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传承发展
    

传承发展

仿古铜器相关报道与简介

发布日期:2016-12-13 浏览次数:12202

logo (1).gif

仿 古 铜 器

2009-03-22 09:13:58

制作艺术盛行于3000多年前的商代。商朝后期的司母戊大方“鼎举世闻名”,另外“四羊方尊”和战国时期的“嵌错赏乐铜壶”,也是古代青铜器的精品。所谓仿古铜器。就是艺人们采取一种特殊的工艺手段,使铸造与绘画、雕刻、镶嵌相结合,仿制古代散见于世、为数甚少的青铜文物,供人们鉴赏和珍藏。潍坊仿青铜器制作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产品主要是仿制爵、鼎、盘、炉以及佛像、鸟兽和人物等。当时一个名叫胥伦的农民,生性聪敏,巧于手工制作,并擅长书画。为了糊口,他铸造假汉印和古代造像,冒充真品,卖给当时著名的金石收藏家陈介祺。当陈介祺发现是冒牌假货后,并没有责怪他,反而尽出个人所藏三代青铜器、六朝佛造像、印章等文物,与他共同研讨,以求仿制。经过协作,采用拔腊翻砂法仿制,制品维妙维肖,几乎乱真。从此胥伦名扬四方,因其技艺精湛,晚年赴京为国子祭酒王懿荣等铸印,很受器重。此后,仿古铜器在潍坊广为传播。新中国成立后,仿古铜工艺迅速发展,品种已由过去的几个增加到现在几十个,且在质量上有了新的突破。尤其是上锈工艺,在原来一两种的基础上,增加到出士锈、家藏锈、黑漆锈、鎏银等六种技法,使制品上的斑锈逼真,色泽肖似天成。长保存,颜色不变。现在潍坊已成为全国重点仿古铜器产地之一。其代表作有“长信宫灯”、“毛公鼎”等,“毛公鼎”原件是清朝同治年间在陕西出土的西同青铜器,曾被当时潍坊金石学家陈介祺收藏,后流失国外。为使这件真品重现,解放后老艺人靠手头上的拓片和其他资料的借鉴,着手研究和复制工作,终于在1982年复制成功。这只仿制的毛公鼎,内壁铸有铭文497字,保持了原件的风貌和神彩。“长信宫灯”是本世纪六十年代末在河北满城出土的西汉文物,也是一件艺术水平极高的 珍品。其造型是一位面目清秀的坐状宫女,手托圆筒带罩的灯台,灯台底部可以盛水。点燃油灯、时,油烟可以通过连接灯罩和宫女手臂、身躯及盛水底座的圆管而渐渐消失,起到了很好的消烟除尘作用此外,“马踏飞燕”“文王鼎”、“鸡鱼炉”,以及那些小巧玲珑古朴精一致的“观世音”.“笑面神佛”等,都仿制逼真,畅销国内外。现在潍坊已经把仿古铜艺术和木器嵌银工艺相给合。制作出更多的产品。如“四扇博古挂屏”。

百度贴吧

2012-08-06 09:46

潍坊仿古铜


image003.jpg

潍坊仿古铜生产始于清朝中期,迄今有近二百年的历史。产品主要是仿制古代青铜器中的各种爵、鼎、卣、盘、炉、佛像以及禽兽和人物等。制品精致古朴,形象逼真,既使人赏心悦目,又发人博古通史。

青铜器最早出现于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它以铸造与绘画、雕刻、镶嵌相结合,形成我国古代青铜器艺术。随着自然与社会的变迁,这种古老的工艺器物已成凤毛麟角,为数甚少。为满足人们对青铜文物的珍爱和欣赏,仿古铜工艺生产便应运而生。

潍坊最早制做仿古铜器的,是一个叫胥伦的农民,他家住潍坊近郊胥家庄,生性聪敏,巧于手工制做,并善书画。为了糊口,他铸造假汉印和古代造象,冒充真品售予当时著名金石学家陈介祺。陈介祺知其为赝品后,并不责怪胥伦,反而尽出所藏三代青铜器、六朝佛造像、铜印等文物,与胥伦共同研讨,采用拔腊翻砂法,仿制青铜器。制品惟妙惟肖,几乎乱真。胥伦因技艺精湛,晚年经陈介祺介绍,赴京为盛昱、王懿荣铸印,一时名闻京师。此后,仿古铜工艺便逐渐在潍坊流传,与苏州、西安并列为我国三处仿古铜主要产地。

