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传承发展
    

传承发展

谢方堃从事篆刻近20年,希望这门手艺能传承发扬

发布日期:2017-01-18 浏览次数:3543


放弃手术刀,他捏起小刻刀

谢方堃从事篆刻近20,希望这门手艺能传承发扬

20130925

image005.jpg

谢方堃在工作室内认真工作。

一把简单的刻刀,一块粗糙的铁块,外加简陋的材料,创作出一幅幅字迹逼真的篆刻,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美女图像……谢方堃从事篆刻近二十年,专注石刻与拓片研究,用雕刀篆刻美石,用石文寄托追求。

弃医从艺学习篆刻

上午,记者来到安丘城区健康路上的御书斋,见到了“斋主”谢方堃。走进御书斋,映入眼帘的是满满的石刻和一幅幅透着书香的字画,一块雕刻着“西施”的石刻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流畅的线条,惟妙惟肖的神态,将人物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作是谢方堃用20多天完成的作品。

在谢方堃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他的一间工作室,工作室内摆放着一块块石刻,墙上挂满了字画,满屋子透着书香之气。与谢方堃交谈,他的话语里离不开书画与篆刻。

今年45岁的谢方堃是土生土长的安丘人,从事篆刻已经近20年的时间。谢方堃告诉记者,他的父亲以前从事石刻,上个世纪从报纸上看到一则关于《研山铭》的书画拍卖,父亲又迷上了拓片艺术。受父亲的影响,他从小酷爱民间艺术,尤其喜欢篆刻。1995,学习医术的他弃医从艺,专注与石刻研究。

篆刻是谢方堃生活中的重要的一部分,为了研究篆刻,他从书上、网上寻找有关篆刻的资料,一有机会就在工作室里钻研篆刻,有段时间竟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记者看到,谢方堃的右手手掌上有厚厚的茧子,左手下方的肌肉有些变形,正是因为苦练,谢方堃才有了现在的技艺。

两年完成《千字文》

说起篆刻,谢方堃并没有太自豪的地方,但说到拓片,谢方堃充满了自信与自豪。“拓片犹如历史写真,用宣纸和墨汁把碑刻和器皿上的文字或图案变成可触摸、可感知的实物。因其古老的历史背景、丰富的民族史料价值和巨大的艺术成就受到人们的欢迎。”谢方堃对记者说,从2000年开始,他开始研究拓片,挂在屋里的字画,全是他自己篆刻之后拓印下来的。

由于从事拓片的人很少,谢方堃只能从书上、网上学习拓片,学习之后自己再进行研究。谢方堃告诉记者,2011年10,经过2年多的时间,他终于完成了《千字文》的碑刻与拓片制作,整卷长、宽。

“为了字迹逼真,我对照字帖,反复修改,争取每一细节与原著尽可能相近,在篆刻过程中只要一有时间就呆在工作室里。这幅作品有难度,当我完成的时候,有一种胜利的感觉,兴奋了好长时间。”谢方堃高兴地说。

想让拓片制作发扬

从事篆刻近20,谢方堃也学会了阳刻,现在全国从事阳刻的人不多。谢方堃集碑刻与拓片制作技艺于一身,在国内是屈指可数的。“我的拓片能再现古代书法和绘画艺术的神韵,即使用高科技也很难达到这近似‘原汁原味’的效果,可称得上是‘活的文’。”谢方堃向记者展示他的拓片。

谢方堃告诉记者,他制作的《兰亭序》拓片受到很多人的青睐,全国各地甚至日本的一些篆刻及拓片爱好者也委托朋友从他那里捎带上几幅作品。

除了篆刻名人字帖之外,谢方堃还篆刻名人书画,谢方堃的篆刻及拓片技艺已经得到大家的公认,他的书画石刻艺术还申请了“安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每拓一块板都是有生命的,只有弄懂了那些历史人物和故事,才能生动地拓出来。如今,拓片技艺传承和保护成了一大难题,愿意学习这门技艺的人太少了,我希望能将拓片技艺传承下去。”谢方堃说。

文/图 本报记者 花凯