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信息交流
    

信息交流

寒亭柳毅传说探源

发布日期:2016-12-14 浏览次数:2137


  “柳毅与小龙女”的故事与“梁山伯与祝英台”、“董永与七仙女”、“许仙与白娘子”并称为中国四大爱情传奇。柳毅故事见于唐代李朝威的《柳毅传》,讲述了落第书生柳毅义救洞庭湖小龙女,后小龙女费尽周折报恩相嫁的传奇故事。元代尚仲贤戏剧《洞庭湖柳毅传书》、越剧《柳毅传书》也是根据这部传奇改编的。但在寒亭区朱里及昌邑市的部分乡镇,人们世代口口相传着一个自成体系的柳毅传说,进行着相应的俗信活动,我们暂且称之为“寒亭版”柳毅传说。这个版本,主体部分与我国其他地区是相似的,但还有前沿和后续的传说。

  一、寒亭柳毅传说的主要内容

  柳毅之父柳行芳,乐善好施,助人为乐。家住亓家庄东五里土门山(后改名叫柳毅山),山下有溪河(或名岩溪),河上无桥,柳行芳就每日在河上搭桥,方便路人。柳行芳五十多岁仍无子嗣。桥建好后,其妻便有了身孕。一年后的正月十六,其妻生下柳毅。三、四年以后柳行芳去世,毅母纺棉为生。柳毅长相俊朗,聪明好学,但因家境贫困无法入学,每日上山打柴为生。打柴时经过学堂,就在外面听先生讲课。后交结在学堂读书的富家公子,柳毅每天给他家送柴,两人遂成密友。

  公子父亲是位员外,见过柳毅后暗中赞叹其才华,便认柳毅为干儿子,资助柳毅生活与读书,柳毅开始进学堂。后来柳毅与公子一同进京赶考,在考试中柳毅代为公子作答,公子喜中状元,柳毅也中得第八名进士。皇帝召见状元,然后文、武丞相又接见他。文丞相想把女儿嫁给状元,就托武丞相说媒。状元说家里已有家眷,便以柳毅相荐,柳毅后与文丞相之女定下婚事,不久成婚。婚后,柳毅辞官带新娘回村定居,过着普通人的生活。此后武丞相之女又爱慕柳毅,也以身相许,嫁与柳毅为妾。柳毅二妻均十分聪慧精干,多次帮助状元和柳毅成就大事,得到朝廷嘉奖。柳毅夫妇“修真养性,得道成真。升仙后于梅花村西十里许龙池附近屡显灵迹,以救兆民(《柳氏族谱序》)。”柳毅为神后负责管理黄河,也掌管下雨。后被唐代宗追封为“河平王”。

  这个带有明显神话色彩的故事,肯定有家族后人对祖先的附会和神化,藉以抬高其地位,增加一些神秘色彩。但反映的是中国农民的道德取向,表达出发愤图强、见义勇为、乐于助人、善恶报应的朴素情怀。

  二、寒亭柳毅传说初步考证

  柳毅是否真有其人?流传寒亭的柳毅故事与唐传奇《柳毅传》有没有渊源关系?是后人的牵强附会还是民间的美好愿望?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查阅了《柳毅家谱》、潍县历代地方志等资料,进行了初步考证,试图揭开柳毅传说之谜。通过考证,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一)柳毅的原籍是朱里镇亓家庄

  关于柳毅其人,我们在史书和方志资料中都没有找到其详细资料。但从亓家庄柳氏家族《柳氏家谱序》中,查到了柳毅的详细资料。这个家谱详细记载了早期柳家家世的人脉传承。柳家祠堂与祖传家谱毁于民国十八年战火,现存的家谱是民国二十二年由柳希梦、柳福安等人重序。由于没有副本,所以只能凭借众人的记忆来重修家谱,于是“静思求真惟希孟能记其大概,追至清明祖,遂以清明为支派始祖。”现在的世代顺序就是从明清祖开始计算的,当历380余年。由现在前推380年,在明末。因此该家谱具有可信性。“蒙大唐代宗皇帝敕封毅祖为唐河平王于龙池。后建庙塑像以承,祀典香烟绵远永垂不朽。所以柳氏家谱宗派支传,昭穆伦次亦历代至今毫无错误。”可见柳家修记家谱的工程,最早是从唐代宗封柳毅为“唐河平王”后开始的。可能是由于唐代宗时柳毅已经是传说人物,为他加此封号是由于当时故事传说的缘故,所以正史对其人其事并无记载。《柳氏家谱序》中关于早期柳家家世的记载,在民国《潍县志稿》和《潍县乡土志》中都能得到印证。但由于是根据记忆重修的,里面出现纰漏甚至错误,在所难免。“念我始祖明伦,自隋炀文帝九年,由西川迁于山左潍东梅花村居住。”《寒亭区志·朱里镇·亓家庄》载:“唐代亓姓立村,故名。据《潍县志稿·民社志·民族》载:“柳氏一族始祖明伦隋开皇五年由蜀东迁,……”又据《潍县乡土志》载:“亓家庄有唐柳毅墓。”《谱序》“西川”,四川西部,与《志稿》“蜀”可互证。“潍东梅花村”,系指在潍县城之东部,地理位置亦完全吻合。“山”应为土门山,就是现在的柳毅山。乾隆二十五年编修的《潍县志》曰:“柳毅山,在县东六十里,山巅有柳毅读书处”。也许那时柳毅就是“仙人”,故正式方志均没有在人物志中予以记载。

