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门类介绍
    

门类介绍

潍坊刺绣的历史渊源(邓华)

发布日期:2017-01-17 浏览次数:1841


来源:潍坊旅游网  作者:邓华  添加时间: 2011-7-30 18:18:40


汉代王充在《论衡》中有“齐都能刺绣,衡女无不能者,目见而手狎也”,潍坊在春秋战国至秦汉皆属齐地;后来齐都临淄曾长期属潍地青州府。解放后临淄又曾一度划归潍坊,于今也是近邻,所以做为古北海郡的潍坊与齐都临淄,刺绣技艺的发展应是同步的,并是互为传承影响的,这应是鲁绣(含潍绣)的历史渊源。

随着时代的推移,到明代,青州衡王府的公主在绣楼上抛绣球召亲的史实就是最好的例证。清代乾隆年间,郑板桥在潍任县令七年之久,他在《潍县竹枝词》中,生动地描写过当时妇女的穿戴:“罗绮成箱绣作堆,春衫窄袖好新裁”,“迎婚娶妇好张罗,彩轿红灯锦绣拖”,说明潍坊刺绣已成风气。潍坊刺绣明朝在民间已较为普遍,当时主要用于服饰的美化,绣制的东西多为自用。至清朝道光年间,已发展为正式的交易商品。据传,清道光年间,有一位姓沙的回族人,首先在潍县城开设了绣货店,经营的品种有喜服、寿衣、货铺用品以及鞋面、桌围、椅披、枕顶等。以后逐步发展,经营的户数多了,由此而形成较大的绣货行业。此后,先后经营绣货的有同祥、金祥、天庆赓、同盛福、协同义、泰丰祥等知名商号,所以潍县当时有“九千绣花女”之称。

据《潍县县志》记载:“仅民国二十九年调查共34家”。当时最有影响的是同祥号,创始人李翰臣,潍县九曲巷人,于1872年自设同祥号,专门经营绣货,以后发展成为拥有资金100万元(银元)左右的大户。不仅在当地享有盛名,在本省、外省如河北、河南等也有影响。同祥绣货庄还在济南、青岛、天津等地设立分号,并在日本大阪安庄、收购原料、推销产品。再如,始建于1911年(清宣统三年)的协同义绣货庄以生产各种戏剧服装和道具为主,产品畅销天津和青岛。其他三十多家绣货庄,也各有经营特色和销路,网络几乎遍及整个北方地区,潍坊刺绣中的古装戏衣久享盛名。它针对不同剧种和不同流派而精心设计绣制的戏装,特点鲜明,绣技精湛,舞台效果突出。因此,颇受文艺工作者欢迎。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李松年、袁世海、冯之孝等都曾订制或购买过潍绣戏装。

民国时期的潍绣代表人物是高荫楠,生来无姓别,行动类女子,以行七,人皆以七姑娘呼之。精刺绣,当时富家闺阁妆奁绣品多出于其手。尝见其所绣花鸟屏,配色鲜艳,奕奕如生,比之苏绣、湘绣毫无逊色。更善麒麟送子,幼儿及麒麟之头尾四足,均用丝绸包装,身子则用铜线编成,涂以泥金,光彩夺目。兼长衲纱,尤称独步。当代潍坊刺绣的著名艺人是郝桂君和田翔千夫妇。郝桂君女士,字月吟(1927年-1997年)潍坊市人,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级老艺人。曾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玩具专业学会理事,山东省工艺美术学会理事,潍坊市工艺美术研究所科研究室副主任兼玩具设计。郝桂君爱人田翔千(1919年-1997年)是一位集多种艺术于一身的工艺美术老艺人,擅长艺术设计,他对郝桂君的影响较大。潍县解放后,郝桂君同爱人共同经营“翔千精细戏装店”。他们设计制作戏装时,特别注意绣线配色和针法运用。她精细思考,既要考虑到舞台灯光和剧情的需要,还要根据剧种流派,演员身材,剧中人的性格。由田翔千设计,郝桂君亲手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等缝制的戏装,舞台效果极佳,深得梨园界好评。潍坊刺绣的著名设计师还有郭兰村、张绍良、张廷干、郎方久、胡友民等人。

潍坊工艺美术研究所和刺绣厂的艺人们运用五彩缤纷的花线和巧妙的手法,绣出一幅幅高雅别致、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产品,如:手绣郑板桥墨竹镜心、八大山人、花卉镜心、仿宋山水扇形镜心、花鸟镱心等,都酷肖原作,令人赞叹不已。潍坊刺绣的花色品种曾经达到二百多种,蜚声中外。

潍坊艺术学校服装厂生产的潍绣戏装也成就卓著。该厂戏具工艺技术比较全面,产品质量好,全国许多厂家,专业剧团、演员前来订做服装。先后为第四届至第七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制做的服装,道具为峨影厂拍的电视剧《海盗的女儿》、西影厂拍摄的电影《龙年》、市电视台拍摄的《郑板桥》设计制作的服装、道具。1983年,为中国评剧院制作一批服装。1984年,为国庆阅兵民族方队制作了服装400余套,著名歌手韦唯、王红,著名戏剧艺术家赵慧秋、张春秋等都来专门制作过演出服装。1982年给济南戏具厂供货,1983年给北京崇文区工人文化宫供货,1987年为东北长白山区制作戏装、道具,1987年至1989年给青岛舞台用品厂供货。但是,随着时代变迁,电脑绣花,机器绣花迅速取代了手工刺绣、潍绣已成为明日黄花,现在居然难觅刺绣能手的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