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著论文
    

专著论文

论核雕艺术(作者:裴曰信)

发布日期:2016-12-09 浏览次数:13895

发表时间:2011.2.25 此论文获一等奖,刊登在“中华百业新闻人物大典”

一个小小的桃核传续着远古文化,一个不起眼的东西,却闪烁着民族艺术的光辉,引起各国人们的关注。一个不足方寸的物件,古今却包罗,一种分文不值的材料,却又称雄盖世。这就是核雕,这就是核雕艺术的魅力。

核雕艺术的起源,在传说中古人认为,桃核有除灾辟邪的作用,人们佩戴在身上可以获得平安吉祥,久而成俗流传至今。随着人们佩戴日久,桃核色泽变的越加晶莹红润,更引起人们的青睐,后经能工巧匠加以雕琢,逐步发展成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工艺品,核雕也就成了我国独有的雕刻艺术。

核雕以它独特的艺术形式,从一开始就贯穿着中华民族的习俗文化和智慧,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古化石,在它时断时续的流传中,没有像金银玉器、书画陶瓷等,有那么多的遗物和善工者的记录,在历史上只记载了明朝王叔远一人,他雕刻的“夜游赤壁”也仅限于文字描述,那精美绝伦的大作却没能让人一饱眼福。清末皇宫一人将此艺传出,流于潍坊第五代传人考功卿【参照记载】,再现核舟“夜游赤壁”的原貌,遗憾的是今又不知所向。尽管如此也不足惜,关键是要留住手艺。有鸡就不愁没蛋吃,鸡多了就有下大蛋的。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都在蓬勃发展的同时,核雕也涌现出一批爱好者和收藏家,这是一个好现象,但与其它艺术门类相比就只能是像刚出土的萌芽而微不足道了。人们对这门艺术更欠了解,说句实话,在一般人眼里认为一个桃核不值钱,却不知黄金有价艺无价,核雕这门手艺不是一般人轻易而来的功夫。入道容易求精难,是要吃苦的。搞核雕我个人的体会是:“刀耕坎坷地,纵横两指间。震惊天下果,心血灌其田。学海无涯处,艰辛是渡船。桃核非珍物,谁知蕴内涵。学后知不足,经手方知难。历尽苦中苦,拨云现奇观。”核雕艺术无谱无贴,游刃于纹理,稿存于心中,顺势变化,截取避让于内外之间,真功实艺来不得半点虚假。要说难其实也不难,常言说知难不难。关键是八个字“忘却名利,志恒不悔”。总有一天会走上成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