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

从比较中认识木版年画的前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张殿英)

发布日期:2016-12-13 浏览次数:3529

张殿英a张殿英a的博客

2010-11-15 09:44:24

目前有许多人谈木版年画的存、亡,反映出木版年画的现状。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龙头,是去是留,无人定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要想确切明辨木版年画的去留,必须将它与现代绘画加以比较,从木版年画传承千秋的意义,和木版年画在现代“手工文化”中能够发挥的作用,探寻木版年画的去留和前景。

我国现代绘画的主流是文人画,它把诗书画印熔为一炉,突显个体意识,给人耐人寻味的艺术享受,明、清时代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水平。然而,它的作品多为山水、花鸟之类,题材、形式远远不及木版年画丰富多彩,不能不说这是它的缺陷。所以在中国,人们虽然崇尚文人画,也没有把木版年画打入冷宫,很多绘画仍然重视从木版年画中吸取营养。

西洋画在文艺复兴时期,造型上注重写实,特别强调形象的肖似。而西方的现代绘画叛逆了这种传统,“在全球难以数计的绘画作品中,有相当多的数量显然受到东方艺术的影响。”(台湾林惺默:《刘国松与他的时代》)这就是说,重于科学表现、逊于艺术构思的西洋画,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承认并学习,重神韵而轻形似的东洋画,特别是类似木版年画的装饰效果,以及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另辟蹊径。但是必须指出,西方现代绘画极端地强调表现自我与形式构成,似乎走进死胡同。

木版年画产生于农耕时代,是农耕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国的农耕文化是以“男耕女织”为中心,儒、道、释三教合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面貌,这是木版年画产生和赖以长寿基础。在农耕文化滋养下,潍县年画“年年都有新样子”,描绘、记录了明、清以来的民族信仰、价值趋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创作中巧妙利用吉祥如意的符号表现主题,产出快,受欢迎,传承千年,原汁原味存活至今。

木版年画乡土气息淳厚,地方特色鲜明,题材广泛、形式繁多,每种画面,都和张贴方位相适应,形成了门画,炕头画,厅堂画等固定的形式,和人民大众的生活息息相关,过新年,贴年画,千家万户焕然一新,如此贴近人民大众生活的木版年画,可谓中华民族敦亲睦族、礼仪兴邦、“大一统”的教材,是中国农耕文化集大成,文化内涵博大精深。

木版年画继承中国绘画的优良传统,采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方法,为广大人民群众而创作,在指导思想上无疑是正确的。它的作品反映现实生活,又不被现实生活所束缚。它的造型是写实的,但又善于变形。它体现着人类追求美满幸福的上进心理,体现着人类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艺术追求。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博采众长,随俗而进,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有与时俱进的作品,可以说,中国木版年画本身带有天然的超前性。这是文人画、西洋画不能代替的,也是为当今世界派系林立、繁花似锦的现代绘画所能包容的。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已经把它作为我国重要的民间艺术,积极地宣传、推广。引导坚守木版年画的从业者,把木版年画制作成弘扬民族文化的展览品、陈列品、收藏品、礼品、旅游纪念品、室内装饰品等等,取得了丰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世纪之交,张殿英、潘振英、张运祥创作的《农家乐》和张殿英年画馆与白逸如女士共同制作的《藏书票一家》证明,潍县年画没有丧失随俗而进的生机。只要我们真心地,而不是敷衍地对待这项工作,潍县年画完全能够依靠自身力量继往开来,向前发展。

当然,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如果说潍县年画还能像明清时代那样繁荣兴旺,自然也是空想。面对这些复杂的问题,潜心于潍县年画的工作者,必须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进行冷静的思考和探讨,寻觅它的发展前景。

在建国初期,许多美术工作者,曾经倾注全力扶持潍县年画的发展,现在仍然需要我们承担起扶持它发展的责任。为使这棵老树故枝的新芽茁壮成长,如果老生常谈,我们应该做好如下三项:

第一,对潍县年画进行更加深入的挖掘整理。把历史上存留的画样、画版,制作工具以及绘稿、刻版、印刷、制作技艺,必须尽量完整地、原汁原味地的保存下来,特别是要真正保住它的本真性。让人们全面地、系统地对它进行考察、研究,弘扬祖国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继往开来,推陈出新。

第二,把这份民族文化遗产作为旅游资源,进行科学的保护和适度地开发,增强潍县年画对国内外的吸引力,让它在一边生产、一边展览、一边销售的过程中,为当地其他企、事业单位与国内外的企业家牵线搭桥,促进当地经济、科技、文化事业和潍县年画自身的发展。

第三,通过对潍县年画进行深入、全面、广泛、科学地宣传,吸引具有远见卓识的艺术家,以及有志于为它献身的青年学生,进行综合研究,守正创新,创作印制既能反映现代生活,适合现代人的思想愿望、审美要求,又能布置现代人的生活环境,或者服务现代人生活需求的作品,实现潍县年画在现代真正意义上的传承

