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大家交流
    

大家交流

民间布艺文化意蕴思索

发布日期:2016-12-14 浏览次数:1932

公务员之家您现在的位置: 公务员之家 > 论文范文 > 文教卫生论文 > 艺术论文 > 正文

一、河南农村民间布艺

(一)民间布艺

布艺,又称布扎。是以布为原料,集民间剪纸、民间刺绣、民间绘画、民间泥塑、民间面花等制作工艺为一体的综合艺术,通过剪、缝、绣、贴、扎、拔、缠、纳、叠、镶等技法来制作的一种布饰手工艺品,被我们誉为“母亲的艺术”。河南民间布艺作为农村大众生产生活、衣食住行、人生礼仪以及信仰禁忌中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在整个民间美术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河南农村民间布艺的表现内容

河南农村民间布艺的表现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人之初生,即阐明人从哪里来,祈福新的生命茁壮成长。河南农村民间布艺蛙儿枕、双鱼枕中间象征女阴子宫符号的菱形小洞,就是隐喻人从神抵动物和人格化神的母体出生。小孩子出生,过满月、周岁,枕的虎头枕,头上戴的虎头帽(俗称拷佬),脚上穿的虎头鞋(俗称花托),手上戴的虎袖头都能镇惊辟邪,具有吉祥之气。祝愿小儿生气如虎、健康成长、出人头地。第二,婚俗合晋,即男女相交,阴阳相合,人类繁衍,生生不息。鱼、蛙、蝉,葡萄、莲花、葫芦等作为多子象征的神抵动物和神抵植物,以其隐喻子孙繁衍一直是河南农村民间布艺中常用的文化符号。鱼莲童子、帐内坠花(俗称喜篮儿)、帐沿坠花(俗称花篮)、葡萄针葫芦、金鱼墨线袋、合枕顶、香囊(俗称香草袋、香包)、鞋垫等布艺中的神抵符号都是象征多子、繁衍生息之寓意。第三,丧俗丧祭,即死者灵魂不死,生命永生。河南农村民间布艺中的鸡枕、元宝枕、寿鞋(俗称送老鞋)、寿群等均有喻逝者灵魂升天、灵魂不死之意,祈祝灵魂平安,游魂回归故里。

(三)河南民间布艺的艺术特点

河南民间布艺在生发、流传、发展和演变的过集体性。指的是民间布艺的制作创作是以河南农村广大劳动者的共同生产生活为基础,反映民间大众的理想观念和审美情趣,融合了民间大众的创作和艺术才能,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集体创作。第四,象征性。指的是河南农村民间布艺具有丰富的象征性,充分利用某种符号、某种事物、某种颜色,利用形状、图案、谐音、联想等手段象征某种寓意。“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就是对其象征性的最好例子。第五,地域性。指的是制作民间布艺的劳动者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状况、历史渊源以及自身所具有的观念、方式、技艺等主观因素的不同,决定了河南农村民间布艺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程中,由于地域环境和巧史文些自己独有的艺术特点:第一货的差异,形成了尸原发性。指的是民间布艺保留了很多民间艺术生发的基本性质。既不炫耀制作技巧,也不矫揉作态,而是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制作技能进行创作,带有很大成分的生活原型特点,它远比其他民间艺术更贴近现实生活。第二,质朴性。指的是民间布艺就地取材,即兴而作,相机而生的艺术特点。河南民间布艺虽没有过多的雕琢、修饰,却保持着简单、质朴的随意性。

二、河南农村民间布艺的文化内涵

民间布艺作为河南农村民间文化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农村衣食住行、风俗信仰、礼仪禁忌中超越了自身的艺术价值而传承着深刻的、丰富的、独特的文化内涵。作为农村女红文化的艺术载体,对生活的感知不仅表现在技术层面,更是在精神的层面理解和阐释民间布艺的本真。传统耕织文明不仅维系着物质层面的穿衣、吃饭,更是维系着精神层面的观念、价值。在文化视野下所延伸的制度、风俗、习惯等构成的精神文化,归根结底都源自于表现大众的心灵和情感的动机。正如吉尔兹所说:“艺术性表现的千姿百态的实质是源于人们对世事方式概念理解的千姿百态,事实上,它们是切合的。”因此,脱离了文化就很难理解河南农村民间布艺的文化内涵。

