掉接地气的东西。创意工美为大家提供平台,去呈现这些承载了人们基本观念而创作的作品,目的是把它们作为一种思想的引领,逐渐影响实用器。这样才能让后来者的创作能够承载我们这个时代所应具备的思想和特质,才能启发更多的手工艺人在做的同时投入思考。

5.jpg

《清光疏影》王晓昕作品


问:您觉得创意工美这个展览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

王:就像我刚才说的,我觉得意义价值就在于,我们的目的是选出契合这个时代,对工艺有创新精神的作品,而不是产品。希望这样的作品能引领当代工艺美术创作风尚,从而影响更多的工艺美术从业者或者创作者沿着这样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传统工艺和文化的创造性转化,适应我们这个时代的生活,为现代人所喜爱。


卓凡:雕刻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原乡

6.jpg

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

中法艺术家联盟TS艺术顾问
中国第六届玉石雕刻国家级大师 
中国陈设艺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北京珠宝协会副会长兼专家委员会主任
中国工美学会(木)雕刻专委会副主任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中国书房》主讲人

问:雕刻的范畴很广泛,对于这次参加创意工美的雕刻作品,您的推荐及评选标准是什么?

卓:对于这次创意工美雕刻作品的评选,我们有两个基本标准,一是要对传统和经典有传承。第二个是要对传统有创新。

创新其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大家现在对工艺美术的创新有两种状态。一种是被倒逼的创新,是在社会创新潮流的提醒下,试图找到新出口。另外一种是真正的有现代审美需要的创新,是由创作者内心需求驱动的创新。这两种创新没有好坏之分。

通过梳理,我认为以上两种创新在创意工美里呈现得都比较丰富。

1.jpg

雕刻类特邀作品《盲龟浮木》 潘惊石


问:雕刻板块有什么亮点值得我们期待呢?

卓:创意工美展览本身就是亮点,因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其实是相对传统的学会,而这次由它主办的创意工美大赛把“创意”作为一个重点,将选拔出具有意境的工艺美术创作作为新方向标,重新树立起了标杆,意义重大。从作品的呈现来看,这是第一次展览,我相信将来会有更大的空间。

2.jpg
雕刻类特邀作品《昆仑雪 旭日》 卓凡

大家现在期盼工艺美术能与当下的生活审美结合得更紧密,但相对于互联网、科技和教育等其他行业,工艺美术还是相对滞后的。如何让工艺美术人更加关注与时代同步,我觉得这个话题是创意工美雕刻板块走向未来的一个重要方向。


问:大家关注与时代同步,从您个人的创作或观察出发,您认为应该怎样与时代同步呢?

卓:虽然传统工艺从传统文化里来,但近十年其实它有两个重新发展的契机。第一个是前几年房地产经济的急速发展促成了大家对传统工艺品的购买,市场的繁荣随之也促成了创作的繁荣。

第二个是在市场消退时,整个华夏的审美自觉却在提升。尤其是国家层面提出的“让传承活化”,在这里,把工艺美术称为“非遗”,其实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复兴,让其变成了生活美学,换个角度让大家重新认识了我们的精神财富。

工艺美术要真正回到生活上,难度其实特别大,它需要两个层面的结合。第一个是传统工艺需要跟现代的设计制作结合。在西方已经有很多的成功案例,比如爱马仕,就是从手工艺出发变成奢侈品的品牌,它能成功的核心点就在于工艺、工匠能跟当代设计形成无缝对接。包括爱马仕做的中国传统工艺品牌“上下”,也是将设计师和工匠捆绑得很紧密。第二个是传统工艺需要跟现代的各个门类做结合。比如我们今年与宝马7系概念车设计的合作就牵涉到了这个层面。这是传统工艺能进入现代成为创新的两个重要的入口。