然而,“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艺术界以行为艺术、装置艺术、偶发艺术等‘当代艺术’战胜了欧洲以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为代表的架上油画的艺术传统。而上个世纪的现代欧洲中心主义又消解了东方‘传统艺术’的纸介媒体。于是,整个人类开始跟着美国文化走”。“美国的波普艺术、行为艺术、现成品艺术、装置艺术、偶发艺术、概念艺术等,大多都可归入西方评论家所说的‘胡来艺术’、‘空壳艺术’范围。它们具有几个特点:消解价值,丧失价值判断;失去内涵,无视内容,只剩形式;否定立场,只剩下游戏和做秀。这种艺术可以直接用一个‘空壳’代替另一个‘空壳’。如果说它还有一点点内容的话,就是造成观看者心理的‘恶心感’。因此,以美国为首的当代西方艺术也被西方人自己称为‘恶心艺术’。” 《美国金融危机与中国艺术未来走向》北京大学王岳川教授  来源:TOM美术同盟)”西方自己定性的“恶心艺术”,它的命运如何可想而知。

在数字化空前发展的今天,为了人类的自身的需求,应该看到现代化的大生产,虽然大大超越木版年画兴旺发达的年代,但是现代化、自动化不是十全十美的。上世纪三十年代卓别林在《摩登时代》,已经揭示现代工业化让人沦为机器的附庸,成为生产线上的螺丝钉,人的自由意志和自然情感大大失落,导致迷惑、茫然、恐惧不堪。

今天往日的“手工”,已被“电能”、“核能”或“程序”所取代。“工业机器,迫使人们必须预先按数学方式描述的机器法则来思考,必须把个人的意志‘数字化’为‘计算机语言’,然后输入机器,最终转换成产品”,“在极大地提高人类物质生存能力的同时,日益转化为一种超越人类控制的外在力量。”(中华硕博网(http://www.china-b.com:《衰落与蜕变——百年中国民间美术态势思考》来自于论文先生网

真要到达如同科学幻想小说说的那样,人们带上电脑戒指“芝麻开门”变成现实;或者,人身加上芯片变成“神”的时候,人的自然价值还有多少,已经引起人类地反思。

应对“物”和“人”价值颠倒的劣根,一股文化反省势力也以披靡全球之势发展起来“复苏手和手工”“重新出场的意义,已超出一种物质生产力的利用或开发,而意味着一种有可能向大众提供广泛精神关怀的文化调节和补偿机制的确立。”(中华硕博网(http://www.china-b.com:《衰落与蜕变——百年中国民间美术态势思考》来自于论文先生网

木版年画的制作工艺包括:创作画稿、雕刻木版、套色水印、手绘加工等。创作画稿惯用约定俗成的符号组织画面,便捷迅速;雕刻木版使用立线、铣空两种手法,容易掌握;套色水印采用无标记手工摸版的方法,工具简单、对版方便。只要有印画的案子、纸、颜料、刷子、压纸趟子、盘子、盛色容器这些工具和材料,就可印画;手绘包括:粉脸、做头、钩道子、打项子、描眉、开眼、圈脸等,多为一挥而就的程式之法,易教易学。而且,木版年画既能进行艺术创作,又能承担复制生产,通过手的一系列创造性劳动,方能做出产品。在它的制作过程中,绘稿、描样、雕版、手绘无一不是手、眼、脑协同一致的复杂手工劳动,手法多样,技术含也量高,制作的画图又是精神文化产品。所以,极富手工人文魅力和技艺资源,完全能够成为“弥补工业文明缺陷的迫切需要的‘手工文化’建设的中心内容”之一。

现在,来自社会基层改善生活质量、追求高情感的自发要求,把“手工文化”建设提升为跨向新世纪的重大社会实践主题。这预示了“手工文化”性质的新型的“木版年画”光辉的前景。随着“手工文化”建设的提升,创作快捷,易教易学,便于普及,又能擅长表达思想,传递祝福的木版年画,很有可能发展成为人们表现自我,制作藏书票、贺年片、生日卡、请柬之类“现代流行文化”,风靡世界。

陈平在《保护本民族的民间艺术——访潍县木版年画专家张殿英先生》一文中说:“当代欧洲艺术家毕加索从非洲民间木雕中提取了抽象的造型语言,从而开创了绘画的新时代。中国民间年画的造型语言各具特色,其色彩的搭配和形式构成的艺术语言以及深厚的文化内涵,更值得认真研究(《美术》2005.2446期第144——121页,陈平:《保护本民族的民间艺术——访潍县木版年画专家张殿英先生》)”

木版年画不但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不仅是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但愿这个世纪,也能出现一位“毕加索”提取中国木版年画大众化的造型语言,也可以说随俗而进的色彩搭配和形式构成的艺术语言,再次开创绘画新时代,为人类营造诚如费孝通所描绘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语境(北京语言大学  阎纯德:《文化自觉与人类命运——记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成立15周年来源:中华炎黄网)。


从比较中认识木版年画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