(一)河南农村民间布艺与民俗文化

1.民俗文化民俗文化,作为一种常见的社会文化现象,是农村民间大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的农村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习惯。它源自于农村民众的生活、习惯,并在情感、信仰,贴近于农村民众,依附于农村民众,同时又在传承和演绎中影响着农村民间大众的精神信仰、生活习惯,并在风俗活动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河南农村民间布艺中的民俗文化内涵第一,大部分民间布艺都在民俗习惯和民俗活动中产生。河南农村很多地区流传着避五毒之俗,做母亲的必须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之前,赶制出绣有蝎子、蟾蛛、晰蝎、娱蛤、蛇五种毒虫形象的鞋、小儿裤、裹肚等布艺制品,给孩子穿在身上,以避毒趋吉,消灾免祸。端午节当天,老人佩戴在腰间、青年人系在衣襟、幼儿挂在脖颈之上的香囊(俗称香草袋、香包),就像俗语“五月端午太阳红,带个香袋来驱虫”所言,炎夏将至,毒虫复苏,以毒攻毒,防虫防病,保佑平安。这些被传承下来的香囊(有三鱼香包、青蛙香包等艺术样式)、五毒鞋、裹肚、牛兜裤等艺术样式都来源于民俗活动,并在民俗活动端午节中得以发展和演绎。第二,民间布艺依附于民俗传说、民俗观念、民俗活动来进行艺术创作。古代就有“天开于子”的说法,“子”就是老鼠。说的就是上古时期天地混沌,好啃的老鼠咬破了混沌,使得天地分开,有了太阳,万物才开始萌发。河南农村民间布艺老鼠娶亲就源自于老鼠嫁女的民间故事,其灵感的触点就是我们对于聪明伶俐的老鼠所赋予的感佩之情。总体而言,大部分河南民间布艺都是依附于民俗文化。第三,民间布艺作为民俗文化的艺术载体,承载着传播农村民俗文化的重要作用。端午节相互赠送的香囊(俗称香草袋、香包)中三角形所组成的六面体以及称之为“龙畏五色丝”的五色绳,端午节五毒之俗中的五毒鞋、裹肚、牛兜裤,婚俗中的合枕顶、帐内坠花(俗称喜篮儿)、帐沿坠花(俗称花篮)、上轿鞋以及幼儿生活中的布老虎等都是河南农村民俗风情和民间传说的艺术载体,在河南农村民俗文化的传承和留存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二)河南农村民间布艺与宗教文化

1.宗教文化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特殊文化现象,是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意识、普遍心理,在每一个民族的发展过程中都会存在。道教的“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同体”“天人合一”以及佛教的“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深刻地影响着民间大众的思想信仰。民间布艺作为农村民间大众的创作形式,无疑在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生殖祟拜中蕴涵着宗教文化的影子。

2.河南农村民间布艺中的宗教文化内涵民间布艺的内容有些就是源自于宗教题材。通过分析河南农村流传至今的小褂儿、小花被、椅垫、挎饼以及百家衣等民间布艺可以看出,与佛教的僧服“百袖衣”“福田衣”以及寺庙用品浦墩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民间布艺图腾文化中的天帝、龙、凤以及五毒服饰中“抬头喝藤黄,低头见阎王”的黄色也与宗教文化和宗教信仰脱不了干系。宗教文化的影子自始至终伴随着河南农村民间布艺的传承。比如民间布艺中创造的天帝、龙、凤、虎等图腾和香囊(俗称香草袋、香包)、五毒鞋、合枕顶、鸡枕等都是寻求心灵安慰和精神升华的需要,把现实生活中的不如意和不开心转向虚幻的彼岸世界。

(三)河南农村民间布艺与传统哲学

1.传统哲学漫长历史中,伴随着华夏文明积淀下来的哲学思想就像血液一样默默地流淌在每一个华夏子孙的血脉之中。河南广大农村作为华夏文明的一部分,同样根植于传统哲学的沃土之中。河南农村的民间大众,虽然没有很高的知识水平、认知水平,但是作为土生土长在这片大地上的一员,与生俱来就印刻着一种朴素的哲学思想,而这些传统思想就是我们的民族的魂魄、文化的精髓、艺术的沃土。传统哲学作为一定的世界观,必然要对艺术创作活动发生影响,而艺术不但要反映一定的哲学观念,并且给一定的世界观的形成以积极的影响。

2.河南农村民间布艺中的传统哲学内涵传统哲学思想不仅影响了河南农村民间布艺的表现内容,更是影响了河南农村民间布艺的外在形式。河南农村民间布艺五福捧寿、双福双寿、寿裙等作品中将忠、孝、礼、义以及“百德孝为先”的传统哲学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布老虎、五毒鞋、玉兔鞋等河南民间布艺作品中的造型都是正面,两只眼睛都会出现,根本不会出现侧面或半边不完整的造型。就连门帘坠花、帐内坠花(俗称喜篮儿)、帐沿坠花(俗称花篮)以及衣架杆两头的挂件等民间布艺作品也要讲究对称,这些都是河南农村民间布艺中崇尚完整的完美性造型观念,即对称、阴阳、和谐等传统哲学思想在艺术载体中的显现。一阴一阳,和和美美。

三、结语

总之,河南农村民间布艺作为河南农村民间美术中一朵璀璨夺目的艺术奇葩,以其自生自发、土生土长的艺术样式为我们传递着农村大众的民间精神、民间观念、民间审美以及农村大众的情感需求。也正是如此,研究河南农村民间布艺所承载的丰富的、深厚的、独特的文化内涵就变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