解放前,潍坊仿古铜工艺发展极为缓慢。新中国成立后,在人民政府的提倡和支持下,成立了研制青铜器的专门机构,为老艺人配备徒弟,开办实验室。现在生产的品种已由过去屈指可数的少数几个增加到几十个,质量也有新的突破。尤其上锈工艺,有其独到之处。器物上的斑锈,色泽逼真,肖似天然,且长期储存,锈色不变。现已成为全国仿古铜重点产地之一。仿古铜小组根据“马踏飞燕”,按比例缩小复制成的中、小型铜奔马,深受人们的欢迎。西汉文物“长信宫灯”是工艺珍品,人们难得一见,现也被复制出来。灯体共重六十斤,其彩制、装饰和色泽等与出土原件几乎难辨真假。造型庄重浑厚,花纹质朴古雅,内壁铸有铭文四百九十七字的“毛公鼎”,经过老艺人及其徒弟精心研究,于一九八二年一月复制成功。这只仿古铜“毛公鼎”,造型逼真,铭文清晰,保持了原貌和神采。另外,那些小巧玲珑、古朴精致的观音菩萨、笑面卧佛像,更是价廉物美,畅销日本和东南亚。  近年来,潍坊又成功地试制出仿古铜工艺和木制漆器嵌银工艺相结合的产品“四扇博古挂屏”,曾在山东省工艺美术展览会上荣获一等奖。这为仿古铜工艺和其他工艺相结合,开辟了新的途径。

涵昂

涵昂的博客2009-11-01 13:47:17

潍坊仿古铜工艺特色

潍县造的仿古铜工艺,其滥觞于明代,经由清一代,绵历民国至今日,其历史悠久,名匠辈出。在仿古铜传承史上添了浓厚一笔。商承祚《古代彝器伪字研究》开列了中国清至民国各地从事此业人数知名者18人,其潍县占有11人之多,他们父子、兄弟、师徒或夫妻联手共操此业,开设作坊或斋号,如据陈介祺尺牍、程长新等专家著述载录,粗略而算,从事着达百人。

仿古铜器种类繁多,礼器有鼎、鬲、觚、爵、卣、觯、豆、壶、瓶、簋、钭、尊、彝。乐器有钟、镈,兵器有剑、匕、钺、铍。其他佛造像,铜镜,钱币,玺印,不再一一列举。传世下来的铜器厚重,大多为翻砂铸造,配件锡焊,锈色沉稳朴实,气象高古。我于94年至临淄博物馆参观,其馆长指展柜说“这几件青铜器就是你们潍县造的”。济南、龙口、潍坊、蓬莱等博物馆均有收藏其流传之广,可见一斑。

“潍县造”另一特点是擅长于翻刻铭文。旧时艺人多从《西清古鑑》《宁寿古鑑》参照图样,勾勒刻范,铸新器新铭。器形精美,铭文高古。当时金石家阮元,潘祖荫曾收过假器。二是真器伪铭,在真器物上加刻铭文,使无名器物更有价值,好多售银两。还有改刻铭文,嵌真铭于假器,拼凑器物添刻铭文等等。容庚《殷周青铜器通论·青铜器的仿造和伪造》指“出民国以后···山东每仿制簋斋藏器出售,形制铭文均后,所见孔鼎、陈侯鼎、口伯鬲、大丰簋·····都是潍县产品,制作形似,收藏家未见真器,每为所欺”。

就潍县所制铜器大多为传统翻砂工艺,而书载清年间,胥伦制玺印 ,独创“拔蜡翻砂法”其实是失蜡法,即用蜡做模,外敷以耐火材料包裹、焙烤、去蜡,浇铸铜液成型,其优点是表现力强,善制工艺极为繁缛器型,一次成型,不用焊接。这种工艺至今流传广泛使用。


仿古青铜器

潍坊仿古青铜器始于清代。最早采用拨蜡翻砂法,仿制者是金石学家陈介祺与城南大胥家农民胥伦。仿古铜产品主要有各种爵、鼎、卣、炉、佛像、禽兽、人物等。

解放后,党和政府重视仿古铜的研制,建立了专门的车间,产品有马踏飞燕、长信宫灯和内铸有铭文497字的毛公鼎等,使古代珍贵文物再现于世。

仿古铜制品观音菩萨、笑面卧佛像,小巧精致,畅销日本和东南亚诸国。1979年试制成功浮雕古铜器与红木漆器相结合的屏风、挂屏,开辟了新的应用途径。四扇博古挂屏在山东省工艺美术展览会上获设计创新一等奖。

我国政府向联合国赠送了一尊青铜铸的“世纪宝鼎”。选用青铜材质铸鼎有何用意呢?

青铜铸鼎,远在商周时代就已出现。迄今为止,我国已发现有文字和花纹的七千余种青铜文物。这些文字和花纹经过三千余年的风雨侵蚀仍清晰可辨。

科学家揭开了其中的奥妙:金属和合金“热胀冷缩”,青铜除了耐腐蚀性能好,还有冷缩率最小,结晶温度间隔小,流动性小,不易形成缩孔,容易形成分散的微缩孔,能长久保存。

“世纪宝鼎”选用青铜材质,一是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二是青铜器能保存得最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