3.jpg
4.jpg
5.jpg

宝马7系新款大量运用传统工艺,新车发布会同时展出卓凡《玉境》

6.jpg

《昆仑雪 玉境》卓凡作品

7.jpg

品鉴会《昆仑雪 玉境》现场

要实现这些结合它需要传统工艺主动介入。因为很多生活场景的市场已经被占有。但工艺美术也有优势——既能传承,又能创新。我们工艺美术学会的王素娟她做的很多东西就很跨界。当时她列了一个版图,分析了传统工艺的一千多个门类如何与各个行业,在很多层面上与现代生活对接。


问:传统雕刻或传统工艺应该怎么去对应新文化新生活的需求?相比其他的工艺门类而言,传统雕刻有什么独特的魅力?

卓:北服的邹宁馨老师曾经跟我们开玩笑说,你们做雕刻的其实还生活在旧石器时代。

邹老师的玩笑其实可以折射出雕刻它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原乡。人类对大自然最早的记忆,其实来自于在石头上面画一道横、凿一个缺口。它是几万年人类文明进化的重要记忆。前天,在大型商场看到小孩子在淘宝石。一个商家搭了一个小水渠样的淘宝渠,里面散落了含有宝石的沙子,小朋友们沿着“小水渠”像淘金一样挑沙子里头亮晶晶的宝石。然后,把它简单地雕刻打孔后,做成了配饰。你看,三五岁的小孩身上所流露出的对这种美丽石头和雕刻技艺的天然喜爱,其实真的来自于我们的基因。

1.jpg

雕刻类特邀作品《三星拱照》 李凤荣

另外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雕刻一直是我们生活中有用的东西,我们身边用到的很多东西都有着雕刻的痕迹,它是能给我们生活带来很多便利的产品。

2.jpg
雕刻类特邀作品《春江晨韵》 郑春辉
现在看起来传统上工艺美术仅仅有装饰作用,其实在远古它是礼仪和权利的象征——工艺雕刻背后隐含的其实也是当时的高超的技术,跟我们现在拥有的航天飞机、洲际导弹和5G技术一样,都是高科技。可以说,落在石头上的如此精细的雕刻技术,也象征着那时候的高科技。

问:那么您怎样看待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现代,雕刻艺术的生存语境?
卓:在现代生活中怎样去激活传统文化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如果没有传统,你会发现魂没了,那是整个民族在进化过程中保留下来的魂魄。

从技术层面来讲,无论是传统工艺,还是现代科技,都可以当作工具来看待。那么,传统工艺与人工智能的未来能否找到交汇点呢?有许多人在做这方面的尝试。

比如说,今年很火的动画片哪吒,其实是当年的哪吒闹海故事的延展,从本质上讲是用传统符号创作的一个现代人。这是传统的力量!比如说,我们现在做的一个课题,用人工智能讲北京的非遗故事。再比如,将深藏在民族基因中的审美、传统技艺与现代的智能设备进行结合,景泰蓝、刺绣、陶瓷、大漆工艺,变成大IP,都可以运用到智能音箱、智能笔记本等等智能产品之上,介入现代生活。
3.jpg
《昆仑雪》卓凡作品
4.jpg

《昆仑雪》卓凡作品

5.jpg

《昆仑雪》卓凡作品


问:您觉得创意工美这个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在哪?
卓:创意工美这个活动吹响了时代的号角!创意工美的活动跳出了原有的传统的展览组织模式,走向了现代的国际的策展人模式。它显示了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的态度、决心、眼界和魄力——要从相对保守的传统里走出来,大量吸纳院校、社会以及跨界的资源,以新的姿态,重新创造新的世界。

这个态度的背后彰显的是时代的趋势。


采编:王梦佳、罗奇华


往期精彩推荐

6.jpg
   创意工美 | 三位执行策展人畅谈“创”与“意”   
7.jpg
   创意工美 | 观点!学术主持人谈工艺、艺术与时代(一)   

1.jpg

   创意工美 | 工艺美术不需要割韭菜!学术主持人谈工艺、艺术与时代(二)   

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