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

核雕知识集锦

发布日期:2016-12-09 浏览次数:14715

 

2012-11-07

核雕概述

民间微型雕刻工艺。以桃核、杏核、橄榄核等果核及核桃雕刻成工艺品。民间多以桃核雕刻,穿孔系挂在身上作为“辟邪”。有制成佩件、扇坠、串珠等为文人清玩。其艺术特点是在较小的果核上表现出复杂的题材,雕刻手法也细致入微。所刻有诗文或渔家乐、百花篮、罗汉等题材。江苏苏州、扬州;山东潍坊、广东等地均有核雕,较有特色。

果核,在一般人的眼里,是品尝鲜果后的弃物,可这一枚枚小小的果核(桃核、杏核、橄榄核)到了微雕师的手中,就会化腐朽为神奇。

古代,我国南方的微雕工艺一向有特色。特别在江浙地区,传统手艺一直注重精巧雅致,微中见宏,尺幅之间展示大千世界以及人生种种情趣天地。在各式各样的工艺巧作中,一种用果核雕刻的艺术可谓在中国工艺的艺术长河中独树一帜。

明清时期,我国大型雕塑艺术无大发展,然而小件雕塑品和工艺品的装饰制作却搞得生气勃勃,富于创造性。其中的桃核、杏核雕刻和橄榄核雕刻是一个颇有特色的品种,其作品的构思和雕刻都达到了极高的工艺水平和艺术境界,被人称作是“微雕神技,艺术奇葩”。明、清两代这种核雕的微雕艺术堪称一绝,当时江浙一带官宦商贾中流行玩赏竹木牙雕等古玩奇珍,精湛而玲珑的核雕艺术品就是当时人们搜罗的热门之一。

核雕最早见著述的是明人魏学(氵甲)作《核舟记》,描述明代天启年间虞山(今苏州常熟)核雕艺人王毅(字叔远)所作橄榄核舟“东坡赤壁游”,人物栩栩,舟棹如画,止L文新中国建立后曾被选进中学语文课本。明代王叔远精雕之桃核,邢献之精雕之核桃,夏白眼精雕之橄榄核可谓之核雕三绝,其作品传世绝少。《清秘藏》记载明代宣德年间有个叫夏白眼的,“能于橄榄核上刻十六娃娃,眉目喜怒悉具。或刻子母九螭,荷花九鸶,其蟠屈飞走绰约之态,成于方寸小核”。清代有邱山核雕技艺精湛,作品传世亦少。晚清核雕艺人杨芝山的核桃雕“西园雅集图记”为其力作,林木扶疏处,怪石参差间,竟雕刻三组人物共19人,其精微之妙令人拍案惊奇。光绪年间出生的核雕艺人都桂兰技艺精绝,周恩来总理1955年出访,赠送外国元首的礼品中有了件为其核雕作品。1957年原苏联领导人伏罗希洛夫访华,都桂兰时已75岁高龄,应外交部之请,仍以所刻核雕相赠。

在当今收藏界愈来愈向藏珍玩雅的高境界发展之时,文玩中的既是精妙品,又是艺术品的核雕,身价扶摇而上。

其实,橄榄核雕自古就有,据说可以追索到春秋时期,兴盛于明、清时期,是一种以橄榄核为材质,通过核雕艺人的艺术构思,在方寸之间雕刻出的人物、动物、景物等等图案的工艺品,是一种名副其实的微雕艺术,因而被称为“鬼工技”。当时的达官贵人将橄榄核雕视若珍宝,作为配戴的饰品风行一时。1949年全国解放以后,橄榄核雕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特别是“文革”以后,橄榄核雕被作为“四旧”逐出历史舞台,几乎绝迹于世。难怪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出生的人,在少年时代,很少有人知道世上还有此物。

橄榄核雕的再次兴起,发端于改革开放以后,据核雕收藏者介绍,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苏州舟山一带以及河北、广东、福建等地的老一辈核雕艺人又一次开始收徒传艺,由于橄榄核雕市场还未形成规模,因而只在少数人中作为礼物馈赠、流传。作为一种民间传统艺术形式,由于逐渐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支持和鼓励,一些老一辈核雕艺人被有关部门授予核雕工艺师、高级工艺师等职称。因而,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型核雕作坊犹如雨后春笋,遍及苏州舟山一带,河北等省区的核雕市场也十分活跃,这就使橄榄核雕这门传统技艺得以薪火相传,其制作工艺和规模、水平日渐提高。