  《谱序》曰:明伦祖生元海,元海祖生太来,太来祖生行芳。行芳家贫乐善,每日在岩溪渡口济人救急。五十岁生毅。……寅祖妣生华,华祖系都昌柳家庄柳氏之宗派。《潍县志稿·民社志·民族》载:明伦子太来,太来子元海,元海子行方,行方子毅,毅子长萼次华,今潍县亓家庄柳氏系萼之后。由此可见,柳氏家族自隋开皇5年东迁至潍县的,柳毅作为第五代传人,在唐代开元年间生于潍县是没有疑义的。我们可以理直气壮的得出“柳毅故里是寒亭”的结论。

  (二)柳毅或曾迎娶过朝臣官宦的女子为妻

  《谱序》曰:毅祖天性聪慧,才学兼优,又有辰、寅两仙女为内助。当日夫妇荣贵固不待言。“仙女”,当为毅妻之誉。“仙女”正是对此二人聪慧美丽、来自于“仙界”(宫廷)的隐喻。由于她们的才能和家庭背景,“荣贵固不待言”,皇帝更赞誉她们“似龙赛虎”,——平民的女儿无论如何也不会得到皇帝的如此赞扬的。“龙女”、“虎女”这两个角色在柳家内部传承,辰、寅二妻应为其原型。柳氏祠堂柳毅画像左龙右虎,也是其写照。“民间传说,特别是那些流传悠久和传播地域广阔的口头传说,因为在流传过程中遇到社会情况和民众心理的巨大变化,致使它变换了主题和改动了部分或大部分情节的,并不是少见的现象。”

  柳毅的传说在流传过程中,由于佛教神话的影响,“似龙”的妻子被幻化为“龙女”;“赛虎”的妻子却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老虎精化作女人”的反感,逐渐被传说者所抛弃,造成市井流行的传说中只有龙女而没有了虎女。

  (三)唐代宗皇帝敕封柳毅为唐河平王应有其事

  关于柳毅是否被敕封为河平王之事,在清朝就有人持怀疑态度。《潍县志稿·杂辑》载“张昭潜潍柳毅祠辨”曰:……今人相传以神为柳毅,为潍州太平村人,又附会龙女寄书事,云唐太宗封柳毅为“河平王”,龙女为“膳国夫人”。……按毅之遗事,见唐人李朝威所撰《柳毅传》及《异闻录》。……或又曰然,则“河平王”、“膳国夫人”二封号亦不足信。与曰一《传》一《录》皆云毅仪凤中人,安得太宗时已受身后封?此又不得解而释然者也。……张昭潜曰柳毅“非潍州人”,“安得太宗时已受身后封”,却“不得解而释然”。(张昭潜,晚清知名地方文史学者)

  到底是太宗还是代宗敕封的,其中说法不一。《潍县志稿·杂稽》载:“唐太宗征朝鲜,历其地。父老备述其事。太宗曰:‘此真龙女也。’封毅为河平王,龙女为膳国夫人。”《柳氏族谱序》曰:“蒙大唐代宗皇帝敕封毅祖为唐河平王于龙池。”虽未在史书中取得明证,但比太宗之说具体,从时间上讲也更合乎情理,且由此可知最早的柳氏家谱很可能就是从受代宗封赏后开始修记的。

  那为什么敕封为河平王呢?黄河自古就是统治者的心头大患,黄河安澜是每朝每代人的梦想。柳毅与掌管雨水的龙王通婚,从民间情绪上讲自然容易通融仙界,人间当然便可风调雨顺,平安无虞。唐代宗敕封柳毅为“唐河平王”于龙池,并追封“龙女”为“膳国夫人”,很可能是照顾了民间的这一美好愿望,给以官方的认可。这更进一步神化了柳毅的地位。

