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信息交流
    

信息交流

曾经驰名的潍县猪鬃

发布日期:2017-01-13 浏览次数:2040

 

潍坊人文 · 2015-08-27 10:17

曾经驰名的潍县猪鬃

猪鬃是指猪的颈部和背脊部生长的5厘米以上的刚毛,刚韧富有弹性,可生产日用刷、油漆刷、机器刷、毛笔等。百年来,潍县制鬃以其神秘的工艺和优良的品质驰誉世界,同时拉动了一方经济,创造了底蕴深厚的特色文化。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带着扑朔迷离的重重谜团,猪鬃在潍县这块滋养它的土地上日渐淡出,但是,制鬃人仍没放弃对它再度红火的向往。


老洗鬃池

发现商机王氏做大猪鬃生意

清同治年间,一名天津客商对潍县杜家庄子村的造访,揭开了潍县猪鬃问世的序幕。杜家庄子村的王昆兄弟们雇女工从猪毛里拣猪鬃卖给客商,只几年工夫就在青岛口岸开起了“猪鬃行”。自此,猪鬃加工业规模在短短几十年间陡然飙升,使潍县北乡地方经济大为发展,同时也成为英、美等国的支柱工业不可缺少的物品。


在青岛口岸等待装船的鬃人

天津客商来访,王昆弟兄意识到猪鬃里藏商机

关于潍县猪鬃的起源,说法莫衷一是。地方志书上大都模糊地记载发源于潍县北乡的阙庄村一带,后来有人考查发现,其发源于大于河故道东岸双杨店村(今经济开发区双杨街道)。阙庄村距离双杨店仅三五里之遥。但是,据辈辈从事猪鬃行业的人口口相传,事情的原委跟这些记载和发现是有区别的。

  比较公认的说法是,潍县猪鬃起源于双杨店村东邻杜家庄子村的王昆家里。杜家庄离双杨店仅半里之遥,鸡犬相闻,炊烟缠绑了两村的树梢。在这个更小的村里的王家,老大王昆,下面弟弟依次是王甫、王峨、王朋、王之。秋收冬闲的时候,兄弟们在家做些副业赚钱贴补家用。王家兄弟的副业是把猪毛拧成粗长的缆绳,然后专门运往天津、日照等港口使用。清同治年间,王昆家里来了收购绳子的天津客商,从散乱芜杂的绳子原料中拣出来一根较长较挺的猪毛,大叫:“这是能卖到外国洋行换钱的宝贝!

  王昆方才知道,这一根长挺的猪鬃足以抵得上10条猪毛绳子的价值。后来,兄弟们一合计,干脆不拧猪毛绳子了,雇了近处女工,专门从猪毛里拣猪鬃卖给客商。只几年工夫,家境平常的王家就在青岛口岸开起了“猪鬃行”。

做猪毛生意的不止王昆一家,就在王家从猪毛中拣鬃的时候,村子东南的前阙庄村来了一名掖县王姓客商,带了三五名技术工人,直接开起猪鬃作坊,把王昆他们拣出的猪鬃廉价收购,经过十几道工序加工,转手出卖,生意兴隆,获利丰厚。后来人手紧缺,招收当地女徒,技术逐渐流传开来。

七八年的光景,猪鬃生意红火,全国各地的鬃商纷至沓来,双杨店镇街上的客店成了猪鬃交易的场所,随着“潍县猪鬃”声名隆起,便有了猪鬃加工业发源于双杨店村的较为统一的说法。

规模陡增,潍县北乡经济靠猪鬃生意赢得发展

民国三十年,1941,《潍县志稿》面世。其内“实业卷”关于“潍县猪鬃”的记载有三处。民国初年,潍县的猪鬃出口量年均4000,占同期青岛猪鬃出口总量的80%,源源不断地通过这里繁忙的口岸走向世界,从而也换回了牛拉马驮的银元钞票。1932,一块银元足以购得一袋高标准面粉。不久,“潍县猪鬃”在国际市场上被称为“青岛猪鬃”,当是因为成品猪鬃由青岛口岸出口,而在包装箱上写有“青岛猪鬃”4字。

猪鬃加工业规模在短短几十年间陡然飙升,使潍县北乡地方经济大为发展。1925年前后,这方不足几十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四十几家猪鬃“洋行”,雇工均在百人以上,均有雄厚的流动资金,甚至把“洋行”设在省城济南,如趵突泉边大观园附近就有十几家。他们据胶济铁路运输之地利,从外地运进大批量的原毛,又有大批量的成品鬃从这里运出去,然后是开银号、请翻译、雇奶妈、逛戏园,把流水似的银元捎回老家起屋架楼。而今,“裕增福洋行”老板王希之的小楼还在双杨店村存在着,青墙黑瓦,磨砖对缝,连檐接第,庭院深深,高大的白杨树环绕,风声飒飒,颇具欧洲乡间别墅的韵味,成为人们伫足流连、回忆往事的依托点。

据修撰于1986年的《双杨店镇志》记载,仅双杨店村附近的村庄就有成规模的“猪鬃洋行”21,其中4家开起了自己的“银号”兼营金融业,有一家在青岛成立公司,直接经营于英、美等外国商人。王昆、王甫、王峨兄弟仨分别开起了“德祥公”、“德源公”、“丁敬记”三家鬃行。

地位非凡,与军火武器同被列为A类战争物资

潍县北乡人正忙着“梳理”自己面前杂乱无序的猪毛,遥远的欧洲那边开始乱套了。19146,一场史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血腥冲突,牵涉进三十几个国家,长达4年零几个月之久。战争需要大炮,大炮需要揩擦,揩擦大炮的特殊物种就是猪鬃——耐酸耐碱耐高温,只有它才顶得住炮筒炙烫的考验,永远不屈地挺直着。

当时,老板王昆们只顾大把地挣银元,压根儿就没人想过这猪鬃的去处和用途。这是多少年以后,潍县北乡鬃人在读一本《猪鬃大王古虞耕》的书时,才偶然发现其中的叙述。

半个世纪过去了,猪鬃加工业又一次迎来了它历史上的红火。历史铁面作证:1940,太平洋战争爆发,猪鬃与军火武器同等重要,被列为A类战争物资,美国政府要用飞机空运中国的猪鬃,他们派出特使来中国,专门商量如何向他们出口猪鬃事宜。这位特使回国后,立即写了一本名曰《小小猪鬃》的书,引起轰动,被当局大加赞赏,受颁一枚勋章。

猪鬃岂止在战争中占有重要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短暂的和平岁月里,英、美等国的三大支柱工业,除钢铁外,汽车和建筑业都离不开猪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