不过,现在用来制作核雕的橄榄核,已不是从前男孩们书包里的那种食用橄榄核儿了。它是产于广东南部的一种叫做乌橄榄的核儿,因其粒大(有的是普通橄榄核儿的几倍)、肉厚(指核壁)、质地坚硬、含油量高、易上包浆等特点成为核雕的上佳材料。

从橄榄核雕的题材上,可以分为传统题材和创新题材。传统题材主要是指带有佛教色彩的罗汉形象,最常见的如十八罗汉、弥勒佛、观音、达摩等等;带有道教色彩的如云游八仙、风景八仙、暗八仙、老子出关等等;还有祝福类的如五福临门、马上封侯、马到成功等等;其他还有典故类的如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苏东坡游赤壁等等;另外,还有十二生肖、京剧脸谱、古代钱币、九龙戏珠等等。近年来,一些年轻核雕工艺师开发出不少创新的题材,如卡通版机器猫、超级玛丽;还有迎奥运方面的如鸟巢、福娃以及四川汶川抗震救灾等等全新的题材。

从橄榄核雕的类型上,可以分为单核、手钏、长串等等;最为著名的单核核雕作品,是明代魏学洢的《核舟记》中记载的核雕艺人王叔远及其作品“东坡泛舟赤壁”。《核舟记》一文在文革前曾被收入中学语文课本,其首句“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至今令人记忆犹新。除了雕工特别精细的核舟等作品只能观赏,不能佩戴、盘摸把玩以外,大部分核雕作品不仅可以供人佩戴、把玩,也可置于玻璃橱内供人观赏。

核雕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颜色、质地通过经年累月的盘摸把玩,会出现渐变。它与金银、珠宝玉石等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是有生命、有温度的。它的生命体现在它的不断变化之中,这种变化与日俱增,由浅入深,而且越变越美。随着时光的推移,在手中不断地盘摸把玩,人体的温度以及皮肤中分泌的脂肪酸和汗渍就会逐渐渗入核体,天长日久便会产生一层透明的“包浆”,使核雕焕发出凝脂般的光彩。它的色泽也会经历浅黄、深黄、橘红、枣红,直至呈现出紫檀般的光泽。而这种渐变过程,与核雕拥有者的亲历直接相关,对于核雕爱好者来说,这个过程会是一种莫大的享受,这也正是核雕爱好者视之若宝、乐此不疲的原因所在。

橄榄核雕以其具有观赏、收藏、把玩、佩戴等功能受到人们的喜爱,特别受到男士的青睐。目前已经成为不少成年男人收藏的对象。

橄榄核雕的养护

首先是防开裂。开裂是橄榄核容易出现的现象,原因是核内外湿度不一致。橄榄核一般由三瓣构成,三瓣之间相互隔断,每瓣之间都有核仁,刻成作品后掏掉核仁,这就形成了三个空囊。囊内空气湿度与核外湿度应保持平衡,如果内高外低相差悬殊的话核表面干燥向内收缩,这就会开裂。为此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防晒,手串不佩戴的时候不要置于阳光或高温灯光下。

二要防水,如果手串掉进水里或用水刷洗清洁,空囊进水后蒸发很慢,外表蒸发很快,容易导致由内向外膨胀而开裂。如果不慎着水,可将手串放在食品袋中打一松结,让水分慢慢蒸发,切忌速干。

三要防风吹,风吹是导致开裂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北方地区的冬春之交,短时间的风吹就容易将核吹裂

橄榄核雕的分类

橄榄核雕的分类没有很明确的划分界限,可以用不同的感念去区分。从题材上划分:第一种是传统题材,第二种是创新题材。从雕刻手法上分:圆雕,薄意,浅浮雕,深浮雕,透雕,当然这些手法可以混合在一起使用.从物品的工作流程来区分的话可分为流水线产品和独立完成的产品或作品。从性质上划分的话有两类:一是工艺品,二是艺术品,有些人会说:还有机器雕刻和手工雕刻的分别,这里要纠正一下,随着工具越来越先进,很多人在雕刻时的前期大量切削工作由机器来完成了,这其实是种进步,加快了生产的速度,当大量的切削完成后,形成的毛胚再用刀进行深加工,出来的作品或产品其实和全手工的没什么两样.当然也由少部分人全由机器来完成工作,这种东西是没有玩的意义的,这已经不是雕刻了.还有人会说:分苏州工,河北工,四川工,福建工,南路工,北路工等,其实这不是工手上的区别,而是集散地的概念,就说苏州和福建吧,那里由很大一部分人从事橄榄核雕刻,全国各地的商家拿货都会去那里,货到手就会说,这是苏州货,这是福建货,久而久之就成了苏工,福建工.真的好作品大家是只会去说题材,雕法和作者的名字而不会去分什么产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