  所谓龙池,志书中也称咸水泉、龙神泉、池,都是指宋家双庙之海眼。乾隆二十五年《潍县志》云:咸水泉,县东三十里,平地涌出,味如海水,旱祷多应”。“海眼”来历有此传说:柳毅下第,返家途中遇龙女,为她捎信,救她出苦海。后来他成了龙王的女婿,活为神(活着便成了神,“修真养性,得道成真”),负责管理黄河,也管着下雨。又过了许多年(“升仙后”),他领着龙王、龙女回乡,从北(渤海)往南走。因为是从龙宫来的,就从地下走。他们走偏了,到了亓家庄东,露了一下头,发现走偏了,还得往西。于是就继续走,又走过了,到了亓家庄西方向(“梅花村西十里许”)的仇庄(今双庙村)南,露了一下头(“屡显灵迹”)。因为是管水的神,走到哪里都带着水脉,于是在这两个地方出现了两处海眼(俗称“池”,即文中“龙池”者)。当柳毅在仇庄出现时,被乡人发现,便请求在这里建庙祭拜,以求柳毅显灵。柳毅准许,于是在此盖庙,以供乡人祈雨。后人在这里盖了两座庙,一座是龙女庙,一座是柳毅庙。这便是郑板桥《怀潍县》中描述的“鸳鸯庙接柳郎祠”的出处。

  三、挖掘开发柳毅文化资源的意义

  民间传说总是有其因缘而发端的。柳毅传说讲叙了柳毅克服艰难困苦、发奋读书终成功名、并娶得官宦人家闺秀的传奇经历,经过了民间的多次加工而发酵,是我们潍坊民间文化的瑰宝。对这一资源进行系统整理开发,充分挖掘其传统文化价值和现实旅游效益。

  首先,柳毅传说具备文化资源的完整形态。柳毅传说有确信无误的人脉传承,有相关地点,也有由此形成的民间信俗活动,具备了完整的体系,完全可以作为一个课题加以整理,研究,开发。从精神层面讲,柳毅传说代表了一种价值取向,一种人文情怀,一种荣辱观念,一种道德情操,。相当于仅仅作为一种技艺的其它属于“术”的层面的民俗活动,柳毅文化属于“道”的范畴,更容易引起民众的认同和共鸣。

  其次,挖掘宣传柳毅可以提升我区的知名度。柳毅是知名全国、历经千年的传奇人物。传统认为,柳毅只是文学作品的一个杜撰,有关柳毅的一些名胜古迹也是当地人牵强附会。但通过我们的考证,柳毅不但确有其人,而且原籍就是我们寒亭区亓家庄人氏,《柳氏家谱》对柳氏家族的传承记载的准确无误。这说明陕西文人李朝威或许就是在听说了这个故事后,把发生地嫁接到了他的家乡陕西泾阳,产生了《柳毅传》这段千古传颂的文学作品,也便有柳毅遗迹遍布全国的现象。提出柳毅故里是寒亭,无疑有着轰动意义。我们应该把柳毅效应尽量放大。

  其三,柳毅故事的价值内核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柳毅故事及其在民间的巨大影响,本身就是值得我们珍惜的资源。在封建社会,一个贫苦农民的子弟能够金榜题名,并迎娶朝廷重臣的女子为妻,几乎是不可想象的。所谓“仙女”,应该就是这种阶层反差的一个注脚。这给那些世代为农、渴望改变自己命运的社会下层农民,带来了无限的遐思和向往。“似龙赛虎”的赞誉产生了“龙女”、“虎女”的说法,开始走上神化的道路。唐代宗追封柳毅为“唐河平王”,使得柳毅故事进一步传播,经过一千多年的积淀与流变,柳毅成为一位信俗顶礼膜拜的神仙,为俗民们深信不疑、膜拜祈祷,显示出其无穷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我们应充分挖掘柳毅身上那种优秀品质,弘扬传统价值观念,发挥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最后,柳毅传说具有广阔的旅游开发前景。众所周知,现代旅游业已经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民间传说、文学作品和名人故事,是为旅游景点增添色彩和魅力的法宝。我国目前有几个区域性的柳毅传说,分别是胭脂峡、苏州五峰园、宁夏泾源老龙潭、洞庭湖等地。由这些传说衍生出来的很多古迹,已经成为当地的知名旅游景点和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苏州有多座水仙庙、柳仙堂,都是祭祀柳毅的。在洞庭东山,还有一口柳毅井,“旧井潮深柳毅祠,封书谁识洞庭君?”柳毅传书的故事,在苏州一直流传至今。“寒亭版”的柳毅传说,有真人真事真物真景,与根据唐传奇和元戏剧衍生附会的柳毅传说相比,更真实,更具体,更具备旅游开发空间。建议对柳毅文化进行深入系统的学术研究,对柳毅传说进行深度文学和艺术加工,整合完善与现代旅游消费相适应的寒亭柳毅景观,把柳毅传说相关资源、潍水景观、杨家埠风筝年画进行统一筹划、整合、运作、开发,利用现有景点,搞好环境整治和景观营造,结合“乡村游”题材,再现“隔岸桃花三十里,鸳鸯庙接柳郎祠”的景观,做大做强寒亭区的文化旅游产业。

  注:本文参考了张礼敏先生的《柳毅传奇新考》一文。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